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地治理技术

土地治理技术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土地治理的生态问题与技术调控

作者:张正峰 刘静 耿巧丽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 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 山东省东明县国土资源局

土地整治在我国实施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土地整治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不恰当的整治方式,从而对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1-4]。土地整治的生态安全调控机制就是通过一系列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措施手段对土地整治系统中的外部环境、技术、资金、参与者、待整治土地等进行调节,使其生态系统功能朝正向的方向发生演替。

1土地整治中的生态问题

1.1不恰当的土地平整方式所引起的生态问题土地平整是土地整治中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土地平整由于工程量较大,在此过程中会使用一些大型机械,如推土机、刮平机等,大型机械的使用和机械化的挖填,可能会引起土壤板结,破坏经过长期耕作、施肥、灌溉而熟化的土壤层;另外,由于土地整治项目施工往往处于干旱少雨的季节,此时潜在的生态问题就是土壤的面蚀和风蚀[5]。

1.2硬化的道路、沟渠设计方式所引起的生态问题我国土地整治中大量采用硬化的道路、沟渠,可能引发较多的生态问题。一方面,硬化的道路、沟渠将原来完整的生物生境分割成若干个孤立的嵌块体栖息地,影响到整治区域中生物的迁移,不利于野生动物的栖息和繁衍,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另一方面,土地整治中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往往将沟渠设计成渠身笔直、渠底平坦的样式,这种样式容易使沟渠中具有涵养生物的水流失,从而使得鱼类、青蛙等水生生物难以寄养和生存。

1.3不合理的地类合并所引起的生态问题我国土地整治的目标之一是增加耕地面积[6-8],然而,为多增加耕地而采取的不合理的地类合并转换也可能引发生态问题。首先,土地整治中为增加耕地面积,往往对原有河沟进行裁弯取直,从而改变河沟的自然状态,使河流流速、流量发生变化,不利于水生生物栖息和繁衍;其次,许多地方在土地整治项目区域中,进行了大面积的填埋河沟和坑塘,不仅损害了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还会减少区域内的水面率,减弱滞蓄能力;第三,土地整治中为增加耕地面积,将整治区域中的荒草地、其他未利用地和零星闲散地开发整理为耕地,这也导致了原生、次生自然植被及人工植被的面积减少和退化。

1.4过多人为干扰所引起的生态问题土地整治过程中,铺筑硬化路面、修建硬化沟渠以及河道的取直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景观的连通性以及斑块间物种和能量的交流,景观自然性大大降低;另外,土地整治后整治区域中耕地数量的增加,未利用地以及零星林地、草地等景观类型的减少,会降低景观的异质性。景观的异质性越低,则景观功能越弱,也就更容易遭到破坏;同时,土地整治后,由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对整治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产生影响。

2土地整治生态安全调控机制的分类

全文阅读

岩溶地区水库土坝渗漏治理技术探索

摘要:岩溶地区土坝常见的病险形式有坝体渗漏、坝基渗漏、绕坝渗漏等,其治理措施和技术工艺复杂多样,本文根据多年从事水库除险加固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经验,以工程实例分析总结土坝防渗加固处理方法。

关键词:岩溶地区,土坝,防渗,灌浆

Abstract: the main karst area of common forms of the dam seepage path have leakage, so that the leakage around the dam leakage, etc., and its control measures and technical process is complicated,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engaged in the reservoir reinforcement practice problems accumulated experience,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main reinforcement treatment methods.

Keywords: karst region, volumetric, seepage control, grouting

中图分类号: TV6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岩溶地区土坝地质条件概述

富川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东北部,贺州市北端,县境四周皆为群山环绕,西面西岭山属都庞岭余脉,从西北绵延至西南;东部属萌渚岭余脉,峰峦起伏;北面为黄沙岭;南面为金子岭和蚊帐岭主峰;中部平原、丘陵交错。全境地貌属丘陵小盆地地形,地质结构属典型的石灰岩溶地区,故决定了其易于筑堤坝,又容易存在渗漏隐患的特性。

2、岩溶地区土坝常见的渗漏病险原因

全文阅读

土地整治项目中测绘技术的合理应用研究

摘 要:在对规划设计阶段测绘基准的建立要点进行分析后,从比例尺选择、地形地貌表示、图面要素体现等方面探讨了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地貌测绘要点。最后,对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权属和利用现状调查要点进行了简单探析。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测绘技术;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S75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土地整治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系统复杂工作,其重点在于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宜农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垦,或对既有耕地进行整治,通过对田、林、路、渠等系统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改造,以达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目的。测量是贯穿土地整治全过程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制定土地整治立项规划到项目可行性设计研究,从项目初步设计到工程竣工验收等环节,均离不开测量工作的技术支撑。加强土地整治工作规划设计阶段的研究,对于提高项目整体质量水平,确保项目高效优质、快速经济的开发建设,就显得非常有工程实践应用研究意义。

一、土地整治项目测绘基准的建立要点

1、坐标系和高程基准的建立

平面坐标系统应尽可能选择与当地采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通常平面坐标系的选择以满足投影长度变形限值要求为原则(例如在城建区要求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在长度变形允许情况下,应采用与国家坐标系投影带相一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项目区高程基准选择时应充分了解当地情况,以项目当地目前实际采用的高程基准作为统一标准。可行性研究阶段需精确划定项目区的范围界线,获得主要拐点的平面投影或经纬度坐标数据,因此建议采用精确GPS定位的方式进行准确坐标测定。

2、控制测量

全文阅读

加拿大生态农业治理沙漠化土地技术考察报告

加拿大生态农业治理沙漠化土地技术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国外在生态农业治理沙漠化土地的先进经验和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和加快我国有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进程和水平。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由中国作物学会负责组织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河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和青海省农业科学院等7家单位的10名专家组成发展生态农业治理沙漠化土地技术交流访问团,于2003年8月26日至9月6日赴加拿大进行了参观考察。

在为期12天的考察中,先后考察了两所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奎尔夫大学)、两个农业科研单位(渥太华国家农业研究所和奎尔夫Turfgrass研究所)以及两个中型农场(Kingston农场和Ontario农场)。与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交流24人次,调查生产单位3个,专访相关负责人10人次。就加拿大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农场的管理与生产、农业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交流。

一、农业资源管理在加拿大农业的研究中列为最主要的方向

加拿大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非常注重农业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工作。目的是在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护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这项任务涉及面非常广,涵盖了自然、社会及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多学科的协作攻关在加拿大的农业资源管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加拿大农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开辟了道路。

加拿大的农业资源管理措施,主要是根据加拿大整个农业系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9大问题制定的,并且还要能对随时出现的新问题做出快速的反应。这9个问题是:

1、肥料的有效管理与利用

其任务是,进一步改进方法,对园艺作物中的养分循环进行量化,确定在特定管理措施下产生的潜在经济效益;研究改良肥料配比对于改善有机肥中营养元素的平衡有何影响并制定出相应的施肥方法。

全文阅读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应用客土喷播技术

摘要:治理矿山为露天开采矿山,坡面表层岩石风化破碎严重,基本无植被覆盖,易发生崩塌落石灾害。应用客土喷播技术,在岩石边坡上打锚杆、铺设铁丝网,采用专门喷播设备喷播有机基材及植物种子,加盖无纺布快速养护形成边坡生态防护层。边坡表面形成保护层及与表土相近的生长基础,破损山体边坡得到绿化,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和净化大气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关键词:客土喷播;生态防护;地质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对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被列入整治范围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以改善矿山环境和空气质量为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铁路、高速公路两侧和城市周边等露天矿山为重点,通过关闭取缔、停产整顿、恢复治理,集中开展矿山及环境治理问题[1]。

1工程概况

1.1地形地貌

矿区属燕山南麓丘陵地貌,位于近南北走向山脉东坡,最高海拔标高95m,最低海拔标高70m,相对高差25m。因受长期剥蚀切割作用,本区山势低缓,坡顶浑圆,地形坡度一般为20°~30°。

1.2地层岩性

矿区范围内及其附近出露的地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一段及第四系。蓟县系雾迷山组一段(Jxw1)下部为灰白色中厚层含粉砂泥晶白云岩,与燧石条带白云岩互层,偶夹纹层状沥青质白云岩;上部为灰色粗晶白云岩和沥青质白云岩,夹灰白色厚、巨厚层含粉砂泥晶白云岩,韵律性明显。第四系分布于坡麓边缘及缓坡地带,表层一般为粉土、粉质粘土,下部一般为碎石土,成因类型主要为残坡积物,厚约0.5~1.0m,自山麓边缘至山间盆地厚度逐渐加大。

全文阅读

辽宁西部地区水工混凝土冻融破坏分析及治理技术措施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辽宁西部地区水工混凝土结构在正、负温反复循环下遭受冻融破坏的原因,提出了水工混凝土抗冻害的防治措施,为控制水利工程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字:水工混凝土;冻融破坏;水灰比;抗冻性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辽宁位于我国东北部,属于寒冷地区,一年中有5—6个月处于0℃以下。寒冷的气候对水工建筑物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冻融循环、冻胀破坏以及融冰撞击破坏,等等。本文主要通过对辽宁西部地区冻融破坏现象的分析,提出了有利于水利工程建设和应用的防治技术措施。

2冻融破坏现状及特征

由于水工混凝土一般处于水环境或潮湿环境中,在长期的冻融循环、融冰撞击和应力的反复作用下,会引起混凝土各种不同的破坏特征,如混凝土表面剥蚀、疏松、脱落、空洞、开裂、钢筋外露锈蚀等。这些都会导致混凝土抗渗性、抗碳化和抗冰冻等耐久性能的降低。本文结合近年来辽宁西部地区水工建筑物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冻害问题,着重介绍混凝土冻融破坏现状及特征。

辽宁西部地区水工混凝土建筑物冻融破坏特征

全文阅读

土地整治管理机构发展及政策建议

自2001年开始组建省级土地整治管理机构,到目前已基本实现省、市、县三级覆盖,土地整治管理机构做为辽宁省土地整治行业的实施主体,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力量,为全省土地整治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全省土地整治管理机构发展状况如何,面对事业单位改革存在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对辽宁省土地整治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查研究。

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辽宁省省、市、县3个层级共有土地整治管理机构65个,全部为事业单位,其中按照单位规格分类县处级机构10个、科级机构12个、副科级机构16个、股级机构25个、未定级的2个。从经费来源看,财政全额拨款27个、自收自支38个。人员编制共646人,实际在编人数602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269人,专业技术人员276人(中级以上职称171人,中级以下职称105人),另有其他工作人员83人。从职能设置来看,省、市、县土地整治管理机构主要从事国土资源管理行政机关延伸下来的土地整治、耕地保护方面基础性、事物性、技术性工作。辽宁省土地整治管理机构发展呈现出队伍不断壮大,承担职责任务加重,职能定位明确,机构建设管理日益规范化,在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等特点。随着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土地整治内涵不断拓展,土地整治管理承担的工作重要性、难度和强度不断加大,在推动辽宁省土地整治工作、保护耕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成为土地整治、耕地保护工作的主力军。从2001年辽宁开始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并设立省级土地整治管理机构以来,16年的发展历程,土地整治内涵不断丰富,从土地开发整理到现在全面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目标更加多元化,也承载了更多、更高的社会功能。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下属事业单位,承担着土地整治相关工作中基础性、事务性、技术性工作任务,成为全省土地整治工作的主力军。同时,土地整治管理机构担负着保护耕地的重要职责,从事征地事务性工作、划定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及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评定等相关工作,为保障经济发展用地服务,也是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的践行者。二是研究制定土地整治行业管理制度,为土地整治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随着土地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面临的新形势发展需要,新任务的挑战,土地整治管理机构担负起土地整治政策和相关课题研究,尤其是土地整治行业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为全省土地整治行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的前驱者,为土地整治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存在问题

2007年,按照国土资源部“把权利和责任放下去,把服务和监管抓起来”的改革思路,辽宁省也将土地整治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市县,市、县土地整治管理机构承担土地整治项目审批和实施,也担负着耕地保护任务,省级土地整治管理机构向政策制定、监督管理转型。土地整治管理机构任务和责任日益加重,人员配备、业务技术能力提升、管理制度制定没有及时跟进,造成全省土地整治管理机构发展出现一些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1.土地整治行业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土地整治项目审批权下放后,市、县土地整治管理机构在职责转变的同时,面临任务重、人员少、经验不足等困难,特别是土地整治项目发展规划布局、项目实施管理制度、项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未能适时出台指导意见和行业监管制度,来规范土地整治行业发展。2.部分管理制度不利于土地整治管理机构长远发展。辽宁省土地整治管理机构均是事业单位,拥有独立法人,但是实行财务独立核算的管理机构仅占少数,大部分省、市、县的土地整治管理机构均与行政机关实行统一会计核算制度,虽然起到统一财务制度,有效监管和规范土地整治管理机构财务管理的作用,却形成土地整治管理机构独立法人财务不独立的畸形制度。同时,全省土地整治管理机构未实行绩效工资,管理死板,缺少工作活力和积极性。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这些管理制度将影响全省土地整治管理机构的转型,制约土地整治管理机构的长远发展。3.土地整治管理机构人员不足,缺少技术骨干,人员流动性较大。辽宁省土地整治工作任务繁重,市、县级土地整治管理机构人员不足,编制被占,留不住人才等现象普遍存在;各市、县级土地整治管理机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业务能力强的技术骨干不多;人才流动性也较大,尤其是县级土地整治管理机构借调、劳务派遣、临时工作人员较多,不利于工作连续性和衔接,不利于土地整治管理机构长远发展。

政策建议

随着辽宁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三个平台工作的推进及“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土地整治管理机构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工作任务重,要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继续为推动全省土地整治行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随着全省事业单位改革的来临,土地整治管理机构面临严峻的改革形势,要适应改革的需要,要继续发展壮大,制约因素较多,困难重重。1.加强行业制度建设,规范有序管理。借鉴水利、农业、交通等行业成熟经验,加强土地整治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是推动土地政治管理机构发展的必经之路。土地整治行业现已制定多项技术标准,但还没有形成体系,尤其是结合全省实际情况,适合土地整治行业发展的标准体系还有待研究和建立,建立土地整治行业标准体系,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也有利于土地整治管理机构在改革中占据有利条件。2.加强业务培训,培养行业技术人才。土地整治内涵的拓展,对土地整治行业技术要求也不断更新升级,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土地整治管理机构的业务培训,且针对不同需求开展高级和基础等不同层次的技术业务培训,提升行业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为土地整治行业发展,培养行业技术人才。尤其应注重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在新修订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将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人员正式列入国家职业,并标注为“绿色职业”,实现了土地类职业零的突破,在“三深一土”科学规划中也充分体现了对土地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3.拓展、深化业务内容,向社会技术服务转变。辽宁省土地整治管理机构基本不从事经营性业务,没有涉足企业经营的经验,收入主要来源于同级财政补助。辽宁省事业单位将面临被推向社会,自主经营、自谋出路的改革形势,建议多学习和借鉴江浙两省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实行绩效工资管理十分必要。这样,土地整治管理机构业务上可以继续发挥行业优势为行政机关提供技术服务保障,同时,深化业务内容、积极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创收增收,减轻财政负担。鉴于此转变观念,提前谋划,积累经验,以适应未来事业单位改革的转变,是全省土地整治管理机构近期面临的重大发展课题。

作者:马红敏 单位:辽宁省土地整理中心

全文阅读

基于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的研究

【摘要】: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在整个环境治理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加大对于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的研究力度,促进其与生态系统的协调稳定发展,改善目前景观设计中的诸多缺陷,能够实现对生态系统稳定系、持续性的有效增强。本文就土地的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对国内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化;景观设计;技术

1、 中国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与景观问题

根据有效数字显示,中国在最近十年内对于土地的整治效果显著,耕地面积增加大于建设所占地面积。人们施行对土地的整治工作,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是重要的外界干扰因素,给生态和景观所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且伴随着认为整治工作的开展,众多行为对于生态系y而言是不可逆的。

人们开展土地整治工作过程中,在景观设计和土地生态两个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工整治之后,一定区域内的经营模式在经营的规模和生产的效率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提高,而伴随经营模式的变更,该区域内的景观类型呈现单一化、格局重复化的发展趋势,多物种栖息地受到严重的破坏,对于生物的繁殖链造成阻断,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威胁。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在人为整治过程中对于土壤结构的破坏,有效数字显示,黄土高原区土地整理压实土壤物理性状的分析表明,与一般农田相比,整理区土壤容重平均增高1.34倍、紧实度平均增高484倍。

总而言之,在对土地进行人为整治的过程中,存在重视发展数量和规模,轻视质量以及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在整治技术上,存在技术单一、深度不够,不能形成综合性的集成与优化技术体系,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2、土地生态化整治和景观设计内涵

随着目前环保问题的“国际化”发展,世界各国更加关注生态稳定、持续发展问题,同时,也将对土地的整治作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景观的重要手段,对于土地的整治与生态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投入更多的研究。

全文阅读

论新时期我国土地治理的方法

摘要:新常态下,资源瓶颈凸显,倒逼资源利用和管理方式转变,土地整治是绕过土地资源瓶颈,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鉴于此,反思、梳理近十多年来的土地整治工作,找出土地整治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土地整治;理念

1:土地整治概念

土地整治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田、水、路、林和村进行综合整治,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的活动。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提高土地产能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将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 的重大战略。

2:土地整治存在问题

2.1:认识不够全面深入

土地整治应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从最近十多年开展的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来实践来看,由于土地整治工作的主导部门仅限于单一的国土部门一家,导致了片面强调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设施、优化用地布局等土地工程目标,对于很重要的“三农”问题、城乡统筹发展等社会目标则考虑较少。此外,从土地整治工程本身来看,以往的土地整治,内涵上主要集中于片面追求耕地数量增加,不考虑提高耕地质量、优化用地布局和改善生态环境;范围上以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为主,很少延伸到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目标上只是单纯地保护耕地,未强调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2.2:协同不够积极有力

全文阅读

土壤修复行业现状浅析及修复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摘要:从修复技术、修复资金、修复标准等层面阐明了目前我国在土壤修复行业刚刚起步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对[2013]7号文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及解读。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修复技术发展道路及“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两种筹集修复资金途径的可行性及我国污染场地亟需建立健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从而为行业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提出了国内土壤修复企业面临行业风险与挑战时的发展方向,以推动修复企业乃至该行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土壤修复;行业现状;修复企业;风险;挑战

收稿日期:20131127

作者简介:张文(1985―),女,河北正定人,博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中图分类号:S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01803

1引言

目前,出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环境改善的需要,国内许多城市实施了功能布局优化战略,大量处在城区的工业企业纷纷关停或搬迁,其中一些化工、冶金等污染企业的退役场地并未纳入相应管理程序,不经适当处置便进行土地用途变更,存在极大的环境安全隐患[1]。正如中国土壤学专家潘根兴所说:“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2013年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开[2013]7号文《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文件指出,已被污染地块改变用途或变更使用权人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土壤环境风险评估,并对土壤环境进行治理修复,未开展风险评估或土壤环境质量不能满足建设用地要求的,有关部门不得核发土地使用证和施工许可证。经评估认定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污染地块,要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扩散,治理达标前不得用于住宅开发。该文件的颁发,为我国土壤修复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本论文基于[2013]7号文件,主要从修复技术、修复资金、修复标准等方向阐明了目前我国在土壤修复行业刚刚起步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另外,根据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现状,本论文还提出了土壤修复企业的发展方向,以推动该行业的良性发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