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投标专业技术总结

投标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能够持久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通过创新企业可用更短的时间或更少的消耗生产出市场上的同类商品,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通过创新,企业也可生产出更具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占领市场。所以,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Grabowski和Mueller通过对美国86家公司的样本回归分析发现,研发投入的投资回报率高于其它投资。董静和苟燕楠通过对机械设备业和生物医药业的比较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与机械设备业企业业绩的相关性更强,研发投入与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的相关性程度最高。梁莱歆和严绍东对深市L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公司技术资产、盈利能力以及企业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任海云和师萍通过对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表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和公司业绩显著相关。董学义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研发费用的投入严重影响着组织绩效,资产负债率过高是会降低组织绩效的表现。赵乘漂对高校科研投入与专利产出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影响高校专利申请量的主要因素是科研经费投入。孙婷婷与唐五湘的研究发现,全国的专利申请量与科研机构R&D支出和高等院校R&D支出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企业的R&D支出对专利申请量具有显著的影响。许苏琦、任惠颖、张方方通过对电子行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研发强度与当年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选取了按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中的3个具有代表的行业,分别为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取了2007、2008、2009、2010、2011五年的数据资料为分析对象。本文数据分析采用EXCEL和SPSS软件处理。

2.变量定义。行业绩效评价分为业绩指标和研发投入指标。业绩指标通过盈利指标、效率指标和增长指标来反映。盈利指标用主营业务利润率来表示,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该指标是评价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效率指标用总资产贡献率来反映,是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和利息支出的总和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该指标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增长指标用主营业务增长率来表示,该指标可判断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状况,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越快。研发投入指标用研发强度和技术人员比率来表示。研发强度是研发资金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技术人员比率是技术人员人数与在职人员的比值,这两个指标分别从财力和人力方面来评价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

三、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的关系

全文阅读

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意见

一、*年全省技术改造工作主要成效

*年,全省技术改造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主线,依靠技术改造投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内涵型增长转变,把加强技术改造工作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依托,全面实施技术改造投资核准制和备案制,强化依法行政;以产业政策为引导,用好技术改造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以资金支持为手段,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十项专题”,发挥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的带动和放大作用,突出重点,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优势行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东西两翼及山区产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有效推动节能降耗工作。

(一)技术改造投资理性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年,广东省全社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197.6亿元,同比增长6.3%,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比*年下降14.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3483.7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659.1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同比下降9.4个百分点。

*年,我省在保持固定资产适度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着力于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多依靠内涵式技术改造投资带动工业商贸经济“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从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和技术改造投资结构看:

1、高耗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得到有效控制,工业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9%)保持两位数增长,投资比重上升;

2、五成以上(56.8%)工业投资和近七成(67.9%)技术改造投资集中在九大产业,且产业投资指向的集中度不断提高,对加快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3、近七成固定资产投资(71.9%)和技术改造投资(72.2%)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粤北山区和粤东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增速显著加快,有效促进了区域产业经济协调发展;

全文阅读

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关系实证研究

【摘 要】 以2008―2012年沪深股市350个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R&D资本投入、R&D人力投入以及公司治理对不同专利类型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资金投入与专利产出显著正相关,政府研发补贴占R&D投入比例只有在10%~60%这一区间时,才能对专利产出产生积极影响;高管技术背景比例、股权集中度、两职合一与专利产出显著正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发明专利产出显著负相关;研发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1~2年的滞后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对专利产出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R&D资本投入; R&D人力投入; 专利产出; 公司治理; 生物医药业

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9-0071-08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经济快速变化,企业开始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够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医药行业作为创新密集型的高端产业,近年来逐渐加大创新资源的投入,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6―2010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值保持年均33.5%增速,专利授权量增幅接近3 500件。在投入上,内部研发经费2006―2010年保持年均33.7%的增速,R&D人员数增幅超过3万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政府也不断加大对创新型中药、生物制药、转基因和生物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着我国医药行业的研发水平向新的高度发展。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医药行业仍然存在研发资源投入不足、创新效率低下的严重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企业的创新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大量研究,大多数把企业绩效(主要为财务指标)作为衡量企业创新投入产出的关键性指标,较少将企业的专利产出类型及其效率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基于一个新的视角,将企业的专利产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R&D资本投入、R&D人力投入以及公司治理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的产出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资本、人力投入以及公司治理对创新产出影响程度的差异,力图为我国医药行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一个实证依据。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进展:(1)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及政府研发补贴与专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关系,政府补贴占R&D投入比例只有在10%~60%这一区间内时,才能对专利产出产生积极影响;(2)高管技术背景比例与专利产出有显著正向关系;(3)股权集中度、两职合一与专利产出显著正相关;(4)研发投入对专利产出存在1~2年的滞后效应。

二、文献回顾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创新成为企业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提升企业价值的根本途径(徐欣、唐清泉,2012),探究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全文阅读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经济学分析

摘 要:运用回归分析法建立模型,对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投入与中间产出的关系以及中间产出与最终产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投入R&D经费、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的增加会带来中间产出专利申请量更大比例的增长,而专利申请这一技术创新中间产出又对最终产出产品销售收入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航空航天器;技术创新;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180-02

引言

技术创新在当今世界性竞争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作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与作用更加重要。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无论是用于技术创新投入的资金或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研发人员,均十分稀缺。这就要求在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进行决策时,必须有坚实的科学根据,以使有限的技术创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科技数据的限制,有关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定量分析相对匮乏。笔者通过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定量分析,得出这一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与作用,为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使决策更为科学客观。

(一)指标选择

技术创新的衡量涉及到创新过程的三个主要方面:创新投入,如资金和人力资源;创新的中间产出,如新发明和新知识;创新的最终产出,如不断提高的收入和利润。在考察技术创新过程时,采用R&D费用和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这两项指标作为技术创新投入指标,专利申请量作为技术创新中间产出指标,产品销售收入作为技术创新的最终产出指标。

(二)数据说明

全文阅读

基于现代统计分析的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

内容摘要:对高技术产业而言,最主要的是技术创新。本文从反映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出发,经过理论遴选和实证筛选,选出了13项指标,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对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经济发达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规模因子及产出相对指标因子表现突出,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投入相对指标因子表现突出。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能力 统计指标体系

关于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定义在国际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对于高技术产业而言,最主要的是技术创新,高技术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的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将产业知识转化为新技术,使新技术转变为商品,在市场上得以销售,以实现其价值并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和行为。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不仅指商业性地应用自主创新的技术,还可以创新地应用合法取得的他方开发的新技术或已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创造市场优势。本文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出发构建统计指标体系。

反映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反映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指标的理论遴选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尤其是R&D(研究和试验发展)活动的投入。R&D活动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利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是整个科技活动的核心。

R&D人员全时当量、研发机构人员是反映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投入的总量指标,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1)各省市自治区的指标数据计算,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两者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的、显著性的相关关系,为了避免指标提供信息的大量重复,只需从中选取一项,在国际上,通常用R&D人员反映投入从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活动的人力规模,为了与国际接轨,本文选择R&D人员全时当量。与此对应,指标体系中应包含R&D人员强度(用高技术产业R&D人员全时当量与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对比计算)这一相对指标。

科技经费筹集的目的是为了其支出,在技术创新投入指标中,可以不考虑科技经费筹集额。但为了反映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本文选择了政府资金占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这一指标。

全文阅读

风险投资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

摘要:高新产业的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导致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其支持不足,而风险投资能有效弥补这一缺陷。本文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4—201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DEA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的规模、影响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正相关的影响;并在借鉴部分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证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风险投资;高新产业;实证研究高

新产业的科技创新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中之重。但相较于传统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是高新产业的显著特征。如果没有持续的资金支持,一家科技企业很难成功的从一开始的项目培育过渡到产品成形阶段,并最终实现产业化。但是,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尚不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仍不成熟,相应的配套设施也不齐全,从而导致了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仍然以银行贷款为主,相对较为单一。而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较高的特殊性以及银行贷款规避风险的相关要求,从而导致了银行贷款无法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及资金需求。风险投资不但能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能为其提供大量的增值服务,比如开拓市场、帮助上市等。那么风险投资究竟是如何促进高新产业发展的呢?本文将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和实证方法对此进行研究,探讨我国如何建立起一个能为高新产业发展提供更好服务的多层次的风险投融资市场。

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

1.被解释变量。风险投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响力以及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基于此本文选取了相应的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一是选取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营业收入(Y1)和利率总额(Y2)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经营状况的相关指标;二是在影响力方面,本文认为如果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被认可越广泛,其影响力越高,尤其是超越国别范围,因此本文选自出货值(Y3)作为影响力的指标;三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本文采用了学术界公认的专利申请成功的数量(Y4)作为技术创新的指标。2.解释变量。本文主要选取了可投资规模(X1)、投资额(X2)、投资强度(X3)三个指标。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了研发人员全时当量(K1)和新增固定资产(K2)。在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统计指标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是特有的指标之一,主要指全时研究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研究人员实际从事研发工作时间总和,可以通过该指标衡量科技人力投入强度。由于科技人员的研发投入对高新产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本文采用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作为控制变量之一。固定资产是高新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其中由:实验室、研究中心、技术设备仪器、引进或改造设备技术、其他配套设施等。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固定资产投资是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对高新产业具有显著影响,所以本文选取新增固定资产作为控制变量之一。高新产业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和《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风险投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出版的《中国风险投资年鉴》。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区分布,将中国地域划分为北京、上海、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部7大区域,样本数据时间区间为2004年-2013年。

(二)实证结果分析

1.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从解释变量来看,风险投资规模、已投资额和投资强度都对高新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力度不大,其中:风险投资规模对营业务收入影响系数为0.03,即可投资规模增加1%,则高新产业的营业务收入增加0.03%;已投资额对主营业务收入影响系数为0.04,即已投资额每增加1%,高新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0.04%,;投资强度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系数为0.05,即投资强度每增加1%,高新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0.05%。从控制变量来看,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高新产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系数是0.32,新增固定资产对高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系数为0.29。3个解释变量对高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系数没有控制变量大,主要原因在于:风险投资资金投入企业后,并不能直接导致营业收入的变化,企业使用风险投资资金首先投入到人力和固定资产方面,通过人力和固定资产促进营业收入的增长。从地区间个体固定效应系数来看,差异较为明显,华东、中南、上海三个地区系数较大,这三个地区风险投资比较活跃,特别是我国两个证券交易市场分别位于上海和中南地区的深圳,加之这些区域具有投资价值的高新技术企业相对较多,更有利于风险投资发挥对高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促进作用;西部和东北系数位列倒数前两位,这也表明西部和东北风险投资不太活跃,高新产业发展比较滞后,传统产业仍在区域产业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其他地区的风险投资活跃程度则介于二者其间。显然,上述结果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现状基本一致,也说明了实证结果的有效性。2.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利润总额影响的实证分析从解释变量来看,投资规模对利润总额影响不显著。已投资金额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为0.07,即已投资金额每增加1个单位,高新产业的利润总额增加0.07个单位,风险投资金额对高新产业利润总额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投资强度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值为0.06,即投资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高新产业的利润总额增加0.06个单位,风险投资投资强度对高新产业利润总额的促进作用也相对比较显著。从控制变量来看,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高新产业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是0.26,新增固定资产对高新产业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0.38。3个解释变量对高新产业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没有控制变量大,原因同上。结合风险投资对营业收入影响进一步分析,风险投资已投金额对高新技术企业利润影响要大于对营业收入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风险投资追求的是高回报,更加注重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不是主营业务收入,这也说明风险投资能够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3.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出货值影响的实证分析从回归结果来看,风险投资规模对出货值的影响系数为0.06,表明投资规模增加1%,则高新产业的出货值增加0.06%,可见风险投资可投资规模对高新产业出货值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已投资额对出货值的影响系数为0.04,即已投资额每增加1%,高新产业的出货值增加0.04%,表明风险投资的已投资额对高新产业产品出货值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投资强度对出货值的影响不显著。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高新产业出货值的影响系数为0.42,新增固定资产对高新产业出货值的影响系数为0.21。从回归结果来看,所有变量对高新产业的出货值都具有正向影响,但是控制变量对高新产业出货值的影响系数大于解释变量的影响系数,原因同上。从个体固定效应系数来看,上海、中南、华东三个地区系数值较大,分别是3.07、2.99、2.96;东北和西部地区系数值较低,其中西部个体固定效应系数为-7.67,是唯一的负值,表明西部地区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出口能力呈现负作用,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同时地理位置约束其产品外销较少,出口量低,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更少,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西部和东北地区改革创新观念比较滞后,产业结构调整将面临较大的挑战。4.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有效专利申请影响的实证分析从解释变量来看,可投资规模影响系数为-0.02,已投资金额影响系数为-0.01,可见两个解释变量对有效专利申请的影响不显著,投资强度对有效专利申请的影响系数为0.25,即投资强度每增加1%,高新产业的有效专利申请量增加0.25%,表明投资强度对高新产业有效专利申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合实际分析可以看出,风险投资平均到单个项目额度大的企业,意味着其科技创新能力较高,创新的要求和质量较高,从而推动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从控制变量来看,其中的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有效专利申请数量的促进作用显著,影响系数是1.42,而新增固定资产对高新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影响系数相对较低,为0.19。从个体固定效应系数来看,个体固定效应系数全部为负数,这也充分说明我国高新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尤其需要加强对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全文阅读

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

摘 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是我国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的关键问题,文章以扬州市千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从R&D经费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及自主创新绩效等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R&D投入与专利数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年的R&D经费投入与创新绩效正相关且不具有时滞性,人力资本投入与创新绩效正相关,但不及R&D经费投入对创新绩效的贡献大。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R&D 自主创新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017-02

一、引言

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特征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企业增长也主要依赖高附加值的新技术及其产品,依靠高新技术所带来的边际利润上升。与此同时,R&D活动的不确定性使高新技术企业形成高投入、高风险等特征。因此,企业的R&D投入与其绩效状况更能直接影响到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及其持续发展。富有效率的创新投入决策对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对创新投入产出关系的研究比较薄弱,尤其缺乏对创新投入产出的数量分析{1}。

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开始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R&D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但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可操作性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要深入研究高新技术企业R&D活动及其管理,必须对企业R&D活动的实际状况有一个全面了解,但是这一工作的难度很大,主要是缺乏企业的R&D活动相关资料。因此我们以扬州市千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进行企业R&D投资活动的现状调查。通过直接观察企业的行为过程,从企业实际进行的R&D活动及其相关指标中来了解R&D的投入与创新绩效情况,并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对于企业科学地认识自身的R&D状态,采取有效的R&D战略,保持和提高竞争优势,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假设

全文阅读

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化与中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专利存量作为衡量技术创新的指标,选择技术标准存量作为衡量技术标 准化的指标,将专利存量和技术标准存量纳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以1985―2007年中宏观经济为样本,综合 考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业人员总数,研究了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化对中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明专利和技术标准与经济增长有显着的计量关系,通过模型估计结果还可以发现,资本投入每变动1%,产出变动 0.069%;劳动投入每变动1%,产出变动0.350%;专利存量每变动1%,产出变动0.304%;技术标准存量每变动 1%,产出变动O.523%。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化;经济增长;知识溢出

在古典经济学阶段,学者就开始了探寻经济增 长的源泉,并先后将要素积累、资源配置、技术进 步、宏观经济稳定、教育水平、制度发展、法律有效 性、际贸易乃至等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 理论框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 化的加速,际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以技术创新 为核心的技术进步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 用越来越大。因此,技术创新已引起世界各的高 度关注,并将其视为家经济增长的基础。我也 非常重视技术创新的作用,在“十一五”规划中就已 经将其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1 文献回顾

索洛(Solow)在1957年采用分解法对经济增长 进行研究,提出经济增长是资本、劳动和技术共同 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归因于不同投资的贡献,无 法归因的要素投入则被认为是技术进步的贡献。 这一重要结论引发了经济学界对技术创新与经济 增长关系的热烈讨论。现在学界已经普遍认识到, 技术创新是影响家经济绩效的一项基本要素。 但是,研究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技术创 新究竟应该如何衡量在学术界一直存在较大的争 议。很多学者用R&D支出来衡量技术创新,研究其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Kennedy和Thirlwall在 1972年关于技术进步的一项全面调查中强调,研发 支出的大幅增长对家层面上的总体经济增长率 只有很小的影响;Grilliches(1980)指出,研发 是一种投资流,企业的产出要受到这些活动早期投 资累积量以及除研发活动外其他知识资源累积量 的影响,当然以上这些因素都不包含在直接的研发 活动中,而且研发包含基础研究、防研究和工业 实验等,它们各自所产生的效应也有很大差异(参 见Gruppl998年的研究)。因此,除数据性的技术问 题之外,在生产函数中引入研发资本存量并不能为 技术创新提供合适的度量。还有一些学者利用专 利数来衡量技术创新,因为专利数据比较容易获 取,可以进行时间序列分析。Devinney(1993)利用 面板数据对专利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 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积极的、显着的关系;Crosby (2000)基于澳大利亚1901―1997年的全样本数据 和分时期数据,考察了专利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 长的影响,发现澳大利亚注册专利数对其劳动生产 率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专利每增长1%,人均 GDP将增长O.14%。Knut Blind和Andre Jung- mitag(2007)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欧洲 家的12个部门进行研究,发现专利存量和技术标准 存量对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 响。Yang(2006)利用台湾地区1951―2001年的 数据研究发现,专利在台湾地区经济增长中起到十 分重要的作用。Jalle(2010)利用1980―2005年 73个家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专利对人均GDP的 实际增长率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刘华(2002) 利用中1985―2000年的数据研究发现内专利 授权量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黄智淋和俞 培果(2007)利用中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 1997―2004年的面板数据对技术创新活动与经济 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专利授权量对 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郭蓉蓉、马运来(2007) 研究了1985―2003年辽宁省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 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专利产出之间 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专利产出对辽宁省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约为10.39%。王慧、邵金哲(2009) 以河南省为例对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 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生产总值 与专利产出具有长期动态均衡关系。盛安平 (2009)对北京专利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 研究,发现专利授权数量与其总产值之间存在显着 的线性关系。高文杰、曹镇东(2009)利用Cobb- Douglas生产函数分析了我3种专利授权量对经 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 计3种专利授权量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168、0.104 和0.220。姜彩楼(2008)对我专利产出与经 济增长的协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专利和 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具有双向格兰杰因果 关系。

目前,技术标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然是一个 相当新的研究领域。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的发 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技术标准作 为一种制度也必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紧密的联 系。在技术标准化的过程中,一方面政府或标准化 组织会选择比较先进的、相对成熟的技术作为“法 定标准”;另一方面各种技术之间通过相互竞争,引 导消费者选择含有某种技术的产品,使该技术成为 主导技术,进而形成主导设计,逐渐使其成为此行 业的技术标准。后者也是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开 发和市场博弈形成的一种均衡优势。由此可见,标 准化过程是一种知识交流和技术扩散的过程。技 术标准对于技术的快速、有效扩散具有非常重要的 作用,技术标准通过技术扩散必然会对经济增长产 生影响。当然,技术标准通过技术扩散对经济增长 产生影响只是其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一个方面。此 外,技术标准作为规范化的技术知识具有公共品的 特征,并且以基础设施的形式存在。从理论的角度 来看,公共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其他投入要素比如资 本和劳动力的生产效率。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 共识,即技术活动是经济绩效的实质性决定因素。 但是,在研究技术活动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时主要研 究技术创新或技术进步,很少将技术标准化作为一 种技术活动纳入其中。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选择专利存量作为衡量技术创新的指标,选 择技术标准存量作为衡量技术标准化的指标,将专 利存量和技术标准存量纳入Cobb―Douglas生产函 数,以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产出量(y),利用全 社会从业人员总数来表示劳动投入(f),利用固定资 产投资额来表示资本投入(k),研究技术创新与技 术标准化对中经济增长的影响。

2 模型的建立

全文阅读

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评价研究

摘要: 本文从技术创新效率角度,采用CCR模型和BCC模型,基于2006-201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发展的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使用效率进行评价和实证研究。通过DEA方法对2006-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技术效率进行分析,然后对7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排序,并对各子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可能的原因作了总结。

Abstrac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using the CCR model and BCC model, this article carried out evaluation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using efficiency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d on panel data of development of seven industries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2006 to 2010. By DEA method to analyze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of seven industries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uring 2006-2010, and then sort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seven industries, summariz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possible causes of the various sub-sectors.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DEA);BCC模型;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Key word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BCC model;technical efficiency;scale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4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001-03

1 文献综述

目前研究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方面的文献比较多。王灵、韩东林[1](2011)利用2009年安徽省制造业各行业的数据,应用突变级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安徽省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安徽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较高,轻纺工业和原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冀巨海、郭冬冬[2](2011)运用多指标投入产出法和因子分析定权法等方法,对山西省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然后对7个子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排序,并对各子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可能的原因作了总结。本文在总结前人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情况。

令S=θ/σ,则S为纯规模效率。S=1,纯规模有效;S

全文阅读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测度财务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为了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状况进行全面有效的测度与评价,文章在综合考虑众多技术创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的技术创新趋势,构建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财务指标体系。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指标体系

一、引言

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的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测度是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进行监督管理的新制度,是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率的有效手段。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使企业科学地定位自身的技术创新状态,测度其技术创新的财务指标是必要的方法。本文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财务预警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研究广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财务预警,首先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了财务指标体系,一方面可以使企业了解自身竞争力,从而采取有效策略,不断的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也为政府把握广西技术创新活动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二、相关研究

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测评指标在国内外都很受重视,但目前仍未形成统一完善的体系。一般来讲,要全面综合地、定量地评价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是比较困难的,国外不少研究是通过测量成功的技术创新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大小来衡量,具体评价指标包括销售额、利润、进入新市场和在传统市场上所占的份额等。此外,也有不少研究以R&D投入、专利、新产品(工艺)、技术商业化等为关键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考虑多种指标来综合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高建、傅家骥等提出的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和产出能力分别进行评价;魏江、许庆瑞等提出的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决策能力、R&D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生产制造能力、资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评价;其他学者也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大同小异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而,很少有研究以中小企业创新中的各财务指标为关键要素来建立指标体系。

三、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财务预警体系的设计应符合的基本原则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