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阅读教学

数学阅读教学范文精选

数学阅读教学范文第1篇

1.数学阅读价值的忽略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总会习惯性地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行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只要记住公式、法则就行。殊不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数学化”,仅具有语文阅读能力和英语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某些产品的使用说明书、股市走势图等等,人们就无法读懂,这说明,现代及未来的社会都要求人们具有总读能力。总读能力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

数学课堂的组织者——教师,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只注重公式、法则的推理、应用和演算步骤,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有时一节课下来,只有做书本的习题或布置课后作业时才让学生打开课本。这就导致缺乏正确的阅读教学观,直接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阅读教学的指导和操作的失当

教师在课堂中安排的阅读时间太短,学生往往还来不及思考就被停止了,这源于教师担心时间长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进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说明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理解阅读教材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数学课上,大多数教师让学生阅读相应的教学知识,却没有进行相应的反馈和指导,没有让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归纳、提炼就进入下一环节,这使得阅读效果不佳,甚至有可能由于阅读知识的难度而使学生失去积极性和信心。

二、提高阅读教学的策略

1.让阅读进入课堂

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阅读纳入到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国内一些较成功的教改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采用启、读、练、知的学与教模式;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等,都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促进了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信心的养成。

数学教师还应掌握一定的阅读指导策略,努力借助课堂阅读提高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方法。同时,应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时常感到他们通过阅读而成功地学会了一些东西,以提高数学阅读的自觉性。

2.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长期以来数学阅读不被重视,提高阅读能力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并付出艰辛的努力,加之鲜有学生会把阅读数学当作一种乐趣,这更需要老师们的重视和耐心引导。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是否有兴趣,阅读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如果一个人对工作有兴趣,积极性高,就能发挥全部才能的80%——90%;如果兴趣淡或没有兴趣,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30%。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3.重视教材,指导学生应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准确把握知识要点。教材是编者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新课标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进行学习获得系统知识的来源,它体现了数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在加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结合现实生产、生活及社会实际,并适当渗透当代先进的科学思想。从人教版教材来看,里面有内容丰富的数学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实际生活、知识背景等等;从教材内容的编排上,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的展开到高层次的综合,螺旋上升;内容呈现中创设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情景和机会,可读性强。所以我们要把教材作为学生阅读材料的来源,留足时间,鼓励学生阅读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价值。

数学阅读的核心在于理解,包括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对知识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要循序渐进,从辅读到引读到放读,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信息进行解释和推断转化。具体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教材中的数学符号、图形较多,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对重要概念、原理、公式,阅读时通过书写可以加快、增强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如解题步骤、解题方法、数学思想、知识结构框图等,或举一些反例来加深理解。③培养学生阅读时进行比较鉴别,在阅读中进行总结提炼。

4.在课堂中加强阅读训练,解决阅读理解题

阅读理解题是中考的一大热点,一般篇幅较长,涉及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别致。这类问题主要考查解题者的心理素质、自学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考查解题者的观察分析能力、判辨是非能力、类比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学归纳能力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中加强题量、题型和方法训练,也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养成爱读书、会学习、善求知、勤动脑、会创新和获取新知识的良好习惯。

数学阅读教学范文第2篇

一、数学阅读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进入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各学科改革都在围绕新课程改革,致力于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数学课程标准》中,有17处提到了“阅读”,有28处提到了“读”。这充分说明数学阅读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似乎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自己只要听懂教师讲的内容就满足了。数学课本通常仅当习题集用,正文是从来不看的,即使老师布置了阅读数学书的作业,也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浮光掠影、草草而过,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体会及创新见解。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开展数学阅读教学,大力提倡开展形式多样数学阅读活动,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这不仅是针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的有效对策,也是数学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根本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终身学习等思想的需要。

二、数学阅读的价值

⑴数学阅读,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学阅读。⑵教师讲解和学生做练习题是数学学习的主流方式,这在一定程度是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数学阅读在教师的安排和引导下,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自主地感知和加工教材中的信息,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阅读已不仅仅是“教师的安排”,而是学生自主、能动、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在阅读活动中,学生成了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

三、数学阅读的特点

数学阅读材料不像语文阅读材料那样通俗易懂而富有趣味,主要原因:⑴数学语言形式的多样性。数学语言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种形式。符号和图形语言是数学特有的语言形式,它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通常一个数学符号就代表一个数学概念,如果学生对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不明确,阅读就很难进行下去。在数学阅读材料中,三种语言交叉运用,而且三种语言的使用率都很高,这就需要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转换语言形式.如把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转换为文字语言;把文字语言转换为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这给阅读带来较大的难度;⑵数学阅读材料呈现的严谨性及精简性。数学材料呈现方式主要是归纳和演绎,需要阅读者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理解、综合、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需要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⑶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远远地高于生活。在数学材料中反映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形,展现知识发生过程的分量不多,大都是经过多次抽象后的纯理论性的,由概念、公式、定理经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的新的结论。即使是应用问题,也是用各种理论知识来解决。没有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储备,是很难读懂的。由此可见,数学阅读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只有用心去培养,阅读能力才能逐渐提高。

四、优化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数学阅读教学范文第3篇

一、基于学生阅读教材的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突出了教科书是教师实施教的主要材料,而忽视了教科书也是学生学的主要材料。一般数学教学由教师对数学内容处理后去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这种处理会有即时效果,但减少了学生与教材直接接触的机会。若每堂课都如此,是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及阅读能力的提高的。

笔者在近十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发现,所教学生对数学阅读材料的认识和持有仅限于教科书和教辅资料,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教辅资料也只是一个习题答案册或例题集。笔者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一学期学习结束后,把班里的一部分学生叫到面前问他们刚刚学过的数学教材一共有多少章?每章有多少节?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回答不出来,这个事实说明了目前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阅读数学教材是不够重视的。许多学生只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上课时翻翻,下了课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再翻翻,平时基本上没有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根本就没意识到数学课本的重要性。加之教师也没有很好地强调阅读数学课本,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数学课本,数学教科书也就丧失了它另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对学生面前仅有的数学阅读材料,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在提倡“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趋势下,连课本这点“源”都没有,谈何“高”于课本?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老师的教,也就会渐渐失去它们的意义。所以,重视数学教材的阅读是数学阅读的开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

二、教师要充分发挥对数学阅读的指导、示范作用

要使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材精神的诠释者。教师长期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阅读经验。这些经验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传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防止回避课本,一讲到底的倾向,要使学生看到教师是怎样钻研课本、发挥其潜在的知识因素的。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给学生做读书示范时,教师应注意选择合适的题材,特别要把那些看起来平淡,读起来易懂,但学生易犯浅尝辄止毛病的内容选出来做读书示范,这样对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说服力。教师还要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在阅读时做记号,画重点,提问题,做笔记,从而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把精力放在习题训练上,片面追求一节课的训练密度,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以讲代思。即使有些教师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也没有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思考空间小,阅读能力得不到发展。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片面强调授受的教学方式,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信息较多、题目较长、关系较复杂的题时,教师要让学生经常经历这样一个阅读过程:先对文字阅读,同时进行信息加工处理,通过对语义的图式分析,建构起相关的思维表象,在这个过程中,经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方面的分析与综合,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下将问题内容进行比较、组合、转换等等,最后把问题成功地转化成数学模型。学生经常经历这样的阅读理解过程,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数学思维也会不断地发展。

三、对数学教材的阅读策略

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例题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要重点阅读。阅读时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有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要理清知识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深刻理解所学内容。

1.对概念、公式、定理的阅读

概念是反映客观对象的一般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在整个数学学习中处于基础和支配地位。在阅读概念时,应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①概念中的关键字、词是什么?②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③它有什么作用?④该概念的定义是否有其他等价形式?⑤运用概念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例如,在函数单调性概念的阅读中,你要关心以下几个问题:①概念中的关键字、词是什么?②函数图象具体体现了什么?③概念的等价说法是什么?④概念的用途有什么?⑤概念能否转译为其他说法?

具体的解答为:①关键字词:“x1,x2∈R”“任意”、“都有”;②图象中直观体现为上升或下降;③概念等价于■>0(或

学习数学离不开公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而在阅读这些内容时要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明确其适用范围,然后尝试自己证明。阅读时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①推导的总体思路是什么?②条件是否可以减弱,结论是否可以推广?③是否还有等价变化的形式?

2.对例题的阅读

课本中的例题是经过专家的反复斟酌编写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对例题的阅读很重要。阅读例题时,要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所求,然后试着自己找出解题的思路,并尝试写出解题过程,若能写出,与课本的解法相比较。掌握课本解题的书写格式,每一步的依据。对于“易证”“同理”等处,要动笔补充完整,同时领会定义、定理、公式在解题中的作用和解题的思想方法,尝试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以培养创新思维。除此之外,例题还会是某个重要结论的体现,在解题的同时还要记忆结论。

3.对对话框的阅读

新教材的亮点之一就是多了许多对话框,有探究框、“?”框、“钥匙”框、注释框等,这些对话框的添加目的很明确,就是让数学课本更具有可读性。这些对话框可以引导学生一步一个层次地深入阅读理解课本内容。反过来,对这些对话框的认真处理,实际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人教版必修5第44页的“?”框,旨在让学生在学习完公式以后,再次体会公式可以变形,从而把等差数列中的“知其三必知其二”了然于心。

叶圣陶有一句名言:“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但又要坚持凡是学生能看的让学生自己看,凡是学生能想的让学生自己想,凡是学生能做的让学生自己做,凡是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自己说。

参考文献:

[1]厉小康.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4(5).

[2]丁霞.初中生数学阅读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04).

数学阅读教学范文第4篇

一、 博览群书,提高人文素养

一名数学教师的阅读,如果仅仅局限在数学教育范畴,那么他的发展必然有限。只有广泛涉猎,博采众学,方能海阔天空。应该尝试关注历史(尤其是数学史料)、文学、美学、哲学等,作为数学教师“不守规矩”的阅读,会造就丰富的知识背景、开阔的知识视野和厚实的文化积淀。这些都将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别具一格的教学成长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仅仅依附于教学参考和习题集,只凭经验实施教育,是严重的教育能量“透支”,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在趣味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合作,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之目的。我们可以用哲学的眼光解读数理的本质,以审美的方式分析数学的结构,以历史的视野叙述科学的进程,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将打造一个令人惊喜的课堂。只有追求课堂的“常新”“高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才会得到更多同行的尊重和认可,同时也能为自己打开一扇获得社会承认的大门。要想成为数学教学领域的优秀者,提高综合素养是十分重要的。每位教师所教学科不同,文化素养方面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所有的教师都必须有较高的语言、文化修养。人文素养的高低不仅会决定教学水平,而且会渗透到人格与个性中,影响你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甚至造就你的一系列教育习惯。

二、 精读专业书,提升专业素养

数学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数学专业文化底蕴。专业知识不扎实,难以适应新形势对数学教师的要求。如果将教学技巧当作功夫的一招一式,那么数学专业知识就是我们俗称的数学教师的内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是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新课程中强调数学情境的使用,数学能力的提升。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关系,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广泛涉猎课堂之外的数学风景,还必须增加专业阅读。

读哪些呢?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本常读常新的书,每一次研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在研读教材的问题上我认为,一方面要将教材读厚,如了解教学内容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理解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等等。另一方面要将教材读薄,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其次,要读一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书籍,这些书拿到手里,读完就可以用到教学中。比如教学设计、评课之类能够提高教学技巧的书籍。第三是读一些关于数学建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评价等方面的书籍,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列读书书目,系统阅读,必有收获。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研读数学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历程,汲取间接经验尤为重要。《成长•路径》中的刘杰老师“追随专家学者,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与优秀的人在一起,洗脑充电,自己也逐渐优秀起来”让人感受到专业成长给她带来的幸福感。

三、 研读理论书,提高理论素养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因素对教育效果都会产生影响。因此要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必须遵循教育学原理,依据学生心理设计教学。所以阅读教育学、心理学书籍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如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他们的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赏识为主的原则。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注意运用欣赏,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积极强化手段。《成长•路径》中的沈宁老师提出“老师应该踮起脚尖看孩子,而且是小心翼翼地向孩子们学习。”如果我们都能这样赏识尊重孩子,并“因材施赏”,激发学生自信、自尊,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那么他们的学习成绩定会突飞猛进。

四、 选读报刊,整合新信息

江苏徐州的秦晓华老师认为“读书的最好联结方式有两个:一是理性质疑,二是读写思行四位一体。”即教师要通过活学与整合,达到活用。作为教师应至少选读两至三种专业性的数学期刊,一般来说,数学期刊刊载的都是数学或数学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讨论的是数学教改中的热点问题,反映的是数学及数学教育的最新动态。所有这些,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很多专业期刊都会邀请一些数学教育名家就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些大家的数学功底精深,观点独到,往往能一针见血的点中要害,使老师们豁然开朗。

数学阅读教学范文第5篇

一、数学题应与语文知识整合

如果把语文知识与数学知识完全割裂开来,不能综合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便是失败的教学,这样出来的学生就是书呆子。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把语文知识与数学知识紧密地、适时地联系在一起。如数学课本五年级下期有这样一道题:“观察折线统计图,请你编一段胖叔叔减肥的故事。”这是教材为我们提供的语文整合的好材料。又如我在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课时,出示这样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问题是:“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这似数非数的练习新颖独特,既让学生品味了中国语言的文字美,又拓宽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为学生构建了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环境。

二、数学应重视词句的理解

很多学生在教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其实都不是教学本身的问题,根子都在语文身上,是由于学生阅读能力差、理解能力差所致。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时,再一次检验中有这样一道题:看折线图说一说工厂的发展趋势如何?大部分学生对“趋势”一词不理解,举手问老师。我觉得很吃惊,怎么五年级的学生还不能理解呢?我马上把这个词换成“变化”,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又比如,我在教学“分数乘法”时,课本中有这样一题:“为了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国家给幸福村拨800万元专款,其中4/5用于退耕还林”,我采用语文中的“换句法”,让学生讨论将句子改换成另一种表述“用于退耕换林的资金占总资金的4/5”,学生马上就能解答出来了。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适时地换词换句,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题意,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了,反过来又能促进学生理清数学题中传达的数量关系,促进数学学习,何乐而不为?

三、数学应注意语言信息的摄取

现行“课标”数学教材中,有大量“解决问题”的题。这类题的编排特点是图文结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这看起来很熟悉的情景,却有部分学生怎样看图、怎样才能将图和文结合在一起看都不会,或者把一些已知条件看掉了,即使是学生亲生经历过的事也不会解答。如我在教学“打折问题”时有这样一题,字数多,要求完成一个表格:“张阿姨去批发鞋子,批发店标有几种打折情况(50双以内打9折,51双----100双打8折……)张阿姨又需要买6种鞋子,算一算每种鞋子打折后各付多少钱?”有部分学生一看文字这么多,根本看都不看了;另一部分学生只管念文字,读到后面部分时把前面部分忘了;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做到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解决了问题。这本是一道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为什么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感兴趣呢?从数学知识的角度看,学生应该能够解决,为什么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呢?原因就在于他们观察的能力差,阅读的能力差,理解的能力差。所以,有些数学问题,还需用语文的方法来解决。

四、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种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五、“数学阅读”内容生活化

1.创设生活情境,培养阅读兴趣。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低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中把生活情境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阅读,从情境图中获得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提高阅读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说说根据一些信息,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学生说:我发现玩具机器人是最贵的;皮球是最便宜的;玩具飞机比玩具机器人便宜一些;足球比乒乓板贵一些……再让学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学生发言非常涌跃:买一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要多少钱?足球比皮球贵多少钱?乒乓板比玩具机器人便宜多少钱?买所有的玩具要多少钱?……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

数学阅读教学范文第6篇

1 让学生明确数学阅读教学的教育功能

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产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完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首先,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所谓数学交流是指数学信息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狭义指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学习书本上标准的数学语言,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其次,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可是,目前广大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教师上课就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地深入浅出地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进行练习,之后总结、布置课后作业,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缺少阅读教科书的环节。美国着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就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学教科书曾作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成为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探究活动总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主动学习的体现。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诱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新知的活动中。为了使学生积极、有效地阅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应创设一些新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或是富有探索意识的悬念等,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了阅读教材的能力,产生了阅读教材的兴趣,唤起了求知欲望,并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从而自主地投入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 加强阅读指导,掌握阅读技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大多数学生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和习惯,即使阅读也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读不出要点,发现不了问题。此时,教师的阅读方法指导就很有必要。阅读前,可以先出示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阅读概念时要抓住关键词,弄清概念的含义;阅读定义、公式、图表时,要知道条件和结论是什么,要边读边思考,充分挖掘课本阐述的思想方法;阅读时要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边读教材边进行圈点勾画的习惯,边阅读边实践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阅读的需求,学会从教材中学习新知,从而使学生知道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有用的数学。

4 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数学阅读习惯

数学阅读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学习方式;阅读兴趣;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34-01

数学是一种"语言"学科,其语言特点是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抽象性。平时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阅读"教学策略,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数学阅读可以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在当今的课堂,教师讲解和做练习题是数学学习的主流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数学阅读在教师的安排和引导下,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自主地感知和加工教材中的信息,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阅读数学课本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学期期中"概念"复习过关:有2人得了满分,其余都在80分以上。对书本练习的质疑:学习了分解因式后,有一成绩较差的学生说:"X2+4X+1=X(X+4)+1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分解因式"这句话是错的。"为什么呢?"他说:分解因式概念里说是把一个整式化成几个因式积的形式,这里还有和。"会咬文嚼字地理解了!可见在阅读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2.表达的精确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数学语言不同于其他学科,对它的概念、符号、术语都要精准地表达,准确地理解。阅读教学时,不可以用含糊不清和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教学,防止学生理解出现偏差。当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时,首先必须理解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表达中的任何一个数学用语。因此,浏览或快速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学习。

3.引导学生有效数学阅读的策略

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开展有效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针对数学阅读教学的实情,要改变阅读教学被忽视、滞后或流于形式等不良现状,切实提高阅读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毫无疑问,数学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在意识层面,教师自身需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识;其次,要在操作层面即培养学生阅读的策略方面进行思考与研究。我与同行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调查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方法、能力及习惯等方面进行设计与实践,往往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创设主动阅读的氛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陶行知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他才可能积极地去进行这项活动。丁尔升教授在《21世纪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构想》中指出:数学课程必须提供适当的情景,使学生能够学习读数学,写数学,谈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即数学需要阅读,相信学生会读,学生能读好。其次是提供丰富的材料,开展多途经阅读,大力挖掘数学阅读资源,如收集数学普及读物、报刊,师生自办数学阅读材料集等这也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此外在教室里吸引人的地方经常陈列或张贴一些有趣的数学材料也不失为一个加强课外阅读激发其兴趣的好办法。第三,注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自主阅读和阅读体验,并把握阅读时机,让学生在需要理解处、创新处、疑难混处、升华提炼处阅读。鼓励学生去阅读数学的一个有效方法是给以好的阅读材料,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章都有一些很好的阅读材料,教师要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教师还应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有趣而通俗的课外阅读材料,如专题研究等,当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会将数学阅读变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注重课后阅读,提高学习效率

在师生共同尝试与探索完新知识后,还要重新阅读课本,采取先复习后做作业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复习与记忆,在记忆过程中加深理解。尤其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时,让学生自己归纳知识要点、框架图,这就需要阅读好课本。再次阅读课本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多次理解与加工制作,可使知识经久不忘。所以数学教师不仅仅让学生阅读教材时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把目光投向教科书之外,尽一切可能使学生的背景知识更广泛。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穷的数学美。

6.阅读思维的灵活,提高数学阅读水平

数学语言转换频繁,阅读中需要一定的灵活性,通过不同的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把阅读交流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体会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相同的语言内涵。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阅读教学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际。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在此基础上深入到题目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题目的技巧。

参考文献:

[1]牛欣. 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数学, 2012.(10)

数学阅读教学范文第8篇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就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急需研究的问题。以下简述自己在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一点策略和体会。

1.认识数学阅读,感悟阅读重要性

阅读不仅是文科的事,数学学习同样不能离开阅读,在数学阅读中让学生亲近数学、理解数学。但在我们教学中有很多现象令人遗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叙述能力,都为广大教师所忽视。如上公开课不用教材,只用习题纸已成为一种风气,总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是:教学过程顺畅,教师起到了"导"的作用,学生"演"得也很投入,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阅读。温岭市第三中学叶仁龙老师上示范课时,课时小结就让学生去阅读书本,加深领会课时内容就做得很好。许多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应用题教学中,由教师读题学生大都可以理解题意;可是一到让学生独立完成时,往往错误不断,这也说明了没有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数学课的阅读教学,正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叙述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这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和新课改的环境下,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特别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要教"慧"学生数学阅读。

2.激发阅读动机,培养阅读习惯

激发阅读动机,关键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使他们拥有健康的阅读心态,心理学实验证明,阅读动机与阅读效率有着明显的正比关系。所以,在进行阅读指导时,我们应尽量调动学生的阅读需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可创设交通安全的"刹车距离"情况,让学生利用所给的实验数据,动手绘图感知刹车距离与刹车时的速度之间近似于一个二次函数关系,然后观察图像,估计函数类型,并确定一个满足这些数据的函数关系式,进一步利用给出的刹车距离和车速限制判断某次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此让学生带着一种好奇的阅读情绪去阅读并参与学习过程,肯定会大大提高阅读质量。

3.优化阅读技巧,拓宽阅读途径

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把数学当作语文、英语一样阅读,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数学阅读的特殊性,结果"书读百遍,其意却没有自见"。其实,数学阅读有它较为特殊的方法和技巧,对于信息量大一点的数学内容例如数学应用题,一般可尝试如此操作:

首先可通读,初步感受问题发生的背景及整体脉络;要会用通俗的语言把应用题的大致内容描述出来,因为一个应用题就是一个数学故事;

其次是细读,认真读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数据,要让学生真正明白"每一个字,都是珍贵的,每一段句子,都是富有思想的",特别要认真阅读后面的问题,这样阅读才有针对性;

第三要精读,在多次细读后也许就能知道题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数据,再进一步带着问题研读它们,特别要认真揣摩包含数量关系的语句;

第四,读写要结合,这里的"写"是广义的,它可以是把重要的语句和数量关系提炼出来,还可以是画图,也可通过画表格等方法,把数量关系填写出来,并找出等量关系。

4.择优阅读内容,增强阅读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种意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它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数学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增加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陌生领域施展才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世界,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以真正达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

数学阅读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阅读教学 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由此可见,加强数学阅读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

一、读练结合习惯的养成

我们知道,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练习。在阅读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凝固的认知结构转化为能动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二、应用题的阅读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应用题的呈现要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应该努力实现应用题呈现形式的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条件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凸显应用题的问题特征,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现在经常发现解应用题不会分析,有的题孩子解答不出时,只要教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原因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特别是在解应用题上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学生在读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就动手解答;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做错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从整体入手,把关键性的词作上记号,深入地理解。学生自然而然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提高了阅读应用题的能力和经验,为顺利、正确的解答应用题打好了基础。

三、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1、课内培养。课本是学生学习材料、阅读材料的来源,而不仅仅是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学习内容,适时提出数学阅读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和习惯。⑴在一些新知识学习前,恰当地安排一个阅读环节,常常能激发学生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从而产生学习新知的“自我需要”;⑵为探求本质而读。主要是指在听课、讨论、解题的过程中出现疑问或困惑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从而达到自我释疑的目的。如学习平角的概念后,有的学生受平角表象的干扰,认为平角就是一条直线,直线就是平角。为此,学生间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此时,教师不直接给予简单的判定,而是要求学生再去阅读教材中平角的定义。通过阅读,进一步明确:平角作为一个角应该有一个顶点;它的两边是从顶点引出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或者通过缩句,平角是一个角,而直线是一条线,角能是线吗?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概念的生成;⑶为知识升华而读。这是指在学习新知后,为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学习内容中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使知识本身具有更广泛的迁移性而进行的阅读。指导此类阅读,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自觉渗透的意识,同时还要善于从平时的教学内容中,提炼出对学生素质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数学阅读教学范文第10篇

一、读练结合习惯的养成

我们知道,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练习。在阅读 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 时也有助于学生把凝固的认知结构转化为能动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如“圆的认识”中,学习圆的画法。当学生阅读了画圆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后,及时要求根据教材中规定的步骤试着先画一个圆。画好后讨论:画圆时,有一只脚固定不动,是哪只脚?在纸面上不停移动的是哪只 脚?它是怎样移动的?同学们画出来的圆有大有小,那么什么情况下画出来的圆较大,什么情况下较小?最后再要求学生画指定大小的圆。经常进行这样读练结合的教学,潜移默化中,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读练结合的良好习惯

二、应用题的阅读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应用题的呈现要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应该努力实现应用题呈现形式的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条件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凸显应用题的问题特征,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现在经常发现解应用题不会分析,有的题孩子解答不出时,只要教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原因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特别是在解应用题上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学生在读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就动手解答;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做错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从整体入手,把关键性的词作上记号,深入地理解。学生自然而然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提高了阅读应用题的能力和经验,为顺利、正确的解答应用题打好了基础。

三、推荐数学课外阅读书籍,加强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