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楼宇智能化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我国从06年起第一批创办该专业,我校位列其中。在十年的办学过程中,有较多经验,也走过一些弯路。此专业由于不甚普及,各校课程差异较大。而“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加以深入研究,探索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特点,如打破传统教研室模式,以名师工作室作师资改革;探索其在课程体系、教学条件等方面的特点,替换部分枯燥难懂的课程,辅以信息化教学,加设建造师培训课程,与企业开发项目式教材,聘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有效实现工学结合;通过多种模式改革,形成特色专业,以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
关键词:特色专业 楼宇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a)-0000-00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在一所学校中,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楼宇智能化专业相对来说 “同质化”现象不多,且由于大部分院校尚未开设,所以大众对此专业认识不足。而随着我国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楼宇新职业人才的需求,建设重点及特色专业势在必行。
楼宇智能化R凳撬孀沤ㄖ、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的发展产生的新兴交叉性学科。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智能建筑行业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涉及多个学科的众多技术。智能建筑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到90年代初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我国从2000年后开始大规模建设智能大厦及智能小区,智能建筑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本专业服务区域经济,从智能建筑到智慧城市,有着较大的人才缺口及良好的发展前景。作为特色专业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本专业的区域优势及专业特点。
楼宇智能化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从事现代智能化楼宇设备设施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除做工程外也可从事已建成大楼在能源和室内环境品质管理及大型物业管理的工作,属于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除要求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建筑、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机械、热工、等技术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学习现代智能化楼宇设备设施(如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建筑电气、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造与性能、测试技术、调试方法、运行和维护等专业知识。由此可见,本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跨行业的新兴专业,涉及到各个专业知识及技能。
将楼宇智能化专业作为特色专业进行建设,是由特色专业的特征决定的。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专业建设的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独特的风格。培养的学生质量在整体上要优于其它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对于楼宇智能化专业而言,各院校开设不多,但社会需求量较大,且知识面跨越较大,在许多方面可以实现创新。如剖析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对传统模式进行改革推进,在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及教材方面均可有特色体现。
目前为止,我国尚无特色专业的具体标准,各地区一般通过文件形式予以明确。如部分地区的“特色专业建设点评审指标”。该评审指标分别从建设目标与支持保障、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对特色专业作以评估。此标准涵盖面较广,面向所有专业,而之所以作为特色专业建设,不可能追求大而广,本专业的特色专业建设可做到某几个类别的独到创新。
摘要: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要使这一举措落实到实处,我们不但要从“特色”本身含义的角度认识特色专业中“特色”的基本特征,还应该从“专业”的角度来深入认识特色专业中“特色”的基本特征。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特色专业中的“特色”具有教育实践性、专业培养性的内涵特征和项目多样性、系统层级性的外延特征。深入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消除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一些误解,有利于构建特色专业建设中的特色系统项目。
关键词:专业建设;特色专业;特色;内涵特征;外延特征
一、问题的提出
进行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也是高校通过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从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国家自2007年以来,已经分7批确立公布了3454个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各省市也建立了省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如湖南省就分两批确立了293个(包括国家级)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作为“质量工程”中的重要项目已经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
关于什么是特色专业,《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明确指出:“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显然,要深入准确地把握好这一定义,就必须把握好“特色专业”中的“特色”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即它的基本特征。
随着特色专业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对于“特色专业”中的“特色”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探讨。如有从根据“特色”的典籍解释“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出发指出:“特色专业应当……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等特征。”这应该只是概括性的通常意义上的理解,有其定性上的道理。
更深入的探讨是从“特色”本身的含义出发加以认识。如刘彬让认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的特色包含了5个方面的内容:(1)独特性,(2)统一性,(3)先进性,(4)科学性,(5)稳定性[6]口牛国庆、王海娟认为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一般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1)独创性,(2)一般性,(3)先进性,(4)科学性,(5)稳定性,(6)发展性。
[摘要]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于段。高校的特色专业建设一般应经过确定专业建设目标、特色专业建设方向、特色专业定位、特色专业建设内容等若干主要环节。
[关键词]高校发展特色专业专业建设
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本文以高等教育理论为基础,探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一般过程,认为高校建设特色专业一般应经过明确特色专业建设目标、特色专业建设方向、特色专业定位、特色专业建设内容等若干主要环节。
一、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特色专业是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画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是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建设特色专业首先必须确立自己的特色,并且不断加以深化完善和升华。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应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在教学方面要确定特色专业的培养规格和数量,不能盲目攀比。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建设问题上,首先要确定学校专业整体布局,其内容包括:优先发展哪些专业,重点发展哪些专业,是否要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特色专业的目的是什么,哪些专业要建成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战略方针,建设原则、总体建设目标是什么等等。特色专业建设首先应该符合学校学科专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布局,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应与本校的办学方向、层次、规模、能力和特色相适应。学校要在充分调查社会需求、人才市场需求和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参考其他高校办学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办学历史、办学能力和办学绩效,进行专业发展与调整战略规划。一般来说,学校应该优先选择那些办学基础好,社会需求大,初步形成特色,能够适应社会未来发展要求的专业建设成为特色专业。
二、特色专业建设方向
1.特色专业建设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比较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化的趋势,高校唯有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双赢。我国大学专业目录是由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设置的,专业名称多年保持不变,专业的培养目标也较为宽泛,难以反映出社会对人才在专业方向和素质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变化,这就要求学校在具体专业建设过程中,对专业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灵活把握,随着社会需求的状况和变化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特色和定位。因此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它是特色专业建设方向首要考虑的问题,决定着特色专业的成败。
2.对其他高校,特别是相同层次高校的相同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这种调研一方面可以学到一些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了解和把握其他高校的专业,可以为本校在该专业的特色建设方向上提供借鉴。一般说来,特色专业建设在特色选择上,要和其他高校相同专业的特色保持一定的差异性,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或人优我特”的差异化策略,实行“错位策略”,以避免正面的竞争。专业内部调研,是指学校对拟建特色专业的校内校外可用教学资源的现状进行调研,其目的是摸清自己的教学资源和能力现状,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以便在特色专业建设中扬长避短,结合外部环境机会,选择最适合的特色方向。专业内部调研内容包括:自身的专业办学历史、专业目前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现状、教学设施设备情况、现有特色专业和专业定位、培养方案、校外专家和实践基地等校外教学资源状况,专业目前的社会声誉,等等。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国内文秘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与规律探索;文秘有效人才的培养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国内文秘专业建设现状分析、目前国内的文秘专业特色不明显、培养目标雷同、岗位定位相似、课程体系差别不太、对文秘专业的研究不够深入、文秘职业的需求特点导致形成自己特色比较困难、文秘教师的现状在一定程度影响文秘专业特色的形成、专业特色形成规律探索、关于我院文秘专业形成特色思考、关于我院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为培养熟悉深港企业业务运作的秘书人才所具有的条件和优势、专业特色形成的基本思路、有效人才的提出及内涵、文秘有效人才的基本标准、在文秘专业特色的形成过程中培养有效人才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目前国内各高校的文秘专业普遍存在培养目标雷同、特色不明显的问题。通过探索其他专业特色形成的规律以及有效人才的内涵与培养目标,本专业提出了文秘专业如何形成特色以及如何在形成自身特色的过程中培养有效人才的基本思路。
论文关键词:文秘专业专业特色有效人才
1国内文秘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与规律探索
1.1国内文秘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从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的文秘专业特色不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目标雷同。目前,国内有上百所院校开办了文秘专业,大多是将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从事办公室事务、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人才。若说有不同,有的秘书专业强化了英语教学,注重涉外秘书人才的培养。
第二,岗位定位相似。大多数秘书专业定位于各种行业从事行政秘书、涉外商务秘书、文书处理员、接待员、资料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等岗位的工作。
培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鲜明特色,不仅是“十一五”期间全面迎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的一项必要工作,而且是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能力持续增强的重要途径。20世纪末21世纪初,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速度、规模和水平已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至此,面对日益竞争的外部环境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注重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建设,创建有持久发展后劲的专业群体,已成为新形势下推进高职院校深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内涵
从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分析,借鉴国内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建设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专业特色通常是指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优于其它专业的,科学的特性、思路和举措,是对专业较长时期发展实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在这方面,国内众多学者有过科学的论述,著名学者顾明远教授指出:“特色,顾名思义,是指不同于一般,要有所创新,要有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院长严正广指出:“办学特色专指学校的办学者根据自身条件及社会的的需要,在一定理念指导下,经过长期努力所取得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表现风格、机制等”。归纳起来,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内涵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与时俱进的专业发展理念。一般地说,专业发展理念是指导专业实践活动,并在不断探索与创新过程中形成专业特色的基础。如果在专业建设中,不能很好地做到观念超前,意识领先,就无法用创新的思想和探索的行为指导专业实践活动,甚至始终跟在同类院校专业建设的后边,这样就不可能形成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国内著名学者潘懋元指出“之所以在高职人才工作水平评估中,对A类专业要侧重特色项目的评估,就是要用建设特色专业这一要求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走出自己的新路”。具体地说,首先要用创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把人才培养同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树立“让专业建设适应社会、服务行业、督导学生”的人本教育理念,打破“一切由学校说了算,一切让社会、学生围绕学校转”的传统思维模式。在这方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该校的所有专业都以特色建设为主线并以此推进专业教学、管理和其他工作的开展。其次,要有社会意识和市场观念。专业建设要富有特色,办出生机与活力,形成广阔的生源面向和就业面向,就必须立足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研究和把握市场动态。把人才培养工作的最终结果能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否带动相关行业、企业效益的提高,做为衡量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专业的设立要有充分的行业、企业专家论证,专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社会经济组织的支持与合作,专业建设的质量与效益要接受社会相关组织的检验。据2006年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表明,凡是在培育和塑造专业特色方面依托行业力量付诸艰辛努力,并取得显著成绩的高职院校,其相应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入学率都比其他院校具有明显的优势,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处于良好的发展水平。反之,在专业特色建设方面背离或忽视行业、企业需求,处于较低水平的院校,其相应专业学生的入学率和就业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先天不足。再次要运用逆向思维,在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出专业发展与创新的内在规律,从实践活动中概括并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内容,以此指导专业建设与发展。
2.稳定互助的产学合作机制。高职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要求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具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必须有行业、企业相关专家的参与。从国内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培育专业特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产学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强化,这也是从根本上构建高职专业特色的要求。为此,还要经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形成校企互动的双赢机制。首先,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要紧密依托行业、企业的参与,要紧跟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动向和素质要求,把定单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必要手段,注重工学结合,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同行业、企业的需求一致。其次,根据行业需求确立招生、就业的发展面向,解决好专业培养的入出口问题。再次,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轮流到企业进行对口实习实训,参与各种实际问题的研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给予必要的指导。
3.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区别就在于,在必要的教学内容讲授和知识积累的情况下,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社会、行业或企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宗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建设。要体现“厚基础、强专业、多技能、高素质”的培养目标,围绕专业核心能力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要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一个符合职业要求的知识平台,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架构,有对核心能力起系统支撑作用的基础知识系统。在此基础上强化专业应用技能,将社会和行业对高职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划分为若干个细小的专业模块,各个专业模块实践的集合就构成了学生的能力素质水平。
二、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基本特征
结合国内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研究,其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作者:辜璇杜雪燕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开发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项目课程体系建立前期,积极与相关企业沟通,邀请业内专家参与我们的项目课程方案的设计与讨论,需要引入企业资源,包括企业的项目、企业的标准、企业的优秀教师等等,多方参与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实践性、科学性和可行性。项目课程中尽量采用企业实际项目。要强调的是,项目中必须涵盖专业知识,即使是实际项目,我们也会先对项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需要解决的能力知识点,然后再重新组合,设计适合学生学习操作的项目课程。
工作室项目教学的特点
1、教学实施项目化
全面实施工作室项目教学,将实际工作项目引入课堂。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进行,有分工,有合作,最后做出符合项目标准的作品。例如动画片制作的卡通造型设计阶段,我们将卡通造型设计作为一个项目,安排在第一学期,让学生根据角色性格,故事内容设计卡通造型,按照行业规范、企业要求来完成标准造型、转面图、动作设计、表情图等设计。通过这种项目式的教学,学生能更主动的投入学习,更严谨的去进行制作,努力去达到企业要求。在做的过程中,对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对于目前动画行业通用的市场标准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2、教学组织方式多样化
动画是一个制作环节很多,制作过程繁琐,必须要依靠多人的密切分工合作才能最终完成的行业。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在教学组织上,主要是采用让学生分组完成的方式。每个小组会推选出相应的组长,来负责任务的分工,制作过程中组员的相互协调及沟通,整体进度的把握以及作品的质量监控等。在这个分组进行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集体荣誉感上升,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极大的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为今后踏上社会就业后的团队合作,预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学监控体系完善化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具体而言,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是按专业划分来培养人才。因此,专业建设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建设特色专业的初步想法。特色专业建设旨在根据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特色专业建设前提
(一)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特色专业建设必须跟踪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掌握社会经济对人才需求的整体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学科专业优势,根据社会经济需求调整特色专业建设的走向,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专业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特色专业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专业基地建设,为专业发展提供支撑,即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教学和科研基地。在合作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趋势能够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依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专业教育教学,使教学改革能更准确地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二)树立先进的特色专业理念高校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关键在于专业是否有特色。因此,高校必须树立先进的特色专业理念。特色专业理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过程和效果。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变革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的教学改革的需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是打造特色专业的前提,特色专业的打造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和创新,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_拓宽专业口径,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要。
(三)明确专业特色定位明确专业特色定位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要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对人才市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如本专业在国内、省内所处的地位、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与其他学校相比有哪些优势和特色,从而准确把握特色专业建设方向。科学定位必须要在专业方向细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方向选择,一般选择一个(不宜过多)方向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并进行特色定位。方向选择和特色定位不是盲目的,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资源和能力优势,及时把握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契机,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实现学校和社会共赢。
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呈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然而,在高校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高校专业建设却出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局面:各高校开设的很多专业,不仅专业名称相同,专业方向无明显差异,而且专业主干课程也几乎没有区别,各高校专业缺乏特色,专业建设呈现了明显同质化现象。高校专业建设的同质化现状,既导致了我国有限教育资源的低效与浪费,又使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之间产生了背离,同时还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其后果十分严重。高校专业建设的同质化导致了高校建设的同质化。针对高校建设的同质化现象,国家教育部在教发[2011]9号文《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全面加强高等学校内涵建设,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克服同质化倾向。”笔者认为,高校专业建设要避免同质化,就必须要求高校打造本校专业特色,实施特色专业建设工程,为此,理顺特色专业建设工程的思路尤为关键。笔者认为,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建设路径首先是进行专业定位,然后依据专业定位进行专业课程群设计。本文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对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过程进行论述。 一、实施专业准确定位 专业定位包括的内容较多,但是如果从特色专业建设的角度看,笔者认为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二是专业服务面向的定位。从专业培养目标看,很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明显偏高,缺乏针对性。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各高校专业培养目标一般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备工商企业管理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工商企业管理实际能力和专门技能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这一定位显然与现实有较大程度的背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多地面向企业生产一线,无论从生源素质,还是从用人单位需求以及现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来看,“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定位明显偏高。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比如,广西某高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育目标定位是:培养企业基层管理者。那么很明显,这种定位比起笼统的培养“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定位要具体、清晰得多。专业定位的第二个内容是专业服务面向定位。专业服务面向实际上是指专业服务区域,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是地方高校,属于区域性高校,高校建设必须服务于、服从于区域经济发展,其专业建设必须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与产业类型相适应。 二、专业课程群设计 专业课程群由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岗位技术或技能课程组成。在完成了专业定位后,接着就要进行专业课程群设计。具体思路是:依据专业定位,结合专业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然后围绕核心课程设计专业课程群。在进行专业课程群设计前,有必要区分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两个概念,很多高校将两者等同看待(从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可以看出)。其实,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的核心,是一个专业与其他专业特别是相近专业区别的根本标志,只有少数几门课程能列为核心课程(大多数专业的核心课程可能只有一两门)。而专业主干课程是指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从核心课程延伸出来的,服务、服从于核心课程的专业课程,可以有多门课程(一般为6~12门)。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关。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专业培养目标如果定位为培养企业基层管理者的话,那么专业核心课程就可以确定为企业班组管理(培养目标如果为培养中小企业基层管理者,那就可以考虑将企业班组管理和中小企业管理两门课程定位核心课程),其专业主干课程就必须要从企业班组管理延伸出来,具体可以设企业生产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课程为专业主干课程。 专业课程群中的岗位技术或技能课程,要依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和专业服务面向进行设计。在企业中,基层管理者所需要的岗位能力与高、中层管理者明显不同,见下表1。企业基层管理者所要求的岗位能力主要是技术和技能。因此,岗位技术和技能类课程的设计必须要满足学生获取岗位技术与技能的需要,为此就要结合专业服务面向定位进行设计。广西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服务面向是广西区域经济,假定广西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中以制糖、水泥和金属铝加工为三大支柱,那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群中就应该设有制糖技术与工艺、水泥技术与工艺、铝加工技术与工艺这三门课程(或将其融合为一门课程)。 在进行专业课程群开发与设计时,会出现一些同多学科相互渗透或交叉的新课程,这些课程一般没有现存的教材可供使用,解决办法是:高校选择区域内支柱行业中较大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施校企合编教材,并且由企业技术骨干利用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的时机,在企业为学生讲授。校企深度合作能为高校提供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场所,高校亦可利用其技术、师资优势对企业员工进行在岗培训,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或技术骨干也可为高校学生授课,进而形成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真正实现校企融合。高校按照以上办法设计专业课程群,据此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在打造特色专业、避免专业建设同质化的同时,又真正地实现了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目的,另外,还使得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适用的管理知识、专业技术与岗位技能,成为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其毕业后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直至以后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三、结语 特色专业,主要由专业独特的定位和专业独特的课程群以及专业有效地实践实训体系决定的。即:特色专业=专业准确定位+专业课程群+实践实训体系。高校只有实施特色专业建设工程,才能避免专业建设的同质化。教育部在高教[2007]2号文《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笔者认为,这是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实施特色专业建设工程重要的政策依据。#p#分页标题#e#
【摘要】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课程,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将引导广大高等学校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切实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改善、加强高校信息化条件建设,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网并共享。
【关键词】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
随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2011年《税务会计》将拟入我院的精品建设项目。尽管我院的税务专业办学已有多年的历史,其专业课程《税务会计》的教学经历了中专――大专层次上的变革,课程建设与改革一直都紧跟税务发展的需要,进行了许多教学改革。但是,随着我院财税系各专业建设的发展,税务专业办学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新时期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作为体现税务专业特色的专业课程《税务会计》需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如何体现我院财税系的特色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此,从专业特色出发,来制定《税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目标及方案。
一、专业特色决定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
我院几十年来的办学一直是紧紧围绕国家财税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目标不断改革,形成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在省内外税务系统中享有良好声誉。在高等教育发展迅猛的中国,把我院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是符合我院的发展要求的。但在普遍追求上层次、建设高水平高职高专的形势下,准确定位优势学科及专业的办学特色,以及如何建设精品课程是众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开展《税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就是要追求新的水平和特色。为此,我院《税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及目标是:在2年内,建设一支一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系统完善的教学内容和财会应用特色的教材、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高水平的模拟实训室、具有综合性与先进性的实训基地、实习基地,以及体现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教学管理体系。
二、体现特色是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要求
特色专业下的专业课程建设方案首先要体现专业特色,只有有了自己特色的精品课程建设路线,才能把握我院“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的主线。主要建设要求有:
摘要:随着这个社会越来越注重个性和特色的发展,各个高校对于本校专业的特色教育也日渐火热。高校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求得一席之地和持续的生存和发展,那么对于专业的特色建设势在必行。市场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使得用人单位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过去的传统模式教学中,培养出来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许多都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无论是为了培养人才还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特色专业建设都是一大重要课题。
关键词:特色专业;市场营销;人才培养
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而对于高校特色专业的建设不仅仅能够反映这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还能对这所学校的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是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属于技术型人才。所以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来说,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能够富有创新能力和开拓创业的精神。本文就如何进行市场营销专业特色建设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明确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
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人才。这就要求高校依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教育定位,来引导学校特色专业的建设。那么如何将市场营销专业的独特和个性展现出来,赋予它新的内涵,从而使得营销人才的质量得到提升呢?首先就得确定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那就是在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并不是只会市场营销学术方面的研究型人才,或者“熟练工人”,而是为社会服务的营销管理人才。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优化人才结构
特色专业的建设是对学校教育的一场教育改革。而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人才的培养在明确培养目标以后,就得制定新的培养方案,突出专业的特色教育。例如在响应国际号召的情况下学习另外的一门语言,即英语。培养“市场营销+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在鼓励学生学好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的让他们学会掌握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大大的提升他们在营销方面的沟通能力。
另外在培养营销管理人才时,要特别注意营销管理的应用和实践的特点。理论知识如果不参与社会实践,永远只是一堆废弃的文字。所以营销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多多的参与一些与市场营销相关的学术讨论和研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