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罐和铁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以载道情理并茂

一、立于文体,整体把握

三年级上册的《陶罐和铁罐》一文属于寓言类文体。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要宣传的道理,寄托在虚构的故事里,使读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寓言的特殊性,可以赋予任何事物以人类的思想,语言生动,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让教育远离空洞的批评和指责,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

此寓言故事以两只罐子为线索,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在通俗的语言环境里,在差异的对话争辩中,蕴含的道理跃然纸上。读着读着,仿佛眼前真出现了陶罐与铁罐。铁罐主动挑衅,傲慢无礼,争得面红耳赤,而陶罐始终谦虚、友善,但不软弱。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差异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得非常明显,这和结局形成强烈反差。

一般人都认为寓言的价值在于它的寓意,而往往只把寓言的形象简单地当作寓意的比喻来告诉学生,如果只是这样来对待寓言的形象,学生就只能获得几条抽象的教训。最关键的是应该紧紧扣住陶罐和铁罐的语言对话,领会寓言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聚焦对话,凸显形象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积累语言,这是发展性训练项目,也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铁罐是如何奚落陶罐的?陶罐又如何应对奚落?这便是贯穿对话内容自始至终,直接指向中心的问题,可以轻而易举引导学生联系下文到对话中去体会。

(一)板块一:铁罐奚落陶罐

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全文阅读

“悟”里看花别样红 水中望“阅”分外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让学生全体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者,走进文本,走进语言文字之中。而语文是文火细炖的慢功夫,只有依托文本的情感,品味语言,才能真正感悟到文章的所表达的情感语言,才能真正感悟到文章的所表达的情感将文字语言、知识和情感等转化为语文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内化成自我。这样,语文教学才能水中望“阅”分外明。

一、用愉悦接纳文本,追求阅读的“语文”性

案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新型玻璃》教学片断

师:孩子们,课文向我们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特点和用途个是什么呢?请默读课文,请自由朗读读边想。(生朗读师巡视。)

师:把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的同学把手举起来告诉我。(生举手)不过,老师不想让你们说了,我打算让你们写。写什么呢?(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什么是“自述”?(学生回答)对,自述就是自己介绍自己。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老师分好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玻璃进行自述描写。将不同的玻璃型号分成五小组。(“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夹丝网玻璃自述”、“变色玻璃自述”、“吸热玻璃自述”和“吃音玻璃自述”)接下来你们的身份就是新型玻璃了。(生笑)按照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并且要介绍详细,为自己打个免费的广告。看谁的广告最出色。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讷讷感浮夸。(全班笑声。)(班级学生结合课文认真地写“自述”。师巡视。孩子们兴致很浓,15分钟左右时间就完成了一个个“自述”。)

师:很多同学写好了,有很多同学不仅写得好,字也写得很漂亮。

接下来,哪种玻璃愿意先来“自述”。(一学生写“吃音玻璃”举手)(教师指名到前边来交流,老师组织学生评议)

成功的广告能打动顾客的心,让他们心甘情愿掏出钱来,同样也能激发出学生接纳文本的热情。于永正老师如此设计,形式新款,颇具匠心,是艺术,是“化平淡为神奇”,课堂上“语文味”十足,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浑然天成。

全文阅读

移动阅读视点,启迪一文多解

教材简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共安排了4篇课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第27课《陶罐和铁罐》、第28课《狮子和鹿》。这4篇课文都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第27课《陶罐和铁罐》的第二课时正是本着这一重点训练项目进行设计的。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明了事件

1.自由读文,感知内容。

(1)学生交流: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教师指导: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不能少,起因、经过和结果应该说清楚。像这个故事:

时间:很久很久以前;

全文阅读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践与反思

课堂回放一:巧设情境,请"君"入"瓮"

一、师:小朋友们,你们一定有许多好朋友吧?能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吗?你为什么喜欢和他们交朋友呢?

二、师:知道你们很爱交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和实物)。

三、师:知道他们是谁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陶罐和铁罐)

四、师:这两个小朋友也跟我们一样,有时间也喜欢打扮打扮自己,你们想不想欣赏他们打扮后的漂亮样子?

生:想

师:请欣赏。(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各种各样的陶罐和铁罐图片让学生兴趣盎然。)

师:认识了这两个朋友,你们知道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吗?不同点是什么吗?

全文阅读

浅谈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

阅读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技能,而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社会生活也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们可以通过阅读一边获取新知,一边丰富完善自己的思维和大脑,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个个对社会有用的新世纪人才。在小学阶段,当学生的识字量达到预定的目标,并开始用自己的笔来描绘周围的事物和生活时,对他们进行阅读训练,将会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这一点,我认为从小学中年级起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年级阅读教学效率呢?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我觉得应多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学生会读、多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死读书,读死书,最后就要读书死,那是培养不出人才。”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诸如整体阅读法,探究阅读法,比较阅读法等,要让学生通过切身感悟来学会阅读。然后让其“暗中摸索”。自己总结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来,且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领悟到学习阅读的方法。

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一课,在理解“啊!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这句话中的两次站起来有何不同时,就可以采用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1)是在什么情况下第一次站起来说站起来的?思考此题,应要求学生通过多读这一段,联系上下文理解。(2)是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划出重点句、词语。同样,学生自然会联系上文中的“顽强”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等词句来理解,最后领悟了具有着顽强毅力;其次,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使书面上“静态”的语言“活化”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最后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火花,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让学生乐读、自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不是“抱得太死,嚼得太细”就是“满堂问”、“填鸭式”,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而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阅读教学必须彻底革除这些弊端。因此,教师可以以采用成功激励法“自信激励法”、“目标激励法”等,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前非常期盼,在阅读时非常享受——以读为美,以读为乐,有声有色,声情并茂!从而达到自读音的目的。

例如:当学生经过认真的阅读、钻研,对课文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或是发表了某些习作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进行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享受阅读带来的喜悦。其次,教师要半扶半放,或少扶多放,让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走出“填鸭式”阅读误区,放手让学生做“野鸭子”,“读”学生所想读,“背”学生所想背,让学生的阅读充满自主和独特的个性。

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全文阅读

西安地铁施工又发现六座古墓

10月3日,地铁二号线施工方在西安城南东三爻堡村口发现一座东汉古墓,考古专家根据勘探,在其南边又发现了五座唐代古墓,均为“刀把”形。汉代古墓有明显被盗掘的痕迹,而旁边的五座唐代古墓经过现场勘查未发现被盗痕迹。(图1)

“动物俑”为东汉典型随葬器物

10月5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考古专业技术人员开始对汉代时期的古墓(M1)进行发掘,该墓葬由墓道、前室及后室三部分组成(图2),死者安葬在后室,前室内摆放着一些随葬品,有庖厨明器(即冥器)陶耳杯、陶案、陶勺,生活明器陶罐、陶盆、陶壶,家禽家畜类明器陶猪、陶鸡等15件陶制品及铜镜、柿蒂形铜饰、五铢铜钱等(图3),根据该墓的墓葬形制及出土的随葬器物可以推断其年代为东汉时期。

“发现时,只剩一个平面,砖砌墓室,有明显的被盗痕迹。”现场的考古技术人员惋惜地说到。东汉时期庄园的规模和数量迅速膨胀,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在当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庄园中既有大量役使的仆役,楼阁屋舍,又有鱼、牧、手工诸业,基本自给自足。这些在考古发现中墓葬内容的变化上也有表现:“关中地区东汉早期随葬品中就已经出现陶制的仓、灶、井、风车、碓房、猪圈、猪、狗、牛、羊等,而且还发现了奴婢和农夫劳作俑。这些随葬品,在东汉中晚期的墓葬中普遍流行,而此次发掘的平民墓葬也出土了上述部分器物,是典型的东汉随葬器物。这正代表着,庄园生活在东汉时期的遍布。”

“四神镜”和“漆奁盒”现身 墓主性别仍难确定

在距离南边不远处,考古人员还发现一个墓群,共有五座古墓,在距离路面以下4米深的位置。据现场施工的地铁工作人员称,之前在这个地方他们就发现有古墓群,所以在施工的时候就格外的小心。

地铁站19.2米宽的巷道内,唐代的这五个古墓都是“刀把”形墓(图4),墓道朝南,几座古墓呈不规则分布。现场工人和考古技术人员对一个古墓(M4)进行发掘,在靠近墓主头骨及墓道口的地方,考古人员分别发现一个瓷唾盂和一个瓷执壶,执壶保存完好(图5)。在死者手骨旁边,还有一枚古钱币,上面显示着“乾元重宝”,结合该墓的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可推断该座古墓为唐代古墓。

在对靠近北面的一个古墓(M5)发掘时,出土了红色漆奁盒(相当于现代的梳妆盒)残片和“菱花镜”等器物。(图6)

全文阅读

程序性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本文从程序性知识教学的角度对靳家彦执教的示范课《铁罐和陶罐》进行评析,并以此为例,简要介绍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程序性知识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 程序性知识 语文 课例 评析

靳家彦老师曾在全国名师新课堂观摩研讨会上执教了一堂示范课《铁罐与陶罐》,当时靳老师凭着独特的构思、精湛的教学技能以及全新的教育理念,使全场千余名与会者为之折服与敬佩。本文将从语文程序性知识教学这一角度对靳家彦老师的课例作简单的评析,并以此为例,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程序性知识进行有效教学。

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主要涉及概念和规则的应用,这类知识与我国流行的“技能”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上基本一致。[1]比如语文课程中关于听、说、读、写的言语行为规则,就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当种种程序性知识转化成个体熟练的动作经验之后,个体就掌握了技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可以改变死板的灌输式教学,而是授之以方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靳老师的教学中虽没有明确提出语文程序性知识的教学,但在其讲课过程中确处处有体现。

(一)关于“写”的知识

1.如何写字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分别书写“陶罐”和“铁罐”这两个词,不但要写对,而且要写好。(指两名学生板书陶罐”和“铁罐”)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写得对不对,好不好。生:(齐)对。生1:“陶罐”的“罐”字左边的部分写得有点小了。生2:“铁”字写得左边高,右边低。师:请注意你们学习这两个词的过程,先是判断写得对不对,然后再看写得好不好。要想把字写好,就要注意字的结构、笔画及比例。现在看老师写(板书并讲解笔顺、笔画),大家来练写这两个词(学生练写,之后教师用投影仪出示学生写的字)……[2]

全文阅读

找“米”下锅: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是我们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一节课中有若干次提问,可是我们很少去思考有多少问题是有价值的,有多少问题的可有可无的,有多少问题的毫无价值的,当我们对课堂的有效性提问引起注意的时候,我们的课堂一定会起到质的变化和飞跃。

一、 课堂提问有效性缺失的现状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无效和低效的问题设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误区还大有存在,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现状1:课堂提问设计目的不明确,随心所欲,频繁问答。

在我们的教学中,诸如目的不明确,零碎不系统,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或自问自答,随口而发问之类的问题比比皆是,有些类似于是教师的口头禅,比如“是不是”“对不对”“在哪里呢”诸如此类。因为这些口头禅提问的存在,使得问题数量很多,但线索不清,课堂重点不能突显。有时候,教师提了一个问题,学生会一下子没了声音,即使是指定回答,也常常会答非所问。这是因为教师的提问意图不明导致的。常常是学生完全不需要思考,直接看文本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这就是无效的提问。

现状2: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

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或茫然或沉默以对。而教师只好自问自答,唱独角戏,造成了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现状3:提问表达不明,零碎不系统,缺乏层次。

全文阅读

浅谈阅读课核心练习的设计

摘 要:阅读课核心练习是指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的,能够在较长时间里支撑起阅读教学活动的练习。拟结合实例,从提升学生提取、整合信息能力的核心练习,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核心练习,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核心练习三个角度分别谈谈这三类核心练习的设计。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课 核心练习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7-0045-03

作者简介:叶琪琪(1980―),浙江宁海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浙江宁海县潘天寿小学教育集团华山校区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巧设核心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阅读课核心练习是指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的,能够在较长时间里支撑起阅读教学活动的练习。一般而言,一堂阅读课可设计1至2个核心练习。根据能力指向的不同,阅读课核心练习可简单划分为三类:提升学生提取、整合信息能力的核心练习;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核心练习;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核心练习。下面笔者结合实例分别谈谈这三类核心练习的设计。

一、提升学生提取、整合信息能力的核心练习的设计

阅读的重点是读懂文章的内容,阅读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要对文章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整合。而通过提取、整合文章的相关信息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概括一些长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就要根据文本的表达特点,设计相应的练习,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记金华双龙洞》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文章的脉络清晰――按游览的顺序写作。基于文本的特点和年段目标的要求,在学生读通课文后,让学生填写理读单:(金华城)――( )――( )―― ( )―― ( )―― ( )――(出洞)。

全文阅读

略读,让阅读教学也精彩

“略读”的内涵有很多,以前最多见的是指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而本篇文章的“略读”是指和“默读”“精读”“浏览”相并列的一种常见的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七条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第二学段“阅读”部分第二条明确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在“关于阅读”的“实施建议”部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长期以来,中小学的阅读教学更多地偏重于对课文的精读,精读的指导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出彩,也能让我们的老师更出彩。但是仅仅依赖于我们课堂教学中有限的阅读,并不能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也不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阅读量作支撑,更需要各种阅读方法的灵活运用,所以说,学会略读,一定会让阅读更精彩。

一、从题目入手,理线索式阅读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7课,讲述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课文篇幅较长,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结合教师的巡视指导,才能让学生完整、准确地抓住文章的大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从题目看,课文大概是写什么事情的?

生:我觉得应该跟钓鱼有关。

师:很好,你觉得和钓鱼有关,估计和你有同感的同学还有很多,那我们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