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同乡会会长发言稿

同乡会会长发言稿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司法局宣传工作奖励制度

县司法局宣传工作奖励制度

为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营造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多投稿,出优稿,特制定本制度。

一、奖励范围 1、被各级媒体采用的反映司法行政工作的新闻稿件。 2、被各级内刊采用的报道司法行政工作的信息稿件、经验材料、先进典型事迹材料、调研论文。 3、各级会议上的司法行政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4、各级组织的获奖调研论文。

二、奖励原则 1、主体内容相似,标题不同的稿件(材料)认定为同一稿件。 2、多人执笔的典型发言材料确认一名主执笔者,奖金由主执笔者负责分配。 3、所有稿件允许一稿多投,除取最高级别进行奖励外,还视影响程度适当给予奖励。

三、奖励级别 1、国家级刊物和媒体:《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司法》、《人民调解》、新华社通稿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及其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 2、国家级内刊:《普法依法治理通讯》、《中国法律援助》及司法部内部发行的其他内刊、简报。 3、省级刊物和媒体:《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江西电视台、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及其他公开发行的省级刊物。 4、省级内刊: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司法厅及其他部门内部发行的刊物和简报。 5、萍乡市级刊物和媒体:《萍乡日报》、《赣西都市报》、萍乡电视台、萍乡人民广播电台。 6、萍乡市级内刊:萍乡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萍乡市委宣传部、萍乡市委政法委、萍乡市司法局简报。 7、本市媒体:上栗电视台 8、本市内刊:萍乡市委政府及各部、办、委内部发行的内刊和简报。三、奖励标准 1、公开发表且有稿酬的,按稿酬同等数额予以奖励。稿酬奖励标准低于我局宣传奖励标准的按局奖励标准执行。 2、刊于国家级刊物和媒体,500字以上的每篇奖励600元,500字以下的每篇奖励300元。刊于国家级内刊,500字以上的每篇奖励400元,500字以下的每篇奖励200元。 3、被省级刊物和媒体采用的,500字以上的每篇奖励400元,500字以下的每篇奖励200元。被省级内刊采用的,每篇奖励50元。 4、被市级刊物和媒体采用的,每篇奖励100元。被长沙市级内刊采用的,每篇奖励30元。 5、被本市媒体采用的,字数在200字以下的,每篇奖励50元,200字以上的每篇奖励100元。被本市内刊采用的,每篇奖励20元。 6、被本局司法行政简报、网站采用的,每篇奖励10元。 7、在市级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材料每篇奖励100元。在省级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材料每篇奖励200元。在国家级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材料每篇奖励400元。 8、获奖论文按获奖奖金数给予等额奖励。 9、宣传稿件在上级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被加分的,在原有标准上再奖励50%。

四、奖励办法 1、稿件刊发后,由作者向局办公室提供清单,附作品和稿酬单复印件,经局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按季度发放。 2、本办法适应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包括局机关干部、司法员。 3、本办法由局宣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4、本办法从2013年元月1日起执行,以前制定的宣传工作奖励标准同时废止。(编辑:圆圆)

全文阅读

探寻“著书立说”之道

我这一生,与报刊书籍、与编辑之间有着不解之缘、莫逆之交。

一、投稿:需要机缘与储备

作者与编辑,稿件与刊物,确实隐含着互通互融、知心知音的微妙契合关系。

1965年,正是我走上教育岗位的第二年,就正式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教育类文稿。那些在我荒芜稚嫩心田上垦播的编辑,至今我仍不知名,但已知心。我发表的作品大部分属自然来稿,也有若干约稿或关系稿;以言论作品为主,也上过照片及文学类作品。能够被发表,姑且称之“机缘”。直白一点说,就是投稿应符合刊物的主旨、属性、品位等要求,具有鲜明的个性。作者还要掌握“季节”,洞察“气侯”,适时“播种”,及时“收获”。发稿与否,取决于稿件质量、文风、“机缘”。因此,要抱一颗平常心:写稿靠自信,发稿随他意。以文会友,互信、互利、互爱。倘利用人情、物质等拉关系、“走后门”,势必损害这种精神融合、心灵默契、理念趋同的学术“价位”。

每次投稿,都是在检测这种“机缘”,以及文稿的“及格率”与“到达度”。

投稿除了需要机缘,更离不开储备的过程。我从教40年,以教为业,多次婉谢改行从政的邀请,而且一直坚持如下从教理念:“力图达到教与学结合,说与做统一,实践与理论并行的境地。不断拓展教育的领域与功能。”我公开发表教育类文稿七十多篇,几乎倾注了一辈子的心血。

记得也是1965年,让我的一篇上海籍支闽林工事迹的书信体通讯稿,刊登于当年《解放日报》。这确实让人深感意外,纯属偶然。纵使这种“偶然”,也离不开我十多年对语文学科,特别是作文教学的钟情与追寻。其实,这也算一种“储备”。当然,就文学类作品而言,“储备”除了这种来自书本与课堂的间接认知外,更重要的还有出自亲身“履历”的那些情商与智商的积淀。我之所以特别看重外出求学、上山支教、下乡务农、进场伐木等游子生涯与磨难经历,是因为这些“储备”在我后来的文学园地里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形成了“母校”专题、师范情结、第二故乡、风土人情专辑等。这些“优势”确实为我的作品加了“码”,增了“色”,添了“彩”!

二、投身人文关怀:文品与人品同等重要

全文阅读

我为莫言当编辑

1982年,我在辽宁一家杂志社做编辑时,有一天,我拆开一封作者来稿,铺开稿纸一眼掠去,便被优美的文字和充满激情与内涵的内容打动了,其中的情节描写、故事内核等等,都甚为精彩。直觉告诉我,这是一篇发表后可能引起全国读者强烈反响的好稿件。读到最后,呈现出作者的通联,作者:管谟业;笔名:莫言……

当年,莫言在全国文学圈还没有太多名气,我心想,莫言这个笔名有特点,好像深藏想要说而未道破的语言。此人非寻常。

于是我随手拽出几张信纸,给莫言写了封信——

莫言先生:

您好!

来稿收悉,甚为欣喜。

您的稿件中充满了乡土气息,满篇民族文化色彩,故事情节生动,表述准确,思想内涵挖掘深刻,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是一篇经典力作。您的作品令人敬畏与深思,平实中深藏文化张力,写出了真正属于民族内核的东西,能读到这样好的作品,甚是欣慰!文章要有自己的个性与文化特点,您具备了这一特质,并有很深的造诣,可喜可贺。

《心灵上的红高粱》稿件留用,将在我刊第八期刊用,届时我们会将样刊及稿酬邮寄与您,请注意查收!

全文阅读

且看鲁迅先生怎样修改语言

现在学生练习写作,往往没有“语言修改”这一重要环节,而许多文章大家对语言的修改却都是极为重视的,正如刘勰所说:“古来文才,异世争驱,或逸才以爽迅,或精思以纤密,而虑动难圆,鲜无瑕病。”愈是文章写得好的人,愈是爱琢磨语言、打磨语言。作为思想家、文学家的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看看他在语言上那份精细缜密的功夫,那种较真的劲儿,真让我们这些学习写作的人深感汗颜。下面仅以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鲁迅作品为例,让我们看看他是怎样修改语言的,这对我们也许不无裨益。

一、更换词语――使表达更趋准确严密

①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故乡》)

初稿:“许多”为“几枝”。

②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初稿:“后窍”为“后身”。

③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祝福》)

初稿:“回到”为“经过”。

全文阅读

李天密驻站工作的实践与启示

编者按:李天密,河南日报高级记者,长期驻站。今年3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围绕李天密新闻实践,举办了“驻站记者和记者站工作研讨会”。此文是研讨会收到的论文之一。

如何当好驻站记者?当好记者站长,搞好记者站管理、促进记者站建设,是个老话题,但能够像河南日报记者站长李天密老师这样悟得这么深、说得这么透、令我等共鸣这么厉害的还很少见。

透过李天密33年的驻站工作实践,使我强烈感受到要做一个合格的驻站记者尤其是记者站长,人格魅力至关重要!怎样锤炼记者站长的人格魅力?天密老师给出的途径有4条:稿件是驻站记者的立身之本;诚信是沟通搭桥的基石;克己是站稳脚根的法宝;创新是持续发展的源泉。

我驻站近20年,对天密老师的每一点体会都深感认同。

从时空上看,记者站远离编辑部,使得驻站记者在工作中时常有许多情况和问题来不及向编辑部请示汇报,需要当机立断,自己作出决定,因而工作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规模上看,记者站人员较少,因此,驻站记者既要单兵作战能力强,又要集体素质高。从记者站的工作任务看,过去主要是采访报道、通联群工,现在还要承担报社交办的发行、接待、经营等多方面任务。因此,记者站人少事多,头绪繁杂。在这么多任务中,记者站的中心工作是新闻报道,这是记者站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不写稿或写不出好稿是最大的失职。对此,河南日报领导明确要求记者站要“好稿带动”、“好稿立站”。回顾担任新乡记者站长一年来的工作,越发对天密老师的提醒感触深刻。

关于“知名度”的启示――不可不择手段

天密老师说,作为省委机关报的驻站记者,如果写不出当地媒体写不来的重要报道,就难以确立自己在当地新闻同行中的首席记者、“龙头老大”的位置;作为上级党报的常驻记者,如果不能在地方经济社会政治发生重大变化时,通过自己的新闻作品表达出独到见解和正确主张,就难以赢得当地执政者的真正尊重和支持。知名度对于驻站记者是必要的,但获得知名度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知名度”令人惧怕,有些“知名度”令人厌恶,有些“知名度”成为笑料,只有通过自己呕心沥血写出大量优质稿件自然而然形成的“知名度”才无愧党报记者的称谓,才有益于河南日报的整体形象。

2009年,新乡记者站坚持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勤于思考、勇于发现、多出精品的创新精神,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深入采访、精心写作,满腔热忱地讴歌了驻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多次受到新乡市委、市政府的表扬。紧密围绕省委、市委中心工作采访报道,努力看准、跟紧、贴牢,共写稿248篇,见报157篇,其中一版头题11篇,在质和量上均取得较大突破。

全文阅读

征稿启事 第36期

应广大师生要求,《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习作版自2012年9月起将增设一些新的栏目。现将新栏目设置情况及稿件要求介绍如下:

■诗路花语

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诗一样的年华,对诗歌产生兴趣是一件可喜的事。其实,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学习热情、情趣爱好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往往都是由诗歌开启的。欢迎各位同学拿起你心中的笔,真诚地写出你心中的歌。

■上阵父子兵/母女同台

孩子的学习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帮助。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一定有许多动人的故事。父母写心中的孩子,孩子写眼中的父母,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写作文,我们将同期发表。

■想唱就唱

这一栏目则向同学们征集你喜欢的儿童歌曲,来稿请写出你喜欢这首歌曲的原因,(教师、家长亦可投稿)让我们一起在美好的旋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享受自己的快乐童年。

■故乡心曲

全文阅读

主题报道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城乡清洁工程”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部署的一项重大工作,它以整治全区城乡市容村容环境为抓手,促进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干部作风转变。《广西日报》以此进行了规模大、有特色、有亮点的主题报道,以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宣传报道好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党报的重中之重。主题报道难就难在:上级领导高度关注,甚至直接过问指挥报道,媒体人员易束缚手脚;报道常常居高临下,容易流于程式化、概念化,导致“公文版”“文件脸”,读者不爱看。

主题报道如何使领导满意、读者爱看,并推进工作,考验党报的舆论引导水平。党报报道好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态度上必须更主动,在报道跟进中必须更敏锐,在采编方式上必须更贴近。

更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城乡清洁工程”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部署的一项重大工作,它以整治全区城乡市容村容环境为抓手,促进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干部作风转变。刚开始,基层干部对此认识不足,认为这不过是简单的“扫扫地”而已,还认为这是为迎接在南宁召开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短暂行动。大家轻视了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开展此项工作的决心和长远战略眼光,也没有料到其雷厉风行的作风。他说“一庭不扫,何以扫天下”“说要做的事就要做”“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带队到各地视察,位于国道线旁的贺州市某镇“脏、乱、差”,受到严厉批评,随后,贺州市委、政府调整了该镇党委书记、镇长职务。

动真格的“问责制”,带出了一支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全区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全国各大城市——包括广州市、珠海市、湛江市等纷纷来广西取经。拨2000万元专款对广西城乡文明建设予以支持,建设部在南宁召开现场会。

毫无疑问,“城乡清洁工程”是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烧”的“一把火”,是自治区党委重要的中心工作之一。《广西日报》对此将如何宣传报道,体现党报“政治家办报”的水平,发挥有力的舆论导向?

应当说,宣传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党报天经地义的职责。但由于中心工作的阶段性特点,部分编辑记者在报道上形成了“审美疲劳”和思维定势:发稿计划无非是活动前发几篇预热稿;活动初发领导讲话稿、工作部署稿、评论稿;活动中发几篇跟踪稿;活动末发几篇总结稿。稿件写作来自材料多,来自会议多,板着面孔多。

全文阅读

陈一凡与莫言的神交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那天晚上,我正与几位期刊老编辑和作家在一起,老编辑陈一凡先生道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莫言编辑稿件的故事。(以下为陈一凡先生的回忆)

1982年的一天,我拆开一封作者来稿,铺开稿纸一眼掠去,便被优美的文字和充满激情与内涵的内容打动了,其中的情节描写、故事内核等等,都堪称经典。直觉告诉我,这是一篇发表后将引起全国读者强烈反响的好稿件。读到最后,呈现出作者的通联。作者:管谟业;笔名:莫言……当年,莫言在全国文学圈还没有多少名气,我心想“莫言这个笔名有特点,好像深藏想要说而未道破的语言。此人非寻常。”

于是,我随手拽出几张信纸,给莫言写了封信:

莫言先生:您好!

来稿收悉,甚为欣喜。

您的稿件中充满了乡土气息,满篇民族文化色彩,故事情节生动,表述准确,思想内涵挖掘深刻,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是一篇经典力作。您的作品令人敬畏与深思,平实中深藏文化张力,写出了真正属于民族内核东西,能读到这样好的作品,甚是欣慰!文章要有自己的个性与文化特点,您具备了这一特质,并有很深的造诣,可喜可贺。

《心灵上的红高粱》稿件留用,将在我刊第八期刊用,届时我们会将样刊及稿酬邮寄与您,请注意查收!

望常给本刊赐稿。

全文阅读

首届“天斗杯”福建·永安天斗生态文明示范区摄影大展征稿

主办单位:福建省摄影家协会 永安天宝岩生态旅游有限公司

福建永安市天斗生态文明示范区,以永安市区沿721县道为主线,涵盖上坪乡、青水畲族乡、槐南镇等“两乡一镇”,森林生态体系完好,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示范区的核心――天斗山庄,位于永安市上坪乡上坪村,面积860公顷,海拔1200米,自然气压适宜、负氧离子密集、年均气温14℃,是人体健康养生的宜居之地。区域内风景秀丽、风情独特,冬天冰天雪地,银妆素裹,犹如北国风光,夏季清悠凉爽,气候宜人,堪称全空调气候,胜似庐山,古代文人墨客游历后评价 “冬日霜晴一轮红日如盘如汤,夏日云霄雨季彩澈云渠”。

示范区建设开展以来,充分利用区域内丰富的森(竹)林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和原生态人文文化资源优势,以开发建设健康及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为主旨,以“宜游、宜养、宜居”为目标,努力打造成为永安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福建省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示范地、海西“养生天堂、避暑胜地”。为展现示范区近年来的生态建设成果,福建省摄影家协会、永安天宝岩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联合举办首届“天斗杯”福建・永安天斗生态文明示范区摄影大展,现向社会广泛征稿。

时间

截稿日期:2015年12月30日

评选日期:2016年1月中旬

奖项

金质收藏作品1名 稿酬10000元,并颁发奖杯、证书;

全文阅读

让新闻回归本来面貌

6月28日,我到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下基层采写的最后一篇稿件见报。总计9篇下基层稿件中,有6篇被评为A级稿,3篇上了头条。“新闻是跑出来的,脚底板下出新闻”,这句话在“记者下基层”活动中再次得到了验证。

近年来,我积极参加《莱芜日报》组织的“记者下基层”活动,收获了一些好稿件,更重要的是对新闻的内涵、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体会一:深入基层,倾听百姓心声

新闻作品虽然不是文艺作品,但新闻佳作是有美感的。好消息简洁、明快,一语中的;好通讯细腻饱满,引人入胜;好评论逻辑严谨,力透纸背。它们无一不令人回味无穷,爱不释手。

但是,翻看现今报纸上的许多新闻稿件,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甚至连作者自己也不乐意读,“写稿子的目的只不过是混个工分而已”。这种“新闻”,脱离了新闻的本来面貌,离读者也越来越远。

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根源就在于记者没有深入基层,扎实采访。

现今,“一网知天下”,记者这个职业的难度降低了,但要当个好记者更加不容易。这是因为,随着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网络的发展,能够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多了,去单位采访,一般都会给记者提供水平比较高的总结材料,如果记者仅满足于工作说得过去,根据材料就写成稿件,或者从百度上搜索一下,把想要的材料取下来粘贴一下,写稿的速度会大大提高。但是,如此以来,稿件的“材料”味十足,甚至官话套话都搬了进来,语言不生动,人云亦云,没有记者自己的观点,写出来的稿件干瘪、生硬,没有灵气和生气。

记者要想写真正的新闻,就要铺下身子,到群众中去,用群众语言写普通群众,写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写出自己的得意之句、得意之题,稿件才能脱离“大路货”,为群众所喜爱。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