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殊教育学校论文

特殊教育学校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体育特殊教育论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大连市日新学校,大连市盲聋学校,大连市沙河口区启智学校,大连市中山区培智学校,甘井子特殊教育中心5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现状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残疾学生的特殊性,根据研究需要,抽样调查学生均为具有一定思想和行为能力的残疾学生,共计300人,其中男生162名,女生138名。教师18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特殊教育理论、残疾人体育的论文、报刊、书籍,下载与学校体育有关的学术论文,以及与特殊教育体育有关的专著,收集国家有关残疾人的法规、文件,并及时了解残疾人体育教育的研究动态,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

本论文以大连市内5所特殊教育学校为研究对象提出相关的问题,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为100%。无效问卷15份,有效回收率为95%。教师问卷18份,回收问卷18份,回收率100%。通过调查得出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开展现状、以及影响开展因素的材料,为大连市进一步推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开展提供可实施的方案依据。

全文阅读

学校体育专项特殊教育论文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的特殊性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针对的是身心存在一定残疾或缺陷的儿童少年,其生理和心理明显区别于普通的少年儿童.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对象的这一特殊性对其体育课程的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有着特殊的要求,也使得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也有别于普通的学校体育.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较强,如对有视力障碍的学生,教学内容着重培养与锻炼定向运动能力;对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则侧重培养与锻炼视觉、触觉等感知觉能力;对有智力障碍的学生,更注重培养与锻炼反应能力和肢体协调平衡能力.在体育教学组织过程中,更注重直观教学法和个别指导.为满足不同身心障碍儿童特殊体育教育需要,体育教师既要掌握基本体育专业素质,还要掌握特殊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技能,诸如盲文、手语等的特殊教育技能.此外,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也有其特殊性.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中规定,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应设置适宜残疾学生使用的200m环形跑道田径场(含60m以上的直跑道);9个班规模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活动用地面积指标盲校为4628m2,聋校和培智学校为5186m2,体育康复训练室面积指标为56m2[1].

1.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缺陷补偿功能

教育部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培养目标中对体育提出的要求是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教育部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规定: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方法,养成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自身缺陷补偿与康复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方法.显然,特殊教育学校最重要的体育教学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体育补偿残疾学生的身心缺陷,这也是特殊教育赋予学校体育的特殊使命.所谓缺陷补偿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在不同程度和范围调动机体潜能弥补、代偿损伤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建立在机体自身的代偿基本条件之上,功能训练、心理治疗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康复器材的应用是重要的因素”[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缺陷补偿功能主要有生物功能和心理功能.缺陷补偿的过程是机体特殊的适应过程,其生物学机制是学生自身产生新的技能组合和条件联系.缺陷补偿功能的实现在充分发挥生物功能的同时也需要经历心理强化,需要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缺陷,通过体育教学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实现缺陷补偿的康复目标[3].

1.3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与提高残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的观念、行为方式随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而改变,以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由于物质与精神需要都只有在社会适应的前提下才能得到较好地满足,因此能否适应社会,对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残障的存在或他人的社会偏见,残障儿童往往会出现社会适应困难,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或缺陷.如何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特殊教育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绝大多数的残障儿童在校期间与外界社会的接触机会并不多,而体育集体活动往往需要分工协作,学生们还要经常扮演不同的角色,遵守相应的规则和道德规范.这些角色往往和一些社会角色相似,通过科学设计和引导促使学生的品行符合基本的社会准则,逐渐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以其独有的功能积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互动时间和更广阔的人际交往空间,通过选择适宜的团队合作类型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教师的积极引导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体育活动过程中时刻存在着竞争,既可以利用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有效激发残疾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通过对失败者的心理疏导提升其抵抗挫折的能力.随着一次次成功和失败的心理调适,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抵抗挫折的能力也在不断加强.

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制度的实施

全文阅读

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慕课”是一种开放式的在线网络课程学习新模式,随着深入的网络共享课的开展,特殊教育学校也可将质量好的慕课资源和一直使用的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再至融合变成适合特殊孩子的一种教学新方法,将个别化教学、交互性教学成为可能。

一、充分利用慕课自身特点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已广泛得到普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与学生的需要,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要教学方法,虽然伴随着较先进的教学工具,教师在课前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做成一个单一的课件或者文档在课堂上将这些素材以集中展现的方式传授,单一地输送给学生,老师拥有课堂中的话语权与教授权,而障碍学生则是信息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师、课堂、教材和其它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以潍坊聋校现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Photoshop为例,教师上课的方式一般是先把本次课的内容做一个PPT,将知识点、重点或难点都放在这上面,上课时,就放给学生们看,然后是作练习,教师在课堂中现场指导学生操作和回答学生的疑问。这样难免会单调,慢慢地学生也会产生厌倦的心理情绪。将信息技术与慕课的自身特点相结合,就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慕课具有开放、资源易获取、课程优质等特点,授课不再像传统课堂那样在固定的时间与地点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只要有电脑或者手机等可以上网的设备,就能方便及时地在线下载适合自己学习的教学资源。如果特校信息技术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与慕课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生动的慕课资源去引导学生,让其自主地进行课前、课后学习知识。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利用慕课带来的便利资源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还可按照自己的特点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特殊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两点:一是从向学生灌输信息到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学习信息。网络信息量非常大,刷新快,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符合特殊孩子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识别信息。二是要做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与培养。教师可以用一些鼓励措施,充分掌握学生在上以课前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的热情,及时回复学生线上线下的问题,随时掌握学生的线上的学习情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慕课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转变观念,创新发展

慕课时代下,特殊学校教师须积极主动做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及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素养,做好新形势下的特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与慕课教育结合,教师应该充分借助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与技术平台,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从讲台到慕课平台,快速地把握住特殊教育信息技术与慕课结合的机遇,精心研究并设计属于特教学校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水平为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为其将来顺利地走上社会,自食其力,从而推动特殊教育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慕课对于特殊教育是比较具有创新概念的题材,目前有大范围影响力的特殊教育慕课课程还不多,有国际知名度的特教理念慕课课程更是没有。因此特殊教育信息技术教师要抓住时机,将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慕课有效地结合起来,无论是教材使用还是教学环节的设想,理论指导与上机操作实训,从上课过程中的学习讨论及互动到课上特校学生的管理,视频拍摄及手语的合成、制作成片,还有上传至网络平台做成视频素材到慕课平台的研发,处处都是潜力无限的新世界。慕课在特教学校教学领域一定是一个集专业化、个性化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师领先面对与慕课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创新发展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迈上新台阶创造新的契机。

三、慕课时代促进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融洽关系,便于沟通

慕课时代下,使原来的特殊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由“手把手”的传统教学逐渐变为“面对面”的线上教学,使教师由原来的距离感到现在与学生的亲密无间,得到学生的喜欢和认可。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线上与教师展开交流,让学生不受约束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也加深了教师和学生的之间的友谊,便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等,方便了管理学生。特殊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还要看到,直观能力强是学生的一大特点,所以制作一个慕课旁加手语支持,以这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会让学生眼前一亮,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效果显著。另外,慕课方式的教学也要密切地与传统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要分离融合恰当,不仅要在线上了解学生,还要在现实中近距离地与学生接触,帮助他们做好实际操作等动手环节。近距离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自控力不强,自己不学习,而是上网浏览或者打游戏等。要及时引导他们,避免出现烦躁、厌学等情绪。在特教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慕课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用慕课的优质资源来实现特教范围内的教学共享,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还可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习好习惯。

作者:葛琼杰 单位:山东省潍坊聋校

全文阅读

论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特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在积极探索之中,以期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成长,切实提高学生的个体素养和学习效果。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把有效作为一种坚实的追求,让无效或者低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真实、有效。我针对聋生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努力。

一、教师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写好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听一个历史教师上课时没有记录一个字,因为那节课精彩得很。课后,他问老师备课花费了多少时间。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间接地说:“我这堂课直接时间是15分钟,但是我一辈子都在备这堂课。”

用一生的时间备课。达到这种备课境界的老师怎能不优秀呢?我想:只要我们努力着,实践着,我们也会走进“用一辈子去备课”的那种境界。其实,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学生缺少什么给什么,不懂什么讲什么,不会什么教什么,以学定教。

教师还要有反思的习惯,从反思身边最熟悉的教育现象做起,关注身边最平常的教育小事,反思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得失。“每天从问题出发,把自己的行动拿出来研究,再把研究的成果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刚开始(反思、研究)“同样很累,但这种累解决着以前工作中的问题,它正在促进我的成长,它能让我体验到快乐,并看到希望,我不断感觉到因为自己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不断提升,我的工作变得越来越从容,也越来越轻松了”。

处在新课改下的特教教师,要具备很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去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学情,驾驭学生的思维活动——用一辈子去备课、去反思。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全文阅读

学校文化建设特殊教育论文

一、学校文化元素的提炼与优化

(一)给学校文化元素以延续与展望

学校文化元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延续、逐渐淘汰或得到更新。因此,我们要对已有的学校文化元素进行筛选,从中找出具有旺盛生命力、能激发师生情感的部分,加以整理,剔除杂质,赋予其新的内涵。同时,要结合学校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根据学校文化传承的脉络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不断挖掘学校文化所蕴含的新元素,使学校文化得以推陈出新。和健听学生一样,聋生也是社会有用之才。为了让大家明确这一点,学校特意在新校区的一角放置了一块“隐秀石”,寓意是每个聋生身上都隐藏着独特的禀赋和才华,总有一天他们会脱颖而出。这“隐秀石”便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元素。

(二)将学校文化元素进行合理整合

学校文化元素分散在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就其广义来讲,包括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物质、精神财富,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因此,我们要进行必要的选择、整合和优化。教师人际关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学校文化元素。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人际关系一般比较单纯,但由于学校长期处在与兄弟学校接触不多的半封闭状态,教师也会生出一些与管理思想、规章制度相悖的非主流意识,这样的意识甚至会主导部分教师的日常言行,以致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因此,要创设良好的教师人际关系,除了密切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外,必须经常对教师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消除非主流思想和意识滋生、蔓延的土壤,同时还应建立起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积极向上的主流群体,以带动其他教师形成良性的人际交往关系。此外,要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及其保障机制,以免学校文化元素被不必要的人为因素制约和影响。

二、学校文化元素的植根与培育

(一)植根教师集体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许多教育意图的实现需依靠教师去实现,因此教师的感召力对学校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师个体成长过程中,教师集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师集体建设中,级部、学科组、工会组是重要形式。要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让其承担起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应职责。自身制度建设是级部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头等大事。级部在日常管理中应依托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切合自身特点的管理体系和方法。这对于凝聚级部内师生的思想意志,更好地贯彻上级行政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以及落实校园文化、形成级部文化、引导班级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传承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科组的职责。学科组可以通过学科教研、学科教学等形式,统一组内教师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文化,进而对教学产生影响。工会组要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工会组既能使教师个体形成较为稳固的小组集体,又能缓和级部在实施制度时产生的矛盾或教师个体间发生的冲突。因此,工会组文化是级部文化和学科组文化的必要补充。这样,通过多管齐下的教师集体建设,学校文化的各种元素必然会在教师身上得到很好的整合与体现,并使教师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特殊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特殊学生心理教育

论文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和高职学生的增多,高职学生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各类生产线上的高知识水平劳动主力,如果心理不能正常发展,必定导致严重的后果,高职院校中的特殊学生作为高职生中的特殊一类,更应根据其特殊性,有针对性有区别地进行引导改善,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何实现高职院校里特殊学生的心理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点热点问题。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随着商品经济的汹涌而上,人们的社会家庭意识与传统家庭观念发生了极大的碰撞。其结果是离婚率升高,出国人员剧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种社会家庭状况的改变的直接结果之一,是带来了相当数量的校园特殊学生。他们或者是单亲家庭孩子,或者是留守孩子。

此类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很容易成为特殊的一群。由于他们长期缺乏正常的完整的来自家庭的关爱,心理容易发生种种扭曲,与人交流困难,自我封闭;自卑感强烈;学习积极性极低;性格叛逆;情感脆弱;畸形早熟。这类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容易产生障碍。由于难以沟通,不易教育,师生关系也往往恶劣,在对这一类特殊学生群体中,常常出现恶性循环的状况,即老师越来越反感学生的言行,而学生也反感老师的做法,两相抵触,最后导致教育失败,给学生自己和学校、家庭、社会都带来极大困扰。

很多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专门开设了心理辅导室,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热线、邮箱,并有专业老师进行辅导。但是,这一类心理辅导,对于此类学生来说仍然形同虚设。他们或者没有勇气与心理辅导老师交流,或者根本对心理辅导不屑一顾,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对待此类学生,必须要采用其他的途径和方法,以特殊的心理教育来引导他们找回自我,避免在青春期这样一个人生中的特殊时段出现自我放纵和自我迷失的情况,让他们懂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进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目标。

那么,如何实现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教育呢?我认为:

首先,应注重情感教育。如何让学生把握和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从而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同时体察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显得尤为重要。

以某高职院某女生为例,父母离异后,最忌讳别人在其面前提及其父母家庭,也不能容忍别的同学谈及分手等事。对别的同学表现出的家庭幸福的情形非常反感,甚至发展到在校门口看到来探望子女的家长都感到嫉妒痛恨。在学校,由于敏感过度,一次作文题为《我的爸爸妈妈》,她竟然撕掉本子和老师发生冲突。在最初接触到这位女生时,我们尽量避免提及婚姻家庭等她极为敏感的字眼。然后给她播放一些关于同情离异家庭倾向的电影,一起观看。她一开始很容易被激怒,随即哭泣不止,后在我们的劝抚下倾诉了她的内心。在内心被压抑的委屈、愤怒、孤独得到暂时宣泄之后,我们趁热打铁,与其父母联系,让他们明白子女的感受,懂得即便婚姻选择是很个人的事情,也应该在婚姻解散后对孩子担起应有的责任。在心理辅导老师与家长沟通之后,家长逐渐改变了夫妻离异后斗气式的对孩子的不闻不问,开始增加与这名女生的接触,女生的情绪慢慢变得平和。也能平静地接受父母的新生活方式,甚至鼓动父母开始新的生活。2年后,当这名女生毕业时,她的父母已各自组成新的家庭,而她也从两年前的敏感、脆弱、忧郁、易怒,变得沉静宽容,能以己度人,逐渐成熟。

全文阅读

试论特殊教育学校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摘 要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特殊教育学校目前还存在几个典型问题:教师并没有彻底对手语理解与掌握;基础教学环节在中高年级被忽视;对培养学生在语言交际能力上不重视;对渗透聋生语法知识的忽视。在对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上,教师应该在双语转换中充当两者的平衡使用者,对基础教学环节在语言教学中进行加强,重视培养学生在语言交际上的能力以及对语法教学深入渗透。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 基础教学 语法知识 语言交往 双语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颁布并实施新课程标准,是对我国教育体制、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全国聋教育在这个重大教育背景下进行积极的改革,特殊教育学校也需要大胆尝试语文教材在这方面的使用。因为失聪,聋童在与人交流中存在了一定的障碍,这必然使之形成在认知上的依文学语,生理上的以耳代目以及抽象思维上的滞后与形象思维上的发达等思维特点。

1存在的问题

1.1中高年级忽略基础教学环节

在教学上,中高年级比较偏向于节,段,篇,而词句间的基础教学环节却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在上课时,教师一般不会在学生生词理解、句意理解以及文字语言表达的连贯意思上认真地运用直观方法来帮助他们,而是只用手语在一两个课时上打出课文内容就开始分析课文阶段。

1.2忽视对学生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全文阅读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论文

一、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德育内涵

1.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我校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从原来的4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到现在的27849平方米,打扫难度越来越大,但我校始终坚持每天清晨组织学生打扫校园卫生。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会主动打扫并保持校园干净整洁,低年级学生在老师和中高年级学生的带领下,也逐渐投入到打扫卫生队伍中来。2.注重“美”的教育。我校的学生智障儿童为多数,学生行为习惯差,不讲卫生,乱涂乱画、乱丢乱吐、攀折花草等等。对于他们出现的种种表现,我们思考并进行“美”的教育。让他们认识美、理解美、守护美、创造美,让学生学会自己呵护班级和学校的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班级进行布置,墙面、地面、桌面均进行精心设计,将花草种进班级,有的班级还在教室里养上小鱼,让学生学会爱护和照顾小鱼,培养学生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实践证明,通过努力,我们改变了大多数学生的不良行为,少数问题突出的孩子犯错频率也在逐渐降低。3.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校园内比较醒目的墙面,我们思考并制作了美观、生动的励志故事及德育版面,以此激励师生,培养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教学区一楼楼道正对的位置设置“今天你敬业了吗”警醒教育版面,提醒教师要时刻做到敬业爱生,同时也是要求教师用行动向学生诠释什么是敬业。在教学区设计校园之星展示橱窗,把同学们在各方面取得的进步进行展示,目前已初步形成认星争优的好局面。在楼道悬挂德育内容挂牌,楼梯转角、墙壁均贴有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时时处处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学校围墙、挡墙也成为德育的重要场所,各式墙画由教师设计,师生共同完成,美化校园的同时更是德育的实践活动。

二、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学科教学渗透德育

1.开展“一评三管好”活动,深化立德树人目标。通过活动开展,让学生树立认星争优的观念,评选出一批批美德少年,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2.积极开展“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德育教育。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主题班会课,把“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作为班会主题,各班要围绕主题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组织一次实践活动,并将活动取得的实效进行总结和交流,此外,要求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实现处处有德育。3.扎实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教育活动。将“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教育活动纳入学校常规,学校对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和进步,实践证明,以活动开展为载体的德育远比宣教效果要好。

三、开展个别化教育,家校合作实施行为矫正

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对特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个别化教育是重要手段。根据特殊学生个性差异大,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差异大这一特点,我们思索并要求各班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每期初由学校组织开展认知能力与综合能力评估,拟定成长计划,实施行为矫正,每周做成长情况记录,期末对成长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然后调整计划。这个做法能有效的帮助班主任及科任老师了解学生情况,有利于教师更好的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教育教学,同时也展现出教育成果,体现教师价值及成就感。2.落实家校联系制度,帮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在校所学往往在回家的几天时间里清零。尤其是智障学生大部分节假日以及寒暑假回家后,再回学校时,不好的行为习惯又接踵而至。针对这种情况,我校采取“家校联系单”方式,将学生在校表现、假期间注意事项、习惯养成、学科作业等内容书面告知家长,并要求家长针对学生在家的情况进行评分,返校时交回家校联系单,教师通过联系单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受各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家长还没按学校要求开展好此项工作,但大部分家长反响较好,认可了学校的做法并积极配合。3.严格行为规范训练,杜绝不良行为滋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制度,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在学生中选拔文明小卫士,向老师检举不文明行为,教师在开展个别谈话,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开展行为矫正。对个别学生开展结对帮扶,安排班干部及行为习惯好的同学随时监督,有出现不良习惯时督促改正,不改正的再由老师进行教育改正。在耐心的谈话、对话中,我了解到了很多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并鼓励他们改正,任何事情老师都可以与他们一起面对,帮助他们解决。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跟我说心里话,骂人、打架行为出现的频率也在逐渐减少,很多孩子学会了说:“对不起”“没关系”。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是艰难的,只有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简单的过程,才能帮助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每一个特教工作者都应用爱心、耐心、细心、恒心和信心来对待特殊学生,帮助他们成长成人。

作者:王柳 单位:金沙县特殊教育学校

全文阅读

学校语文特殊教育论文

一、现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现状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其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离,很多教学手段也比较守旧,使得其语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或缺陷,对于这类学生的语文教学就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但是,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并没有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需求,也没有顾忌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语文教学方式的单一,毫无新意,对本来就带有生理缺陷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这不仅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加无法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过于书本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果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经常按照书本进行朗读和讲解,而且让学生反复阅读,会使得学生经常面临重复性的知识内容,这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这些带有残疾的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对他们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的语文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忽略学生的兴趣点,对语文教学内容没有做出合理的更改,致使教学内容缺少吸引力,这不仅造成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低下,而且使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很好的启发,从而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创新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对特殊教育学校实行语文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可以全面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全文阅读

特殊学校教师特殊教育论文

一、完善特教教师专业结构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已形成“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发展格局。特教师资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2年底,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已达5.3万人,专任教师4.3万人。但从总体上看,仍有不少地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康复专业人员编制标准缺失,从事特殊教育的教职工数量尚显不足、结构仍不完善。为此,《提升计划》对特殊教育教师的编制和结构提出针对性措施,要求各地“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所需编制,配足配齐教职工”。“配足”指的是数量“,配齐”指的是类型,其中包括教学所需的各类学科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送教教师、康复类专业人员、残疾学生生活指导和管理人员等。这是从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康复、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提出的,再次强调特殊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像普通学校一样的学科教师,还需要普通学校没有的其他类型教师和专业人员。

二、构建特殊教育专业标准体系

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目前,我国缺少国家层面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尚未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这些直接影响了特教教师准入政策的完善,影响了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计划》提出五项举措:一是“制订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二是“研究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逐步实行特殊教育教师持证上岗”。三是“推动地方确定随班就读教师、送教上门指导教师和康复训练人员等的岗位条件”。四是“将特殊教育相关内容纳入教师资格考试”。这些举措将进一步规范、促进特教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特殊教育专业水平。

三、加强特教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培训

针对特教学校教师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专业能力总体水平偏低的问题,《提升计划》在加强特教师范专业建设和强化职中、职后培训方面作出了相关规定,提出“择优选择师范类院校和其他高校增设特殊教育专业”,“鼓励高校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加大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殊教育教师培训的比重”,“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逐级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和校长、骨干教师培训”,“加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资源指导、送教上门等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这些要求将特教教师的职前专业培养、职中和职后专业培训系统整合,逐步形成专业发展路径,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畅通了渠道。

四、提高特教教师待遇

《提升计划》要求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主要有三方面举措:一是“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等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倾斜政策”。二是“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倾斜”。三是首次提出“各地要为送教教师和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的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工作和交通补贴”政策。另外,《提升计划》对特教教师的职务(职称)评聘还作出专门要求,强调“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上述这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特殊教育教师的高度关心,同时也将鼓励更多与特殊教育密切相关的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到特殊教育工作中来。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