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特岗计划”是教育部等中央四部门联合启动实施的专项计划,这项政策制定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建立农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本文在对“特岗计划”政策出台的背景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当前“特岗计划”实施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使“特岗计划”这项政策更好的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农村;特岗计划;特岗教师
2006 年,教育部、财政部等联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 特岗计划” ),由中央财政支持,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这项计划旨在探索、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加强农村教师补充,提升农村学校师资水平。通过几年的试点,计划实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 、“特岗计划”政策出台背景:破解农村师资难题,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一)教育发展到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有必要更加关注师资队伍水平
通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先后实施的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以及“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教育办学条件,教学设施等硬件逐步得到了有效改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但在这些办学“硬件”条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师资队伍“软件”建设并没有齐头并进,相对滞后。从而,“有学上”的问题逐渐被“上好学”的问题替代,并日益成为突出矛盾,尤其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何为优质教育,在办学“硬件”条件基本达标的情况下,师资质量就成了决定因素。某种程度上说,优质师资就等同于优质教育。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小学“择校热”等问题,归根结底是择好教师的问题。在教育发展到追求高质量的新阶段,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教育工作的重心必然从关注办学“硬件”转向更加关注师资质量,只有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为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切实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
(二)农村师资质量偏低、结构不均衡等问题仍然突出,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作为中小学教师主体的农村教师队伍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偏低、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新教师补充困难等突出问题。第一,城乡师资分布失衡,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紧缺。虽然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数量从整体上看并不短缺,但城乡师资分布失衡,存在结构性超员、缺员的问题。城镇教师超编与农村教师缺编并存,尤其是条件更为艰苦的边远 贫困地区学校教师普遍短缺,教师严重不足。第二,部分农村教师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需要。截至目前,农村教师中仍有 16.7万多人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有些教师虽然学历达标了,但实际水平不够,存在“有学历无水平”的情况。相当一部分在岗的农村教师是“民转公”和“顶班”教师,这些教师多数职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普遍存在观念陈旧、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状况。而在教师进修提高中又普遍存在教非所学、学非所用的现象,达不到进修提高的目的。第三,农村学校合格新教师补充困难,现有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大量向城市、县镇和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还有部分教师通过考研、转行等方式离开农村学校。另外,因受财政编制等因素影响,部分地方存在比较严重的“有编不补”、“有编难补”或“无编可补”的情况,毕业生下不去,合格教师进不来,连续多年不补充或者不按照正常渠道补充新教师,农村教师队伍存在两难困境问题,在岗不合格的人员流不出,新教师又补充不进来。农村学校师资现状难以满足新阶段对高质量师资的需求。
一、“国家特岗计划”的意义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带动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21世纪是我国基础教育向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新阶段,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和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就成为了一项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保障教育质量的重大课题。因此,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和中央编办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近几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来保障和加强这项计划的实施,“特岗计划”着眼于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为农村学校补充合格师资,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紧缺和结构性矛盾。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2009年,中央决定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实施范围由西部“两基”攻坚县扩大到中西部22个省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北省2009年被纳入国家“特岗计划”实施范围,依据国家特岗有关政策和要求,河北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施了“地方特岗计划”,2009年共招聘了“特岗计划教师”5178名。
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来达到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品质和辅助学生人格成长的教育目的,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亲睐和重视。“体育特岗教师”岗位的设置更是充分考虑到贫困山区教育的不均衡和体育教育边缘化等现象,在河北省每年省级统筹下“特岗计划教师”招聘中“体育特岗教师”的招聘条件放宽为师范类专科毕业生,2009年共招聘体育特岗教师512名,占总数的9.9%,排在所有招聘科目老师的第四位。“特岗计划”教师的服务年限一般为3年,3年后经考核合格,可以依据有关政策继续留教并纳入当地教师编制,也可以进行其他工作或进修学习等自主安排。至2012年9月,我省第一批特岗教师服务期限尚有一年之计,经过两年多的服务实践,“特岗教师”们的工作现状以及服务期满后的工作意向和今后特岗教师如何可持续健康发展又成为了学者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河北省体育特岗教师为例,对其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我省和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提供微薄之力。
二、体育特岗教师工作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河北省2009年特岗计划教师中的部分体育特岗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法对体育特岗教师工作现状及服务期满后的意向等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实地走访石家庄赞皇县、邢台临城县、保定阜平县和邯郸涉县、魏县等地,共发放问卷276份,回收261份,问卷有效率为96.8%。
2.体育特岗教师队伍现状
根据回收的问卷统计:本次调查的体育特岗教师中男性教师196人,女性教师55人;本科以上学历3人,本科学历194人,专科学历64人;平均年龄22.4岁。他们中的大多数来源于省内体育专业院校,有一定的体育专项技术基础和教学实践经验,热爱体育教育事业。
【摘要】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多年来教师数量的缺乏和教师质量的低劣一直是制约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瓶颈。“为美国而教”计划(以下简称TFA计划)和特岗计划都是旨在解决贫困地区师资总量不足和教师队伍素质低下的问题,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从计划实施的背景、性质、教师资格认定、教师招募对象四方面论述TFA计划和特岗计划的异同,通过比较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特岗计划,提高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水平。
【关键词】TFA计划 特岗计划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41-01
一、计划实施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受教师职业社会地位低下等各种因素影响,美国公立中小学教师流失严重,教学专业领域出现了教师数量短缺和质量低劣的双重危机,各种要求改革传统教师培养、选拔、雇佣和管理的替代性途径纷纷问世。TFA计划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1985年,我国开始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的原则,县、乡、村及学生家庭缴费成为义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由此造成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拉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也造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数量缺乏、稳定性差、年龄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以上不利因素成为我国实施特岗计划的主要背景。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贫困地区的教师数量的缺乏、教师质量的下降、教育的不均衡是TFA计划和特岗计划实施的主要原因。在促进落后地区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方面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
二、计划的性质
【摘 要】针对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教师总量不足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中央于2006年颁布“特岗教师计划”。本文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特岗教师计划”重点扶持的A、G、L三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县148名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的调研,分析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并提出相应改善对策。
【关键词】特岗教师计划 特岗教师 职业认同 改善对策
一、前言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然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的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水平不容乐观,制约了我国教育整体的均衡发展。为此,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颁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教师计划”,该计划以不改变教师管理人事权为前提,在现有教师编制内设立特别岗位;通过公开招聘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三年,引导和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旨在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笔者通过深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A、G、L三县对148名特岗教师的职业认同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当地特岗教师职业认同偏低,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完善对策,以期保障“特岗教师计划”高效合理地实施。
二、“教师职业认同”概念辨析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从内心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一般是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对该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甚至对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都极为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教师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指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指教师当前对自己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1] 就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学界对“教师职业认同”的概念仍未达成共识。本文采用古德森和库勒对“教师职业认同”做出的定义,他们认为:“教师作为个人和职业者,在生活和工作时会受到教师内外和学校内外的因素和条件的深刻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情感具体表现为“教师承认自己的教师身份,乐于接受教师职业,并能对教师职业做出积极的感知与恰当的评价”。[2]
三、特岗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特岗教师职业认同偏低,将降低特岗教师职业效能,产生职业倦怠,从而加剧特岗教师不合理流动,使得当地教师队伍处在不稳定状态,影响当地教育质量的提高。分析特岗教师职业认同偏低造成的原因,成为缓解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稳定当地教师队伍、提高当地教育质量的题中之义。造成特岗教师职业认同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从社会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特岗教师个人因素三方面开展研究。
【摘要】自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四部委联合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以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到从教农村基层学校,改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特岗计划”稳步推进,特岗教师招聘的数量越来越多,覆盖的县域越来越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教育的落后状况,促进了农村学校面貌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促进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特岗教师;问题;原因
1 特岗计划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编办联合颁发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决定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 “特岗计划”。其主要目的:一是引导和支持地方政府解决县级以下乡村学校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不稳定的问题;二是推进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特岗教师在中小学现有编制内,实行聘任制,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合同管理。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要招聘对象。“特岗计划”教师聘期3年,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特岗教师聘任期满后,鼓励其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并允许自主重新择业。
2 特岗教师在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中的作用
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实施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2.1 暂时缓解了边远农村地区教师短缺的问题
边远农村地区由于条件的艰苦、设备的落后,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短缺的问题非常突出。“特岗计划”的实施就是吸引大学生到边远农村地区任教,这样就暂时缓解了这些地区的教师短缺问题。而且在农村地区,教师结构性短缺比较严重,缺乏专业教师。“特岗计划”中由学校上报招聘计划,补充学校急需的教师,英语、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得到了有力的缓解。这就为农村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聘任方(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级主管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聘方(乙方)姓名:_______________ 出生年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学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学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技术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聘方所在学院(教学部):_________
根据_________校内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落实《_________》(试行)的规定,经双方协商一致,乙方为甲方受聘教师,为明确甲方与乙方岗位职责,特订立此聘任合同。
一、本聘任合同为有固定期限的聘任合同,合同期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二、岗位职责及责任目标 1.受聘岗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 受聘岗位级别: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方在聘期内所承担的任务内容(请对照所聘岗位的基本岗位任务逐项填写) 教学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队伍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学科、专业)建设:_________; 科研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任务与目标(该项任务由乙方所在单位与乙方商定后填写):_________。
三、甲方负责为乙方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聘期内的每一个年度,先以乙方所聘岗位基本岗位津贴标准的_________%按月发放,预留的_________%根据年终考核结果,按学院文件规定予以发放。
四、《_________》(试行)文件试行_________年,试行期结束后,乙方所承担的岗位任务按学院确定的正式方案执行。
五、因工作需要,双方协商一致,可变更本合同,更换岗位。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省教育厅关于分配2009年度特岗教师招聘指标执行计划的通知》和《**省教育厅关于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考试安排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为认真做好我县2009年小学特岗教师招聘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招聘工作由××县小学特岗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县教育局牵头,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作配合。
二、公示报名资格初审的情况
由××县小学特岗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在××教育网站上对××县2009年小学特岗教师招聘报名资格初审的情况进行公示,告知报名者。
三、笔试
1、考务工作和准考证印制、发放由××县小学特岗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
2、笔试工作各环节均严格参照普通高考的各项要求执行。
摘 要:针对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失衡、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不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应运而生,政策实施五年来,不仅提高了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取得了双赢的可喜局面。但是,特岗计划在执行中仍旧遭遇特岗教师“同工不同酬”、职称评聘困难、职业前景模糊等问题。对此,反思农村特岗教师政策实施五年来的成果与不足,进一步研究如何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提高政策执行效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反思;前瞻;
一、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出台的背景
作为教育政策体系中的一个具体方面,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出台不是政策制定者的简单主观判断,也不是问题充分暴露后自行生成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背景下,逐步进入教育政策的范围,并最终由政策制定者经过一个特定的政策制定程序后形成的。
(一)社会背景
1、我国城乡“二元化”的经济背景
城乡二元结构主要从经济和文化两个层面影响教育的发展。经济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政府对城乡教育投资的失衡。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筹措责任主体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因此,以高劳动生产率工业为主的城市和以低劳动生产率农业为主的农村所致的城乡二元结构直接决定了政府对义务教育投资能力的巨大差距。文化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城乡二元文化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经济基础对意识形态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一方面,农民自身经济水平有限客观上决定了他们在教育投入上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政府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偏低的现实影响了他们对教育的需求,这种主观需求和客观可能两方面指数都较低的情况对农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阻力。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背景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人事厅贵州省编委办关于印发〈贵州省2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黔教师发[20*]123号)和《贵州省2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办法》精神,为做好我省2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工作,特制定本细则。
一、招聘对象和条件
(一)国家“特岗计划”招聘对象和条件
1、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可招部分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只能报考小学岗位和初中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学科)。
2、取得教师资格证、年龄在30岁以下(1978年5月1日以后出生)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师范类专业本科毕业生。
3、取得教师资格证且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1978年5月1日以后出生)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非师范类专业本科毕业生。
4、报名者应同时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
(二)县“特岗计划”招聘对象和条件
[摘要]高职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对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整合重构,对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计划准备、组织实施、过程控制、成绩评定、材料归档等环节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为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郭洪强(1969-),男,山东淄博人,淄博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化工机械及高职教育。(山东淄博255314)
[课题项目]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化工类高职生顶岗实习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9zcj043,课题主持人:郭洪强)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42-02
一、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课程整合重构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在真实职业环境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入岗前知识、能力、素质的一次全面提升①。毕业设计是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过程。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顶岗实习及毕业、就业等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多数学校把顶岗实习的时间确定在最后学期,这对毕业设计指导又提出了新问题。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对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两门课程进行了分解和重新构建,形成了学生以“准员工”身份进入实习岗位、岗位工作任务就是毕业设计项目、设计方案和结果接受现场检验、一线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联合指导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管理特点。这种一体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模式在学生管理的有效性、选题的目的性与科学性、设计资料的丰富性与真实性、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与经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此外,这种模式还能使学校教师得到实战锻炼,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使教学水平和指导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②。
二、加强对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