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审计机关应“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投资审计同样必须适应这一要求,逐步实现由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转移。本文就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作如下探讨。
一、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
投资效益是指在投资活动中所消耗或占用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与所获得的有用效果的比较,也就是投资活动中所耗与所得的关系。投资效益审计是指对投资活动所耗与所得进行监督、评价和建议的活动。基于这一概念,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应包括:
(一)审查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的正确性。以前审计发现,有些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不充分,地质勘探不详,存在应付、走过场现象,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不负责任,决策草率,长官意志严重,直接导致项目布局不合理,或者污染严重,破坏环境,经济效益低下,损失浪费惊人。因此,投资效益审计必须首先对建设项目立项决策进行审计,内容包括审查勘探设计单位的资质、拟建规模是否科学合理、项目选址是否满足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项目论证是否切实可行等。
(二)审查建设项目概算。建设项目概算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的投资估算框架内,编制项目从筹建至竣工所需费用的重要文件,是控制和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审查概算包括审查概算的编制和执行两个方面,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审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2.审查设备费用。
3.审查工程包括土地、青苗补偿费、拆迁安置补助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勘测设计费、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研究试验费、生产职工培训费、联合试运转费、建设期贷款利息等费用在内的其他费用。
摘要: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首先,应对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根据各阶段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明显的成效,降低审计风险。最后,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的效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审计法》规定,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法定职责。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各地党委政府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步伐,政府投资的力度在提升,政府和公民对投资审计的期望也在加大。但通过以往的审计,发现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建设程序执行不严格、成本核算不规范、损失浪费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审计部门必须自觉地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好审计职责,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一、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
工程项目建设有严格的管理程序,建设程序的依次履行是工程建设逐步完成的过程,该过程一般可分为项目立项(编制估算)、初步设计(编制概算,报批项目计划)、施工图设计(编制预算)、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竣工结算及决算、项目竣工验收转资产七个阶段。
二、开展审计的重点
开展投资项目审计时,应着重从项目的建设程序、基建财务、工程结算三个方面进行重点审计。
(一)建设程序审计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走上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轨道,对内部投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内部投资已成为企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竞争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目标的主要手段,同时项目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及利益格局的多样化,都迫切需要对内部投资加强监督和评价。内部投资审计作为我国审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控制投资规模,规范建筑市场等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数内部投资审计一般仅侧重对工程预决算的造价审计,忽视对优化设计、筹资方式、环保功能、工程质量、造价形成等的过程控制和投资绩效评价,最终无法保证内部投资的整体效果。笔者认为建设项目应该是质量、造价、效益的完美结合,也就是说要具备合格的质量、合理的造价、明显的投资效果,才不失为一项成功的投资项目。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使建设项目得到有效的控制,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找准建设项目的主要控制点,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全方位”审计,才是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为此,笔者总结近几年的审计实践,主要从程序、审计重点和技术方法上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与同行探讨。
一、合理划分投资项目突出审计重点建设项目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合理确定造价,有效控制质量”,“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地评价建设项目绩效,为提高投资整体效果服务,为建立和规范“管理科学、职责清晰、高效运作、严格有序”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服务。“全过程、全方位”审计就是基于上述目标而设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针对过程中每一控制点的一种跟踪审计,要求细,难度高,效果好,但工作量大,在目前各单位投资项目较多,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要区别对待。审计时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大小、重要程度把投资项目划分为重点建设项目和一般建设项目。重点建设项目是指工程建设投资计划单项投资在一定数额以上的项目(如1500万元以上的工程),或者虽然未达到以上限额,但审计认为应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对待的特殊工程。一般建设项目是指未列入重点项目的较小工程。对重点建设项目审计应采取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事后审计为辅”的原则,严格对工程建设程序性和实质性内容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监督。对一般建设项目审计应采取以“事前审计为辅,事中、事后审计为主”的原则,严格对工程建设程序性和实质性内容的主要过程、主要环节进行审计监督。这样作的优点是可以解决在力量不足时通过抓大放小、突出重点来确保重点项目投资审计的质量,当然在审计力量及人员素质允许的条件下不断扩大“全过程、全方位”审计的范围和深度才是项目投资审计最终追求的目标。
二、事前审计是控制项目投资的重要源泉
事前审计主要是作好开工前审计,它是控制项目投资的源头和前提保证。审计人员应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对建设单位(项目业主或法人)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合规性以及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效益性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审计意见。对建设项目开工前的有关批件、资金来源、初步设计、施工队伍、招标过程、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审计或参与监控,重点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审查项目投资程序执行情况
1.对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是否按规定进行了论证。
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有关文件的编制、审批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定,有无越权审批的现象。
3.项目立项、投资计划是否按现行分级管理的规定具备合法手续。
21世纪是科技竞争、信息竞争以及人才竞争的时代,是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发达国家的企业,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将被直接或间接的卷入国际竞争。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势必会面临较以往、较发达国家企业更为严峻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这一形势使得发展中国家企业再也不能象以往那样只看重人力资本投资积极的一面-收益,而忽略与此相伴而生的另一面-风险。更进一步地讲,在这个时代,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已不仅仅是人力资本投资管理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更重要的是对各环节具体操作中风险损失的控制。无疑,作为风险管理、控制重要工具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审计必将成为新时代我国企业不容回避、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目前,国内外研究文献中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审计的直接论述尚未见到,有的只是少量的与此相关的人力资源(本)审计的论述。如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第十二届国际会议的《悉尼声明》中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总说明明确使用了“人力资源利用审计”的概念,并明确指出:“人力资源利用是决定任何公营机构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通常是构成经营成本的最主要因素,必须特别加以控制(熊汉祥,1998)”。声明进一步指出:在进行人力资本利用审计时,应当了解:(1)在人力资源利用审计的作用、审计的目标和选择审计的准则等方面,均与其他绩效审计一样;(2)当对公营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以法律形式,或通过中央人事机构或由财务机构加以控制时,结论中应考虑这些因素并在审计报告中作出说明;(3)在评价项目目标所获主要结果的职责中,包括各系统以更经济、更有效率和效果的方式保证获得预期成果的职责,也包括人力资本的利用;(4)促进管理部门或中央机构在绩效指标和信息以及人员使用控制系统方面的发展,工作的最初阶段应侧重于易于衡量的领域,并将评价这类指标和系统是否适合作为审计的基准点;(5)当管理部门或中央机构还没有制定出适当的准则和指标时,最高审计机关应制定他们自己的准则和指标,以便能够对人力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果提出意见;(6)最高审计机关应当安排这类工作所需专门技能审计人员的培训(段兴民,1997)。近几年来,我国也有少量的人力资源(本)审计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有关报刊。无疑,这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本项研究所借鉴。
由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主要由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组成,因此,本文拟主要运用现代审计理论,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入手,试对环境风险、预测风险、决策风险、招聘培训风险、配置使用风险、风险、流失风险等方面的审计展开探讨。
一、内控制度评审
对内控制度测试和评价,确定审计的重点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特征。因此,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审计也应先以人力资本投资内控制度评审为突破口。所谓人力资本投资内控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证持续经营的需要,保护人力资本投资的安全完整,确保投资信息正确、可靠,协调投资经济行为,控制投资活动等而制定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组织、措施、方法和程序的总称。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内控制度评审时,应首先取得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本投资内控制度,并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健全性评审应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1.审查人力资本投资管理部门是否健全;责权利是否明确;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分工能否起到应有的相互制约作用。
2.审查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会计信息及相关的经济信息、簿记、报告制度是否健全;其信息记录、传递程序是否都有明确的规定;有无审核和定期核对制度。
1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化体系架构布置应用状况论述
经过我国工程审计管理系统相继部署成功过后,有关账目手工审计形式开始朝着电子账目形态有机转换,同时完成无纸化办公调试目标,其间单位工作效能和审计回复质量空前高涨。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必要信息在被审单位建设管理层面规范功效十分显著,但是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造价控制与投资绩效执行上缺乏系统指示引导。毕竟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数额大且建设周期无限延长,尤其是经过人力、物力资源成本数据交互穿插影响下,使得传统信息化审计结构难以针对政府具体投资项目进行明确解析,使得后期施工周期和结构稳固效率不尽可观。因此,需要尽量科学地提升审计作业水准,借以规避一切不良产业风险滋生结果。
2涉及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策略分析
政府进行特殊建筑工程投资过程中,必须事先联合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利益相关方数据库、法律法规校验工具以及年度审计档案材料进行综合对比验证,同时借用审计信息数据库作为核心支撑平台,完成后期指导经验共享和工作动态衔接绩效指标。
2.1投资工程造价联网综合审计数据库
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高级存储和异质化软件程序交互应用,一时间令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实现不同施工主体材料、人力管理状况观察,并且运用库手段将工程定额数据库、工料机市场价格数据库与造价软件审计程序充分融合,使得审计工作人员能够从中进行精确查询和有机筛选,避免设备和材料价格分析出现任何错误,严禁任何工程承接主体遗留偷工减料、虚增工程量想法,进一步修订造价审计精准报表,将过往人工算量和对量程序合理替代,最终大幅度提升既定工作内容交接完善效率。
2.2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
因为政府进行特殊工程投资前期必须进行适当预算评估审核,作为高新技术应用基础上的审计部门,主要任务内容便是顺利执行预算审计职务。作为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可以快速为政府预算程序执行提供较为稳定的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经过与财政预算评审中心合作交接过后,稳定电子数据高速传送和采集效率,进一步及时被财政联网审计资料系统整编保存。整体工序相对地节省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投资项目数据搜集时间,并且经过系统平台精准搜集存档过后,形成财政审计专属资料并发中心,确保内部工作人员能够在此基础上完成数据宏观对比分析任务,及时提升审计综合效能。
摘要: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首先,应对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根据各阶段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明显的成效,降低审计风险。最后,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的效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审计法》规定,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法定职责。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各地党委政府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步伐,政府投资的力度在提升,政府和公民对投资审计的期望也在加大。但通过以往的审计,发现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建设程序执行不严格、成本核算不规范、损失浪费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审计部门必须自觉地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好审计职责,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一、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
工程项目建设有严格的管理程序,建设程序的依次履行是工程建设逐步完成的过程,该过程一般可分为项目立项(编制估算)、初步设计(编制概算,报批项目计划)、施工图设计(编制预算)、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竣工结算及决算、项目竣工验收转资产七个阶段。
二、开展审计的重点
开展投资项目审计时,应着重从项目的建设程序、基建财务、工程结算三个方面进行重点审计。
(一)建设程序审计
摘要:对投资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是拟建项目按照投资决策程序要求,在投资决策时与项目有关的环境、资源、技术、经济和社会等问题所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和综合评价,是一种选择最佳投资项目和投资方案的科学方法,是投资决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审计是决策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投资绩效审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审查项目建设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环境目标等实现程度,离不开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键词: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审计
一、可行性研究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投资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决策正确与否、是否科学的重要保证,对于减少“钓鱼项目”、杜绝“拍板项目”,避免盲目、重复建设,降低损失浪费,发挥投资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一是项目投资收益计算失真。由于项目调查研究工作肤浅、没有收集掌握研究所需的相关基础数据,投入产出计算比较随意,时常低估项目成本,夸大产出效益,从而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二是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评估决策的需要。按照投资项目要求,可行性研究应达到能够确定方案的程度。但审计发现,许多可行性研究达到不到要求,存在不同年度、不同项目间可研报告内容与深度趋同,甚至雷同、翻版、复制等问题。
三是不重视多方案的论证和比较,可行性方案单一,无决策选择余地。多方案深度不足或单一方案论证,使决策者无法进行最优化比较选择,势必导致项目绩效低下,造成损失浪费现象严重。
四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对内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审计发现,一些受托单位或咨询公司对受托项目存在利益博弈,投审批者所好,掩盖矛盾及风险,为“可行”而研究,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
一、理论内涵: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释义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突出“风险”二字,要求内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都要以降低风险为导向,在审计项目计划制定阶段对被审计机构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在审计项目实施阶段,以降低风险为导向实施各类审计程序,对企业各类业务和控制实施独立评价,并针对发现的重大风险和内控缺陷提出审计建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相伴相生,它以风险管理为基本理念,既是基于降低审计风险,又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是企业总体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而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1)风险导向审计的首要目标是评估与改善风险,不仅关注风险管理,同时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图通过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等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来提高组织整体的效率和效果。
(2)风险导向审计的视野较为宽阔,从被审计机构经营风险分析入手,全面剖析被审计对象的风险水平、经营环境和诚信程度等,审计范围、深度和广度都大大扩展。
(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重心前移,把审计起点设为风险评估,并将风险评估作为重心工作,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经营环境。
(4)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更高的审计技术,引入风险管理工具和最先进的审计技术,并要求在审计程序和方法上与特定审计环境相适应,针对不同的风险领域和业务环节以及特定的审计目标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
(二)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关系
摘要:目前,各级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越来越重视,政府投资项目已经成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加强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很广泛,各个项目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会出现设计的变更和现场签证,有些项目在审计的过程中就发生了变化,导致无法进行取证,这些因素使工程造价审计有复杂性、多样性和风险性的特点。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审计方法
工程造价审计在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对节约资金、提高管理水平起到明显的作用。近些年,投资审计备受关注,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投资审计工作,但是政府的审计任务繁重而审计力量又不够,因此,各种有效的审计方法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开展极其有利。
1、重点抽查法
此种方法的审计重点是:单价高的或者工程量大的项目、有关的计费标准等。目前,政府在投资项目的结算中普遍存在高估冒算现象,“三超”现象比较严重,重点抽查可以发现违法乱纪的行为并予以纠正,有效的节约了政府的财政资金。这种方法风险小、效果好、审计时间短。
例如,深圳某区的海关大厦进行工程造价审计时,发现其投资较大,工程项目多,因此审计人员采用重点抽查进行了工程造价审计。经过排查,发现其天花进口矿棉板的报价80元/㎡,比市场同类高出好多,审计人员要求单位提供该海关报关单、合同和发票,同时又实地进行直接查询,经过多方取证,在证据面前,有关单位终于同意按56元/㎡结算,为政府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2、典型法
在造价审计中,经常会遇到不同的项目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是工程结算的典型问题。
一、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绩效审计的改善主要由以下各方面,主要是发现绩效审计中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和解决,对绩效审计的管理模式进行改善,还有就是对审计的方法进一步的改善,这样有利于提高审计的效率。在对绩效审计进行改善的时候还要注意的是,要避免个人主义对绩效审计的影响,通过这些方面的改善加强对绩效审计的控制,从而提高收益。在满足投资项目的要求和规定的同时还要实施投资节约和高效投资,使投资项目效益达到最大化,同时还要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处理和及时控制。国内目前对于绩效审计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并且适用的领域还在进一步的扩大,目前对于绩效审计大多是对资金的运转和对项目的管理进行绩效的审计,对于绩效审计这一部分国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对于绩效审计必须要做的就是要构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这个对于绩效审计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构建,分别就是对项目投资时需要进行绩效审计,还有就是对于项目的管理也必须进行审计,以及项目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的运转等等都需要绩效审计,所以对于制定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出现,还能够提高效率。其次,对于绩效审计可以采用平衡计分卡来实施,通过计分卡可以有效地对审计项目进行评价,并且平衡计分卡对于项目的审计更加有效,对于审计评价的结果更加具有真实性。对于不同的项目设计需要制定不同的平衡计分卡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对项目进行绩效审计,使审计结果更加有效,因为平衡计分卡对绩效审计非常有作用,所以国内有许多对平衡计分卡的构建也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平衡计分卡还可以找准评价的核心,并对审计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解释说明。然后,国内的投资绩效审计有很多是围绕5E进行构建的,经研究发现对于投资绩效审计评价管理与政府和相关的管理部门也有一定联系,同时还要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带来的许多影响,除此之外对投资资金的运转也要进行审计和评价,并确定投资后的结果和效益。本文对于绩效的审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主要内容是对投资的项目进行审计,评价投资的项目是否具有高的利润和实施起来是否高效,同时对于投资的项目还要满足成本较低的条件。最后,目前国内对于绩效审计还没有一定体系,对于绩效审计没有具体的标准,同时对于经济效益和对环境的影响也没进行具体的量化和管理,在对项目的绩效审计还依然是对项目的进行定性分析和通过传统的非货币的形式进行评价。
二、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选择
绩效评价对于一个项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若想进行系统的绩效审计评价,那么就需要构建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通过这一个指标,可以对投资的各个环节和流程进行严格的绩效评价。但是目前的绩效审计评价还不是很完善,还只是停留在对项目的资金的投入和利润进行绩效审计评价,还有就是对项目的管理阶层进行绩效审计评价。并且单个指标的构建不能对整个项目进行说明,为了能够更好地反应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需要建立一个好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对于一般的绩效审计都是分为三个阶段的,分别是前期和中期以及后期的绩效审计。在这三个阶段对于审计的要求也不一样。前期的绩效审计就是对项目的资金的投入进行预算的审计,以及对招投标的项目进行详细的绩效审计。对于中期主要就是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完成的质量进行审计,以及对资金的运转情况进行审计。后期的绩效审计侧重于对项目对于未来的影响。
三、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项目进行绩效审计的时候,如果想要达标那么就需要按照评价体系来完成,并且审计人员要了解这些评价的标准,还有就是审计人员本身也要有较高的审计能力,通过这个评价体系来对环境的效益和社会的效益进行评价。对于体系的构建主要分为三点:首先该体系结构是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结构,其特征是内容完整、形式比较特殊以及定义更加的详细和具体,还有具有协调性和比例行以及完整性,其次对项目的前期和中期的项目管理和项目的投资进行很好的控制,控制的好坏决定了项目的好坏。最后,对项目的后期的绩效审计评价,主要就是通过对项目的完成的质量和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是以国内的项目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现状为基础进行审计的,在对绩效审计进行评价的时候主要根据一定的绩效审计指标进行绩效审计,审计的项目不仅仅只是工程相关的工程管理和资金的投入和竣工后的结果的绩效审计,还要对周围的环境情况和社会效益进行绩效审计。在对项目进行绩效审计的时候可以采取多角度和多方法来进行分析,使分析的结果更加具体,更加有效。
作者:刘兵单位:韶关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