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制机制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体制机制

摘要:职业学校与企业是技能型人力资本专用化中的两个主体,构建适应技能型人力资本专用化的新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是实现校企双方利益最大化的重要命题和必然趋势。针对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文章拟从组织结构、决策体系和运行机制三个方面来探讨校企合作的突围之路。

一、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困境

“跨界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征。”①(姜大源)职业教育跨越了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职业学校与企业分属于教育和产业两个系统,前者属非营利性组织,而后者属营利性组织。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1866年创立的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雏形。学堂直接依附于企业,形成了学堂与造船厂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船厂为学堂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学生每天花若干小时在船厂熟悉各种轮机和工具。学堂负责船厂学徒的职业培训,学徒白天在船厂上班,晚上到学堂学习。

纵观1866年至2017年这100多年来的发展变迁,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多元化发展道路。然而,在现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中,依然多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的合作。”②虽然政府和职业教育学界一直在为解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问题而绞尽脑汁,但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仍缺乏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同时,仅靠职业学校自身的力量也无法协调好与企业、行业的关系,真正建立起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自然无从谈起。纵观校企合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求解决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问题的呼声由来最为突出,也最为强烈。

二、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有的发展生态

步入21世纪,服务业、低碳经济与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与之配套的专业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均得到明显改善。以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标志,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构建的序幕拉开。

2004年6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意见首次提出了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开展“订单式”培养。

全文阅读

“五位一体”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内容,对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化科技改革的核心是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政府对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统筹引导作用。

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成立重庆市创新驱动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建立长效工作协调机制,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形成部门分工协作,区县、园区联动的推进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尽快制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营造促进科技创新的法制环境;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决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重庆市科技顾问团专家的作用,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重大科技项目立项、重大科技成果评价、科技资源配置提供咨询、论证和建议。

保障科技经费投入。健全和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市级和区县财政科技经费支出比例实现法定增长要求,并根据财政增收状况保持持续增长。市、区县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不得低于1.5%和1%。各级政府要将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有关科研平台、基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维护。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综合运用贷款贴息、股权投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和杠杆作用。

深化项目管理机制改革。完善科技项目评价机制,建立评价专家责任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开发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平台,实现科技计划项目储备、指南、申报、立项、验收一体化、规范化管理。试行科技计划项目后补助制度,加大项目审计和监督机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专款专用。加强项目、资金等关键环节监管,实行科研项目资金信息公开制度,市级科研项目资金均应在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公开管理办法、申报指南、审批程序等。建立财务审计验收、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科技报告制度,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应按规定提交科技报告并作为对项目承担者后续支持的重要依据。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级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加大对区县、园区科技考核在实绩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把实施科技创新工作业绩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考核、评估、使用的重要依据,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具体、考核有力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制度。各区县要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重要任务,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对科技创新工作绩效考核成绩优秀的区县、部门、园区,市委、市政府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

优化创新社会环境。全面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普惠性政策实施办法,引导企业广泛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完善分类评价标准,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开发主要由市场评价。实施科研信用管理,建立全市科研诚信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加强对重大科技成果、杰出科技人物以及创新型企业的宣传。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大力普及科学思想、创新精神,营造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全面优化创新环境。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

全文阅读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摘 要]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重要部署。

[关键词]十八届三中全会;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当前,制约文化体制机制的障碍尚未完全破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重要部署,即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当前文化体制机制问题分析

十六大正式开启了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还不高,文化建设的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分析来看,我国现阶段文化体制机制问题概括为四个方面:

1.新旧文化体制错位纠结

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文化体制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旧体制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一定时间内,政事一体化的体制设计仍然存在,“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也很难打破,运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机制仍会时常发生,传统市场体系的分散、封闭、垄断、无序很难一时改变。总之,旧有体制不可能一下消解,仍然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甚至阻碍新的文化体制的建立。

新的文化体制的建立需要伴随旧有文化体制的消解,逐渐建立起来。当前,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不健全,文化资源市场配置机制不健全,文化发展政策保障机制不健全,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总之。新旧文化体制的错位纠结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存在。

全文阅读

创新机构编制工作 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十一五”规划强调“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我们地方机构编制部门必须抓住这一关键,努力创新机构编制工作,为改革、开放和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找准定位,推进机构编制工作思路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机构编制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在实施机构改革、控制机构编制膨胀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机构编制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调整与改进。

首先应重新审视机构编制工作定位。机构编制部门是各级编委的办事机构,担负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研究拟定机构改革方案、科学组织实施的职责;担负着对关系重大的体制改革提供咨询和建议的职责;担负着规范各级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事权划分的职责;担负着做好各部门之间和上下级部门之间职责协调的职责;担负着机构编制日常管理的职责。这些职责都是配置党的执政资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国家政权的基础性工作,这就是机构编制部门的定位。我们只有找准定位,履行好职责,才能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和“两个率先”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其次应依据新的工作定位,创新工作思路。机构编制部门新的工作定位,要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机构编制工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权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的意识、“以人为本”的改革和管理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各项工作。既要重视政府改革,又要重视公共管理体系的改革;既要重视阶段性目标任务,又要重视长远规划发展;既要重视机构、编制等“硬件”的合理配置,又要重视工作制度、运行机制等“软件”的创新;既要重视机构编制和人员的精简与控制,又要重视适应工作需要及时调整机构编制。为此,地方机构编制工作应努力实现如下转变:

一是从单纯的办事机构向决策咨询机构转变。长期以来,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具体办理机构编制事项上,“就机构说机构,就编制说编制”,这种状况应当改变。机构编制部门必须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地提出体制、职能、机构、编制等方面的改革和调整建议,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真正做到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有作为。二是变被动应付为超前谋划。受长期形成的工作方式的影响,机构编制部门日常工作大多以党委政府交办、部门请示后被动办文为主。今后要为各项体制改革提供组织保障,就必须站在改革发展的前沿主动参与、超前谋划。三是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由于机构编制管理缺乏成熟的制度和完善的标准,所以较多地依靠经验,管理层次不高。今后要配置好有限的执政资源,就必须加快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建设。四是变一收就死、一放就乱为总量控制、动态调节。从执政资源配置的规律性出发,摒弃传统的收、放思维,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盘活存量,实行有增有减的动态调节,既管住又用活。五是变重审批、轻监管为重审批更重监管。审批、监管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两个重要环节和手段,必须双管齐下、两手都硬。六是变切段管理为链式管理。长期以来,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社会保障等部门在人员编制管理上实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往往导致管理脱节,产生超编现象。亟须将编制管理与人员、工资、社保管理相衔接,形成完整有效的管理链。

以转变职能为抓手,推进地方行政体制创新

经济社会生活中凸显的矛盾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体制机制不顺、特别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相关联。必须以转变职能为抓手,推进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全文阅读

体制机制创新专栏

即墨市编办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一是强化基层责任体系。按照“属地化”原则,在各镇设食安办,负责协调全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健全完善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在各镇农业服务中心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牌子,为其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推广、安全巡查等职责。二是完善基层监管体系。在全市各镇共计设立了6处食品药品稽查中队,13处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22处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同时,明确公安部门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和专项整治活动的职责。三是创新基层执法体系。探索建立综合执法机制,由镇综合行政执法中心依照法律规定或接受食药局、畜牧兽医局等市级部门的委托,组建专门执法队伍,对食品安全进行统一、标准、规范执法。即墨市编办E:ZZJ

金乡县编办探索数字化城市管理新体制

近日,金乡县数字城市综合管理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成为首个通过省级验收的县级城市。2011年4月以来,金乡县编办联合住建、公安等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建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把公安、供电等部门的城市管理机构资源整合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系统。该系统采用“一级监督,一级指挥,二级管理”的模式,指挥中心负责受理城市管理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具体落实。同时开通了“12319”城建服务热线,实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对反映的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金乡县编办 E:LQF

莒南县确定大店镇第二批放权事项

一是深入调研,初步申请。结合深化扩权强镇工作的发展需求,县编办指导大店镇提出了第二批扩权事项目录申请,内容共涉及24个部门、107项扩权事项。二是牵头协调,反复论证。县编办牵头大店镇、县直各放权单位、县法制局,对大店镇第二批放权事项的实用性及法律上的可行性进行集体研究、反复论证。曾先后5次修改扩权事项目录,取消了暂时不能实际开展工作的17项放权事项。三是精心修改,确定目录。编制《莒南县下放大店镇第二批扩权事项目录》,共涉及19个放权部门,90项放权事项,其中委托放权53项、内部调整放权19项、服务前移18项。莒南县编办E:ZY

莱州市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一是明确责任,扎实推进权限下放。二是提高效能,简化行政审批环节。凡是能进镇便民服务中心的事项,全部进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三是规范设置,做好机构编制调整工作。四是强化保障,积极落实政策扶持。在财政扶持上,对镇地方财政收入超出年计划部分全额予以返还,比上年新增部分按50%给予奖补;镇项目用地实现的县及县以下土地纯收益全额返还沙河镇;工业和仓储类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费由沙河镇收取,其他项目的由市财政全额返还沙河镇。在人才支持上,近3年来共招考公务员6名,事业编制4名,选调生3名,大学生村官8名。今年定向招考公务员5名,并补充招聘部分事业站所的工作人员。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上,与市建设银行初步达成融资开发的框架思路,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目前,沙河镇有莱州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等4家银行设立7个网点。莱州市编办 张永宁E:YWJ

全文阅读

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

各新区着力以创新促转型、以改革促发展,探索形成了不少既有新区特色又具借鉴意义的体制机制创新举措

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在引领改革发展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试验示范作用,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印发《关于推动国家级新区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通知》(发改地区〔2015〕1573号),要求各新区在全面抓好简政放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市场化营商环境等共性改革任务的同时,结合各自特色和优势,围绕1-2个重点问题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引领示范。一年来,各新区着力以创新促转型、以改革促发展,探索形成了不少既有新区特色又具借鉴意义的体制机制创新举措。

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各国家级新区着力优化行政管理架构,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不少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一是深入推进大部制改革。滨海新区成立行政审批局,划转18个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责,形成单一窗口、全项受理,专业审查、团队支撑,严格把控、终身负责的审批运行模式。兰州新区推动组建大综合执法局,集中执行城市管理、规划、国土等7大领域1791项行政处罚权。二是大幅压缩行政审批事项。贵安新区行政审批事项从700多项精简到149项。广州南沙新区市场准入前置审批事项由101项压减为12项。福州新区推出“市区同权、多点办理”的政府管理新机制,行政许可事项减少73%。大连金普新区出台行政权力清单动态管理办法,规范行政权力的增加、变更或取消程序。三是持续健全法制服务环境。广州南沙新区建立国际仲裁和商事调解机制,组建了广州国际航运仲裁院。福州新区设立福州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院,设立台胞权益保障中心法官工作室。

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国家级新区加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融合发展、联动发展,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加快实施区域通关一体化。两江新区组织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检验检疫机构,建立以“出口直放、进口直通”为核心的一体化通关模式。滨海新区实施京津冀跨区域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舟山群岛新区建立“沪浙出口直放和无纸化通关”机制。二是全面拓宽单一窗口服务领域。各新区从不同侧面探索单一窗口服务模式,从内资企业到外资企业、从企业注册到企业变更、从地税到国税、从国际贸易到跨境电商,实施“一口受理、一窗统办”。三是不断优化外贸服务环境。浦东新区启动自由贸易账户外币服务功能。广州南沙新区在全国率先开展“智检口岸”试点,率先推出跨境电商质量溯源查询平台。舟山群岛新区围绕推进江海联运推出“出口货物海关电子信息放行”举措。四是深化与港台地区合作。广州南沙新区建立粤港陆空跨境联运中心,将香港空运货站货物收发点延伸至南沙。福州新区推出“对台原产地证书核查机制”等5项针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便利化举措。

树立发展新理念,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

各国家级新区立足自身优势,探索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与经济水平相适应、惠及周边群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一是优化城市发展空间。贵安新区构建“组团+群落”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编制建筑风貌导则,形成独特的建筑风貌指引。西咸新区构建“开敞田园、紧凑城市”的现代田园城市格局。二是加强建设用地规模管控。南京江北新区明确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规划面积的1/3。西咸新区在各板块集中建成1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在核心区依托都市农业、原始村落建设特色小镇。三是采用股权类投资基金统筹城乡发展。贵安新区设立资金募集对象为直管区农民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农民人均纯收入从托管前4200元增加到8560元。湘江新区以股权投资方式设立城市发展基金,投向棚户区改造、保障房等项目。四是创新征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西咸新区推出“五金”(现金+租金+股金+薪金+保障金)拆迁补偿模式。贵安新区探索留地安置、入股安置、住房安置等多种补偿模式。

全文阅读

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以及由于低出生率所导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不断变化,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削弱,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严重削弱了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一时期,我国制造业面临着跨国巨头的产业转移和本土制造企业不断萎缩的双重困境,以往只有在发达国家才会出现的“产业空心化”趋势在我国不断凸显。与此同时,以智能化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升级又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而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创新则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关键词】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制度体制机制创新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停留在主要依靠要素的大规模投入这一发展阶段,这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日益加深,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还处于中低端环节,整个社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我国“工业4.0”进程的正式到来。

一、我国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十二五”时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整个社会的科研投入规模和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创新驱动体制机制还存在的某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创新驱动体系的不断建立与完善,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的组织形式还是以自上而下为主导,政府当局掌握着革新进程的支配权,少数人的选择或决策决定了多数人的选择,决定着资源的分配,导致重复研究或建设,同构化相信严重;此外,自下而上的组织形式,还容易造成政府的设租和寻租行为,严重阻碍中国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

(二)以政府为主导的研发投入实现机制

全文阅读

滨海新区四项新政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2010年4月29日,滨海新区集中了实施《关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办法》等四项政策措施,着力构建促进科学发展的新优势。

其中,《关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办法》旨在加快企业改制上市步伐,着力培育自主创新主体,支持金融创新和场外交易市场建设,以及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企业上市促进机制,其支持对象主要包括在滨海新区注册的,拟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主要是国内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中包括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新区企业。专项资金总规模1亿元,主要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贴、资金垫付、专项补贴等方式列’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支持。

《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明确设立科学技术突出成就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科学技术合作奖四大科技奖项。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奖设立奖励专项经费400万元,用于对近150项科技成果的奖励,每年评审、表彰一次。目前,该奖励办法已经开始实施。

《天津市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由滨海新区政府设立全国首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资金”,新区政府将自今年起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型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设立研发机构、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此外,《天津滨海新区关于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提出力争用五到六年时间,将滨海新区初步建成服务中国北方、东北亚、中西亚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为此,新区政府组织设立“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专项资金”,制定了16条具体的资金支持政策,主要用于加快培育集装箱物流网络,增强东疆保税港区和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区对航运产业的聚集能力,提高现代航运服务水平,吸引航运人才教育资源聚集等方面。天津滨海将投

140亿建立低碳产业集群涉及六类

未来两年滨海新区将投资140亿元力挺节能减排。

滨海新区副区长郑伟铭表示,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正在进入由表及里,由点及而的全面建设阶段,滨海新区的经济建设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节能减排是利国利民利新区的举措。未来两年滨海新区将投资140亿元,打造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等六大类,85个重点工程建设。通过宏观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优化升级本地区产业结构,建立低碳产业集群,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基础设施等多种途径,推进新区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全文阅读

山东科技园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摘 要】科技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新战略机遇期下,山东山东科技园的机制体制存在的弊端与制约因素已成为园区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加快园区机制体制创新势在必行。文章将在全面分析新形势下山东科技园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山东科技园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山东;科技园区;机制体制创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能否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作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的山东科技园,经过多年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出蓬勃、规范的发展势头,已成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的重要载体。然而,在以质量求发展的今天,山东42家科技园内外环境已经或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山东科技园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体制机制改革,走创新发展之路。

一、新形势下山东科技园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多年来,科技园区在推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山东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在新时期,山东科技园的机制体制存在的弊端与制约因素已成为园区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亟待解决。

1.科技创新能力低。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应用技术的突破是以硅谷为代表的科技园成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缺乏科技创新的支撑,科技园的发展就很难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特别是缺乏与其他成功科技园的国际竞争力,必然会在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落败。硅谷的成功建立在以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技术的突破基础上,剑桥科技园的成功建立在以剑桥大学国际一流的电子信息与生物技术创新基础上,而台湾新竹科技产业园的成功则是依托美国硅谷的创新成果在新竹园区企业的产业化应用转化基础上,科技突破与技术创新已成为保证科技园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如今,山东科技园发展缓慢或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科技创新的结果。缺乏充分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个追随者,丧失了领军者的先发优势,尽管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却难以抢占国际高科技产业链的高端市场,沦为其他区域科技创新集群的“打工仔”。

2.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园的成功不仅要有充足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时也要实现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现今,山东很多科技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制约科技园高科技产业集群的重要环节,缺乏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有效的转化机制是很多不成功的科技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这不仅需要系统的政府政策支持,也需要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紧密配合和互动。在多数情况下,政府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并不适应市场化运作的高科技产业发展需求,而需要建立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来确保科技成果与高科技企业的无缝对接。

3.缺乏独特的人文环境。创新文化与创业精神是硅谷等诸多科技园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孕育和培养很多高技术企业的重要社会文化基础。一个科技园如果缺乏深厚的创新和创业文化,其成功发展的机率必将大大降低。剑桥经验表明:政府推动创新技术集群的尝试必须与当地特定的历史、社会与空间环境相协调,成功的集群需要建立在现有的力量,主要是大学研究与科技领先基础上,其他地方很少有如此适宜的条件。体现创业与创新的社会文化背景“厚度”是加速推动科技园或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力支撑,而山东的科技园区在人文环境建设方面近乎于无。

全文阅读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区域人才科学发展

摘 要:文章提出要充分利用大学城高校集聚的优势,创新学校教育工作,把高校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培育的生产力;扩大选材范围,

>>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区域人才科学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对外开放 创新体制机制 转变发展方式 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发展动力 创新体制机制 构建科学发展制度体系 创新体制 突破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强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联盟建设 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创新体制加快转型发展 创新体制 加快发展 促进增收 以创新体制机制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创新体制机制突出成果运用 实现宝鸡经济责任审计新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力加快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 规范管理服务全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勇开拓 创新体制机制 构建区域协作创新体制,实施整体互动研培模式 科技部:推进现代种业创新体制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教育管理新体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4] 杜子德.信息技术不能根本改变农村教育[J].校长,2010.

[15] 吴绢.美国大学生有多牛[J].校长,2010.

[16] .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R].人民出版社,2007:6

[17] 马乃骏.促进“人力”向“人才”飞跃的创新实践[J].群众,2012.

作者简介:程远(1983-),男,湖南双峰人,供职于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地理教学、区域发展;谢燕(1983-),女,重庆沙坪坝人,供职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中学校,中教二级,研究方向:语言文化、语文教学、区域发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