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考量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是否适应社会需求,更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强化理论教学的实践实训功能;把课堂放在学前一线,强化课堂教育的适应;加强教育见、实习的岗位训练功能;把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师范素质训练、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实践教学的社会适应,成为我校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学前教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质量观;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67-02
一、在构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强调适应社会需求
1999年湖南怀化学院建立了教育系,从2002年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2015年教育系更名为教育科学学院,经过14年的探索,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省内外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研究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学前教育最新发展动态,找准切入点,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突出教师基本功和教师特长。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反映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学习、主体地位,大力提倡教育改革科学研究,多次重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近年来先后多次讨论、修订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改进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现已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能力课程模块体系,由最初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块到“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三大模块改革为“大学公共能力课程、学前专业能力课程、儿童教育发展能力课程”的集知识、素养、能力为一体的课程模块体系,在本课程体系中,力求优化智能结构,做到文、理、艺渗透,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和专业特色。
强调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确立了适应社会要求的学前教师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21世纪,能主动适应学前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实践动手能力强,有特长而又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专门人才。
在方案实践中,我们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突出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摆脱了传统教育的一味的系统化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实施教育素质和文化素质并重;教育教学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重;思想品德和个性发展并重;在课程结构上文、理、艺、英并重普修;实现个性特长与全面发展相结合。通过加强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育,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军训、社会调查等)、科技素质教育活动(如开设专门的手工艺制作课程)。培养方案中,实践(验)活动课程总学时635课时,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6∶4。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内化为教育教学能力:即具有实现代幼儿教师和素质教育能力,一专多能,一师多用的综合加特长的骨干教师,从而具备竞争取胜的职业特质。
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了学前教育教学和学前教育研究两个专业方向,突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学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要】
实训周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专业技能教学的有机延伸,是提高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为例,从实训周教学的概述、具体实施过程及经验总结三个方面介绍了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高职;物业管理实务;实训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学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了实现真正意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氛围下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可积极开展实训周教学。
1实训周教学的概述
实训周教学是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以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实训周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有效途径。实训周是在课程内容构建、考核机制、组织管理模式三方面按企业岗位需求和管理模式而开创的全新的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进入了职业人的角色,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物业管理实务》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课程。通过实训周教学,让学生加深对物业服务企业岗位的认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缩小与企业实际需要的差距。
2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具体实施过程
摘要:在高职模具专业的实训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在实训项目设置及其实施过程中,通过长时期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专业实训“三步曲”:初期的专业基础实训、中期的专项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及最后阶段的模具制造综合实训。
关键词:高职;模具制造专业;专业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25-03
专业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最重要的手段,在高职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院模具专业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了一套较为实用的专业实训教学模式,而“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则是其中的特色所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我院学生参加省内及全国技能大赛屡获佳绩,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也获得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初期的实训模式
最初的高职模具制造专业实训是学科系统式的,结合专业理论课而开设,是专业理论课的辅教学环节。实训内容侧重于对加工设备的了解及其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钳工实训(2~3周)。以“手锤的制作”为载体,通过划线、锯割、锉削、抛光、钻孔、攻丝、铆接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钳工职业技能。(2)普通机床加工实训(2~3周)。包括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等普通机床的加工操作实训,以简单的回转体、六面体零件的加工为项目任务,主要使学生了解普通机床的功用与使用方法,初步具备设备操作技能。(3)数控机床加工实训(2~3周)。包括数控车与数控铣,通过典型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及数控机床操作两方面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初步具备设备操作技能。
在教学实施中,上述实训方式重在对常用加工方法的了解与认知,有助于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现出专业教学的系统性,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模式。但由于培养目标不同,这种模式对于高职学生是否合适则有待商榷。另外,这种实训安排,特别是实训项目内容方面,着眼于基础性和通用性,并非专用于模具专业,也用于机械类其他各专业,实训效果对于各专业来说其实都是不够理想的。但从学院总体考虑,其通用性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比较节省教学成本,且实训安排及其实施均较为便利,所以这种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发展后的实训模式
摘要:考量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是否适应社会需求,更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强化理论教学的实践实训功能;把课堂放在学前一线,强化课堂教育的适应;加强教育见、实习的岗位训练功能;把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师范素质训练、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实践教学的社会适应,成为我校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学前教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质量观;实践探究
一、在构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强调适应社会需求
1999年湖南怀化学院建立了教育系,从2002年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2015年教育系更名为教育科学学院,经过14年的探索,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省内外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研究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学前教育最新发展动态,找准切入点,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突出教师基本功和教师特长。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反映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学习、主体地位,大力提倡教育改革科学研究,多次重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近年来先后多次讨论、修订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改进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现已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能力课程模块体系,由最初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块到“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三大模块改革为“大学公共能力课程、学前专业能力课程、儿童教育发展能力课程”的集知识、素养、能力为一体的课程模块体系,在本课程体系中,力求优化智能结构,做到文、理、艺渗透,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和专业特色。强调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确立了适应社会要求的学前教师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21世纪,能主动适应学前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实践动手能力强,有特长而又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专门人才。在方案实践中,我们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突出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摆脱了传统教育的一味的系统化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实施教育素质和文化素质并重;教育教学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重;思想品德和个性发展并重;在课程结构上文、理、艺、英并重普修;实现个性特长与全面发展相结合。通过加强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育,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军训、社会调查等)、科技素质教育活动(如开设专门的手工艺制作课程)。培养方案中,实践(验)活动课程总学时635课时,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6∶4。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内化为教育教学能力:即具有实现代幼儿教师和素质教育能力,一专多能,一师多用的综合加特长的骨干教师,从而具备竞争取胜的职业特质。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了学前教育教学和学前教育研究两个专业方向,突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学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中强调专业特色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涵盖三个阶段的教育实习(共计18周)、军事训练(1周)、社会实践(8周)、劳动实践(2周)、专业实践等五个部分,总学时比例占总课程的11%。同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有计划、有指导地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师基本功训练与测评,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校级和系级的校园文化活动;课程教学中以开展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满足了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1.学前教师职业基本功训练:全面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师基本功训练与测评,在大学四年中,通过有层次、逐步实施的教师基本素质和技能的训练与考核是我院实训工作的特色。结果显示到2016年4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三笔字、简笔画合格率为100%,考核获得二甲以上等级水平普通话的学生有77%,课件设计合格率达到90%,微课片段教学考核合格率85%以上。
2.校园文化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校级和系级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立并参与了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舞蹈团、合唱团、结谊社、野草文学社、网络协会、航模协会、教心社、口语艺术社、致远书画协会等等;积极开展说课、课件制作、教育小论文、简笔画大赛、讲故事、手工制作、舞蹈创编大赛等各种活动,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充实了学前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让学生们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18-0049-01
摘要:我院将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发现采用“3+1”教学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此模式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与总结。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质量;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软件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国内高校软件人才的培养数量日益攀升,但真正能够加入到软件开发队伍的人并不多,这严重阻碍了我国IT的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国内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的教学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理论知识和针对个人动手能力的实验构成了教学的主体,普遍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同时也缺乏进行这些训练所需的教学环境,因此很难培养出符合软件公司要求的实践型软件人才。
笔者针对学生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发现通过对四年本科生实行“3+1”培养模式,与北京知名软件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此教学探索实践活动做了一个阐述与总结。
1开发能力培养过程的主要构成
此模式对统招本科生学生开发能力培养的过程,概括起来有三个阶段,首先是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这个阶段主要是针对某门课程重要知识、原理的验证,这样的实践环节,对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对提高学生工程能力方面,作用就比较小。第二阶段就是暑期实训,时间是安排在学生大二结束后的那个暑假进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指导老师确定实训题目和内容,实训周期为20天。第三阶段就是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真实软件项目开发。第一阶段是目前大多数开设软件工程专业学校都已经在实施的一个培养环节,下面就不再进行阐述,接下来,主要对我学院实施的后面两个培养阶段进行阐述。
摘要:从高职教育现状入手,在剖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介绍如何构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双体系、三模块、两段式”课程体系,突出岗位能力培养,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双体系、三模块、两段式”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
1、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据《中国教育年鉴(2008)》记载,截至2007年,高职(专科)院校在学校总数、招生总人数、在校生总人数上,占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61.21%、50.15%、45.65%。
1.1 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解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问题,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我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发展机遇。但由于毕业生总体人数的下降、高职学生录取分数低、校企合作困难等问题,高职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2 培养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清晰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清晰。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3 重视教育质量,深化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专业网球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建立以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状态的生理生化指标体系与专项素质测试指标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监控体系,对于提高网球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比赛成绩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网球 运动员 赛前训练 监控
对网球运动员重大比赛前的备战训练过程实施科学监控,充分发挥科研、训练、竞赛相结合的科研攻关保障体系的重要价值,是十分重要的研究任务。通过训练过程中的监控,能够及时发现运动员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备战运动员的训练效率与竞技状态。对此,笔者所在的科研组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某省网球队8名备战全国网球比赛的女子运动员。
2.研究方法。科研组对该队训练过程进行了为期7周的跟踪与监控研究,并走访了10多位该省网球专家、网球队教练员,多次该队组织的内部业务研讨会。在研究过程中,对该队6周共64次训练课的时间安排、组织形式、训练手段、负荷量度、训练效果等开展了全程跟踪记录;对运动员在练习与恢复过程中的心率进行随机抽样监测;每2周对运动员进行1次晨起静脉采血,重点检测血红蛋白、血压积、红细胞、皮质醇等7项生化指标,依据检测情况、运动员承受负荷量度的情况、身体机能状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补充;在训练末期对全体队员实施专项素质测试,并运用统计软件对测得数据开展差异性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1.身体机能监控与效果分析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服务地方经济,服务行业企业。文章从服务面向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校外多元化实训基地,创建“导游服务中心”,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分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立足地方经济教育体系的全面构建。
【关键词】高职教育 旅游教育 工学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只有服务地方经济,服务行业企业,才有深厚的根基和顽强的生命力。近几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以“质量为先、争创特色、服务一线、服务丽水旅游经济”为宗旨,工学结合,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体系,为地方旅游经济建设培养大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提升了对社会的贡献率。
一、明确服务面向定位,为地方旅游经济服务
丽水地处浙西南山区,被誉为“浙江绿谷”,是“全国生态环境第一市”,发展生态旅游是丽水经济的重要成分。丽水旅游资源具有生态环境和民情风俗的两大整体优势,随着丽水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丽水旅游经济必将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十一•五”期间,丽水旅游业发展目标是:旅游业实现由先导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转变,旅游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5%以上,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丽水市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
丽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旅游人才。根据丽水市旅游培训中心对丽水市区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综合问卷调查显示:“小学、初中”学历占29.7%,“高中、职高”学历占47.2%,“大专、高职”学历19.5%,本科、研究生学历占3.4%。从业人员存在着学历和整体素质偏低状态,制约了丽水旅游经济的发展。
针对丽水旅游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确立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总体思路是:探索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有特色、创新型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地方旅游经济服务。
二、创新“分阶段螺旋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旅游人才
一、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及结构
1.教师专业素质的界定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
2.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结构性特征。其结构素质包括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教育部2012年2月下发的《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其基本内容包括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分别对应的领域有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同时,每个领域都有具体的基本要求。
3.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应着眼于培养教师专业素质对于进行教师职前培养的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笔者认为,其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应着眼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如综合文科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能力的获取、教学实施及反思与发展的体验、教师专业情感与教育教学态度的养成等,为将来能够走上或适应中小学教师工作岗位做准备。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1.改进学科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素质在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素质的课程目标下,依据学科课程的特点,专业任课教师探索和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人文社会科学概论课程的自学辅导式教学方法、政治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法、自然地理学的直观教学和读图分析法、世界通史的探究式教学法、中学政史地教学论的项目实训教学法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以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为课程主要目标的是中学政史地教学论课程的项目实训四阶段教学模式。依据初中政史地教材内容体系与特点,我们分别将中学历史教学论、中学政治教学论、中学地理教学论课程设计为5~6个实训项目,并将课程理论内容融入贯穿到项目实训过程当中。该模式是把项目实训过程分为项目实训任务布置—实训准备—实训展示—总结提升四大阶段,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实训的教学模式。第一阶段,项目实训任务布置。该阶段需教师组织,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每个项目需要有相关的理论做背景,均有教师素质训练的侧重点,需要任课教师做相关说明。如教学设计与模拟教学项目,往往侧重于教材内容的分析、教案的设计及教态的训练,需要任课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初中教材的内容结构,每一部分内容有什么特点,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才能符合逻辑性,在此基础上怎样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才能让学生接受,并将教学设计编写为教案,教案与教态有哪些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必要时还要展示以往学生的模拟教学视频加以说明,之后布置该项目实训任务,发放项目实训指导书。第二阶段,实训准备。该阶段由项目实训小组长组织,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事先将学生分为6人一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套该学科初中教材、配套教学参考书及课程标准,每个学生选择好内容,依据项目实训指导书的要求和课上所学内容,利用课下时间,研读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进行集体备课,做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小组长组织试讲、试评。第三阶段,实训展示。该阶段还是由项目实训小组长组织,其中一组在多媒体教室模拟教学、模拟说课或见习交流,教师全程跟随,适当评价,小组成员详细记录教学过程,依据评价标准评分,教师组织自评、互评。其他小组同时在微格教室模拟教学展示,同一小组成员记录、评分,小组长组织自评、互评。该阶段重点培养学生教学实施能力与教学评价能力。第四阶段,总结提升。各小组项目实训展示结束后,全体同学集中起来,由教师组织有针对性的总结,回放学生模拟教学录像视频或微格视频,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改进、提高。该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有驾驭全程的组织指导能力。首先,需要教师依据初中教材的内容特点及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并确定实训项目,每个项目要有具体的实训指导方案;第二,教师要研读初中教材、教参、课程标准,并经常到中学听课,研究中学相应学科的教材、教法,以便对项目实训实施指导。我们有的任课教师有中学相应学科教学经历,运用该教学模式得心应手;第三,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项目实训展示进行理论提升,需要精心筛选学生展示实例,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要学生知道怎样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由于该模式各实训项目将课堂教学形式生动化,将实训任务布置、实训准备、实训展示、实训总结紧密衔接,将“全班”与“小组”“、小组”与“个体”有机结合,学生全程参与体验,既有现场指导,又有总结提高,体现了目前倡导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并且,在中学政史地教学论项目实训教学模式的带动下,其他学科课程也依据课程的特点,设计1~2项实训项目,以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师专业技能。
2.形成实践课程体系,探索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教师专业素质本专业的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社会调查、综合技能训练与考核、教育实习等。2012年,结合《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我们对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实践课程课时有所增加,其中教育实习增加到480学时(14.5周),目前已形成学科课程项目实训教学、教育见习和社会调查、综合技能训练与考核、教育实习在时间上前后衔接,在内容上相互贯穿的实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也为四阶段,即:课程实训奠基—教育见习(包括调查)感知—综合训练强化—实习体验。对于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对于学生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操作过程及特点是:一是在时间安排上,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体现课程内容及课程目标的衔接性。在大二下学期配合教育学课程,安排1~2天的教育见习,初步感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在大二结束后的假期,安排1周的社会调查,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的内容是教育调查,进一步探讨中小学、教育问题;在大三上学期,配合中学政史地教学论,安排2天的教育见习,学生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改进、教学设计、模拟教学及教学评价;大三下学期,首先安排4.5周的教师综合能力训练与考核,将教师的基本能力综合为几个大的项目,逐一训练,集中考核,考核合格,才具备实习资格。之后安排14.5周的教育实习,一般是8周的集中实习,统一组织到初中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实践。其余时间学生自主分散实习,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素质。二是在组织形式上,自大三上学期的教育见习始,对应中学政史地教学论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学科(历史、地理、政治任选其一),依据选择该学科的人数,再分成小组,分别配备指导老师全程跟踪指导,包括教育见习、综合能力训练与考核、教育实习、集中考核、总结交流。该模式以培养学生教师综合能力为主要任务,形成了从组织方法到组织形式都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体系。三是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系主任监督,教学主任主管协调,教研室主任落实,中学政史地教学论任课教师、初中学科教师协同具体指导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的作用,设置活动课程组长(由班长或学习委员担任)、学科组组长(由学科教学论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长(小组推选)三级管理体系,负责活动课程的纪律、安全、活动项目的准备、练习、与指导教师沟通等工作,使各门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按计划有序、高效运行。由于学生自我管理与教师督促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各门实践课程教学效果非常好。四是在实践课程评价上,各门实践课程均制定了课程教学评价方案,采取综合评价的办法,实行校内指导教师评价、校外中学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形式上,实行书面评价与学生实践表现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包括教育见习报告、教育调研报告、教学设计方案、教育实习参与活动的记录及教育实结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探索采用定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关注学生教师专业技能,还关注教师专业态度、教育教学反思等的考查。
三、结语
摘要:
正通煤业针对矿井面临的拔尖人才偏少、职工队伍技能素质偏低的现状,提出了“三个三”安全教育培训模式,以提升职工整体素质、安全意识及技能水平,为保障安全生产、加快矿井建设提供保障。
关键词:
正通煤业;安全教育;“三个三”培训模式;职工技能素质
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一直占据着主体地位,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要能源。正通煤业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内涵提升”工作总要求,紧咬“建成年”奋斗目标任务,结合矿井拔尖人才偏少、职工队伍技能素质整体偏低等现状,将职工技能素质提升作为保障安全生产、加快矿井建设、促进内涵提升的强力举措,按照全员参与、骨干引领、对口培训、分类施教、层次推进、整体提升的基本思路,依托现有培训平台和资源配置安培中心打造具有本矿特色的“三个三”安全教育培训新模式,为企业转型跨越式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1管理人员上讲台,搭建三平台
为了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技术专长,搭建了“周一安全大讲堂、周三业务知识大讲堂、周五技术创新大讲堂”三个平台,积极调动领导干部走上讲台围绕着战略发展、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实现了职工教育培训的全覆盖,收到了良好效果。
1.1打造“周一安全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