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范文精选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在众多的交通工程中隧道特别是高危险隧道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大。隧道施工向来是交通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控制隧道施工风险和如何有效的组织施工是所有施工单位一直思考和忧虑的问题。因此,在隧道施工管理中做好安全管理,对于减少损失、保证工程质量和降低施工人员事故具有积极意义。

1、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与管理必须贯穿于铁路隧道施工全过程,必须加强隧道施工过程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分阶段进行风险监控和管理,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

(1)要有专门的公司对隧道的风险评估全面负责,公司工程部负责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管理办法,督导施工单位开展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工作;(2)施工单位根据制定的《工程风险评估管理办法》中有关施工阶段风险评估的相关要求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设计阶段的评估结果,在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量测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估设计确定的风险源、风险等级,对工程措施、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3)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制订并实施风险防范措施

2、强化施工组织的安全设计

2.1施工安全设计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根据隧道设计文件的“施工安全设计”、施工阶段超前地质预报和风险评估意见,细化工程措施,必要时进行专题研究进行分析论证。尤其是对穿越断层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隧道,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及相应安全保证措施,编制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2.2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和实施

(1)长度1000m及以下的一般地质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2)长度1000m以上隧道和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深埋隧道的施工组织设计,须经施工单位集团公司审查;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报工程部审批;(3)按经审查批准的施工方案组织实施。如需调整,一般隧道经总监理工程师组织设计、施工单位研究后报公司工程部批准;重点隧道重大施工方案调整须报铁道部批准。

2.3做好超前地质预报

由于目前勘察手段、时间、费用以及判释水平等因素限制,在勘察设计阶段尚不能完全准确地探明隧道所穿越的地层及洞身周边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存在的对隧道施工安全有很大威胁的岩溶、断层、富水裂隙、暗河等也不能准确判释和提示,因此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

(1)勘察设计单位负责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编制,指导施工单位实施方案,依据超前预报成果修正设计。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要明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级、预报方法、预报内容、预报频次、实施计划,提出仪器配置和操作要求、信息判释、数据采集与处理、预报成果编制等技术要求。

(2)施工单位按照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编制实施细则并实施,对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及数据真实性负责。应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工序管理,严格按预报方案和实施细则实施。

(3)监理单位负责检查施工单位现场地质、物探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及能力,设备类型及数量,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和数据采集情况;进行相关协调工作。

3、合理的开挖方案

开挖方案应认真执行设计方案。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和掌子面实际地质情况需更改设计开挖方案的,按设计变更处理。开挖方案常见方法有:全断面法、台阶法、交叉中隔壁法和双侧壁导坑法。

3.1全断面法

隧道工程中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成形的施工方法。是将全部设计断面一次开挖成型,再修筑衬砌,一般可适用于Ⅴ~Ⅵ类围岩,因开挖作业面大,钻爆效率高可采用凿岩台车和高效运装机。

3.2交叉中隔壁法

交叉中隔壁法是将大断面隧道分部分块开挖,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和二部并分别施作封闭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和二部并分别施作封闭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最后分别开挖隧道左右两块底部,形成隧道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网状封闭稳定支护形式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一般适用于Ⅴ~Ⅵ级围岩,也可用于浅埋隧道施工。

3.3台阶法

台阶法分为两台阶法和三台阶法施工,其中两台阶一般适用于Ⅲ级围岩施工。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在三个台阶上分七个工作面,以前后七个不同位置相互错开同时开挖,然后分部及时支护,形成支护整体。缩小作业循环时间,逐步向纵深推进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一般适用于黄土地区隧道施工,也可用于其它Ⅲ~Ⅳ级围岩地段。

3.4双侧壁导坑法

双侧壁导坑法是采用先开挖隧道两侧导坑,及时施作导坑周边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然后再开挖中部剩余土体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一般适用在Ⅴ~Ⅵ级围岩,大断面和超大断面铁路隧道工程,也可用于浅埋隧道施工。此方法成本较高、进度较慢。采用该法开挖时,双侧壁导坑超前的距离相等或不等。为了稳定工作面,经常和超前预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配合使用。

4、加强施工安全培训和管理

4.1加强施工安全培训

隧道开挖、喷锚支护、防水板安装、衬砌等工序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技术、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监理单位负责监督检查培训情况并负责公司报告。

4.2其他安全事项管理

(1)洞口洞内相关安全设施:通风防尘、供风供水供电、照明等一般设施和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地段所需专门的检测、防范设施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并满足作业实际需要。设施配置齐全、经鉴定性能完好方可进行隧道施工。

(2)加强火工品管理:建立火工品采购、保管、领用、监控的符合国家规定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火工品管理必须专人专项负责。

(3)突发事件处理:隧道施工要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预演,提高隧道施工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要配齐应急所需的人员、物资、设备。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地形较为复杂,地质结构多样,因此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难题。其中,隧道施工就是其中之一。在我国,由于没有完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隧道施工安全则没有较好的指导依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开始的风险管理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也成为在管理过程中的一项较为重要的管理职能,风险管理可以较大程度的降低施工过程中事故,避免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2隧道施工的特点

1)机械化程度低。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来降低风险和危险性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也是消除和控制危险源的重要手段。危险源是一种避免事故发生的工作,主要包括了避免事故发生和防止发生事故的安全技术。主要在于限制和约束系统中的能力。2)地质条件复杂。隧道穿越的地区一般是山体,短则几百米,长则上千米。一个山体的地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内部的结构,地质条件常常相对复杂,勘查工作不能够详细的对每一寸土地进行勘察。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施工的现实情况与设计不相符时,就是事故发生的高频率时期。3)施工条件恶劣。隧道施工随着不断的深入,在作业的场地和空间上面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各种复杂的因素交织影响,使隧道施工条件越来越恶劣。空间比较的狭小,机械作业难度加大,工作照明条件弱,噪声及灰尘污染比较严重,且温度和湿度都直接威胁着操作者的安全,长期在隧道工作的人员职业病的概率会大大的增加。4)员工的安全意识较弱。施工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由于隧道施工的长期性和流动性的特点,使得其人员的流动也较大,大多数都是当地的农民工,农民工代替机械的现象随处可见,且隧道施工离不开施工人员。他们的主要特点就是素质普遍较为低下,安全意识十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也不强,是造成事故频发的因素之一。其次,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风险意识是否较强也影响着事故的发生。最后,隧道施工设计单位在整个隧道施工过程中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前的勘察是否仔细,设计是否合理,设计时候安全意识是否充分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的安全。

3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

1)安全风险的识别。安全风险的评估是对隧道建设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一环节,也是安全风险评估的首要任务。结合对施工对象的仔细研究,把所能想到的孕险环境、致险因子等风险促成因素都尽可能多的找出来,提出解决和应对的方案,做到未雨绸缪。为了提高对安全风险的防范,在寻找时,应做到全面、深入、彻底。保证应对方案的细致全面性。2)安全风险的评估。安全风险的评估一般由两个步骤来完成。首先是安全风险的评估。这个要由经验丰富且知识充分的人根据现场的具体特点进行估计,采用的主要是定性的方法,并且结合勘测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数学分析,采用定量的方式来实现风险的评估。因此,安全风险的评估需要使用定性与定量方法想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安全风险的评价则是对安全评估的总结,主要的部分则是事后的信息反馈,以对未来的安全风险评估预测的更加准确性。3)安全风险的应对。安全风险的应对是降低风险损失的主要途径,也是挽救人员与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降低安全风险的方法主要有风险的转移,保险的购买和风险自留等方法。外国比较普遍的工程保险在国内还并不怎么乐观,而购买保险是未来降低风险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一种较为比较普遍的方法即承包法,将一部分的工程转包给分包商,将较小风险的那部分留给自己,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很好的规避风险。4)安全风险的控制。控制是管理手段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根据孕险环境及致险的因子,监控整个环节,以保证在出现问题时候的紧急关头能够采取较为合理的应对方案进行解决。在监控的全程中,需要我们的监控者时刻了解施工情况,与设计的原始方案和情况是否相符,一旦有任何问题,应及时进行研究,找出原因,调整方案。加强安全风险预警是进行控制的重要部分。

4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方法

4.1提高机械化作业

提高机械化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施工成本增加,但其效率高,作业风险直接由人转移到了机械化上面,更好的避免了人员的伤亡。同时,机械化具有精准性,规范性等特点,对施工任务的完成具有较好的执行作用。

4.2加强勘察力度

对地质结构的了解主要还是应该从勘察着手。加强对隧道施工对象的认真仔细的看擦,可以更好的避免因不了解施工对象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也能更好的降低风险。提高风险应对。

4.3改善施工条件

合理的施工条件能为人员、设备的工作环境提供较好的条件,在改善施工条件的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安全防范,增加隧道的亮度,改善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控制好温度及湿度等方法,能有效地提高隧道施工的环境质量。

4.4提高员工素养

定期教育是提高员工素养的主要途径。大多数的农民工在知识的摄取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只有继续教育才是提高其思想认识的关键。同时,加大对管理者管理能力的培养。对隧道施工设计的前期工作做到依据可以,科学合理。

5总结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超前地质预报;预支护;改进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 A

一、隧道安全事故主要类型

近几年通过媒体报道的隧道施工安全事故频出,隧道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塌方、火工用品爆炸、火灾、触电伤人、涌水、机械伤害等方面,而且事故等级高,多为群死群伤,危害性大。

二、安全事故对应的安全措施

(一)塌方

1、开挖面前方工程岩体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遇到不良地质结构(如软弱破碎带、断层、溶洞等)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易导致塌方。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围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开挖中地质条件的变化,对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作出预报,以便有准备的做好各种超前支护措施。常用的超前支护方法主要有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超前预注浆和超前长管棚预支护等。

2、正确判断围岩级别,合理确定开挖方法非常重要。全断面开挖、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法等方法的选用是区别于不同的工程地质的,如果选用不当,容易导致塌方。Ⅳ~Ⅴ级围岩段往往采用中隔壁法或交叉中隔壁法。

3、软弱围岩地段施工必须坚持“先支护(强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初期支护紧跟掌子面。Ⅳ~Ⅵ级围岩初期支护必须保证尽早封闭成环。施工中不要图方便、求进度,而扩大进尺,封闭不及时是造成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切忌偷工减料,减弱支护强度。初期支护不足以承载围岩压力时,必然引发塌方事故。

施工中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工作,对围岩和支护变形,应力变化作动态的量测,对异常情况早发现,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4、隧道洞口段二衬必须及时施作,掘进超过50m的,必须停止开挖进行二衬施工;洞口及洞内软岩段二次衬砌尽早施工,其他段落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时施工,一般情况下二衬距掌子面距离不超过200m;二衬作业面距铺底作业面一般为30m,距矮边墙作业面一般为50m,以保证施工安全。

5、塌方应急措施:软弱围岩地段应配备足够长度的、可手动拆卸的逃生钢管,要求管壁厚不小于10mm,管径不小于600mm,每节管长宜为1500~2000mm。

(二)火工用品爆炸

火工用品爆炸事故多发生在爆破器材的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库管员、爆破技术员必须经过专业部门培训并取得相关资质后方可持证上岗,要设专人运输,运输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爆破器材在运输、使用、存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有关火工品的安全管理规定,对库房,除按规定远离住宅区之外,还要设专人值守,并签订安全责任合同。运输火工用品,在任何情况下,雷管等起爆器材不得与炸药同车装运,或两车在同时、同地装卸。

(三)火灾

隧道内一旦发生火灾,土工布、防水板等易燃并发出大量有毒气体,对隧道内的作业人员造成致命伤害。严禁土工布、防水板等材料直接运进隧道内存放,要在洞门外设专用场地存放。施工现场要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灾的事故根源,严格控制火源,易燃物旁应装设灭火器材,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灭火培训,一旦发生火情,要及时转移器材、迅速有序的疏散人员,及时组织灭火,并及时报警,以防火情扩大造成更大损失。

(四)触电伤人

隧道施工既涉及到照明用电,又涉及到动力用电,而且用电设备又较多,所以用电量较大。但隧道施工空间相对狭窄、大量施工人员存在,各工序间往往存在着交叉,这些原因导致了触电可漏电事居高不下。同时不少隧道洞内排水系统不完善,洞内污泥浊水又增加了触电伤人的机率。

如何加强用电管理,防止触电伤人事故,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规范架设、合理布置;规范架设能有效防止电线被硬质物体损伤,采用三相五线制可降低触电机率。

2、电压设置要符合要求;在非成洞地段要使用36伏的照明灯具,特别潮湿地段要使用24伏照明灯具。

3、要由专业电工操作,用电器要有专人操作,定期检修电气设备及线路;对电器设备外壳要进行防护性接地、保护性接零或绝缘。

(五)涌水

隧道施工中涌水的处理方法,首先应根据设计文件中关于隧道防、排水构造设计资料对隧道可能出现涌水地段的涌水量大小、补给方式、变化规律及水质成分等进行详细调查、钻探及预报,提前结合工程实际请况因地制宜,选择及经济合理,又能确保环境稳定的治水方案,亦应便于初期支护的施工,其具体的各种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采取超前钻孔或采用辅助坑道排水;

2、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法堵水、止水;

3、采用超前固岩预注浆堵水;

4、采用井点降水及深井降水施工等方法;

(六)机械伤害

隧道开挖、出渣过程中,交通事故、机械事故也时有发生,事故车辆主要集中在运渣车、装载机、挖掘机等。主要原因有:司机违章操作;管理人员违章指挥;视线不佳。避免交通和机械事故的发生,应作到如下几点: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按操作规程操作机械;作业期间设专人指挥和导向。施工现场提供充足的照明灯具,保证洞内照明充足。采取通风、防尘措施,保证空气质量和视线宽敞。

三、改进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几点意见

(一)提高安全文化素质,传播安全文化。塑造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它需要企业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长期的总结、提炼、倡导和强化。为此,在塑造企业文化过程中,要把企业安全文化所确定的价值观全面体现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和员工行为之中,并利用制度强化企业安全价值观,把它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政策及工作规范、标准和要求当中。只有员工把那些安全制度变成了自己的行动指南,从思想上接受企业的安全价值理念,安全素质、安全意识才有质的提高。

(二)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各级领导都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三)加强安全教育和制度约束。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要加强安全监管,防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坚持标准化作业,认真开展安全标准工地建设,积极推行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建立良好的隧道施工环境和秩序,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项目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施工技术规范,掌握设计标准,正确指导施工;严格要求每个作业人员遵守操作规程,进行严格的安全技术交底,为安全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四)提高安全生产资源保障水平,加大安全管理投入。设立安全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提高安全保障。

总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基础工作,改进监管方式,落实各方主体安全责任,建立建设系统安全长效机制,隧道工程的伤亡事故是可以避免或减少到最低程度的。

参考文献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通过修建隧道,既能保证线路平顺和行车安全,提高舒适性和节省运费,又能增加隐蔽性,提高防护能力和不受气候影响。但是,由于隧道施工均在地下进行,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极易造成安全事故,有时甚至不得不改变原有线路,使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工程费用成倍增加,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一、隧道施工的特点

1、隐蔽性大

在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虽然会进行地质勘查,但是由于地质勘察点并非全线满布,所以具有较大的隐蔽性,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与地址资料不十分吻合的情况,需要进行紧急处理。

2、作业空间小

隧道施工需要的设备比较多,有施工设备、排水设备、通风设备、照明设备等等,这些设备占地面积比较大,加上施工人员较多,而且人员和设备要相互协调和配合,按照各自的施工顺序完成既定任务。这种情况造成隧道施工作业空间小,作业面狭窄,施工工序干扰较大。

3、作业秩序性强

由于隧道工程纵长,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循环作业,是一种不可逆作业。所以作业的秩序性强,不能随意变动。例如,隧道的开挖必须按照“钻孔、装药、爆破、通风、出渣”的顺序进行,不能破坏顺序。

4、作业综合性强

由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综合性很强,通常要在同一个工作环境条件下进行多工种的作业,如掘进、支护、通风换气、照明、出渣、排水等等。

5、作业环境恶劣

施工空间内,狭窄潮湿,噪声污染严重,粉尘、烟雾、有害气体多,光线暗,地质条件不稳定,用电安全问题等等,环境中的这些不良因素对给施工人员的健康、心理状况等具有负面影响。

6、作业危险性大

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不稳定、作业空间狭小等因素,随时都有发生施工事故的危险,严重威胁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必须引起极大的重视。

二、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1、加强地质选线工作

随着国内铁路建设的全面推进导致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呈现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规模大的不利局面,设计方为了短期内完成设计任务而将勘察和设计同步进行,往往出现对方案研究不够、地质认识不清,航测、遥感、物探辅以必要的地质钻孔验证等综合勘探手段不足,造成对区域地质影响辨别不清,而在定测及初步设计阶段方案优化不到位而不能满足铁路施工相关规范要求,线路方案不能结合地形地物情况、路基工程情况以及钻探后的不良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线路方案。同时,以施工措施和投资等措施来弥补线路方案的不足导致工程投资增加,但风险增大。因此应必须保证勘察设计的合理周期,严禁人为的压缩设计周期,建设单位应提前介入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并积极协调各方关系,确保线路方案的合理性。

2、 隧道安全施工措施

(1)所有进入隧道工地的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防护用品,遵章守纪,听从指挥。隧道施工洞内设指挥调度,三管两线设专人管理,保证照明、通风、通水良好,道路平顺畅通,灯光明亮。设置好运输线路安全信号标志,确保洞内运输安全。

(2)专职安全员上岗佩带安全员袖标,凡进洞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3)把弱围岩作为重点防范对象,注重对围岩进行监测和观察,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随时注意围岩的岩质和分布情况变化,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掌子面填充物的性质、涌水量,锚杆是否挖断,喷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当围岩变形量无变缓趋势或喷混凝土产生较大的剪切状态时立即停止开挖,采取辅助加固施工。做好隧道监控测量工作,根据监测资料,判定围岩的稳定性,超前指导施工,保证安全。

(4)洞内高压线及风管通过衬砌台车时,设置绝缘活动装置和风管分节安装,防止刮断电缆和弄坏风管。

(5)如发现隧道内有险情,必须立即在危险地段设立明显标志或派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领导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若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将施工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段。

(6)凿岩机钻眼时,必须采用湿式凿岩,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眼。

(7)洞内爆破时,必须统一指挥,所有人员应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地点,安全距离大于200 m。

(8)爆破后必须经过通风排烟,且至少要在15 min 以上,才准安全检查人员进入工作面,经过检查和处理确认安全后,其他施工人员才准进入工作面。

(9)瞎炮必须由原爆破手按规定处理。爆破器材加工,在远离洞口100 m 外的加工房中进行。

(10)隧道开挖中,围岩量测是施工管理的主要环节。根据不同地质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隧道掘进通过不良地质段时进行空气检测,配备救护队,选派有经验的医务人员,配齐必要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3 、杜绝人为因素,保证施工安全

在隧道施工中,不按规程规范操作,偷工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喷锚支护不及时; 锚杆或超前管棚型号、规格不对,长度、数量不够,安设不当; 喷射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未及时进行量测或信息反馈不及时,造成决策失误,措施不力;围岩爆破用药量过多,造成围岩扰动,使围岩软弱面强度大大降低; 不重视危岩检查,处理危石措施不当等。这主要是受经济利益驱使,施工队伍怕麻烦,不按工序施工,抢工图快,盲目追求进度,忽视安全生产造成的后果。为了杜绝以上影响施工安全的人为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工序管理,严格检查质量。锚杆或超前管棚在使用前,必须先检查其型号、规格及长度,合格后方可使用; 锚杆应尽量垂直于围岩软弱面安设,这样可增强围岩的自稳能力; 超前管棚应沿开挖断面以1~ 3b夹角打设,尾部焊于钢支撑上,形成联合支撑,这样在开挖时才不致扰动围岩,同时也有利于平衡初期支护受力,阻止围岩变形。锚杆或超前管棚未按要求打设或数量不够时,必须采取补救措施并给予有关责任人适当的经济处罚。喷浆质量、厚度可通过钻孔取芯检查,同时要检查壁后空洞大小、喷浆与围岩的粘结情况等。粘结情况差时,应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存在空洞时,应根据空洞大小,采取压注水泥浆或用混凝土充填密实; 喷浆厚度不够时,应及时补喷,补喷后不得出现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钢支撑构件材料及联接必须符合要求,并尽量与锚杆、超前管棚等联接成整体,增强联合支护能力。除上述之外,施工中还要按规定及时对围岩进行量测,及时反馈信息,以便正确决策。爆破作业要坚持采用弱爆破、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方式,杜绝大爆破。对危石要加以彻底清除或就地加固。同时应坚持施工人员持证上岗,班前、班中、班后检查安全的制度。

总之,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核心在于预防。搞好隧道施工安全,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除了上述方法的预防,还要增强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健全应急措施。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撤出工作人员,待险情排除后再继续施工,以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工作,通过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强化安全制度建设、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增强人员安全素质以及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等方法的运用,将会对隧道安全施工管理起到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鲁甲杰.某高速公路长大隧道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9)

[2] 董嫣.浅谈隧道防排水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J]. 科技资讯. 2009(02)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当前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现状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因而在铁路隧道工程中,必须切实加强安全施工管理,并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采取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方针,具体来说就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采取有效的措施严防隧道坍塌

鉴于铁路隧道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坍塌事故,最终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现状,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严防出现隧道坍塌事故,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做好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即严格按照地质预报方案中的相关要求对不良地质的地段进行监测的同时加强预报,并对支护系统和围岩的稳定性进行检测,为衬砌二次混凝土和锚喷支护等提供便利,对于不良地质地段,必须选派专人加强对其的检查和监控以及量测,对于出现的异常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疏散人群。二是结合隧道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科学的确定隧道开挖的方法。在开挖方法确定后,应在开挖中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每一开挖分部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开挖和支护工作得到有效的衔接,尽可能地降低围岩变形的程度,在提高支护效果的同时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

2.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施工设备的管理

一是从施工机械设备方面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所有入洞车辆的制动状态良好,严格运输车辆超载、超高和超宽以及超荷载运转,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同时确保安全通道的畅通。二是从爆破器材方面加强安全管理,必须确保做好爆破器材的各项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爆破器材,设立专人进行爆破器材的购买,加强爆破器材的使用监督,严格按照有关手续进行爆炸物的使用。所有爆破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资格,并在爆破中确保所有的人员处于安全的状态。三是切实加强施工用电的安全管理工作。在用电过程中,为了确保生产的安全,必须在结合实际的需要针对性的确定照明工具,例如在工作面和开挖面工作时一般选用具有较高亮度的低压卤钨灯,而在洞口场外的照明则采用镐灯,同时在施工过程加强电气设备的调试、检查和维修故障,并严格按照设备的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安装,提高用电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例如在进行防爆电器设备安装时,在确保设备性能达标的前提下进行安装,并严格按照“三相五线”制进行电力线路的安装,最大化的确保用电的安全。

3.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钻爆施工的管理

钻爆施工是整个隧道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因而必须切实加强对钻爆施工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所有铁路隧道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对于机械操作人员和爆破施工人员,就必须进行专业的培训并考试合格方能上岗。二是严格按照设计进行爆破施工,在爆破施工中应加强装药量的控制,严防出现超欠挖和塌方等安全问题,确保爆破面平顺的同时,还应预防由于应力集中导致初期支护出现开裂和开挖断面出现掉块等安全事故。三是各隧道施工班组之间必须设立有效的交接班制度,当钻眼施工人员到达工作面后,首先就应对工作面处于安全状态与否进行检查,在钻眼过程中一般选取湿式凿岩机进行,但不得选用残眼开展钻眼工作。四是当钻孔台车在进洞过程中需要经过临时台架和道路时,必须对安全界限进行严格的检查,并选派专业人员进行指挥,严格在到位后出现倾斜,当需要进行爆破施工时,必须确保所有的人员撤离到绝对安全的区域。五是当工作面支护没有完成、照明情况不加和工作面岩石尚未破碎以及出现涌水涌泥且没有处理之前,不得进行炸药的装填和爆破作业,在处理好这些异常情况后,作为爆破人员还应随身携带简易照明设备,严防点炮时出现熄灭而应急使用。六是当爆破结束后,应及时做好通风和排烟工作,并由检查人员进入工作面进行检查,待检查确定安全后才能进入工作面进行施工,相邻的工作面贯通时,还应加强对两端的指挥和联系,切实做好测量工作,若两个工作面之间相距较远时,一般大于20米就应将一端的工作停止,及时撤走机具、撤退人员,且在安全距离部位做好安全警告标志的设置,最大化的确保整个钻爆施工的安全。

4.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装碴与运输的管理

一是各种运输设备不人料混装,各种摘挂作业设立专职联络员;进入隧道的内燃机械与车辆,选用带净化装置的柴油机,汽油机械与车辆不进入洞内;装载料具时,不超出装载限界,装运型钢拱架、管棚等长料具时,捆扎牢固。二是机械装碴时,坑道断面满足装载机械安全运转,设置专人指挥,无轨运输段应在洞口处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应安排人员指挥交通。洞内的车辆、施工机械、模板台车等,在外缘设置低压红色闪光灯,组成限界显示设施。运输车辆在使用前详细检查,不带病工作。

二、结语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安全施工是衡量隧道施工工程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它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和重要设备的安全,并且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必须贯彻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强调"领导是关键、教育是 前提、设施是基础、管理是保证"。

隧道施工是地下作业,有很多不安全因素:施工条件差,工人 常在振动、噪音、地下水、有害气体、昏暗的灯光等不良环境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之"新奥法"较过去的隧道修建方法内容新、操作要求高,故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做到文明施工和科学管理。

1 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突发性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隧道施工工作前方或开挖轮廓外侧的特大岩溶溶腔突然压溃腔壁,造成突水突泥地址灾害。这种灾害发生突然,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最多、经济损失最大。

对围岩稳定性判断不准,设计支护措施偏弱,大部分发生塌方的隧道,是由于在勘测设计阶段对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情况认识不足,而在施工中又没及时地进行变更设计,致使采用的支护措施偏弱,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大规模的塌方。

施工方法不当,初期支护措施的力度不能满足围岩稳定性的要求。很多隧道在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采取工程措施,有的隧道是擅自改变工法,有的是施工工序质量不合格,有的是偷工减料,有的是施工方法不当。例如某隧道原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施工时改为CRD法,但横向支撑施工不及时,数量偏少,造成坍塌;有的隧道是由于拆换侵限的初期支护拱架时发生塌方;有些隧道是由于上台阶施工太长,没有及时进行封闭,衬砌滞后,造成坍塌。

2 组织保证措施

成立项目经理领导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总工程师为安全生产的技术负责人。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管理人员及生产人员不准上岗。

3 制度保证措施

3.1 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各部门必须有明确的安全责任、经济承包中有安全生产指标。

3.2 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并作好登记。变换工种、工序前应接受所从事的工序的安全教育。

3.3 必须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每次检查必须有记录,查出的事故隐患整改要定人、定时间、定措施,对重大隐患整改通知书,必须如期按要求完成。

3.4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危险作业、高空作业人员按规定佩带劳动保护用品和安全带等安全用具。

4 技术保证措施

4.1 施工现场

4.1.1 施工现场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搞好"三通一平"大型构 、材料堆放合理有序,现场有醒目的标语,宣传栏、安全措施、安全标志。

4.1.2 参加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熟知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特种作业工作持证上岗。在工作中遵守操作规程,坚守工作岗位。严禁酒后上岗。

4.1.3 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不得穿高跟鞋、拖鞋、硬底易滑鞋。在无防护设施的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距地面2米以上处所作业要有防护栏杆,挡板或安全网。

4.1.4 施工现场的坑、沟、洞、井等危险处应设防护,也间有红色警示灯。

4.1.5 脚手架的材质,立杆基础、杆柜、扫地杆、杆的连接、外侧防护、脚手板铺设等必须符合规程要求。由专业架子工搭设。拆除脚手架由上而下地逐步拆除,严禁推倒或拉倒的方法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拆下的材料严禁投仍。

4.2 工序施工安全措施

4.2.1 隧道施工应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正确选用施工方法,并结合地形、地质等实际情况,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合理安排施工。

4.2.2 隧道施工各班组间,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在交接班时,交班人应将本班组的施工情况及有关安全事宜及措施向接班人详细交待,并记载于交接班记录本上,工地值班负责人(领工员)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每班开工前未认真检查工作面安全状况,不得施工。

4.2.3 施工中应对围岩加强检查与量测。对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应采取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衬砌、先护顶等小循环的施工方法。隧道施工要充分利用监测手段预测预报围岩位移与支护结构受力状况,量测要为生产安全服务。

4.2.4 如发现隧道内有险情,必须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标志或派专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情况危险时,应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并立即上报。

4.2.5 所有进入隧道工地的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带好安全防护用品,遵章守法听从指挥。

4.2.6 未刷好洞口仰坡或未做好洞顶防护和排水设施的洞门,不得开挖进洞。

4.2.7 隧道掌子面钻眼

4.2.7.1 钻眼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如支护、顶板及两帮是否牢固,如有松动的岩石,应立即加以支护或处理。

4.2.7.2 台车和凿岩机进行钻眼时,必须采用湿式凿岩。

4.2.7.3 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眼。

4.2.7.4 不在工作面拆卸修理凿岩设备。

4.2.8 爆破作业

4.2.8.1 洞内爆破作业必须持证上岗,统一指挥。

4.2.8.2 进行爆破时,所有人员必须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警戒区外,并设置安全警戒,其安全警戒的距离应遵守有关规定。

(1) 独头坑道内不小于100m;

(2) 相邻的上下导坑不小于200m;

(3) 洞内爆破不得使用TNT(三硝基甲苯)、苦味酸、黑色火药等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的炸药。爆破后必须经过通风排烟15min后,其他工作人员才准进入工作面。

(4) 如发现瞎炮,必须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进行处理。

(5) 严禁在炸药加工房以外地点进行炸药加工工作,加工人员严禁穿着化纤衣物。

(6) 每日放炮时间及次数,应根据施工条件有明确规定,装药后到点炮时间不应过久。

4.2.9 支护

4.2.9.1 隧道各部开挖后要立即支护。

4.2.9.2 施工期间,现场施工负责人应会同有关人员对各部支护进行定期检查。在不良地质地段,每班应责成专人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异或损坏时,应立即整修加固。

4.2.9.3 当喷射砼尚未达到一定强度即趋失稳的围岩,或喷锚后变形量超过设计容许值以及发生突变的围岩,宜用钢架支撑进行支护。

4.2.9.4 安装钢架支撑,应遵守起重和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则,宜用小型机具进行吊装。

4.2.9.5 对开挖后自稳程度很差的围岩,应采用超前锚杆和挂网喷射砼的办法进行临时支护。

4.2.9.6 应把喷层的异常裂缝作为主要安全检查内容之一,经常进行观察与检查,并作为施工危险信号引起警惕。

4.2.9.7 喷砼及注浆作业,要按规定带好防护用品。

4.2.10 装碴与运输

4.2.10.1 装碴前及装碴过程中,应检查开挖面围岩的稳定情况,发现松动岩石或有塌方征兆时,必须先处理后装碴。

4.2.10.2 我部拟用装载机装碴,施工过程中,机械回旋范围内不得有人通过。防止与人挤碰。

4.2.11 二次衬砌

4.2.11.1 衬砌工作台上应搭设不低于1m的栏杆,跳板设防滑条,梯子应安装牢固,不得有钉子露头和突出尖角。

4.2.11.2 工作台、跳板、脚手架的承重量,不得超负荷,并应在现场挂牌标明。脚手架与工作台的底板应铺设严密,木板的端头必须搭在支点上。

4.2.11.3 吊装拱架、模型板时,工作地段应有专人监护。

4.2.11.4 在隧道内作业地段倾卸衬砌材料时,人员与车辆不得穿行。

4.2.11.5 在2m以上高处工作时,应符合高处作业的有关规定。

4.2.11.6 检查、修理压浆机械及管路,应停机并切断风源与电源。

4.2.11.7 拆除混凝土输送软管或管道,必须停止混凝土泵的运转。

4.2.12 防尘

4.2.12.1 隧道施工必须采用综合防尘措施,定期检查测定粉尘浓度。

4.2.12.2 隧道施工在凿岩和装碴工作面,必须做好下列防尘工作:

(1) 放炮前后必须进行喷雾与洒水;

(2) 出碴前应用水淋透碴堆和喷湿岩壁。

4.2.13 供电与电气设备

4.2.13.1 施工机械、机具和电气设备,在安装前按照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安装,经验收确认状况良好后才可运行。

4.2.13.2 隧道施工照明线路电压在施工区域内不大于36V。所有电力设备设专人检查维护,并设警示标志。

4.2.13.3 在操作洞内电气设备时,要符合以下规定:

(1) 非专职电气操作人员,不得操作电气设备。

(2) 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电工绝缘胶鞋并站在绝缘板上。

(3) 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位,要有良好的绝缘,使用前应进行绝缘检查。

(4) 低压电气设备宜加装触电检查。

4.2.13.4 电气设备要有良好的接地保护,每班均由专职电工检查。

4.2.13.5 电气设备的检查、维修和调整工作,必须由专职的电气维修工进行。

4.2.13.6 洞内照明的灯光应保证亮度充足、均匀及不闪烁,凡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库房或洞室,必须采用防爆型灯具或间接式照明。

4.21.4 紧急预案

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突发事件,因此必需制定切实可行的紧急预案以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对每一种可能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现场负责人可越级上报,并立即临场指挥对突发事件的处理。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隧道施工;事故原因;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安全施工是衡量隧道工程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它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和重要设备的安全,且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必须贯彻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的方针。近几年来,隧道建设发展迅速,隧道建设长度也逐年增多,与此同时,因其施工中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在隧道施工中安全事故也是频频发生,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了工程工期。因此,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隧道工作者最为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一、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从近些年来的隧道工程的施工经验来看,隧道工程发生安全事故的等级高并且危险性很大,隧道工程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火工品、触电伤人、机械伤害、交通伤害以及塌方等方面。其中因塌方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的比率是最大的,一下就针对塌方事故,阐述一下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1、施工场地的地质灾害

因施工场地的地质灾害而引起的安全事故是非常多,通常在施工人员进行隧道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在面对施工场地地质不良时,仍然采取实现设计好的施工方法,而没有针对不良的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样就会发生很多的施工安全事故。如涌水、瓦斯、突水突泥等因素而引起的事故。

2、隧道支护强度下降引起安全事故

基岩自身结构的承载力、初期支护层、超前支护加固层以及二衬和仰拱所谓成的拱圈是承载隧道围岩的压力的主要结构,而隧道的支护的设计是要根据隧道围岩的压力才能确定隧道的支护的参数的,但是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却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施工人员对钻爆时的作业过程控制不到位,钻爆时经常会导致岩层遭到破坏,从而降低了围岩结构的承载能力;二是在进行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的施工时,施工时经常少放了钢筋、钢架和锚杆等关键的材料,施工的过程不规范,也会导致隧道制度的强度的下降。隧道支护强度的下降就会导致支护无法承载上部围岩的强大的压力,从而导致了塌方事故的发生。

3、项目开挖方法不正确、监控测量不到位引起安全事故

根据隧道工程不同的围岩的级别,确定最为合理的开挖方法是很重要的工作,隧道工程不同的地质条件是有不同的开挖方法的,比较常见的开挖方法有中隔壁法、台阶法、交叉中隔壁法、全断面开挖法、侧壁导坑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等方法。如果施工时选择的开挖方法是不合适的,就很可能导致塌方事故的产生。另外引起塌方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为了施工方便和盲目的追赶工期进度,开挖时扩大了进尺和开挖断面,从而各个工序之间的施工距离被盲目的拉大了,封闭工作就不能够及时的完成了。以监控测量作为施工的辅助手段是新奥法的施工要求,通过这些辅助手段能够对支护变形情况、应力的变化情况等数据进行及时的监测,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的情况,能够尽早的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负责监控测量的人员随意编造数据的情况在隧道工程中是大量存在的。

二、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1、完善安全组织机构

我国隧道施工的主要组织机构是由公司总部、项目经理部、基层单位组成。因此也就应该有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即应该有公司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组织,项目经理部安全监督组织,基层安全管理组织。各安全管理组织中的人员要求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安全管理经验,应熟悉隧道施工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操作流程。另外,像电工、电焊工、爆破工等特殊作业工种人员应持有相应的上岗证才能作业。同时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公司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组织应定期对隧道的施工进行抽查,项目经理部和基层安全管理组织应对隧道每道工序的施工进行安全监督。

2、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完善施工管理体系是做好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控制好隧道施工质量的同时,确保施工安全。我国隧道施工一般采取新奥法施工,其主要工序由开挖和支护两部分组成。

了解隧道施工对做好安全管理有着重要作用。新奥法施工的开挖部分包括打眼和放炮两部分,打眼时应控制好打眼的数量,打眼的位置,防止少打眼的现象出现,同时应该经常询问打钻工人的打钻情况,看是否出现卡钻、抵钻的情况,以判断围岩完整性,并将情况及时反映给相关单位,为制定合理的施工和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爆破时应控制好炸药量,以减少超挖、欠挖现象的出现,控制好掘进尺度,爆破前应将隧道内施工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出渣工作完成后,要及时对隧道围岩进行支护,支护主要包括初次支护和二次衬砌,按照新奥法原理,初次支护承担围岩的绝大部分压力,二次衬砌主要起着安全储备和美观的作用,初次支护的施工主要包括立钢支撑、打锚杆、挂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各管理机构应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立钢支撑时,应严格控制好钢支撑的间距,检查钢支撑各部位是否焊接牢靠;打锚杆时,应该做好的监督工作包括监督好打入锚杆的个数、长度和打人角度,使其符合设计的要求,并要防止破碎围岩掉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喷射混凝土时,应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通风量,为喷射混凝土的作业提供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并及时观察喷射混凝土是否出现开裂等不良现象,异常状况时,应及时将情况反映给相关单位,并制定相应对策,以防止支护后围岩发生失稳状况而造成的事故。对于二次衬砌的施作,应控制其施作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控制好施工的时间,即当围岩稳定后及时施作二次衬砌。

3、制定地质灾害处理与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

由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当发生塌方、突泥等地质灾害时,应杜绝施工人员的蛮干,施工单位也不要仅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施工方案,而应将情况及时的反映至业主和设计单位,经过多方商议后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由四方共同探讨确定,并对所采取的施工方案进行效果评价,判断所采取的施工方案是否合理,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由于隧道施工属于地下工程作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较多,如电气设备漏电可能造成施工人员触电,围岩掉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为了减少这些意外事故所带来的损失,施工单位应事先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当意外事故已发生并已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施工单位能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对事故进行合理的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

总之,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提前预防。要想真正做好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综合整治的施工原则,除此之外,还必须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的意识,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的异常的情况,施工人员应马上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解决异常的情况。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工程的管理人员必须做好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所有的重点工作,提高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隧道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宏志.利用综合技术管理手段防止隧道坍塌[J].山西建筑.2011(10)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几年来,运营中的铁路路基、桥梁、隧道不断出现行车安全事故、施工安全事故,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经济效益的流失,这关系着施工企业的生死存亡与发展,更关系着行人们的人身安全,所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更加重要。而作为具有较高技术的隧道施工来说,它具有隐蔽性大、作业循环性强、作业空间有限、作业具有综合性、施工是动态的、作业的风险性大等技术特点。

1.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有:

1.1 安全组织机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隧道施工组织体系一般采用传统的组织形式,对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通常把施工的进度、效益放在第一位。另外: 一些隧道工程的承包单位把工程分包给民工队伍,对民工队伍的施工又缺乏指导与监督检查,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组织机构或是组织机构不完善,不能正确处理工程施工安全与施工进度、安全与效应的关系,使得施工安全没用保障。

1.2 施工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隧道施工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比较缺乏,技术干部不足,班组长管理人员组织能力差,工人的技术水平低。在隧道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有章不循、纪律松散、无知蛮干。出现隧道施工中支护不及时,衬砌远落后于掘进,锚喷支护不符合设计要求,掘进尺度过大,通风除尘不畅等现象,给施工安全留下很大隐患。

1.3 缺乏相应的应急预案与措施

一旦发生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时,由于缺少相应的应急预案与措施,其处理方案往往根据经验来进行处理,由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事故具有多样性,不可预见性特点,在事故发生前如没有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则会陷入无章可循的地步,采取不合理的方式、方法处理事故,有可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隧道安全事故起因

通过对近些年隧道施工事故的统计会发现,隧道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塌方、触电伤人、火工品、交通和机械伤害等方面,而且事故等级高,危害性大。其中尤以塌方事故发生率最高,且多为群死群伤,危害性尤甚之。下面就塌方事故谈一下塌方事故的起因。隧道塌方的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综合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2.1偷工减料,减弱支护强度

隧道围岩压力主要由围岩本身的结构自承力,超前支护加固层、初期支护层、最后是仰拱和二衬围成的拱圈所承载。隧道支护设计是通过计算围岩压力确定支护参数的,但施工中往往会出现:一方面钻爆控制不好,破坏了岩层,致使围岩结构承载能力降低;另一方面超前支护、初期支护施工少放锚杆、钢筋、钢架等材料,施工不规范,降低了支护的强度。最终导致支护不足以承载上部围岩压力时,引发隧道塌方事故。

2.2开挖方法不当,支护不及时,监控量测不到位根据隧道围岩级别,合理确定开挖方法非常重要。全断面开挖、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法等方法的选用是区别于不同的工程地质的,如果选用不当,也会导致塌方。但施工中图方便,求进度,而扩大开挖断面,扩大进尺,各工序间盲目的拉大施工距离,封闭不及时是造成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奥法施工要求以监控量测作为辅助手段,对围岩和支护变形,应力变化作动态的量测,对异常情况早发现,早处理,监控量测流于形式,编造数据的情况还大量存在。

2.3地质灾害

工程地质灾害所引发的事故非常多,这是我们在不清楚前方不良地质情况下,仍沿用不变的施工手段,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造成的。如突水突泥、涌水、瓦斯等情况。

3.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隧道安全工作是项目管理的重点,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强安全控制,降低风险,提高隧道安全控制水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3.1从技术和质量角度去抓安全

防止因施工方法不当,支护不强,质量不过关而出现问题;同时在施工中要对地质变化有准确的把握,地质变化后,要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做到按地质施工,这一点尤其重要。项目部在选择孤山隧道施工方法时,首先考虑以下问题:一是施工方法应根据地质、设备、工期及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台考虑确定;二是根据不同围岩选择不同的开挖方法,Ⅲ类以上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法,Ⅲ类或Ⅱ类围岩采用分部开挖方法,以减少工序干扰,便于机械施工,改善作业环境,保证施工安全:三是对地质条件变化大的隧道,选择施工方法应考虑到适应性,尽量避免变更施工方法,打乱施工秩序,影响安全和进度;四是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应有保证安全和质量的有效措施。

3.2抓本质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

本质安全讲究资源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安全度,这是需要在设计阶段就考虑的事情。所以我们在购买设备、配备资源时,一定要选择安全系数高的机械设备。从广义上讲,类似于施工现场用电设计,采用三相五线制布线,“一箱一漏一闸一机”标准配置配电箱也可以理解为施工用电的本质安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安全要抓源头。抓本质安全是最有效的措施。

3.3 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个隧道工程的施工基础就是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施工经验,所以施工人员在对自己岗位熟悉的同时还应对其他的岗位有所了解。做好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最根本的条件就是真正的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其做好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工作。项目工程的领导还应定期对包括项目部各级领导干部在内的所有的项目工程施工的参与人员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和多层次的安全教育的工作,从而真正的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的意识。

3.4加强安全教育和制度约束

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要加强安全监管,防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坚持标准化作业,认真开展安全标准工地建设,积极推行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建立良好的隧道施工环境和秩序,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项目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施工技术规范,掌握设计标准,正确指导施工;严格要求每个作业人员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正规化施工,为安全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3.5抓本质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所谓本质安全就是指施工所需的资源的本身就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度,这也是在设计阶段相关人员就应重视的事情。比如项目部的采购人员在为工程配置施工设备时就应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施工设备。比如设计人员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用电设计时,一般是采用三相五线制布线的方式,而为施工现场配置标准配置的配电箱就是施工现场用电的本质安全工作。所以在工程的整个施工阶段,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要抓源头,而抓本质安全就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最有效的措施。

4.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以及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方法与重点工作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提前预防。要想真正做好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综合整治的施工原则,除此之外,还必须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的意识,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的异常的情况,施工人员应马上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解决异常的情况。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工程的管理人员必须做好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所有的重点工作,提高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隧道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润江.浅谈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隧道建设;施工风险;安全管理;隧道施工现场管理;风险预警;定置管理。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隧道建设是我国道路交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的设计利用对于解决山区道路交通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但作为隧道建设施工,因其地质的复杂性、隐蔽性以及周边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颇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甚至造成其他严重影响。因此,强化根据工程本身特点制定安全管理预警方案,并对于隧道施工现场强化安全管理对于确保隧道建设安全稳定进行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隧道施工风险和安全管理预警方案

(一)结构监控量测内容

对软弱围岩段进行电法物探、地质雷达、红外探水、TSP等超前地质预报,了解隧道未开挖围岩地质情况,为预防隧洞冒顶、坍方、突泥、涌水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及提供信息,并结合施工期对隧道典型断面监控量测,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掌握围岩的变化动态,对隧道施工进行安全监控。所有施工辅助监控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方案、支护设计参数和正确选择开挖断面提供依据,并保证施工安全。

典型断面的监控量测为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和精确性,建议由有专门的工作小组或者是相应技术实力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完成。每个典型监测断面应包括这些监测项目。

1、周边位移

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机,就要根据变位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程度。为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信息要量测周边位移,隧道围岩应力、应变动态的最直观反映是周边位移。

2、地表沉降

地表沉降即浅埋隧道段,其围岩特性有:破碎、软弱、自稳时间极短等,浅埋隧道开挖时,发生冒顶塌方或地表下沉一般是由于施工方法不妥。因此,了解地表下沉量随掌子面推进的变化规律、下沉量的大小、地表下沉的范围要通过地表沉降观测来判断。

3、钢架应力

积累钢架应力数据资料,检验初次衬砌设计的合理性,为判定提供依据;判断支护结构长期使用的安全程度以及可靠性。

(二)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模型

数据采集层、数据库层、数据访问层是隧道施工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采用的三层结构。数据库层主要是进行智能的数据整合、数据分析与判断,分类存储前期采集的数据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预报警;数据采集层主要将自动采集的监测数据、超前地质预报的地质数据以及监控量测数据采集到数据库;数据访问层可以直观地通过强大的GIS平台看到预报警信息,同主要将前期数据进行信息化、可视化的展示,及时查询应急处理情况、风险情况以及预警信息。

(三)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平台的功能

以往的监测形成的监测报告通常只是简单地汇总、统计,在利用经验、结合现场情况、数据有效性控制等方面不够深入。通过数据分析与安全评估,针对实施施工监测和隧道专项监测或第三方监测,整个施工阶段的安全状况就可综合反映,在出现异常与安全隐患时可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因此,通过对隧道进行信息化监测和安全评估管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实时分析监测、采集与整合监测数据、巡查监控与动态风险预警、安全评估等。

(四)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平台结构

采用三层结构模式对系统进行设计。前端包括人工监控量测、自动化检测设备和超前地质预报等,为监测数据采集平台;中端包括Internet、GPRS方式、无线方式等,为数据传输途径。后端包括监测实时分析模块、监测数据采集模块、动态风险评估与巡查监控,为风险预警与安全管理平台。

二、隧道施工现场管理研究

(一)隧道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

1、标准化、规范化

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这一原则已经被国际化,在现代工程管理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制定自己的标准化、规范化准则,甚至规范到流水线上的每个动作的协调程度。平时所说的ISO标准,就是标准化、规范化的准则。而隧道工程施工循环性较强,具备规范化、标准化施工管理前提。

2、科学合理

科学合理是万物之本,是任何理论之真理所在,隧道施工现场管理要达到进度、质量、安全以及经济目标,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定置安全科学,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管理、科学施工,用合理的管理来获取工程合理的目标和利润。

3、效益最大化

由于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不合理,现场水泥堆场、砂石堆料场、钢筋加工场、小型混凝土构件现场浇筑场地等因场地位置设计摆布不合理。而导致的材料发生二次搬运费,每年都大得惊人。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要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由于施工现场水泥库房、砂石堆料场、混凝土拌和站、钢筋加工场、小型混凝土构件预制场等临时设施场地位置分布不合理。而导致的材料发生二次搬运费,引起对施工成本的影响惊人。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要时时处处精细化管理,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力争少投入多产出,争取企业效益最大化。

(二)隧道施工现场管理目前存在影响规范化管理的两类问题

1、施工资料管理混乱

施工资料对施工的开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做好资料整理工作才能为下一步施工更好服务,也便于竣工后的检查、存档工作。但是现在一些施工单位在按照派专人负责等要求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方面做得不够;资料内容也欠真实、完整,有涂改、伪造的痕迹,使资料混乱,为后期工程竣工结算等工作带来重复返工等诸多麻烦。也不利于施工期间有效的进行数据分析,用以指导安全施工。

2、生产组织欠科学合理、资源闲置浪费严重

工程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闲置浪费是现场管理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对工程来说,提高生产组织管理水平,提高工、料、机利用率将是工程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这是因为生产组织管理水平低下,抑制了工程资源使用效率的发挥,从而造成成本投入的大幅增加。此外,生产现场中绝大部分的资源闲置与浪费都是组织不科学所致,是可以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1、利用安全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 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在掌握施工现场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对施工现场系统各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设计, 并设计出施工安全定置图。根据所设计的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方案和定置图, 对施工现场系统实施定置调整与整改, 同时加强实施过程与效果的检查和考核。

2、全面加强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管

工程质量是隧道建设施工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企业进行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一切活动都以工程质量作为施工标准。作为一个隧道工程而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如材料供应,设计变更等在所难免,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安排,绝对不能模式化,一味按原施工组织计划执行,而耽误了施工进度。

施工质量能否得到保证,最主要的是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专检、联检,通过层层的检查,验收后方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来完成每一工序,严禁偷工减料,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同时,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设计标准要求施工也是隧道监控量测获得真实、可靠、有效数据信息的前提,更是利用数据分析获得工程安全施工指导意见的关键,是有效减少和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保障。

3、完善隧道工程管理体系

隧道工程施工管理要结合工程对象规模、特点及要求,确定施工项目的管理目标,建立适应项目管理需要的组织机构,施行有效性管理政策,采用有效的管理工具,并对其适时评价、调整完善,成为落实制定的工程管理目标的重要条件;是一个精干、高效的项目班子,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下,分工明确,管理到位,责任到岗位,加上企业的管理体系提供的监督和保证,最终实现项目的各项目标。

结语:综上所述,在隧道建设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应的安全风险预案,并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有效利用风险分析预警系统,对于有效的保障和指导隧道安全施工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强化隧道施工现场管理,从施工全过程进行规范化制度监管,能够从根本上加大工程施工管控力度,确保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对于隧道建设施工将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为我国的隧道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管理支持,以全面推进我国的道路交通事业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 杨峰.嘉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09,(03).

[2] 杨忠,孙瑞海,王成,李锋,朱浩波.新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监控技术[J].铁道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浅埋隧道;施工安全;隧道施工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一、隧道施工风险和安全管理预警方案

(一)、结构监控量测内容

对软弱围岩段进行地质雷达超前预报,了解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为预防突泥、隧洞涌水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及提供信息,为优化施工方案、支护设计参数和正确选择开挖断面提供依据,并保证施工安全。并结合对隧道典型断面监控量测,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掌握围岩的变化动态,对隧道施工进行安全监控。

典型断面的监控量测为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和精确性,应由有技术实力第三方监测单位完成。每个典型监测断面应包括这些监测项目:

1、周边位移

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机,就要根据变位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程度。为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信息要量测周边位移,隧道围岩应力变化的最直观反映是周边位移

地表沉降

地表沉降即浅埋隧道段,其围岩特性有:破碎、软弱、自稳时间极短等,浅埋隧道开挖时,发生冒顶塌方或地表下沉一般是由于施工方法不妥。因此,了解地表下沉量随掌子面推进的变化规律、下沉量的大小、地表下沉的范围要通过地表沉降观测来判断。

3、钢架应力

要做到:积累资料,检验初次衬砌设计的合理性,为判定提供依据;判断支护结构长期使用的安全程度以及可靠性。

(二)、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模型

数据采集层、数据库层、数据访问层是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采用的三层结构。数据库层主要是进行智能的数据整合、数据分析与判断,分类存储前期采集的数据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预报警;数据采集层主要将自动采集的监测数据、超前地质预报的地质数据以及监控量测数据采集到数据库;数据访问层可以直观地通过强大的GIS平台看到预报警信息,同主要将前期数据进行信息化、可视化的展示,及时查询应急处理情况、风险情况以及预警信息,如图1所示。

(三)、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平台的功能

以往的监测形成的监测报告通常只是简单地汇总、统计,在利用经验、结合现场情况/数据有效性控制等方面不够深入。通过数据分析与安全评估,针对实施施工监测和隧道第三方监测,整个施工阶段的安全状况就可综合反映成了,可及时发出预报警信息在出现异常与安全隐患时。因此,通过对隧道进行信息化监测和安全评估管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实时分析监测、采集与整合监测数据、巡查监控与动态风险预警、安全评估和GIS地图等。

(四)、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平台结构

采用三层结构模式对系统进行设计。前端包括人土监控量测、自动化检测设备和超前地质预报等,为监测数据采集平台;中端包括Internet、GPRS方式、无线方式等,为数据传输途径。③后端包括监测实时分析模块、监测数据采集模块、GIS地图模块、动态风险评估与巡查监控,为GIS的风险预警与安全管理平台。

二、隧道施工现场管理研究

(一)、隧道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

1、标准化、规范化

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这一原则已经被国际化,在现代工程管理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在制定自己的标准化、规范化准则,甚至规范到流水线上的每个动作的协调程度。平时所说的ISO标准,就是标准化、规范化的准则。

2、科学合理

科学合理是万物之本,是任何理论之真理所在,隧道施工现场管理要达到进度、质量、安全以及经济目标,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定置安全科学,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管理、科学施工,用合理的管理来换取工程合理的目标和利润。

3、效益最大化

由于施工现场平面图设计不合理,现场水泥堆场、砂石堆料场、钢筋加工场、小型混凝土构件现场浇筑场地等因场地位置设计摆布不合理而导致的材料发生二次搬运费,每年都大得惊人。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要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再有因为工序不合理,不同施工队伍交叉作业,不注意成品保护,无意中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的产品,而造成的再次施工或补救,这种经济浪费也大得惊人。如果每个班组注意这些问题,隧道施工现场管理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的问题,避免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累计起来的节约会给整个工程节约很大成本。

(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资料管理混乱

施工资料对施工的开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做好资料整理工作才能为后期施工更好服务,也便于竣工后的检查、存档工作。但是现在一些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要求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没有派专人负责;内容也不真实、完整,有涂改、伪造的痕迹,使资料混乱,为后期工程带来麻烦。

2、浪费严重

工程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是现场管理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对工程来说,如何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物料利用率将是工程减少浪费的主要途径。这是因为生产技术水平的低下还会造成物料投入的增加,从而抑制了工程资源使用效率的发挥。此外,生产现场中的浪费主要是物料的浪费,是人为造成的,这样不但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也增加了工程进行垃圾处理的成本。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1、利用安全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 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在掌握施工现场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对施工现场系统各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设计, 并设计出施工安全定置图。根据所设计的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方案和定置图, 对施工现场系统实施定置调整与整改, 同时加强实施过程与效果的检查和考核。

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包括分析、设计、组织、实施、检查等内容。分析研究是使定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的关键性工作, 深入施工现场, 应用工业工程学方法, 对生产工艺、设备、工具以及人、物与场所的结合状态、信息流动状态等进行研究。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实施程序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实施程序步骤

2、抓好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作为一个隧道工程而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如材料供应,设计变更等在所难免,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安排,绝对不能模式化,一味按原施工组织计划执行,而耽误了施工进度。

施工质量能否得到保证,最主要的是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专检、联检,通过层层的检查,验收后方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来完成每一工序,严禁偷工减料,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3、完善隧道工程管理体系

隧道工程施工管理要结合工程对象规模、特点及要求,确定施工项目的管理目标,建立适应项目管理需要的组织机构。为落实制定的目标,项目施工管理的首要条件,是一个精干、高效的项目班子,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下,分工明确,管理到位,责任到岗位,加上企业的管理体系提供的监督和保证,最终实现项目的各项目标。

结语

本文针对铁路隧道中施工过程存在的安全风险,初步提出一套针对立体交叉隧道和浅埋隧道风险预警模型和施工安全管理,分析了隧道施工现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为整个隧道的安全评估和信息化施工提供准确及时的判断,保证了隧道的安全施工,但是对隧道施工的安全控制与现场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便为以后的工程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