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个意识心得体会

四个意识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举世混浊我独清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虚无主义者眼中的纯粹的个人。文学反映人的生活整体,也只有通过生活本身的形式,才能得到完满的表现。因此,在艺术作品中对人物形象分析的关键在于个别的环境。在鲁迅先生的《祝福》中,四婶这个人物形象是作为祥林嫂的“个别的环境”而存在的,她是祥林嫂生存世界的冰山一角。本文试图就四婶个体意识的三阶段解读,来剖析鲁镇社会深层的生存悲剧。

一、集体无意识中极少的清醒者

在鲁镇,四婶是惟一一位对祥林嫂怀有深切同情的人,在集体无意识的社会里,四婶是极少的意识个体。

鲁镇正是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社会秩序成为集体无意识时形成的一个冷漠、无情、愚昧,甚至是残忍的社会。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在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统治下,形成了一系列可怕的思想:贞节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封建祭祀,人们恪守着各种社会秩序,在封建社会的长河中踽踽前行。任何人只要有背离封建伦常的行为,都要受到众人的指责。

当封建礼教以一种神圣的标准、合理的化身被我们所有的人接受并维护着、遵守着;以一种我们自觉奉为神圣、公理、正确的形式让我们自觉地以此吞噬、残害自己,并在这种吞噬、残害中获得一种维护正义的快意时,这种封建的社会结构便成了集体无意识的支柱。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鲁镇的人认为寡妇祥林嫂再嫁理应受到惩戒。如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鲁四老爷不让祥林嫂沾手祭祀的活动。

当我们弄清了这一点,你就会感到在四周黑乎乎的铁屋子里,四婶个体意识的萌发具有怎样深刻的意义:社会的或革命的。

二、积极男性特质的彰显

四婶是鲁镇大户人家的太太,沾了富人的光,生活上有一种自得其乐的优越感,身为封建思想坚决捍卫者鲁四老爷的妻子,她的思想受到多重歧视和压迫――宗法的、夫权的、族权的、神权的。可就是这样一再受到封建思想浸淫的四婶,鲁迅先生却赋予她男子气概的特质,包括勇气、客观性、同情心和超凡的智慧。

全文阅读

成都周边地区农民工子女自我意识差异性研究

【摘 要】 目的 了解成都周边农民工子女不同年级、不同性别自我意识发展情况。方法 从成都周边农民工小学随机抽取四、五、六年级325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施测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 农民工子女自我意识各分量表得分大部分低于城市常模;智力与学校、躯体外貌属性分量表中四年级与五、六年级差异显著,五、六年级间差异不显著;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分量表中,男生得分低于女生且差异显著。结论 与城市相比农民工子女自我意识普遍偏低,且中高年级间、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 农民工 儿童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方面,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1]。18岁之前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出现偏差,将对其行为表现乃至人格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

“农民工”是一群拿着农村户口游走于城市之间的打工者,自身文化程度的局限性,工作、生活的不确定性,使农民工子女的自我发展问题、教育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那么,农民工子女自我意识发展如何?与城市儿童相比存在怎样的差异?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成都市周边三所农民工学校随机抽取四、五、六年级儿童共计325人。其中,四年级男生59人、女生56人;五年级男生53人、女生55人;六年级男生50人、女生52人。平均年龄为10.5岁。

1.2 测量工具

全文阅读

城市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发展现状调查

摘 要:在综述近些年关于自我意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高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状况,探讨自我意识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一是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呈正态分布。二是男生在行为、合群分量表上得分低于女生(P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意识;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9-0042-02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一个人对自己及周围事物的关系各个方面的理解、体验和调节的多层次的心理系统,是个体人格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1]。自我意识不仅对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有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个性倾向性的形成。

儿童的自我意识反映的是儿童对自己在社会和生活中所处地位的认识。如果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使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出现不良的倾向,进而对其行为、学习、社会能力和个性发展产生影响。关于自我意识的研究,国内外取得了不少成果,研究对象多集中于中学生和大学生,对小学生的研究较少。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正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心理素质各方面正在持续的发展和完善,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刻。

孔丽华等对三峡坝区的农村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研究,发现女生的自我意识得分高于男生,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影响[2]。国内研究者韩进之的结果表明,小学一到三年级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处于上升时期;三到五年级则处于平衡稳定的阶段,在五到六年级时迎来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时期,但其年级间无显著差异[3]。王玲芝,沈峰,廖森林的研究发现,女生在行为、智力、躯体外貌、合群以及幸福等分量表以及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得分均高于男生[4]。薛敏等对寄宿制四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研究,发现自我意识总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5]。

综合各项研究,本研究做出假设: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呈正态分布;小学高年级学生性别间自我意识水平无差异;自我意识水平随年级的增高而降低。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全文阅读

数学教学中我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理解

创新是2011年版新课程改革标志性词汇的代表。也是目前社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它几乎广泛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当然,它也是教育领域内最重要的词汇。那么,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怎样来理解创新意识以及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1.教师要做到对创新教育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与教师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需正确理解和认识创新意识。教师只有改变教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才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探索多样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思路,大胆突破,且坚持让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坚持在学生的“做”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学习任务的执行者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因此,教师首先要确立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探索的主动权和自。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让学生讲话,让学生发现问题,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质疑、思维去发现、去创新、去获得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学。如:在进行圆的内接四边形教学时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几何题:“证明: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是一个常规性题目,可把它改为“画出一个四边形,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观察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并加以证明。”或提出如下问题:“要使顺次连接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那么对原来的四边形应有哪些新的要求?如果要使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通过这样的变相提问,常规题便具有“开放题”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即为“发现学习”。学生在经历观察、推测、作图、思考、分析、合作、决策、证明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尝到了探索的乐趣,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并获得了战胜困难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

二、培养创新意识的注意事项

1.创新意识培养应贯穿数学教学始终

全文阅读

“四\三\三”大学数学教学新模式的实证研究

摘要:针对传统教学的不足,倡导“四、三、三”模式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并阐述了“四、三、三”模式的基本特点、课堂教学过程和应用及其结果分析。基于大学数学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四、三、三”模式的课程一体化内容体系,并应用于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

关键词:“四、三、三”模式 数学教学 课程改革

在新一轮的高职高专课程改革中,许多教师将各种教学模式引入到课程教学改革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四、三、三”模式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大学数学教学新模式。本文试图阐述“四、三、三”模式的基本特点及其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成功应用,以期为从事课程改革的教师提供参考。

一、“四、三、三”模式的基本特点

1.注重信息系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学习活动,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的八种心理过程为: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既然如此,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系统中的每一阶段都是为学习者安排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每一阶段的学习。

2.明确教学目标

整个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它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

全文阅读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的理念改革

【摘要】 有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本文通过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的阐述,概括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意义,并引发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来改革教育方式及教学方法.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初中数学;教育方式;改革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它的提出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理,也体现了教育学的内在规律,并对现在教育改革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那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呢?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指导教学实践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和潜力的发挥,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与需求.此理念认为教育应在顺应学生天性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方法和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发展学习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挖掘他们内在的学习潜力,把促进和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做为目标.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意义

教育领域中存在着两种规律:一种是外在规律,它主要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属于社会本位教育;另一种是教育的内在规律,主要强调教育必须适应被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它符合教育发展的内部规律,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揭示了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与教育成果.它意味着教育方式的一种战略转变,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方式改革

全文阅读

浅谈教师的智慧与素质

[关键词]教学质量;智慧;素质

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智慧和素质。什么是教师的教育智慧或素质?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清楚的问题。教学活动是教师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们在谈论素质教育时,特别强调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德育为灵魂,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因此,教师教育智慧或素质的含义必须着眼于教学活动本身。我们把教师教育智慧或素质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

一、师德与师魂

(一)敬业爱岗。这一教师道德凸显四个意识,即敬业意识、乐业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勤业意识。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这就是师德第一个表现即 “师业”。敬业爱岗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其表现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岗位;教书育人;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

(二)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又一个表现即 “师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我们称其为“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师爱来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感情投入与回报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育人”的根本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只有对学生充满了期望,充满了鼓舞,才能点燃起学生的激情,对事物充满了爱心,才能走向成功

(三)严谨治学。师德集中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质量上。能否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这是衡量师德的重要标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师德的第三个表现:“师能”。教师的成功,在于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严,往往建筑在对自己严的基础上,特别要严谨治学。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

(四)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这就是为人师表的师德表现,也可以叫师德的第四个表现:“师风”。师风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二是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三是廉洁从教。教师廉洁与否,学生看得清楚,所以要坚持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四是依法执教。在教育教学中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违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教师的知识

全文阅读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分析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学教育中须将其作为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剖析创新意识的培养,并结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与研究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创新意识 中学数学教学 培养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今世界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它包含了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曾经指出:“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由此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含量的提高,社会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为我们基层教育提出了一个尖锐而重要的话题,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对于中学生来说,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的萌芽,他们的创新成分中,创新意识占有主要地位。中学教学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从传统教学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重现型”教育,转变为了现在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重心的“发现型”教育,与此同时,中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潜能、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开发与培养,已经成为了时下的教学理念。

1.创新及创新意识的含义

创新所涉及的活动领域即为广泛,一般,创新是指个体或者人群根据一定的目的,应用已经知道的信息,产生出某些新颖独到,有社会价值或者个人价值的产品活动。对中学教育而言,创新即指,通过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使得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新的方法,了解和掌握其中所蕴藏的基本规律,并且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牢固的素质基础[1][2]。

数学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以及社会中的一些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而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并加以解决。主要表现为对数学创新的态度以及认识,它是在后天的环境,以及数学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倾向。

2.创新意识培养的心理学基础

全文阅读

深度思考,让儿童的学习真正发生

【摘要】儿童学习数学是一个既触及“外部”又深入“内部”的缓慢推进过程,数学思考是贯通其中的关键要素。儿童数学学习的效果与他们数学思考的深度密切相关,儿童数学思考的深度则取决于他们巩固、转化和内化信息的能力。探寻深度思考的本质意义,架构促发儿童深度思考的基本路径,有助于推动儿童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数学学习;深度思考;真正发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0037-03

【作者简介】魏芳,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江苏常熟,215500)教科室副主任,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应基于儿童已有的认知经验与知识水平,引导他们展开积极有效的数学思考活动,以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儿童的数学学习质量与其数学思考的深度密切相关,儿童数学思考的深度则取决于他们巩固、转换和内化信息的能力。检视深度思考的内涵,探寻促发儿童深度思考的路径,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素养提升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直面现象:剖析影响深度思考的因素

教学苏教版四下《梯形的认识》一课,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直角梯形的上底长2厘米,腰长10厘米。如果上底增加6厘米,这个直角梯形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这个直角梯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有这四类:(1)毫无目标,不会表征。(2)目标不明,表征错误。(3)部分信息表征错误。(4)表征正确,解答错误。其实,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进行深度思考的过程,需要经历“分析表征理清关系解答反思”渐次推进的过程,任一环节失误都会导致问题解决出现差错。经过分析,笔者认为,学生出错主要存在下述原因:

1.核心概念缺失,理解偏颇。

全文阅读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新课改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更加重要。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自主学习初中数学学生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使学生学到知识转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的本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严密的逻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另外,要理解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我们教师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问”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中学生的身上体现出来是憨厚、纯洁、真诚,教师同样要以纯洁、真诚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质疑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质疑。

二、创设情境与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创设民主交流的学习气氛,促进师生间、学生间互相学习。教师以平等民主之态和学生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鼓励师生合作学习;要求采取多种导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数学课本中的材料,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发现知识的能力。

案例: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这一节的小结与思考有这样一道题: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分别是什么四边形?你能说明理由吗?说出有什么规律?这道题以前要在黑板上画出大量的图形,现在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个课件。课件中设计了任意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和一个表格。演示:顺次连接一般四边形四边中点,发现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接下来同学们进行自主探索,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并找出判定的理由。然后,教师动态地展示了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图形的变化情况。经过老师动态的演示来启发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得出新的结论,学生们很快填好表格,再提示学生从表中的对角线情况看,能得出是什么四边形的规律。通过创设上面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欲望,进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