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创新教育

数学创新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创新数学,育创新学生

摘 要: 国家需要创造,时代要求创新。数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文章从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怎样在初一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在初一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鼓励创造的课堂教学氛围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怎样的环境里学习,就会形成相应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静”,强调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聚精会神地学习。这种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氛围严重限制学生创造力的提高,其结果是学生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笔者认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应当是宽松和民主的。

首先,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意味着允许学生提出质疑。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要把教师讲的内容听进去,记住并熟练运用,就是所谓的“优等生”。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对教材内容和教师说的话产生质疑,教师就会感到尴尬。

其次,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意味着教师要懂得把课堂还给学生,善于做“倾听者”。数学学科的很多题目解法不是唯一的,鼓励学生以独特的思维和多样化的方法解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倾听学生“不一样”的声音。学生的想法可能是错的,可能分析是不到位的,但这有什么要紧?学生认真思考、动脑分析的过程,比任何答案都重要。教师要改变“一言堂”主角的角色定位,懂得把课堂还给学生,舍得把时间让给学生,善于聆听和引导学生。笔者有一次在分析一道题:“若方程组3x+2y=2k2x+3y=k-1的解x与y的和等于1,求k的值?”时,一个学生突然很兴奋地举手说他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笔者微笑着请这个学生把他的解法写出来,并请他当一回小老师,跟学生介绍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这个学生讲得头头是道,其他学生也听得很认真。一层石激起千层浪,另一个学生说他有一个不同的解法。笔者索性放弃了原本的教学计划,这节课就变成了解这道题目的方法讨论课。结果到下课的时候,居然得到了四种解答法。

最后,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意味着教师不应当在课堂上给学生造成显性的或隐性的心理压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树立平易近人的形象,使学生不“惧怕”教师;对待学生的犯错要循循善诱,不以责备为主;对待数学学习能力不好的学生善于启发诱导,不强制要求或放任自流……

全文阅读

数学创新教育

1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1.1教师自身科学观和教学观的转变

人类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数学教育活动也是这样。教师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对于他们的教学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正如塞姆(R.Thom,1971)所说的“事实上,无论人们的意愿如何,一切数学教学法根本上都是出自某一数学哲学,即使是很不规范的教学法也是如此。”因而教师观念的更新是必要的。当今的数学观已从传统的静态的、绝对主义的观点向动态的易谬(经验主义和拟经验主义)的数学观念转化。因此数学教学中不应该把数学看成是简单符号的汇集,仅注重于具体的结构和公式,而应该注重对知识发生过程的深入分析。由于数学的建构性质,我们就应承认数学的猜测性,在数学中除了严格的逻辑证明以外,应教会学生猜测的方法。同时,应由行为主义指导的接受———授予学习理论转移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认为数学学习并非学生对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主动地建构过程。事实上,许多教师深受行为主义观点影响,“题海战术”就是以此为渊源的,使学生不断地强化训练,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起联系,而不是强调理解、认知和创造性。这样的教学活动抹杀学生之间所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建构主义的数学观具有重要的教学含义,由于数学对象并非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存在,如果学习者不能首先在头脑中实际地去“建构”出相应的对象,即使借助于语言“外化”的对象重新转化为思维的内在成分,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

1.2教师作用的重新认识

1.2.1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激励者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包括学习的社会性动机和认知性动机(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等)。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不只是一堆无用的符号和公式。“兴趣是创造的源泉”,如果没有兴趣,是不可能会有创造的。教师首先要利用数学的应用的广泛性、趣味性、优美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产生创造的热情。

1.2.2教师应当很好地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师较多的考虑“教”的技巧而较少探索“学”的规律,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形成了惰性和依赖性。因而教师必须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进行设计和组织,将书本上的内容转化成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知识的建构活动。

全文阅读

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摘 要: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 数学教育 创新教育 重要意义

强化教育与实现数学素质教育已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回顾数学教育的发展进程,20世纪60年代的“新数运动”,70年代的“回到基础”,80、90年代的“大众数学”、“问题解决”,每一个进程都是对前一个进程中的教育弊端的扬弃与批判。因而,在课堂教育中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是一个极具时效性与迫切性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及创新个性。

二、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能力,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我们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全文阅读

创新教育与数学教学

在知识经济迅猛兴起的今天,人的创新意识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是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当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呢?下面是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现整理出来与广大数学同仁共同讨论、提高。

一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创新的基础

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从幼儿园直至大学都是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久而久之,形成了思维定势,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探索世界,更不可能会有创造性。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教育界面临的大课题。创新的第一要求就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数学教学应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平行公理能否证明?”这一问题把人们引入非欧几何的新天地并启迪人们对公理化方法做出深入的探讨;“高次方程有没有求根方式?”这一问题导致了群论的诞生;希尔伯特提出的23个问题推动了20世纪许多数学分支的发展等。可见,提出问题是数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明白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不要光等着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常常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提出问题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大胆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笔者会先称赞其勇气,再帮其分析;对于好问但又抓不住重点的学生不讽刺,不嘲笑,耐心指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学生要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钻研课本,针对课本提出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辨析错解,在辨析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1)x+6+2m=0有两实根,且都大于1,求m的取值范围。

全文阅读

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

摘要: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数学教学改革在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指导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标让教师和学生学会创新、学会思考。要想深入地推进数学新课改,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标改革中跟上新时代的步伐,让创新走进新课程。

关键词:新课改;创新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跟上新课标的步伐,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而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高度的概括性,这往往会使学生感觉繁难、枯燥,很难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及潜力的发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它能促进智能的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标。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兴趣,解放个性,让其自由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数学教学的创新和突破呢?

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特点,不断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意境,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例如,在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时,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为素材,举出学生熟知的实例进而过渡到新知识概念的理解,总结出概念。这样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又集中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入手,再通过开放性的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课题的引入水到渠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情感教育

在传统的课堂实施中,我们往往忽视其中的“情感”,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也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其实不然,新的课程理念不仅仅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而且为了使学生主动学习,还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给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会带着信心和勇气敢于发表独自的见解,勇于创新。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还要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精心设计的表扬,一个良好的评语都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为商量式、平等交流式的语言,只有在富有情感、平等和谐的交流中,学生才能“有话总爱跟老师讲”、“有事总爱找老师帮忙”,这种“求学”的境界也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重要标志。

全文阅读

数学教学呼唤创新教育

【摘 要】 许多研究者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在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教与学的改革。因此,基础教育教师必须掌握和善于运用创新性教学艺术。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呼唤 创新教育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大部分学生因看不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构建基本的数学关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现实生活,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有关数学的实际事例,说明数学与人们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中激发起学生学数学的激情,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

二、创设创新教学的氛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个体都是创新思维的生命体,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新课标也强调指出要让学生在已有的现实情境和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由此可见,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教师应以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运用投影仪、多媒体、网站等现代丰富教学资源,创设轻松、愉悦、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数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基础学科,它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善于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运用现实生活中鲜活事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三、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

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数学解题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要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 力,形成创新技能。

全文阅读

数学教学与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讨论如何在新课标下,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数学教学 能力培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种做法。

第一,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谈谈数学对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更多更全面的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创新活动奠定扎实的数学功底。学生在接受教育和攻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第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创新思维。数学可以说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巧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以探索者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培养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数学能力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扩。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并不断总结交流经验,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自觉提高重视创新教学的意识、增强重视创新教学的自觉性,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扎扎实实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青海省门源县西滩中学)

全文阅读

数学教学创新教育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实施创新教育。数学课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数学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充分运用数学教育阵地,使学生受到创新教育,为培养跨世纪人才作出贡献。那么,怎样实现数学教育中的创新理念呢?

一、充分认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教育之所以重要,除了由于它本身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为人们所接受外,更因为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则需要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全面贯彻党的素质教育方针,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数学教师应尽的义务。因此,要尽快彻底地改变教育观念,重视创新教育,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数学教育新理念。

要做到这一点,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一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经济的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人才市场急需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一方面,就企业和社会组织来说,创新是其永恒的主题,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都将被推向市场,在毕业生的就业和以后的社会求职中,在人才市场上都要进行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双向选择”,在这种选择过程中,一个人的职业、角色、收入、待遇与地位,乃至工作与生活的空间都会加快流动。毕业生只有在学校深造时,接受创新教育培养和训练,不断增强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化时代赢得主动,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发展机遇,实现自我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二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民族要振兴,科技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二、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没有创造性的观念,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机制和创造性的成果。

自古以来,教师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教师一直是教学的绝对支配者,教学就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师“闻道在先”,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种“知”和“不知”的矛盾,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被抹杀。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转变,再也没有绝对的权威,教师应该接受这一事实。学生有可能通过其它的途径了解更新、更快的知识。因此,教师也应该由原来知识的灌输者,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不但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情绪和情感体验,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教学民主。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间要相互交流、沟通、理解、补充。使教学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和采取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模式

全文阅读

中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

摘要:中学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顽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力,最终实现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能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毅力想象力

创新能力(也可以说“创造力”)作为一种能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操作能力等,也包括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以超常或反常规的眼界、方法去观察,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程序,或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技术经验,获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从而实现人的主体创造能力。未来社会是以创新为标志的社会,而未来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创新教育。过去一般教师往往喜欢老实听话,学习上“门门高分”,纪律上循规蹈距的学生;而且有好奇心,喜欢思考,有创见的学生往往受到冷遇。但是现在,那种“唯书”、“唯上”、安于现状、缺乏创新与进取精神的人,或那种“高分低能”“知识偏狭”的毕业生不受社会欢迎。中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中学学校数学教育目标应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的态度由“漠不关心”变为“积极探索”,达到数学教育的价值在形式陶冶和应用价值之间的平衡,使未来世纪的中国公民具备良好的数学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指出:创造力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财富,我们大家一出生就具有了,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却不同程度丧失了,创造力的火花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只要加以培养和挖掘,每个人的创造力都可以得到显着提高。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使学生能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说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这时候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进行“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节教学中,一开始上课,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记得一句诗,两只黄鹂鸣翠柳,下一句忘了,谁能说出下一句是什么?”,有学生马上说“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有学生说:“老师现在上数学,不是上语文课?”,我马上反问:”谁规定数学课不能念诗,这诗可和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有一点关系呢!”,学生马上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我将两句诗竖行排列写在黑板上,问学生“这样排列象什么?”有学生马上说“象对联”,“两只黄鹂”对“一行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从而引入“对称”这一概念,再不失时机出示一些对称图样,从感性认识入手,了解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的学问,使学生“视而有见,听而有闻”。

另外,在课堂上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数学趣闻,结合教科书,说说数学史上公式、定理等发现过程,讲讲数学史上的难题是如何被解开。例如:学习尺规作图“二等分角”之后,你能用尺规作图“三等分角”吗?再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科书中“阅读材料——方程史话”,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时,十分感兴趣,纷纷询问“天元术”是什么,要求我对此进行详细的解释,并立即着手列方程计算丢番图的年龄。

全文阅读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论文

摘要: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树立创新的教学思想,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主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一定要加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让给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笔者认为在教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出民主、平等的教与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指:发现问题,并用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人的主体性张扬和个性确立的最高表现等。为了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应该营造出一个民主、良好的教与学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成长,从而使学生在心里放松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和丰富想象,还可以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譬如:在学习完乘法以后,教师可以出了一道类似于9+9+9+4,让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列出多种算法如:9+9+9+4=9×3+4或者=9×4-5=18+9+4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改变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教师都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盲目的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把分数作为判断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从而阻碍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向前发展的脚步。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只要转变教学思想,摒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就能充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同时数学教师也应该更新教学内容,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大胆教学实践,发展学生创新潜能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