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寺庙对联

寺庙对联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司法局群众六大活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按照省委藏传佛教寺庙群众工作广覆盖、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实施细则》要求,进一步抓紧抓实联系寺庙、真诚交友、关爱服务、教育引导、规范管理工作,从质量上严格要求、载体上进行创新、落实上强化督查。实现同心同向由用情用理向情理法并举转变,在联系服务的基础上向规范管理转变,由单纯的宗教部门管理寺庙向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变;确保寺庙和谐稳定、不出事的底线,促进寺庙和僧尼爱国爱教、持戒守法、依法管理,积极引导宗教发挥正能量,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进程相协调,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确保“同心同向”活动在第三阶段得到明显提质,并固化为长效机制。

二、主要载体及任务分解

(一)巩固联系纽带。进一步细化、实化领导联系、县乡结对、部门包寺、联户联僧等工作。按照要求继续落实联系寺庙及僧侣工作,在巩固原联系对象的基础上,主动扩展扩大联系纽带,将有影响力、在关键时候能起作用的僧尼和精神异常、身体缺陷、生活困难、狂傲不羁之类的一般僧尼一并纳系范围,并采取一切措施,实现联系寺庙和谐、有序,积极发挥正能量。

(二)规范寺庙管理。严格按照《佛事活动管理办法》、《寺庙建设管理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寺庙管理有章可循。彻底摸清我局包寺热打乡拿格寺寺庙存在的问题,强化寺庙依法管理,稳妥推进清理整治,有什么问题就治理什么问题,没有问题的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制定出完整、清晰、有操作性的清理整治方案,

我局从联系向管理转变,寓教育管理于关爱服务之中,防止重服务轻管理、只当好人、不愿批评和纠正寺庙违规行为的倾向。务必结合县藏领办统一部署和清理整治方案,务必摸清联系寺庙在人员管理、场所建设、佛事活动、安全隐患等方面的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切实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诚布公地指出和纠正寺庙的违规行为,督促指导清理整治,教育引导寺庙配合整改。本阶段要在解决固有问题的基础上,杜绝宗教领域新发生未成年人入寺、未经批准入寺、乱建滥塑、未经批准开展佛事活动等违规行为,改变放任自流的现状,形成依法管理的常态机制。

(三)强化关爱服务。真正让“寺庙是社会基本单元、僧人是基本群众”理念入脑入心,克服公共服务中将其边缘化、特殊化、简单化的倾向,让寺庙僧尼和当地群众同等享受公共服务和惠民政策。协助县委政府力争所有依法登记的爱国爱教寺庙通水、通电、通路,建好围墙,有条件的实现通信、通广播电视,有消防、环卫设施,危房得到改造。协助发改、财政、扶贫等部门要把是否涵盖寺庙作为规划、审核、申报相关项目的硬性要求,主动落实、积极服务,有序推进寺庙与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协助安监部门负责组织消防、电力、住建、国土、交通等部门,摸清并妥善处置寺庙在消防、危房、地质灾害、交通方面的隐患。协助县宗教事务部门完成剩余僧尼信息采集、证照颁发,协助公安部门完成僧尼户籍档案和第二代身份证办理,协助卫生部门完成健康档案,实现僧尼教职人员证、身份证、健康档案全覆盖。协助民政、人社等部门要将寺庙未成人年中的五保户子女、孤儿送到福利院,60岁以上老人和病残人员送到敬老院,并按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原则完成僧尼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的实现全覆盖。要真心实意、积极主动地为寺庙解决合理诉求和困难,无能为力的也要明确地加以说明,以赢利僧人的理解,反对含糊其辞、敷衍搪塞,或者简单地将问题搜集起来交到统战宗教部门了事。

(四)抓好队伍建设。开展“法律进宗教场所”活动,不断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的法制观念。1.协同县统战、宗教、宣传等部门,建立健全僧尼常态化学法制度,开展对主要教职人员、寺庙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的集中法律知识培训。(责任股室:办公室、相关司法所)2.面向僧尼和信教群众,组织征订发放双语普法读物或普法宣传用品。协助完成报刊图书进寺庙活动,加大寺庙书屋中法律读物的比重。(责任股室:办公室、法宣股、相关司法所)3.司法所入寺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责任股室:相关司法所)4.向联系寺庙挂牌法律顾问,支持和帮助寺庙推进学法工作。(责任股室:办公室、法宣股)

全文阅读

浅析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意境塑造

摘 要:文章以佛教寺庙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寺庙空间的特点做了归纳分析,论述了寺庙空间的意境塑造方法。

关键词:中国佛教;寺庙园林;意境

1 佛教寺庙空间的特点

1.1 因借自然

纵观古今,寺庙或依山而设,或置于山巅,或深入山坳,或山林野趣,或背山面水。正所谓“僧占名山”,反映出对宗教基地的精心挑选,凡兴建寺宇,寺僧总要派弟子云游四方,选择超尘出世之地。寺庙环境的构景偏重于借助自然景观,着力于“借景”,“因地制宜”,在与自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创造出了秀甲天下的峨眉、海天佛国的普陀等佛教圣地。例如少林寺坐落于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背依五乳峰,周围山峦环抱、峰峰相连、错落有致,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景色甚为奇妙;而三亚南山寺则依山就势,丘除环抱,面朝南海,水照天色;入其境,祥云缭绕,浪激石音,实有海天佛国气象。

1.2 布局规整

佛教有“七堂伽蓝”之说,即一座寺院基本具备以下七种主要堂宇: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罗汉堂、库房。我国佛教建筑的布局多是严谨而又规整的,沿南北中轴线,或左右对称,或辐射对称。轴在佛教中认为是生命无休止地轮回的极轴,它上接天堂,下达地狱,象征宇宙的秩序。由南往北,佛寺主体建筑大致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这些建筑均为坐北朝南的正殿。而寺庙园林的布局则是曲折富有变化的,打破佛教建筑空间的森严气氛,把寺庙空间变成曲径通幽、充满灵动的游览空间。

1.3 注重意境

全文阅读

品味寺庙文化的内涵

“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是人们谈到早些年旅游业情形时常说的一句话。那时到名山大川游览,白日爬山看庙,晚上没啥看头,自然只有早入梦乡了。

如此说来,似乎对白天看庙也有点儿嘲弄之意味。今儿个笔者就要“较个真”,对“白天看庙”这句话辨析一番。

在旅游中看庙,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天下名山僧占多”、“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些诗句反映了我国寺庙繁多的情景。这些寺庙大都建在深山老林,在古树、翠竹的映衬下,红墙黄瓦,别有一番风采。特别是那香烟袅袅、木鱼声声,更给人带来一种别样的意境。如此场景,无疑是旅游者乐意前往的。

问题在于如何看这寺庙。是走马观花,随便绕上一遭了事?还是静下心来好好看看、想想?这是两种不同的“看”法。若是前者,那当然是感觉“没劲”了,而且还挺累。然而若是后者,那则是很有意思的。

在我国,寺庙文化的历史很悠久,金碧辉煌的大殿、熠熠生辉的神像、活灵活现的雕塑、寓意深刻的楹联,固然是神学文化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浓缩与精华。逛寺庙,看众物,思其意,不仅使人置身于静穆的氛围,还能让人领略一番寺庙文化的光彩。

比如楹联,在不少寺庙中都有,有些还是很有意思的。杭州灵隐寺有副楹联写道:“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 笑天下可笑之人。”泰安光孝寺的楹联写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切莫放年华虚度;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可晓得脚步留神。”不少人见这些楹联很是喜欢,赶紧抄录。可见内容挺好,于今也有开导之意。

再如寺庙中的故事也很有趣。《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就发生在河南开封的大相国寺;唐代诗人张继那首名诗《枫桥夜泊》写到了苏州城西的寒山寺;当年东渡日本的鉴真大师就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至于说为人们所熟知的少林寺,那里的故事就更多了。凡此种种都表明,寺庙是大有看头的,关键是你如何看、怎么逛。

旅游无疑要游山玩水,但它更是一种文化活动。要想游出点意思、游出点味道,还得读点书才行。比如看庙,你不看点有关寺庙文化的书,不了解一点有关寺庙的知识,那只能是绕上一遭了事,甚至会感到索然无味。但要是有点这方面的知识,知道其中的一些故事,那看起来还是颇有趣味的。笔者的一位朋友很喜欢旅游,但他不是随便走走,而是先“备课”,即把准备要去的包括庙宇在内的景点相关书籍、资料找来看看,然后再去亲身“体验”。久而久之,景点去了不少,知识也跟着见长。每每旅游归来,“神侃”起来滔滔不绝。他觉得自己很有长进,别人听后也大饱耳福。

全文阅读

司法局开展同心同向活动半年总结

为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积极引导藏传佛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同心同向”活动的相关要求,2014年上半年以来,我局结合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了“同心同向”活动,现将“同心同向”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好“同心同向”相关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

为切实加强对“同心同向”活动的组织领导,以局长同志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同心同向”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了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具体事宜,年初制定“同心同向”活动计划,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认真安排部署和开展相关活动。根据要求,我局经常性召开会议贯彻学习有关“同心同向”文件和理论知识,并按文件及时要求报送相关工作信息、材料。

二、密切联系,深入推进“同心同向”活动

(一)建好一条纽带。我局坚持以交友谈心、沟通交流为手段,以教育引导宗教人士与党委、政府同心同行为方向,以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目标,确保与寺庙和僧侣都有联系。我局局长同志通过与所联系的宗教人士建立感情,真诚交友,成为宗教人士心理压力减负员、心理障碍疏导员、心理疾病治疗员,建好了党委政府与宗教界的联系纽带。并帮助寺管会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升寺庙民主管理能力和水平,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上报寺庙及联系宗教人士的情况动态,指导寺管会加强对僧侣和佛事活动的管理,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今年开展“同心同向”活动以来,我局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联系的方式共联系寺庙和宗教人士7次,每月建立完善了工作联系卡和联系台账,切实为寺庙力所能及解决了些困难。

(二)开展好法制进寺庙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宗教事务条例》、《法律援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佛教人员依法从教的法律意识,增强寺庙的依法管理能力。

(三)大力开展寺庙辖区内的矛盾纠纷排查。成立了寺庙辖区内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共2个(汤古吉日寺和呷尔华丘寺、野人寺),围绕寺庙开展了矛盾纠纷的排查,及时化解与僧侣相关的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寺庙、宗教界稳定。

全文阅读

宁波阿育王寺建筑布局及空间组织研究

摘要:阿育王寺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其寺庙在平面布局上与当地地形地貌有机结合,局部布局与周围整体布局的和谐统一,为世人所惊叹。本文在对宁波阿育王寺庙建筑进行调研、测绘和相关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从寺庙建筑的组成和平面布局入手,对阿育王寺的平面布局、选址和空间组织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字:阿育王寺;平面布局;寺庙建筑

阿育王寺位于宁波市区东20公里,鄞县邱隘区宝幢乡。寺之坐落方位,在山分支育王山之西麓。面对玉几山,左靠玉王岭,右连赤莹山峡谷[1]。三山拥处,吉林参天,修竹蔽日。西望古刹,寺在山奥之底,南而远眺,俱在峰峦之中,有世外桃源之感。加之四周翠岗蜿蜒,群陵起伏,称之为“六殊胜八吉样地”实非虚言。

阿育王寺自元嘉二年建三级浮屠创始迄今,朝代四易。自梁武帝年间,阿育王寺就已闻名天下,塔居神州第一,一时名士倾心皈问(朱彝尊《唐阿育王寺常住田碑跋》)。但寺宇也屡遭劫难,几经兴衰。至宋末元初,阿育王古寺一直香火兴旺,规模逐渐宏大。因此阿育王寺被誉为神州大地第一名寺、我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

根据所得资料和已故通一法师生前介绍得知,在阿育王寺香火延续300余年间,它曾十余次得到皇帝敕建塔亭、敕赐常住田、敕赐寺名、遣使赐金、度僧守寺、下诏护寺、派兵守卫等恩宠。为何阿育王寺会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呢?这与其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风格是绝对分不开的。

早在宋代词人胡宗愈的词中就对阿育王寺做过描述,“长松偃地蛟龙卧,古殿摩空星斗寒。”短短两句话,便展示出阿育王寺的恢宏气势,结构严谨的寺院格局,气宇轩昂的殿宇群,彰显了皇家敕建的气派。

阿育王寺建筑的选址

中国古代建筑对基址的选择非常重视,“相地合宜,构图得体”就是对选址重要性的精辟论述。[2]阿育王寺的选址也正是印证了这一论述。首先,阿育王寺选址顺应地势。其坐落于山底,依托山体,寺庙背靠青山,面临公路,负阴而抱阳,北有后宝山,左右有龙砂和虎砂,对面有案山、朝山,符合佛教建筑讲究风水的要求,同时地处山林更具灵气。其次,阿育王寺选址满足人们朝拜的天然需求,寺庙山门前就有道,方便百姓往来,充分发挥了寺庙的教化功能。再者,阿育王寺选址山脚,地势较为平坦,为寺庙的建造提供了便捷,和普通寺庙矗立山峰之巅高高在上形成了鲜明对比。

全文阅读

拉达克晚期佛教建筑的发展

摘要:拉达克佛教建筑的发展与其宗教教派的发展息息相关。贵霜时期(公元25—250),印度佛教传到了克什米尔,之后由克什米尔传入拉达克。拉达克地区的佛教寺庙建筑可总体上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大约是从10世纪到14世纪;第二个时期是从14世纪至今。晚期佛教建筑中多数寺庙选址由最初的山谷平地改建到山顶处。佛教体系相比于部落图腾宗教更加系统化。寺庙多建为多层,用来使巨大的僧侣团体的社会生活需求得以满足。

关键词:拉达克;;佛教建筑;发展特征

Abstract: The Ladakh Buddhist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religious sect. The Kushan period ( AD 25 - 250), the India Buddhism spread to the Kashmir Kashmir Ladakh, follow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Ladakh region of Buddhist temple architecture can b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the early from about tenth Century to fourteenth Century; the second period is from four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Advanced Buddhist architecture in most temples location from the initial ground alterations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valley. Buddhism system compared to the tribal totem religion more systematic. The temple building is a multilayer, used to make a huge community of monks to meet the demand of social life.

Key words: Ladakh; Tibet; Buddhism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 B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0-0000-00

一、建筑背景及寺庙整体概况

公元1400年后,伊斯兰教已经成为克什米尔信奉的主要教派,与古格的宗教文化联系就此隔断,古格不得不将对佛教的探索方向投往卫藏,拉达克也相应的受到卫藏佛教寺庙建筑艺术风格的影响。

寺庙建筑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承担起作为君主实行统治的相关机构的政治职责。无论早期还是晚期寺庙,其前期修建和后期发展都与君主的领土扩张和政治扩张息息相关。拉达克与地区相同,君主都是依赖设立在堡垒和寺庙中军事机构来对领土进行扩张。早期,碉堡和佛教寺庙区别开来,发展到晚期,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体。晚期佛教寺庙建筑的职能还主要表现在文化教育方面。从文化上讲,寺庙渐渐演变成精神文化的中心,佛教成为地方信奉的教派,习俗遵循佛教轨道。从教育上讲,寺庙教学内容包含建筑艺术、宗教哲理、文学医药等,一系列教材正规且实用。地方的信仰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关于佛教的知识,教徒储备了全新的佛教内容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而佛教之所以能够大面积的迅速拓展传诵开来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从最初部落信仰的口口传播的形式改变成为文字的形式进行书面传播。

全文阅读

寺庙园林的产生和发展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佛寺园林和道观园林以及禅宗园林等是如何通过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的三者的相互融合与补充产生并发展的,对以后的研究寺庙园林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寺庙园林;产生;发展

1 寺庙园林的基本概念

寺庙园林是佛教寺庙和道观祠庙的建筑合成的庭院,大多修建于自然风景秀丽的山林里,寺庙内种植着名贵的花木,寺庙周围又不许随意砍伐树木,寺外参天古树和寺内奇花异草相映成趣,雅致又不乏肃穆之感。这样的意境无不吸引着名人雅士来此研读诗书,修身养性。

2 寺庙园林的产生和发展

2.1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寺庙的大量产生,进而出现了以寺庙场所为主体的寺庙园林。此时的寺庙园林不仅坐落在城内,更多是建造在风景秀丽的城郭近郊,寺庙园林内建筑密度很大,而且大多富丽堂皇,园林里环境优美,植物景观丰富,山水树木交相辉映,花鸟鱼虫悠然自得,好似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东晋的慧远大师所设计营造的我国第一座山岳型寺庙东林寺落于庐山。优美的东林寺被描述为 “远创造精舍,洞尽山美,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叠基,即松栽构。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置禅林,森树烟凝,石径苔合,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气肃焉。” 《洛阳伽蓝记》也记载描述了坐落在北魏洛阳城内外许多环境优美意境深远的寺庙园林,如“房檐之外,皆是山池。松竹兰芷,垂列阶樨。寒风团露,流香吐揄。寺有三池,景乐寺堂庞周环,曲房连接,轻条佛户,花蕊被庭”描写的是景明寺; 从这些记载描述的场景中,不难看出此时寺庙园林的盛况

2.2 唐代

全文阅读

湖南寺庙建筑特性研究

摘要:湖南寺庙建筑因湖南佛道文化的繁荣而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通过对湖南最具代表性的主要寺庙建筑的具体阐述,来发掘出湖南寺庙建筑的总体特征和文化,这是湖南传统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优秀的值得借鉴和发扬的建筑瑰宝。

关键词:佛道文化;寺庙建筑;布局;木构体系;建筑做法;装饰艺术

寺庙是宗教意识文化的物质实体,是的直接产物。寺庙是宗教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自然产物,其兴建的盛衰,不管主观意愿如何,总是必然要受到宗教本身发展盛衰的影响,因而寺庙的兴建实质上是宗教文化影响的结果。建筑作为一种物质的造型实体,客观上讲,本身应该没有任何意识倾向。然而,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建筑又总是体现着建筑者本身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是一定意识的体现。寺庙建筑作为宗教发展的需要不可能纯净到一尘不染,归根结底还是要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寺庙建筑外观的庄严肃穆化、布局上的程式化以及建筑结构的等级化,都是这一影响的结果。建筑艺术与宗教文化一样,在本质同属意识形式的范畴,既然寺庙艺术本身(即寺庙所属的独有艺术)为寺庙的存在而存在,故其形象的反映在内容上无论怎样都摆脱不掉宗教意识的阴影。从这点来讲,寺庙艺术也是宗教文化的附生。无论是建筑还是雕塑、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无一不表明寺庙艺术对宗教文化的臣伏。

1 湖南寺庙建筑简介

1.1佛道文化的入侵

汉代,源于古印度的佛教文化开始渐渐东来,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魏晋年间,湖湘长沙地区也领略到了这一来自异域的宗教之光。据现代考古发现,在长沙的两晋南朝墓葬中常有以莲花为饰的随葬品。莲花是佛教的象征物,以莲花为饰的随葬品的出现,表明这一时期长沙的民间信佛者已不是少数。信佛就必定要供佛拜佛,佛寺就由此而兴建。

依史料记载,佛教传人湖南的最早年代是西晋,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僧人竺法崇在长沙岳麓山创立慧光明寺(即麓山寺),此为湖南最早的佛寺,故有“湖湘第一道场”之称,演变至今,遗迹存在。随后佛教逐渐发展,湖南的佛教寺院也已遍及全省各地,仅现存的始建于唐代的就有浏阳石霜寺、衡山祝圣寺、石门夹山寺、宁乡密印寺、辰溪江东寺、沅陵龙兴寺、慈利兴国寺、永州高山寺等多处。唐中叶以后,佛教成压倒优势,以致出现了不少把道观改为佛寺的情况。南宋以后佛教的活动中心移至江浙一带,湖南的佛教才随之开始衰退。

道教虽正式形成于东汉,但在此之前湖南已有方士、道人的活动。相传西汉武帝曾封南岳金母殿道士王谷神为太微先生,皮先曜为太素先生。又相传西晋以前岳麓山有道士修炼,西晋时建有万寿宫、崇真观等,后成为道教育十洞真墟福地”。西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南岳已建有南岳观、九真观等,南朝时,南岳道观续有修建,盛时近四十处。随着佛教的发展,道教衰微。

全文阅读

民间音乐文化保护的研究与策略

一、千山寺庙音乐的基本概况

千山寺庙音乐是鞍山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与此同时千山龙泉寺的释吉安法师、房燕居士、韩漫等人被定为千山寺庙音乐的传承人。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千山寺庙音乐,同时向全国宣传并推广鞍山悠久的文化遗产,鞍山市艺术创作研究所与沈阳音乐学院等单位合作,历时三年多编辑出版了《千山寺庙音乐》,全书共108万字。这部书中收录了千山寺庙音乐的历史沿革、珍贵曲目与特点等等,它的出版在千山寺庙音乐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书中所介绍的内容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其音乐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以及研究价值都不容小觑,同时本书对于深入研究千山寺庙音乐、进而更为完善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都有着深刻且积极地意义。千山寺庙音乐分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两种,是在寺庙举行各种法会佛事等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唐朝就已有僧人从东北三省、山东、河北等地会聚千山参与佛事活动,并带来了各地的佛乐精品。千山寺庙音乐在印度梵呗乐的基础上又不断汲取融合了东北地方戏曲的韵味,发展流传至今,已形成了千山特有的寺庙音乐。

二、千山寺庙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目前,他还能表演千山寺庙音乐中的50多个曲目。不过,房增胜也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千山寺庙音乐在传承上面临许多困难,比如,缺少固定人员专心从事这项事业。”这其实也是大多数鞍山音乐工作者的担忧。鞍山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董凌山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千山寺庙音乐在历史上有过辉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到外界及自身条件的影响而逐步走向了衰落。虽然近几年来,文化工作者做了许多发掘抢救、继承、弘扬的工作,但其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千山寺庙音乐属于“北韵”曲调,目前“北韵”曲调中的很多曲目已经失传,现存的一些曲牌子也有濒临无人传承的窘境。特别是在南方韵的侵蚀下,“北韵”曲调更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境地。其二,至少半个世纪前,千山寺庙音乐还有数十位传承人,但如今,这些人已相继去世,新的传承人寥寥无几。对此,鞍山艺术研究所国家二级作曲家王永生感触颇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市文化部门曾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对千山寺庙音乐进行挖掘抢救,我市文化工作者郭允钦老师等人特意到千山收集资料,出版了《中国民族民间寺庙音乐集成》(辽宁卷鞍山分卷)文稿和曲谱。但是,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如同京剧,光有文稿和曲谱也难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它的神韵,必须有老师亲自传授,这样弟子们才能真正地传承。为此,不久前,我们曾专程去北京,请郭允钦老师给我们唱几句,让我们感受一下,但是,郭老师身体不好,没有办法满足我们的愿望。”千山寺庙音乐市级传承人房燕也表示,“我们在日常表演中,最能体会到千山寺庙音乐正受到南方韵的严重威胁。寺庙音乐也分流派,千山寺庙音乐不同于南方的寺庙音乐,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因而称作北韵。但是,现在南方寺庙音乐比较盛行,以至于我们在表演时,如果完全表演北韵特色的曲目,许多人不接受,反倒是夹杂许多南方曲目更受人们的青睐。”而最为实际的问题是,已经鲜少有人愿意继承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孤掌难鸣”就是千山寺庙音乐的最真实写照。为了及时抢救、挖掘千山寺庙音乐,保护和发展千山寺庙音乐,鞍山市艺术创作研究所作为该项目的具体责任单位,正在与千山寺庙音乐传承人共同努力着。采访中,房燕告诉记者:“我手上有一些千山寺庙音乐的资料,都是爷爷(房守业)留下来的。但是,这些资料非常晦涩难懂,所以,我们也正在着手把这些资料‘翻译’过来,使它们浅显易懂,这样才能有利于千山寺庙音乐的传承。”董凌山告诉记者:“要想把千山寺庙音乐真正传承和发展下去,仅靠我们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要有真正懂得寺庙音乐的专家投身其中。目前,我们正在与沈阳音乐学院联系,意欲请专家从专业角度对千山寺庙音乐进行深入的研究,沈阳音乐学院相关专家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另外,我们还计划将千山寺庙音乐打造成一种产业文化,在条件成熟时出版书籍和光碟,使千山寺庙音乐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一份鞍山市有关千山寺庙音乐保护和发展计划中,笔者曾看到这样的描述:“建立长期的千山寺庙音乐的传承机制;保存千山原有的宗教祭祀活动,宣传千山寺庙音乐,促进其北韵的传承和保护;建立千山寺庙音乐原滋原味的原生态保护与不断提高其音乐演奏和演唱技艺、不断创新、协调发展的动态持续保护机制……”。这也正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保护千山寺庙音乐的重要性,并且以实际行动付诸实践。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加大力度对千山寺庙音乐进行深入调研,并制定了详细的保护方案来发掘其独特的宗教文化底蕴,彰显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千山寺庙音乐就会重放异彩。

本文作者:周燕工作单位: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全文阅读

探寻巴里坤庙宇文化

新疆在清代至民国年间修建了很多庙宇,其中有一少部分是官方修建的,还有一部分是本地商人和军队捐资修建的,但大部分是各地驼商、驼客捐资修建的。无论哪种修建方式,都是当时人们用以求得心灵的安慰或者祈求神灵对自己的保护。现在我们所称的庙宇,其实在当时不叫庙宇而叫会馆,且基本都是以地域为名的会馆。如陕西会馆、甘肃张掖会馆、山东会馆、宁夏会馆等,和现在商会的叫法一样。

新疆各地基本都有庙宇,特别是巴里坤、奇台两地修建的比较多,庙宇内供奉的内容也较为全面,其规模在新疆形成屈指可数的庙宇文化群落。可惜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庙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拆除。现遗留下来的庙宇已经不是很多了。巴里坤、奇台、玛纳斯、水磨沟还保存了一小部分较为完整的清代晚期庙宇群建筑。现在巴里坤的地藏寺和仙姑庙是新疆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庙宇群落,2000年以后经过近几年的不断修复,基本恢复了历史的原貌。

在巴里坤广建庙宇的历史有近200年,巴里坤曾在清代享有“庙宇冠全疆”的美称。据《镇西乡土志》记载,“道光年间,四营有四营之庙,三乡有三乡之庙,庙宇之多巍然诚郡之壮观也。”

巴里坤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享有新疆“三大商埠”及“名城”之称,在康熙王朝兴盛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军屯、犯屯、回屯和旗屯,后又出现了商屯和民屯的高潮。这时广建寺庙也就随之兴起,发展到嘉庆年间在汉城、满城七里半的范围内建有57座庙宇群,按当时的城内人口计算,形成了50人就有一座庙的奇观,再加上三乡庙宇,巴里坤草原上当时就已有近百座庙宇。巴里坤寺庙内容之广是罕见的。有佛教、道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耶稣教,另有德、贤、圣、仙等寺庙。巴里坤形成了一个宗教大融合的舞台,为当时的宗教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寺庙都被毁了。现在巴里坤仅存有地藏寺、仙姑庙和石人子黑沟龙王庙。地藏寺和仙姑庙是新疆境内保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庙宇群落之一,这里也是巴里坤寺庙文化的集中展示。

地藏寺原名民勤会馆,是甘肃民勤商客捐资修建的会馆,为来往于此地的民勤客商和移民服务。过会时间为每年阴历五月十六日,一般过会为3天。过会由民勤商会组织,一般都要邀请当地或者外地的名角大腕来这里唱戏。过会的目的和我们现在搞物资交流会的性质是一样的,只是规模大小不一样而已。为了驼客运来的货物能够及时的进行交流、交换和出售,他们在庙内戏台前的广场上进行贸易活动。一边听戏一边交易,这样的活动不但完成了商客间的贸易往来,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地域文化活动的开展。

地藏寺地处汉城南门外,整体院落坐南观北、占地十几亩,山门极其雄伟,上下木制结构,上为该庙演戏的戏台,下为进出地藏寺的山门,山门两侧又各置一面石鼓。进山门便是看戏广场,也是贸易交流场所,往里是一座壮观的凉亭,拾级而上,过凉亭左右是东西厢房,厢房门柱上雕刻有楹联:“姑息堂前受姑息姑息姑息,奈何桥上叫奈何奈何奈何”(西厢房),“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东厢房)。

最上为地藏王菩萨大殿,极其雄伟壮观,大殿宽五楹,深六进,飞檐起脊,大殿门柱上雕刻有这样一副楹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不知,善报恶报速报慢报终须有报。”门上有一横匾写着“你来了吗”。后殿正中供奉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的金身塑像端坐在莲花座上,莲花座上有一个小洞,洞内塑有一动物,其形狮不像狮,虎不像虎,关于这怪物有一个传说:地藏王菩萨的母亲本是积德行善之人,进入佛界因经常吃素,难以度日便径自开斋,造下了十恶不赦的罪孽。触犯了天规戒律。在惩罚她时,她却逃避到地藏王菩萨莲花座内,至此变为这一怪物。由此告诫人们,行事不要擅自越轨,要按道德准则、教规约束自己的行为,否则必定会受到天规戒律的处罚。

仙姑庙又称甘州会馆,是甘肃张掖客商于嘉庆年间捐资修建,是座道观。东邻地藏寺,南毗孙膑庙,北望无量庙,这里林荫蔽日、古树参天、吊桥流水、花木似春。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