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创建职工素质工程,加强青年职工综合素质的教育,尽快地使其掌握高新技术,是摆在煤矿企业面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青工自身的技术素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煤炭事业之需求。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工会目前的工作重点,必须切实抓紧抓好。
关键词:素质工程;职工综合素质
Abstract: Creating the quality of workers works to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education of young worker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master high-tech, is placed in front of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major issues need to be resolved, only constantly update their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 technical quality of their young workers to establish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to maximize their talents and improve their overall quality, to adapt to the growing demand for coal undertakings. Create a learning-oriented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to become a knowledge-based activities for employees i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workers in an effective way, but also the union current focus must be really good job.
Keywords: quality engineering; overall quality of workers
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A
一、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是创建“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保证
“职工素质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各方面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各有侧重,全力推进。就其内容而言,必须根据职工队伍现状、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统筹安排,必须与企业的工作重点、安全生产、精神文明建设、科技进步等有机衔接,相互促进。为此,企业应当建立“职工素质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和指导创建“职工素质工程”。工会应设立创建工作小组,正确履行组织、协调、培育典型、指导服务和监督落实等职责,保证“职工素质工程”的各项措施落实。
二、职工积极参与是创建“职工素质工程”的基础
2011年,兵团培训职工17.8万人次,援助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82万人,总投资1.36亿元
2011年,对于农二师30团8连职工张碧凤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自家承包地种植的棉花获得了籽棉单产450公斤的好收成,年底夫妻二人兑现收入20余万元,而张碧凤本人也因为平时工作积极努力,被评为农二师“三秋展风采”先进个人,年底又被推荐为团场“五好”职工和“三八”红旗手。这一连串的荣誉令张碧风开心不已。她高兴地说:“要不是团场开展的一系列素质培训活动,哪有我的今天啊?”
8年前,张碧风和丈夫开始自理承包棉花地,面对上百亩棉花地,她心里直打鼓。“我们什么都不懂,怎么种啊,要是亏了怎么办?”
为了尽快掌握一套科学的管理技术,夫妻俩积极报名参加了团场每年冬季举办的“科技之冬”文化培训。通过几年的刻苦学习,他们双双获得了“绿色证书”,职工技能培训初、中、高级证书等。随着各种“文凭”到手。他俩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以前在大组承包时,我们只管干活不用操心,连领导和组长让干啥就干啥,自己承包土地后,一下子有点傻眼了,不知道该干什么。正好团里开展职工绿色证书培训,我和老公就一起报名参加了。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从整地到播种、中耕到化控、追肥到病虫害防治等作物栽培以及综合植保方面的一整套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也就是在那次培训班上,我第一次接触了‘精准农业’、‘两高一优’等专业名词。”提起职工素质培训,张碧风总有说不完的话。
兵团将促进困难人员再就业和职工职业技能与素质培训工程纳入为职工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后,30团更是不断调整和完善职工素质培训的内容。
2011年,该团大力开展“科技之冬”活动,不但邀请外地专家登门授课,还动员本团种植能手分享自己在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更加贴近职工群众,激发了职工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该团2011年的“双丰之春”文化月活动更是包含了职工文艺汇演、社火表演、职工手工艺书画摄影展、家庭花卉展、家庭烹饪比赛、职工篮球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全方位地提升了职工的素质素养。
为了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加强对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增收,根据市万名农民素质素质推进会和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乡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以培养素质型农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总要求,在教育培训上规范化,培训就业上一体化,劳力开发上品牌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1年,全乡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568人,其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等级培训157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411人,使全乡多数农户每户都有1名主要劳动力通过教育培训,60%的适龄农民经过知识技能培训。
1、农民转移就业技能等级培训157人。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各工作站
摘要: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必须加强基础性生产管理工作。影响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主要有“人、材料、设备、方法和环境”五大因素,因此,对这五方面因素严格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项目 质量 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应该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组织机构,质量、安全、成本,文明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人力资源的管理等方面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进行。打造企业的内部实力,通过强化项目管理,降低成本,树立品牌工程,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方法、设备和环境”五大方面。因此,对这五方面因素严格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一、影响项目管理中的质量诸要素
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缺陷,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人的素质。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可以依靠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靠培训和优选,进行岗位技术练兵。
2、材料因素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控制的要点有:①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②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③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④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⑤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⑥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据统计资料,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总投资的70%或更多。
1木质素简介
1基本物理化学性质木质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仅与植物的种类有关,且与分离提取方法密切相关。植物中原本木质素的主要部分是与糖类紧密连接并形成巨大的空间网状结构,这种木质素-糖类复合物在所有的溶剂中都不溶。分离木质素时发生了缩合和降解,木质素的相关物理性质发生了改变,溶解度性质也随之有所改变。木质素中酚羟基和羧基的存在,使木质素能在浓的强碱溶液中溶解,而木质素磺酸盐则可溶于水。化学制浆法的原理,就是用碱使得原本木质素产生大量的酚羟基,并形成酚羟基盐,使之溶解于水,或在木质素大分子中导入磺酸基,形成可溶性的木质素磺酸盐,即造纸“黑液”等的主要成分之一。原本木质素是一种白色或接近无色的粉末。木质素从植物中分离出来时,随分离方法的不同,带有灰黄至灰褐色。木质素的相对密度大约在1135~1150g/cm3之间,折射率高达1161左右,热值高达2610J/g,这也是造纸黑液回收的依据之一。通常提取的木质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在2800~17800之间[10]。木质素分子结构中,存在着芳香基、酚羟基、醇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可以进行氧化、还原、水解、醇解、光解、磺化、卤化、硝化或接枝共聚等许多化学反应。
1.2木质素的工业应用木质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人类利用纤维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木质素真正开始研究,始于上世纪30年代,至今为止仍未得到很好的利用。木质素作为木材水解工业和造纸工业的副产业,由于得不到充分利用,变成了环境污染物,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如淮河流域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的造纸厂排出的大量造纸黑液,其中除了碱以外,主要是无法利用的木质素,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该流域许多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困难、健康水平下降、农业生产滑坡[11,12]。木质素在工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可作为合成树脂,黏合剂的原料;石油钻井作业中,木质素可作为钻进液处理剂,同时还普遍作为降黏剂和分散剂使用。土木工程领域中,木质素通常作为混凝土的减水剂使用。农业领域中木质素在饲料、土壤改良剂和地膜等方面也有着广泛应用。
2木质素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虽然工业副产品木质素在工业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在岩土工程领域却很少得到利用。岩土工程建设要消耗大量土工材料,将木质素应用于土体改良,不仅可以合理、有效地处理工业副产品,还可实现自然资源的多途径利用,减小处置不当带来的环境问题。
2.1路基良目前有关木质素加固土体工程应用的文献报道较少,大多数研究均以室内试验为主。Surdahl等(2005)[13]报道了木质素用于路基土加固和路面扬尘控制。图1为木质素改良某路基施工现场,该场地内共选用6种不同添加剂,其中2种为木质素或木质素衍生物。经过2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木质素加固土体路用性能高于其他类型添加剂的平均水平,且费用相对经济、加固效率较高。该场地内气候条件相对干燥,通过现场观测,结果显示木质素在气候干燥地区加固路面土体效果良好、路面扬尘得到有效控制,加固土体没有污染周围环境,适宜野生动植物生存。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Ceylan等[14]基于生物能源副产品,开发了一种用于土体加固稳定的添加剂,添加剂中主要成分为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如图2。副产品A为造纸厂“黑液”提取物,约含25%的木质素,pH值为2.2;副产品B来自于乙醇加工厂的副产品,约含5%木质素,50%半纤维素。试验场地位于爱荷华州的卡尔霍恩县(CalhounCounty),场地内不良土体多为低塑性黏土。大量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燃料副产品对加固Iowa10号土(CL或A-6(8))是有效的。
2.2土体抗侵蚀特性内部裂纹和表面裂纹破坏是大坝和路基等结构物常见的两种侵蚀模式。采用经济、适用的措施提高土体的抗侵蚀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化学添加剂就是增强土体抗侵蚀性的方法之一。传统抗侵蚀的化学添加剂有石灰、水泥、粉煤灰、矿渣等,斜坡路堤与路基接触面土体常添加石灰、石膏等控制土体侵蚀。虽然传统添加剂可以提高土体抗侵蚀性,但当加固土体附近存在植物或易受腐蚀的钢结构时,传统添加剂的使用就受到了限制。加固土体中过高的pH值,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促使研究人员寻求一种新的、不污染环境的土体抗侵蚀添加剂。木质素是一种对易侵蚀土有加固作用、具有应用前景的添加剂。木质素加固剂来源于造纸厂“黑液”,主要成分是一种基于木质素的有机聚合物———木质素磺酸盐。加固土pH值较素土基本无变化,且掺量较小,没有浸出影响,对地下水无污染[15]。Indraratna等(2008、2009)[16-17]研究了木质素加固粉砂的侵蚀特性,得到试验结果,如图3、图4。Indraratna定义侵蚀速率为零时的液压剪应力为临界剪应力τc,即发生侵蚀所需的最小液压剪应力。随着木质素磺酸盐掺量增加,加固土对应的临界剪应力逐渐增大,侵蚀系数(拟合线的斜率)逐渐减小。侵蚀试验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盐可有效提高土体抗侵蚀性能。
2.3扬尘抑制工程施工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粉尘不仅会阻碍交通通行,且对现场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何有效、经济地抑制扬尘是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传统的路面洒水、清扫等方法费工、费时,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路面扬尘问题。因此,有学者研究将化学添加剂喷洒在有扬尘的路面上,稳定路面扬尘。用于扬尘抑制的添加剂很多,如树脂、酶、沥青和木质素等,但传统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材料无法应用。Rushing等[18]对美国邻近墨西哥的干燥气候地区低容量路的路面扬尘进行了大量研究(图5),并采用2种不同的木质素副产品A,B进行扬尘抑制。现场实测结果表明,两种副产品木质素对路面扬尘控制均有着显著作用。美国卡罗拉多州立大学的Addo[19]教授对美国低容量道路的路面扬尘及其抑制问题做了系统研究,指出以木材加工厂的副产品木质素为原料的扬尘抑制剂,可有效地减少路面的扬尘量,环境治理和路面维修成本相对较低,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化学添加剂。
[摘要]监理,是工程建设行业的五大责任主体之一,承担着项目建设的管理,技术,协调等诸多方面的主持工作,监理的性质决定了总监应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他的素质的高低,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总监工其实就是一个项目的总指挥官,其实也是一面旗帜。本文阐述了总监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监理总监素质
总监,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够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呢?
根据工程建设的岗位需要,总监应该有着比一般专业工程师更高的素质,我认为,做为一个项目的总监,至少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精通的专业技术素质
监理工程师首先应是一名合格的工程师。现代工程建设,投资巨大,技术复杂,可能涉及结构、电气、水系统、综合布线、电梯、智能、化工、交通、机械等多功能兼备;涉及的领域较多;应用科技门类广泛;人员分工协作复杂;如果没有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作基础,项目总监是很难胜任其工作岗位的。这就要求项目总监应当具有较高的学历和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因此,总监至少应是精通某一系列工程的工程师。因为只有这样,监理工程师才能对工程建设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具有某一领域或某种工程的专业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监理工程师的基础。
二、充足的项目管理知识
管理学也是一门科学,是对人类行为进行有效地约束与督促的学问。监理工程师进行建设工程监理的过程中,对于工程进度、质量、投资的控制,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面对工程建设施工队伍的。如果监理工程师具备工程管理学知识,就能在严格监督的前提下有效地调动工程建设队伍的积极性,从而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项目建设规模逐步增大,系统越来越多,协调越来越烦琐,这将要求项目管理必须以合同为依据,管理为主线,加强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成本三大目标的控制,加强协调好参建各方等的公共关系。还将迫使工程项目管理要从粗放型管理转变为集约化管理。
[提要] 本文从我国监理业现状入手,对现阶段我国监理人员素质概况进行分析,探讨总监理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总监理工程师;工程监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6日
一、我国监理业现状
我国自提出推行工程监理制度,经历了准备阶段(1988年)、试点阶段(1989~1992年)、稳步发展阶段(1993~1995年)以及全面推广阶段(1996年至今)四个发展阶段,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家有关政策、方针指引下,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企业的数量和从业人员的规模逐年扩大,建设工程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我国工程建设赢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最初引进工程监理制度时是国有经济居于我国主体地位的国情,具体实施中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并没有采用与国际上通用的做法,以至于违背了当初引进工程监理的初衷。我国引入建设工程监理的初衷是为了实现项目管理,而现实中,工程监理长期以来都停留在对施工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上,并没有完全做到“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指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关系)。事实上,目前多数中、小型工程监理企业只有满足最基本的质量控制监理职能的能力,造成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认为工程监理企业实际作用有限而将工程监理企业当成摆设,在工程监理招投标中只考虑商务报价而忽视综合技术管理能力,很少让工程监理企业来承担“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中的其他职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领域与国际的接轨,建筑市场越来越国际化,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由于先天不足和国际竞争压力的双重作用,我国的工程监理业在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中并不占优势。监理企业大多沦为停留在低层次上的“施工辅助单位”,监理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恶性价格竞争严重、缺乏应有的市场地位。截至2007年底,国内的工程监理企业还没有一家能够涉足国际市场,其中最关键的制约因素就是国内的工程监理制度和管理机制不被国外市场所接受。无论是发展相对成熟、平稳的欧美市场,还是正处于快速增长的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都实行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或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普遍认可的项目管理规范标准。两大协会的会员国,如埃及、菲律宾等国尽管国内的建筑业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但由于其项目管理机制与国际相接轨,这些国家的一些项目管理企业便能够容易地在国际项目管理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中国监理业要与国际接轨,还有一段路要走。
综上所述,由于存在建设监理缺乏市场主体地位、与国际惯例不接轨、监理范围过窄、监理取费较低等诸多问题,致使监理企业整体素质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尚未全面满足监理业务的高智能服务的需要。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我国建设监理企业进一步发展。
作为服装工程的学生,实际上是服装企业未来的企业家,服装商业未来的经理式人物,因此服装工程的老师在培养自己学生的时候应根据专业特点来进行教育模式构建,以防止趋同服装艺术设计学生造成未来就业中巨大的压力。随着经济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服装工程学生不是过去简单理解的能打版、工艺好、懂面料的服装人才。现代企业要走向品牌化,则它对服装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懂得服装工程方面的服装制作、服装功能、机械设备、车间生产布置、生产流程设计等,而要依靠他们进行品牌策划并将产品打开市场,甚至走向世界。因此,培养服装工程方面的学生也要与世界接轨。他们除了要学习服装的工科课程外,学校应开设多种多样的第二课堂和选修课,以丰富学生知识面,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综和素质与创新能力,迎接不断变更的新的挑战。
服装工程学生应加强文科、艺术造型设计等第二课堂课程的学习,应培养创新与创业的精神。因为服装工程学生在中学阶段主要接触的是数学、物理等逻辑思维方式,而文字功底不是很深厚,且缺乏形象思维和造型设计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大学期间,注重学生的文、工、艺三方面的综和素质的培养,多方面吸收有关知识,对今后开展企业管理工作、外贸营销活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品牌策划等工作将大有好处。
一、教育目标要明确
对于服装工程学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多方面知识、具有实干和创新能力的服装人才。现在,知识商品化[1]了,或者说是一种知识商品,而知识本身不是商品,只有当知识经济物化、加工凝结某载体时,才变成知识商品。知识的物化过程是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然后进行创造的过程。在这个含义上,我们在课程设计上要明确考虑学生的综和素质培养,要考虑现在的教育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大基础课程的设置,如英语、计机及其程序语言、数学等,甚至可以加强语文课程和法律课程的学习,而专业课时可相对缩短。在培养了学生全面知识的基础上再加强创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出来,让老师带着学生做课外科技活动,如替企业进行品牌策划,参加大型的商业交流会或者旁听学术论坛,辅助老师完成一些课题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社会兼职活动等;另一方面是在学校学习中培养和训练出来,如老师授课中引导学生怎样去培养自己的特长,如何深入学习形成在某方面的具有自己的想法,老师也可将自己的一些科研或市场调查活动过程告诉学生,让学生重新来虚拟怎样进行科研或市场营销活动等。美国有一项研究表明,在学校进行过创造或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的学生,与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的学生相比,在接受需要创造能力才能完成的工作时,前者的成功率为后者的3倍。
二、课程设置要合理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与国家对不同教育的政策投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校的培养目标有关。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学科交叉。学科交叉[2]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从学科的整体发展与综合化出发,合理构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合、重组课程无疑是构建培养方案时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要给学生整体性的知识,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对本学科的影响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更要在精选知识、交叉融合上下功夫,搞好整体优化。切忌将新知识机械地叠加或简单地照搬相关专业的课程。此外,要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向,拓宽学生的视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表现为:
1、对于单独个人,首先应接受一定的基础教育,包括专业基础教育等,如德育、英语、数学、计算机、造型设计及应用、服装史及基本理论等,使学生的基本素质整体提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不同的专业特长,如结构打版,管理、营销与外贸等,使学生在某个方面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有人也许会说,服装工程的学生为什么要强调造型艺术设计呢?服装艺术设计学生不是专门进行服装款式与造型设计的吗?如果有问题让他们去设计不就行了吗?在商品经济激烈竞争的大潮中,企业要创一流产品,除了有先进的技术,良好的机械加工设备,优良的服饰功能,完善的售后服务,还要有优美的外观造型和色彩搭配,把服装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才能使服装产品更具竞争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中国现代企业的品牌要与世界品牌竞争,更注重的是商品品牌化,在这个过程中要能把握服装的市场变化和预测、服装生产、物流管理、卖场设计以及用英语与商家洽谈协议等,有许多过程是艺术设计人员做不了的事情,但如果服装工程学生在造型艺术设计方面多一点知识的话,他们基本上都能完成整个过程,这对企业来说是件好事,也为培养服装企业高层领导奠定了基础。这说明服装工程学生培养形象设计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应开设有关创业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在现代社会中创业的必要性和在创业过程中的技巧等,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2、对于整个社会劳动者而言,在人才素质、技能、创造能力上所形成的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并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而做相应的调整布局,如服装行业在80年代强调的是服装艺术设计方面特长的人才,90年代强调的是服装结构与工艺方面的人才,我国加入了WTO后强调的是服装管理、营销与外贸方面的人才,现在更是强调综和素质如能进行品牌策划的人才等。三、教育方式要灵活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大工程观背景下,非工程类学生工程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作用,明确了非工程类学生工程素质内涵和教育目标,构建了相应的教育结构,培养学生具备基本工程知识、一般工程能力和初步工程经验。通过对非工程类学生的工程素质教育探索的实例和分析,提出了有效开展非工程类学生的工程素质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大工程观;非工程类学生;工程素质教育
在“大工程观”理念的指引下,许多学者开展了工程类学生工程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1,2]。然而,占我国高等教育人数大半以上的非工程类学生的工程素质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却很少涉及,很多高校不重视,使得非工程类学生的工程素质薄弱,不符合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大工程观”的背景下,本文探讨非工程类学生的工程素质教育,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共同关注,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
一、“大工程观”教育理念
20世纪末期,美国开始研究工程教育新模式,提出“回归工程运动”。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高校经过一系列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探索,提出了“大工程观”理念[3,4],认为工程教育要注重工程实际及工程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工程不局限于科学和技术范围,还包括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因素。因此,工程被认为是一个多要素密不可分的复杂大系统。
大工程观要求工程教育必须为学生提供宽广的跨学科、综合性的知识背景,培养学生具有集成知识和系统方法,强调工程实践性和创新性,纠正传统工程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化、科学化从而与工程本身割裂的现象。这一理念指出了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深刻影响着美国的整个工程教育。
1996年原国家教委工程教育考察团赴美考察,中国开始触及“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5]。中国工程院开展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问题的研究,认为从大工程观出发,现代合格的工程师既要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科学基础,又要有一定的本专业知识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必须对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公共政策、人际关系、道德规范、审美以及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与适应能力。2006年,教育部战略研究重大专项“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的研讨会上提出,工程课程设置要从单一的“工程专业课程”传授转变为“大工程观、大系统观”为指导的课程架构体系。近几年,国内一些高校对大工程观进行了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6]。
二、非工程类学生的工程素质教育浅析
一、夯实良师工程,着眼提升师资素质,力求不让一个教师掉队
俗话讲得好:“名师出高徒。”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是完成任务的基础。二是心理素质。我们每位英语教育工作者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及时地调整自己,以便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投入正常的教学工作中去。三是职业素质。从事被誉为“阳光下最崇高的事业”的教师本身就应具备优良的职业素质,即良好的职业品德和职业规范。四是业务素质。其要项有:(1)合理的知识结构。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就要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及风土人情,同时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2)较强的教学能力。它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语言表达能力。这里主要指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能力。②课堂组织能力。这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之处。③处理教材和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好的教学方法能产生有效的教学的效益。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英语语言课属于实践课型。实践课的重要标志就是它的操作性、操练性。因此,英语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先进的教学辅助仪器、设备,如幻灯机、投影机、电脑、放映机、影碟机以及语言室的有关设备,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直观作用。⑤学法指导能力。英语教师应给学生一张渔网,而不是一条鱼,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二、夯实基础工程,着力提升课研学案优效指数,力求不让每一节课掉效
中学英语新教材的出现,为真正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可行性。它具有能上能下的重要特色:一是思想观念新,生活气息浓厚。二是可操作性强。三是教材配套,全面系统。四是课文编排合理。五是教材内容呈螺旋上升特色。六是注重全面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及运用英语的能力。教材为中学英语教学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好素材。正是由于新教材的这些特点,才使我们从教英语教学的空间变得宽阔起来。我们英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单元,不同的阅读材料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导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敢说英语,敢读英语,敢写英语,敢练英语,敢译英语。
三、夯实“角色转变”保障工程,着重转型升级教师理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中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指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所从事的具体任务,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与关键。这关键是教师必须改变自己在“应试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那么,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师,要完成好自己的教学任务,务必践行以下两项原则:第一,全员原则。即面向全体学生。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中学英语教师全身心地为了完成教学指标、考试分值,而把全部精力重点投放到成绩好的“有希望得高分数的尖子生”来组织教学,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就被放任处流。新课程改革推进至今日,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明确了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使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得到提高,而不是只去培养几个装门面的“尖子生”。因此,英语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在传授知识上,要实行因材施教。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在所处的环境、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可接受性教育原则去施教,实行分层教学,即课堂上实行教学分层讲授,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次评析,分层次矫正。这样,就能在教学中结合每个学生的客观学情,协调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使之置于各个学情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可能性相互适应,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使尖子生、中等生、较差生各得其所,在课堂上都能愉快地、有效地接受知识。第二“,两主”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众所周知,在“应试教育”中,教师们为了让学生多掌握知识,多见识题,大都实行“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际是以学生为“客体”,以教师为“主体”,最终加重了师生负担,败坏了学生的兴趣,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最终造成了教育中的“高分低能”“高负担低效率”这一畸形现象的产生。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境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到:(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3)加强学法指导。
四、夯实拓展工程,着力提升课外活动实效,力求不让一个环节掉链
为了适应和确保当下交际化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英语教师还必须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为学生搭建好前延后伸的学习、练习英语的大平台。一般来讲,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宜采用以下形式:一是成立英语会话小组,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二是加强英语课外阅读,增加学生语感,丰富知识。三是开展英语角色扮演和英语短剧表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