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古代汉族传统音乐鉴赏之“术”与“道”

中国古代汉族传统音乐大致由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四大部分组成。[1]中国古代遗留至今可供我们鉴赏的汉族传统音乐主要有文人音乐之古琴音乐、词调音乐,民间音乐、清代宫廷音乐、近古时期的佛教音乐以及明清时期的道教音乐[2]等。

一、中国古代汉族传统音乐鉴赏之“道”的多元化

1.中国古代汉族传统音乐审美之“雅”与“俗”

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中国古代汉族的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无论其音乐创作人员是民间艺人、文人还是宫廷乐师、宗教人士,也无论其表现目的是反映人民日常生活还是服务于文人修身养性、交际言志,是为宫廷享乐或为宗教服务,从其音乐表现因素来划分的话,可大致归纳为普通民众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故中国汉族古代传统音乐之审美归属,一为普通民众,二为文化精英或上层阶级,三为宗教民众,其中宗教民众又与普通民众群体有所重叠。宗教音乐与民间音乐关系密切,如将宗教音乐视为民众音乐,这意味着中国古代的汉族传统音乐,按照音乐风格与受众群体来区别,主要可划分为“雅乐”与“俗乐”两大部分。当然,此处的“雅乐”非指中国古代宫廷祭祀活动与朝会仪礼中所用的音乐,而是指审美意蕴与审美表达均符合儒家“中和”之道的音乐,也就是所谓的文雅类的音乐;此处的“俗乐”泛指古代各种民间音乐。中国古代汉族传统音乐当中,可视为文雅类音乐的,主要包括魏晋以来的琴乐、宋词调音乐、清宫廷音乐以及昆剧等;俗乐则最大量地涵括了历朝历代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唐代宫廷燕乐、民间说唱音乐以及绝大多数的戏曲音乐、宗教音乐等。

“远古时期,属于娱乐形式的‘乐’是没有雅俗之分的。”[3]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中国古代汉族传统音乐逐渐分为雅和俗两大类。这样的音乐文化格局本属中国古代音乐常识,但目前众多的有关中国音乐审美的文献,总是或强调中国传统音乐“和静、简易的审美观”[4],或强调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是“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气盛化神”的审美追求、“立象尽意”的最高境界[5]等。从最大范围、最高艺术特征的美学角度论述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点,难免使人觉得中国古代汉族的传统音乐,全是那些乐简意深、文质彬彬的音乐作品,而忽略中国历代汉族俗乐文化的审美特点。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当中写到:“……我们应当注意到人们生活的实际的世界中,还有一种近乎平均值的知识、思想与信仰真正地在人们判断、解释、处理面前世界中起着作用,因此,似乎在精英和经典的思想与普通的社会和生活之间,还有一个‘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而这个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延续,也构成一个思想历史过程。因此它也应当在思想史的视野中。”与中国思想史的学术研究传统相类似,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学者们,主要关注着中国古代文雅类的官方主流音乐文化的审美特点,坚守着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雅正”传统,从而使雅致音乐文化的土壤――全民化的民间俗乐消失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虚无当中。

2.中国古代汉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多元组合

历经时间考验而传承至今的中国古代普通民众的俗乐其实并非低俗的音乐。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古代汉族传统音乐当中的雅致之乐,它的最初往往也是俗乐。俗乐的生命力就在于“俗”,俗得有民族特色,有大众品位,俗得清新又活泼。雅致的音乐如果没有俗乐的滋养与洗刷,必将走向雕章琢句、绵软气弱的萎靡不振的地步。虽然雅俗也可相互转化,但俗乐精品,往往俗中见雅、大俗大雅、雅俗共赏,这也就是所谓的“俗到家时便是雅”[6]。

全文阅读

于现象中探索本质 于通俗中鉴赏雅韵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郭静舒的专著《中外通俗歌曲鉴赏》出版了。我有幸得以阅读。我以为,郭老师在长期的音乐教育和研究工作中,重点对通俗音乐、尤其是通俗歌曲进行系统的研究,其成果是值得祝贺的。专著给人们带来的启示也是深刻的。

通俗歌曲这个概念,似乎是一个众所周知而又众说纷纭的概念。说它众所周知,在于人们对它的运用率很高,有一个所谓约定俗成的模糊概念,即认为它“是产生于工业社会中,以都市为主要生存环境,以商业化、工业化的生产和销售为存活条件,以青少年亚文化群为主要接受对象的一种音乐形态”,认为它是一种应予关注的、新的音乐现象。说它众说纷纭,在于人们对这个概念内涵甚或外延的界定,又可谓是五花八门,连权威性的音乐辞典对它的解释也不尽一致。这种情况的出现,给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要对这种音乐现象、音乐形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要求。郭老师对这个众所周知而又众说纷纭的问题,展示了自己有见地的“一家之言”。

于现象中探索本质,是这部专著的突出特色。她的“一家之言”的基本理论,是建立在对近七十首有代表性的中外通俗歌曲的分析、评鉴之上的,是建立在对通俗歌曲历史发展的描述、作品风格流派的分析、文化观念的比较评判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音乐学、社会学、心理学、接受美学等多学科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之上的。所以,她对于通俗歌曲基本特点的梳理,对通俗歌曲现象产生之社会历史原因的分析,对通俗歌曲题材特征、艺术特征的归纳,对通俗歌曲相关现象的评判,对通俗歌曲审美特征、文化意蕴的概论等,都是具有开拓性、开放性的,具有较强的理论色彩。同时,作者也以流畅的文笔、透彻的分析,体现出她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许多见地是富有新意的。

于通俗中鉴赏雅韵,是这部专著的又一特色。这部专著的下篇,以代表性的中外通俗歌曲为实例,不仅有对某首歌曲作者、演唱者、唱法、即时报刊评论等的资料介绍,更有对该作品词、曲、乐队、配器、曲式结构等音乐艺术本体构成要素的解析,颇具鉴赏的意味和艺术雅韵的升华,真可谓是赏中求鉴,鉴而深赏,在对通俗歌曲的品味、评鉴中,接受美的陶冶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作者在对通俗歌曲娓娓道来的艺术鉴赏中,向人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即艺术审美实践过程中的雅俗范畴,本来就难以分割,俗中有雅,雅寓俗中,俗雅观念与人的审美感受、审美层次、审美能力、审美取向紧密相关。正因为此,通俗歌曲才具有了可鉴可赏的价值。也正因为对通俗歌曲不断的鉴评、赏析,从而使通俗歌曲在自身的发展途程中,不断地伴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品格,实现自我的良性发展。

最后我要提及的是,郭老师的这本专著在出版前后,不仅得到了国内从事通俗音乐研究的专家的热情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像于润洋、赵德义这样许多从事严肃音乐研究的著名学者的关注与肯定。这对于中国通俗音乐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件大好事。

黄中骏 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

全文阅读

授之以“渔”而非“鱼”

【摘要】针对目前大量流行音乐对校园音乐文化的冲击,本文从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评价能力三方面入手分析,结合实践实例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自己来领悟什么是美,如何感知、分辨音乐的美与丑。

【关健词】培养 兴趣 审美 评价 鉴赏能力

所谓鉴赏:即欣赏、鉴定之意,是人对“音乐语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那么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为音乐欣赏水平和对音乐评价能力两个方面的提升。下面笔者通过结合实践经验谈谈对有助于中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一些浅见。

1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欣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一切学习活动都注定事倍功半。针对目前流行音乐对中小学生有着强大影响力这一现状,笔者认为不妨来个“顺水推舟”,对课本之外的流行音乐有选择性地引入欣赏课当中,以鲜明的时代感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贴近日常生活、表达朴素的人生哲理、直白的情感来引发学生的共鸣。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1.1正视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

有些音乐教教师常常只奉高雅音乐为经典,把一切流行音乐贬得一文不值,视其为“洪水猛兽”,却忽视了音乐教育的时代感和多样性。高雅音乐严肃理性有余而通俗活泼不足,对于生活经历少的学生来说情感上不容易产生共鸣。而一些流行音乐之所以能流行,是因为它更真实直接的表达了人的感情,能激起听者的共鸣,正好填补了学生情感体验的空隙,受到学生欢迎也就水到渠成。

1.2引入适合的流行音乐促发欣赏音乐的兴趣.

全文阅读

如何在中学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 要】创新能力是当前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具体要求,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我国教育领域加大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专门开设了音乐鉴赏课程。但是,据调查发现我国中学音乐鉴赏教学的教育现状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差甚远,不仅没有实现对学生进行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教育,更谈不上通过音乐鉴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本文从分析中学音乐鉴赏教学的教育现状入手,探讨中学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中学;音乐鉴赏;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前言

在当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音乐鉴赏教学越来越备受重视,正是因为音乐鉴赏教学能够有利于促进中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修养,同时对于提高中学生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教师会相应开展各种多样性的音乐教学活动,如歌唱演奏、音乐创作,或将舞蹈与戏剧表演融入到音乐教学中,通过这些音乐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据调查发现我国中学音乐鉴赏教学的教育现状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差甚远,在实际的中学音乐鉴赏教学中不仅没有实现对学生进行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教育,因而更谈不上通过音乐鉴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我国各大中学学校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策略以实现利用音乐鉴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中学音乐鉴赏教学的教育现状

开展音乐教育是我国实现美育要求的重要渠道之一,而音乐鉴赏教学是实现音乐教育的一种有效教学途径。同时,音乐鉴赏教学具有其他教学难以匹及的优势,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因此,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中,我国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了对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视,希望借助音乐鉴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由于中学音乐教师没有及时更新陈旧的音乐教育观念,没有将素质教育渗透到音乐鉴赏教学中,因而导致教学方法老套、缺乏新意,进而制约了音乐鉴赏教学功能的发挥。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我国绝大地区的教学仍旧以高考为主导,只注重对高考必考科目教学的投入,而轻视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其中就包括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忽视。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由于没有学校的投入,所以在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上严重不足,因而影响了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于是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就按部就班、草草了事,进而忽视了对学生音乐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中学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挖掘音乐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全文阅读

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与实践

【摘要】音乐鉴赏在现代教育中已经逐渐成为了各大校园的热门学习课程,音乐鉴赏能够培养学生乐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高中音乐鉴赏课主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为目的进行教学。本文将通过对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原则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与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普通高中 音乐鉴赏 教学原则 策略

音乐鉴赏指的是鉴赏者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是鉴赏者通过情感的累积来满足其对于所听作品的审美需求的过程。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经典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所具有的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价值对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高中课堂进行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很有必要。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原则

1.聆听音乐。在音乐鉴赏课程中,音乐的聆听尤为重要,音乐是听觉上的艺术,一首好的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影响人的心灵。对于刚接触音乐鉴赏课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制力与对音乐的辨识能力,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课时主要是以聆听音乐为主,减少关于课本上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音乐本身所蕴含的的美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理解和鉴赏音乐,提高自身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

2.遵循抽象性和多样性原则。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情感、性格爱好和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对于音乐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也不同。高中生正处于思想转型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往往会投入大量的热情,并且专注于自己喜爱的音乐进行探索,教师在教授高中音乐鉴赏课的过程中,就应该遵循音乐的抽象性与多样性的原则,迎合学生进行音乐的欣赏,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激发自己的创作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3.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随着人们对艺术鉴赏力水平的提高,音乐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音乐的潮流影响了现代的大批年轻人对于艺术的审美标准,特别是在高中生认知中,只有贴上了流行和前卫等标签才能被称得上是他们喜爱的音乐。但对于优秀的音乐作品而言,其最富魅力的往往不是流行和前卫,而是其词曲本身所包含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时,要注意音乐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将优秀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和体验带给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4.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音乐鉴赏不仅仅是要鉴赏者欣赏音乐,而是需要鉴赏者通过对音乐的聆听来实现自我的升华和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要想领悟一首乐曲中的真情实感,光靠聆听是无法满足的,必须要鉴赏者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来对其展开想象。高中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十分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格外注重对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由感性欣赏上升为理性欣赏,并能够从音乐中找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就能够使其身心得到极好的发展。

全文阅读

流行音乐怎样渗透高中课堂

流行音乐(Pop Music),即通俗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现多指爵士音乐、摇滚乐、通俗歌曲等。流行音乐具有娱乐性、生活性、通俗性等特点,贴近生活,易于接受。为什么流行音乐能如此轻易地将学生吸引?流行音乐能否真正走进课堂并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下是笔者就此问题的一些思索和看法。

一、现行高中音乐教材中流行音乐作品的基本情况

在“人教版”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以及新课改“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都涉及到一些流行音乐的内容。“人教版”教材只在个别章节中选取了一两首流行音乐作品,而新课改“花城版”教材则在此方面较之以往进行了较大胆的发展,专门设计了一个章节来介绍通俗、爵士等大众音乐,在其它课题中也有一些流行音乐内容的渗透。

由此可见,教材的编纂者已经意识到流行音乐对于现今高中生的深远影响,以及高中生的欣赏需求,并力求使之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二、高中生对流行音乐作品的态度与看法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就流行音乐以及教材中选取流行音乐的问题对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四个问题,有372人接受问卷。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现今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表现出的接受和喜爱已经远远超出其它音乐类型,他们强烈地希望在课堂上更多地欣赏到流行音乐作品,并表达出渴望进一步探求相关知识的愿望。

三、高中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

全文阅读

探讨高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探讨高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开始

音乐兴趣的培养是推动学校音乐活动的动力,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中,我首先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这一关键问题入手。高一年级新生入学后,我对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基本知识以及学习乐器等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今中学生对通俗音乐、流行歌曲情有独钟。对此我没有采取禁止、遏制等简单做法,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利用每堂音乐鉴赏课最后的五至十分钟,推荐一首他们喜爱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通俗歌曲播放给大家听,并让学生对歌曲进行简要的介绍,说出喜欢这首歌曲的原因。我和学生们一起听,一起分析。随后,又让学生把通俗歌曲与课本中的经典名曲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经典名曲的经典所在,引导学生具有把握音乐审美的尺度,对音乐作品中的良莠现象、通俗与庸俗品格具有鉴别能力。此外,我还注重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充分利用各种感知通道,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探究、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音乐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听、看、想、唱、念、写、画、评的立体化音乐特色教学,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活中的感受、体会来进行音乐欣赏

大家熟悉的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献给爱丽斯》,其创作源泉来自于贝多芬自身的一段恋情,音乐家贝多芬将他与自己的学生——美丽少女马尔法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以及其间所发生的矛盾、冲突和最终和好的爱情历程写在了五线谱上,并通过音乐这种特有的形式表现了出来。恰恰是这种生活当中最真实、最普遍、最美好的感情,却被音乐家变成了不朽的乐章,这就足以证明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都是都来自于生活。

三、由浅到深、逐步过渡的形式来欣赏音乐

1.由声乐曲过渡到器乐曲。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最易于欣赏和接受的莫过于声乐作品了。因为声乐作品结构简单,有歌词,并且歌词的内容与旋律所要表达的情绪基本上是相一致的,所以在教授音乐欣赏课时,应当首先由讲解声乐作品入手,逐步过渡到器乐作品的欣赏。

2.由民间音乐欣赏过渡到西方音乐欣赏。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自己的语言。音乐作为一种民族特有文化,有时会像血液一样融入到人的身体里,它甚至是根深蒂固、与生俱来的。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耳熟能详的都是民族乐曲,如果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能首先将这些作品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介绍给学生,会使学生感觉亲切、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音乐作品欣赏。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过渡到西方音乐,比如说《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等等,这样会使学生对于音乐语言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从而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鉴赏兴趣。

全文阅读

引导学生从通俗音乐中汲取营养

【摘 要】通俗音乐是一种形式相对简单、曲调流畅,容易被社会大众接受的音乐。在音乐教育工作中,引导学生正视通俗音乐、从中汲取营养,是每一名教师的责任。本文将简析音乐教育的内涵,论述音乐教育工作的现状问题,并从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通俗歌曲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整合教育力量等三个方面来浅谈引导学生从通俗音乐中汲取营养的措施,希望能为音乐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案。

【关键词】引导;学生;通俗音乐;汲取;营养

一、音乐教育的内涵

音乐是一种取材广泛,教育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有趣的艺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和其他教育相比,音乐教育最为重要,作家叶文玲曾经说过:“音乐永远是我灵魂的伊甸园”。开展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修养。而且,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播放抒情的乐曲能把学生带入唯美的意境,在学生心情失落的时候,播放一支委婉的歌曲可以让学生的心情变得平和。轻柔的音乐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让学生忘记学习的压力。清脆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心旌摇荡,慷慨激昂的歌曲可以让学生精神振奋。

二、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

音乐,素来被称为是陶冶情操的最好方式。音乐教育,也就成为走向高尚殿堂的重要环节。今天的音乐教育形势却并不容乐观。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声讯高度发达的时代。除了课堂,学生们有更多机会、更多途径学会一此音乐作品,其中,通俗音乐以其明快的节奏、简单的旋律等便利优势,更容易被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因此,引导学生从通俗音乐中吸取营养,使音乐真正实现“陶冶情操”的目的,应该引导高度重视。

音乐课上,《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浆》等经典之作,可能远不如刘德华、周杰伦、花儿乐队更调动学生的兴趣。这些盛极一时的通俗乐手们,因为夸张的造型、眩目的舞美以及更切合学生们年龄特点的歌词等,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一位中学生就曾在听了一首经典老歌之后,迷惑地说:“我觉得很滑稽。”他们不了解上一个时代的事情,对于其中的情感也颇觉陌生―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正视这一点,即不能一味地指责,当然也不能纵容,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从通俗音乐中汲取营养。

三、引导学生从通俗音乐中汲取营养的方案

全文阅读

浅谈如何让学生遨游在开发式的音乐课堂中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到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以及教学方法上都更加开放,通过这种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使整个课堂更具备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本文围绕着创建开发式音乐课堂展开论述,希望通过对音乐课堂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开发式;音乐课堂;音乐鉴赏、创新能力

在素质教学的影响下,对于中学的音乐课堂来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音乐的鉴赏,让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进而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一、初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音乐鉴赏的课堂中,开展开发式课堂是实现音乐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鉴赏教学具有它独特的优势,通过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因此,在对中学音乐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相关的教育部门对音乐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加大了对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希望可以通过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进而培养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的创新能力。但是,就目前初中的音乐教学方面来看,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很多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样就导致音乐鉴赏没有真正做到与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相结合。目前,在中学音乐鉴赏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应对高考的考试科目上,忽视了音乐教学对学生其它学科的影响以及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严重的阻碍了学生在音乐方面才能的发挥。

二、中学音乐开发式教学的方法

在传统的中学音乐课堂中,由于受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音乐的感悟能力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针对中学的音乐课堂来讲,必须要注入新的发展力量,力争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音乐鉴赏学科对学生日后长远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要想让学生更好的遨游在开发式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在教学方面必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师对中学音乐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

全文阅读

浅议高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摘要: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学生对于音乐的反应固然与其个体的兴趣、爱好、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音乐能力在其中的作用。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的,需要在长期不断的欣赏过程中,积累丰富的优秀作品,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和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兴趣提高;高中生;能力鉴赏

1.从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开始

兴趣,是一个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去认识、掌握和参与的心理倾向。音乐兴趣的培养是推动学校音乐活动的动力,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中,我首先从激发学生音乐兴趣这一关键问题入手。高一年级新生入学后,我对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基本知识以及学习乐器等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兴趣爱好一项中,百分之百的学生喜爱通俗音乐、流行歌曲;在音乐基本知识一项中,我选了七首较为大家熟悉的中国歌(乐)曲进行听辨测试,让学生辨别曲名及作者,结果高一年级的学生竟无一人全部答对。其中答对四首曲目的仅占学生总人数的34%。

兴趣调查告诉我们,当今中学生对通俗音乐、流行歌曲情有独钟。对此我没有采取禁止、遏制等简单做法,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利用每堂音乐鉴赏课最后的五至十分钟,推荐一首她们喜爱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通俗歌曲播放给大家听,并让学生对歌曲进行简要的介绍,说出喜欢这首歌曲的原因。我和学生们一起听,一起分析。随后,又让学生把通俗歌曲与课本中的经典名曲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经典名曲的经典所在,引导学生具有把握音乐审美的尺度,对音乐作品中的良莠现象、通俗与庸俗品格具有鉴别能力。此外,还注重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充分利用各种感知通道,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探究、理解和体验,使她们在音乐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听、看、想、唱、念、写、画、评的立体化音乐特色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用生活中的感受、体会来进行音乐欣赏

大家熟悉的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献给爱丽斯》,其创作源泉来自于贝多芬自身的一段恋情,音乐家贝多芬将他与自己的学生----美丽少女马尔法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以及其间所发生的矛盾、冲突和最终和好的爱情历程,写在了五线谱上,并通过音乐这种特有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但恰恰是这种生活当中最真实、最普遍、最美好的感情,却被音乐家变成了不朽的乐章:这就足以证明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都是都来自于生活。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诞生往往是生活和情感的一种体现、高度升华和凝结。

对于处于青年时期的学生,决定了他们具有思想敏锐、情感丰富等显著特点,如果在教授音乐鉴赏课的过程中,能教会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情感体会来欣赏音乐作品,将会使学生更容易领略和掌握音乐鉴赏的方法,并且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