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推进一些基础性的制度变革,尤其是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使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流动,使农民获得土地收益权和财产权。因此,农村土地制度管理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近日,有关权威人士向媒体透露,城乡统筹将是下一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主线。
这一点,已经在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中得以证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突出强调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应鼓励先行先试、寻求突破。”这位权威人士分析说,现阶段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说它怎么重要都不为过。而且在当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一些关键性问题,尤其是统筹城乡发展,消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二元结构以及城乡之间的一些大的矛盾都是意义重大和影响深远的。
改革五大重点蓄势待发
根据中央的部署,下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土地管理改革将有五大重点:一是不折不扣地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新机制,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二是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大产权制度建设的力度,保护农民的权益;三是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和管理,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四是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五是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社保等问题。
“土地管理政策是‘三农’政策的基础,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采访中,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王保安认为,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要“以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抓手,加快推进改革”。
例如,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可能是未来城镇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政策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介绍说,我国集体建设用地大约为2.5亿亩,容纳着67.2%的农村人口。如果按统计的城镇化率来计算,人均占有229平方米。如果城镇化率达到55%的水平,农村人均集体建设用地将为265平方米,说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还有较大的整理空间。
“目前,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在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权威人士向本刊记者介绍,一些地方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和颁证,构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一些地方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一些地方以农村土地整治为平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一些地方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调动广大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一些地方积极推进旧村庄、旧工厂、旧城区改造,对城市土地进行二次开发;一些地方在规划统筹、节约用地以及征地制度改革等方面也作了有益的探索。
摘要:目前我国小城镇规划建设中,重小城镇自身建设,忽视 “五个统筹”中的城乡统筹发展,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倡城乡统筹与小城镇规划建设相融合。以城乡统筹的理念引导小城镇经济社会协调有序发展,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首先,分析国外小城镇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做法,结合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其次,推崇在地域空间的管制、基础设施的改进、交通规划、生态环境建设、防灾减灾体系的设置、公共卫生体制的完善等方面统筹部署,最后,通过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的运用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加快城乡统筹的建设步伐、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镇化进程,进而带动小城镇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
农村与城市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而就目前而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城乡分割,差距不断扩大,“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局限于“三农”内部,“三农”问题无法解决。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而小城镇规划又是城乡统筹的重要环节,因此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重新定位,把城乡统筹作为促进小城镇能否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提出小城镇建设应与辖区、农村(包括农业)统筹考虑,并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促进城乡互动、村镇互动、工业、农业互动、带动小城镇的健康、稳定发展。
1、城乡(村镇)统筹发展的重要性
1.1城乡统筹发展是小城镇建设的内在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收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坚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五个统筹”是其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又摆在“五个统筹”的第一位。同时小城镇的统筹建设也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基础和主要环节,只有在解决好小城镇的村镇统筹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实现城市和农村的统筹,使城乡接合、村镇结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不断发展。
1.2 城乡统筹发展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力保障
城镇化是以农村人口比例下降和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表征,以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社会结构从农村社会构成向城镇社会构成,人类聚居场所从农村空间形态向城镇空间形态的转化为本质的多元演进过程。
成都市作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在推行城乡统筹方面做了多方面的试点改革,这些试点体现了自愿、同意和个人基本权利保护原则,代表了中国未来城乡统筹的一个发展方向。
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也称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至少意味着城乡之间在经济方面实现“五大自由流通”,即人员、资本、货物、服务与土地的自由流通,并在社会方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在城乡全覆盖。我们可以将它总结为城乡统筹的“一个空间定律”。
成都市城乡统筹需要多头并举,具体体现在村民自治、集体资产量化到户和股份化改造、农户的组织化、土地市场发育、户籍制度改革与社会保障等方面。
无论如何,自愿、同意及个人基本权利保护是基础。
在村民自治方面,成都市通过增设村民议事会行使村级自治事务决策权、监督权、议事权,较之于过去,大大促进了村民自治决策机构的常设化和村民自治的实质化,尊重了村民在村庄治理中的自愿原则和同意原则。
在明晰产权方面,成都市推行了农村集体资产确权颁证到户,为农村土地资源资本化和股权化奠定了基础。2010年6月30日前,成都市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部实行确权,并颁证到户。所颁发证件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和《林权证》。
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办证到户后,成都市以设立股份制实体为依托,对经过确权到户后的农村集体资产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摘要】城乡公共品供给的差异是造成“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应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放在统筹城乡公共品供给上,进一步强化政府特别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的投入责任,逐步加大农村公共品的投入力度,确保把政府增加公共品供给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使广大农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国民待遇。
【关键词】城乡统筹 公共品供给
一、城乡公共品供给的差异性表现
1、管理体制上的差别
建国初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使中国采取了优先发展工业的赶超战略,为了保证这一战略的实施,国家采取了“先工业后农业”、“先城市后农村”、“先工人后农民”的政策,形成了城市和农村两套不同的公共品供给制度:一套是城市所需要的公共基础设施由国家来提供;另一套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主要靠农民自身解决,国家仅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从有形的基本公共品供给看。水、电、道路、通讯、学校、医院、图书馆等有形的公共品,在城市提供主体是政府,建设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对于这些公共品的管理,也有比较完备的管理体系。而农村地区这些基本公共品较为匮乏,除了少数农村经济发达的地区政府能够以公共资源提供基本公共品外,大多数农村至今还没有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品,即使有的地方建设了生活所需要的道路、自来水等公共基础设施,但建设资金基本上来自于当地农民的集资,并非是以政府为主体通过财政拨款方式向当地居民提供。
(2)从制度性公共品供给看。这类公共品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向居民提供的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其他各种社会保险,还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1998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成立,对城市社会保障实行统一管理开始,标志着城市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趋于成熟,并走向规范化道路。相比之下,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较为落后,目前多头管理的现状并未改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划归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理,而农村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仍由民政部门管理,合作医疗还是由地方政府部门委托卫生部门管理。
(3)从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程度看。在城市地区,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健全,且层次较多,全方位为城市居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等等。而农村地区,无论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还是人才的培养,队伍的建设和经费保障等方面都和城市不可同日而语。
编者按:2010年以来,独山县立足全局实施城乡供水、公交、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和城乡区域发展“六个城乡一体化”工程,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农助城、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城乡供水一体化
措施:2011年9月,独山县在距县城11.2公里之外的甲摆河建设应急工程。2012年初,又建设日供水10万吨的县城供水扩建工程。规划将全县分为北部、中部、中南部、南部四个供水区域进行科学供水,推进供水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通过招引民资对国企供水体制进行改革,实施供水一张网工程,供水管网向镇、村延伸。
成效:“十二五”时期,共完成水利投资4.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甲摆应急供水工程、谭尧中型水库已建成投入使用,告别“旱城”历史;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5万人;甲摆、洋蒙、尧弄、打渔河等一批大中型水库正加快规划建设。
城乡公交一体化
措施:按照“南北延伸、东西扩展、无缝连接、分步推进、全面覆盖”的总体要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全面实施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工程;科学布局城乡公共交通线路,合理设置农村公共交通候车亭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公共交通枢纽客运站点,优化城乡公共交通网络;加强公交改革,优化便民服务,进行班线车改革。
成效:已建成通村油(水泥)路119条870公里,比全省提前3年、全国提前5年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成功引进城市公交、出租车上市营运,“的士进城、公交进镇、面的进村”全面覆盖。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直达客运为主干,县际班线客运和城市公共客运为联接,农村客运为节点的通达城乡、互联互通的城乡客运网络。
城乡教育一体化
摘要: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城乡统筹快速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相互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据专家的解释,城乡一体化是在城市化、工业化的条件下,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共同繁荣和协调发展,本文就关于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乡统筹规划的快速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涉及地区、城乡、工农、社会与经济等一系列关系的重大调整,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要尽快解决好农村中的“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变为现代化结构。这就要把城市与农村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城乡统筹规划的快速发展、规划建设、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促进城乡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城乡统筹规划发展要赋予农民公平的待遇,在城乡统筹规划发展中完整的财产权利和平等的发展机会,建立城乡统筹规划经济社会新体制,城乡统筹规划发展促进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统筹规划发展让所有农民共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带来的利益。
一、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关系
在城乡统筹规划发展中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浙江党政领导的一项重要决策。正因为城乡统筹规划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所以有必要讨论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规划发展是什么关系。现在,有许多市、县编制了城乡一体化规划,在这些城乡一体化规划当中,对城乡一体化的含义还没有达成一致。城乡一体化规划已经看到的一个比较好的表述是:“城乡一体化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下,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的社会经济状态”。这样一个表述,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基本含义,至少要讲清两句话,第一,城乡统筹规划发展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逐步转变为现代结构;第二,城乡统筹规划发展的目的是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或者说在城乡统筹规划发展中居民有相同的共享现代文明的基本权利。
按照这样的理解,在城乡统筹规划发展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系上,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城乡统筹规划发展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不断的进行规律性探索。城市文明基本普及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规划发展发展应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如,城、镇、村的空间布局,人口和产业空间集聚的规律,对于城乡统筹规划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至关重要。这些,都需要在城乡统筹规划发展实践中加强研究,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协调工作。
近年来,**市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工作主线,积极探索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城乡融合、一体发展。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通过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精神,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主线,重点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和“三个集中”、“六项改革”,努力构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力促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市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的报告,作出了审议意见。要求各级认真实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依法加大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城乡一体化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视察了全市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情况,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进程。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市各级人大常委会注重依法履行职责,创新工作思路,推进城乡共同发展。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各级人大常委会充分认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主动参与和支持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全力推进“六个一体化”、促进“三个集中”。围绕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服务“六个一体化”,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
二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培植先进典型。充分利用试点市“先行先试”权,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探索创新。积极探索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农村经营方式、行政管理体制等“六项改革”的新路子,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典型引路、重点突破,努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先进典型。
四是完善保障体系,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健全完善领导保障体系,按照改革试点的要求,建议调整充实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形成统筹协调、分线推进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规划政策体系,尽快完善改革试点方案,推动制定各项配套政策,指导一体化发展。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办法,调动各级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积极性。
五是坚持依法决策,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改革措施与依法决策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把党的主张转化为人民意愿,把城乡共同繁荣的目标任务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人大的各种优势,针对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中农村土地流转、“飞地经济”、城乡规划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加强调研,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市委和常委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摘要: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城乡产业的现状以及城乡产业分割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城乡产业关联度,以政府为主体、以深化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推动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城乡统筹产业融合城乡产业分割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传统农业与工业同在、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的特殊直辖市,是中国国情的缩影。2007年6月,重庆被获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为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重庆市政府提出了七项重要举措,其中之一就是要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结构,城乡产业配置得当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探讨城乡产业的统筹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产业的转换升级和协调发展,对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关系
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它不仅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内容,也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突破口,还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通过统筹城乡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工业化、实现城乡互动,工农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二者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
1、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前提。要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必须以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为基础,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推进,因此发展经济就成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工作,特别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三农”问题的解决,更是要依靠城乡经济的发展来解决。而国民经济是由不同的产业部门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本质上是各个产业部门发展的综合体现,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前提。
2、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应有之义,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城乡产业统筹发展了,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城镇化,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二、重庆市城乡产业发展的现状
【摘要】 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表现,也是当面为实现小康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城乡发展的意义及城乡统筹路径上成功地区所走道路的分析,提出几点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因素,应该从政策引导,财力支撑上加以推进,利用有效的农村资源平台搭建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 城乡统筹 路径探析 对策
引言: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步伐,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六届三种全会曾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五个统筹”之首来看待,十七届上开始明确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由于改革开放以来,进城务工的人员开始增多,城市工业化水平突飞猛进,同时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教育、医疗、养老等,经济化发展格局放大,但也随之而来的各方面物价较高或其他政策方面影响,使进城的务工人员没有能力在城市安家户口,而农村由于劳动力减少、各方面观念体系的制约再加上养老、教育等政策还不完善,使本来就脆弱的农业生产得不到理想创收,导致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整体差距还较大。城市和农村之间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的进步也离不开农村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要在其两者间找到制衡点,探讨如何有效汇聚潜在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快速发展。
1.城乡统筹发展模式
1.1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标志着社会的进步,贫富差距的缩小,主要以城市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我国在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变革后发现,城市先发优势越来越明显,发展能量较大,因此,有义务业有能力带动乡村的发展。城乡统筹是通过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互动、产业互补等途径,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带动农业,建立城乡互动、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一体化体制;并以城市和农村为一体的发展思维,立足城市发展,着眼农村建设,使更多的农村人员进入城市就业生活,更多的城市资金、技术、人才来到农村,相互流通进取,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城乡统筹,是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转变。
1.2探讨城乡统筹的意义
城乡统筹是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城乡统筹路径的探讨,寻找出一条规范的界定概念和理论。因为,任何客观规律的发展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通过研究,揭示出城乡统筹一般规律在其特定条件下的变化和表现形势,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科学合理利用计量经济学,使发展定量化,更好的剖析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为实际做出策略和制定政策方针提供依据。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以城乡统筹谋全局发展的意义,提出城乡统筹的设计思路,然后针对如何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行探讨,旨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推进
【中图分类号】F124
“城乡统筹”是作为相对独立主体的“城”、“乡”,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互动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实现“城”、“乡”发展双赢为目的的发展格局。要实现这一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节为主体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1以城乡统筹谋全局发展的重要意义
1.1城乡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发展中以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发展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带来的成果。
1.2城乡统筹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