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学基础

统计学基础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础会计系统论教学

一、《基础会计》的系统分析

《基础会计》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行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学及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的会计准则、会计理念、会计实务、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心理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素质和能力的教育。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认为《基础会计》课程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由于构成系统要素之间的结构方式和各自的功能作用不同,因此该系统又可以分为若干各具特色的“子系统”。从教学实施的主客体来划分,可以分为机构系统、教师系统和学生系统。其中,机构系统和教师系统是主体,学生系统是客体;从课程的实施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法律法规子系统、职业道德守则子系统、会计实务子系统和会计实战子系统;从实施过程来划分,可以分为目标子系统、内容子系统、途径子系统、方法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评价子系统等等。这些子系统不仅纵向贯通,而且存在着密切的横向联系,构成一个多维的、网络化的、开放的、动态的、互动的《基础会计》课程系统。

二、《基础会计》的系统优化

(一)《基础会计》系统的规划优化

所谓《基础会计》系统的规划优化,就是按照系统的方法去认识《基础会计》的整体功能。“系统方法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系统性,用系统论的理论框架来认识和考察对象的一种方法,是从系统观点出发,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揭示对象的系统性质和运动规律,从而产生最佳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进行《基础会计》系统的规划优化研究,就是要求我们在对它进行系统研究时,必须把它放到整个会计专业的整体建设和发展中去动态考察,在它的系统内按照该系统结构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以便形成个人自学、学生互助学习和学校教学的合理互动、资源互补,以体现现代会计教学的整体教学观,发挥其整体功能,提高其整体效果。

(二)《基础会计》系统的管理优化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基础会计》可以说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教学和控制等管理手段,有效地利用会计教学规律中的各种要素和手段,以实现其教学工作深入、细致、到位的教学管理活动。对《基础会计》进行系统管理,就要对它的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与外部系统的联系做出科学、系统的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管理的决策和措施,制定一个工作规划和实施贯彻的系统设计。

(三)《基础会计》系统的结构优化

全文阅读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一、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一是精简报表。重点是剔除那些已经过时或不经常用的报表和指标,对有些变动不大,或不常用的报表、指标,扩大报告期,不要每月或每季都统计。二是实施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对现行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复矛盾的内容,实行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三是扩大抽样调查领域,可以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的项目,尽可能进行抽样调查。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二、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彻底改变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就统计而统计,就数字而数字的工作格局,使统计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三、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基础,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坚强的后盾

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统计基础工作,一手抓统计法制建设,充分依靠法制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普法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统计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对弄虚作假行为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让县级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对于基层代填代报统计报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并且要把机构人员是否到位,统计台帐是否建立,登记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列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

全文阅读

云计算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系统设计

摘 要:为解决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系统中,由于大量数据同时上传到服务器造成负载过重的问题,本文将云计算引入到该系统的设计中。该系统采用Hadoop并行编程模型,搭建了实验性的云计算平台大学计算基础课程学习系统。该系统具有分布式计算,资源共享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云计算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系统建设相结合能有效地解决服务器负载过重问题。

关键词:云计算;Hadoop;大学计算机基础;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0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6.029

Cloud Computing University Computer based Learning System Design

oUYaNG Chun-juan, LIU Chang-xin, SUN Ling-yu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Jiangxi Ji’an 343009, China)

0 绪 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建设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然而传统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各种学习系统的性能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系统应用中,当学生向服务器提交作业时,由于所有的学生几乎都在同一时间段提交,大量的数据同时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负载过重导致服务器瘫痪。按传统的方法,解决该问题需对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带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在实际操作中不易达到。而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理想的技术支持。目前,云计算已在各类学习系统中得到应用[1-3]。本文采用Hadoop并行编程模型,搭建了实验性的云计算平台大学计算基础课程学习系统,解决了大量数据的传输问题。该系统具有分布式计算,管理不同系统资源及存储大量数据等特点,为实现一个同时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学习系统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全文阅读

“计算机基础”中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的教学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操作系统教学内容,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教学的特殊之处,并提出了根据知识分类设计基于前概念的教学策略和基于类比案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教学策略

Teach Thinking of "Computer Basic"Operating System Basic Knowledge

Hou Liang

(Henan Arts&Crafts School,Zhengzhou450008,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non-computer majors undergraduated"Computer Basic"course in the 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 content,analysis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the"Computer Basic"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and proposed knowledge classification design based on the before concept of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based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analog case.

Keywords:University Computer Basic;Operating system;Teaching strategies

一、问题的提出

全文阅读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线教学系统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线教学系统是基于Web环境下的网页型课件授课系统。包括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系统和windows xp操作系统三大章节,每一章节里面有相应的小节内容。该教学系统操作简单,适合每个初学计算机知识的学生。它的开发对研究和探索在当前形势下的网络环境教学,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形式有着重大的意义,以下讨论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 在线教学系统 Internet

一、系统简介

计算机基础在线教学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系统,客户端通过浏览器以浏览网页的方式访问系统,浏览系统提供的计算机基础等各章节内容。要求客户端的电脑要确保接入Internet,打开Internet浏览器,将指定的网址输入到浏览器中的地址栏,链接打开该网站即可出现计算机基础在线教学系统的主页面。当鼠标的指示箭头在主页面左框架中指在相应的章节上时,就会进入到该小节详细教学内容的页面中去。打开各小节详细教学内容的页面,就可以在该页面中浏览到这一小节的所有教学内容,如果需要返回主页面,只需要点击网页的左框架中的内容即可返回到主页面中去。

本系统主页面图1所示:

本系统分页面图2所示:

计算机基础在线教学系统体系结构按用户角色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

(一)教师模块

全文阅读

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统计学基础》是高职财经类专业一门核心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认识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重要工具之一。近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统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推进较为缓慢。文章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条件与教材等六个方面分析了现行《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改革

统计用来探索与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关系,在社会经济管理中扮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实际工作中,统计广泛应用于市场调研、财务分析与预测、生产控制、证券投资分析、期货期权定价、风险管理与控制等领域,具有信息提供、咨询与监督等功能,在政府计划制定、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计的广泛应用给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等内容。

1、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目的不明确

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目标的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到课程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要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与其他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相比,《统计学基础》更强调实践性,这正好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因此,其教学目标主要落脚点应该在实践性方面。目前,虽然很多老师在做教学计划时都会确定教学目标,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统计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统计设计、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并撰写统计报告”,很显然这样的目标设定较为抽象。其一,不同专业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不同的,这需要区别来对待;其二,由此产生的资料不相同的,哪些资料是最新的、并且是相关专业必须掌握的必须具体交代的,其三,统计方法有很多,面多不同专业,针对高职教育,应该掌握哪些方法也没有明确。由于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材的选择上出现偏差,影响教学效果。

1.2 教学内容不合理

《统计学基础》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思想与方法,还要求学生能运用相关知识、借助计算机与统计软件等对现实的社会、经济等问题的实际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这无疑拓展了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然而,高职教育重视实践的思想使得教学课时严重压缩,教学内容增加与教学课时压缩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种问题,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很多老师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首先,在内容框架上,《统计学基础》的教学内容已经基本形成,考虑到课时安排与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很多老师会删除一些内容,结果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其次,在案例选择上,严重脱离实际,有些案例过于宏观,如人口普查、GDP、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等,有些案例较为抽象,如某城市的某问题,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研究对象,这些案例要么让学生觉得离自己很遥远,没有实用性,要么会对数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教学效果。

全文阅读

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应用研究

摘 要 统计学基础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讨论了统计学基础在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作用,以案例教学法为例,研究了高职院校中统计学基础教学的应用实施建议。

关键词 统计学基础 高职院校 案例教学法

一、引言

我国高等职业类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高技能性、应用性的专业人才。统计学基础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客观现象所带了丝事实反映的方法论科学,它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应用性等特点。这门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在我国的高职院校财会、贸易、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也是当代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知识。近年来,为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不少高职院校都对本院校的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以期望发挥统计学基础课程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教师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框架,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对高职院校开设的统计学基础课程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究,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可以进一步的深化课程的理论性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课程的实践应用性。

二、统计学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学生的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研究来看,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应用研究

就目前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教师对于统计学基础这门课堂的教学过分的倚重理论性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这门课程的应用性问题探索。相对而言,高职学生学习的知识专业性更强,更倾向于实用化和实践性。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需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以此为工具,在采集到相关的数据后,能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反映事实的重要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等。这也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欠缺的能力。

全文阅读

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对策研究

【摘 要】由于统计学学科特点明显,深入研究学科特点将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大有益处;通过以统计学学科特点为切入点,剖析高职学生在统计学基础课程学习上的瓶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统计学 学科特点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52-03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数据的艺术和科学,凡需要用数字来分析的地方,就有统计存在。统计学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通常以社会经济统计为内容开设统计学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但一直以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有很多方面,随之而来的教学改革层出不穷。学者们大多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尝试和探讨,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将选取另外一个切入点作进一步探讨,即从统计学学科特点入手,着眼于分析高职学生学习统计学基础课程的瓶颈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统计学学科特点

“统计”一词从字面上理解可以拆分为“统”与“计”,“统”指的是把社会经济中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归集到一起,为“计”提供前提和依据;“计”指的是对总体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分析,找出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规律。由此可以看出统计学的学科特点比较明显,即: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实用性。

二、学生学习瓶颈分析

全文阅读

中等职业院校《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初探

摘 要:在当今社会,《统计基础知识》是运用广泛的学科之一。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方法,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初步探讨了在中等职业院校如何有效教授《统计基础知识》。本文的第一部分分析了中职院校《统计基础知识》的教学现状,第二部分探讨了如何提高中职院校《统计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统计;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184-01

作为管理人员不可或缺的业务素养,统计对于培养企业中等管理人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本文,笔者结合日常教学经验,初步探讨如何教授《统计基础知识》,促进学生提高统计技术,养成统计思维与能力。

一、中职院校《统计基础知识》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因素。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基本都是考高中落榜的学生,学生数学知识普遍缺乏,学习能力不强,接受能力差。再加上许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并不热心积极,这使得统计基础知识教学面临极大的困难。《统计基础知识》中的教学内容本来就晦涩难懂,枯燥乏味,没有吸引力,不仅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起来非常困难,时常会滋生厌学情绪。

(二)教学方式落后。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场地依然集中在课堂,与社会实践相对脱节。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灌输式教育方式。[1]作为课堂的权威,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然后依据传统的授课方式把知识输送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得到很多认可,但是《统计基础知识》是现代化特征明显的课程,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这门课程的教授呈现出与普通课程截然不同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既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统计的积极性,又不能异化统计的学习,极大的降低了《统计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

(三)考核方式单一。考试的终极目的是为教学指引方向,促进学生掌握新知识。可惜这一目的正被人们逐渐忘记,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学习的目的,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在《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程的考试中,考核方式十分单一、死板,题目仍然是计算和简答这类有明确答案的封闭式题目。而依据实际情况选择统计方法的能力在考核中根本体现不出来。单一的考核方式并不能检验学生的统计水平。

全文阅读

中职基础会计系统论教学

所谓的系统论是指以一般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论,也称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是指相互间既区别又联系的部分结合起来能够达到目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系统都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构成的整体,每个子系统又都由各要素所构成,每个要素不单独具有性质和功能,系统中的诸多要素必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和谐有序,才能使整个系统保持它的正常运转。用系统的方法进行思维,使人们思维的角度产生很大变化,如把事物当作发展着的系统来加以研究和分析,从系统整体出发,去认识其部分等,给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增添了新的内容。在这里,我们把系统范畴引入中职《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基础会计》的系统分析

《基础会计》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行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学及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的会计准则、会计理念、会计实务、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心理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素质和能力的教育。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认为《基础会计》课程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由于构成系统要素之间的结构方式和各自的功能作用不同,因此该系统又可以分为若干各具特色的“子系统”。从教学实施的主客体来划分,可以分为机构系统、教师系统和学生系统。其中,机构系统和教师系统是主体,学生系统是客体;从课程的实施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法律法规子系统、职业道德守则子系统、会计实务子系统和会计实战子系统;从实施过程来划分,可以分为目标子系统、内容子系统、途径子系统、方法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评价子系统等等。这些子系统不仅纵向贯通,而且存在着密切的横向联系,构成一个多维的、网络化的、开放的、动态的、互动的《基础会计》课程系统。

二、《基础会计》的系统优化

(一)《基础会计》系统的规划优化所谓《基础会计》系统的规划优化,就是按照系统的方法去认识《基础会计》的整体功能。“系统方法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系统性,用系统论的理论框架来认识和考察对象的一种方法,是从系统观点出发,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揭示对象的系统性质和运动规律,从而产生最佳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进行《基础会计》系统的规划优化研究,就是要求我们在对它进行系统研究时,必须把它放到整个会计专业的整体建设和发展中去动态考察,在它的系统内按照该系统结构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以便形成个人自学、学生互助学习和学校教学的合理互动、资源互补,以体现现代会计教学的整体教学观,发挥其整体功能,提高其整体效果。

(二)《基础会计》系统的管理优化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基础会计》可以说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教学和控制等管理手段,有效地利用会计教学规律中的各种要素和手段,以实现其教学工作深入、细致、到位的教学管理活动。对《基础会计》进行系统管理,就要对它的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与外部系统的联系做出科学、系统的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管理的决策和措施,制定一个工作规划和实施贯彻的系统设计。

(三)《基础会计》系统的结构优化一方面,《基础会计》系统的结构优化是指其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及评价等要素有机贯通,环环相扣以形成合力,以保证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各章节层层衔接,分层递进,以保证教学工作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另一方面,《基础会计》系统的结构优化是指健全的领导机制、专门的教研机构、得力的教师队伍、完善的规章制度及必要的经费与物质保障。《基础会计》教学必须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和相对稳定的要求,建立一支业务精、教风正的教师队伍,在统一的目标引导下,充分调动积极性,形成教辅分明、齐抓共管的教学机制。(四)《基础会计》系统的信息反馈优化《基础会计》系统的信息是指学生通过表情、语言和行为反映出来的有关课程教学方面的种种数据和情况的消息。《基础会计》的信息反馈优化,就是任教教师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通过对教学信息进行系统而科学地收集、加工、传递、控制、反馈,及时有效地为课程教学服务,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信息反馈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既是教学决策的依据,又是对教学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和评估的工具,还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为实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在其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在系统内部的各个层次中,建立起信息反馈机制。没有全面客观真实的信息反馈,就难以做到对思教学过程的有效调节。

三、《基础会计》系统的改革创新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