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殊教育训练

特殊教育训练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田径训练特殊教育论文

一、听力障碍的田径训练

基于学科的特殊性考虑到特殊儿童的具体特点,我们可以将同一项目分不同阶段完成。如50米快速跑,分起跑、途中跑、冲刺三个阶段。可采用不同的起跑方式:站立、蹲踞式、半蹲、自然开立、前后开立、有力量的脚在前支撑等;起跑要求频率快、步幅小、含胸、摆臂幅度大、节奏快;途中跑要挺胸抬头步、幅大摆臂大、跑直线、大腿带小腿小腿、积极前摆、前脚掌着地,另一只脚自然向后折叠后摆,为前摆积极做充分准备;冲刺用最大速度冲过终点。起跑做加速,那么途中跑速度要均衡,冲刺跑速度要达到最大,用肩或胸冲过终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学生起跑时跑不起来,途中跑就达不到应有的速度,就没有办法冲刺。还可分阶段减少跑的距离,如30米练习10米以内的起跑,先自然站立起跑,快速摆腿摆臂,多练习几遍,尝试不同的起跑方式,看哪种最适合自己,以便于做加速跑。跑的过程中,精神要饱满,跑时要往前冲,不要左顾右看,影响成绩。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比赛的心理、对抗的心态,还有拼搏的意志与信心。

二、脑瘫障碍的田径训练

敖云波,他是一位脑瘫田径训练运动员。开始来的时候,他晃晃悠悠地走。看到他的时候,我问他:“家住哪?”他说:“阿里河。”“家里有谁?”他说:“妈妈、爸爸、姐姐、弟弟。”他在很小的时候腿、脚、手和别人就不一样,说话也不灵活,自理都很困难。我问他喜欢什么,他说喜欢足球,当时我很惊讶,这样一位学生怎么用脚踢足球呢?我试着跟他踢足球。他晃晃悠悠地把足球用左脚踢出去,我当时很震惊。之后每堂课我都给他球,让他自己踢,等其他学生做完了准备活动,再跟他一起踢。同学会有意无意地传球给他,让他踢球,他能跟大家一起活动,感到很高兴。他还试着上间操,大家也不笑他了,且都投给他鼓励的微笑。他也开始站排了,试着做徒手操、广播操,身体的协调性越来越好,从走着踢发展到了跑几步踢。他跟我训练从最基本的动作开始,动作技术一点点的学,他已经努力去做了。以前在家时他从来不会跑,这无疑是生命的进步。练习一段时间后,他学会了蛙跳、兔蹦、单脚跳、连续跳,还可以做障碍跳。这些练习,不仅增强了他身体的协调性,而且也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他在训练中也更加刻苦了。脚磨破了,他并没有停下来,仍然在坚持。我也严格要求他,在跑动中指导他的错误动作,静止时指导和改进技术动作。他听力好,但说话不行,右摆臂右摆腿都不协调。在训练中我加大了他的右摆臂,提高了他右摆腿的动作幅度,让他试着改变技术动作,而不是逼迫他改变技术动作。他的进步是惊人的,在比赛中不断取得好成绩。

三、特殊教育中障碍

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在训练特殊教育中的障碍运动员时,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谈想法、谈体会、谈感受、谈难易度,主要通过手语、口语、肢体语言和用情感交流的方式方法,用心灵的幽默感动他们,使他们达到身体的放松,生理、心理的放松以及身体机能的放松,从而为今后的训练做好准备。一名好的运动员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观念、新的思考、新的创举,要想发展就要把旧的东西砍掉,重新捋顺自我,要有耐心,从人品、思品、质品、德品、身品、体品、心品、理品上都要好好思索。我们要设法打开运动员丰富的想象力、观察力、注意力,强调最后的输赢不是目的,要学会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不要选择追求一种理想的结果,要脚踏实地的跑好每一步,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运动员的平衡协调反应,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心理上要多注意沟通、交流,没有语言就从形体、肢体语言入手,眼睛、表情都能说话,训练他们丰富的表现力,彰显他们的个性,充分了解他们,制定个别化的训练目标,让他们更好的成长,成为适应社会的公民。

作者:纪明辉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特殊教育中心

全文阅读

特殊教育学校语言康复训练教学策略

摘要:智障儿童和正常儿童相比各个方面都要落后一点,主要是因为在生长发育时受到社会、家庭或者生理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们在行为、语言、体能和情绪方面都有一些缺陷。针对这一原因,国家更加重视对智障儿童建立特殊教育语言康复训练教学,希望通过一定的训练教学,让智障儿童能够融入到正常的社会交际中,让他们能够得到身心功能的康复,为以后的能力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康复训练教育十分重要。本文将通过对智障儿童各方面的分析,来引入特殊教育学校语言康复训练教学的重要性,并浅要分析一下教学策略。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语言;康复训练;教学

引言

康复是指为让残障人士重返社会而做的各项综合、协调他们的各项能力,适应社会。我们应该努力促进智障儿童康复教育,全面发展的主旨,将发展教育的深度达到。在进行特殊教育时一定要将其生活改变,将其自理能力不断增强,提高生存能力。在进行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时,我们应该将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每一段教学中。下文是对语言康复训练过程的简单介绍。

一、语言康复训练过程

与人交流使我们了解朋友、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而智障儿童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和正常儿童相比较弱,他们无法正常的和人交流,我们要在研究性学习理论的指导之下,努力将其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其生长发育的每一个阶段。在进行特殊教育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不断总结经验。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分别为:改变教材编排顺序、增加授课内容、明确教学模式。所谓改变教材编排顺序指的是将教材分为两大块,分别是汉语拼音教学和看图学词两种,这样可以根据特殊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征,让他们更能掌握基础知识。指在探究阶段对授课顺序做出调整还是有所欠缺,我们还需要增加授课内容,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发音部位,掌握不送气和送气的特点,建立正确的发音方式,以此来达到帮助儿童强化音位掌握效果的程度。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特殊的情况,将其运点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为他们奠定一定的基础。最后我们还需要明确教学模式,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在单个音位掌握的前提之下,将易混淆的声母分开学习,以防他们出现错误,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很多训练,让儿童能将不同情况下声母的构音掌握清楚,更好的学习。

二、在进行康复训教学时要及时反思

1、教学需要接受专门的语言康复理论知识培训教师在进行特殊教育学习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时,首先需要接受专门的语言康复理论知识的培训,为儿童语言康复工作作出一份系统和科学的知识支柱。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为康复教育的全面展现做出方案,系统的知识、全面的体系会让儿童的学习更加轻松,也能让课堂压力减小。语言康复理论知识中还会涉及到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教师也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真正的掌握其中知识。2、教师需要转换自己的身份作为一名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例如授课之外,还需要充当一些其他角色,例如在一些儿童无法掌握好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时,教师就需要充当医生的角色,为孩子们找一些辅助工具,帮助孩子进行治疗,为他们建立良好、正确的构音方式方法。3、学龄段孩子的个别化语言康复需要及时跟上语文教学是教师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的媒介,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情况各不相同,我们需要根据他们自身的生理缺陷、唇能不能完成圆展运动、听力补偿的效果、咬肌肌力不够等情况,所以教师需要根据这些情况,制定个别化康复方案,将儿童的语言康复水平不断提升。教师不光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在教育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尤其是智障儿童,他们更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关系,不能忽视他们的感觉。4、学龄段孩子的家庭康复不容忽视对于智障儿童而言,在学习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时间只有8小时,所以我们需要家庭的共同努力,并且孩子在进行语言康复教育时对人的依赖性很强,家长需要在放学时间对孩子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提醒和督促。回到家之后,孩子的依靠对象就是父母,因此父母应该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让孩子在学校训练结束之后回家也能将自己的语言水平提高,巩固他们的语言康复训练成果。5、教师和家长之间需要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对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一定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双方共同努力,相辅相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待学习开展的语言训练工作需要尽职尽责,还需要将孩子的康复情况向家长反馈。作为一名家长,除了将孩子送到学校进行康复训练之外,还需要积极配合教师做工作。同时帮助孩子树立康复的信心。毕竟儿童的语言康复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和耐心。

全文阅读

书法训练在特殊儿童教育的作用

【摘要】书法训练有利于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书法训练与汉字教学相辅相承;书法训练有利于矫正缺陷;书法训练有利于提高审美意识。

【关键词】书法训练;特殊儿童

对特殊儿童的书法训练是特殊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自接手我班以来,我对我们班的特殊儿童进行了书法训练,在教学中,我总结了几点书法运作训练的作用。

一、书法训练有利于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爱国主义又是必须放在首位的。它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也是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对特殊儿童来讲,由于他们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某些缺陷,使其在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较正常的儿童弱得多。只通过单一形式的空洞说教、读报纸、听新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特殊儿童不乐于接收,也难以接受,很难达到其教育目的。只有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直观形象的手段才能吸引特殊儿童,激起他们的兴趣。书法是我们国家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的标志,是我们民族的无价之宝,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难以达到的“国粹”。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书法、欣赏书法,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感到祖国的伟大且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从而激发学生有信心学好这门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书法训练与汉字教学相辅相承

学习书法要有牢固的汉字知识,而书法的学习又是书写汉字、掌握汉字的有力手段,二者具有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我们知道,特殊儿童有注意力不集中、知觉速度慢、范围狭窄、记忆力差、容易遗忘等特征。对他们的教育方法必须是生动、形象、直观、多样,做到教中有学、学中有玩。让学生拿起毛笔,通过手的触觉、眼的观察、直接书写,手眼并用,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既容易做到,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写好字,首先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再教学生写好五种基本笔画(即点、横、竖、撇、捺)和笔顺规则,调动他们的写字积极性。当学生开始写合体字时,我要求学生在米字格中间把字的间架结构写匀称,布局合理。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字型,该怎样搭配才能使写出来的字规范、整齐、结构紧凑。例如,写“告”字时,教学生记忆“一口咬断牛尾巴”;写“想”字时,把它分成“木”、“目”、“心”三部分来写。这样,把复杂的字简单化、抽象的字趣味化,使学生容易识别和记忆,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每次课教学生写的字不宜过多,否则会顾此失彼。

三、书法训练有利于矫正缺陷,培养学生意志

全文阅读

田径训练中的特殊教育论文

一、听力障碍的田径训练

1.听力障碍的田径训练主要包括基本功练习和耐力训练两方面。主要有正确跑的姿势、摆臂自然、身体的协调、腿的摆动与奔跑、弹跳练习、灵敏与速度,还有些辅助练习,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后踢跑、压腿练习、踢腿练习、增强肺活量练习,这些都属于田径的基本功训练。辅助练习就是30米加速跑、蛙跳、连续前滚翻、后滚翻、单脚、双替跳、轻力量练习。

2.基于学科的特殊性考虑到特殊儿童的具体特点,我们可以将同一项目分不同阶段完成。如50米快速跑,分起跑、途中跑、冲刺三个阶段。可采用不同的起跑方式:站立、蹲踞式、半蹲、自然开立、前后开立、有力量的脚在前支撑等;起跑要求频率快、步幅小、含胸、摆臂幅度大、节奏快;途中跑要挺胸抬头步、幅大摆臂大、跑直线、大腿带小腿小腿、积极前摆、前脚掌着地,另一只脚自然向后折叠后摆,为前摆积极做充分准备;冲刺用最大速度冲过终点。起跑做加速,那么途中跑速度要均衡,冲刺跑速度要达到最大,用肩或胸冲过终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学生起跑时跑不起来,途中跑就达不到应有的速度,就没有办法冲刺。还可分阶段减少跑的距离,如30米练习10米以内的起跑,先自然站立起跑,快速摆腿摆臂,多练习几遍,尝试不同的起跑方式,看哪种最适合自己,以便于做加速跑。跑的过程中,精神要饱满,跑时要往前冲,不要左顾右看,影响成绩。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比赛的心理、对抗的心态,还有拼搏的意志与信心。

二、脑瘫障碍的田径训练

敖云波,他是一位脑瘫田径运动员。开始来的时候,他晃晃悠悠地走。看到他的时候,我问他:“家住哪?”他说:“阿里河。”“家里有谁?”他说:“妈妈、爸爸、姐姐、弟弟。”他在很小的时候腿、脚、手和别人就不一样,说话也不灵活,自理都很困难。我问他喜欢什么,他说喜欢足球,当时我很惊讶,这样一位学生怎么用脚踢足球呢?我试着跟他踢足球。他晃晃悠悠地把足球用左脚踢出去,我当时很震惊。之后每堂课我都给他球,让他自己踢,等其他学生做完了准备活动,再跟他一起踢。同学会有意无意地传球给他,让他踢球,他能跟大家一起活动,感到很高兴。他还试着上间操,大家也不笑他了,且都投给他鼓励的微笑。他也开始站排了,试着做徒手操、广播操,身体的协调性越来越好,从走着踢发展到了跑几步踢。他跟我训练从最基本的动作开始,动作技术一点点的学,他已经努力去做了。以前在家时他从来不会跑,这无疑是生命的进步。练习一段时间后,他学会了蛙跳、兔蹦、单脚跳、连续跳,还可以做障碍跳。这些练习,不仅增强了他身体的协调性,而且也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他在训练中也更加刻苦了。脚磨破了,他并没有停下来,仍然在坚持。我也严格要求他,在跑动中指导他的错误动作,静止时指导和改进技术动作。他听力好,但说话不行,右摆臂右摆腿都不协调。在训练中我加大了他的右摆臂,提高了他右摆腿的动作幅度,让他试着改变技术动作,而不是逼迫他改变技术动作。他的进步是惊人的,在比赛中不断取得好成绩。

三、特殊教育中障碍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

在训练特殊教育中的障碍运动员时,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谈想法、谈体会、谈感受、谈难易度,主要通过手语、口语、肢体语言和用情感交流的方式方法,用心灵的幽默感动他们,使他们达到身体的放松,生理、心理的放松以及身体机能的放松,从而为今后的训练做好准备。一名好的运动员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观念、新的思考、新的创举,要想发展就要把旧的东西砍掉,重新捋顺自我,要有耐心,从人品、思品、质品、德品、身品、体品、心品、理品上都要好好思索。我们要设法打开运动员丰富的想象力、观察力、注意力,强调最后的输赢不是目的,要学会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不要选择追求一种理想的结果,要脚踏实地的跑好每一步,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运动员的平衡协调反应,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心理上要多注意沟通、交流,没有语言就从形体、肢体语言入手,眼睛、表情都能说话,训练他们丰富的表现力,彰显他们的个性,充分了解他们,制定个别化的训练目标,让他们更好的成长,成为适应社会的公民。

作者:纪明辉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特殊教育中心

全文阅读

谈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儿童篮球队训练

体育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说:“体育乃知识之窗而喻道德之舍也。”残疾学生在校阶段正是青少年时期,是接受教育、增长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有效地利用这一关键阶段对他们进行篮球技能的训练,不仅能保护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保证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学习,使其有强健的体魄,而且能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热爱集体、热爱祖国、团结奋进的良好品格。为此,我加强了我校的篮球队训练。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 掌握特征,因材施教

我校篮球队12名学生,因致聋原因和时间的不同,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心理素质、智力水平等也参差不齐。所以在篮球训练的时候,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别的实施方案及个别评比、辅导制度,以此来正确对待每位队员。在训练中我把队员分成三类。①具有残余听力的和较强的看话能力,心理素质较好,有较强的组织能力。②有一点残余听力,速度快,反映灵敏。③身体高大,行动缓慢。

第一类学生具有残余听力和较强的看话能力,在场上他们的组织和接收信号能力比较强,可以调动场上气氛和改变形势。有较强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有利于在场上果断突破上篮,运行中突破分球,以及3分投篮等。为此我安排他们担当核心后卫和助攻后卫。在训练时,我要求他们加强控球能力和运球时不分左右手的能力。在投篮基本功扎实的情况下,加强3分投篮的训练。在思想上我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使其成为场上核心。

第二类学生由于速度快,反映灵敏,我着重培养他们做前锋,在训练的时候,我要求他们在速度快和命中率高的情况下完成三步上篮,在穿插跑位,急停跳投的训练中,要求行动到位,动作准确。

第三类学生由于体型高大,具有争抢篮板的能力,所以我培养他们做中锋。在训练中我加强他们的滑步移动练习,通过滑步利用身体的阻碍,抢夺有利位置,争抢篮板球。只有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采其长,安其位,才能充分挖掘各类学生的潜能。

二、加强训练,培养技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篮球训练也是如此。为了使聋生掌握篮球技能,提高身心素质,我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篮球队训练方案,认真备课。训练时,我从基础抓起,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扎扎实实上好“运球、传球、接球,三步上篮、跑位、战术”等内容的训练课。针对聋生知识贫乏,学习知识需要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传授篮球知识。每教一个动作,我先用小黑板分解画出图形,让学生初步明白其意思,然后由我示范表演,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再指导学生分解练习。例如:行进间三步上篮练习。我在小黑板上分解画出助跑、接球迈第一步、第二步、起跳投篮等动作示意图。我结合板图示范表演,然后学生分解练习。学生练习的同时,我加强指导。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必须当场解决。为了使我校的篮球队学生更好地掌握篮球技能,身心素质得以提高,练习时持之以恒,严寒酷暑从不间断,这样不仅使他们对所学的篮球知识得以巩固和发展,同时还磨炼了学生的意志,锻炼了身体,预防了疾病的发生。

全文阅读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动作康复训练教学研究

摘要:在国内特殊教育师范类院校中,动作康复训练作为新生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动作康复训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在学校的教学改革,对动作康复训练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并从教学内容及分配、实践实训环节探索、课程评价考核改革几方面进行经验分享,为相关院校动作康复训练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殊教育师范类院校;动作康复训练;教学特殊教育专业

自开设以来,就有两种人才培养取向:一是以知识型、研究型人才为培养定位,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为主;二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如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给予特殊教育高度关注,要求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2014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出台,明确提出建立“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要在特殊教育教师中培养康复类专业人员。在这种政策背景下,众多高校纷纷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并加强康复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即使以知识型、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北京师范大学也在思考培养出的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2013年,教育部新增了教育康复学专业,重点培养能胜任未来特殊教育工作的康复训练人员,成为与特殊教育学平行的专业。一些院校纷纷申请增设此专业。但是,现实情况是,有教育康复学专业的院校仍是少数,绝大部分院校仍是特殊教育专业。这些院校为了适应特殊教育的发展,加强康复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就要增加一些康复类课程。部分特殊教育师范类院校增开了动作康复训练课程,以针对有动作障碍的人士开展康复训练为教学目标。医学院校和体育院校也有类似的专业或课程,如运动康复学、物理治疗学等。但是医学、体育院校开设的类似课程因为培养目标的不同,在教学中难以给师范学校中的动作康复训练课程提供指导。所以,探索适合特殊教育专业动作康复训练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一、动作康复训练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特殊教育专业开设该课程的主要有重庆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昆明学院等少数院校。各院校在课程开设中,课程性质、课时、实验教学、评价考核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如重庆师范大学以课外选修课的形式,利用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时间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一年的学习;理论课时较少,以大量的实践为主。考核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整体来说,这些院校的课程开设,主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相对来说缺乏借鉴性。所以,动作康复训练课程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可供师范类院校学习的训练方法有限

学校针对动作障碍人士的训练方法有很多种,如针灸、按摩、理疗、运动疗法等。师范类院校的学生由于缺乏医学背景,再加上未来面对的主要是有动作障碍的儿童,所以,在动作训练方法的选择上和医学、体育类院校有较大差别。

全文阅读

浅谈特殊教育语言训练与语文教学的思考

在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基础上,改革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就要求从整体入手,建立宏观意识。这一整体是指从系统论的角度对聋校语文教学整体的认识,注重教学的连续性,注重教材的内在联系,注重语文能力包括阅读、写作、说话(表达、演讲)、视听(看)四个系统的全面发展,注重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基础联系。注重克服只见树林不见森林、只见单篇课文教学或单方面教学忽视整体的作法。

1 目前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对于一个听力障碍者,尤其是自动丧失听力且较严重的人,他们首先失去的是四种能力中的两种基础能力,因而,即使应付一般日常生活也是有困难的。语文教学就是让耳聋学生获得语文能力,以适应社会和日常生活。在完成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培养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智力,这是有机的统一体。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语文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定这四种基本的能力,而聋童本身听不到,加之由此而直接导致的“说”的障碍,仅存的也就只有读和写了。在语文课堂里,教师过多地关注自身的讲解,而忽视学生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地使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没能将探究式教学同课堂知识把控结合起来,这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阻碍作用。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由于自身问题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相对迟缓,而教师又只顾及自己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学习进度的关注,这样就使学生产生自卑情绪,甚至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机械的记忆方式是无法完成创新突破的,这也不利于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2 让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回到现实当中

通过语文学习,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能力的发展。语文是其他各科的基础和工具,它与各学科之间都有着某种联系,因此,教学中可以适时渗透。这样一节课能讲很多内容,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使其他知识在课堂上得到了巩固或再学习,对其综合能力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教育源自于生活,教育和生活是无法分开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出,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所以,特殊教育语文教学要在新理念的引导下让教学活动回到现实中,进而提高特殊群体的语文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及水平。语言文字是用来传递思想的,特别是中国的语言,最注重神韵,如果不存在形象的感受,不存在文字的领会,学生何以真正感受一个作品,又何以书写出好的作品呢?在特殊教育群体里,大多学生存这样那样的缺陷,很多学生只能透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中的一种方式体会外界事物,所以,生活是特殊群体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课堂教育的延续,而过去灌输式、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根本不利于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要将语文教学植入到学生的生活里,进一步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把教学目的以及要求作为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生活里学习,在学习里生活,进而获取富有动力的知识。

3 综合特殊教育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在教学方法上,“重讲轻练”,“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强调了聋生语言的训练,而忽视了聋生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强调了口语的训练,而忽视了书面语言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多信笺于掰开揉碎的字、词、句分析讲解,而忽略了语文能力的整体性训练。教学模式陈旧,“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45分钟,学生听45分钟,老师苦教,学生苦学,但效率不高。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机械地掌握“死的”、呆板的知识。其主动性得不到发挥。㈣、教学中过于强调和造就聋生学习语文的困难,往往是老师一学期只讲一本书,学生一学期只读一本书,几乎没有其他阅读材料。聋生的语言障碍使得他们也就只有一本书的知识获取量,学生在校学了九年,也只阅读了不足五百篇的课文。由此, 语文教学的面只能越来越窄,最后走进“死胡同”。另外,由于聋校分散的客观原因,各校之间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和应有的交流探讨,教师长期处于闭塞的境况中,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到很大的限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执行个性化、分层次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具备的不同性格、爱好、素质以及优势等方面进行综合式考量,对学生采取的个性化的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喜欢默默学习,那么,在教学时,教师就要针对学生优势的科目加强训练并给予更高的标准,而对于思维固定模式的学生要进行低强度的练习,设定适合学生语文思维提升的方式。

4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加大生活实践

全文阅读

林氏头皮针联合言语训练、特殊教育治疗自闭症患儿的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3--01

自闭症又称之为孤独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对于患儿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对于患儿的治疗多采用沟通为主,对患儿进行引导,效果不甚理想[1-2]。为探讨林氏头皮针联合言语训练、特殊教育治疗自闭症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特选取90例自闭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自闭症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45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1.1-6.6岁,平均年龄(3.23±1.15)岁;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1.2-6.7岁,平均年g(3.24±1.05)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言语训练、特殊教育进行治疗,给予患儿进行理解能力、注意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发音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和教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林氏头皮针进行治疗,林氏头皮针的操作内容为:毫针的长度为30-40#长度40mm的针,针刺的时候针与患儿头皮成20°角进行进针,推进到合适的深度,留针时间与患儿的年龄紧密相关,捻针频率为15min一次,3-5min/次,每两天进行一次针刺,30次针刺为一个疗程。

1.3 指标观察 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esell测试和ABC评估情况、认知功能情况。

1.4 统计分析 将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用SPSS18.0软件此次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s)表明此次研究中得到的数据计量资料,用检验此次研究中得到的数据计数资料,P值

2.结果

全文阅读

言语训练、特殊教育联合应用林氏头皮针治疗儿童自闭症的有效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4--01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它是一种心理障碍,属于广泛发育障碍中的一种,核心症状主要为刻板重复行为、兴趣狭窄社会交往障碍和言语及非言语交流障碍,,目前已正式被纳入孤独症谱障碍。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自闭症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中的许多低功能自闭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交能力非常差,即使发育至成人也没有明显改善,这种现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目前我国临床医生多采用言语训练、特殊教育联合林氏头皮针治疗儿童自闭症的方法,取得的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自闭症患者60例,其中23例女生,37例男生;年龄最小的2岁,最大的10岁,平均年龄(6±1.3)岁。所选患者普遍存在智力水平低下、自我封闭,拒绝与人进行言语或行为交流,行为刻板等一些常见症状。很多儿童还伴有运动障碍、睡眠欠安、不知饥饱和大小便不能自控等症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区别(P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言语训练及特殊教育进行治疗,主要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建立说话动机模式、创设语言情境、提取语言信息、积累语言信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自主性的言语训练和特殊教育。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配合林氏头皮针进行治疗,针刺30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根据Gesell测试结果及ABC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1.3 观察指标

全文阅读

特殊儿童伦理学教育思考

本文作者:周姊毓 单位:黑龙江绥化学院

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个特殊儿童得到其所需要的适当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是特殊教育的宗旨。从特殊儿童的教育诊断与评估到制订适合其发展需要的教育目标,再到选择合适的教育训练内容,最后到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和训练,这一过程无不体现着伦理道德的活动轨迹。在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中,从业人员肩负着沉重的伦理责任,由于面临特殊教育的实际和社会过高的期望与要求,从业人员也经受着严峻的伦理挑战。正视并关注特殊儿童教育训练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使教育训练体现出人性、合理、公正的伦理理性,不仅体现了特殊儿童教育训练的价值取向,还决定了特殊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方向。一、特殊儿童教育训练中存在伦理失范现象在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中,伦理失范现象屡屡发生。伦理失范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了特殊儿童教育训练的效果,还增加了家长的心理负担,从长远讲,也阻碍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而言,特殊教育从业人员在特殊儿童教育训练中的伦理失范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某些特殊教育从业人员存在个人利益至上的伦理失范行为,如有的从业人员为了提高个人的工作成绩,为特殊儿童布置了较简单的教育训练任务,其目的是为了使教育训练活动在表面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从而赢得家长或社会的好评;有些从业人员却恰恰相反,不顾特殊儿童的实际,为特殊儿童制定了过难的教育训练计划,把教育训练活动安排得过密,其结果是教育训练的效果不佳。有的从业人员看重报酬,缺乏奉献精神,报酬低工作就没有动力,对特殊儿童的困难熟视无睹。有些从业人员出工不出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些情况反映出有些特殊教育从业人员时刻把个人利益摆在前面,无视特殊儿童和家长的利益和需求,这种功利化的倾向严重影响了特殊儿童教育训练的效果,损坏了特殊教育从业人员的形象,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

有些特殊教育从业人员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工作敷衍,没有激情和动力,忽视特殊儿童的需求,处理问题简单粗暴。有些从业人员缺乏责任心,在教育训练中不管特殊儿童的接受情况,自行设置教育训练的节奏,导致训练效果不佳。甚至有些从业人员在特殊儿童犯病时,不及时采取措施施救,或没有采取隔离措施保护其他儿童的安全。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工作难出成效、没有成就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特殊教育从业人员长期面对这种工作状态,难免会出现一些倦怠和疲惫,工作失去激情,没有动力也在所难免。但是,职业赋予特殊教育从业人员的使命,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负起责任,这是不能推脱和轻视的。

有些特殊教育从业人员有体罚或变相体罚特殊儿童的行为,体罚行为一般有罚站、推、搡等;变相体罚一般指语言暴力,如侮辱性地称呼某些特殊儿童,有的从业人员在批评、纠正特殊儿童的错误时,语言及语气中带有讽刺挖苦嘲笑之意。对特殊儿童而言,特殊教育从业人员是其依恋的重要“他人”,是他们成长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特殊儿童发展最具动力的因素,从业人员对特殊儿童的体罚和语言暴力不仅侮辱了他们的人格,也损伤他们的自尊心,更严重的还会导致个别特殊儿童丧失生活勇气,引发违法犯罪等严重后果,甚至有的特殊儿童会因此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有些从业人员偏爱那些聪明的、漂亮的、家境好的特殊儿童,对其有一定的耐心,当他们犯错误时也能给予体谅;而对一些个性执拗的、难教育的、训练效果差的特殊儿童,往往失去信心,对其态度冷漠或忽视其感受。特殊教育从业人员在特殊儿童教育训练中的行为失范折射出他们的道德失范。从业人员的行为失范,不仅造成了教育训练的低效率,还损害了特殊教育从业人员的形象,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特殊儿童家长失去对特殊教育的信任。因此,从业人员需要在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中用伦理准则规范其行为,建立起人性化、合理化、公正化的特殊儿童教育训练伦理体系。

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原则”或“适度原则”,是指特殊教育从业人员在安排特殊儿童的教育和训练时要与特殊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从特殊儿童发展的实际可能性出发,使教育训练的任务、时间、密度、方法和组织形式是特殊儿童可接受的。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特殊儿童来讲也是适用的。从业人员要使特殊儿童教育训练的负担不要过重,但也不能使教育训练的内容过于简单,让特殊儿童轻而易举地完成,最理想的情况是教育训练的任务既要高于现有的水平,保持一定难度,又要在能力尚处在形成状态的“最近发展区”内引导特殊儿童经过努力去解决问题。贯彻这一原则,要求从业人员准确了解和估计特殊儿童现有的接受能力和智力、体力发展水平,采取合理方式,恰当地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地进行教育和训练,要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安排进度,小步子进行,不能急于求成。

系统性原则也可称为整体性原则,它要求把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视为一个系统,系统内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完整和平衡。因此,从业人员在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训练时,应该把每一个环节都放到整体中去权衡,以整体系统的总目标来协调各个小系统的目标。例如,言语语言障碍的矫治要抓好一系列环节,如对儿童言语语言障碍原因的了解、障碍程度的分析和评估以及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等,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言语语言障碍儿童最终的康复效果。从业人员要善于从整体的高度去看待特殊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只有重视特殊儿童教育训练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特殊儿童得到最有效的康复训练。贯彻这一原则,要求特殊教育从业人员首先要树立一个大教育的观点,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来考虑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问题。其次,要抓住每个教育训练的阶段、教育训练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解决主要矛盾;三是要巩固各个阶段的教育训练成果,使其得到不断的强化和提高。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特殊教育从业人员应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医疗养护、教育训练、就业培训三个方面的需求出发,不断巩固和发展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的成果,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训练效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