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思想政治课是教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灵活。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教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才能和素养,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条件,随机应变地、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突如其来的教育、教学问题,否则,即使你有高谈阔论的理论也无法成为实际的好教师。?
在教学的实践中,广大教师对教育的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我们在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时,会发现他们都非常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恰如其分地把握教育的时机和分寸,方式方法灵活自如,语言通俗、生动,分析精辟入理,富于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显示出一名政治教师的聪明才智,即高度的教育技巧。但与此同时,一部分教师由于对教育技巧的含义、表现及其培养途径等缺乏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只对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比较重视,而对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则往往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自己有了:“一杯水”,就一定能给学生“一滴水”,殊不知,如果缺乏教育技巧灵活和才能,没有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为主体地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则连“半滴水”都得不到。另一部分教师在目前的观念常常把教育的技巧理解为是管理学生,维持秩序的一种应急手段。这些误解,往往影响着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自己教育的智慧才能的自觉性,妨碍了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育机智,即是教师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和综合表现。技巧有效地发现和处理各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发现问题,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
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有所变革。如:在初中阶段,原来初二年主要是上“社会发展简史”,而现在是上有关的法律知识,对于这种不同教材,就有不同的要求,要对症下药,才会有的放矢。如果缺乏针对性,就好比射箭没找到靶子,治病没找到病因。只能陷于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有的甚至在朗读教材。如果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迅速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妥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非易得之。所以它要求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二、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键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理解人生,解决周围各种思想认识问题,从而解开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因势利导地对其进行教育,更需要教师有高度的教育技巧和智慧。?
在新课程推进的关键时刻,为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把握,河北省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新课程跟进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还有近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领会,尤其是对新教材中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的实施有一定的了解。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1 以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联系社会现实,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广播、电视的普及,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而教材由于受编写时间和篇幅的限制,不能及时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有趣的事件、新奇的内容编入教材,弱化了教材的时效性。如果能把社会生活中中学生非常熟悉的相关内容及时引入课堂,则既可弥补教材的不足,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注重研究实际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通过运用幽默、漫画、典故、寓言故事、名言警句等来讲解抽象的理论,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积极性。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就事论事、以理析理,学生学起来也索然无味,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如果能够运用幽默、漫画、典故、寓言故事、名言警句等来对抽象的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就会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及其对社会的危害和应该受到的惩罚时就充分利用了书中的漫画“追星族”及“一元钱税案”等故事,对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进行了形象描绘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既使他们对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行为特征有了深刻的理解,又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鼓励质疑,巧设思维情境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释疑、解疑,有所进取。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高中政治课新教材对概念既有理论的阐释,又有事例的说明,似是无疑可循,貌若“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此时教师应投石激浪,巧设疑问,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适当点拨,因势利导,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3 疏密有度,授人以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总是老一套、实行“一言堂”的灌输,让学生背条条框框,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没有兴趣。下面谈谈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意识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索性,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如在初三思想品德课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因素的影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向学生提出:①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熟悉并经常使用的家用电器?②你还了解哪些电子产品?比如交通工具方面,办公用具方面,教学设备方面的。③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劳动带来了哪些影响?这样通过设疑,在学生认识知识系统中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了解学情,检验效果,纠正学习中的缺陷和不正确的思路,可以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思想政治课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
【摘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课程改革,就是为了达到发展的目的。作为新时期的政治教师,应该了解新的课程标准的特点,做到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的要求,端正态度、转变思维,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课改落到实处,才能为我国的教育大业增添辉煌的一笔。
【关键词】课程改革 端正态度 转变思维 改进教学方法 关爱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课程改革,就是为了达到发展的目的。作为新时期的政治教师,怎样应对课改的浪潮,才能在课改实践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要想明白这些问题,我们就应该先来了解一下新的课程标准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闪现出许多新亮点。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增强了人文性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性”。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使之成为一门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二、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青少年时期正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跟进培训心得体会
XX年 11月 5日至6日,我们高二政治组一行三人去古都洛阳参加高中政治新课程跟进培训会。
11月5日上午,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特级教师梁侠主讲《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课程与教材分析,她的讲解旁征博引,纵横捭阖,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不愧为国内高中政治界首屈一指的专家,真是大开眼界,不虚此行。
11月5日下午,洛阳市第二实验中学特级教师王东讲了一节《文化创新的途径》示范课,随后与会省教研室专家评课并点评“问题导学教学法”教学模式。
11月6日上午,8:30---10:00郑州市回民中学政治教研员聂翔做《文化生活》教材教法分析。 10:20---11:20平顶山市政治教研员张秀菊做《生活与哲学》教材教法研讨。
培训结束,回到单位,感慨很多。就像一位专家所说,政治课教学就像唱歌,小曲好唱,但要唱好不容易。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认真钻研新课程,掌握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和谐高效课堂。要深入钻研《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高考考纲以及教材,研究新课程高考试题,把握高考新动向。要当“杂家” , 知识要丰富,关注面要宽,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善于学习,治学严谨,关心时政,与时俱进,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尤其要特别关注党的理论创新发展情况。
最大的收获有两点:
一是学习认识了“问题导学教学法”教学模式。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深入人心,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角色要求也提出新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思政课教师要接受新思想,逐渐转变传统的角色定位,要从思政课教材的坚定执行者转变为思政课学科建设的研制者和开发者,从学生学习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关键词 思政课 教师 角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35
Role Positioning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GE Li
(Songshan Shaolin Martial Arts Vocational College, Dengfeng, He'nan 452470)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gradually thorough popular feeling,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 roles are also put forward new challenge. Facing this challenge, education courses teachers to accept new ideas, and gradually change the traditional role, to shift from education courses teaching materials firm executor for the developer and the developer of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courses, from the students to learn knowledge imparter into student learning helper and promoter.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轨迹
1.教学管理体制变迁:混合制—双轨制—整合制的嬗变三十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经历了混合制—双轨制—整合制的轨迹嬗变,实现由混合虚拟教育管理机构向专业教学科研实体机构转变。这就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管理机构及组织执行机构,权责明晰,明确了二级机构的职责、功能、地位、权责等问题,成立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如有的高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教育学院、社会科学教育学院等)。这种教学与科研整合的一体化实体管理体制与机制,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教学课程设置改革“:85方案”—“98方案”—“05方案”的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基础不断得到完善,经过“85方案”到“98方案”再到“05方案”的改革完善,其课程体系和理论体系建设得到了丰富与发展。这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程体系随着时展主题而不断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变迁为线索,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程体系的现代化科学化改革实践,深化了我们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3.教学理念创新:对政治—人本—发展—逻辑的关注转向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发展的灵魂。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所处的社会地位变化而实现从‘政治自觉’到‘经济自觉’到‘人本自觉’的嬗变,发生了从‘物本’向‘人本’的现代化转换”[1]。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理论逻辑、认知逻辑、生活逻辑的关注,对生命、发展和心灵的关注[2],符合学生生命成长和教育教学规律。
4.教学内容整合发展:对政治性、社会性、公共性的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在高校思想领域以教育形式展开的政治实践活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进行考察,对政治性内容的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内容和本质规定,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发展变迁的不变主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不断推进,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了众多影响党执政合法性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诸多社会民生问题,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适应这种新的社会形势和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将越来越多地通过公共环境、设施的教育价值利用与再造,公共文化空间与公共传播途径的利用与再造,公共性活动的开展及其价值引导来进行。”[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社会性”关注与“公共化”转型成为新时期的一个重要趋势,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教学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5.教学主体互动:“主体性教学”向“主体间性”教学转型随着主体间性理论、主体间交往、交往实践哲学等理论逐渐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视野,主体间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征逐渐显现,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共在的主体间的存在方式、主体间的交往活动,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维定式,从平等的视角、和谐的视角、人性的视角观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突破了主客二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质的跨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逐渐引起重视。
6.教学方式丰富多样:由单一教学方式向多元教学方式转型从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方式发展来看,出现多元多样教学方式并用的态势:“研究型”教学[4]、对话教学[5]、体验式教学[6]、启发式教学[7]、混合型教学[8],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代转向
摘要:思想政治课在现实教学学生总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学生总觉得背起来头痛,本文对此提出要增强思想政治课的亲和力,从教师形象素质、课堂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让学生愿学乐学政治,提高政治课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亲和力;新课程;生活;愉快教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却显得有点“尴尬”。一方面,它担负着智育与德育的双重功能,地位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它的教育对象――学生却并不十分领情。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普遍印象是抽象、空洞、枯燥,甚而至之有不少学生由此认为政治教师也是死板守旧、难以接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无关系。因此,要彻底扭转这一局面,改变思想政治课的尴尬地位,首先必须改变思想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的旧有“形象”,使他们觉得政治课不再是可敬可畏,而是可爱可亲。因此,怎样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富有亲和力,使学生乐意接近和接受,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亲和力略陈己见,以求抛砖引玉,敬请方家不吝赐教。
一、教师自我树立形象,让政治教师富有亲和力
“亲其师,而信其道”。很多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的偏爱往往是由其所接触的任课教师引发的。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教师,他能够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能够爱生如子,以诚相待;能够孜孜不倦、乐于奉献。教师以这种人格魅力可以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感召力量,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赖。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师人格独具风采的魅力,并促使学生把这种人格感染的力量转移到平时的学习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还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全力塑造在学生心目中的新形象、新地位,从而使学生不再望政治而生畏,愿学乐学政治。为此,我认为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从现实生活出发,做一名“踏实”的政治教师
由于思想政治教学担负着道德教育的重任,而在应试教育下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又导致学生对政治产生了反感情绪,甚至出现了“政治无用论”,再加上确实有部分政治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上课时照本宣科,无趣乏味,导致教与学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有不少学生认为政治教师也只会夸夸其谈,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由此不愿进一步接近政治教师。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政治教师也富有亲和力,就必须重塑政治教师的新形象,要求政治教师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
2、与时代同步,做一名走在时代前列的的政治教师
【摘 要】本文通过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对教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探索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得到双促进、双提高,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价值观 职业核心能力 教改 模式
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的含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题是以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思想道德境界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功开展,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四有”公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和引领作用。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不针对某种具体的职业或岗位,具有相通性的、普遍适用和可转移的,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主要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理念是教育部专家在借鉴美国、德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和职业培训成果的基础上引入形成的。[2]开展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职业技能的基本途径和发展趋势。
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是指在思政课教学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旨,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途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职业核心能力同步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存在着教学改革推进缓慢、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呆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难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过于偏重思想性和政治性,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着力不多。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期望对学生的人生方向和职业发展起到积极指导作用的教学目标无法完全实现。
[摘 要] 我们认为新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可以很好互动的。我们的教研团队结合历年的资料累积继续深入现实,通过调查研究,比较科学地分析导致目前思政课尴尬现象的真实原因,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问题,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高校思政课的关系,努力解决如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完善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又如何通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善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学生中的地位问题。
[关键词] 新时期 完善核心价值教育 提升思政课教学
我们教研团队结合历年的资料累积继续深入现实,在杭州的多所高校各个年级的学生当中同时展开了全面的调查研究。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与形象
在我们所接触的3.9万人次的学生当中,基本上都毫不犹豫地认为思政课是有用的、甚至是很有用的一门课。但是,也有少数几位同学认为思政课无用――虽然从比例上讲微乎其微,可是管中窥豹,所反映的问题还是很有代表性的。同时我们发现,认为思政课有用的学生当中也有将近一成的学生感觉思政课虽然有用但是用不出来。这很典型,学无以致用。那么学生们又是如何对待“有用的思政课”的呢?学生们实事求是地认为自己和同学们的态度不够认真,甚至很有一种轻视。学生们在探寻原因的时候强调得最多的就是课程设置的重复、内容的反复以及枯燥乏味、落伍脱节、缺少新意又空洞说教等方面。有3.1万人次的学生表示,自己上课的认真程度取决于授课老师的个人魅力和上课技巧;剩余的0.8万人次则表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认真听讲的;而这3.9万人次的学生都认可上课是可以开小差、做小动作的。有兴趣就听,没兴趣就不听,是大家的共识。所以上思政课还可以各忙各的,甚至直接就不去上课,自由主义蔚然成风。在建议方面,有近2万人次的学生建议,上思政课的时候多放放图片多播播视频,因为这样可以大大吸引学生的眼球;有1.2万人次的学生要求老师设置完美的奖惩机制,胡萝卜和大棒轮番上阵,逼迫学生认真上课;余下的0.7万人次学生则以为老师一定要严厉,传道授业解惑之上首先是纪律威严,必要时还要会发飙。基本上这3.9万人次的学生一致认为要搞好思政课教学需要学生、老师、学校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协同努力。
综上调研结果: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认识存在着诸多不够理性和客观的评价。结合我们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十几年的经历,我们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思政课只是辅课,远不及专业课重要。专业课都是独立的小班上课,思政课却基本上是合成大班上的,教学效果自然逊色多了。同时学生们又极其主观地认为思政课内容枯燥、反复、落伍、说教,在内心都比较排斥上思政课。我们做过一个时间上连续的系列调查,发现一般情况下,思政课的迟到、早退以及缺旷课现象要比专业课来得多,学生们学习的认真程度、活跃程度也不及专业课,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还将思政课课堂当作了休息课、英语课、短信课、娱乐课。相当多的学生来不来上课、课上认不认真完全视任课老师的态度和个人魅力而定,致使高校思政课教师特别心力憔悴。高校思政课的地位尴尬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虽然当时学生们先入为主地不喜欢思政课,但是后来他们感触最深的、最感谢的恰恰却是思政课。所以我们认为破解思政课尴尬难题重点是要扭转正在接受思政课教学的学生的认识和态度。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高校中,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是蕴含在思政课教学当中的,有鉴于前面所诉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的种种问题,高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未如人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未来总是我们现在的学生的。然而,我们的学生莫名地对马克思主义敬而远之,普遍缺失远大的理想,价值观出现紊乱,比较急功近利,而创新则流于标新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