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教学随笔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教学随笔

升入初中,对新生来说,等待他们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新的同学、老师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但是,课程种类的骤然增多,知识的变化,以及教学内容的要求提高,教法和学法的不同,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所以引导入门、打好基础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关键阶段。综合本人的教学经验,简单谈几点数学入门教学的心得。

一、重视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变单调乏味的数学学习为一种体验,引导学生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心理上真正认为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初一新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启发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意识

初一数学教材的特点是定义多,基础知识多。在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分析问题,形成“多维思维”意识,拓宽思维的广度。注重转变学生的自主性与探究性,变感性经验为抽象思维习惯,掌握学习主动权。例如,我在“有理数加法”讲解时,向学生列举两个小动物从某地两向或同向行走,确定位置,将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看法,最后归纳总结发现“有理数加法”法则。

三、循序善诱,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学生还是十三四岁的少年,考虑问题不全面,不能高效地学习,所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结合预习提纲,围绕教学目标预习内容,弄清例题,把不明白的问题在书中标明。要指导学生认真记录重点内容,设计好板书,书上的重点内容要让学生注明。指导学生及时复习每天的、每单元的。

四、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全文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为此,我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作了如下随笔。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新课改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一个严重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数学的应用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圆的认识”时,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课堂上,让学生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我总认为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学生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学生去创造性的学。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交往技能

全文阅读

如何写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随笔是数学日记的特殊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和潜能,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从对数学随笔的理解、内容、注意点、及意义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及体会。从而让新课程理念得到了充分的落实,让老师和孩子们在随笔这样一个温馨的摇篮里共同茁壮成长。

诠释内容注意点意义

一、数学随笔的诠释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与语文日记为榜样的数学日记逐渐火热起来,教师们都想通过数学日记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但由于过分强调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所以效果往往不理想。日记是指每天一记,但对于数学而言这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无疑给学生增加了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写数学日记也是需要灵感的,有好的内容、题材,学生才有话可写,所以把数学日记词改成数学随笔,旨在写数学随想不受时间、不受任何规定的情况下有感而发,学生不因“日记”这个头疼的字眼而失去兴趣,对随笔这个新名词有所吸引,从而学生乐意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和潜能,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开拓视野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数学随笔的内容

学生写数学方面的素材不是很多,所以教师要及时给孩子提供一些素材,但素材从何而来,笔者经过多年的尝试,发现可以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写:

1、对某一道题的理解

这是最常用的素材,学生可就数学书上或课外书上的某一道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题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如果能有与众不同的想法,那就更有写的价值了。例如:我们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铺地锦”方法后,一位同学就在随笔中写道:“‘铺地锦’不仅仅适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也适用于任何位数乘任何位数,并把自己的试验过程一一记录下来,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再如当学了“142857”这个神奇的数,一学生想到除1-6这几个数乘142857得数与1、4、2、8、5、7这几个数字有关,其余的数与它相乘是否有关呢?于是写下了一篇让我们大家都为之骄傲的好随笔。从一篇篇随笔中我们就能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不可估量的学习能力。

全文阅读

“数学随笔”的教育价值与实施策略

[摘 要] 笔者对引导学生撰写“数学随笔”进行了为期数年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指导学生撰写“数学随笔”的价值体验和指导策略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数学随笔;价值体验;指导策略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理应着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积极培养与全面渗透,重视学生对作业的规范思考与准确表达;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激活与科学提升;重视数学思想的正确理解与灵活应用. 而鼓励撰写“数学随笔”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作业方法和有效途径.

“数学随笔”的价值体验

刚刚步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和激情,可是他们对于数学作业的严谨性和规范性的认知不甚到位,“数感”与“符号感”尚未完全建立,对于新知的理解、把握和应用,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明显欠缺,小学数学的形象思维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七年级正是小学生活的“断乳期”,正是培养学生养成思维习惯、形成思维能力的关键期,当下倡导学生撰写“数学随笔”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所谓“数学随笔”,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记述自己对于每次数学学习的内容、方法、思路的理解、体验和感受,评价教师教学和自己学习的得失,各种疑难问题解答的思维过程与方法经验等. 因此,撰写“数学随笔”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把握数学学习的思想与方法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必要的尝试,要敢于并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撰写“数学随笔”.

1.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反思习惯

兴趣是数学学习的动力之源,是数学思维的艺术体操. 通过教师有效激励和适时引导,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学习反思的激情不断高涨. 此时,做总结、做提炼、写随笔,正是学生学习反思的最佳时机. 学生可在课前预习之时或在新课学习之后较为系统地总结与归纳自己学习的经历、困惑、感受和体验,如获得了哪些经验、思想与方法,遇到了哪些困难与挫折,尚需探究的问题等.

全文阅读

《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随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始终把如何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常思考、探讨的问题。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人学习的动力。一个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他会主动地、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会乐而不倦地勤奋学习,会不厌其烦地摸索、探究。下面仅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及做法:

一、关爱学生,培养兴趣

1、从培养师生间的感情入手,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微笑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上教师亲切和蔼的语言是增进师生感情,沟通师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启发他的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如对学得特别好的学生可用“你真棒”、“你太聪明了”等激励性评语;对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可用“进步真快”、“再努力”、“加油啊”等鼓励性评语。这样,在老师的帮助下,既能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线上逐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有了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就不难了。每当我面带微笑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也以同样的微笑回报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瞬间拉近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减少了,和蔼的语言打动了学生,大家都乐意和我交流、研究和讨论。从而消除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地位。教师的微笑,能感染学生,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微笑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可增加师生的情谊,可使学生“爱屋及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学习上帮助差生。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他们经常困难重重,一筹莫展,长此下去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差生特别需要教师的“爱”,以师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对学习的胜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学困生往往有一些坏习惯,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交头接耳开小差,有时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课下东问西抄,这不仅对学生无益,而且还会危及其他同学。针对这种情况,我不是采用硬性压制的手段,而是运用活动原理,让学生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体。给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提问较易回答的问题,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即以大多数学生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为教学起点,将教学目标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把学生的挫折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能力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握住学困生的每一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氛围,在每个目标层次做到快速反馈、激励评价。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习小组,让学生共同研究、讨论问题,互相启发、互相激励。

二、乐学善思,扎实到位。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课前教师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和愿望。

2、导课新颖,产生兴趣。

全文阅读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随笔

新课程实施已经十二年了,十二年,一个生肖的轮回,我作为一个参与者,施教者,和大家一样,有欣喜,有困惑,有收益,更多的是付出。一路走来,我快乐而忙碌着,我忙碌而幸福着……新课程的数学实验教材对知识的呈现不再是枯燥的、机械的,而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特点,设计了图文并茂、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一、新课程的数学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让学生能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如:第一册教材中新增的“分类”,第二册新增的“位置”、“找规律”、“统计”都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示教学问题存在的现实生活环境,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教学内容与自己每天接触的生活问题息息相关,并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数学问题。第一册“分类”一课中有这样一道练习,要求把九个物体进行分类,在教学中,孩子们应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并和自己的小伙伴说,结果许多孩子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们除了按年龄、按性别,有的还按衣着分、按发型分、按面部表情分,按行动的姿势分。课堂中出现的这一环节充分说明这样的教材设计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学习完“分类”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整理书包。第二天上课让学生汇报整理书包的方法和理由。有的学生说“我是这样整理书包的,把大的书、本放在下面,小的书、本放在上面,这样书包里非常整齐。”有的学生说:“我把语文的书和本放在一侧,数学的书本放在另一侧,这样拿起来非常方便。”还有的学生说:“我的书包有两个兜,我把所有的书都放在兜里,所有的本都放在小兜里,这样东西好找。”……这样真切地体验,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分类的意义,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及灵活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好数学乐趣无穷。又如学习“位置”单元中认识第几排第几个,我让学生“猜猜好朋友是谁?”即一名同学说出好朋友的位置,其他同学猜出他的好朋友是谁?然后改变方式“猜猜好朋友在哪里?”即一名同学说出好朋友的名字,另一名同学指出在几排几座,再如,学习人民币的知识后,我创设了模拟超市的情境,孩子们喜欢的商品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几个货架上,商品下面标好价钱,学生们分组活动。每组选一人为售货员,其他人购买商品。买一种应付多少钱,可以怎样付钱;选两种商品,算一算应付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

二、新课程的数学是学法指导的数学

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力求凸现教材灵活性,解法的多样性,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方法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这一成果,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生因此发现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决定采用哪种方法取决于自己的实际情况,用这样浅显的道理,让孩子们学会用不同的眼光认识事物,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知识自然就变得五彩缤纷起来,同时,孩子们在交流自己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发展了他们的智力,提高了他们的解题能力,有人说,创新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相互发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我们的交换就成了两种方法,可见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要进行富有实效的教学设计,教师除了平时学习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外,我觉得非常重要的还有课前与教材对话。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以把握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怎样理解编者的意图呢?主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等等。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教师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如三年级下册“面积”的编排,与传统教学比较,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面积单位的教学,教材首先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由于它们的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大小,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通过亲自体验与讨论交流,学生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的教学。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全文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侧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学生如何去学,如何通过有效的目标来调整数学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缺乏明确的认识与研究,因此在新课标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此,我总结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1.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原则。

1.1学习方式的建构性原则。

以怎样的方式和途径来获取知识,这是一个学习方式的问题。新课程倡导建构性学习,主张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初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认知方式的设计应遵循建构性原则。由于建构性学习具有自主性、独立性等多项优良特征,使学生从“我要学”出发,树立“我能学”的自信,最终寻找到适应自己学习的个性化方式。

1.2合作方面的交互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换,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必然会出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改变了师生的交往方式,由原先的“师生”的单向交往演变为“师生”、“生师”及“”生生的互相交往。从另一角度看,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就是不断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交互性原则。

1.3引出新问题时的创设情境原则。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但这一思维过程离不开直观感知、观察发现,而用实际的例子(即适度的形式化)来加以表达,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应遵循情境性原则。

全文阅读

数学兴趣教学随笔

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兴趣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渴求获取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从而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很多学生存在自卑心理,他们更需要关心和尊重。我常利用课间与一些学生闲聊、猜谜语、说说笑话,与每个学生建立起亲密友好的融洽关系,用爱心去打动他们,使其尽快摆脱自卑感,树立起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数学课,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感到“我能行”,“我能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对于学生发表的正确意见及时给予鼓励,即使回答错了也不应责难。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尽量让学生亲历学习材料的提供和处理过程,让学生从心里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受到鼓舞,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积极探求的心理状态。

三、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很多时候,学生上课能听懂,但课后做题却一错再错。究其原因,就是他并没有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点,还只是一知半解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渗透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让其逐步学会学习。一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应在课内和课外同时要求,课外要求他能更加自主学习,而课内则带有强制性。二是自学习惯的培养。我们知道,只有明白自己必须做什么,他的潜能才会充分发挥,学习效果才会显著。三是适时进行评价,让学生时刻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做的练习、测试,教师要及时批改,最好是面批,对存在的问题,能及时指出与矫正。四是设置错题集,对在练习或测试中出现的新题或典型题目,让学生记在错题集中,以便及时理解,不断地把未知转变为已知,从而达到积累知识,丰富解题方法的目的。五是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应该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通过交流,辨析疑惑,同时也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全文阅读

教学随笔:数学教学需设计这些问题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数学的学习活动,情感与态度方面有新的体验新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试验等活动的机会,现实生活中需要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关键词】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灵活性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98-01

正文:

开放性的问题,综合性强,知识广,具有极强的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下面就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某些方面的体会谈一下:

1 设计开放的实际应用问题,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学数学,用数学,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的数学,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这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时,我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而是出了这样一道题,课间同学在一起跳皮筋,小明跳12下,小红跳28下,小青跳36下,小刚跳19下,他们一共跳多少下?在这真实的问题中,学生需要要检索与这问题相联系的旧知需要采取新的认知、加工策略等。这些对学生来说,无疑都是挑战,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想出不同的解法:(1)12+28+36+19=95(2)12+28=40 36+19=55 40+55=95等在这种有用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学生也就从原有的旧知中,总结出新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创新。

全文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随笔

最初打开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的生活当中,与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在实际中,我注重培养良好的方式和习惯,初步学会用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的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愿意学并学好呢?

一、培养主动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所以说,他们对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观察他们新的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这就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使对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二、有意识创设活跃的氛围和生动有趣的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习惯。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三、引导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时,很多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生都列算式为:2+6 (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 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