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化教育

数学化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

[提要] 数学教育中不应该只重视数学的工具性价值,还应强化其文化价值。长期以来,数学被广泛地视为工具性学科,忽略了其文化教育的价值。本文基于这种现象,从数学文化的特点出发,探讨数学文化教学实践的途径。

关键词:数学;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14日

数学是人类文化特有的表现形式,数学文化这一概念能够概括包容与数学有关的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与人类整体文化血肉相关。在现代意义下,数学文化作为一种基本的文化形态,属于科学文化的范畴,它可以表述为以知识、方法、技术、理论等所辐射到相关文化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一个具有强大精神与物质功能的动态系统,其基本要素是数学(各个分支领域)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文化对象(各个自然科学)。数学文化涉及的基本的文化因素包括数学、哲学、艺术、历史(不仅是数学史)、教育、思维科学、社会学、文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数学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基石,而且是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

数学课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培养数学家或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而在于培养人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通过开拓头脑中的数学空间,进而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人,在数学的学习和训练中所形成的品质,会对其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数学的精确、严格,使他们在工作中减少含糊笼统、不求甚解。数学的抽象分析,使他们善于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数学中精辟的论证、精练的表述,使他们的谈话和行为简明扼要。我们不应把数学教育单纯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素质。学生进入社会后,也许很少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定理和公式,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体现出的精神,却是长期作用的。

一、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具备可传播、可渗透的特点

从数学教育的角度,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行为活动的历史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物质产品是数学文化的有形部分,包括命题、方法、问题和语言等知识性成分;而精神产品是数学文化的无形部分,包括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等观念性成分,其中,观念性成分是数学文化的核心。在数学文化的观念下,数学教育就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教育,它不仅仅强调数学文化的知识性成分的学习,而且更注重其观念性成分的感悟和熏陶;那种仅仅把数学看成是训练思维的智力体操是不够的,仅仅把数学当作是可应用的知识也是不够的,仅仅把数学当成达到某种特殊目的的“敲门砖”更是不行的。数学文化教育有着更为伟大的抱负,它肩负着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它通过数学文化的传承,特别是数学精神的培育,来塑造学生的心灵,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与传统的数学教育相比,数学文化教育有着更加丰富的内容。传统的数学教育只是把数学看成是“科学的数学”(或者是学科的数学),注重的是数学的知识性成分的学习,主要强调的是“三大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由于太看重数学的形式化训练,淡化了数学的实际应用,忽视了数学精神、数学意识的培养。而数学文化教育把数学看成是“文化的数学”,数学教育也只有深入到这门学科的文化层面,而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的知识层面,才能获得真正的数学素养。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一个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是注定要衰落的”。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人类各种文化中占据特殊地位。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兴衰,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因此,数学教育,特别是基础数学教育,它不单纯是数学科学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更是数学文化的教育,起着“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的作用。它增加了数学教育的维度,延展了数学教育的时空,从而使得数学教育更加完整和和谐。

全文阅读

高中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教育探究

【摘要】数学教育并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授,数学中蕴含着深厚的数学文化。数学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人类在刀耕火种的年代就开始使用结绳计数,而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贯穿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始终,数学中所蕴含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也是一种文化象征,学生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和认识人类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根本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使得数学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和饱满。高中数学教育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因为作为高中学校的主要科目之一,数学在高考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数学文化教育在高中数学教育中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很多数学教师本身就对数学文化缺乏了解。本文主要对高中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教学缺失的现状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文化教育;解决对策

文化教育也是高中数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教学标准中同样对数学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文化教育缺乏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教师们很少会展开数学文化教育。

一、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缺失现状

高中数学文化教育在现行的高中数学教育中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都曾深入研究过数学发展史和数学文化,但是在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数学教师却并没有把自己所学到的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这主要是因为高中数学教学任务非常繁重,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高中学生面临着即将到来的高考,数学教师直接跳过了一些高考不会考查的内容。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展开更多数学知识的传授,但却对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产生了影响。大部分学生仅仅把数学作为高考的敲门砖,他们并不了解数学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学习数学知识所能够带来的巨大影响。数学文化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学习兴趣,从长期来看,这是不利于高中数学教育的顺利高效开展的。

二、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

1.教学目标导致数学文化教育被忽视

数学文化教育应该是高中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当前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将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大部分教师对数学文化教育并不重视,在讲解到文化教育环节时往往一带而过,并不会展开精心设计和深入教学。教师们未能认识到文化教育对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最终导致数学文化教育被忽视。

全文阅读

数学教育游戏化

摘 要:运用调查法、研究法、观察法对晋江市东石镇中心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开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东石镇中心幼儿园开展的数学教育中,游戏化的数学教育对幼儿的吸引力最大,教学效果也是最好的。

关键词:数学;教育;游戏化

现如今,幼儿园教育中坚持的是以游戏化数学教育为理念,培养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幼儿园应用的数学游戏多是简单的、有趣的,不过因为数学本身逻辑性强,这使得幼儿阶段的孩子仍然难以适应,对此需要从幼儿自身出发设计数学游戏,让幼儿真正融入其中,并学习数学知识。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们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从游戏中强身健体、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是儿童的良师。”如何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学数学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呢?以下我就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

做法。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的天性决定了他们热爱游戏,喜欢这样的活动形式。游戏可以营造出欢快、愉悦的气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是被动的参与状态,而是自己主动地加入其中,并且享受其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充分发散思维,大脑处于活跃状态。教师要将正确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包装,结合幼儿思维在具体形象方面占优势的认知特点,结合他们实际生活爱好来制订有幼儿园数学教学的计划和内容,内容之中不要明显突出数学概念,而把它化解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之中,从而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在幼儿的头脑中树立鲜明的形象,达到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效果。游戏过程中体现出一些数学知识,使得幼儿在大脑充分转动的状态下理解这些知识内容,利用游戏环节记忆相关数学概念和符号,这样可以真正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学到数学知识。如在《认识“1”和“许多”》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小兔拔萝卜”的游戏,在游戏中,先分配了所有参与人员的角色,老师扮演兔妈妈的角色,其他小朋友各自扮作一个小兔子,此时兔妈妈可以教授小兔子数一数自己家里拥有多少个胡萝卜。从第一个开始,这是1个白萝卜,兔妈妈问大家记住了吗,小兔子回答:“家里有1个白萝卜”。此时兔妈妈会鼓励大家真聪明,接下来按照顺序教小兔子认识其他的萝卜,游戏过程中,小朋友没有将认萝卜当作学习,而是作为游戏看待,这样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让小朋友记住数字,进而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将各种游戏形式运用于数学活动中

全文阅读

少数民族数学文化与跨文化数学教育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少数民选地区学生的教育要结合其民族文化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族地区教育的质量。本文就贵州地区苗族和侗族日常生活中数学文化的体现,分析总结了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点,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跨文化教育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数学文化;跨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O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78-01

一、侗族鼓楼中数学文化的体现

侗族的鼓楼建筑是侗族的标志,民间流传有侗族的地方必有鼓楼,有鼓楼的地方必有侗族。侗族的鼓楼建筑与传统的汉族建筑有着明显的区别,有很强烈的民族气息。鼓楼建筑中数学文化的体现也是比较充分。

侗族的鼓楼不仅仅是体现出侗族人民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建筑工艺,在鼓楼的结构上也包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从鼓楼的整体造型来看,大多都是采用正多边形,比如正四边形、正六边形甚至是正八边形。鼓楼的楼体也多采用正多面体,大部分是正六面体。楼层的数目一般情况下为单数楼顶都采用三角形状的构造。在鼓楼的侧面都是用瓦片组成的用来装饰的图形,经过后人观察考证,这些图形的排列都是按照等差数列的形式进行排列,大部分鼓楼的公差都是一。鼓楼每一层的瓦片数目和鼓楼的层数之间的关系也呈等差数列。鼓楼的内部结构也都是正多面行,有好多正多面行的设计,其几何分布遵循一定的几何关系。从鼓楼的顶部开始,鼓楼的顶部为一个正四边形,然后由上到下第二层为正八边形,正八边形的扩展规律是在顶部的正四边形的各个边做垂直平分线,然后在垂直平分线上取点,这样就能保证所取的点到各个边的距离都相等,这样就相当于是楼顶的扩大。因为每个正多边形都是按照垂直平分线的方式组成的,因此每层之间的建筑规格满足等比数列,并且等比数列的公比为二。

二、苗族服饰和银饰中数学文化的体现

1.苗族服饰的数学文化

全文阅读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与数学化

摘要:

从幼儿数学教育改革角度来讲,生活化与数学化是改革的两个重要维度,需要通过合适的“度”保持二者的平衡。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容易导致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生活化盖过数学化,或者数学化盖过生活化,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阐述幼儿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幼儿数学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两方面问题,提出具体改革策略。

关键词: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数学化

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逐渐对教育脱离生活问题重视起来,开始着力于教育改革,对这一问题加以改善。如何在改革中取得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平衡,是幼儿数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能培养幼儿数学思维雏形,为下一阶段数学教育打下良好基础。所以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研究如何才能将数学生活化与数学化平衡好。

一、幼儿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和精确性的特点,能够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实际生活中普遍应用,决定了数学教育具有生活化和数学化两种特性。幼儿虽然年纪幼小,但是已经形成了初级的形象思维,可以对具体事物产生认知。如果能够依托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就能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幼儿学习数学兴趣,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数学教育要密切结合生活实际,让数学学习具有趣味性[1]。但是,生活化的同时不要忽视数学教育性质。

二、幼儿数学教育改革中的问题

全文阅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教育

关于数学文化的研究,在我国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史。而在普通数学的教学之中,这种理论却没有加以应用,新课程标准对于数学文化教学的提出,无疑是广大高中数学老师的一种新的挑战。我们在教学之初,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数学文化”,并将数学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在提升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实现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提升。

一、数学文化课程的含义

数学文化课程更加注重课程的教育价值,通过改善课程设计完善高中数学教育,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国在教育上大力推广数学文化教育以来,很多教师都开始关注起西方的数学文化教育方式,并加以借鉴,却很少加以改进,使其更适用于我国学生,盲目引用而不加以研究,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也很难避免。

二、数学文化教育与其他数学教育的联系

(一)与高中数学教育的联系

数学文化教育与普通高中数学教育的出发点相同,都在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知识储备,然而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更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在数学上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后者更加侧重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备,大量的储备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在高考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解题能力的高低意义深重。

(二)与高中数学史选课的联系

数学史反映了数学发展的历程,能够很好地展现出数学概念、方法、思想的起源、发现和发展。数学文化倾向于数学观念、价值、思想、思维方式的教授,而数学史则侧重于数学概念方法等的起源、发现、发展过程,侧重点不同就不能一视同仁。在数学文化的教学中,可以适当选取一部分数学史以作辅助数学文化教学之用,能很好地促进数学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

全文阅读

优化数学教学质量教育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西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

全文阅读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教育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文化系统,蕴涵了大量的哲学、美学、文学、史学、经济学等知识。初中数学文化教育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初中数学与哲学

"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恩格斯)。初中数学中蕴涵着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如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认识论,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法和方法论等。在有理数的运算、分式、二次根式等有关内容中,可通过揭示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乘方与开方的对立、统一与相互转化,"负负得正"中蕴涵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从"数的开方"的引入和数的扩展过程可以看出,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是既来源于实践又应用、服务于实践并受实践检验的,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中渗透了运动、发展的思想,曲线与方程的数形结合更是矛盾转化的范例。在直线和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等内容中,通过运动、发展、普遍联系的观点,揭示了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质量互变规律。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与渗透,引导学生探索相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优化认知结构,把握数学中蕴涵的本质规律,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增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

二、初中数学与美学

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高尚的美。"数学美主要是指结构美和形式美,具体说来,主要有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和谐美、奇异美等。通过初中数学教学,充分展示数学美,是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从而陶冶情操、锻炼性格、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数学的首要特点在于它的简洁,这主要表现在数学符号、数学技巧以及逻辑方法上。数学中普遍存在着对称,如几何中有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代数中有对称多项式,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优美的商标图案,如北大方正、联想集团、北京电信、中国联通、工商银行等,更是对称美的活教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数学美的研究、教育和欣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启迪人们的思维,开阔人们的视野,并带来美的享受。

三、初中数学与文学

数学不应当等同于数学知识(事实性结论)的汇集或数学知识的仓库,它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在人们探索知识和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数学文化。那一个个优美动听的数学故事,一句句发人深省的名人名言,一条条精妙绝伦的数学谜语,一篇篇寓意深刻的数学随笔,都是数学文化宝库中的明珠。

数学家华罗庚说:"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没有艺术性,这看法是不正确的,就像人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里枯燥乏味一样。"古往今来,数学流传着许多美妙动听的故事(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故事和数学应用的故事)和历史名题。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数学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习前人勤奋好学、勇于实践、实事求是、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历史名题中学习它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思路,指导自己的学习。

全文阅读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文化系统,蕴涵了大量的哲学、美学、文学、史学、经济学等知识。初中数学文化教育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初中数学与哲学

“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恩格斯)。初中数学中蕴涵着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如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认识论,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法和方法论等。在有理数的运算、分式、二次根式等有关内容中,可通过揭示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乘方与开方的对立、统一与相互转化,“负负得正”中蕴涵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从“数的开方”的引入和数的扩展过程可以看出,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是既来源于实践又应用、服务于实践并受实践检验的,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中渗透了运动、发展的思想,曲线与方程的数形结合更是矛盾转化的范例。在直线和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等内容中,通过运动、发展、普遍联系的观点,揭示了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质量互变规律。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与渗透,引导学生探索相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优化认知结构,把握数学中蕴涵的本质规律,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增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

二、初中数学与美学

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高尚的美。”数学美主要是指结构美和形式美,具体说来,主要有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和谐美、奇异美等。通过初中数学教学,充分展示数学美,是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从而陶冶情操、锻炼性格、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数学的首要特点在于它的简洁,这主要表现在数学符号、数学技巧以及逻辑方法上。数学中普遍存在着对称,如几何中有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代数中有对称多项式,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优美的商标图案,如北大方正、联想集团、北京电信、中国联通、工商银行等,更是对称美的活教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数学美的研究、教育和欣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启迪人们的思维,开阔人们的视野,并带来美的享受。

三、初中数学与文学

数学不应当等同于数学知识(事实性结论)的汇集或数学知识的仓库,它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在人们探索知识和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数学文化。那一个个优美动听的数学故事,一句句发人深省的名人名言,一条条精妙绝伦的数学谜语,一篇篇寓意深刻的数学随笔,都是数学文化宝库中的明珠。

全文阅读

数学教育生活化: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新趋向

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数学历来都是数学界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高考指挥棒和考试高压导向下的中学数学教育尽管在夯实学生数学基础、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势和效用[1],但在近年来的数学教育实践中,这种传统意义的数学教育模式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过于注重习题训练和考试成绩,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缺乏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理论脱离实践,在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方面存在欠缺。

近年来,在数学教育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实践者纷纷提倡数学教学应注重数学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2][3],数学教育生活化逐渐成为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趋向。

一、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含义

所谓“数学教育生活化”,即指数学教育应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断沟通教科书中的数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2]。数学教育生活化涉及”数学的生活化”、”生活的数学化”和“数学-生活化”三个方面。数学的生活化表现为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体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使抽象的数学获得直观、感性的整体意义。生活的数学化表现为生活是数学的来源,也即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也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源泉和数学知识的源泉,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数学-生活化即数学与生活相互接近,表现为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只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方面,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抽象化为生动的现实原型,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方面。

二、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意义

在当前的数学教育改革和实践中,提倡数学教育生活化是为了改变传统数学教育固守于学校教育和书本教育,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的教育现状,使学生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看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主动性,让学生能更轻松愉悦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变和改善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倡导数学教育生活化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数学教育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数学学习。知识的获得是学生依据已有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的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2]。“数学的生活化“强调将数学对象化为现实原型,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有利于使抽象的数学对象获得直观意义。而“生活的数学化“是从具体的实例出发,从学生熟悉的背景中建构数学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双向建构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意义,“数学-生活化“更好地体现了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即现实世界既是数学的源泉,又是数学的归宿。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