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团队研修总结

团队研修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美术学科远程培训工作总结

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

美术学科远程培训工作总结

陈卫和

今年是第四次教育部组织的高中新课改实验省培训,主要面向我国西部地区,参加的省市有、贵州、甘肃、四川和重庆,青海后来加入。这项工作在教育部师范司的领导下,纳入国培计划由中央电教馆组成项目组主持,具体仍由继教网平台运作。这次远程培训的专家团队集中地点设在北京西郊凤凰岭实创西山科技培训中心——2007年第一次远程研修新思考网平台也设在这里,期间平台被黑客攻击遭遇研修重创,这一“黑色记忆”今年又被唤起——这次远程培训开始两天由于平台技术问题登录困难,后来调用去年平台替换恢复正常。培训时间从7月28日开始,8月6号团队工作结束,8月7日至9日派出团队三位专家网络值班,继续学员作业和班级简报的评阅。

今年的远程培训工作尽管一开始遇到困难,但是在专家团队与继教网的齐心戮力下,迅速替换平台转移数据,发挥网络研修的无穷魅力,仍然取得了极好的研修效果。在研修的平台上学员纷纷转录首席专家尹少淳教授的留言:“网络断了思想不能断,平台塌了精神不能塌”,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投身远程培训。在美术学科远程研修课程简报第九、第十期后面的跟帖中,好评如潮热评不断,“感谢专家”、“感谢平台”、“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么好的培训”、“希望保留平台内容”、“希望常常回来学习”等等留言比比皆是,获得超过预期的培训效果。

以下是美术学科远程研修培训情况的全面总结。

一、 美术学科远程培训概况

本次远程培训资源是在去年基础上修改开发的,有10个专题的视频课程和拓展文本资料,组建了今年的美术学科远程研修辅导团队。这支团队由美术课标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挂帅首席专家,广州美术学院陈卫和教授、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周凤甫老师具体负责,总共有15位教授、教研员、优秀美术教师和美术教育专业博士生组成。团队专家分为驻场和异地相互支持的方式开展工作。异地主要是在广东的视频课程专题主持专家,他们在专题研修时上网辅导和评阅作业,同时为课程简报撰文引领研修。在北京驻场的10名专家以学科核心专家为首,首师大美术教育专业的博士生为工作骨干。他们紧密联络各地班级和异地的专题主持专家,按照五个省区分工评阅学员作业和班级简报,每天推出一期课程简报,并根据研修进展和学员的问题,组织了两次在线视频答疑。

全文阅读

培育研修团队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机构承担着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职能。如何在区域的教研工作中以最有效的方式贯彻研究、指导、服务和管理的功能,并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是各级教研部门所关注的问题。实践证明,在中小学区域教研工作中,强化教师功底,加强人文思考,聚焦课堂教学,在培育学科教师研修团队的过程中研讨、交流、反思和提高,可较好地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聚力共成”的三类研修团队

随着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和中小学教学规模的发展,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破一校之限,实现广泛群体上的合作与交流,组建更宽、更深层面上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共同体,让教师的模仿、学习、反思、研究具有便利条件,“培育研修团队”的举措正是对这种挑战的一个响应。我们通过研修团队的培育过程,把“夯实研讨环节”作为一个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反思、谋求创新,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互学创新”的高中教育创新团队

培育嘉兴市高中学科创新团队的目的是通过学科团队的研修,形成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创设一种总结反思的氛围,寻找一种开拓创新的机制。希望通过高中学科创新团队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本市高中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研究水平,促进本市高中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育创新团队成员确定

2011年,嘉兴教育学院依据《嘉兴市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的精神,开始培育九大学科的嘉兴市高中教育创新团队。组队方法上采用了三级协调、共推共议的办法:首先由本院各学科教研员形成初步名单;再经县市教研员会议讨论并作适当增删形成建议名单;最后由各县市教研员和本院教研员与所属区域高中领导联系后确定最终名单。语文、数学、英语每科35人,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每科30人。

2.教育创新团队研修内容

全文阅读

和谐班级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在全国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和谐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和谐的教育首推和谐的班级管理。君不见,课堂上,学生和老师僵持不下,陷入不应该有的尴尬。办公室里,怒气冲冲的班主任和桀骜不驯的学生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个别学生甚至一时冲动,离家出走,带给家长和老师的是慌张与迷惘――这些不和谐的现象势必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关系到德育的成效。师生渴望和谐的共同发展,时代呼唤和谐的班级管理。笔者做班主任已有十多年,一直在探索和谐治班的方法和途径,略有所得,愿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班级和谐管理的基础

温总理在2005年9月9日出席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颁奖大会时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对孩子、对学生要关爱,要宽容,要耐心,这样才能体贴入微,把他们教育好。”班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艺术的管理,它应该是在人文的方式下构建愉快的、师生共鸣的氛围,让学生在关爱的氛围下心情愉悦地去学习、合作和探究。

关爱的途径在于沟通:学生偶犯小错时,课后悄悄递给他一张纸条:“你刚刚的表现有损你的形象,老师希望你能三思”“老师希望你的课桌下方能保持干净,为班级卫生作出贡献”;批作业时,随后附上悄悄话:“某某同学,你在努力地改变着自己,老师看到了”“某某同学,最近老师感觉你的自控能力有所下降,可以来和老师聊聊吗”――寥寥数语,却如山间小溪,沁人心脾,学生心领神会,和谐教育的效果水到渠成。每逢寒暑假,或节日问候,或询问作业进展,或畅谈假期里的思想发展――电话的两端,既如朋友,又像兄长,既督促,又关怀,学生惊喜之余,还会感激在心,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育效果显而易见。

教师的鼓励和信任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激励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激励和鼓励。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肯定,被表扬,渴望成功。教师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给学生暗示的是友善、带来的是希望,产生的是和谐、收获的是进步。曾有一学生个性孤僻,从不把学习当一回事,家长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但他动手能力极强,劳技课上制作的航空模型班上无人能敌。我想“手巧”的同学应该也会“心灵”吧,只要引导好,这个孩子会有希望。一次次有意无意的鼓励,和风细雨,循循善诱,让他感到老师是“高”看他的,他开始努力。良性循环由此开端。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高等学府。教育是慢的艺术,在班主任的爱心浇灌下,和谐教育之花定能在某一天绽放。

当然,提倡和谐的师生关系并非要求教师一味地纵容学生。马卡连柯认为,德育工作中尊重信任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诚

就这样,九名教育的执着追求者组成了一个全新的班主任专业化研修团队,他们为这个团队命名为“8+1”。“8+1”的第一层含义是这个团队由济源一中的8位成员和1位去四川地震灾区支教的同事组成;第二层含义是团队成员要每天用1个小时的业余时间对8小时的工作进行思考和总结;第三层含义是9位成员中有8位男教师和1位女教师(王晓琳)。现在他们对自己团队名称的内涵进行了更深的挖掘和更新的阐释。“8+1”源出于爱因斯坦的名言:

“人的差别产生在业余时间。”“8”指每天的八小时工作,这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工作室成员与其他班主任不同的一点就在于那个“1”,那就是团队成员每天要比别人多做一点点、多读一点点、多思一点点、多写一点点,最后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才华、有专业追求的专家型班主任。

全文阅读

浅谈汽修专业团队合理建设规划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改进,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通过政府的指导,将培养社会需求的职业性人才为首要任务,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加强理论联合实际的教学理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文章主要通过汽修专业的团队的分类、建设等,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汽修专业教学团队。

【关键词】汽修专业 教学团队 合理建设规划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以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性人才培养为任务,对专业教学团队的合理建设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指教学团队需要合理,不能够过度建设,需要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素质与实践教学水,可以通过邀请专业的人员和研究人员进行讲座的方式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对教师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文章根据汽修专业对于教学团队的合理规划实际需求,结合实际,对汽修专业的团队建设进行分析,先研究如下。

1 教学团队教师的合理建设规划

汽修专业的教师可以通过主要的教学工作与岗位的不同,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

1.1 汽修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职能分类

可以通过教师主要教学工作的不同,汽修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职能分类可划分为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型教学、服务型教学及研究型教学这五种类型,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培养方式主要在于专业技术教学和实践技术教学这两种教学方式,专业技术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课任教师对学生通过研究型教学、服务型教学、技能型教学的教学来实现,而时间技术教学主要由专业人士任职兼职教师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及管理型教学来实现,这样的汽修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师职能分类的形式表现了通过理论联合实际进行专业教学,满足了现实社会对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培养技术性人才的实际需求[1]。

1.2 汽修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结构规划

全文阅读

混合式校本研修中优秀校本研修团队与其它校本研修团队的差异分析

【摘 要】

本文以参加“国培计划(2011)——高中数学骨干教师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一体化项目”的73个校本研修团队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视频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6个优秀校本研修团队和67个其他校本研修团队共803名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在教师实践性知识与教学实践行为改进两个维度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了优秀校本研修团队的三个特征,为进一步开展远程校本研修培育优秀团队提供了一定的实证研究基础。

【关键词】 校本研修;远程校本研修;估秀校本研修团队特征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12—0055—05

一、问题引入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历史新时期。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1]。教师培训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构成。教育部从2009年就实施了“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国培计划)”,把教师培训推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2]。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的研修方式[3],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青睐。然而,目前对校本研修中的团队建设及如何提升校本研修团队绩效等方面的研究尚少。笔者以远程校本研修助学者的身份参加了由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团队主持的“国培计划(2011)——高中数学骨干教师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是2010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为了更好地探索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而开展的“集中培训与远程校本一体化研修”的试点示范项目。研修项目首先集中培训了100名“种子教师”,然后运用远程方式指导“种子教师”带动1000名周边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从而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益。从项目的阶段性绩效评估结果来看,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校本研修团队。本研究聚焦于优秀校本研修团队和其它校本研修团队在实践性知识和教学行为改进两个维度的差异分析,总结出了优秀校本研修团队的若干个特征,从而为进一步开展远程校本研修培育出更多的优秀团队提供了一定的实证研究基础。

二、文献综述

全文阅读

乡村教师远程培训有效性思索

本文作者:张忻 李艳 单位:乐山广播电视大学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管理共同体的构建

以网络平台为主体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构建一个务实、有责任感、懂培训的管理团队,这是实现培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点。对各级教师远程培训而言,这个管理团队,在市级层次就是由市级总管理员、市级各学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由市级学科专家组成的辅导员团队;在县级,就是由各区县培训机构和遴选的区县各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区县学科辅导老师组成的辅导老师团队;具体到一个学校,则是由学校管理团队组成的校点班主任,骨干教师担任的学校辅导员。这不同层级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对进行远程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而言,在网络上,他们适时地进行组织管理,网上交流,网上学科专业引导,网上答疑。在虚拟的网络中,通过电话联系、QQ交谈以及论坛交流。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培训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与老师们形成了一个网络虚拟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联结,就是以共同完成远程培训任务为共同目标。网络团体构建成的管理共同体,需要在实际团体中进行远程培训管理探索,总结管理经验,提出问题建议,会商未来远程培训管理有效途径,结成实体的培训管理共同体。以四川省乐山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为例,2010年9月乐山市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为学科远程培训平台启动了乐山市第一批乐山学科远程培训,培训项目为全市3693名中小学老师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科培训;同年11月,乐山市参与了“国培计划”中小学几个小学科的培训项目,这几个培训学科依托的网络平台有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新思考网,教师研修网;2011年4月,乐山市启动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这次也是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的全市4212名教师的学科远程培训。这样大规模数量教师参与远程培训,不仅需要网上的虚拟团队适时的管理,还需要管理团队从网上落实到网下到位,进行问题研究和策略探索。在这几个培训项目开展期间,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学科培训中期专门召开了各学科辅导专家研讨会,共同探讨远程培训的有效性,以及学科辅导专家在远程培训中所要担当的重要角色;在培训后期,召开了县级培训机构项目负责人研讨会,分析全市学科远程培训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教师学科远程培训有效性的有效策略。在2011年国培结束后,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组织参与国培计划的班主任、辅导老师召开国培研讨会,总结国培计划中远程培训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有益和不足之处。从网上的交流,落实到现实团队中的共同研讨,形成一个经验丰富,认识到位、管理到位的管理团队,这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所必须具备的首要要素。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利用网络培训平台提供资源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从他们登录进入平台学习的第一天开始,来自不同区域的教师们就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了虚拟的教师网络共同学习体。在这个平台上,老师们可以针对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在平台提供的相应板块里相互交流。这些交流形式包括论坛发帖、研修日志的,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的撰写,作业和总结的提交。通过这些方式的交流,在这个虚拟的平台上,老师们形成了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他们共同奉献和分享这个共同体成员在远程培训中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智慧。但这个共同体所共享的平台毕竟是虚拟的,老师们需要从虚拟走向现实,在现实的教学教研中展示、交流、分享远程培训所获所得。这就是远程培训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安徽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所提倡的现场研习,就是远程培训在现实教研中的实践运用,也是参训教师们的虚拟共同体走向现实教研共同体的一个范例。这种现实的教研共同体,可以由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机构,也可以由不同区域的教师培训中心和当地的教研机构共同组织发起,共同营造远程培训现场研修的气氛。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2010年的国培过程中以小学英语学科作为了一个试验范例,在此次现场教研的活动中,师训中心选取了一个县级区域的一所小学作为教师培训现实共同体研修的场域,让本区域参加国培的小学英语教师,现场做了一个新方法新课堂的展示,将网络上所习得的理论,用于实际的课堂中,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远程培训实效性的探索。2011年6月中旬,乐山市师训中心又选取了另一个县级区域,做了小学数学现场研习会。组织发起者是乐山市教科所小学数学教研员兼2011乐山市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小学数学辅导专家。这次现场研习会参加的人数和内容的丰富,都超过了2010年国培小学英语的现场研习会。这次现场研习会,更好地把网络虚拟的管理团队、辅导团队以及参训教师团队联系在了一起,让这些不同的虚拟团队走进现实,形成了远程培训的现实共同体,其间交流了经验,展示了远程培训所得成果和经验。2011年11月,乐山市师训中心利用“国培计划”继续教育网“国家专家到我身边”初中语文远程视频答疑会在乐山召开的契机,组织了两个区县近100名正在参与“国培计划”初中语文远程培训的老师们参加了现场答疑会。这样的现场答疑会,让专家从线上走到线下,与教师们面对面交流,同时也让老师之间从线上走到线下,面对面共同交流,起到了网络交流到现场研修的良好效果。这样的现场交流和答疑,深得很少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农村初中语文老师们的好评,加强了老师们参与远程培训的有效性。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校本研修共同体的构建

从以往的培训经验来看,参训教师网上研修任务顺利完成与否,与所在学校对远程培训的重视有很大关系。有的学校校长也加入了远程培训管理共同体,这些学校与远程培训管理团体一道,督促本校教师认真完成远程培训。而参与市级县级现场研修的教师毕竟是教师所在区域的少数,大部分教师还需要在校本研修中实现远程培训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主管教师培训的师训机构,在网络培训结束后,也应当适时地制定在岗研修的方案,以引导参训教师把网络所习得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以乐山市中小学教师为例,为了实现网络研修与在岗研修的的结合,在网络培训后,师训中心向全体参与网络培训的老师提出了几个要求:选取网络课程中最认同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策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至少参加一次学校或者区县师训机构组织的集中在岗研习,积极分享经验并与其他参训老师在教育思想和方法上产生碰撞。每个学校参加远程培训的教师团体,他们既是远程培训虚拟网络共同体,同时也是最直接最方便的校本研修共同体。从网上走到网下的校本研修,可以通过学科教研会、课堂竞赛、说课评课、送教下乡以及校际交流活动等形式,展开远程培训的校本研修。这样,不仅教师个人能力发展了,教研组成员整体素质提升了,学校整个教师团体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也共同得到了发展。通过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教师完成了自我发展,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p#分页标题#e#

全文阅读

走向“和而不同”的学习共同体

公开课和观、评课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传统形式,在对教师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弊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学校急需一种更为有效的推进教师发展的新模式来重构教研活动,课例研修为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教研组是指以同学科教师为单位,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发展,采取一定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研究的组织。教师作为一种特定的职业,其发展的关键是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的不断丰富和提升,因此公开课和观、评课一直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多年来对教师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弊端,诸如公开课主要是用于经验推广,往往也被称之为“示范课”等,不主要用于研究问题;听课过程中捕捉的信息相对分散,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聚焦点;评课主要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和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止于评论,没有实践改进的环节,不能填补“知”与“行”之间的鸿沟,疏于知行合一。课例研修中的上课主要是用于研究问题,教师带着特定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而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观察之后的研讨功能是诊断和研究问题,在反思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后行为跟进。笔者目前在组织某课题研究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教研组建设过程中采用课例研修这种草根化的教学研究模式,有利于推动教师去关注课堂教学中潜在的问题,在研修中经历观点交锋,在思想碰撞中达成共识,促使教研组在持续的反思和实践中走向“和而不同”的学习共同体。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组建团队,共同反思

走向“和而不同”的学习共同体,首先需要组建一支成员各具特点、优势互补的团队,这是有效组织教研活动的源头活水。笔者在组建研究团队时,充分考虑到成员内部结构的优化组合,以教研组内不同特点的一线教师作为课题研究的主体,同时还邀请学校校长的加盟,以及课程专家(学科教研员)作为研究顾问。实践证明,这支团队在研究过程中成员之间注重协作,经验分享与互助是贯彻始终的。学校领导的参与在保障团队研究时间和研究顺畅进行方面起着重要的行政支持作用;课程专家有深厚的理论积累和对教学本质的深刻把握,在团队研修中为一线教师提供理念指导和专业支持;一线教师在研修中和课程专家共同反思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然后行为跟进实现理论和行为的结合。研修过程中多方人员的互助合作,为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和共同反思的平台,让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最终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的新型教研文化。

课例研修在系统开展的过程中,课程专家与一线教师的合作一般会经历一个纵向发展过程。最初,专家对研修活动主要起指导作用,这种指导包括课程理论指导、研修技能指导和学科专业指导。随着研修活动的深入和持续开展,专家的指导作用不断淡化,而促进和合作作用则不断增强。专家和教师共同确定研修主题,形成研修方案,专家提供教学设计的指导意见,教师负责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在多次课堂教学和建构性反思中探寻弥合理念与现实差距的有效途径。在此阶段,专家从理论层面走向教学实践,教师从实践层面走向理论提升,理论与实践不断交互作用,双方在互补中实现共同发展。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三次实践,两次反思

“三次实践,两次反思”的研修模式,是指研修团队确定研修主题、形成研修方案以后,选择一个课例进行教学设计,指定一位教师负责实施课堂教学,研修团队分工合作进入课堂观察,并在课堂观察之后进行反思研讨,探寻理念与现实的差距,提出行为改进的方案之后,授课教师再度进入课堂,实践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包括第一次课堂教学以及两次反思研讨后的行为跟进。“三次实践,两次反思”之后还要对课堂教学和研修活动做一个综合性评价,对研修主题的目标达成度做一个整体评估。这种研修模式有利于教师将他人的经验扩充进自身的经验范围,关注自身与他人的差距,避免狭隘的经验主义。笔者在2012年11月的一次研修活动中,团队确定了“高中政治课生活化课堂研究”的研修主题和“文化创新的途径”研修课例。通过集体讨论形成研修方案后,采用“三次行动,两次反思”的研修模式开展研究,探讨和实践如何使用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如何通过舞蹈《云南映象》的创作历程,探究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如何通过欣赏苏州市歌《苏州好风光》和了解市歌的创作过程,探究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如何通过讨论、分析《中国好声音》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得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非常感兴趣,课堂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也表明,将研讨过程中获得的建构性反思成果再次付诸于课堂的过程是跨越理论与实践鸿沟的有效途径,是使教师将建构性反思真正内化、获得专业成长的必经过程,为研修团队获得实践智慧提供了厚重积淀。这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教研组在求同存异的合作中走向“和而不同”的学习共同体。

在“三次实践、两次反思”的研修过程中,为保证研修活动的有效性,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在教学设计中,要围绕研修主题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保证研修活动不偏离主题;授课教师在三次实践中都要提供规范的教学设计,以利于团队通过教师的变化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教师成长的规律。第二,在研讨反思环节,也要紧紧围绕研修主题,把课例作为载体,作为探寻问题解决的平台;在群体中形成一种和谐的反思氛围,注重思想和思想之间的交换,不要把他人或集体的观念强加于人,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而不同的教师关系。第三,有时经过三次实践和两次反思之后,没有获得有效的策略解决所要研修的主题,此时第三次实践就不应成为研修活动的终点,可以进行第四次实践或者采用说课的方式继续研究。第四,综合性评价应包含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进步的评价,对研修团队获得收获的评价等。

全文阅读

分模块―团队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历史课程形成了一种有别于过去传统的 “模块+专题”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文章在教学大纲基础上进行分模块-团队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以促进历史课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分模块;团队教学;高中历史;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81-01

普通高中历史n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应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大板块构成,必修分成必修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教学模块。这就形成了一种有别于过去传统的教学课程模式而形成“模块+专题”的模式,检测方式也相应地变为模块考核。然而在事实上,实际与理想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现在,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虽然在教材上有变化,然而在教师的教法上依然有问题存在。本课题所关注的一个现象就是:历史课程模块教学过程中,每个历史教师在自己所教的内容上有倾向性,即每一个教师有自己所熟悉和特长的部分,从必修一到必修三的内容不是都熟悉和精熟;学生在一个教师的同一种教学风格之中习惯之后就不会再有新鲜感,同时长期适应于一个教师的一种固定教学不利于多元开放的学习。鉴于此,在模块教学的基础上应进行一次更优的组合,让教材模块和教师团队模块化的探索和实践。

二、分模块-团队教学概念

1. 概念解释

全文阅读

校本研修的三级模式初探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较之以前都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发展者,它要求学校不仅是“教育机构”,更应是师生员工的“生命生存的场所”“生命的乐园”。

关键词:新课程体系;校本研修;研修团队

校本研修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方法性支持系统,贯穿于其他各种校本形式之中。它强调以学校的特色为本,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自主研修。于是,我们学校在构建“学习型学校”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始终把目光锁定在“给教师营造最佳发展机会”上,努力创设和谐学校,扎实开展校本研修,让师生在学习性组织中快乐成长。为此,从2004年开始,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我们对校本研修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下面是我们进行校本研修三级模式初探。

几年来,学校创新性地构建了三级“自修―反思”式的校本研修模式,即以校长引领的校本研修团队、以学科研修组长引领的校本研修团队和以年段组长引领的自主学习团队。不但为教师拓宽了发展平台,也为学校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关于校级校本研修学习团队

校级校本研修学习团队是在校长引领下,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从构建新型研修文化,把研修提到文化的层面的团队研修,立足于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教育关怀,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职业乐趣、建设和谐学校的团队研修。如,每学期我们都由校长、各室主任根据学校发展、教师需求、学生需要、家长呼吁、课改要求、课题安排等亲自主持专题讲座,学校还充分发挥专家引领作用,用“请进来”来的形式,先后聘请北师大、教育部项目办、省、市、县多位专家、教授为教师的学习、课题研究、课改实验等做专题指导和培训。通过这个途径的实施,我们的“校本研修”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因此近年来,广东、深圳、珠海、江苏、浙江、湖南、河南、河北、云南、贵州、安徽、福建等外省和武汉市师训代表团以及本市、本县兄弟单位多次来我校参观考察,交流学习走进新课程“项目培训”和“校本研修”达800多人次,他们对我校师生在走进新课程过程中所焕发的生命活力给予了高度赞扬,2005年春荣幸地被教育部项目办表彰为“学习型先进”学校。

二、关于学科研修团队

学科研修团队是以学科研究为主,以“训―研―教”三维并重,通过以训促研、以研促教、同伴互助、“训―研―教”结合开展的学科团队研修活动,让教师获得最好的专业发展,我们根据学校规模,主要分成了三个学科研修小团队,即语文学科研修团队、数学学科研修团队和综合学科研修团队。

全文阅读

致力团队建设 提升办学实力

一、明确团队目标,形成共同愿景

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曾说过,中国有很多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好比一颗颗珍珠,需要一根线把他们连接起来,组成一条美丽的项链——这根线就是企业的共同目标。这个目标能够引导大家共同追求、共同努力。2007年初开学,校长在教师会上向每位教师征集《教师公约》,大家踊跃投稿。后来,校长带领几位教师将所征集的《公约》进行整理、提炼,形成了《欢喜中心校教师公约》。此《公约》源于教师,用于教师,大家对此《公约》的认同感很强,于是也就有了遵守《公约》的自觉性。

在每位教师努力完善自己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学校的共同愿景——营造欢欣、欢洽校园,培养喜文、喜武学生;努力把欢喜中心校建成现代化的、花园式的农村一流中心校。学校愿景的提出使身处艰苦条件的老师明晰了自身和团队努力的方向。

二、完善团队制度,形成科学管理

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才能造就一支优秀团队,使团队成员的行为朝着团队期望的方向发展。我校在团队管理过程中做到了“三坚持”:

一是坚持常态管理。常规不需要研究,是固化的,是自动化运行的。团队的管理首先应是常态式的,需要通过制度来强化,这样我们的团队工作才能有序、有效。我校在团队管理中坚持常态,形成制度化,并用铁的纪律维护制度的执行。团队管理制度高度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自身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是“以人为本”。二是坚持精细管理(规范化)。制定《规章制度》,关键在落实。精细化的团队管理是团队的有力保障。我校制定了《团队评比办法》,通过领导检查赋分、个人工作月记、团队集体总结、小组综合评议四个步骤每月进行一次评比,每学期、每月、每周都有督察重点,用精致的管理提高团队的战斗力。三是坚持思想管理(科学化)。教育思想和观念是教育者的灵魂。为了加强领导团队管理,每月召开领导交流总结会,交流学习心得,总结工作经验,诊断反思问题。

三、进行团队建设,扩造学习型组织

1. 读写工程,打造终身学习习惯。我乡从2006年起实施主题为“真情融注笔端”(记成长周记),“成长源自书香”(师生读书活动)读写活动。2006年至今,我校开展了“教师共读一本书”、“师生研读一本书”、“教师读书汇报会”、“书香伴我成长”等系列活动。我校投资近万元购买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乡里各校图书轮换,极大地推动着欢喜校园读书活动的开展。2010年起,我校的读书活动又上新台阶,统一读书时间为每天中午20分钟;2011年全乡各校举行了大型读书汇报会,将读书工程推向了新的高度;2012年我校提出“修身养性,静待花开”的“静养式”读书理念。每天第七节课为读书课,师生安静读书,记笔记,写感受。7年的坚持,我们对读书的形式化要求虽然越来越少,但读书习惯正逐渐内化,师生已真正把读书融入自己生命之中。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