首页 > 文章中心 > 退税工作经验总结

退税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出口退税对出口商品结构实证

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在国内征收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等间接税。其目的在于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以避免对跨国流动商品重复征税,从而消除出口歧视,鼓励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出口退税作为税制属性的要求和维护公平竞争的措施,本身并不是一种优惠政策,它不同于财政补贴,彻底的出口退税制度不会对自由贸易产生扭曲效应和符合国民待遇原则,因此符合税收中性原则和有利于世界资源配置效率。所以出口退税制度作为一项国际惯例,也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如在最早实行增值税的法国和韩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而且作为一项公平、效率与中性原则的出口激励制度,也体现在GATT-WTO的条款中,并指导着国际贸易实践。关贸总协定第六条第4款规定:“一缔约方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方领土,不得因其免纳相同产品在原产国或输出国用于消费时所缴纳的税捐或因这种税捐已经退税,即对其征收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关贸总协定附件九《注释和补充协定》中也明确规定:“免征某项出口产品的关税,免征相同产品供内销时必须缴纳的关税或国内税,不能视为一种补贴。”世贸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附件2规定:“间接减让表允许对出口产品生产投入消耗的前阶段累计间接税实行豁免、减免、或延期。”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理想的出口退税制度在实际运用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的前提条件国际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就是难以达到的。而且出口退税制度作为一个国家的一项财政政策需要考虑政府的其它政策目标。但具体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口退税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出口贸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林毅夫、李永军(2001)用改进的方法并利用回归分析重新估计了对外贸易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九十年代以来外贸出口增长10%,基本上能够推动GDP增长1%。而万莹(2007)利用1985-2003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出口退税与外贸出口和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出口退税对中国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3。郑桂环等(2004)根据我国的出口退税率调整情况分阶段考虑选用了9个不同的回归方程,采用趋势模型分析了各阶段出口退税率调整与出口增长率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出口增长,出口退税额对出口额有正的弹性作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出口退税影响出口增长的力度和表现会有所差异。

但相关大多数研究出口退税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出口退税的经济效应分析和出口退税对经济增长和出口贸易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上,而对出口退税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分析,相关文献不是很多。但是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深刻反映了一个国家工农业发展水平、资源状况以及出口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等问题,因此研究出口退税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参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第三次修订本的分类结构及编码,出口商品共分10类,下分64章。先按商品的不同加工程度,再按商品的不同用途分别归类。其中“初级产品”指SITC的0~4类,分别为食物及活动物、饮料及烟草、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和动植物油脂及蜡;“工业制成品”指SITC的5~9类,分别为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和未分类产品。这里我们按照SITC的一位数分类,将我国的出口产品分为十类,分别以SITC0~SITC9表示从第1类到第10类产品的出口。

下图为1990~2005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例的变化图(CHEXT表示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GYEXT表示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从图中可以看出,初级产品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是逐年下降,从1990年的25.6%下降到2005年的6.4%;而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逐年上升,从1990年的74.4%上升到2005年的93.6%。

从下图看来初级产品中各类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总体都呈下降趋势,其中占初级产品出口比例最大的两类产品是食物及活动物(SITC0)和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SITC3),SITC0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在1990年为10.6%,在2005年的比例下降为3.0%,SITC3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在1990年为8.4%,在2005年的比例下降为2.3%。而工业制成品中各类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是有升有降,其中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SITC5)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逐年下降,但2005年的4.7%与1990年的6.0%相比下降幅度不大;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6)的出口虽然绝对数是逐年增加的,1990年为125.8亿美元,2005年达到1,291.21亿美元,但它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也在下降,由1990年的20.3%下降到2005年的约17%;增长比例最快的是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它的出口额的绝对数在1990年只有55.9亿美元,此后逐年增加,到2005年已经达到3,522.34亿美元,其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也由1990年的9.0%增加到2005年的46.2%,几乎约占我国出口总额的一半;杂项制品(SITC8)的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中也占较大比例,其绝对数在1990年为126.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为20.4%,到2005年绝对数达到1,941.8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下降到25.5%,但个别年份最高达到42.3%;未分类商品下降速度最快,其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由1990年的18.7%下降到2005年的0.2%。

全文阅读

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后的效果检验

一、 引言

出口退税机制是一项国际惯例,它可以避免国际间重复征税,维护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公平性,由于被WTO规则所认可,因而大多数国家均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出口退税。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开始于1985年,分税制改革后随着增值税的确立,更是进入了高增长阶段,从1994年的450亿元攀升到2009年的6487亿元。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贯彻促进就业、拉动消费、吸收外资的发展主义(developmentalism)思路,对经济利益的考虑主导了出口退税的政策变化。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除了1996年为缓解退税欠款带来的财政压力进行了退税率短暂下调外,出口退税政策一直以带动出口、发展经济为主旋律,尤其在金融危机中,出口退税更是充当了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替代工具(Bowles and wang。2006),为顺利完成“保增长”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我国对出口退税的实证研究也多集中于挖掘出口退税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出口退税机制对出口贸易额、生产总值等的影响(如刘穷志,2005;Chen et al.,2006;向洪金、赖明勇,2010等)。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国内外学者开始思考中国经济崛起背后的出口贸易产品结构和技术含量问题,虽然我国出口的技术性产品越来越多(Rodrik,2006),但在扣除了代工性质的加工贸易后,对外贸易的技术含量并无显著增长(Li and Song,2011),而且出口产品的外部成本引起了学者关于中国是否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pollution haven effect)”的争论(Dean et al.,2009;李小平、卢现祥,2010)。以2004年退税率再次下调为转折,2005年以后,中央政府开始注重出口退税的产业导向作用,分批调低或者取消了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了重大技术设备、IT产品、生物医药产品的退税率。有国内学者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在能源利用、结构优化方面的实效性进行了分析,部分研究者对出口退税能否达到改革初衷持怀疑态度,并呼吁还出口退税以全征全退的中性原则(闻媛,2008),也有研究者通过数据测算支持了出口退税调整带来的经济结构优化等效应(张阳,2006;邵桂兰等,2006)。

综合上述研究现状,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研究多集中在出口退税的经济效应上,而在产业导向上的分析方法多以理论陈述或者描述统计为主,缺乏系统的实证分析。另外,随着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作出碳排放量削减40%-45%的承诺,国内对能源利用效率的讨论开始兴起,但单独分析出口退税与能源利用效率之间关系的成果仍然较少。鉴于此,本文选取了2005-2009年全国各地区的面板数据有层次地衡量了自2004年后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对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控制方面产生的效应,并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其中的深层次原因。

熊莺: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后的效果检验——基于门槛面板回归的实证分析二、 数据和计量方法

(一)数据来源和变量设定

由于考察的是2005年起出口退税调整后带来的效应,因此本文选取2005-2009年全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鉴于自治区部分数据缺失,将其剔除。数据指标包含分地区生产总值、营业盈余、煤炭消费量、出口退税、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营业盈余以及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等工业类指标数据来自各年《中国统计年鉴》,煤炭消费量数据来自各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出口退税数据来自各年《中国税务年鉴》。

变量设定:我们借鉴吕冰洋、李峰(2007)的处理方法,以营业盈余占生产总值比重来衡量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得到经济结构优化变量STR,由于2008年数据缺失,我们以2007年STR和2009年STR代数平均值作为替代。表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的变量CON则是用煤炭消费量除以生产总值得出。IND为环境污染指数,是用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三类污染的年地区总量作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得到的综合指数,与固体废物不同,考虑到废水和废气的排放量无法准确反映其中的污染物含量,因此我们以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COD)衡量废水排放量,以工业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量之和衡量废气排放量。GDP为分地区生产总值,REBATE为出口退税额。

全文阅读

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利用1985~2013年的数据研究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退税政策能够促进我国出口贸易,但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我国需要加快出口退税的法律制定,确定合理的出口退税率,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稳定,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进企业的重组与整合,鼓励企业实施多元化贸易战略,从而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出口退税政策;多元化贸易;出口贸易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规模从1978年的97.5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2.34万亿美元(见表1)。随着出口规模不断增加,我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不断上升(见右图),从1980年的0.9%增加到2014年的12.2%。其中,2002年我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0%,首次超过5%;2010年,我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10.4%,首次超过10%。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其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位次不断提升。1980年我国出口贸易世界排名第26位,2009年我国出口贸易世界排名首次位列世界第一。如今,我国继续保持着出口贸易世界第一的地位。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出口退税政策。1985年,为了鼓励出口,我国制定了包含出口退税政策在内的一系列相关贸易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的制定,实际上就是为了保持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公平竞争而实施的政策(MilledgeW.Weathers,1986)。我国出口退税额从1985年的6.11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698.48亿美元,1985~2013年出口贸易规模与出口退税额二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9917,属高度相关。那么,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通过构建模型,利用1985~201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二、相关文献回顾

关于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亚当•斯密(1972)认为,在各种奖励出口措施中,退税最合理,通过退税既不会减少货物的输出量,也不会驱使资本违反自然趋势转投入某些特定产业,破坏社会资本的自然平衡和劳动的自然分配。大卫•李嘉图(2005)也认为,对出口产品征税有可能导致各种不利结果和无效率,因而需要退税。从实证结果来看,出口退税政策有利于刺激出口(Chaoetal.,2001),出口退税率提高会促进本国对第三国的出口量,降低国外竞争者对第三国市场的出口量(Chenetal.,2006)。可见,出口退税政策对提升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我国出口退税为研究对象开展的实证研究中,武敬云(2011)研究发现,无论是在长期内还是在短期内,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都是显著而有效的。尤其是出口退税率的上调,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对出口具有促进作用(张晓涛、杜伯钊,2014),出口退税率的提高能够刺激出口(窦彬,2013)。部分学者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出口退税的激励作用较为显著(江霞、李广伟,2010)。出口退税对加工贸易收支具有一定的贡献,短期内出口退税增加对加工贸易收支具有J-curve效应,但对加工贸易进口的正向促进效应大于出口的正向促进效应,因而导致加工贸易收支恶化(袁晓玲、张江洋,2014)。然而,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出口退税对我国出口额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国外需求才是影响我国出口额的主要因素(兰宜生、刘晴,2011)。因此,需要制定最优出口退税率,并制定最优出口退税政策,即最优出口退税政策应该因行业和产品而异。对于高新技术行业和高品质产品,应该加强出口退税力度,而对于低技术行业和低品质产品,应该对其出口征税(盛丹、王永进,2013)。总之,虽然国内外学者通过建立各种实证模型,就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然而,仍有两个问题未引起重视:一是开展的研究中基本没有考查出口退税政策的阶段性变化,并将这种阶段性变化纳入到实证模型中;二是研究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规模影响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但几乎没有就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地位提升的研究。本文在实证研究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中,同时考虑了这两个问题,有益地补充了现有文献。

全文阅读

应对金融危机的税收政策取向

内容摘要: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大幅度频繁调整出口退税率来刺激经济增长,伴随全球金融危机的逐步蔓延,这些税收政策的效应如何,本文通过对出口贸易总额、生产总值以及出口退税额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出口退税政策的效果。并且得出结论: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中国出口贸易总量的影响长期比短期更加明显,所以该政策带来的经济效应非常明显。

关键词:出口退税 微观效应 宏观效应 优化建议

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给各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打击,为了减轻危机带来的冲击,各国政府纷纷实施了一系列税收措施刺激经济增长。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主要涉及减税及增加投资;日本、英国等国家不断推出减税、加大政府投资刺激消费等政策来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趋势下,中国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基础上,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比较突出的是中国在税收政策上体现为连续出台了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大幅度提高了出口退税力度,仅从2008年8月到2009年3月先后6次出台调高出口退税率的税收政策,涉及服装纺织品、机电产品以及受外需减少影响较大的3000多种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中国全部出口产品的1/3以上,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纺织行业,从2008年8月1日起,中国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2008年11月1日起再次提高出口退税率至14%,2009年2月继续上调出口退税率至15%,两个月后,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迎来了9个月内的第四次上调: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9年4月1日起提高部分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至16%。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深入的情况下,来验证出口退税政策带来的经济效应。

出口退税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析

(一)出口退税政策的微观效应

从微观上看,出口退税退多少直接影响企业出口成本:出口退税增加,意味着企业出口成本降低,企业可以在保持利润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出口产品价格,从而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扩大出口,如果保持出口价格不变,则出口企业利润增加,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出口行列,从而扩大出口。出口退税减少则作用相反,会抑制出口。

全文阅读

恩施州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影响分析

摘 要:

恩施州既是少数民族地区又是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其出口贸易一直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近几年来,恩施州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出口额屡创新高,其中出口退税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恩施州出口贸易和出口退税的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对围绕恩施州出口退税额与出口贸易额相关性模型以及综合退税比率与出口贸易增长率的回归模型的建立、数据的收集、模型的参数估计、相关系数检验几个方面做了深入研究,以期为恩施州出口贸易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民族地区;出口退税;出口贸易;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0006404

全文阅读

出口退税政策对宁波服装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6-105-02

摘 要 纺织品出口退税的调整直接影响纺织企业的成本利润,尤其以服装业为中坚力量的宁波经济受到的影响更大。本文选取2004―2009年的月度数据对出口退税政策与宁波服装出口的关系作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分析,深入探究出口退税调整对宁波服装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 出口退税 宁波服装企业 协整检验

一、引言

自2004年中国施行新的出口退税机制至今,随着国内外外贸环境,国家频繁调整出口退税率,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浙江的外贸依存度已达到54%,出口退税的一再调整,对以一般贸易为主的浙江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宁波作为浙江的沿海开放城市,据统计,2008年该市对外出口依存度达到84.7%,其中服装出口占全市总出口比重高达12.5%①,可见研究出口退税调整与宁波服装出口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关于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纺织业的影响这一问题,国内不少学者都做过相关研究。陈平和黄健梅(2003)不仅从理论上系统阐述出口退税对出口盈利性,继而对出口规模的作用,而且还运用基于ECM模型的协整分析、Panel Data 分析等实证分析工具来探究这种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双面效应②。董皓、陈飞翔(2004)在基于1985 到2001 年滞后一期的时间序列数据,定量研究退税政策的出口鼓励效应③。Chen,Mai和Yu(2006)在国际多市场寡头的框架之中,讨论了中国出口退税与出口极小的理论和经验关系,发现出口退税对于出口绩效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④。戴佳娴、韩笑(2009)运用ARDL分析等工具,探讨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口退税对于出口总额的影响,指出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状况具有显著的影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口退税仍能够促进出口额的增长⑤。

上述文献都指出出口退税率调整对纺织品行业的利润和出口额产生一定影响,文献大多都是针对行业的宏观研究,鲜少针对地方经济进行研究研究。本文将选取2004―2009年的月度数据对出口退税政策与宁波服装出口的关系作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分析,深入探究出口退税调整对宁波服装企业的影响。

二、出口退税概述

全文阅读

出口退税对出口的激励作用分析

江霞

李广伟

1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2 青岛大学商学院山东青岛266071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科重点项目(09BJG106)

作者简介:

江霞(1976-),女,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青岛大学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企业经济学;

李广伟(1969-),青岛大学商学院教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全文阅读

浅谈海外电力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重点

摘 要:相比国内工程,海外电力工程物资管理的重点在于重视前期策划、采购计划和合理避税及争取出口退税等方面。

关键词:物资管理 海外工程 出口退税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064-01

受我国电力行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近年来火电新开工建设规模呈逐年下降态势,国内电力设计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凸显,行业竞争加剧。因此,越来越多大型电力总承包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拓展市场空间,做国际总承包项目,寻找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笔者结合近几年参加过的几个海外电站工程的工作体会,对国内施工企业在海外电力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工作重点进行几点粗浅总结。

1 重视物资管理前期策划,海外工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国内大型工程尚且如此。在人地生疏、资源相对匮乏的异国他乡建设系统复杂的电站工程,物资保障的重要性自然更加不必多说。物资管理前期策划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1)配备和培养足够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海外工程物资管理涉及的领域十分广,管理人员既要有丰富的电站工程物资管理经验,还要在国际贸易、物流和外语上有一定基础和和学习能力。引进合适人才、实行以老带新、经常性开展专业知识培训、组织到类似工程学习经验是非常必要的。(2)建立一套完善的物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是做好物资管理的一个前提保证。工作流程和制度包括从采购、包装、运输、储存、清关、装卸、维护保管、发放使用和回收的全过程所有环节。尤其是进出口清关和运输方面。(3)做好前期市场调查。对所在国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其一,物资源地、主要厂家及供应商、市场价格和交易习惯等。其二,港口码头、运输工具、运输线路,货代和运输单位。其三是合同、海关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等。国内主要是要尽快掌握物资出境检验检疫和报关手续,做好远洋运输市场调查,全面了解货代、船代和船舶的相关信息,提前签订货代和运输合同。市场调查的关键是认真、全面、细致,提前发现困难和熟悉流程甚至是细节,需要不厌其烦从各种渠道搜集信息、不得整理更新。

2 物资采购计划是保证进度和控制成本的关键

物资供应直接关系到海外工程的成败,物资采购计划是组织供应的唯一依据,尤为关键!由于国外当地资源匮乏,且价格普遍很高,国内采购物资品种、规格繁杂,批量大,计划提报工作量大、难度大。编制、汇总计划要仔细、认真、谨慎,审核计划要严格把关,切实负责。编制计划既要结合工程进度和库存情况,又要充分考虑国外工程施工各种风险因素,既要保证施工生产的需要,又要避免积压和浪费。物资采购计划要做到详实、准确、配套。采购计划的制定主要依据设计院已经业主审核完毕的图纸及物资清单,并根据现场开工日期及竣工日期,进行采购计划的编制。因此,图纸出版时间是制约物资采购计划编制时间和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与设计院沟通协调工作自然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海外工程普遍采用EPC模式的原因之一)。不可避免还是会出现,由于工期较紧,施工现场开工较早,但设计图纸没有设计完毕,因而对于开工急需的物资提前采购。这种情况下,可根据设计院未经业主审核的图纸并参照国内外同类型机组资料相结合进行估算,提出前期物资的部分采购计划,力求减少损失。当设计图纸及资料全部完毕后,再完善其余物资的采购计划。再好的计划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物资采购计划编制后要根据现场施工进度不断更新、调整,并与施工进度同期盘点才能对采购实施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

全文阅读

借鉴东北经验 抓好宁东试点

2004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此项规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执行,由此拉开了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序幕,也标志着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改革正式启动。

从一年多来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情况看,就辽宁省而言,据统计,截至2005年12月31日,辽宁省经国税部门认定符合退税条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共26391户(其中:装备制造业14097户、冶金工业1247户,石油化工业4815户,汽车制造业679户、农副产品加工业5337户、船舶制造业138户、高新技术企业95户、军品工业1户)。其中:13市(不含大连市)认定符合退税条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共19214户(其中:装备制造业10185户、冶金工业1132户,石油化工业3923户,汽车制造业556户、船舶制造业32户、农产品加工业3346户,高新技术企业40户、军品工业1户)。

据统计,自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31日,辽宁省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企业新增机器设备投资总额311.6亿元,所含增值税进项44.4亿元,国税部门已办理的退税额达到24.3亿元,抵减欠税0.5亿元,抵、退税合计24.8亿元,抵退税比例为56%,未退税额19.6亿元,占全部进项税发生额的44%。其中:13市(不含大连市)国税部门已办理的退税总额达到21.6亿元,抵减欠税0.5亿元,抵、退税合计22.1亿元。2006年1―3月份,辽宁省实际办理抵退税6亿元。一年零九个月以来,累计抵退税30.8亿元。

从分地区情况看,鞍山、本溪、沈阳、大连四市抵退税额分别为7.7亿元、4.7亿元、4.6亿元、2.7亿元、四市抵退税合计19.7亿元,占全省的79.4%。从分行业看,东北三省抵退税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装备制造业和石油化工业等三个行业,其抵退税额分别为13.5亿元、3.8亿元和5.2亿元,三行业共抵退税22.5亿元,占全省全部抵退税额的比重为90.7%。从分企业情况看,实际办理退税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企业,如鞍钢、本钢和辽化分别办理抵退税7.3亿元、4亿元和0.5亿元,3家企业共计办理退税11.8亿元,占全省全部抵退税额的47.9%。

由以上我们不难看出,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改革,尽管不是所有企业增值税转型改革,但给东北地区这些涉及增值税转型改革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对新建企业、传统产业升级较快、引(购)进设备量大的企业极为有利。且增值税转型改革是大势所趋,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外资、内资企业“两税”合并和与国际税制接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如在全国普遍推开增值税转型有困难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先行在具备建设21世纪上半叶全国性能源基地条件的宁夏东部能源化工基地争取试点,将其建成西部乃至全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示范区,从而为我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增值税转型走出一条可行的路子。对此,宁夏必须在高度重视,积极争取的情况下,努力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精心组织,深入调研

增值税转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应组织专门的班子深入宁东基地各企业,进行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多方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弄明扩大增值税的抵扣范围、行业范围以及在政策执行等方面有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从东北地区执行的情况看,增值税转型不是全部生产企业的转型,尚有一定范围限制,它不刺激企业的投资欲望,但可以增强投资的信心,减少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档次;一些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享受这项政策充分,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企业则不充分;新建企业和产能扩张快的企业享受这项政策比较敏感,老企业和产能扩张慢的企业则不敏感。

全文阅读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将进入新一轮结构性调整周期

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自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部分钢材、医药、化工产品、有色金属加工材料等商品的出口退税,总数达406种。此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商品出口退税率连续7次上调后,我国出口退税政策首次进行调整。总体而言,此次政策调整是基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的变化做出正确选择,但必须认识到出口退税只是一项较小的政策,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均不会很大。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将进入一个阶段性的结构性调整时期。

一、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历史特征

(一)出口退税政策多目标性

长期以来,出口退税政策的目标是围绕鼓励企业“出口创汇”而实施的。由于当时工业体系不健全,且比较落后,只能长期出口初级产品,依靠出卖资源换取外汇。我国生产工业品并不具有比较优势,出口成本较高。即便如此,仍然是采取了压低消费、鼓励出口的政策。因此,这一阶段的出口退税政策主要的目标是为了出口创汇。近年来,随着超额外汇储备的快速积累,使得出口创汇已经不再是出口退税的目标。而出口退税政策被逐步赋予了更多其他目标,主要包括,调节出口与经济增长、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出口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缓解全球经济失衡、减少国际贸易摩擦。上述目标包括了从1985年至今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历程中大部分依据,每次政策调整的依据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都是基于多种考虑而形成的。

(二)出口退税政策的周期性

自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处于多次往复地变化之中,具有极为明显的周期性,而缺乏应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1994年实行新税制以来,1994年税制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增珠税暂行条例》规定出口货物一律使用零税率。由于国内经济形势、财政负担、税收征管能力等多方面原因,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连续两次大幅度地降低了出口退税率,平均退税率下调幅度8.34个百分点。1998年受到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1998―1999年先后8次提高退税率,平均退税率达到15.3%。2001―2003年出口退税新机制改革,又对部分出口货物提高了出口退税率,部分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退税率已恢复到征税率水平。迫于经济形势和财政压力,2004年再次降低了出口货物退税率,平均退税率达到12.11%。2005―2007年,处于多种考虑,出口退税率大规模下调,并取消了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的退税。进入2008年下半年开始直到2010年6月为止,连续7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以拉动出口增长、稳就业、保增长。

二、此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主要依据

(一)“保增长”压力缓解,为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创造了条件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