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素质教育议论文

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议论文思维能力训练在高中阶段的体现

[摘要]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质量。针对高中阶段议论文思维能力训练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基于当前高中学生的特点、高中学生的议论文思维训练需求,提出注重素材积累,拓展学生视野,实施思维训练,发散学生思维等相关教学建议。以期能够在阅读中拓展学生的视野,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议论文写作的乐趣,为学生议论文写作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议论文;思维能力训练;高中学生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议论文教学指导中的重要内容,当前,在高中阶段的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对议论文思维能力训练的关注程度不足,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笔者基于高中阶段议论文思维训练的实际情况,分析议论文思维能力训练的相关对策,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一、高中阶段议论文思维能力训练的现状

纵观当前议论文思维能力训练的实际情况,问题突出表现在重视应试教育理念忽视素质教育意义,重视结构技巧讲解忽视思维方法训练等方面。

1.重视应试教育理念,忽视素质教育意义

我国由于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文化课程知识较为重视。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课程教学方式,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不利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育的本质目的,即为教育者向接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当前高中阶段很多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知识的传输和内容的背诵,但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注程度则相对不足,素质教育开展相对比较匮乏。很多学生对经典文章、优美散文缺乏阅读兴趣,自身语文素养没有得到快速提升,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2.重视结构技巧讲解,忽视思维方法训练

全文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索

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探讨学生素质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机制的渗透式很有必要的。虽然语文学科特质和参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获得共识,但如何要素质教育中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提高语文学科教学的效果,关键是老师方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354-01

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初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应落实素质教育。语文学科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1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性格特点和感受理解能力。教师如果一味灌输、加压,就会磨平学生的棱角,使他们成为一个模子里铸造出来的"机器人",根本谈不上培养兴趣,发展能力。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走入低谷。其主要原因固然有语文知识浩如烟海,知识无序,成绩提高难。但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动机弱化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不能生硬灌输,也不能让学生死啃书本,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年龄特点,教之以法,导之以情,使其在愉悦的情景中学到知识、学会方法,从而举一反三,培养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例如,初中语文教学中,议论文教学可谓一大难点,一是内容枯燥,课堂容易流于死板;二是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找不准论点,分析不好论证过程,写议论文也就更加困难。其实,如果教学有方,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其学习方法,议论文的学习与写作要易于记叙文。如,在讲初中语文《谈骨气》时(议论文),可以算做学习议论文的起点,如果能教法得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那么,议论文部分的学习就轻松自如了。所以,在教这一课时,可以进了一堂预习课,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并尽量多提问题。有人说课上预习太费时间,怕完不成进度,可是眼前看是多耽误了一课时,但却为学生学习议论文起了一个好头,有了兴趣,没了畏难情绪。又如作文教学。这是块难啃的骨头,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写作在语文学科中所占的比重已逐渐升级,因为从作文水平上,不但能看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看出其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采取培养兴趣、分散难点、潜移默化的方法。就是在学习课文时,时刻渗透作文的方法,把分析课文与指导作文结合起来。让学生联系生活小事多讲多练。讲得好的,就让他记下来,然后帮他修改,完成,就算是一篇作文。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作文原来很容易,有了成功的喜悦,也就有了兴趣。 虽然这样作文很散,一次作文跨越的时间很长,而且影响作文速度,但是杜绝了抄袭现象,使学生有了作文的欲望。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了,还有的学生能主动作文,多写了几篇作文。

2培养语感,调动学生生活体验。

语文课教学注重培养语感,懂得欣赏美。作为初中语文,首先要讲究阅读教学的艺术,要经常通过默读和有表情朗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去"品味","体验"词语的意义和色彩,声音的选择和调配以及句式的选择得当。其次词语的训练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教文学作品时,应选好突破口,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能欣赏到文章内容之美,结构形式之美,语言环境表达之美等等。如《敕勒歌》中的"敕勒歌,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可以先从文字理解入手,让学生明白"川"作"平原,平野"讲,"刺勒川"是用民族名称给予家乡命名,"天似穹庐"是以象征家乡的"穹庐"比喻草原家乡,这样才能想象出背靠阴山,辽阔旷远的草原美景,并体会诗中流露出的自豪,亲切的感情,品出民歌语浅情深,铿锵流畅的用语特点。另外,欣赏美与朗读指导相结合。朗读时,应让学生目视,口诵,耳听,心思,理解作品的内容,想象美好意境,感知语言的无穷魅力。还要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如用扣人心弦的导语,饱含情感的范读,震撼人心的激问等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神游"其中自己去领会,想象,欣赏和品味。

全文阅读

思想品德课教学课堂结构探析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和精华所在,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所以素质教育应该是实现现代化教育向人自身的回归,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育。当前课堂教学已成为推行素质的“瓶颈”,冲破“瓶颈”,将素质教育引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当务之急。

思想品德课不同其它学科,除了担负传授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任务外,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如何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前进。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我认为课堂教学应注意从以下三方面把握:

一、引导学生读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新编教材选择了大量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材料,还插入了一些名言、警句、漫画等直观形象的材料。编者的意图无非是让学生从材料中受到启发、教育,提高觉悟,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放开搞活”,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重理论说教而变为重素质能力培养和体验社会生活实际,所以课堂中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读书”。一是读教材的正文和教材中补充的材料;二是读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三是读教材中提出的各类思考题(如议一议,想一想,怎么做等)。如我在讲授初二“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一课时,就不是按以往的惯例去上,而是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读完后,我出示了问题:什么是财富?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有的说是金钱、房子、轿车等,有的说是知识、文化等。在学生讨论完这些后我写了一个数字:“1000000”,并形象地说它是百万富翁”,并把后边的六个零比喻为金钱、房屋、知识、轿车等,把“1”比喻为“健康”(健康的生命),如果“1”倒下了,那会怎么样?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什么都没有了。于是引出第一个内容,人生第一财富是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接下来让学生讨论有关生命健康权的话题就水到渠成了。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读书。“导读”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读书的步骤,首先让学生通读教材,初步了解所学内容,形成原始印象,然后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或讨论题)再读,展开思维积极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如此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快乐中读书,在读书中受益,学生读得多,教师讲得少,改变了过去说教式的满堂灌,学生在学习上、思想上双丰收。这种教学方法何乐而不为?

二、注重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思考,即议

通过读,学生大体上了解了教材的主要内容,但对一些道理、观点,特别是如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评价、解决实际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很关键的一环就是要组织好学生进行“议”。首先议学习目标,本节课应掌握哪些知识,应如何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其次议主要问题(即重点、难点),教师可适当提示,重点是否掌握,难点是否突破;再议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去分析、评价、解决实际问题;四议自己应如何去做,去规范自己的行为。“议”可以是讨论式,也可以是辩论式,还可以是答辩式。如我在讲“健康的心理表现有哪些”时,并不是要求学生单纯掌握哪几种表现,而是要求学生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去议论这些表现所体现出的内涵,如兴趣广泛,我就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正当的兴趣和不正当的兴趣。结果有的学生说“上网”是正当兴趣,我立即引导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讨论(议):“如何看待上网?”学生争得面红耳赤,五分钟后,每一组推选一名代表上讲台演讲,阐述本组的观点,最后我进行总结。教师在这一环节上的角色重点是做好导演,指导学生议什么,怎样议,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读和议的基础上应抓好“练”这一环节

它是前两个步骤的继续、深化和提高,也是我们要达到的最终目的。练,一是练书中的习题及自制的目标检测题是否过关,看课堂效果的达标率(主要检测对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掌握程度)。二是写政治小论文。思想品德教材中设置了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背景材料,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材料来写小论文,弘扬正气,抨击邪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自身的觉悟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如在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时,我让学生联系刚发射的“嫦娥一号”飞船奔月事例写一篇“学习航天精神,培养创新能力”的小论文。三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各种情景和场面组织学生表演、模仿,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学习“中学生择友”这一内容时,我设置“择友不慎而造成恶果毁了自己”的小品短剧让学生自己表演,这样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又锻炼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形成了一个正确的择友观。四是走出教室进行社会调查(课堂的延伸)。如在学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们组织了一个调查小组来考察沭阳的环境现状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这样学生既学习了书本理论知识,又培养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学生勇担了社会责任,激发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为今后建设家乡打下了基础。

全文阅读

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思想品德教学中

摘要: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学习了《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大胆设计了“读、思、议、讲、演”教学法,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思想品德教学将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教学法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动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提高21世纪青少年品德素质,是促进国民整体素质的关键。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学习了《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大胆设计了“读、想、议、讲、演”教学法,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其整体素质全面发展。

一、优化课堂教学。师生都“备课”,课堂巧安排

钻细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是完成品德课教学的关键。在备课上,我力求从学生思想状况的实际出发,从培养学生素质出发,认真分析教材,力求做到明确教材任务,弄懂教材内容设置(如插图内容,文字内容),掌握社会信息,不但要自己吃透教材,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素材”,做好接受教育的思想准备。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先安排学生“备课”,这样才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收效。

二、读、思、议、讲、演素质处处观

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尊重、相信学生,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特别是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灵活地使用教材,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达到教育效果。

我在尝试“读、思、议、讲、演”教学法时,巧导入题细读文,恰当选择切入口。巧导体现在巧设悬念法、以奇激情法、创设情境法等。强调读文,培养学生理解、观察能力。以“读”引“思”,以“趣”促“思”,激发学生思维进入最佳活跃状态。我用鼓励性的设问,常常引发学生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内容或联想,于是我适时点拨“议一议”,学生思维进入高潮,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自然要搜集一大堆学校、社会现象加以论证。经过议,观点明确了,是非分清了,美丑辨明了。教师及时小结“讲一讲”,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为了强化课堂教学目标,我常常采用“演一演”的手法,让学生进入“角色”,学生学习情绪再次出现高潮。优美文雅的语言,高尚的情操,耐人寻味的结局,着实使人激动不已。

全文阅读

解放思想活动实施思路

根据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按照《**教育局关于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教发[20**]**号)和**局长在全区教育系统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会上讲话的精神要求,结合全镇教育工作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创新实干,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着力解决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影响制约机关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大讨论活动,使全镇教育系统的干部职工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纪律上有比较明显的改观,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推动我镇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重点任务

解放思想是一项长期任务。这次大讨论活动,要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市七次、区七次党代会和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扣“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创新实干,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开展讨论、查找问题、寻求对策,引导全镇教育系统的干部职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提升境界中创新思路,坚定不移地推动全镇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当前全镇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和工作实际,主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1、解决境界标准不高的问题。要将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要义与全镇教育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与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等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克服安于现状和不适应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强化“慢进即退”、“争先进位”、“以人为本”等意识,跳出教育看教育,横向比较找差距,逐步形成比服务、比贡献、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

2、解决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要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情绪,杜绝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要亲临教育一线,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把创建“省级教育工作示范区”、创建和谐校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质创优”活动、“倡导快乐读书、创建书香校园”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等工作落实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学校要以“务实、高效”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

3、解决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要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教学管理,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克服思路狭窄,破除墨守成规,破解素质教育发展瓶颈,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文阅读

新世纪中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之期刊论文文献综述

摘 要: 本文作者从中国知网上分别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高校公共音乐课”、“大学生音乐教育”、“大学生音乐课”、“大学生素质教育”等检索词检索,筛查出符合2000―2006年高等学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条件的论文共268篇进行梳理、分类、综述,将新世纪高校非音乐专业音乐教育论文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呈现出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 中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论研究 期刊论文 文献综述

一、现状反思、宏观思考类(77篇)

此类论文部分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于目前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开课情况、课程设置、教材情况、教学设施、教师状况、学生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得出数据、表明现状,并对现状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如:许晖在《广州地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黄钟》,2002年第一期)一文中对广州地区五所高校的教务处和大学生发出1005份问卷,对这几所高校的学生学习动机与基础情况、课程设置与选课情况、师资队伍结构与质量情况、场地设备与投入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统计,得出师资力量薄弱、硬件建设与投入不足等是制约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调查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此外,部分论文从宏观上直接提出我国目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个人的思考与建议。如刘苏宁、何静的《高校音乐审美教育初探》(《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10月)一文先谈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后在目前大学生音乐素质落后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类似的文章还有刘瑞景、麦琼的《关于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理性思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24卷第6期),周丽娟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与历史借鉴》(《洛阳大学学报》,2006年6月),等等。

二、功能、作用、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类(37篇)

此类论文基本是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功能、作用、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等概念命题。有的根据目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来谈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有的与素质教育结合论述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有的则直接论述高校音乐教育的作用或是重要性。论述的途径各不相同,但文章内容基本都从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作用、智育作用、美育作用等方面来论述。如腾青的《音乐教育的功能与高校音乐教育》(《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3期)一文首先论述音乐的德育、美育、智育、体育和娱乐功能,其次论述音乐教育功能在我国历史上的变化,最后论述音乐教育在高校发挥的作用。边洪燕的《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9月)一文提出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堪忧,教育体制和社会文化环境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对音乐教育在高校怎样开展提出建议。此外,还有宋永莉的《从学科渗透的角度看高校音乐教育的必要性》(《美与时代》,2004年6月下)等文章。

三、音乐教学类(149篇)

1.音乐欣赏课或音乐欣赏教学类(76篇)。此类论文围绕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进行探讨,大部分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重要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欣赏课的思考与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如郭立红的《高校〈音乐艺术欣赏〉课探析》(《人民音乐》,2001年2月)一文在分析了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的基础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应该注重“民族性”、“代表性”、“循序渐进性”;音乐教师应采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大量储备音乐知识、更新教学模式等方法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质量。此类比较优秀的论文还有还有谢立荣的《谈大学生音乐欣赏课CAI课件的制作》(《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周方跃的《大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理性认识与审美评价》(《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3月),许琳的《大学音乐艺术欣赏教育中的多学科渗透》(《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7月),宋比多《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音乐欣赏课〉异同初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生报》,2005年第4期)等。

全文阅读

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执笔者赵中建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素质教育研讨会综述

在教育部有关领导的支持和倡导下,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素质教育研讨会”,于1998年12月10—12日 在上海华东师大召开。来自教育部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自治区教委的领导、高校和中学负责人以及教育理论工 作者共160多人出席了这次学术会议。 新华社等17家中央和上海的新闻单位的记者出席或报道了研讨会。教育 部副部长吕福源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专门发来贺信,并希望师范院校和教育理论工作者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 基础教育的实际,更要注意研究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坚持面向基础、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加强素质教育 基本理论的研究,主动参与中小学校的改革,将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师范大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从实践中汲取营 养,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化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会代表们从不同的视角着重讨论了素质教育的理论问题 、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素质教育与教师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并对理解和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 看法和观点。

一、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阶段及其研究

了解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有助于较正确地理解素质教育概念本身及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有的与会代表从 政策导向的角度探讨了素质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大致将这一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尝试阶段(1988 —1993),实验推广阶段(1994—1996 )和全面实施阶段(1997— )。酝酿尝试阶段以1988 年第一篇出现 “素质教育”一词的文章为标志,之后便陆续在教育界引发了有关素质教育的讨论。其焦点为:中小学教育中 的主要弊端是什么?“应试教育”是不是一种概括?素质教育作为针对“应试教育”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 育思想,能否成为向“应试教育”开战的旗帜?素质教育是否具备这样的号召力和推动性?这一时期,有关素 质教育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教育理论界,决策部门的政策文件中未对素质教育进行直接的引用和专门论述。1993 年2 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明确指出中小学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并提出中小学要 “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作为政策性指导,《纲要》对素质教育实践的初始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 的作用。在实验推广阶段,由于《纲要》的肯定和明确指向,素质教育的探讨很快达到高潮。探讨的问题更加 集中,指向更加明确,特别是基层学校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和根源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湖南汨罗市大面积 推行素质教育的经验标志着一个重要转折点,使改革实验从学校扩展为区域性,从而为第三阶段在全国全面实 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素质教育实践发展的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以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 验交流会为标志,在国家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面推开。1997年9月,原国家教委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全国中小学 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对历时数年波及全国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实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交流,并对今后工作 进行了具有实质性的全面部署。烟台会议是在全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标志性会议,素质教育由初期的自 发改革到区域推进的实验阶段,进而成为有统一领导、有规范文件、有实施步骤、有操作措施的整体配套的全 国性改革,是一个不断递进、不断深入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也有与会代表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10年来素质教育的研究历程,作了相对有所区别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着重于对教育与人的关系的探讨(1987—1989)。这时的素质教育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表示了对受教育者 的关注,把重心集中在重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主体意识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为素质教育的提出作了 理论上的铺垫。第二阶段为素质教育观念的萌生(1990—1993)。进入90年代以后,研究者一方面批评片面追 求升学率的现象,另一方面已开始探讨日后引起许多争议的素质和素质教育问题。在这些研究中,素质教育的 观念已初露端倪。在此后的论述中,隐约反映出了“素质教育”的形成逻辑:经济发展有赖于全民素质的提高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教育要承担起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使命“素质教育”。 1994年至今被认为是素质教育形成的第三阶段。1993年以后,教育理论界从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角度对 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教育行政决策部门也积极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实践第一线的校长、 教师也越来越多地加盟到素质教育的行列中来,他们探讨素质教育如何转化为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班级活动 等方面的实践。所有这些,都推动着素质教育大潮不断向前涌动。

二、关于 素质教育的界说及其理解

全文阅读

初中语文中素质教育的探索

摘 要: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意义重大,它落实素质教育情况如何,不仅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自身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72-01

素质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素质教育的提高有利于学科全面、有效地开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符合当今社会人才发展的需求。初中语文是我国九义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到创新的素质教育上来,这是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值得广泛探讨的课题,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以训练为主线,突出教材的训练性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领会大纲,深入钻研教材,在课堂上应突出语文的训练性,主要表现在:

1、凭借教材,加强训练。初中语文教材把初中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语文学习三个阶段体现着互相承接,逐步递进的训练程序,它实际上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训练体系。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时,心中要有一盘棋。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大到每一册书,每一阶段;小到每一单元,每一节课,每一课时,都要有明确的训练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总想做到面面俱到,结果却事与愿违,如一青年教师上《纪念白求恩》这一课时,她按文体教学,什么论点,论据,论证……,虽然讲得津津有味,但学生却迷为糊糊。下课后,我和她认真交换了意见。我告诉她,这是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不能就文教文。要掌握本教材特点,紧扣本课训练重点(夹叙夹议的写法),可以通过举例指导学生认识议论和记叙这两种表达方式后,再放手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议论和记叙的部分,然后让男、女分别朗读议论、记叙的部分,通过朗读训练、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本课的训练重点,并理解二者在文章中的作用。后来这位教师告诉我:他在上示范课时采用了我的方法,效果很好。

2、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受教育者要全面发展,它不是“选拔教育”、“专科教育”和“英才教育”。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不能只重视少数优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为此,在把准了训练内容和训练度后,还有一个训练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训练过程中,应该对每个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通过训练都有所提高。同时要求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特别是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真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功感,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全文阅读

议论文教学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绝好阵地

初中语文教材是按照训练重点进行分类编排的。议论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同仁只注重学习重点,着重讲授议论文的三要素、特点、写法等。我认为,除完成这些教学要点外,还应该充分利用议论文重在说理这一特点,大大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下面结合语文议论文的教学,谈一谈我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点滴体会:

一、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在议论文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其重在说理的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讲授《有的人》中,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运用对比写法,反映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结局,教育学生从小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为人民甘愿“当牛马”,“情愿作野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帮助学生坚定正视挫折,战胜困难的信念,培养顽强的意志

有的同学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不行。碰到一点挫折或学习上的困难,就产生退学的念头。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加强了迎战困难方面的思想教育。比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引用名言,观点鲜明,说理充分。在教学中,我紧扣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论述:错误是难免发生的,错误并不可怕,不应当畏惧错误。《理想的阶梯》中写到高尔基,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但他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结合教材,教育青少年学生,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应该正视现实,敢于面对困难,奋力拼搏,这样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三、培养学生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

针对学生中存在只贪图玩乐、不愿吃苦的现象,学习《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时,教育他们不能躺在父母的怀抱里,坐享其成,应当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靠天靠地靠父母,不是好汉”的观念。在讲读《壮丽人生的最后闪光》中,结合任以沛同志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他勤俭节约,为忠诚党的事业辛勤工作,学习他无私奉献精神。

四、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全文阅读

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召开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

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6年11月4日至5日在湖南常德召开了“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杨志坚、文科处处长刘向虹到会指导。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洪教授主持会议,多位副主任委员和委员出席了会议。

杨志坚把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置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了深刻分析。他指出,高校学生母语表达能力欠缺的现象相当普遍,有必要在大学教育中给语文教育以位置,使母语教育贯穿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各个层面。这不仅有助于加强能力培养,对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也具有积极意义。

陈洪依据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近期对全国高校中文学科基本状况的问卷调查,介绍了各校大学语文课的开设情况。同时对该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如何提高课程质量等问题作了阐述。他指出,大学语文课程应在整个高校课程体系中确定自己的性质与功能,大学语文应“姓‘语’”、“行‘大’”,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其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区别在于摆脱应试桎梏,明确素质本位,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高层次上提升母语表达水平与人文素质。

会议的协办单位、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齐森华教授在发言中认为,应当避免母语教育边缘化,确保大学语文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位置。在教材建设方面,应提倡多元互补,又要保质有序,避免低水平重复,反对恶性炒作。他还建议关注课程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探索。

在会议的分组讨论中,各位代表交流了本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情况,分析了当前课程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围绕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性质、功能、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师资建设等多方面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南开大学文学院提交了该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长篇论文,并在会上介绍了结合网络资源开发改革教学模式的经验,受到热烈关注。大家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对推进全国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