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在调研浙江省2016年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社团及社团活动的基础上,总结了独立学院学生和学生社团的特点,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推幼饔茫探究了目前独立学院学生社团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探索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新办法,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独立学院 学生社团 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独立学院一直备受关注,逐步成为本科层次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独立学院办学过程时间短,工作重心往往落脚于眼前紧迫问题,忽视了学生社团的巨大能动作用。本文通过调研浙江省2016年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社团及社团活动,充分认识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一、独立学院的学生与学生社团的特点
学生社团是在校大学生在保证完成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自主开展促进自身发展的学生组织[1]。目前,独立院校社团种类多为政治思想型、专业学术型、科技创新型、艺术兴趣型、体育娱乐型及公益服务型[2]。为研究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的学生和学生社团活动的具体情况,笔者对2016年浙江省部分独立学院的社团活动调研,结果如下。根据调查数据,在2016年这些独立学院的学生社团组织活动共计168场,可见目前社团活动中仍以文体娱乐型、艺术欣赏型为主,思想政治型的活动相比之下数量较少,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这方面的活动兴趣和热情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独立学院对社团在思政教育作用不够重视,思政教育进社团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独立学院社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
在经济社会变革深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需利用新举措新途径提升教育的实效性[3]。结合独立学院学生和社团的特点,笔者发现处于发展阶段的独立学院的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尤为明显。
(一)学生社团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宜载体
摘要:高校党团组织大力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团组织作为党的后备军,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以社管院人文系团总支为例,在充分分析了广大团员青年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层团总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方法途径。
关键词:团总支;教育;团员;引导
高职院校团总支是共青团工作的骨干力量,团总支是团组织中直接面对班级团支部的基层委员会,同时接受学院党委和团委的双重领导,是党委联系团员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尤其是对广大团员青年的教育与引导作用,基层团总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系团总支工作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科技创新与就业服务、素质拓展等方面发挥了主体作用。
一、高校基层团总支工作的任务与内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而明确工作任务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总体而言,系团总支工作任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团结引领学生;二是凝聚服务学生。
(一)团结引领学生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武装与思想教育
基层团总支围绕学院的育人目标,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组织和领导学生认真学习、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深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使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特别是大一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针对新生因其学习的阶段性目标业已实现,出现暂时的目标真空期,团总支采取措施或组织一些以“适应新环境、激发成长动力”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帮助新生适应变化、消除迷惘,调整目标。社管院人文系团总支每年针对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针对自己系部特点创办了一系列精品教育活动,如“我的大学,我做主――如何度过三年大学生活“、“认识新环境、融入新环境”少数民族同学座谈会等活动,帮助广大刚刚走入大学校园的青年,摆脱困扰,树立目标。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教育理念,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高职思政课教学必须提高学生就业导向意识,创设专题化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考评方式。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是目前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根本宗旨,也是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最好的教学方法。“就业导向”是我国新时期发展职业教育所确立的办学方针,它把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和有助于实现就业,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
随着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目标也有所调整,如何培养更多的适合于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另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适应当今形势和企业的需求,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也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所面对的新课题。
一、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打造全方位育人环境
实践教学是主题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践性教学的课程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社会与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做与学”结合,让实践性教学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1.以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为依托,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
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 作为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站,发挥着网络教育的优势,每学期都组织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渤海船舶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以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为依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在线联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并规定:思政课实践环节学期考核总成绩20分之中,参加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活动得分10分;在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上阅读“人生导师—名篇鉴赏”栏目,提交5篇读后感积分5分;参加思政部组织的大学生在线联盟活动获得奖项的,最低得5分,最高得10分。这种考核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加在线联盟活动的积极性。参加大学生在线联盟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既丰富了我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水平。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章不完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种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和行动规范来保障实施,有效的衡量工作的指标和标准等,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要注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没有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团员意识教育。在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具体体现在开展图组织的活动、专题组织活动、团员民主评议、业余团校开展和入团宣誓活动等工作。而现在的团意识教育中,规章制度并不完善,团组织和生活方面,团委对生活组织申报、检查、评比和交流总结制度等不够完善,虽然对团组织生活中的内容、主题、频率、形式和交流环节等作出了规定,但并没有按照程序来实施和落实。开展此工作的团委没有固定范式,随意性太强。
2.没有完善的团员社会公德教育制度。体现个人思想品德的重要方面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等,而高校学生远离家庭,其主要的思想品德体现在社会公德上。整体看来,现代大学生基本上能遵循公共秩序,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但由于其他因素的出现,使得很多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大大降低,没有良好的社会公德的思想和觉悟。
3.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能适应于网络的快速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了很大影响。所以,现代的年轻人、大学生都会沉浸在网络中,很多事物都是通过网络来处理。因此,现在很多学校也开始利用校园BBS、网络论坛、和红色网站等途径来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现在的状况并不容乐观,很多方式的宣传都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将核心的内容传递出来,发挥其价值。
(二)很多高校的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措施没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高校共青团需要高校的校团委、学院团委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因为服务的对象为团员青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很多高校虽然开展了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实地参观考察等学习方式,但没有产生好的效果。因为其针对性不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连贯性和系统性较差,影响教育的质量。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企业共青团干部应及时调整心理姿态,适应时代步伐,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完善自我、变革自我、挑战自我、重塑自我,培养多方面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素质,努力锻炼自己讲政治、有正气、善学习、懂经济、会管理、能应变、重文化、敢创新的新型企业团干部素质,做好党政的后备军。这些素质有:
一、不断学习、适应变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素质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三个代表”的灵魂就是“与时俱进”,最近召开的共青团十五大对这一思想的学习和贯彻又提出了明确要求。共青团干部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自身不断学习、适应变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素质。
(一)要树立不断学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大学习观念。党的16大提出了全员学习这一时代口号,这对我们年轻的共青团干部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学习是一场革命,是创新的基础,是一个开拓视野、重塑自我的过程,是一个丰富思想,加深认识的过程。对于团干部,学习问题不单单是一个增长知识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这是团的政治属性所决定的,也是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政治理论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我们判断形势、驾驭局势、统领各项工作的能力,关系到我们面对复杂的工作能否头脑清醒、处置得当、应对及时,关系到能否推进共青团工作可持续性发展,关系到我们的工作能否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我们的思想跟上时展的步伐,符合客观实际的变革,才能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在学习的基础上知故而求新。
(二)学习要学以致用,知识只有付之实践,才能转变为生产力,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联系实际,学习才能生动活泼,才能长期坚持下去,只有联系实际,才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才能不断拓宽知识面,保持与时代同步,与变化的客观实际要求相吻合;只有联系实际,我们才能在社会的坐标上找准自己的位置,更好更大地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创新应该具有辩证的思维观,创新应从实际出发,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也不能唯创新论,创新的同时还应注意对传统优秀思想的师承,创新切忌脱离实际,异想天开,盲目追求新奇,哗众取宠。
(三)在工作中要善于研究思索,总结提升。调查研究是一个基本工作方法,要跟上时代步伐,调查研究非常关键,“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都要体现一个“深”字。调查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观点,研究其实是一个结合实际思考的过程,工作中一定要勤动脑、勤思考,寻找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不能总是按部就班,生搬硬套,要把研究思索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中去。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总结、深化认识、积极改进,以达到质的提升。总结是一个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总结是对工作得失的回顾分析,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个人素质的有效途径。要不断总结升华,使共青团工作时刻体现时代特征,富有新的内涵。
二、注重文化育人、善于活动策划、参与企业管理的素质。
(一)文化属于意识形态,文化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大到国家的文化,小到企业的文化、校园文化。从古到今,文化贯穿了历史,文化对社会及工作的推动和影响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当今企业共青团干部,开展工作更应该注重文化对青年的先导作用、凝聚作用和提升作用,充分利用文化渗透力开展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工作,组织活动都要体现文化内涵,都要贯穿文化思想,都要渗透文化精神,以文化不断提升青年的知识修养和思想境界。
摘要:团学工作对于学生发展意义重大,团学干部要善于从繁杂的工作中把握主线,总结规律,进而提高团学工作水平。在长期团学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了“六抓六促”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该方法对二级学院的团学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二级学院;团学工作
为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提高学生工作水平,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学院团学工作积累经验。学院结合自身实际,丰富完善,总结提炼,最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六抓六促”团学工作法。该方法以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为出发点,不断丰富和完善团学工作内容,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对学院团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六抓六促”工作法背景介绍
河南科技学院为普通本科院校,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于2013年4月,团学工作处于探索阶段,面对这样的形式,我们只有结合自己学院的实际,边工作,边反思,边总结,边创新。学院学生情况较为复杂,包括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本科对口教育、中外合作教育。针对这一情况,院团学工作者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学院实际和学生实际,确定了团学工作的理念为快乐大学;目标为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步提高;原则是服务型管理、沟通型教育、学习型活动;途径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院成立伊始,各项工作多而杂,繁而重,各种工作缺乏体系构建,因此在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要思考学院团学工作的整体构架,要形成体系才能提高管理效率。
二、“六抓六促”工作法主要内容
在团学工作中我们结合学院实际,始终不断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坚持踏踏实实做好常规工作,稳步推进改革创新工作,逐渐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团学工作“六抓六促”工作法。
(一)抓思想促文明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现在已经成为大学生个人素质提高和能力拓展的有效活动载体,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完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升华思想道德水准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就高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展开研究,并作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学生社团 管理模式 探索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特征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由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经过登记注册,自发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的学生群众团体。现阶段,随着学生社团参与意识的提高以及社团自身受外界因素等的影响,高校学生社团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拓展人际交往以及提高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越来越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
数量增长,规模扩大。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在数量和规模上迅猛发展,这一方面和高校学生扩招数量上升所引致的正比例增长有关,另一方面,更源于校方等各界因素对学生社团作用及其科学管理的重视。据《2003年全国学生社团调查》不完全统计,上海高校学生社团712个,参与学生21.8万人,参与学生占上海高校学生总数的72%;浙江高校学生社团1420个,参与学生14.2万人,占浙江高校学生总数的68%;2004年《江苏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报告》显示,全省高校参加学生社团学生(研究生)占31.79%,超过1000人规模的学生社团占社团总数的0.75%,50至100人规模的学生社团占社团总数的36.64%。这无数的事实和数据报告向我们展示了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在该方面的积极变化。
参与广泛,意识增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迅速发展,社会各界在提倡由市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变的同时,民主也正以不可测量之势深入到广大公民之中,这不仅仅表现在政治参与、管理决策等方面,更突出表现在与普通学生息息相关,特别是具备一定文化和技能修养的高校学生身上。以参与社团的目的为例:目前许多大学生自愿参加各级各类学生社团活动,以期望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增强和培养自身综合能力。
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现阶段,社会和高校及学生自身的各种需求都在积极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正向发展,不仅表现为学生社团类型的不断完善,各级各类社团活动内容的多样化,也突出显现在诸如在原有传统体育、科技、艺术、人文社科和公益等社团类型的基础之上,不断涌现出的各种以网络虚拟社团为代表的新型社团。学生社团活动涵盖了政治理论、文化生活、科技实践、网络技术、体育艺术等诸多方面。这一抽样调查数据表明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显示不同内容、不同类型学生社团活动在满足大学生多种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充分反映出目前我国高校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和谐的校园风气和氛围。
网络社团,虚拟增多。随着目前网络科技的迅速普及与高速发展,网络正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和高校学生社团紧密结合,这一方面体现为其在学生社团管理方面的科学化与综合化,另一方面也是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精神的体现。例如目前以校园真实社团为基本单位,面向全国大中专院校及中等学校的校园社团及社团成员服务的“5jia1社团网”,注册学生社团高达一万七千多个,成为全国最大校园社团网站之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世界经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对象和方法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认真分析和正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形势,找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是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社团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阵地,是学生检验自我、提高自我的自由空间。学生社团依托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影响着社团,因此如何科学地促进学生社团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相吻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按照一定社会发展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养成的活动,包含了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和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是教育过程和接受过程的统一。接受,是接受主体对传授主体通过一定传播媒介传递出的思想文化客体进行选择、接纳、认可的动态过程,受教育者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教育者利用多种媒体传递出的思想文化信息进行择取、理解、解释、整合和内化,并付诸最后的外在践行。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存在,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社会道德规范的精神形态及实践形态的相互转化成为可能。反映着社会政治关系和道德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等社会意识才能被人们所接纳和认同,并外化为他们自觉的行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和从“知”到“行”的转化。因此,提高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和追求的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要以学生为核心
利用党、团组织积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一方面要坚持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增强阵地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好学生社团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诚信理念教育,以此大力提倡和弘扬开拓进取、勤奋求实、团结创新的精神,营造团结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和激励其他同学不断追求进步,增强社团的感召力、凝聚力,使学生更加感性地了解和认识社团,切身感受到社团的温暖,从中受到积极影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学生为核心,通过多种力量,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学生的现实发展为价值取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有社会实践活动,理所当然地要把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完善和全面发展作为确立自己工作目标的根本依据。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着眼于学生成才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启发学生多提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根据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对精神养料的不同需要,以及他们在各阶段思想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设计出系统而完整的考查内容体系,以利于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社团发展为实践空间,通过“教育――实践――反馈于教育”,如此反复循环,才能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实践
当前学生社团逐渐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应从导师的配备、社团干部的选拔、社团活动的开展、优秀社团的评比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学生社团 高校思政教育 功用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多层次、多样性、多变性的需求,也不能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以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和符合大学生重个性张扬、求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为特点的大学生社团则成为了新形势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学生通过参加社团组织的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活动,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和政治热情,自觉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社团的章程,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纪律意识,遵守道德规范,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逐步成为政治进步、思想成熟的有用人才。2.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大学生仅靠课堂上获得的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学生社团作为课堂教育延伸的第二课堂,成为了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途径。不同专业的社团成员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参加一个或几个社团,既可以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又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彼此感受到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背景和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社团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结成的同辈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作为非正式群体,没有正式群体的严格约束性,社团成员更能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畅所欲言。在社团内部,有会员与会员之间的横向交往,还有会员与社团管理之间的纵向交往。在举办社团活动时,还要和非社团成员以及其他社团进行交往。这种交往模式的多样性对于扩大大学生的交往面、完善大学生的交往结构、满足大学生不同的交往需求、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社团活动是一种集体性的活动,当社团在开展各项活动时,成员之间会有不同的分工,要求相互之间必须加强合作,社团活动才能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成员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合作能力,对社团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他们培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树立全局观念、集体观念,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既是对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锻炼,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5.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高校学生社团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吸引学生自愿参与其中,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融合与感染作用,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追求的理想效果。同时,在社团活动中,同学们思维活跃,表露真实,这也有利于学校和老师准确把握同学们的真实思想状况和动态,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使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有资料显示,我国各高校有80%以上的学生加入过社团或参加过社团组织的活动,这么多的学生被吸引到社团活动中来,大大拓展了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同时,大学生社团作为群众性组织在学校中的大量出现,在一定意义上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主体化了。组织、参加各种活动的社团成员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同时,他们又在社团活动中扮演着教育主体的角色,以自己的行为感染着、教育着参加活动的其他同学。
一、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然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为主导,主要还是以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式单一,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使得教育工作者难以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不能完全使大学生认同所教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受教育者的生活所衔接,在生活体验和感悟中更好地内化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思想理论知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这使得受教育者获得思想道德知识一般限于课堂教学。因此,教育的影响范围也仅仅局限于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无法将课堂教学的道德知识得以强化与内化。教育工作本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循环的过程,要形成教育者愿意教,学生愿意学的良好局面,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满足这种要求。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实践活动,有着极大的渗透性和隐蔽性,倾向于对学生情、意、信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在潜移默化中磨练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显然是更适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方式。
二、实现高校学生体育社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研究
(一)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可行性
体育社团活动是大学生增强体质健康、拓宽视野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使学生在与他人共同活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教育。具体来说,学生组织参与不同形式的体育社团,课外活动对课堂上的学习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学校大力支持学生的创造和组织参与活动,一方面能够解决学生大跨度的爱好,彰显了学生的思想主张,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认同社会上的思想道德观念,提升自身的思想品质。总之,高校体育社团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有利于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高校要加强体育社团建设以进一步提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高校学生体育社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1.建立完善体育社团管理制度。规范化的体育社团管理制度既可以使社团管理做到有章可循,使其健康持续地发展,也能够体现管理者以及体育社团的核心理念。高校教育者要在提升体育社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前提下,完善社团内部管理的制度,使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潜移默化中受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来说,要保证入团人员的平等性,不能有区别对待的情况;要保证团队岗位竞选的公平、公正性,让学生养成公平竞争的意识;要保证社团决策的民主性,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主见;要保证财务收支的公开性,让学生形成廉洁自律的意识等。
2.强化体育社团设施、文化建设。体育社团举办各类型的活动需要必要的经费以及合适的场地、器材等作支持。因此,高校领导应充分重视体育社团活动,通过提供充足的经费,室内活动室或者公用办公室等室内场地,保证高校群体性活动的正常进行及教育功能的顺利实现。另外,还要做好社团文化建设工作。每一个体育社团都要建立本社团独有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这些观念使社团成员做到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还有,统一化的着装可以增加社团成员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可以让他们结合本社团的核心理念,自主设计服装,以展示团队独有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