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个现代化

四个现代化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现教育现代化有四个关键点

党的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明确提出“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成为党和国家的意志和奋斗目标。教育现代化,就是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使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和教育管理现代化等内容。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它促使每所学校从平庸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实现教育现代的几个关键点:

校长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前提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其思想和观念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正处于深化期,校长的课程意识、文化内涵、教育情怀、价值观念极大地影响着全体师生员工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着学校的整体发展方向。学校的办学条件可以暂时落后,但办学思想不能落后。如何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外化为教职员工的工作方式、内化为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是当今校长面临的冲击与挑战。纵观国内外一些成功学校,它们的共同点是:校长有思想,教师有智慧,学校有文化。为此,校长必须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拥有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前不久,山东省五莲县举办了“教育现代化专题论坛”,来自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近50名校长和来自台湾的教育专家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笔者有幸参与其中。三天的活动令笔者感受颇深。台北教育大学张世宗教授对当代教育的深刻剖析,林士真教授对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与会校长们的危机意识和鲜活的办学思想让笔者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这里,笔者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样的行动才能迈向教育现代化。同时,也令笔者坚信这样一句话:校长的思想观念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命运,校长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教师的专业化是必要条件

校长所具有的现代化意识,为学校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要把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还需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依靠这些教育现代化主体的生力军,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才能在基层学校得以实现。

如何把学校的办学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为,使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学校要不断为教师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师德水准、知识结构、教学技能和研究意识不断提高。同时,教师要增强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又一重要任务。它不仅影响、制约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与方法。所以,加强教师全员培训、推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当务之急,必须抓实、抓紧、抓好。要让教师培训的系列活动成为学校的一种常态,成为学校为教职工创造的一种福利待遇,成为每位教师内在的精神需求。

全文阅读

品牌医院搭建的四个现代“化”

现代医院正在不断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其运作管理模式逐渐趋同于其他企业、商业组织,并且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医院的经营、竞争还具有代表性。

一个医院要进行成功的经营,必须先要分析它的价值构成和来源。一般来说,医院的价值网络中主要有顾客、互补者、供应商、替代者,他们都是医院经营价值的重要构成和来源。

医院的顾客有助于改善医院的工作、经营方式。企业、事业单位是医院经营价值来源的重要部分。把捐助者当做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医院的发展经营获得资金、财务的外援。

治疗手段透明化

说到医院的顾客,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病人,他们是医院最主要的服务对象,但是说来奇怪,一些医院并没有把病人看做是医院真正的顾客,病人虽然从医院获得了医疗保健服务,但是他们却对医院的任何工作过程都不是非常清楚,不知道医院究竟是如何为他们制定、实施治疗方案,确定治疗价格的。医院也好像一直认为病人并不需要知道那么多,只要医院帮病人治愈疾病就行了。事实上,如果病人能够很好地了解医院的各种病例的处理过程,或许他们能够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让医院知道他们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不能够让病人满意,从而改善医院的工作、经营方式。

当企业、事业单位为他们的员工进行身体检查、提供医疗保健福利时,企业便成为了医院积极争取的顾客;当政府通知医院要接待几个特殊紧急的病人或承担某项公共卫生研究的任务时,政府便成为了医院的顾客。这些顾客虽然在时间上不是常规定期的,在数量上也不恒定,但是他们却是医院经营价值来源的重要部分。

此外,捐助者也是需要医院争取的顾客群,这是一类被大多数医院忽视的重要顾客。捐助者捐赠财物给医院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满足感、声望或作为其贡献社会的一项举措,重在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保障水平。往往一些医院为了获得捐助者的慷慨赠与就想尽办法说服他们,却很少听取捐助者的意见或建议。但是如果医院转变一下思维方式,将捐助者作为医院的顾客来看待、让捐助者和其他类型的顾客一样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捐助者可以像“上帝”那样,提出他们对合理使用捐赠财物的建议,并且看到捐赠财物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和反馈,这样在医院和捐助者之间便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不管在现在或是将来都能为医院持续获得更多的资助,为医院的发展经营获得资金、财务的外援。

医院供应顺畅化

全文阅读

蚂蚁金服:大众理财的“四个现代化”

在解决了大众购物问题后,阿里系又将目标瞄准了大众理财。它们准备如何引领其用户迈入大众理财时代?

从2011年进入阿里巴巴集团,祖国明的头衔换了三个:支付宝商户事业部副总经理、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理财事业部总监/余额宝负责人、蚂蚁金服财富事业群运营部副总经理。从支付宝到阿里小微再到蚂蚁金服,演绎了阿里系的金融板块变迁,但祖国明专注的事情一直是理财。

从大背景看,近10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收入从2004年的9400元增长到2014年的28000元,10年间增长了两倍。中登公司的数据显示,最近三年基金帐户也增长了两倍。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理财变得无处不在,苹果应用商店里很多金融方面的App位于排行榜前列。余额宝从推出至今,用户已突破2.6亿……多种迹象表明,大众理财时代已经到来,且正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简单化和社交化的方向发展。

与之相对的是,中国理财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据初步测算,在中国,大约有七成居民除银行存款外,从未接触过任何形式的理财。过高的门槛,过于复杂的操作,过于难懂的信息,以及信息不对称下造成的理解与选择障碍,使得大量用户的理财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市场在改变,客户对于理财的意识在转变,什么样的理财适合大众理财时代?蚂蚁金服认为,适合大众投资的理念是,不鼓励频繁的交易,不鼓励高杠杆单一投资,而是鼓励客户长期投资,通过分散投资,合理均衡配置自己的资产。而传统理财以产品为中心,以销售为导向的模式,会逐步演化成以客户为中心,以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导向。

祖国明所在的团队就在为这个追求而努力着。经过两年的摸索,蚂蚁金服财富事业群的业务逻辑逐渐清晰:希望搭建平台,提供配套服务,让具备这些专业能力的金融机构能够拎包入驻,发挥他们的专业能力服务大众理财人群。

多元化+个性化+简单化

大众理财正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简单化的方向发展,多元化意味着多种理财投资方式将会进入中国家庭,使居民资产能够得到均衡配置;个性化则表示理财将进入人们生活的各种场景,大到求学、养老,小到装修和旅行。祖国明认为,简单化应该从“小”做起,一方面是表示用户门槛低,资金量可能特别小;另一方面则表明用户的理财知识可能很少。

全文阅读

摩托罗拉系统定义无线网络的“四个现代化”

苹果改变了PC,而摩托罗拉系统将改变Wi-Fi。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苹果的带动下规模化地放弃了以太网通信端口,让无线网络的普及成为今日通信市场最重大的变革。在企业内部,传统的以太网架构退化为汇聚层和核心层的趋势已日趋明确,企业通信的最后100米正慢慢由无线网络接管,仅有接入能力的无线网络也到了“改革期”。近日,摩托罗拉系统针对未来移动办公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建设无线网络的“四个现代化”。

在摩托罗拉系统看来,无线网络必须进行全新的设计与规划,才能与移动办公需求相匹配。未来无线网络应该具备高性能、高安全和可视化、策略化管理的能力,而无线网络架构也会发生“四化”的变化:流量模型的多样化、管理模式集中化、策略执行本地化和故障排查可视化。

摩托罗拉系统认为,让无线网络的架构支撑流量模型的多样化,最关键的是保障网络性能、设备性能与需求的匹配。摩托罗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无线网络解决方案业务总经理蔡劼告诉记者,单一AP或无线控制器属于设备性能,而无线网络在整体网络,包括接口带宽下的最小性能则为网络性能。当前无线网络的瓶颈通过提高单一AP的接入能力或性能是无法解决的,单一AP不仅需要考虑用户接入量、接入性能的问题,还要与实际需求相匹配才能解决问题。为此,摩托罗拉系统正在对整体网络架构做出变革,其新一代操作系统WiNG 5,可让所有网络流量不再流经无线控制器,以便让多媒体业务的性能达到最优。这种方式能让视频通话流量更快速地到达目的地,通过网络架构的调整来保障设备性能。

蔡劼表示,管理模式的集中化是保障网络可管理性、降低管理成本的出路。当终端进一步向智能终端变革,无线AP的数量将不可避免地增加,而以太网推出最后的100米也会导致无线AP的大幅增长。如何管理规模庞大的AP将成为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目前,摩托罗拉系统提出的方案是在WiNG 5实现控制器管理控制器,控制器管理AP、AP管理AP,并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无线管理变为对Profile的管理。通过对Profile的简单调整,无论网络规模变大或变小,整个网络都能实现集中、统一且便捷的管理。

对于策略执行本地化的重要性,蔡劼指出,仅支持多种流量模型是无法满足现有网络的需求的。一旦流量不经过控制器在AP本地进行转发,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基于控制器架构而实现的各种功能难以继续工作,如用户漫游、防火墙、Qos等,所以需要保证这些策略也能够在AP本地被无损执行。同理,射频调节策略也需要分域管理和分域执行。

而故障排查的可视化则是确保无线网络可用、好用的根基。“无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介质,传统以太网的排错手段无法用于无线网络。同一环境中的AP与AP、客户端与客户端或其他无线设备之间都可能存在干扰,影响网络的质量。无线网络的故障排查必须要实现可视化,才能对干扰、空中接口利用率、SNR、客户端关联状态等进行统计分析,保证有效的接入。”蔡劼表示。

全文阅读

“四化同步”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十报告中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中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至少有三个大的问题要梳理清楚。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在我看来,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至少要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就是要以最小的投入产出最大的效益;第二个标准就是生产出的产品优质、安全;第三个标准就是实现效益最大化、质量最高化的路径靠的是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和对现代文明中先进市场要素的整合应用。

从生产链条的全过程而言,要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要重视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问题。作为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当今国际局势下确实需要保持相当数量的农业耕地,以保证国家的基本粮食安全。

但是在土地的质量上,重视不够。化肥农药、重金属等各种土地污染问题严重。所以,要把土地资源的数量保有与质量问题予以同步重视,并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基础工作。

重视种业的安全问题。中国种业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中国种业外资控股严重,国内种业市场非常散乱,因此,如何培养一两家国有控股的大型种业集团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当务之急。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问题。中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一定要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农田水利设施要上去。

今天,我们已经有了相当雄厚的财力,如何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下些大工夫兴建一些经久耐用,可持续可长期惠农的基础性工程是当务之急。

全文阅读

基于“四个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摘要】针对目前中职生源的现状,为提高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我校提出了基于“四个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校内试点,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就遇到的困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四个一体化 教改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02-02

一、实话背景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曾经提出,希望地方政府与企业通过组织和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来破解东南沿海的“用工荒”。同时教育部要求,“现代学徒制”的试点要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签订好学生与企业的劳动用工合同、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用好国家相关的资金政策,从而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更丰富的内涵。

近年来,国内许多职业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初步建立了一些适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和管理制度,该模式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应用,但其具体操作和实施效果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是学徒在经过专业的培养锻炼后,好高骛远,岗位的稳定性变差;其次是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培养人才的很大部分成本由企业承担:最后是企业的利益导向原则,导致生产淡季或经营状况变差时就不愿意接受学徒。

二、工作过程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做中学、学中做”。

全文阅读

考古学倾侧误差商讨

作者:邵会秋单位: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碳十四数据的舍弃问题

面对大量的碳十四数据,不同种类标本、不同时期测定的年代数据可能差别较大,尤其是在年代跨度较为分散、不同数据间产生矛盾的时候,我们都要对部分碳十四数据进行取舍。在这方面的操作过程中就存在很强的主观性。

大多数学者可能会认为早些年发掘条件差、水平低、测定的技术落后,而且数据多零散,其准确度必然不如现代所测定的年代。因此在出现矛盾时,早期的数据是首选的舍弃对象。如果早年测定的数据仅仅是个别偏差大的或数据离谱的,而现代所测数据系统集中的话,或许可以这样操作,但往往现实的情况要复杂的多。以东欧草原纯铜时代中斯托格遗存(SrednyStog)的33个碳十四数据为例,从其碳十四数据年代分布看,前后跨越了近3000年,而且数据在多个年代跨度集中,所以很难从这些碳十四数据直接来确定中斯托戈遗存的实际年代范围。不同研究者就会根据自己的研究选取不同的年代范围,这就是很多文化年代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我们会发现数据测得越多,争论也就越大,这让很多考古工作者无所适从,以至于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现象,即不用碳十四测年数据、或是采用对自己观点有利的数据而回避不利的数据。

使用碳十四测年时是否要考虑考古遗存的内容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碳十四测年是科学的测定方法,不需要对考古遗存的基本分析就能独立完成测定。事实恰恰相反,提交测定材料的考古学者都会被要求提供标本所处遗址或文化的基本特征和相对年代等内容。正如学者们所指出的,碳十四年代数据的统计分析是离不开考古内容研究和分析的,一个没有考古内容的碳十四年代数据是不能说明任何考古问题的。然而,在当今的考古学研究中,一些学者却完全依靠碳十四数据而改变传统的年代观,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以欧亚草原青铜文化为例,早期研究者主要依靠与埃及、米索不达米亚有纪年国王谱系年代对比、与古希腊和中国器物的类型学对比并综合当时所测的碳十四数据结果,而得出了青铜文化绝对年代的结论。近些年来,俄罗斯地区很多实验室都对不同遗址出土的标本进行了碳十四测定,得到了数量较多的测年数据。但这些碳十四数据呈现越来越早的趋势,与之前很多学者研究结果相差较远。一些学者则仅仅依据新公布的碳十四数据完全否定了之前多位考古学者有关年代的结论,而将其绝对年代大大提前了。同样在日本,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根据中国、韩国文献和相关器物类型学比对,同时也综合了当时大多碳十四测年数据,确定了“弥生时代”绝对年代框架。然而在本世纪初,一些日本学者摒弃了之前的研究成果,完全依照实验室测定的最新碳十四数据来确定弥生时代的年代范围,其所认定的开始年代比传统认识提前500年。以上的例子并不是个案,是考古学研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虽然没有经过完全统计,但我们发现有一个倾向,就是各地完全依赖碳十四数据建立的时代框架,往往都要比之前的结论要早很多。这种现象在考古学研究中会引起了更多的争论。

关于解决方法的讨论

从上面的分析看,如何选用碳十四数据对考古遗存绝对年代判定意义重大。虽然现在还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法,但我们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讨论,希望能为今后考古研究者在选用碳十四数据时提供一点参考。

全文阅读

出路“就在我们脚下”吗

冯如盂先生的文章《血缘可以作为道德底线吗?》,是对《同舟共进》2004年11月号刘斯奋、谭运长的对话《水与血:中华民族文化的现代出路》(下称“对话”)一文的商榷。然而,冯先生看来并没有理解“对话”的意思。他的语气火药味颇浓,可除了一些笼统的表态以外,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结果呢?满天飞舞着无的之矢,将“对话”中本来已经很清楚的一些思考,也弄得混乱不堪了。比如,他一方面承认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存在着危机,并就此做了一大篇文章,但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现代出路’,就在我们的脚下,难道还用得着回头寻找吗?”既然出路是现存的,有什么危机可言?实在令人困惑。

对“五四”就不能一分为二吗

冯先生的表态,首先是把自己定位为“五四”的捍卫者和“五四”精神的独家解释者。“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现代中国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人们似乎只要把自己的营垒放到“五四”这一边,把对方看作“五四”的对立面,就拥有了天然的发言权,他说的话就成了绝对真理,不容质疑了。类似的论战方法已是屡见不鲜,对、对鲁迅,都有过“凡是”派,不许人们一分为二地评价。然而,后来人们还是意识到,也好,鲁迅也好,都是人,不是神,都可以而且应该辩证地评价。时至今日,竟还有人沿用“凡是”派的方法,真要让人生出不知今夕何夕的感慨了。

对于“五四”,是否可以历史地、一分为二地评价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马克思主义都要发展,要与时俱进,我们在继承“五四”精神遗产时,是否也要有一个发展的观点?“五四”提供了科学、民主、理性等宝贵的财富,“五四”还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就是这些,也应该在新的时代演生出新的内容。“五四”精神不仅要和新的时代相结合,而且要和新的文化土壤相结合,因为科学、民主、理性等等,都是从西方引进的观念文化,这些观念如何中国化,如何在中国的实践中发挥作用,是一个并不简单的问题。

很显然,笼统地表态,呼唤几声“五四”精神回归,并不能够真正继承“五四”的精神遗产。恰恰相反,用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审视,通过实际行动,才能使“五四”精神在新的时扬光大。科学、民主这些观念要中国化,要和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发生有机的联系,这恐怕是一个必须走过的,绕不开的过程,而“五四”当年都是坚决彻底、激烈地反传统的,因此,今天要真正继承“五四”的精神遗产,就必须一分为二地评价“五四”。科学、民主是应该继承的,可是对待传统文化的偏激和决绝的态度,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今天应该重新认识。也只有抛开一味否定传统文化的态度,用建设性的眼光,寻求传统文化本质精神和现代观念的结合,才是唯一的出路。这看起来是一个悖论,也的确不会十分容易,但绝非如冯如孟先生所说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如果没有建设性,不能实事求是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精神,科学、民主就只能永远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就像一株美丽的花,失去生存的土壤,只能是干花、假花。对于“五四”,我们以前见得太多的是呼喊一些表态性的口号,没有历史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所以说“走出‘五四’的影子”,就是走出这样的“口号派”的影子。

“对话”在谈到“走出‘五四’的影子”时,明确指出:“走出‘五四’的影子,还包括真正继承‘五四’的财富,就是科学、理性的精神。”而冯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却有意无意地曲解了这个意思,断言“这是‘五四’精神已经过时的一种婉转的说法”。冯先生在把自己定位为“五四”的捍卫者之后,当然要把他的商榷对象置于“五四”的对立面了。然而,“对话”从来没有认为“五四”精神已经过时,只是对“五四”精神的理解和他完全不一样而已。我们认为“五四”精神的实质是科学、理性,他却认为是激烈反传统。所以他的意见可以说是无的放矢,并没有和他的商榷对象对上茬。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同传统文化就是中国人身上的血液,激烈地、完全彻底地反传统,意味着要把血全换掉,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就是当年反传统最激烈的一批知识分子,如鲁迅、胡适等,身上都还有着非常浓重的传统道德,胡适就被认。为是“新思想的先锋,旧道德的楷模”。传统的道德文化不可能真正完全彻底地抛弃掉,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冯先生简单地把传:统文化一棍子打成“封建道德”,以为这样就捍卫了“五四”精神了,其实这就像期间“破四旧”一样,既不科学,也不民主,更不理性,恰恰和“五四”精神背道而驰。

全文阅读

瓦当上的纹饰

摘要:瓦当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株奇葩,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闪光点。随着古代人们对建筑欣赏艺术水平的提高,瓦当上的纹饰也相继丰富起来。汉代四神瓦当对考古、建筑及现代设计都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汉代四神瓦当;纹饰;价值

瓦当,俗称“筒瓦头”或“瓦头”,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瓦,即圆弧状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所谓“当”,据《辞海》解释:“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瓦当是瓦的头端,主要用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面,不仅有防水、排水、保护檐头的功能,还能增添建筑的美观。

中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当时主要以素面纹著称。随着古代人们对建筑欣赏艺术水平的提高,瓦当出现了动物、植物等形象的饰样,进而发展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古代瓦当纹样繁多,大致分为三大类:图像瓦当、图案瓦当和文字瓦当。图像纹包括反映现实人们生活图像和反映人们思想意识的神话图像两种。图案纹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提炼和抽象,是图画艺术的最高阶段。文字瓦当是以文字作为当面装饰的主体,大量出现于西汉时期,秦以前绝少。

一、压卷绝唱的汉代四神瓦当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它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西汉中后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宫殿和礼制建筑规模更为壮大,瓦当也伴随着砖瓦建筑蓬勃发展而发展起来。汉代瓦当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瓦当纹饰主要是图案和文字,图像纹瓦当已经进入低谷时期。虽然图象瓦当已不是汉代瓦当的主流,但汉长安城一带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却是图象瓦当的压卷绝唱。

四神,也称四方之神,是中国古人信奉的星宿神,是四种被神化了的动物,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它们是远古氏族动物图腾崇拜的表现,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祈愿和憧憬。因为四神常与时间、节气、方位、星宿、阴阳相连,所以人常借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达到人神感应、灵魂升天。又因汉代当时盛行五行思想学说,所以四神纹瓦当有避邪、镇宅的说法。据考古表明,四神瓦当一般按其所象征的内容被施用于相应的位置上,青龙用于东面屋檐,朱雀用于南面屋檐,白虎用于西面屋檐,玄武用于北面屋檐,有着明确的符号性象征。

汉长城一代的四神瓦当纹样古朴典雅,构思精巧,美观和谐大方,形象生动活泼。它们是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带有非写实的浪漫雕饰,显得质朴浑厚、气势古拙。四神作为装饰纹样,以它们极富个性的造型渗透于人的行为和其他艺术形态之中,服务于人类生活,使人类生活艺术化,从而能更好地反映整体性的民族精神。四神瓦当上的装饰图案不仅对建筑物起到装饰效果,而且增加建筑的美感:瓦当上的四神是古人心中对美好事物的祈祷和寄托。四神纹样的美不是视觉的美所能概括得了的,而是一种广阔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起共鸣作用的心灵美。

全文阅读

城镇化对“四化”协调动态发展的影响

摘要:城镇化是“四化”发展的重要推力,本文根据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份的“四化”发展数据,采用Malmquist-HR-Xtlogist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对“四化”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人口转化、社会发展以及环境改善等对“四化”协调发展助推乏力,经济增长对“四化”协调发展作用明显,教育资源对“四化”协调发展作用不明显,基础设施的共享性不足。因此,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注重绿色发展,采取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式发展方式。

关键词:四化协调度;城镇化;Malmquist-HR-Xtlogist模型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十会议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扩需,推动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关键①,必须大力发展城镇化。城镇化通过人口聚集的规模效应,有效刺激内需的增长,带动“四化”发展。

为了深入分析城镇化在推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上的作用,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理论逻辑研究,另一方面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之间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具体而言,一是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从二者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上看,学者们普遍认为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而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空间表现形式,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实证研究的内容上看,主要表现在: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速度及区域发展差异,城镇化与工业化对于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共生及互动关系以及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协调关系等。二是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研究,从二者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上看,大多数学者认为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加速提升城镇化水平也有着重要的协助、推动作用,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都是建设新农村的手段和路径;从实证研究的内容上看,主要表现在:城镇化与产业集群的关系,城镇化与农业产业机构调整的关系,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等。三是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研究,从二者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上看,学者们普遍认为城镇化是信息化的空间形式,信息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容;城镇化是信息化的载体和依托,信息化是城镇化的提升机和倍增器,城市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发动机;目前,鲜有学者就城镇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我们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论证。

此外,目前对“四化”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概述上,更多的是侧重“三化”的研究。在“三化”的理论研究上,普遍认为工业化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并加速发展起来的,但是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又对带动工业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加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协助、推动作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在“三化”的实证研究上,内容主要集中在: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及对经济的影响,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动态关系,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融合”的概念内涵及内在机制的检验。

从现有文献来看,自“四化”协调发展的概念提出之后,对“四化”的系统研究始于2013年②,研究强调了“四化”发展对破解当前中国发展难题,尤其是城乡一体化等诸多社会问题的重要作用,其中突出了信息化的提升作用。但是,鲜有就“四化”协调同步发展进行实证研究,这为本选题的研究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而定量的实证分析能够更好地暴露“四化”协调发展的问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