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撕纸教案

撕纸教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撕纸课对农村留守儿童动手能力提升的探讨

摘 要:撕纸课是一门以手眼脑相结合的综合课程,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撕纸课不仅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创新和动手能力。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并呈现低龄化趋势的现状,本文通过撕纸课对留守儿童动手能力和自信心提升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撕纸课 留守儿童 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52-01

1 撕纸的定义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撕纸画是以纸张为材料,用撕,通过拼摆、组合和粘贴构成的一种造型艺术活动,以双手为工具,辅以思维感官的配合,利用双手手指的运动撕出所需形象,其轮廓线蓬松柔软,具有自然浑厚稚拙的美感[1,2]。

撕纸按照撕纸方式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以碎纸添画为例:

(1)起稿:用铅笔在底稿纸(宜选用较硬材质纸张)绘出草稿图,比如一个小白兔轮廓图案;

(2)撕纸:利用不同颜色和材质的纸张撕出不同大小的碎纸;

全文阅读

趣味撕纸 撕出“酸甜苦辣”

随着一声声“老师,我不会撕……”“老师,我撕破了……”我就知道,孩子们在撕纸活动中遇到了困难。中班学期初,孩子们初次接触撕纸活动,觉得既新奇,又有趣,动手能力、主动力都被调动了起来,但效果并不乐观,起初几次撕纸活动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让我感到很困惑,看着孩子们对撕纸活动欲罢不能的样子,我认为对撕纸活动的整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认清几个误区

1.撕纸活动不是单纯的玩纸,拿纸撕着玩,而是要用手撕出物体的简单形状和轮廓,是一种手的精细活动

在第一次接触撕纸活动时,我请幼儿撕的是苹果,先让他们把纸对折撕出半圆形,打开后就类似扁扁的圆形了,幼儿嘴巴里都说:“老师,好简单啊,我会了。”等拿到纸后,问题显现了出来,大部分幼儿拿着纸无从下手,有的在乱撕,还有的直接拿着纸折纸工了,只有个别幼儿试着撕出半圆形。我只能多花一点时间,一组一组走到他们身边,示范给他们看,经过他们自己的尝试,大部分幼儿都能撕出半圆形了,打开后的圆形,有的宽,有的扁,但毕竟也算自己动手操作了。

案例1中,幼儿虽然对于撕纸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毕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类型的活动,所以表现出一些茫然性,这个时候,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教师放任不管,随他们乱撕,那注定这将是一次不成功的撕纸活动,我不厌其烦地一组一组指导,既给了他们示范,也增加了他们的信心,这也为以后撕纸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2.教师在撕纸活动中的指导不等同于干预幼儿行为,应给幼儿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引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第二次撕纸活动时,我带领幼儿制作小火车过山洞,关键在于撕出长方形的火车和拱形的山洞,长方形的撕法幼儿觉得没问题,但拱形他们提出了疑问,我告诉他们我们上次不是撕过半圆形吗,把半圆形撕掉后剩下的不就是拱形了嘛,并示范了一次,他们恍然大悟,明白了我的意思。我请幼儿制作的是从近处往远处开的火车,绕半圈进入拱形山洞。在操作时,大部分幼儿的火车大小基本上是一致的,拱形山洞也很大,直到我走到阳阳身边,看到他的火车是越撕越小,拱形山洞也很小,我决定提醒他,“你的山洞这么小,火车怎么开进去呢?还有你的火车车厢怎么大小不一样呢?”阳阳很认真地告诉我,“老师,火车越开越远,当然越来越小了,山洞离得这么远,当然小啦!”原来他有着自己的一套思维逻辑,不是凭空乱撕的。我对他的想法给予了肯定的鼓励,“阳阳真棒,连这些都知道,真了不起。”

案例2中,我在教授撕拱形时顺带把半圆形的撕法复习了一遍,既能帮助幼儿记忆,又学到了新的撕法,幼儿对这种联想记忆兴趣很高。在幼儿操作时,需要我的从旁指导与协作,让他们撕的物体形态更逼真,但不等同于干预幼儿的行为,如果幼儿有更好的想法,我们应该积极支持与引导,就如案例中的阳阳,他的想法很好,如果因为他的作品和老师的不一样就否定他,不仅会伤害他的自信心,对他以后参加撕纸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全文阅读

巧用信箱中的广告宣传纸

撕呀撕,撕得满地花花纸

适合年龄:10~14个月

材料要求: 薄型的广告纸,纸张色彩鲜艳,内容不限,10~15张。

其中的意义: 快满周岁的宝宝,其手部的神经发育基本完成,可以开展手部、手指大小肌肉群的训练。“撕呀撕,撕得满地花花纸”就是为此而设计。它是让宝宝运用指尖的力量和双手的协调将纸撕开,从而促进双手的灵活性和增加生活的经验。

玩法: 妈妈与宝宝面对面席地而坐。妈妈取一张广告纸给宝宝,让宝宝看15~20秒,妈妈再递一张。这样,让宝宝随便看、随意散落广告纸。一会儿后,妈妈拿一张纸问宝宝:“要不要将这张纸撕开?”当宝宝同意并看着时,妈妈将纸撕开,撕成条状。“宝宝要不要试一试?”妈妈征得宝宝意见后,与宝宝一起撕纸,一起撒落。最后,与宝宝对抛撕碎的花花纸。

把握时机: 当宝宝需要你陪他玩的时候,你才拿出撕纸活动的材料来;或者阳光下,或者雨天不能外出,铺张地毯就可以与宝宝开展撕纸活动。

特别提醒:

为宝宝撕开一个口,方便宝宝撕成。这个年龄的宝宝有拽开纸的经验,却没有用手指撕纸的经验,妈妈可在纸上先撕开一个口,让宝宝体验撕纸的轻松。

全文阅读

在撕贴活动中教师指导的适宜性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幼儿主体性发展对对幼儿本身的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美术活动中的撕贴活动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有效活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有效载体。因为撕贴活动要用手来完成,把手作为工具,利用双手手指的配合来撕出所需形象,再贴出平面形态的作品,撕纸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锻炼幼儿的手指肌肉动作极其控制能力,所以,撕贴的活动中“撕”是重点,用手撕出来的形象,其轮廓线蓬松、柔软、毛茸茸的,具有自然、浑厚、雅致的独特美感,是其他造型手段无法比拟的。在幼儿撕贴活动中怎样处理好美术活动中幼儿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做到既发挥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主体性,又能适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幼儿积极主动、自主有效的发展,教师适宜性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一、投放蕴涵目标的材料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撕的方法

关于撕的方法,一般都认为这是小班幼儿的问题,其实大班幼儿也出现了撕纸的基本技能不足的情况,表现为:他们在进行撕贴活动时采用的方法都是扯,捏着纸的一头一下子撕开,都是大块的形状。

用什么样的策略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掌握撕纸的技巧呢?经过小组讨论和分析,我们认为小班手工活动中经常采用的让幼儿撕小块纸、并在事先画好的图案上进行粘贴的方法也同样适合于帮助大班幼儿巩固撕纸的技巧。首先在美工区里为幼儿提供许多准备好的空白图案,这些图案以直线和大弧度的线条为主,请幼儿把这些图案变得漂亮些。幼儿看到这些图案非常喜欢,变漂亮的方法是涂色,这时候老师适宜进行指导,向幼儿提出新要求:用彩色纸贴满这幅图。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用扯的办法,纸片都很大,可是后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发现一些弧线处他们用大纸就不行了,所以只好小心翼翼地把纸撕成小块,这样就解决了细小环节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于是,这个活动参与的孩子越来越多,大家互相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老师则利用这个机会展示大家的作品,并鼓励大家互相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由于有了这一次经验的分享,小朋友进行手工制作的劲头更高了,他们比谁撕的细、撕的小、撕的漂亮,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幼儿逐渐掌握了撕的技能。在这样一种教师指导的过程中,幼儿在体验到了解决问题和进行创作的两个维度的成功同时也实现了主体性发展。

二、利用有主题的撕贴活动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发展

当孩子们已掌握了撕的动作后,我们又把贴与撕结合在一起,将活动扩展成为撕贴,由于幼儿自己确定主题,并用撕贴的方法表现出来,对这样一种有主题的表现活动,孩子们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积极性。

为了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我们在美工区里提供了工具书《小手撕纸》,书中用图例讲解如何撕出各种独立的物体,这样当孩子们想做撕的活动时,就可以参照工具书在活动区里尝试自己撕了。大班幼儿从这本书中学会了撕独立的物体,像大树、房子、围栏、汽车、花草、动物等,有了这样的基础后,我们有开展了组合活动,在实践中有出现了三种情况:

第一次撕纸活动中教师采用了不确定主题的方式让幼儿尽情发挥、创造,目的在于没有主题的约束幼儿可能更容易按自己的想法去创造,甚至会产生自己的小主题。可实际的情况是:由于没有主题的约束,多数幼儿把自己会撕的物体全都排列在纸上,产生了罗列现象。通过分析原因,可能是幼儿虽然有了技能,但是他们没有确定主题的意识,不会用学过的知识去自己设定主题进行创造。于是在第二次活动时,我们采用请幼儿围绕主题进行创作表现的活动,比如幼儿在进行以“公园”为主题的创作活动时,已经能够从自己会的作品中有意识地选择与公园有关的内容展示在纸上,尽管主题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即用撕贴的方法创作出来的作品从排列到布局都不合理,比如“亭子比山高,船比桥长”等。作品不美观,我们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大家共同寻找原因,最后发现是因为老师准备的彩色纸都是一样的,幼儿没有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进行修改,所以造成了所有物体都一样大,布局不合理。有了这次的教训,我们有组织了第三次有主题的创造,这一次孩子们对自己以前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自己修正了错误。当我们再次展示作品的时候,大家都笑了,看来孩子们已经看到和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

全文阅读

2岁~3岁婴幼儿喜欢的撕纸活动探索

撕纸是婴幼儿喜欢的活,婴幼儿不仅能在活过程中感受快乐,而且能在撕纸活中促进婴幼儿作协调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幼儿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带来更多的喜悦。

但是长期以来,教师的观念都是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重视婴幼儿在撕纸活中的情绪情感体验,忽略了感知觉的发展。并且教师提供的环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撕纸材料种类、质地单一

(1)种类

通常在婴幼班使用的撕纸材料主要是报纸。对于婴幼儿感知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的他们来讲,一种撕纸材料是不够的,多玩几次就没兴趣了,重复地使用容易产生疲劳乏味,所以在种类上要有变化。

(2)质地

对于婴幼儿期的他们来讲,感知触摸体验是最好的教育途径。教师在选择粘贴材料的时候,一般很简单,在考虑上不周全。其实不同质地的撕纸材料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抓住婴幼儿的注意,满足婴幼儿的好奇心,还能增加婴幼儿的探索欲望。

2 撕纸材料太大或太小

全文阅读

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摘要:手与大脑是密不可分的,手巧促使心灵,心灵导致手巧,而剪纸正是一项手脑并用、共促发展的工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以剪纸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索与实践的重点。剪纸教学不仅是对民族艺术的弘扬,还对促进学生智力、才能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剪纸 动手能力 创新精神

一、学习剪纸的必要性

剪纸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是在广大民众中流传最为广泛、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强烈的装饰、趣味性显示出独特的生命力,用一种亲切朴素、通俗美观的艺术特色,抒发着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的真实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又在不断地扩大和发展,历久弥新。

剪纸的过程,从构思到创作到剪刻,是对各种美术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过程。对小学生而言,不仅可以启发思维,锻炼手的小肌肉功能,提高手工操作中的精确程度,促进智力发育,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各种能力的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情况施教不同内容

(一)低年级阶段开展趣味撕纸教学

一二年级的学生处于意象期,有着爱玩、爱动手的天性,喜欢撕撕贴贴。在撕贴中,既锻炼了儿童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又训练手脑并用的能力,还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

全文阅读

以技术引领教学 以特色促进发展

《撕出来的艺术》是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2011年度立项课题《儿童瓦楞纸板画教学研究》的内容,也是我校美术校本课程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整体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应用思维导图中发散性思维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巧妙结合,使用生活中废旧纸箱切割而成的纸板作为原材料,采用“撕”的手法,结合粗细不等的勾线笔、胶条等材料进行作品创作,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撕画的基本技巧,通过发散性思维对所撕废旧纸板展开联想,运用粗细不等的线条对所撕物象进行勾描、分割,并创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赏析、创作的过程中,学会撕画的创作方法,体会“撕”的乐趣和线条表现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师生的相互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撕画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撕画技巧的运用,学生想象力的激发;运用粗细不等的线条对所撕物象分割、重组,创作富有新意的撕画作品。

教学过程

全文阅读

浅谈撕纸艺术对幼儿的影响

[摘 要]撕纸艺术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锻炼幼儿的小手肌肉,促进大脑发展,加强幼儿认识形状和颜色的能力,可以培养幼儿细心、专心、耐心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撕纸;手指锻炼;大脑开发;想象力

撕纸课出现在幼儿教育专业用书中是最近几年的事,以前的教材对纸类手工的介绍主要是折纸和剪纸。在经过几年的教学和带学生到幼儿园实习的过程中,我觉得对幼儿来说撕纸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一方面幼儿有着爱玩、爱动手的天性,喜欢撕撕贴贴。另一方面,撕纸画简单、有趣、易学、制作安全。

一、撕纸可以锻炼幼儿的小手肌肉,促进大脑发展

撕纸是用双手来代替工具,将纸撕成各种预想的形状,并在底纸上拼贴成画。中国有句俗话:“心灵手巧”,就是要想心灵敏就要手灵巧,心与手是有联系的,即为手巧心则灵。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教育孩子不要不要乱撕纸,要爱惜书本纸张等等,岂不知我们是在扼杀孩子的天性,抑制了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撕纸可以锻炼幼儿的小手肌肉,发展幼儿手指动作的协调性,可以训练幼儿手指的灵活性,提高手眼协调活动的能力,可以通过触摸感觉各种纸的不同质地,可以巩固认识各种形状。幼儿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精细,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智能,促进大脑的发展。

二、撕纸可以加强幼儿认识形状和颜色的能力

当然,在上撕纸课的时候也不是随便扔几张纸给幼儿叫他们乱撕,而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教会了幼儿认识了简单的颜色和几何形体后,就可以教他们撕纸练习了。先可以叫幼儿找出各类颜色的纸张进行分类,主要是比较好认识的红、黄、蓝三色。先练习撕三角形,因为三角形的边少,可以比较随意的撕出,但要撕出类似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那难度就比较大了。然后是四边形,五边形等,最后撕圆形。开始可以先画好形状再撕,然后不要画形状直接撕。撕完后可以叫幼儿贴在另外一张纸上进行比较,如哪三角形撕得最好,哪个四边形四得最正,哪个圆撕得最圆。幼儿还会主动的和邻近的小朋友进行比较,看看谁撕的漂亮。这时候幼儿对形状和颜色的认识就根深蒂固了。

三、撕纸可以培养幼儿细心、专心、耐心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全文阅读

幼儿撕纸艺术活动的探究

幼儿艺术教育是以音乐(含舞蹈)和美术为手段、内容的教育。从这个角度出发,幼儿艺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它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表现、舒展自己内心的意愿和情感,培养美的情操和陶冶美的人格。《纲要》中也指出“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对幼儿来说撕纸是最适宜的艺术活动。

撕纸艺术活动是一种造型艺术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常见形式之一。它以手指作为工具,辅以思维感官的配合,利用双手手指的运动来撕出所需形象。它有着清新、活泼、健康并富有创造性等特点,有着独特的造型以及多样的色彩,散发着浓郁的民间气息,蕴涵着深远的文化内涵。活动中,孩子们能通过折、叠、撕等动作来锻炼手部小肌肉,发展自我。由于幼儿不宜拿剪刀,撕纸活动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就彰显了它的主要作用。开设撕纸艺术课,让幼儿逐步形成善于动脑、勤于动手、敢于思考、勇于探索,对开发幼儿大脑具有非常的教育意义。同时,幼儿通过撕纸活动进行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及创造能力。

一、激发幼儿对撕纸活动的兴趣

在活动中还必须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幼儿喜欢动手去进行撕纸活动,所以激发幼儿对撕纸活动的兴趣是活动的前提条件。选择贴近幼儿的内容和吸引幼儿的材料是激发幼儿对撕纸产生兴趣的最好办法。在活动的安排中可以利用一切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课题内容。如:装饰小手帕、给娃娃穿衣服、让课桌更漂亮等。幼在基本掌握撕纸的方法,然后老师再逐步提高要求,如按直线撕,撕成长条,到粗、细均匀,并进行粘贴,组成漂亮的图案。

选择同一目标进行不同内容的训练,让幼儿掌握更多的撕纸方法。如在“撕长条纸”的这一训练过程中,我创设了不一样的活动内容以增加趣味性。如小课桌、吃面条、绿草地、美丽的兰花等。这些内容与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贴近。虽然是同一技能,但每次内容都不一样,参与的兴趣高。

撕纸活动在小班的阶段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活动的材料的选择中也十分的重要,幼儿的用纸不能太硬,要方便幼儿撕,在色彩的选择上要鲜艳、多样。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材料上,如在撕花朵时用皱纹纸,撕城堡时用报纸撕,底板纸则用色彩鲜艳的色纸,撕汽球、苹果时用色彩鲜艳的蜡光纸进行。

二、学习方法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对于小班幼儿进行撕纸活动来说,撕纸的技能是需要学习的,在刚开始的几次活动中,有的幼儿还不会撕,所以必须要先教他们怎样把纸撕开,然后在以阶段性的训练开始学习。从学习随意撕小碎片或长条纸,并粘贴在指定的地方到学习沿线撕直线条,认识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及曲线进行背景的装饰,丰富画面。最后,学习沿线撕圆形、椭圆形的曲线条,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运用绘画来装饰背景,感受组合画面的美。

全文阅读

孩子都爱贴纸书

只要用心,大多数图书都可以用来玩;能够省心省力而且玩法如此丰富的,则只有“贴纸书”。

贴纸书,就是书中夹带了许多小贴纸的图书。贴纸可能跟故事内容和画面有关,也可能无关,比如仅仅是一些小红旗、小红花或者星星月亮什么的。不管有关还是没关,贴纸书中都会有使用说明。大家只要照着文字说明或者图片提示,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一般来说,贴纸的用途是这样的:

1.评价工具图片中,哪个小朋友做得对?在做得对的小朋友身上贴小红花吧。

2.把黑白上色即把彩色贴纸贴在对应的黑白图上。

3.画面补缺比如,小狗的自行车少了一个轮子、小狐狸没有尾巴等,小朋友要从贴纸中找出这些零部件贴上去。

4.以“图”补“文”即文字描述中故意空出一个地方,让小朋友根据文字的意思找出对应的贴纸。

这是贴纸书“官方”玩法,作为忠实粉丝,通过几年的把玩,我自己总结出了一套贴纸玩法,结果让儿子对贴纸书的兴趣有增无减,根本不像人家说的那样――玩到三四岁就不爱了。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