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素质教育问题论文

素质教育问题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素质教育问题思考论文

一、关于教书与育人的问题

近一个时期以来,大家都在议论浙江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一

名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其母亲

的事件。这件事,可以说是震动了全社会,上至总书记,下至黎民百

姓。一个原本被老师视为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学生,竟残忍地杀害了自

己的生身母亲,令人痛心,更令我们深思。

这样的事当然是个别现象,但深入分析发生的原因,偶然性中也

存在着必然性。这些年来,学生离家出走以至轻生,未成年人违法犯

全文阅读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理论探索存在的问题

内容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理论探索取得了可观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诸如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内

>> 如何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 地方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与探索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途径探讨 论文化素质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作用 浅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地位和发展途径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讨 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图书馆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探究 加强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艺术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路径分析 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 浅议体育大学生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谈谈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浅析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 论文化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提升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创新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9.07.19.

【21】魏法汇.《高等教育生态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第2期,第35页。

【22】王遐见.叶昌友.《构建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培育机制》[J].,《东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第44页。

【23】贺轶玲.李培超.《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教育在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的渗透》[J].《学园》,2009年第6期,第90页。

此文为2012年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面上课题(11A143)、2011年广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12年广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金琼,文学博士,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纪德君,文学博士,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全文阅读

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教育问题的探求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对信息素质的涵义、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必要性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信息道德教育;信息素质;信息意识教育

一、信息素质的定义

信息素质是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名词。一个人具备信息素质,就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具备查寻、评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而且这种素质是终身学习的结果。信息素质可以理解为在信息化社会中个体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和技能)、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潜能、信息心理等。信息素质是个综合意义的概念,它不仅蕴涵着个体具备的,带有客观性、发掘和利用社会信息源的基本技能,还包括了个体最基本的更具有主观性的认识和判断信息的基本品质。

二、加强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信息素质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和主导因素,它要求人类具有获取并征服它的能力和意识。作为专业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的图书馆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较好地开展工作,有效提供信息导航、信息组织、信息开发服务。

2.现代图书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全文阅读

剖析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是优化教学形式论文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可以说,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尔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教师在上新课前,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用书上提示的教学步骤,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达到了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之在课

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顺利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

李如密在“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一文中提出几个结合:即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会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这地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和“会学”。要做到这点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脑、动口、动手上下功夫,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时,可采用“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法。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一语道破,起到指导作用,以达到“导”在关键上的目的。其次,在学习课前预习,划出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时,或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了困难,迫切需要教师解难答疑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把握好关键时刻,恰到好处,这时学生的思想集中,难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可收到最好的效果。当然,除备好课外,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分析哪些材料让学生自学;哪些材料由教师精讲;哪些材料用讲练结合形式进行;考虑精讲火候;研究怎样才以讲深讲透,讲得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使讲解富于启发性。同时要避免教师“抱着走”包办代替,唱独角戏,而应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对所学学科本身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在培养学生自己找规律,自己做总结,通过独立思考、开发智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优化教学方法的结合

全文阅读

嵌入位论文撰写过程的信息素质教育研究

[摘要]从分析硕士研究生位论文负面评审意见入手,结合硕士研究生位论文生产过程,分析信息素质在该过程中的体现,提出利用信息素质导航图嵌入位论文撰写过程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案。

[关键词]信息素质导航图

位论文用户教育

1 引言

位论文是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位论文生产过程可以分为选题、开题、实验或调查、中期考核、撰写、修改、盲审、答辩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不同,选题阶段需要广泛阅读相关综述性文献,同老师频繁交流。当确定具体细节方向后,按照开题报告格式准备开题,开题通过是开题阶段结束的标志。随后研究进入实质阶段,进一步检索和阅读文献、设计实验或调查、完成实验、解释试验现象等环节依次进行,期间可能穿插着中期考核。同时撰写工作或者已经开始或者准备开始,中期考核之后论文撰写工作必须开始,撰写完成之后要经过几次修改,直到答辩结束。因此,论文撰写是完成位论文过程中耗时比较长的一个阶段。本文调阅了哈尔滨工程大2010年毕业的以理工科为主的硕士研究生论文盲审评阅意见202份,归纳总结了负面评阅意见,访谈了3位硕士生导师以及18位来自于5所高校已经毕业的研究生,结合《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出版基金项目“嵌入研究生位论文研究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针对中国科院12个研究所的120位硕、博士研究生进行的调查访谈,梳理了研究生撰写阶段的起点、经常遇到的问题或者困惑,通过定性分析,结合多年针对研究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实践,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探讨利用信息素质导航图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2 位论文质量评价

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研究或承担专业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综合运用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撰写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核心任务,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位论文的质量上。但是近年来论文质量滑坡已是公认的事实,有专家认为:“我国的硕士生位论文普遍存在文献综述和分析不充分,研究方法不够科严谨,创新性不够或者缺少创新性等问题”。为此,各高校陆续建立论文开题报告查新制度、论文中期考核制度、论文预答辩制度、论文抽查制度、优秀论文评选制度、高水平制度等。有的校还利用术不端检测系统,对生论文进行测度。本文归纳总结了2010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论文盲审评阅意见202份,其中负面意见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

2.1 术道德与术规范方面

全文阅读

提高民办院校学生人文社会素质实践研究

【摘 要】民办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比重和地位日渐增加,以市场为导向是其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民办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社科素质的欠缺是民办教育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就西南大学育才学院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实践研究为例,分析课程建设中教学方式方法,就如何加强与改进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素质教育的思路与建议,以期对我国民办高校的人文社科素质建设起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民办高校 人文社科素质 社会学 精品课程

一、相关概念探讨

民办院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其办学层次分专科和本科。我国民办高校已有二十来年的历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已有大约25 个省、市、自治区举办了约300 多所民办学院。积极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

在正视我国民办教育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看到民办教育存在的不足。民办院校无论从资金来源还是学生生源,无论从管理模式和教学方式上都有着自身特点。作为一股新兴的教育力量,各大民办高校、教育学者和社会有识之士均以积极的心态来正视存在不足,通过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

人文社科素质的缺乏是众多民办高校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人文素质是指一种内在的身心品质与精神,它是做人、做事、做学问最基本的态度和精神境界,包括基本的思想素质、文化心理素质和情感智慧素质,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同时,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实践、应用。有学者指出民办院校重视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自身的文化环境缺乏人文氛围;人文课程设置欠科学。再有,民办院校的师资主要由专职教师、母体学校的教师和社会上的教师资源组成。资源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给教师队伍的管理带来难度。同时,民办学院教师报酬与教学数量相关,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求数量略质量的问题。这些都是造成民办高校学生人文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

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一门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共通原理,是一种普通的社会科学。《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社会科学基础,培养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认识社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美国、英国等高等教育来看,社会学均作为所有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就我国而言,部分高校也把社会学课程向全校学生开放。因此,社会学是一门非常有利提高大学生人文社科素质的课程。

二、育才学院社会学概论精品课程建设

全文阅读

增强高等职业院校“概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对策选择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概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高职院校“概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高等职业院校“概论”课教育教学的特性分析、理念思考、方法论等层面研究高等职业院校“概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以期在增强高等职业院校“概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对策选择上提供基本思想方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概论课 教育教学实效性 对策选择

[作者简介]郭红艳(1974- ),女,河南开封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开封 475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虚拟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德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12-GH-187)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143-02

高职院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课程开设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人文素质;使大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信仰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提升,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高职院校“概论”课教育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实效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一、高职院校“概论”课教育教学的特性分析

1.教育类型的实践性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涵养为核心的教育类型,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围绕教育目的,高职院校应注重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注重实践教育模式,注重校企合作,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高职院校“概论”课教育教学必须根据高职教育目的来设计教学方案,选取教育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途径。在“概论”课教育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兼顾国家的培养要求和高职生个体成长的要求。在“概论”课教育教学途径选择方面要兼顾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高职院校“概论”课的实践性要求很明确,这是由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践性特征和“概论”课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要求决定的。

全文阅读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实践中受到多方面制约,理论上存在诸多误区。主要表现为:没有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中心,忽视了对整个社会的系统化教育,忽视了对高校教育工作者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亟需完善。

关键词: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现状 原因 建议

当今的大学生能不能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生力军,关键是我们的高等教育能不能将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青年大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折射,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教育体制和观念存在缺陷。

由于受计划经济和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教育中应试教育的体制与观念长期存在,造成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不全面、不合理。高等教育“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的人才教育模式,导致学科单一,专业划分过细,人才的知识结构单一。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领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存在着将经济规律同教育规律混为一谈、盲目照搬经济规律来办高等教育的倾向。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使一些高校的学科设置、教学内容过分注重实用性,表现出片面的功利性取向和短期行为,使科学、教育、文化的整体性受到了损害。应试教育的弊端、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的缺陷和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所形成的惯性,给今天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人文素质教育受到排斥。

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没有先例可循的,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市场经济有其负面效应,它往往引导人们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看重工具的层面而忽视价值的层面,看重现实的追求而忽视理想的追求,看重功利的“经济人”而忽视全面发展的“文化人”。由此,市场经济,一方面给现代大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大学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促进了大学中那些与市场经济联系密切的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容易使大学教育单纯地服务于市场经济,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决定大学的发展、学科的建设,以及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自然科学中的一些新兴学科蓬勃发展,社会科学中的某些学科因其在市场经济中能够经世致用也渐成热门,而一些与市场经济联系不甚密切的基础学科,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排挤,教学内容一再地被压缩。

全文阅读

思政课实践性教学与教师素质的理性思考

【摘要】本文认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种主要形式,政治理论课应该创设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要实现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目的,政治课教师必须具备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等基本素质。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 教师素质 思想政治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师为配合课堂理论教学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的活动,是一个通过实践锻炼和社会教育来健全学生成长机制的过程。它对促进高职学生内化老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有三个层次目标:一是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认同、接受、内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行统一。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等不同的形式,是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素质在实践性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堂实践教学方式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

1、案例教学,教师应该具备三种素质,处理好三种关系

案例教学指的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提供高度仿真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思考、研究、分析案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

案例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学生熟悉的校园内的事例;二是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热点、焦点问题;三是来源于历史上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案例教学是一种感染与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案例教学允许学生开展激烈的辩论,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全文阅读

《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研究报告

摘要: 目前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高中教育正在走向普及。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在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完成基础教育学段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必须全面实施,循序渐进,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对学生德育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的系统培养。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地区小学搞素质教育,中学搞应试教育;非毕业班搞素质教育,毕业班搞应试教育等状况应当切实地加以改变。特别是学区间的衔接和递进工作,做得很不够,加之既缺乏理论指导,又没有实践经验。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显得迫切而必要。

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课题顺应了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整合学段研究力量,实现优势互补。课题组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各子课题的实施方案落实到位,不少子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显著,语文组和英语组的有关本课题的教研课已经冲出东台走向全国。语文组和历史组有关本题的论文已经在全省乃至全国荣获一、二等奖。因而语文组、英语组、历史组的课题研究走在前面,对其他子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 中小学素质教育 教育区域 衔接和递进

引言

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和递进的研究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课题。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要求“突出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要提高应用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特别是要研究各级各类学校如何系统推进素质教育等等”。江苏省教育厅下发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指南》中,将“构建大、中、小学相互贯通、不断递进的素质教育体系的研究”,列入综合研究项目的选题内容。

从目前我们检索、搜集到的国内外资料看,素质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的研究呈现出一些特点和态势。

首先从研究范围看,素质教育的研究正从学段内的研究向跨学段的研究发展。如法国的研究(虽不用素质教育这一提法,但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精神是一致的)从初中向高中延伸,我国的研究从单个学段走向多学段的研究,如“九五”期间,攀枝花钢铁公司肖信珊同志负责的《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素质教育的区域性改革》,就是研究小学、初中学段素质教育的区域推进问题。

其次从研究内容看,素质教育的研究正从偏重于学科课程的研究,向着眼于学生和谐发展个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多元课程的开发和跨学段沟通等方面的研究转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