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舒适护理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男51例,女39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8.36±5.29)岁,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2.36±5.22)年,合并症:高血压26例,心脏病29例,周围神经病变24例,脑血管疾病11例,根据平行对照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①环境舒适,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病房,保持病房内卫生温馨,可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窗明几亮,为患者提供温馨环境;医护人员要注重着装的整洁与安静,严禁浓妆艳抹,要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②患者入院后,对其社会背景、住院次数、文化程度等进行观察,通过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宣传页等告知患者,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健康教育方案,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使其了解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糖尿病病程较长,同时用药较为复杂,而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并发症等,因此常出现烦躁、焦虑等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医护人员要保证充分的耐心,对患者情绪进行有效调节,放松患者情绪,减轻其心理焦虑状况,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

③在饮食护理中,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交流,了解其饮食习惯及爱好,在保证治疗的基础上尽量与其饮食习惯一直,少食多餐,饮食以低盐、低糖的清淡食物,合理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为主。

全文阅读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120例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不同程度地消除了焦虑、恐惧、悲观情绪,有利于病情恢复。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使血糖降低,疾病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60~80岁为糖尿病患病年龄高峰[1]。临床发现,糖尿病患者常因精神紧张、焦虑、发急、恐惧、孤独、绝望、沮丧或激动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酮症,目前已公认,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都有一定影响,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我们对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龄60~85岁,平均71岁,糖尿病病史1个月至40年。其中合并高血压66例,合并心脏病33例,合并脑血管病22例,合并肾病36例,合并周围神经炎病变20例,合并眼底病变54例,糖尿病足5例,糖尿病病史6个月至30年。

1.2资料收集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采用一对一的护患沟通方式收集资料。问卷涉及:①基本情况;②病情及健康情况,包括糖尿病病程、治疗方式、遵医行为、是否出现并发症、对糖尿病的认识、了解疾病的知识程度、健康状况;③社会家庭环境,包括职业、医疗费用、家庭经济情况、住院陪护、家人关心程度、是否独居、生活地区、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

2存在的心理问题

2.1抑郁和焦虑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因长期用药以及病程缠绵的痛苦等应激因素的刺激易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文化程度越低,抑郁和焦虑越轻;社会支持越多,抑郁和焦虑就越轻。其显著特点是心情低落,表现在对治疗丧失信心,回避或拒绝治疗,常常感到无助感。

全文阅读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对策论文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60~80岁为糖尿病患病年龄高峰[1]。目前已公认,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都有一定的影响,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部分病人的常规治疗效果,对病人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护理和干预,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3]。1年来,我们对8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1年3月~2002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龄60~85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性心脏病28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16例,糖尿病肾病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8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15例。糖尿病病史2个月~32年。

2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2.1老年糖尿病主要心理问题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典型发病特征有[4]:高抑郁、回避痛苦、注意力分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不善于延迟的需求,要马上得到满足,以及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智力下降、疑虑、忧郁、自卑等表现,主要是情感、性格的异常和自我保健能力下降。常见为以下几种情形[5]:(1)忧思过度。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积极地就医治疗,而是思虑重重,整日担心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后怎么办?陷入苦恼烦闷和忧郁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2)心烦不安。有些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希望一吃药就能药到病除,一旦病情没有马上控制或出现并发症,就烦躁不安、夜不能寐,不利于疾病的治疗。(3)紧张恐惧。有的病人把糖尿病理解为不治之症,整天害怕,担心并发心脏病和肾衰怎么办?要是截肢?眼睛失明怎么办?(4)急躁易怒。有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现实、积极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顾不周。(5)悲伤易泣。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意,家人的关心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容易对前途丧失信心,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不能积极配合,一般不易控制病情,对这种病人一定要耐心劝导,只有排除心理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2护理对策

2.2.1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例如有1例60多岁的退休干部,糖尿病6年,住院20天,平时性格稍内向,生活规律,血糖控制较好,突然有一天出现心胸烦闷,心悸易惊、失眠多梦、不言语,喜叹气,食欲减退,甚至不食不睡,不按要求服降糖药,护士为病人测早餐前血糖14.60mmol/L,尿糖(++++),经耐心询问患者后得知,原来几天前患者的一位老友因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去世,对患者打击太大,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认为糖尿病太可怕,无法抗拒死亡的时刻威胁,了解这一情况,护士每天抽出时间与病人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支持,使病人重新树立自信,血糖得到较快控制。通过这一事例,也使我们认识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体贴病人,随时发现患者细微的心理、行为异常,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2.2.2糖尿病知识宣教向患者解释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系与生活方式不良有关的疾病,其主要危害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并且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能力的丧失。目前尚无法根治,但象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得到有效地控制,故不可悲观无药可根治。关键是需要患者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糖尿病,配合医生积极地控制好血糖水平,尽早消除引起并发症的因素,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等相关指标,定期复查眼底、心电图等,及时发现并发症产生的迹象,尽早消除隐患,就能避免危险发生,许多患者可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能力和寿命。糖尿病并发急性心梗是糖尿病心脏病变的一种,危害较大,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发生,根本原因还是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有关,需要早期预防。

全文阅读

糖尿病足病患者临床护理策略论文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足综合预防护理

【摘要】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即糖尿病发病的三步曲:溃疡、截肢、死亡。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者人数也在逐年增多,甚至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足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将其综述如下。

一、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危险因素及诱因

经研究证明,糖尿病足的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神经病变;②血管病变;③免疫障碍;④伤口难愈合。

危险因素及诱因:①根据病变因素的来源及其可控性,有人把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其中外部因素包括:肥胖、血糖控制不良、脚外伤、不适当的脚部护理、酗酒、吸烟、没有掌握糖尿病有关知识及不依从性等;内部因素主要有糖尿病病程长,男性,合并肾、眼睛病变,老年,足部变形等。②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小损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致截肢的最主要的诱因,血糖控制不良者下肢可高出2倍。且86%的下肢截肢是由于足部血管或神经病变部位表皮小损伤诱发。常见于鞋袜不适合或长时间行走致足底压力过大,早期表现为局部茧子的形成,这更加重了局部的压力。足茧的出现往往是发生足溃疡的先兆。因此说,理解溃疡如何演变而成很重要,这样预防溃疡和截肢的方案才能起作用。

二、糖尿病足的预防

2.1加强危险因素的筛查

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应坚持每年进行1次全面的足部检查。①询问。了解患者有无吸烟史、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糖控制情况;有无足部麻木、发凉、疼痛、蚁行感;有无足部溃疡史;有无失明或视力下降、肾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②目测。观察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颜色;足部和足趾之间有无皮肤破损、溃疡及溃疡部位和深度;有无脚气、胼胝、鸡眼、足部畸形(爪形指、夏科氏足等)。③测定下肢血液循环,确定溃疡类型指导治疗;如应用多普勒监听器,可发现动脉搏动降低或消失。根据其记录仪上显示的病变动脉血流波形变化,能了解病变部位和缺血的严重程度。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还可测定踝肱指数(正常值>1.0),能判断肢端血循环状况,指导选择治疗方法。④足部感觉测试选择糖尿病患者双足背及足底前端敏感的受压大的部位,避开茧子或溃疡处皮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阴性,提示感觉功能良好;测试结果阳性,提示感觉功能减退或缺血,患者有发生足部溃疡的危险,阳性者则应每季度检查1次,并积极治疗,去除危险因素。

全文阅读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60~80岁为糖尿病患病年龄高峰[1]。目前已公认,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都有一定的影响,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部分病人的常规治疗效果,对病人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护理和干预,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3]。1年来,我们对8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1年3月~2002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龄60~85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性心脏病28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16例,糖尿病肾病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8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15例。糖尿病病史2个月~32年。

2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2.1老年糖尿病主要心理问题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典型发病特征有[4]:高抑郁、回避痛苦、注意力分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不善于延迟的需求,要马上得到满足,以及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智力下降、疑虑、忧郁、自卑等表现,主要是情感、性格的异常和自我保健能力下降。常见为以下几种情形[5]:(1)忧思过度。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积极地就医治疗,而是思虑重重,整日担心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后怎么办?陷入苦恼烦闷和忧郁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2)心烦不安。有些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希望一吃药就能药到病除,一旦病情没有马上控制或出现并发症,就烦躁不安、夜不能寐,不利于疾病的治疗。(3)紧张恐惧。有的病人把糖尿病理解为不治之症,整天害怕,担心并发心脏病和肾衰怎么办?要是截肢?眼睛失明怎么办?(4)急躁易怒。有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现实、积极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顾不周。(5)悲伤易泣。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意,家人的关心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容易对前途丧失信心,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不能积极配合,一般不易控制病情,对这种病人一定要耐心劝导,只有排除心理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2护理对策

2.2.1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例如有1例60多岁的退休干部,糖尿病6年,住院20天,平时性格稍内向,生活规律,血糖控制较好,突然有一天出现心胸烦闷,心悸易惊、失眠多梦、不言语,喜叹气,食欲减退,甚至不食不睡,不按要求服降糖药,护士为病人测早餐前血糖14.60mmol/L,尿糖(++++),经耐心询问患者后得知,原来几天前患者的一位老友因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去世,对患者打击太大,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认为糖尿病太可怕,无法抗拒死亡的时刻威胁,了解这一情况,护士每天抽出时间与病人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支持,使病人重新树立自信,血糖得到较快控制。通过这一事例,也使我们认识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体贴病人,随时发现患者细微的心理、行为异常,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2.2.2糖尿病知识宣教向患者解释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系与生活方式不良有关的疾病,其主要危害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并且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能力的丧失。目前尚无法根治,但象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得到有效地控制,故不可悲观无药可根治。关键是需要患者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糖尿病,配合医生积极地控制好血糖水平,尽早消除引起并发症的因素,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等相关指标,定期复查眼底、心电图等,及时发现并发症产生的迹象,尽早消除隐患,就能避免危险发生,许多患者可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能力和寿命。糖尿病并发急性心梗是糖尿病心脏病变的一种,危害较大,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发生,根本原因还是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有关,需要早期预防。

全文阅读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服务分析论文

【关键词】糖尿病

出院随访是护士和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之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以促进和维护患者的健康,是医院走向社会积极有效地延伸服务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长,近年来,患者及其家庭对自我调理、病情观察及健康保健等方面的知识需求逐渐增加。但医院和家庭普遍存在脱节的现象。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出院后糖尿病患者保健服务现状及社会需求的调查,探索医院对出院患者的服务向家庭延伸的有效途径。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选择本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450例,将患者在入院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男132例,女93例,年龄16~70岁,平均(43±8)岁,1型糖尿病64例,2型161例;延伸服务组:男136例,女89例,年龄18~72岁,平均(45±7)岁,1型糖尿病患者66例,2型15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糖尿病分型、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接诊,进行床边健康教育,定期集中讲课,出院时行出院指导;延伸服务组患者除接受上述指导外,出院后1周内电话或上门随访,以后每2周一次,1个月后每月一次,并建立随访档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状况、是否执行了出院时的健康指导、是否遇到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并征询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两组患者均在出院3个月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血糖检测。血糖控制标准及疗效判断:空腹血糖在4.4~6.1mmol/L之间、餐后2h血糖在4.4~8.0mmol/L之间为控制佳,8.0mmol/L以上为控制不佳。医院从保健服务中心和病区责任护士中选定资深护师6人组成保健服务小组,其中管理者2人固定,其余4人兼职,她们临床经验丰富,态度和蔼,富有爱心,沟通能力强,具有人文关怀理念,随访工作,由病区责任护士具体执行,护士长全面监督,建立专册登记随访方式、次数、和基本情况。

2结果

全文阅读

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系统回顾对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病情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30例患者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通过合理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恢复率降低病死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除碳酸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为使患者选择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法,积极控制疾病,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及防止并发症发生,必须重视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现将2007年3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科自2007年3月至2008年11月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30例,本组男25例,女5例。年龄40~86岁,平均63岁。

1.2治疗方法通过饮食控制者血糖者12例,利用降糖药物治疗者15例,通过胰岛素治疗者3例。

1.3结果经过长期饮食控制血糖、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质量提高。

2护理

全文阅读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扩血管、降颅压、改善循环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①血糖检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由于其脑梗死的发生,引起机体应激反应,会使血糖急剧升高。

②饮食护理:控制饮食可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需长期对患者进行饮食的指导和护理。

③药物护理:定期给予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的发生发展。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

①病情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生命体征多不稳定,需及时了解患者病请,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②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宣教,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对病情不了解而引发的恐惧、恐惧心理。

全文阅读

糖尿病患者术后护理论文

【摘要】探讨60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治疗潜在的危险因素治疗及护理。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及方法,对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手术治疗。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胰腺癌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是外科护理中经常遇到的内分泌系统合并症,在胰腺癌患者中更为常见。随着临床上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多,两病并存使患者的病情更为复杂,增加了胰腺癌手术治疗的危险性。我科近两年来为此60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52~75岁,平均58.3岁,住院时间11~60天,平均28天,39例为入院前有2型糖尿病病史,21例为入院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本组患者均为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胰腺癌。

2手术方法

32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Child术式重建消化道。16例行125I粒子胰腺肿瘤内植入胆管-空肠胃-空肠吻合术,12例行5-FU凝胶胰腺肿瘤内植入胆管-空肠胃-空肠吻合术。

3术后护理

全文阅读

糖尿病肾病患者优质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DN患者84例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9:13,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3.14±8.63)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8例,初中以上14例。研究组男女比例25:17,年龄65~86岁,平均年龄(74.25±9.03)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0例,初中以上12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积极的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及血糖指标;保持病房卫生与空气的流通等。研究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环境护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并定时予以通风换气,加强对室内病菌的监测,以降低感染风险;②心理干预: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及精神、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易于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并使用温和、平缓的语气向患者说明负面情绪给身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使患者主观上控制自身情绪,同时加强与其家属间的沟通,使患者得到家人的支持与关心;耐心向其讲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疏导其负面情绪,从而提高治疗配合度;③饮食护理: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并适当增加维生素及蛋白质的摄入;④运动指导:可指导患者做一定量运动,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肾内脂肪的沉积,可以使尿蛋白的排泄率下降。

1.3观察判定指标

心理状态评定: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状态评定,分值与心理状态成反比。观察并比较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各项生化指标(BUN、SCr、UAER)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