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就探究性实验的直接运用、类推应用、组合变化和实验过程中的误差等四个方面,论述实验探究法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及培养探究创新的科学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等方面起到的独特功能,同时还对实验探究法教学提出了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实验 探究 创新 求实
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和创造力,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知识的快乐。正如布鲁纳认为的那样:“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参与者。”实验探究法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对提出的问题先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猜想,然后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验证、归纳整理、得出结论。教学流程表示如下:
提出问题发动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实验探究归纳整理得出结论做出评价
本文就实验探究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究。
一、运用探究性实验,初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过程中,运用探究性实验进行探究法教学,能激发学生对将要研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建构知识。仅以“阿基米德定律”的教学为例――
1.提出问题
摘 要: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关键词:课外实验; 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08-00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在时间、空间及仪器和药品选择上都十分有限,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远远不能充分发挥。化学课外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探究的内容很广泛,其切合点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对物质进行进一步探索,或结合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对学生身边的物质进行探究。课外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有充裕时间自主进行探究,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刚步入初三的学生对化学这样一门新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但学生刚接触化学知识,对化学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都不了解,要让他们自己做课外实验,对实验进行探究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设计好探究性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然后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和老师的示范实验,感知和了解实施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这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简单安全的课外实验,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学完“镁的性质的探究”实验后,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物质的探究兴趣正浓,老师可以顺势而为,布置一个课外实验:对铜的性质的探究。这样,实验的成功率大,效果好,学生能在“玩”中掌握知识,体验探究的乐趣,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加强。
随着学生对探究性实验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在研究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边学习课本中的探究性实验,边增加课外实验和对生活中一些化学现象探究的学习。比如课外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指导学生认识对比实验的关键要控制变量,使铁钉处于只与水接触、只与氧气接触、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三种环境中,来观察铁生锈的情况,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学生在家中完成探究实验,并在课堂上进行了交流。在实验中,没有试管,同学们用医用针剂小药瓶代替,从雪米饼袋中、甚至从保健药品的罐中找来各种干燥剂做实验。由于自己动手实验,并从生活中寻找实验仪器和材料,同学们不仅亲身体验到了铁在什么条件下会生锈,在什么条件下更容易生锈的知识,而且知道了什么是对比实验,初步学会了如何设计、运用对比实验,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大家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是我们老师事先准备好实验,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讲解而实现不了的。
“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在课外实验中,没有现成的仪器和药品,这就需要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有些物品不一定能及时找到,需要平时的积累。例如粗盐提纯的课外实验,用什么替代漏斗和滤纸?有的学生用废弃饮料瓶剪去一半,将上半部倒转过来,就是一个简易的漏斗,有的学生用多层医药纱布扎住瓶口充当滤纸;有的学生想到用化妆棉做滤纸。“探究影响固体溶解速度的因素”的课外实验,用什么替代烧杯、量筒和玻璃棒?有的学生用一次性医药针筒替代量筒;有的学生用筷子替代玻璃棒;有的学生用玻璃杯替代烧杯。课外实验检验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学生从雪米饼袋中找出干燥剂配制成澄清石灰水,用吸管代替导气管,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实验替代品的收集,让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还培养了学生变废为宝、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课改实施以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交流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已逐步成为教育学习的模式。在化学课堂上,探究性实验也是倍受教学者关注的亮点。探究性实验就是在已有现象、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提炼,提出一种假想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设计较为科学、完善、可行的实验步骤,并实际操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初步结果,再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其正确性。
在探究性实验的课堂上,教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订恰当的教学目标,即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发生的变化,而不是凭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什么来确定目标,教师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根据当时具体的学习情况,学生的思路想法灵活诱导,使知识、想法同长共生,体现了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教师的教学艺术,这也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探究性实验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变教学权威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体现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设疑引导、平等交流、专业引领、情感交融等方面。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了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设置具体而翔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反思的学习链,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最后,探究性实验的课堂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几人一组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参与面广,参与程度深。使不同学习水平和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发挥和展示的平台,都有不同的收获。
探究性实验相比较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由于结果未知,而学生又迫切知道结果,所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探究性实验是探究学生新的未知领域,实验的原理、步骤可以在设问、探讨、实施中解决,更能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激发创新精神。由于结论未知,且对数据、现象处理总结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不尽一样,避免了实验重原理轻操作、课后编造实验结果、现象失实的现象,更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究性实验更有助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运用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及成就感。
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七大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及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计划、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通过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探究是有条件的,应该是科学的,这种科学的直接体现是实事求是。首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学校的实验条件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合理地设计实验,否则,探究就失去了它的真正的意义,也变得不可操作。也就是说,从学习内容上要选择那些有探究价值的知识作为探究对象,化学的核心问题往往都是有价值的问题,相反,那些一目了然的问题就属于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其次,对实验室条件的要求,也是探究性实验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在实验室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来代替实验仪器,这样既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探究实验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可以进行的。最后,就是要提前培训学生一些探究实验最基本的操作知识与实验设计技能,借助化学的实验性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对学生适时引导,让学生理解每个实验操作的意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积极的探究思维,从而让学生走进更广阔的探究世界。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五中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小学《品德与社会》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就是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性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选择和确定内容进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我在实践中形成了以“体验 探究 实践"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体验――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情绪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而研究性学习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时空观,创建开放式的育人环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近自然,走进社会,到集体活动中去学习社会、思考问题、体验生活,使教学更贴近儿童生活。它让学生在开放的、动态的教学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体验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获取社会知识的方法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校园探秘》一课前,我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我们校园的各种资料,分成几个小组,自由商量路线和计划,让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走遍校园的每个角落,特别是学校的成果展览室,也可以向老师们了解学校的过去和现在。于是课堂上各小组交流合作的结果,有介绍校园设施设备的,有介绍学校历史变迁的,有述说学校荣誉的,更有细心的同学介绍了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老师的状况。又如在教学《传递文明的纸》时,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材料,在课堂上让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种,在上面写字或画简单的图画,然后与自己平时用纸写字和画画的体验进行比较,请几个同学发表自己完成作业的内容,并谈一下比较的结果,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和认识造纸术的伟大意义。
体验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课堂走向了社会。
二、探究――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参与方法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了亲身经历、自由探索、开拓创新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学生敢想敢做、知难而进、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锻炼能力。
摘要:验证性实验是指验证已知结果的实验,不需要做假设;探究性实验是指对未知结果的探索,需要做假设,并且假设、预期和结论是一一对应的。本文就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做了浅要探讨。
关键词:探究性;验证性;实验;区别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100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指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假说,为验证这种认识或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验证性实验强调演示和证明科学内容的活动,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分离,与背景无关,注重探究的结果(事实、概念、理论),而不是探究的过程。验证性实验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了解一个发现和如何把这个发现的结果运用到一个确定的问题上比直接学习如何发现要重要得多。验证性实验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等个别智力技能,强调快速经济地获得生物知识。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高中《生物》新大纲将实验等活动课增加到 15学时,且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可以在教师的鼓励、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自主实验、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这类实验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分析阐明两个实验的区别,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两者在实验目的、选题、基本内容和结果上的区别
1. 两者在实验目的上的区别
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实验项目,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生物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学会进行综合实验的设计、准备、操作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和结果的正确理解,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素养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验证性实验目的旨在一个设计完整的实验框架下重新验证结果是否达到原理所描述,实验目的重在使实验人员了解这个实验,以达到熟悉生物固有的现象。探究性实验目的则是在假设的指引下获取支持假设或假设的科学实证,从而达到验证假设的目的,在这个目的指引下实验者更重视获取对假设有用的实验信息。
2. 两者在实验选题上的差异
一、探究式实验教学的优点
探究式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发现问题,做出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验证假设是否成立,然后进行归纳、总结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为:问题――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结论――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下述三大优点:
1.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往初中化学教学实验多为验证式实验,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归纳物质的性质,这样学生只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积极思维和创新,更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探究式实验教学则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此激发出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质量守恒定律”一课,就可以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式实验。上课前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准备好所需实验仪器,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关系,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式和主动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因为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兴趣是认知兴趣中重要的一种。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实践证明,探究式实验教学既可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这节课,教师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提出富有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将课堂搬到实验室,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有机结合起来。
3.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创新能力
摘 要:探究式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给予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教师合理引导,鼓励学生质疑并合理改进实验,最终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生物实验;探究;改进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大新理念之一是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可目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是,不管问题大小,动辄探究。到底为什么要探究?什么人来实行探究?如何把探究贯穿于整个生物课堂?最终达到的效果是什么?这是新课改下每个生物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给予学生触摸的机会
显微镜的使用一直是初中生的一个难题,往往是教师非常认真地在实验室讲解各部分名称、作用和注意事项,而学生使用中给予的反馈却并不理想。笔者尝试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1:先给学生分好组,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5分钟)自己对照书本熟悉显微镜各部分名称,然后每组进行组内抢答,学生对显微镜的兴趣大大提高。当学生对显微镜基本熟悉后播放一段开放式实验组学生提前拍摄好的显微镜使用视频,视频中有一些错误存在,提示学生找错。学生中有讨论的也有翻书找答案的。整堂课学生操作的正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延续到课后也会产生积极的攀比心理:“我不是那个犯错的。”由此,为实验的基本技能——正确使用显微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给一部分实验留点提前准备的时间
教材上有一部分实验在40分钟内是看不见实验现象的,如果仅仅是把正确结果告诉学生就背离了课标的本质。这时教师可以提前指导学生如何为下堂课做实验准备。
【摘要】 初中物理教材上的探究实验主要是以能力取向为主,在训练各种能力的内容安排上,都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性,特别是注意加强基本知识的训练。对于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包括以下步骤: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初中物理 物理实验 实验探究 教学经验
自课改以来,长海县与大连市所用的物理教材是相同的,前四年用的是上海科技版新教材,近五年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两个版本的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较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大量实验探究性的内容,几乎每一个概念、规律、公式的得出都是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的。而实验探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多年的物理教学工作使我在实验探究教学方面有了点滴的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教材上的探究实验主要是以能力取向为主,在训练各种能力的内容安排上,都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性,特别是注意加强基本知识的训练。对于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实验探究教学中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问题
探究实验的教学首先要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老师要注意问题的提出要新,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提出:我们都会走路,走路靠的是摩擦力吗?但是我们发现有时我们走得很稳,可是下雨天走路容易摔跤,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要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想,鼓励大胆提出假设,开展讨论,分组设计检验猜想的实验方案,包括选用哪些实验器材、先后测量哪些物理量、具体如何操作等。例如:在《重力》一节的教学中,“探究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要引导学生猜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形状,体积,质量等因素是否有关,并设计选用相关材料进行探究;在《摩擦力》教学中,“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让学生以实验组为单位,猜测“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大小有关”。
结合近年连云港市的中考物理试题分布来看2012年的命题趋势,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是中考所体现的基本要求,如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力的概念、三种最常见的力、物态变化、能量转化、热量的计算、电路的基本连接和设计、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功和功率的概念及简单计算等.这部分试题是属于送分的题,也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但有一种题型是制约许多同学物理难以取得高分的“瓶颈”,而且新课程理念下它又备受青睐,那就是实验探究题.?摇?摇新课标的特点就是探究,探究型实验题也是中考物理实验题的主角.大多数同学动手实验的机会很少,所以对许多实验现象和过程缺乏感性认识,另外在解答实验题时由于没有掌握一般的方法和技巧,导致思路混乱,甚至无从下手,很难取得高分.笔者结合近年的中考试题,对实验探究题谈点浅见,旨在帮助考生认识其特点,领悟应对方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复习实验探究题时,在认真梳理初中物理所有实验的基础上,抓住几个重要的实验进行突破,如伏安法测电阻和功率、密度的测量、阿基米德原理、力和运动的关系、影响压强(包含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等.
解决实验探究题首先要深入了解课本上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探究实验题做到万无一失;其次是掌握探究的方法,要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方法.
下面对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进行分析,探讨实验探究题的应试技巧.
一、 考查选择器材进行实验的能力
例1 请你设计一个测量两位同学从一楼上到三楼做功快慢的实验. (1) 已提供的器材是秒表和皮尺,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2) 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和_____(3) 请写出比较两位同学做功快慢的方法.
点评 题目考查根据物理知识选择器材,进行实验的能力.要测量两位同学从一楼上到三楼做功快慢,需要知道他们把自己身体“搬”到楼上做的功和时间,这就要知道他们所受的重力,上楼的高度,及所用的时间.
二、 考查设计实验的能力
在中招考试中,实验探究题是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考查内容分布在力、热、光、电等各个知识块中,考查学生对探究要素具体目标的掌握程度及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对实验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经历过科学探究。
实验探究题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题型。它反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动手能力,反映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这契合了课程标准中强调能力和重视物理知识应用的理念。据此,实验探究题已成为近年来中招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也是体现试题难度、使考生拉开分数档次的重要题型。
从试题内容及考查侧重点来看,实验探究题从考查形式上可以有填空、选择和实验三种题型。从考查内容上可分为两类:一类试题是教材上所列实验的再现或演变,其考查内容涉及力、光、电、热各个知识块。这类实验着重考查学生对教材上所列实验的原理及过程的掌握程度。因此,复习时要重视教材上各种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重视实验原理及实验目的、步骤的理解掌握,从而为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转化打好基础。另一类试题材料是来源于课外的生产生活实际,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体体现为对探究七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掌握程度。这类试题大多侧重于一个或若干个要素的考查,特别是对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查,复习时要求学生亲身经历不同的探究过程,来完成七个要素能力目标的培养。
近年各地初中物理教学的最大亮点,是把探究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形式,把探究性实验作为中考命题的重要内容。在实验中体现实验过程和实验操作的细节,使实验的真实情景以试题的形式重现在试卷上,这成为近年实验探究题的新变化。这些将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实验过程、实验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相结合的试题,更好地体现了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的课程目标。
实验题中实验过程的真实再现,以其综合性和创新性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
(1)知道实验的正确操作,会解决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能发现实验的探究点。对此,要强调独立实验,还要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有关实验过程和实验解决方案的问题,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关注程度。
(2)中考实验题通过改造教材中的实验,主要是对教材所列的实验进行迁移、演变、拓展,力图在笔试的形式下能准确地鉴别出考生实验能力的高低。对此,复习时要重视各种测量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步骤的理解掌握,从而为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转化打好基础。
(3)中考实验题利用设计性实验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复习中要有目的地训练自己的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根据实验要求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和对原实验进行某种等效替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