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隧道塌方治理

隧道塌方治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隧道塌方的预防及治理方法

摘要:隧道塌方不只延误工期、极大增加工程费用,还会对人身造成伤害,研讨塌方的缘由,防止塌方的发生并在塌方后积极有效管理隧道施工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技能。鉴于此,笔者分析总结了隧道塌方的常见因素,提出了施工中防止塌方、处理塌方的常用办法。

关键词:隧道塌方;预防;治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开展,道路工程事业也在发展中提高,但是隧道工程已经成为路途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正在大力的建设一些公路桥梁等基础的交通设施。在不良地质地段构筑隧道,设计经常出现洞顶、侧壁的滑移坍落表象,设计严重的乃至发生冒顶状况,设计这些统称为塌方。塌方不但使围岩条件愈加恶化,设计并且直接威胁施工安全,设计延误工期,设计费工费料,设计还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年限,因而施工中应防止塌方和正确处理塌方。

一、隧道塌方及其损害分析

近些年来,在隧道的开挖施工中,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塌方,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社会形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所谓隧道塌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应力作用使洞顶与两边的有些岩石和泥沙土很多塌落的表象。塌方的主要类型有洞口塌方和洞内塌方。通常状况下,洞口段的岩体风化严重、破碎,或为堆积层,所以其整体安稳性较差,加上埋置深度浅,就简单在重力作用下呈现开裂变形或下沉,当到达极限状况时,就会致使整体失稳,然后发作塌方。在洞内,当隧道开挖时,其周围的岩石会因为应力开释而发生变形或下沉,还有也许是因为围岩内部早已经有节理和层理松弛脱落的表象,对于这些状况假如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支护办法,就会很容易构成掉块表象乃至塌方。在施工时一旦发作塌方事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形成很大的威胁,给施工人员家庭带来沉重的冲击。

全文阅读

铁路隧道塌方段治理方法和原则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塌方产生的原因及处治方法。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塌方; 治理方法原则

Abstract: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examples, it will introduce the collapse cause and methods.

Key Words;railway, collapse, measure method,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TU9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塌方是隧道施工中比较常见和典型的一种事故。一旦塌方发生,不仅延误工期、大幅度增加工程费用, 而且会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如果处理不当,则会给工程质量遗留隐患, 给后期维修养护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但由于塌方原因众多,形式多样,因此处理时必须全面分析,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提出综合治理方案。

一、隧道塌方研究现状及产生原因

(1 )地质因素

全文阅读

羊泉隧道塌方形成原因分析及治理

摘 要:文章重点介绍了青兰高速陕西境项目羊泉隧道塌方的过程及原因分析,阐述了塌方的治理和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案,分析总结了富水黄土隧道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开挖施工的技术关键,以期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羊泉隧道塌方治理

1项目概况

1.1项目概况

青兰线陕西境项目羊泉隧道隧址位于陕西省富县羊泉镇羊东村南约1公里处,为曲线型特长隧道,分别于公路测设里程ZK121+360~ZK124+470、YK121+381~YK124+457段穿越山体,分为左、右线,左线最大埋深约139米,右线最大埋深约137米。

1.2地形地貌

隧道穿越区为黄土塬梁峁工程地质区的黄土塬工程地质亚区,山体近南北走向,地势总体南低北高,隧道与山脊近于直交,垂直隧道轴向两侧低,中部高而平缓。地面标高介于1044.52~1198.15m,相对高差约153.63m。

1.3隧道工程地质概况

全文阅读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运用

【摘要】就目前来看,公路隧道工程呈现出建设规模大、地理环境复杂等特征。在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期间,经常会受到各类因素影响,出现塌方问题,导致施工安全难以得到根本上的保障。论文以某公路隧道工程为例,分析该工程塌方问题发生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施工要求,制订出专项可行的塌方治理方案,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指导。

【关键词】公路工程;隧道塌方;治理技术

1引言

公路隧道工程属于地下条状构筑物的一种,主要用于改善高程障碍、保障行车速度、提高地区整体交通运行能力。在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期间,往往会受到地质环境复杂、施工规范性不强、超前地质预报不及时、出现突发紧急状况等因素影响,导致公路隧道塌方问题经常发生,严重影响公路隧道施工安全,如没有采用适宜的塌方处理方式,会导致塌方问题进一步加剧,施工机械设备和人员将面临更大的安全隐患。

2公路隧道工程概况

本文以某地区一公路隧道工程为例,该公路隧道工程全长1080m,最大埋深为160m,隧道净高为7.8m。在公路隧道工程实际施工期间,受到了地质结构运动等因素影响,在隧道中部出现了断裂破碎带。通过收集施工现场实际调查资料,发现破碎带朝向砾岩断泥层推进,并与断裂带灰岩层存在相互溶蚀现象。在公路隧道工程具体设计过程中,选择了双台阶法作为隧道施工主要技术手段[1]。上下台阶开挖时的距离控制在50m以内。在即将开始超前小导管施工时,有施工人员发现隧道顶部岩体结构出现了垮塌问题,随之停止了施工,并紧急撤出施工现场。后期隧道顶部岩体结构垮塌问题进一步加剧,而它主要位于掌子面位置,可判断出隧道施工出现了中规模塌方事故。在此次事故中,超前小导管作用失效、附近钢拱架以及右拱腰部位置受损,但没有人员伤亡。通过分析实际事故调查结果发现,此次塌方问题的主要成因为缺乏系统的地质超前预报体系,没有及时做好不良地质体定位工作。通过细致分析工程实际地理结构特征,管理部门对塌方模式进行了准确判断,并设置小导管注浆、超前管棚支护加固相结合的处理手段。

3公路隧道工程塌方问题成因

3.1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全文阅读

浅谈隧道塌方治理施工方案

锚固桩加固:为治理滑坡,确保隧道结构及以后运营安全,在DK84+920~DK85+110段线路左侧隧道边墙外设C30钢筋混凝土锚固桩,桩间距5m,桩截面2.25m×2.5m,桩长22m~24m,共设38根。5隧道结构:DK84+942~DK85+008未施工地段设Ф108超前大管棚预支护,每环35m,共2环,初期支护采用0.5m/榀全环I20钢架加强支护,网喷C25混凝土,二次衬砌采用C35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为60cm,仰拱填充采用C30混凝土。

关键词:隧道塌方,处理方案,锚固桩,袖法管,管棚

一、塌方概况

石院子隧道为宜(湖北宜昌)万(重庆万州)铁路长阳县境内的工程,设计为双线隧道,进口里程DK84+920,出口里程DK85+516,全长596m,隧道纵坡为14.8‰单面下坡。该隧道地处中山缓坡、单斜山坡,横向自然山坡15~30°。山坡南北向冲沟发育,局部切割致基岩,沟内块石堆积。单斜山坡坡脚为318国道,隧道距坡脚高差约150m。石院子隧道南侧依山,北侧下临正在施工的沪蓉高速公路,铁路与公路中线相距约62~103m,路肩高差16.22~14.18m,线路行穿行于长阳背斜北西翼山前单斜缓坡地段,岩层产状355∠52°,岩层走向与洞轴基本平行,倾向右侧,岩体顺层。山坡表层为Q4dl+pl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厚8~26m。下伏S11页岩:上部为强风化,灰黑色,节理、裂隙发育,多呈碎块状,厚2.4~9.0m;下部为弱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山坡土壤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较发育。

该隧道施工至2007年7月20日上午10:00左右,DK84+970~DK85+000段初期支护变形开裂,拱顶局部开始掉块,11:00左右,DK84+965~DK85+008段(已开挖,未衬砌)发生整体坍塌,塌方体埋塞洞身至DK85+017附近。坍塌前,隧道施工里程为:上断面掌子面里程为DK84+965,下断面里程DK84+990,仰拱施工里程DK84+998,二衬里程DK85+008。因隧道坍塌前有明显征兆,现场施工负责人及时将作业人员撤离现场,无人员伤亡。

坍方后,地表产生1~3m深的陷坑,线路左侧50m范围地表出现大量宽张裂缝,走向基本平行线路,裂缝宽0.5~2m,深1~4m,延伸最长的约有40m;二次衬砌DK85+021~075段出现2~8mm的裂缝和6cm的错台。

二、塌方后的处理方案

隧道坍塌以后,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坍塌情况,坍塌事故引起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立即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开现场办公会,制定坍塌后的处理方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我单位对坍塌段地表及隧道内采取了以下措施:

全文阅读

隧道塌方处理及防治措施

摘要:公路隧道塌方不仅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安全生产,更直接影响到隧道的施工费用,如何减少隧道塌方,是设计和施工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从造成塌方的原因入手,分析了塌方的预防和治理塌方的措施。

关键词:隧道塌方;处理;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道路工程事业也在发展中进步,然而隧道工程已经成为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的修建一些公路桥梁等基础的交通设施。在不良地质地段修筑隧道, 经常出现洞顶、侧壁的滑移坍落现象, 严重的甚至发生冒顶情况, 这些统称为塌方。塌方不但使围岩条件更加恶化, 而且直接威胁施工安全, 延误工期, 费工费料, 还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年限。因此施工中应预防塌方和正确处理塌方。

一、隧道塌方及其危害分析

近些年来,在隧道的开挖施工中,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塌方,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谓隧道塌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应力作用洞顶与两侧的部分岩石和泥沙土大量塌落的现象。塌方的主要类型有洞口塌方和洞内塌方。一般情况下,洞口段的岩体风化严重、破碎,或为堆积层,所以其整体稳定性较差,加上埋置深度浅,就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出现开裂变形或下沉,当达到极限状态时,就会导致整体失稳,从而发生塌方。在洞内,当隧道开挖时,其周围的岩石会由于应力释放而发生变形或下沉,还有可能是因为围岩内部早已经有节理和层理松弛剥落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如果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就会很容易形成掉块现象甚至塌方。在施工时一旦发生塌方事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给施工人员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全文阅读

清水隧道塌方治理效果的评价

摘要:本文以兰渝铁路清水隧道塌方治理效果为研究对象,采用LTD2100探地雷达对塌方处的注浆效果进行检测,运用MIDAS-GTS模拟分析塌方治理后的稳定性,并与实时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隧道塌方治理后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治理效果良好,为后续施工提供了保障和依据,对今后隧道塌方治理效果的评价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隧道塌方;治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U45文献标识码: A

随着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迅速发展,隧道建设在道路建设中已占相当大比重,但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出现塌方事故则屡见不鲜。对于塌方如何治理是各工程单位比较关心的,治理后的效果评估则往往被忽略,因而存在治理后再次塌方的风险或是边治边塌、边塌边治的恶性循环,不仅增加成本,还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对于治理后的效果评价应加以重视。

1 工程概况

清水隧道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隧道起讫里程为DK362+776~DK366+092,全长3316m,隧道平面位置图如图1所示。隧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主要为炭质千枚岩,岩体受构造影响,褶皱发育,薄片、薄层状岩层被节理切割成角砾状松散结构,岩体极破碎。在DK363+695处进行仰拱开挖时发生塌方,该处拱顶洞碴不断向下塌落,最后将洞内封闭,形成“关门”的危险情况,如图2所示。针对塌方,采取了洞渣回填与临时支撑、小导管注浆加固、管棚穿越塌腔、泵送2m厚C20混凝土和0.5m厚细砂层封堵塌腔、换除侵限拱架等治理措施。

图1 清水隧道平面位置图 图2 清水隧道DK363+695处塌方

2 塌方治理效果评价

全文阅读

有关铁路隧道塌方段治理方法及原则分析

摘要:在铁路隧道的建设过程中,塌方是最为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不仅会大幅度的提高工程费用、延误工期、损害施工器械,而且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严重的威胁。本文以近年来我国铁路隧道典型塌方事故为研究对象,从引发隧道塌方事故的主要因素出发,并就塌方段治理原则及治理方法进行了重点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铁路隧道;塌方段;治理方法;治理原则

铁路隧道工程具有缩短行车里程、保证运营安全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等方面优点,因此在我国铁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截止2012年,我国已成功修建了9500多座,总延长6000多公里的铁路隧道,隧道的数量与总长度均居于世界首位。然而我国铁路隧道的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技术积累仍处于初步阶段,加上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复杂、施工周期长、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以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等特点,都极易引发隧道塌方、涌水、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在下表1中,即为近年来我国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典型塌方事故。从表1中可看出,铁路隧道塌方事故的发生,给施工正常建设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方法与治理措施,以保障铁路施工建设的安全。

表1 2007~2012年典型铁路隧道塌方事故

一、引发铁路隧道塌方的主要因素

1、直接因素

图1 大管棚施工工艺示意图

(1)地质因素。当铁路隧道需穿越风化严重的堆积层、破碎带,或者需要穿越断裂褶皱带时,都极易出现塌方事故;若隧道洞口处地形陡峭、洞口处有不利的地形、地貌或地质,都容易导致隧道洞口端岩体出现变形或塌方;若隧道洞身端的岩体为溶洞发育或不稳定的危岩体,当出现地层应力超过岩体的长期强度时,则会导致岩体的变形或塌方。

全文阅读

公路隧道施工塌方的治理

摘要:本文结合现场施工经验,论述了造成塌方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公路隧道塌方治理

引言

在地质不良的地段修筑隧道,常会遇到洞顶围岩下塌、侧壁滑动等现象,甚至会发生冒顶等严重事故,这些现象在施工中称为塌方。塌方威胁人生安全、使施工延误工期、围岩更不稳定。故在施工中应预防其发生,发生塌方后需及时准确处理,减少塌方带来的危害。

一、造成塌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塌方一般是地质不良、设计定位不当、施工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引起的。地质条件是造成塌方的基本因素。穿越断裂褶皱带,穿越严重分化的破碎带、堆积层等容易产生塌方。地下水往往也是重要因素,地下水丰富易造成塌方。地质勘探需要仔细周密。掌握资料不够时本应避绕的不恰当的位置会错误的定位通过,绘施工留下了隐患。或因没有准备,在施工时造成塌方。

施工是引起塌方的直接因素,对地质情况掌握不够,从而选择不合适的施工技术,(如不恰当的急于进洞、炸药用量过多、支护不及时不牢靠、围岩暴露时间过长、爆破方法选择的不恰当等),或选择了不合适的围岩情况的施工方法,(如本应小断面开挖,结果采用了大断面开挖法,或应先拱后墙法,而采用了先墙后拱法等)并且又未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则会造成围岩塌方,甚至由于塌方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再次塌方或引起更大的塌方。

对于塌方应以预防为主。首先要认真做好勘察工作,必要的钻探及所需要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应详尽做好。隧道位置选择应尽量避免不良地质区段,洞口位置选择要慎重,施工设计,支护设计要合理,要符合实际情况。

全文阅读

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坪隧道塌方综合治理

摘 要:由于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坪隧道地质条件差、围岩变化大、地形复杂,在施工中先后出现两次塌方。该文对塌方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安全、合理的处理方案,顺利地通过了两次隧道塌方段,并提出预防掌子面塌方的一套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电站、隧道、塌方

1、工程概况及塌方介绍

1.1、工程概况

锦屏一级水电站地处四川省凉山州内雅砻江上,大坪隧道位于锦屏一级水电站雅砻江右岸锦屏山上,是连接三号营地和棉纱沟交通平台的唯一通道。山体呈SN走向,山坡坡度为48度到53度不等,最大埋深107m,整座隧道处于山体靠雅砻江侧、围岩软弱及地下水丰富地段。隧道全长2515m,设计隧道宽度10.5m,最大开挖高度8.96m。设计Ⅱ类围岩1476.1m ,Ⅲ类围岩1038.9m。施工过程中先后发生两次塌方,对工程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1.2、工程地质

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地质围岩为强至中风化炭质页岩、粉砂质页岩夹砂质泥岩,岩石抗压极限强度5.1~6.1MPa;岩层褶皱构造强烈,隧道地层出现小挤压和压扭断层,节理发育,裂隙纵横交错,层理产状为不规则状;岩层风化严重,相互间粘结能力极差,局部呈软弱夹层产出,岩石经开挖暴露后极易风化变软;地下水位低,地下水沿节理裂隙渗漏现象普遍。

根据地表横断面描述情况看,隧道里程K0+060~K0+180段120 m长范围有浅埋、偏压情况,且隧道穿越山体在该段里程处于山凹冲沟地貌,两次塌方均发生在该段落。从塌方情况看,围岩变化比较大,特别是拱部围岩特别破碎、松软,整体性差,开挖暴露后即出现坍塌,且速度快。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