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糖尿病诊断

糖尿病诊断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诊断糖尿病血糖是依据

前些时候我在专家门诊值班,一位求医者满腹狐疑地向我提了一个问题。他说:“最近我参加单位安排的健康体检,结果发现血糖明显增高,以后几次复查均如此。医生说我患了糖尿病,需要治疗。奇怪的是,多次检查尿糖均呈阴性。我不理解的是:既然是糖尿病为什么尿糖阴性?有尿糖阴性的糖尿病吗?”

事情巧得很,最近又有一位中年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我提出了一个相反的问题:“我因患前列腺增生做尿常规检查,意外地发现尿糖阳性,多次复查尿糖均有“+”号。接着检查空腹血糖,结果血糖正常;做糖耐量试验(一种诊断早期和轻型糖尿病的方法),也无问题。医生说我不是糖尿病,不需治疗。我不明白:尿糖阳性为什么还不是糖尿病?这种情况不治疗会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这两位咨询者所提出的问题,其实质都是把尿糖的有无当成了诊断糖尿病的惟一依据。这种现象很有代表性,值得认真讨论一番。

长时期来人们都认为:糖尿病,顾名思义是尿中有糖。只要尿中有糖就是糖尿病,反之,尿中无糖便不会是糖尿病。随着科学的进步和肾脏生理病理学的深入研究,这种认识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实验证实,血糖在肾脏的排泄过程取决于以下因素:①血糖的浓度;②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③肾脏对血糖的再吸收能力。一个血糖浓度正常的健康人,其肾脏对血糖的滤出量可被肾脏对血糖的再吸收量抵消,因出入平衡故尿中无糖。当血糖浓度增高时(如患了糖尿病),肾脏对血糖的滤出量可相应增多,但对滤出血糖的再吸收一般不会同步增多。因血糖排出的多、再吸收的少,故可出现尿糖。这便是在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尿糖检查呈阳性的原因。

如果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降低而对滤出血糖的再吸收能力尚好时,则血糖浓度虽高却并无尿糖,医学上称此为“肾糖阈增高”。此现象多见于老年人患肾小动脉硬化和肾小球硬化时。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尿糖检查阴性,但仍是糖尿病。也就是说,可以有尿糖阴性的糖尿病。既然是糖尿病,当然就应该进行正规治疗。

相反,如果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正常,但对滤出血糖的再吸收能力降低时,虽血糖浓度正常,尿糖检查仍可为阳性,此现象称“肾糖阈降低”,是肾功能的一种生理性缺陷。这种情况为肾性糖尿,不是糖尿病。也就是说:尿糖阳性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尿糖阳性而血糖正常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但需指出,如尿糖量过多而导致血糖降低并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心慌、出汗和饥饿感等)者,则应进食高糖食物或减少活动量(降低对血糖的消耗)。

由此可知,肾脏排糖功能不正常的人,尿糖检查阳性或阴性,并不能正确反映血糖浓度的真实情况,很易误诊或漏诊。对此,医生和患者都应提高警惕予以重视。这种现象在人群中,特别在中老年人群中,是占有一定比例的。故诊断糖尿病时,不能主要依靠尿糖检查。而应以空腹血糖的检查结果为惟一诊断依据和标准。尿糖检查仅可供作参考或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全文阅读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前,全球估计有1.71亿糖尿病患者,到2030年总数可能翻倍,在糖尿病患者中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为6.5%~42%。但在基层医院,无论是肾脏内科的医师还是内分泌科的医师及其他科的医师普遍存在着重糖尿病的诊断,轻并发症的诊断,尤其是肾脏并发症的诊断。能够诊断出早期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是临床上经过治疗能够逆转的关键点,可惜的是,绝大多数糖尿病病人在出现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症状后才被发现,而这时,患者已经进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失去逆转的时机,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出现持续性的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往往发展到终末期的肾功能衰竭。所以临床医师只能想办法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因此,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是临床上应该重视的问题。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历程

1936年Kimmelestiel和Wilson首先报道了糖尿病患者特有的肾脏损害,故定名为糖尿病肾病,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在其组织撰写的肾脏病/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K/DOQI)中建议把由于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命名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以取代目前使用的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得到公认。

糖尿病肾脏病发病水平及后果

1978年美国糖尿病委员会统计,糖尿病患者引起的肾衰竭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7倍。1990年糖尿病引起的DKD占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26%,花费达10亿美元。在我国,200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对除外30个省市的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发症调查发现,患者中1/3合并肾脏损害。在日本,糖尿病引起ESRD死亡的高达51.6%,美国则是10.8%。因此,寻求预防DKD发生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临床诊断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的DKD诊断标准为:糖尿病病史(常在6~10年),出现持续性微量蛋白尿(UAER20-200μg/分或30~300mg/日),即应拟诊“早期DKD”;如果病史更长,尿蛋白阳性,甚至出现大量蛋白尿,即应考虑“临床DKD”诊断。由于1型糖尿病自然史比较清晰,所以按上述标准诊断并无疑问,而2型糖尿病50%病例是由于偶然的血糖检查或患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有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的平均血糖增高时间为8年,因此,2型糖尿病引起的DKD的诊断除按上述标准外还应结合其他器官的糖尿病微血管病损情况,如眼底情况、慢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等作出判断。

临床分期

全文阅读

血糖与尿糖在糖尿病诊断的检验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在糖尿病的诊断中应用血糖和尿糖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5例,全部患者都应用血糖和尿糖检验,观察检验情况。结果有8例患者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内;87例患者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4例患者餐后2h的血糖在11.1mmol/L以内;91例患者餐后2h的血糖超过11.1mmol/L。结论在糖尿病的诊断中应用血糖和尿糖检验能够对糖尿病疾病进行准确判断,值得应用。

关键词:血糖;尿糖;糖尿病;诊断

引言

在临床上,糖尿病是在癌症与心脑血管病以后第三种终身性慢性疾病,会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的质量,糖尿病预防控制关键就是早诊断与早治疗。在诊断方面,检查项目为尿糖检验与血糖检验,诊断金标准为血糖检验,应用比较广泛。本次探讨在糖尿病的诊断中应用血糖和尿糖检验的价值,现作以下陈述: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的资料。选2016年04月份到2017年04月份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5例,全部患者都应用血糖和尿糖检验。所选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50例,女性患者有45例;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58岁和91岁,年龄的均值是(72±2.18)岁。本次所选患者都了解本次研究,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2诊断的方法。对95例患者都实施尿糖和血糖检验,采取全自动化分析仪的葡萄糖氧化酶方法来检测,应用相对配套试剂检测。进行尿糖检测时,需要应用尿液的分析仪,采取尿液的分析仪配套试剂来检测。被检测对象需要在实施空腹血糖的检测前8小时禁食,采取患者早晨空腹静脉血3毫升,于餐后的两小时采集患者3毫升静脉血,取5毫升新鲜尿液,把标本采集以后送检,检验尿糖、空腹血糖与餐后2h的血糖,全部操作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1.3观察的指标。判断尿糖指标依据是按照试纸颜色的变化来确定,如果检测结果是阳性,使用(+)来表示,检测结果是阴性用(-)表示。而血糖指标判断依据是按照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大小来判断,空腹的血糖指标应大于6.10mmol/L,餐后的2小时血糖指标大于7.80mmol/L,结合餐后2小时血糖和空腹血糖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

2结果

2.1分析患者尿糖的检测结果。8例患者为阴性(-),占比为8.42%;15例患者为阳性(+),占比为15.79%;20例患者为阳性(++),占比为21.05%;24例患者为阳性(+++),占比为25.26%;18例患者为阳性(++++),占比为18.95%。而尿糖检测有10例患者为阴性,85例患者为阳性。2.2分析患者餐后2小时和空腹血糖检测结果。有8例患者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内,占比为8.42%;87例患者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占比为91.58%。4例患者餐后2h的血糖在11.1mmol/L以内,占比为4.21%;91例患者餐后2h的血糖超过11.1mmol/L,占比为95.79%,见表1。在10例尿糖检测为阴性患者中,患者血糖指标有上升迹象。

全文阅读

糖尿病诊断的“中国标准”

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人很多都会抱怨试验过程的繁琐。

患者在早晨行空腹抽血后喝葡萄糖水,并在随后的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取静脉血一次,再留取尿液做尿糖定性试验……这让很多不符合空腹采血要求以及不愿意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糖尿病患者望而却步。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不受检测时间、进餐时间以及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又能有效评价糖尿病控制水平呢?其实,这个方法一直存在,只是在2010年才被列为糖尿病诊断及筛查的标准之一。这就是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方便、易行、不受进餐时间以及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变异性小,反映出的血糖情况相对稳定。

近年来,已有学者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这个评价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的监测指标引入到糖尿病诊断领域。2009年6月,美国糖尿病学会、国际糖尿病联盟和欧洲糖尿病学会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已将糖化血红蛋白≥6.5%列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将糖化血红蛋白≥6.0%作为糖尿病的筛查标准之一。

然而,应用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切点存在种族差异。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带领的团队,在上海市社区人群中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对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诊断糖尿病时的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社区普通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6.3%的诊断效率等同于空腹血糖≥7.0 毫摩尔/升;而在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龄≥45岁、体重指数≥24千克/米2)中糖化血红蛋白≥6.3%的诊断效率明显优于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也优于用糖化血红蛋白≥6.5%诊断糖尿病的效率。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不仅在糖尿病诊断领域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贾伟平教授团队提供的来自中国人群研究的糖化血红蛋白诊断切点(即糖化血红蛋白≥6.3%)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个只属于中国人的诊断标准,有助于提高广大医生对糖尿病的诊断效率。

目前,中国大部分综合性医院都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但是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方法及质量控制并未统一,卫生部正在研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质量控制体系。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进行诊断和筛查,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补充方法,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在任何时间都能够采样,进而提高受试者的检测顺应性,因此,使得一部分不符合空腹采血要求以及不愿意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糖尿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诊断。

全文阅读

糖尿病诊断,别走进误区

正常的血糖水平是空腹在3.3~6.1毫摩尔/升(60~109毫克/分升),餐后2小时血糖在3.3~7.8毫摩尔/升(60~139毫克/分升)。血糖水平是确诊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可以说空腹血糖高于6.1毫摩尔/升(110 毫克/分升)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就算是不正常了,不管什么时候血糖水平超过11.1毫摩尔/升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但有些人对糖尿病的确诊还是存在误解,一些本来没有糖尿病的人,因为某些现象而过度紧张把自己当成病人,而有些已经是糖尿病的人,却可能没有检查出来而延误了治疗时机,这都会给糖尿病的诊治带来麻烦。认清误区,正确看待,才是对待疾病之道。那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有哪些误区呢,让我们来看看:

一、尿中无糖就不是糖尿病――错

张大爷,能吃能喝能睡,一直觉得自己身体很好,一次体检时查出他血糖水平偏高,被告知要注意饮食和运动,当心可能得了糖尿病,但他检查尿糖却很正常,便断定自己只是体检当天身体欠佳,不可能有糖尿病。他说:“糖尿病,糖尿病,尿里没有糖,就自然不是糖尿病。”也许确实是糖尿病这个名字的关系,很多人的想法都和张大爷一样。那糖尿病一定会有尿糖现象吗?这是否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当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就会升高,但是只要不超过肾糖阀就不会出现尿糖现象,临床上把它叫做隐性糖尿病。只要控制饮食,就能控制住糖尿的发展,但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病情或给予足够的重视,病情就可能继续发展,导致严重后果。换言之,是否有糖尿跟血糖高有关也与肾糖阀有关,有些糖尿病患者也有可能尿中无糖,所以并不能把它当成诊断的标准。我们提倡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每年应做一次“糖耐量试验”以便及时确诊或排除隐性糖尿病。

二、尿中有糖就一定是糖尿病――错

与上述情况相反,如果查出尿中有糖,就认为一定有糖尿病这也是不对的,也有不少尿中可以查出糖来的人,其实并没有患糖尿病。

三、空腹血糖正常就可排除糖尿病――错

有的患者空腹血糖虽然正常,但餐后2小时血糖持续居高不下,这也是糖尿病的一种征象。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很高,患者人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知晓率却只有40%,治疗率为25%,这与我们的漏诊率也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因为只测空腹血糖而遗漏的糖尿病患者就不下40%。餐后血糖升高是因为胰岛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使血糖下降,是糖尿病的表现,但为什么可以空腹表现良好而餐后异常呢?因为有些人在没有进餐,胰岛没有压力,没有负荷的时候,功能还可以,但一旦进餐有负荷后,胰岛功能就跟不上,血糖异常就体现出来了。所以要确诊是否有糖尿病应作全面检查,其中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关键的两项指标。血糖水平不太正常或存在危险因素的人,体检一定要查空腹和餐后的血糖水平,不可因为空腹正常就排除患糖尿病的可能。

全文阅读

糖尿病诊断中血糖与尿糖检验的意义

临床诊断方式较多,比如血糖检验、尿糖检验、尿酮体检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验、糖化血清蛋白检验等[7],该院常用的检验方式为血糖检验与尿糖检验,均有不错的效果,但单纯采取任何一种实施诊断,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该院常常实施联合诊断[8]。空腹血糖、尿糖检测是糖尿病患者常规检测项目,对糖尿病的诊断疗效观察,推断预后有十分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诊断中血糖与尿糖检验应用的临床意义,该院实施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共计入选对象400例,全部为该院接诊的糖尿病患者,入选时间2011年4月—2015年4月。入选患者包括该院门诊与住院接诊的患者,其中门诊129例、住院271例;男性229例、女性171例;年龄33~72岁,均值(51.2±2.9)岁;小学及以下文凭38例、初中80例、高中213例、大专及以上69例。

1.2方法

该研究400例患者均进行血糖检验与尿糖检验,其中血糖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试剂由科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尿糖为迪瑞FUS-2000尿液分析仪,采用迪瑞公司配套的试纸条进行检测。入院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与餐后2h静脉血及新鲜尿液,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尿糖检验,各项检验均按仪器及试剂的操作说明正确操作。

1.3统计方法

该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以便回顾性分析。

全文阅读

糖尿病足诊断箱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足诊断箱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本院100例糖尿病患者,均采用糖尿病足诊断箱进行诊断,根据踝肱指数的差异进行分组,踝肱指数≥1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踝肱指数

【关键词】 糖尿病足诊断箱; 糖尿病; 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iabetic foot diagnosis box used in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 100 diabetic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orm our hospital, who were diagnosed by diabetic foot diagnosis box.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ankle-brachial index, 10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was experiment group (ankle-brachial index≥1), the other one was control group (ankle-brachial index

【Key words】 Diabetic foot diagnosis box; Diabetic;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Taizhou, Taizhou 2253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5.05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人们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近几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首要疾病[1]。在我国糖尿病发病人数月9500万,已经居世界第一位[2]。早期诊断糖尿病足在预防糖尿病足发生中具有积极作用,临床上采用糖尿病足诊断箱进行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可有效降低患者截肢率的发生[3-4]。为进一步探讨分析糖尿病足诊断箱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特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析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全文阅读

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摘要: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公众卫生问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护理是决定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糖尿病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运动锻炼、预防并发症等乃是糖尿病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内容。生存质量评价对于目前慢性病预后干预、防治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增强体质、减少感染、减轻精神紧张、消除抑郁状态、增强自信心等对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诊断;治疗

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糖尿病的血浆葡萄糖水平的切点仍是空腹血糖(FPG)≥7.0mmol/L,餐后2h血糖(2h-PG)≥11.1mmol/L。单纯IGT指的是FPG

2 糖尿病的治疗

2.1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是从由动物胰腺提取纯化的动物胰岛素逐渐发展到重组DNA技术制备的人胰岛素和多种胰岛素类似物。

2.1.1注射途径胰岛素制剂 目前注射用胰岛素有普通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及短效和中效预混胰岛素制剂。根据患者血糖水平、活动度、进食量及其他个体因素选择不同类型的胰岛素注射剂。

2.1.2非注射途径胰岛素制剂 注射用胰岛素制剂可供选择的种类较多,但由于每天需多次皮下注射,仍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不便,非注射途径胰岛素制剂的研究成为世界制药业关注的热点。

全文阅读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作用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缺乏所致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可伴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严重的高血糖可以导致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长期的高血糖可引起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甚至死亡。

通常将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我国糖尿病患者中>95%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医疗中,最常见的糖尿病患者亦是2型糖尿病患者。

临床表现

糖尿病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了代谢紊乱症候群和并发症表现。

代谢紊乱症候群 典型者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1型糖尿病患者多起病较快,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起病缓慢,病情相对较轻,可以无任何症状。相当多的患者以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或在因为其他疾病就诊时被发现患有糖尿病。部分肥胖的早期的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以出现低血糖表现,往往在早餐后3~4小时出现饥饿、出汗等低血糖表现。其原因主要是早期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分泌胰岛素迟缓,即进餐后血糖迅速上升而胰岛素分泌延迟。

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特点为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②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主要特点为血糖显著增高,血浆渗透压增高,尿酮体阴性或弱阳性,有重度脱水和神经系统症状。③糖尿病乳酸酸中毒。

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2)微血管病变:①糖尿病肾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临床蛋白尿和肾脏功能衰竭;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值说明患者的肾病已经进入了终末期。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按眼底改变可分为背景性和增殖性眼底病变。③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合并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的形式是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变。一般为双侧对称,出现震动觉、痛觉、温度觉异常,尤其在四肢远端,并且不适感难以忍受。周围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均减慢,踝震挛消失。周围神经病变可以引起患者周围感觉的缺失或明显减退,甚至由于保护性感觉的缺失而发生足溃疡。严重者可以发生足的坏疽甚至死亡。自主神经病变的表现有持续的窦性心动过速、性低血压,胃轻瘫、顽固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尿排空困难、阳痿等。

全文阅读

糖尿病足诊断分析论文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血管狭窄闭塞、神经病变和感染是主要的临床表现,本文主要从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足的分级及糖尿病足的治疗进展方面进行总结。糖尿病足的诊治是个系统工程,单一的方法难以治愈,并且早发现早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足足溃疡坏疽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单独或共同作用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和(或)足溃疡或坏疽等综合因素所致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DF作为糖尿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截肢率高达40%。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极为重要。DF的治疗以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1.1早期表现:

1.1.1皮肤表现:皮肤营养不良、干燥、无汗、变脆而无弹性、皮温下降、皮色变暗、毛发脱落、部分病人自发性起水泡、逐渐糜烂、溃破、坏疽。

1.1.2肌肉:萎缩、屈伸肌失去正常的牵引、张力平衡。

1.1.3骨骼:可致趾间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等足的畸型。并可引起韧带断裂、多发性骨折,形成夏科氏关节。骨质疏松,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1.1.4神经病变:手足麻木刺痛,烧灼痛或感觉丧失,休息痛、夜间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