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公式推导
这种算法根据的是基尼系数与洛伦茨曲线的相关性,利用收入分组五分法数据,得出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即
该公式即收入五分法下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
所谓的五分法,即将收入组分为最低收入组、较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较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利用各收入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来计算基尼系数。现假定五大组占总收入的5个比重呈近似等差数列(记公差为D),有:
上式中s是比较小的数(small),B是比较大的数(big),m是比s略大的介于s与B中间的数(middle)。根据收入五分法公式可得:
由于公差D的设定,使得B与2m相差并不大,再被分母5除后相差更小,所以可以被谨慎的忽略,则有。其意义是:基尼系数近似等于五分法收入最高的那组人的收入百分比与收入最低的那组人的收入百分比之差。
二、计算基尼系数
从我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看,农村、城镇是分别统计的,而且各自的分组不一致,因此需要对分组数据进行加工。根据历年统计年鉴,将中国农村最低收入组的人均年纯收入与城镇困难户(城镇最低收入组的5%)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相比较,可以发现,中国最低收入的20%的人群在农村;同理可以发现,中国最高收入的20%的人群在城镇。结合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我们可通过计算目标累积比重,来确定相对应的收入分组值。
基尼系数有很多种算法,包括万分法、人口等分法、三角形面积法、弓形面积法、积分法、基尼平均法、城乡加权法等等,但很多算法都不适合利用统计年鉴来 计算 ,有些算法虽然是根据统计年鉴来计算,但由于该算法所依据的数据,统计年鉴并没有进行 规律 性的公布,导致很难得到统一、连贯的基尼系数。
例如,按照三角形面积法计算,虽然比较简便,而且也比较精确,但这种算法仅能计算2002年以后的基尼系数,2001年及以前的数据没有公布,因此也无法计算。
在这些算法中,综合来看,五分法比较理想,虽然有一定的误差,但可以计算出统一、连贯的基尼系数,值得 参考 。
一、公式推导
这种算法根据的是基尼系数与洛伦茨曲线的相关性,利用收入分组五分法数据,得出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 ,即
该公式即收入五分法下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
所谓的五分法,即将收入组分为最低收入组、较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较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利用各收入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来计算基尼系数。现假定五大组占总收入的5个比重 呈近似等差数列(记公差为d),有:
上式中s是比较小的数(small),b是比较大的数(big),m是比s略大的介于s与b中间的数(middle)。根据收入五分法公式可得:
《北京统计年鉴》作为全面系统记载北京市经济、社会年度发展状况,客观真实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资源环境等内容的资料性年刊,是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北京、研究北京、建设北京的重要参考资料。
《北京统计年鉴》自1981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从30年的发展历史看,统计年鉴的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开本从大32开调整到统一规范的大16开,页数由200页左右增加到近600页,篇章由17章几经调整发展到基本稳定的24章,语言由“纯中文”演变到常规内容(包括数据表、编辑说明、简要说明及指标解释)全部实现中、英文对照,载体也由单一纸介质发展到纸介质、磁介质、网络化形式并存,印量由500册增加到并稳定在2500册,发行方式由内部发行扩展到全社会的公开发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真正成为统计部门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为帮助社会各界有效使用年鉴,笔者结合编印工作中的一些心得谈谈如何有效使用《北京统计年鉴》。
框架结构心里有数
目前最新出版的《北京统计年鉴》中数据表有近400张,数据量近6.5万笔,是一本具有存史、查考等多种功能的资料工具书。在编纂结构上,年鉴力求布局合理,整体框架基本保持稳定,主要包括两部分:文章选编和统计表。
文章选编。《北京统计年鉴》登载的文章不同于其他专业年鉴,它更注重统计特色,主要登载《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各种普查公报,以及R&D资源清查等专项调查公报等,这些文章都带有较强的统计特色。
统计表。最新出版的《北京统计年鉴2011》中,共包括24个章节,分别为综合,国民经济核算,人口与就业,能源、资源和环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财政与税收,价格指数,人民生活,城市公用事业,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对外经济贸易,旅游业,金融和保险,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社区、政法及其他,第三产业,企业调查资料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开发区等24个细目,从多行业、多领域反映全市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章节的内容每年度不作大的调整,且章节的排列顺序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大体为先综合指标、后具体行业数据;先经济领域、后社会领域。
每一章节由《简要说明》、《统计表》和《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三部分组成。《简要说明》在每一章节首页,主要是对该章节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统计范围、指标口径和历史数据调查方法作简要介绍。《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在每章节页尾,主要对本章节内所涉及的主要指标、计算方法等作简要解释。《统计表》是各章节的核心内容。
摘 要: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科学不断地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的硬件及软件也在飞速的进步,其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信息化管理已成为行政、企事业单位提高办公效率,规范工作流程,方便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大专院校中,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工作已经成为一个大专院校的必不可少的工作组成部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不断完善,各个院校的职业资格鉴定人数在逐年增长。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管理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测试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0 引言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承担学院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其鉴定质量优劣涉及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学院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能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健康发展轨道。如何提高鉴定质量已成为学院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重要课题之一,建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信息管理体系,是提高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水平和鉴定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鉴定中心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国外,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较早,如英国、美国、德国等不少国家,他们是对职业技能最早划分、最早统计的国家,也是运用各种管理软件,促进本国职业资格技术鉴定的实际。与之相比,国内职业技能鉴定开展较晚,因此,关于职业技能鉴定的改革和管理系统的建设相对滞后,本文针对高职职业技能鉴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进行分析。
1 职业技能监管系统的总体设计
1.1 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设计工作分为几个模块和流程。报名流程是系部或个人通过系统进行报名,;成绩查询是系部老师对本次鉴定的所有人的成绩查询,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个人成绩的查询;鉴定情况的查询可以按照不同的限定条件进行查询,限定年份,毕业生,鉴定批次情况。这几个模块是该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功能模块,基本上能完成职业技能鉴定的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从鉴定报名到成绩公布再到鉴定情况统计。因此,通过这些报名流程我们可以直接把程序区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考试报名模块、成绩查找模块、考试鉴定记录模块等,如图1所示。
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出版物。它博采众长、功能齐全,具有资料权威、存史致用、连续出版等特点。
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
陕西出现的首部年鉴,是1985年由西安铁路局编辑的专业性年鉴《西安铁路局年鉴》。随后的二三年间,相继诞生了由省教育厅主持编纂的《陕西教育年鉴》和省统计局主持编纂的《陕西统计年鉴》,以及由省政府主办的《陕西年鉴》等。《陕西年鉴》则作为陕西省第一部综合性年鉴,从1987年创办初期,就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1989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陕西年鉴》成为陕西省第一部也是至今唯一一部拥有国内、国际统一标准刊号的连续出版物,也可以说是一部全面反映陕西的大型综合资料性年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至今已连续出版22卷(每年1卷)。
上世纪90年代后呈现蓬勃发展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加上跨入新世纪的8年间,陕西年鉴事业逐步进入快车道,且已呈现出蓬勃繁荣发展态势。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以及省市专业年鉴、统计年鉴在此期间犹如雨后春笋出现。其中,上世纪90年代创办的综合性年鉴分别是: 《西安年鉴》、《汉中年鉴》、《安康年鉴》、《宝鸡年鉴》、《渭南年鉴》、《城固年鉴》、《西乡年鉴》、《商州年鉴》、《商南年鉴》、《南郑年鉴》、《黄陵年鉴》、《神木年鉴》、《略阳年鉴》、《蒲城年鉴》、《汉台年鉴》、《大荔年鉴》、《勉县年鉴》、《澄城年鉴》、《岐山年鉴》、《留坝年鉴》、《眉县年鉴》等;专业性年鉴有:《陕西历史学年鉴》、《陕西省戏剧年鉴》、《西北高校图书馆年鉴》(后易名为《陕西高校图书馆年鉴》)、《陕西邮电年鉴》、《陕西邮政年鉴》、《陕西救灾年鉴》、《陕西广播电视年鉴》、《陕西经济年鉴》、《陕西经贸年鉴》等;另外还有《西安统计年鉴》、《安康统计年鉴》等。其间各类年鉴合计30多种。
2000年至2008年相继创办的综合性年鉴为:《咸阳年鉴》、《延安年鉴》、《榆林年鉴》、《铜川年鉴》、《商洛年鉴》、《府谷年鉴》、《靖边年鉴》、《合阳年鉴》、《韩城年鉴》、《汉滨年鉴》、《榆阳年鉴》、《子洲年鉴》、《宝鸡县年鉴》、《柞水年鉴》、《延川年鉴》、《洛川年鉴》、《华阴年鉴》、《丹凤年鉴》、《礼泉年鉴》、《镇巴年鉴》、《洋县年鉴》、《宁强年鉴》、《镇安年鉴》、《志丹年鉴》、《山阳年鉴》、《安塞年鉴》、《富县年鉴》、《风县年鉴》、《乾县年鉴》、《富平年鉴》、《耀州年鉴》、《华县年鉴》、《洛南年鉴》、《淳化年鉴》、《子长年鉴》、《长安年鉴》、《三原年鉴》、《高陵年鉴》、《潼关年鉴》等;专业性年鉴有:《陕西卫生年鉴》、《陕西美术博物馆年鉴》、《陕西工交年鉴》、 《陕西省军区年鉴》、《陕西省名牌产品年鉴》、《陕西水利年鉴》、《陕西文物年鉴》、《陕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年鉴》、《陕西科技年鉴》、《三秦文化研究会年鉴》、《咸阳教育年鉴》、《咸阳化工年鉴》等;其次还有《延安统计年鉴》、《宝鸡统计年鉴》、《榆林统计年鉴》等。其间各类年鉴合计60多种。
年鉴编纂出版成果斐然
随着陕西年鉴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到各级政府部门,小至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纷纷步入年鉴编纂行列,也有的跃跃欲试。尤其近几年来,一股“年鉴热”吹暖着三秦大地。其编纂队伍的规模亦愈来愈庞大。据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陕西省共编纂出版各类年鉴近百种,其中省、市、县三级综合性年鉴约66种(包括省市级11种,县级55种);省市专业性及统计年鉴达30多种。陕西省编纂出版的年鉴数量已约居全国各省前10位。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家图书馆年鉴阅览室的读者群体进行研究,分析了读者使用年鉴的目的、需求以及年鉴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年限等特点,探讨了在数字环境下,如何有效整合馆藏纸本年鉴、数据库年鉴以及互联网免费年鉴等3种不同的年鉴资源,为拓展新型年鉴读者服务模式,提高年鉴的社会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用户研究;年鉴;创新服务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2.026
〔中图分类号〕G2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2-0102-05
Study about Yearbook User and the Innovation
of Service in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Zhang Lili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growing bodies of literature were being digitized.It can find different yearbooks in paper periodicals,databases and the internet.In this paper,it studied the yearbook users in the reading room of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analyzed the purpose and requirement of yearbook users and try to find a new and efficient model of yearbook service for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s of yearbook and achiev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library to digital library.
2011年度
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职业技能鉴定协同工作管理平台是用于管理职业技能鉴定日常工作的综合性管理平台,主要完成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在线培训、在线考务管理、在线题库管理、计算机考试、在线统计分析、在线质量管理和鉴定辅助工作,使职业技能鉴定组织者能及时了解职业技能鉴定的动态情况,对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职业技能鉴定协同工作管理平台是用于管理职业技能鉴定日常工作的综合性管理平台,主要完成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在线培训、在线考务管理、在线题库管理、计算机考试、在线统计分析、在线质量管理和鉴定辅助工作,使职业技能鉴定组织者能及时了解职业技能鉴定的动态情况,对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该管理系统做到了各级不同用户的权限管理、各类工作业务流程的分段管理、各鉴定机构鉴定职业等级的授权管理等,并且整合了现有的考务管理系统、全国统考管理系统、题库管理系统、统计管理系统、智能化考试系统。
该管理系统的推广使用不仅提升了职业技能鉴定的技术含量,降低了鉴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规范了职业技能鉴定行为,实现了数据共享,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该管理系统利用Internet网络,采用集中的模式完成平台系统的建设,实现职业技能鉴定的网上培训、在线考务管理、考线题库管理、计算机考试、在线统计分析、在线质量管理等。
该管理系统的优势如下:
企业档案鉴定销毁工作难点与对策
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档案鉴定销毁成了企业档案工作中的“老大难”,对企业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造成障碍。
1 企业档案鉴定销毁难的原因论文联盟
1.1 企业对鉴定销毁工作的不重视,怕担责任。对于归档保存的档案来说,大部分档案最终要被销毁。档案具有不可再生性,企业面临的档案库存矛盾再大,困难再多,与鉴定失误相比,责任要小得多,这种求稳保守的思想直接影响档案鉴定工作的开展。
1.2 国有企业缺乏效益观念,不计成本。保管档案需要多方面的费用支出,如保存空间、装具、人力等保管费用。随着档案数量的不断增长,档案库容日趋饱和,档案数量的无限增长与有限的保存能力之间产生矛盾,档案鉴定销毁工作应从长远考虑,从效益出发。
1.3 新旧标准不统一,产生遗留问题。如会计档案,财政部、国家档案局1984年颁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为15年,其中,“涉及外事和对私改造的”会计凭证和账簿要永久保存。1998年,修订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出台,将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统一规定为“15年”。在管理办法修订前的十多年中,大部分与国外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对会计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标准尤其是对“涉及外事”普遍感到难以把握。有的单位从建厂设备、生产技术到所用原料都是从国外购买,产品也大部分销往国外,认为本企业的会计档案基本上都“涉外”,索性将会计档案的保存期限统统定为“永久”;有的企业认为十几年之后,会计档案的利用率大大降低,无永远保存必要,即使部分档案归档时定的保管期限较短,还有销毁前的鉴定这一程序来补救,就不加区别地将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全部定为“15年”。前者将会计档案全部永久保存,省略了“销毁”这一工作环节,档案数量只增不减;后者因为会计档案归档时的鉴定简单粗糙,对保存到期的档案进行细致的鉴别,工作量太大,也造成了销毁工作年复一年延迟。
1.4 缺乏科学的档案价值评价体系,可操作性不强。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各类档案管理办法中,涉及档案鉴定销毁工作这一内容时,只笼统地规定“根据档案的保管期限”、“按规定程序报批”,等等,在工作实践中,往往感到现行标准缺乏可操作性。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但在执行中,如只按照保管期限进行档案的鉴定与销毁,而不考虑会计档案可能涉及的债权债务、税务等问题,势必造成误鉴。档案鉴定工作需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保管档案的成本等外在因素综合考虑,要有一系列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行评估和测定。
1.5 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缺乏监管,无制度约束。在我国现行档案管理法律规章中,没有关于过期档案不开展鉴定销毁应追究责任的条文,致使档案鉴定工作一直无法纳入档案管理的计划之中。
摘要:行业年鉴作为资料工具书,实用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可通过做好年鉴框架设计、打造实用栏目、制作电子版年鉴及缩短出版周期等途径来增强行业年鉴的实用性。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年鉴编纂工作,才能使年鉴的实用性不断满足读者的需求。
关键词:年鉴 实用性 框架设计
行业年鉴作为反映上一年度行业发展和成就的资料性工具书,汇辑了一年内行业的重要信息和统计数据。就年鉴作为工具书而言,实用性是衡量编纂质量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尤其是行业年鉴的实用性,直接影响为行业发展服务的效果和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下面结合《中国建筑业年鉴》(以下简称:建筑业年鉴)的实践,探讨如何增强行业年鉴的实用性。
一、做好框架设计,全面反映行业发展
全面地反映行业发展和成就,是行业年鉴实用性的基本要求。而框架设计直接影响年鉴内容的全面程度。年鉴的框架是指构成全书的各个基本组成单位,也就是年鉴专栏和栏目的总体。框架设计要从实际出发,了解和掌握行业的全面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尤其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资料来源,来确定年鉴的结构层次,是采用两个层次,还是采用三个或四个层次,使年鉴的框架结构更为合理和完善,更加贴近行业实际。建筑业年鉴采用三个层次的框架结构。第一个层次的栏目有六个:“总论”、“全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概况”、“行业纵横”、“企业经纬”、“信息资料”、“建筑业统计数据与分析”。第二个层次是六个栏目中的分目,如:“信息资料”中的“重点工程”和“调研报告”。第三个层次是各分目之下的条目,如:“重点工程”之下的“北京市重点工程”、“上海市重点工程”等。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行业情况,建筑业年鉴的部分栏目采用四个层次,如:“行业纵横”是第一层次,其下的“各行业建设概况”、“地方建设概况和社团组织概况”是第二层次,“地方建设概况”之下的“北京市建设概况”、“上海市建设概况”等为第三层次,“北京市建设概况”之下的“建筑市场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建设科技”等为第四层次。这样的框架结构,对年度行业重要信息资料应收尽收,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行业发展实际,增强年鉴的实用性。
年鉴内容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做到常编常新,对框架设计做调整和创新,力求符合行业年度发展实际。最近几年,建筑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如火如荼。根据这一情况,建筑业年鉴及时调整内容框架,在第一层次“全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概况”下增加了“建筑业信息化建设”的条目,来完善和充实年鉴内容。同时,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一些信息从互联网上获取比在年鉴中查找更为便捷。因此,删除了第一层次“信息资料”之下的“科技实录”。因为“科技实录”中收录的省级工法名单等内容均可在互联网上查到。
做好行业年鉴的框架设计,与时俱进地优化框架内容,全面地收录年度行业信息资料,方便读者在行业年鉴中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年鉴的实用性也就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建筑业年鉴目前收录的内容在记录行业年度人物和国外建筑业发展状况方面还比较欠缺,这是也以后优化完善的方向。
二、以读者为中心,打造实用栏目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司法会计鉴定标准,按其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司法会计鉴定标准,是指司法会计鉴定活动的规范,包括鉴定机构规范、鉴定人资格规范、鉴定程序规范、鉴定管理规范、鉴定对象和鉴定结论规范等。狭义的司法会计鉴定标准,是指司法会计鉴定结论规范,即司法会计鉴定主体,在其活动过程中必需遵循的各种技术规范总称。本文探讨狭义的司法会计鉴定标准,即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
1 建立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的意义
为了保证司法会计鉴定结论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对司法会计鉴定活动中的操作过程进行合理规范和指导。但是在实践中,对同一经济案件中同一财务事实的司法会计鉴定,由于鉴定人不同,其鉴定结论也往往不同,甚至可能出现三、四种不同的鉴定结论。这种现状的存在与司法会计鉴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建立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有利于消除鉴定人的主观随意性,有利于保证司法会计鉴定质量。标准是评判质量的尺度,没有标准很难评估质量。目前我国司法会计鉴定活动没有技术标准,虽然多数司法会计鉴定结论符合科学规范,具有较高的质量,但同时也不可否认有少数司法会计鉴定是鉴定人“跟着感觉走”的结果,有的鉴定人认为“鉴定结论是鉴定人的主观判断,不必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这样的司法会计鉴定谈不上是科学的鉴定,鉴定结论的科学依据是绝对不具备的。由于没有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司法机关审查鉴定结论时虽然觉得有疑点或诉讼当事人提出异议,由于找不到质疑的依据无根据,只好勉强采用或盲目采用。建立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鉴定活动必需受到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的制约,鉴定人则会千方百计寻求鉴定结论依据,以确保鉴定结论的客观性。
2 构建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的框架
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是一项实务性很强的工作,理论探讨和实践积累不多。到目前为止,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司法会计检验鉴定分委员会也仅仅是在1992年左右曾提出一份主要由中南财经大学喻景中老师起草的草案,以后就再未讨论过,更未正式确定下来。[1]在理论上进行探讨的学者也是屈指可数。
但在实践中,建立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的呼声越来越高。作者认为,建立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我们可以借鉴外国学者的两种观点:“普遍承认标准”和“实质证明标准”。前者指一项鉴定结论所依据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必须已在该学科领域内得到普遍承认;后者指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只要得到实质性证明就可采用,可以是公开发表的论文,也可以来源于可靠的实例。我国经济与法制正处于发展改革中,财经法规尚不健全。建立司法会计鉴定的技术标准,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采用“普遍承认标准”的思路,引用现行法规标准作为司法会计鉴定的技术标准;第二步,采用“普遍承认标准”为主,“实质证明标准”为辅,制定全国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
2.1 现阶段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现阶段,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还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司法会计鉴定的技术标准主要遵循判定标准和报告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