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茶》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七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课文围绕着“茶”这一主题,介绍了我国是茶的故乡,我国茶叶的种类,喝茶的好处以及中国茶具的质地和造型。语言浅显易懂,行文结构相似。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茶叶的种类、饮茶的好处、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具质地好造型优美,感受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
3、能自己独立、小组合作进行有个性地学习并解决共性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几天,老师成立了一间清风茶韵有限公司。(课件演示)它下设三间分公司,第一家公司是清风茶叶专卖店,第二家是清风茶具博物馆,第三家是清风茶韵超市。由于本公司刚刚成立,急需人手。这堂课我就到咱们班来招聘一些人才,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来我公司工作?
摘 要:旅游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已成为职业核心能力中最关键的因素,如何发挥潜在课堂的育人功能,在课堂这个学习的主阵地渗透交际理念,让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本文以旅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导游基础”中《茶》一节为例,展开课例研究,寻求在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课堂上渗透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旅游专业学生 ;人际交往;课例研究
1.讨论确定研究主题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又获得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呢?美国学者杰克森的“潜在课程”指出:学生在读、写、算或其他学术课程上的进步并没有完全说明学校教育的结果。学生正是从教室生活的经验中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和其他心理的成长。而且,这些形式教育之非学术的结果比学校主要任务之教学更具影响力。“教学本质交往说”也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是师生之间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交往过程。同时,李镇西、于永正、李吉林、于漪等优秀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水融的交往,也让我们坚信: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际交往理念,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完全可行的,于是展开了立足课堂,渗透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研究。
2.合作设计教学方案
《茶》是“导游基础”中的一节内容,要求学生了解茶的发展历程,熟悉茶叶品种,掌握中国名茶的特点,为今后的旅游服务与营销打下基础。此前学生已了解了导游专业的基本要求,也有喝茶、敬茶等生活经验,还有的学生有过采茶的经历或见闻。因此,我们设计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能够说出茶的发展历史、茶叶的种类及特点、中国名茶的特点与辨别方法;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向他人介绍或推销四种名茶;能够主动加入小组讨论,承担一项任务。授课方案从采茶环节开始。
导入:用多媒体播放民歌《客家茶情》,让学生听民歌、观茶景(采茶女在绿油油的茶山上采茶的画面),激发学习兴趣。
新授:①学生自读教材,了解茶的历史与分类,建立茶叶分类的初步印象,列出分类表。②教师讲解绿、红、青、黑四类茶叶的色、性、味等特点,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③检测,出示表格,通过观、嗅、品三种方法归纳四类茶的特点,建立茶的总体印象。④提升,提供西湖龙井、祁门红茶、铁观音、普洱茶及开水,学生分组抽取一种茶叶观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茶叶种类、名称,并说明理由,向全班介绍。⑤应用,学生将本组茶叶冲泡,按照中国人的礼仪习惯敬茶。
摘要:茶文化从古至今就没有离开佛教,可以说是佛教的一部分,“禅茶一味”、“吃茶去”源于佛教禅宗公案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佛教用语,茶文化里面讲究的就是佛教追求的境界。通过对佛教图形的归纳总结以及对“禅茶文化”的认识,利用佛教图形在禅茶包装中的应用及表现形式,阐述如何将佛教图形在设计中进行图形再创造,用实例来证明佛教图形将是禅茶包装又一新的探索领域,以期从禅茶包装上承载丰厚的禅茶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禅茶;佛教图形;茶包装;设计
佛教自传入我国后借鉴并融合了传统文化,形成了带有中国烙印的佛教文化,而后佛教的图形与我国传统审美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带有文化性与宗教性的吉祥图案,是我们设计实践中具有使用性与研究性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佛教图形的类型
佛教图形是装饰表面上的基本构成元素,同时也是后来佛教形象构成的出发点。从佛教图案的造型题材来看,佛教造型艺术题材的中心是我们自古以来顶礼膜拜的佛像。佛教艺术题材中的三大群体是佛、菩萨、罗汉,我们可以将之称为佛像中的偶像崇拜。佛教装饰图案则是为这些偶像作装饰的图案,按功用可分成佛像衣饰、寺庙环境装饰、佛物法宝装饰;按纹样种类分成人物故事纹样装饰、植物纹样装饰、动物纹样装饰等。
二、禅茶
禅茶从界定的受众群体上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唐代百丈禅师创《清规》,设丛林规矩,其中多处提到“茶”,如“茶鼓”(击此鼓召集大众饮茶说法)、“打茶”(参禅一炷香后供僧人饮茶稍事休息)、“奠茶”(供养佛菩萨)、“普茶”(请全寺僧众饮茶)等,又有“茶头”、“茶堂”、“施茶僧”等名目。所以说佛教寺院中茶道与禅道自古以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事例,可见茶意可通禅,这就是茶禅的形成。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献。当茶和禅结合时便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精华体现,进而真实地反映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这样使茶泡出更赋哲理性的滋味来,真正符合儒家主正气、道家主清气、佛家主和气、茶家主雅气的禅茶文化中心思想。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当前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功利主义色彩,这种功利主义色彩主要从大学英语教学所遵循的教学目的来呈现出来。在这样的教学目的影响下,整个教学生态呈现出封闭性特点。为了改观这一现状,需要重视茶文化交流对英语教育的正面影响。为了更好的获得这一影响力,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理清课程创新的价值取向、开辟英语听说训练新图景、多部门联动下的课程实施、完备茶文化信息提炼梳理。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育;交流;影响力
作为外语学科的大学英语教育,在提升其教学质量的目标驱动下,需要突出对信息交互必要性的理解。通过对信息交互必要性的理解,促使我们明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切入点。现实表明,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功利主义色彩,这种功利主义色彩主要从大学英语教学所遵循的教学目的来呈现出来,如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过级率、增强大学生的考研英语实力。在这样的教学目的影响下,整个教学生态呈现出封闭性特点,具体反映在:重视词汇、阅读、写作训练,并借助单向度的听说训练模式来完成相关教学任务。事实证明,这将不利于大学生将英语应用于工作与生活之中,那么也就无法充分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能力需求。基于此,本文将从茶文化对英语教育的影响入手来展开主题讨论。
1茶文化交流的功能定位
在有效发挥茶文化交流影响力之前,需要对茶文化交流的功能进行认识和定位。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1.1建立文化共性的功能
主体在进行信息交流时需要拥有共同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信息交互中产生共鸣,进而驱动主体之间不断去强化交流的意愿。不难发现,在这一方面茶文化具有天然的优势。我国作为传统的茶叶出产国,在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中也积淀起了大量的茶文化,其中包括显性和隐性等两个部分;并在长期的农耕文化环境熏陶下,茶文化逐渐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形成了具有国民特性的心理文化素质。这就决定了,茶文化具有文化共性的功能,这将帮助大学生自主完成茶文化的交流活动。
1.2搭建交互平台的功能
摘要:不管是中国还是英国抑或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在这些特色文化中,同样存在着文化相通的方面,比如茶文化。茶文化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逐渐传入到西方国家之后,在这些国家中也获得很好的发展。既然不同国家存在文化的认同感,那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自然就可以适当地渗透茶文化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同时对英语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学;应用价值
茶文化的传播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英语,可以说英语在促进我国茶文化的传播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不是独立的,不同国家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自然是与其文化相辅相成的,因而想要学好英语必须对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1]。茶文化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在传入西方国家之后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可以说不管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对茶文化都存在一定的认同感,那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凭借这种认同感来对茶文化进行渗透,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英语知识的学习。
1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现状
语言在的本质上还是属于文化的范畴,可以说是文化的一种符号体现。我国英语语言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语法与句法教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对文化进行渗透才能将文化元素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我国的英语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英语教育甚至与文化教育完全背离,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对文化知识的渗透[2]。文化渗透的教学模式对英语知识的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有在对文化透彻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茶文化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在传入西方国家之后也受到西方人民的青睐,从某种层面来讲这是一种文化认同感,英语教师可以借助这种文化认同感来对学生开展英语知识的教学,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了解。
2东西方国家茶文化的差异分析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茶文化仅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已。上文已经明确的阐述了语言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因而在学习英语之前需要对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3]。在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之后,学生对英语语言环境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虽然东西方国家都有茶文化,但是不同的国家茶文化也是不同的,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茶文化的差别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窥探中国文化与西方国家文化的不同,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对的英语知识的教学。中国人与英国人都热衷于茶饮,在饮茶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茶文化。下面就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别进行具体的分析:
2.1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摘要:
由于历史背景及社会发展情况的不同,中西方茶文化存在着显著差异。中西茶文化比较对于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应该充分利用中西茶文化中差异元素,对中西茶文化进行全方位对比,以多元文化充实英语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当代大学生西方文化适应能力,养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关键词:
中西;茶文化;比较;大学英语
在当前茶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加频繁,这不仅引起了当代社会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视,更对当代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但是当前很多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语境中以中国思维理解、判断西方茶文化现象,出现很多文化误解和矛盾。鉴于此,如何以中西茶文化对比充实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内容;如何以茶文化对比为基点,吸引英语学习者跨文化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中西茶文化内涵比较
1.1中西方茶文化物质内涵对比
物质文化是异质文化进行比较最直观、最客观的外在形式,而在中西茶文化的物质形态方面,中西方在茶叶选择、茶具选择等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茶叶选择的差异。中国作为典型茶叶出产国,茶叶种类繁多,无论是红茶、绿茶还是白茶、黑茶、黄茶都深受我国社会青睐,尤其绿茶更是在我国茶文化中以其自然、未发酵的特点,自古以来受到一致好评和推崇。然而西方很多国家,例如英国受制于海洋气候,无法产茶,在茶叶选择上更青睐发酵性、易储藏的红茶。其次,茶具选择的差异。我国茶文化在茶具上受到儒家、道家哲学思想影响,崇尚自然淳朴,以瓷器为主。同时无论茶壶、茶托、茶盅、还是水方等辅茶具都讲究“雅趣”二字。而西方茶文化中茶具多以西方宫廷贵族元素为特点,尽显奢华和高贵。无论茶杯、茶碟还是糖罐或点心盘都凸显物质品味及贵族气质。
词语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材料,对学生语言的综合构建及各项运用能力的提升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却并不明显,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还原词汇的本真。因此,为了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让词汇“还本求真”。
一、借助“象形”——还原词语本义
中国文字的发展总体可以归为一点:由图画转变而来。因此,在教学词语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还原文字来源于图画的这一特点,寻找出词语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深刻扎实。
[案例扫描]《卧薪尝胆》(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片段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女”字的象形字,然后问大家:你们看看这是个什么字,为什么表现得低眉顺眼的呢?
生(集体):这是女生的“女”字。
在得到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又在这个象形字的右边画上了一只手,然后问:那加上这只手之后呢,你们看看像什么字呢?
生(集体):是奴隶的“奴”字。
摘要:
大学英语目前在“教”的方面,受到教师教学情绪的影响,而在教学过程中缺少课程创新意愿;在“学”的方面,受到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特征的制约,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良性互动。为此,需要尝试在茶文化视角下来研究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模式。根据本文所提出的思路,具体的实施方案可围绕着:探寻优化教学氛围的切入点、从茶文化中获得教学的启示、践行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教态、引导学生之间学会分享心得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
茶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大学英语教学目前面临着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挑战:在“教”的方面,受到教师教学情绪的影响,而在教学过程中缺少课程创新意愿;在“学”的方面,受到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特征的制约,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良性互动。当然,这里就存在着“是教学影响到学习,还是学习影响到教学”的问题。我们不去过度解读“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循环命题,从辨证视角则需要教师在教学原理下,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而作为接受英语教育的学生,则需要借助新的教学素材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难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才能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建立起良性循环。为此,本文将从茶文化的视角下,来研究大学生英语的教学模式。
1茶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分析
结合笔者的教学体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1.1茶文化影响教师的教学心态
摘要:中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陶瓷文化英译研究却停滞不前。要想把中国陶瓷文化推向世界,译者应以文化交流和传播为翻译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选取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陶瓷文化;文化构建论;文化资本;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152-03
Abstract:Chinese ceramics has a long history,but research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promotions for Chinese ceramics has not made much progress. To promote the Chinese culture of ceramics to the world,translators should make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communication as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And to fulfill it,some proper translation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Key words:Chinese ceramics culture;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ory;cultural capital;translation methods
一、引言
中国是瓷器之乡,是陶瓷文化的发源地,因此中国素有“瓷器之国”之称。从东汉到明清,古代中国陶瓷不断外销世界各地,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也见证了古代中国陶瓷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古代中国陶瓷的外销也把中国陶瓷文化输向了西方。至今,中国人民仍在弘扬陶瓷文化,形成了以景德镇为首的十大陶瓷产区,陶瓷外贸出口更是与日俱增,但陶瓷文化传播工作却停滞不前,陶瓷文化英译研究长期得不到重视,研究学者少,研究范围窄。因此,当前我们必须积极投入到陶瓷文化英译的研究浪潮中,探索新的研究视角,加大陶瓷文化的翻译规模,加强中国陶瓷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
二、文化构建理论
摘要:茶从古代就受到国人的推崇,茶对于中国人来讲,不仅仅是一种能解渴的饮品,其深层的含义也很多,从五千年前茶就已经进入中国人的视线,并形成了有关茶的哲学文化。案例教学法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各方面分析了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茶文化,提出了在教育领域茶文化的应用。
关键词:茶文化;案例教学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谈起茶文化,那么就要四千多年前谈起了,茶不是近代历史的产物,在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中,茶始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人们有很大的影响,饮茶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从一种生活习惯演变成文化习俗。直至今日,在我国,茶已经超越了饮品的地位,茶所包含的礼仪内涵和文化深意,已经上升到精神层面的高度,国人将饮茶与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挂钩,甚至演变出很多哲学思想。茶文化中包含的茶道、茶德等思想,经过历史和哲学的糅合,现如今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也已经搬进了高校课堂。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1.1课程设计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教育问题一直是中国长久以来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现代的教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固有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育,因此,开展的思想政治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之中,老师们设计的问题大都拘泥于形式,很难切合实际生活,对学生也没有什么启发。虽然教材编写质量非常高,但是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教材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教材内容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严重脱节,学生普遍认为教材内容跟自己的专业学习无关,跟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宛如“空中楼阁”,不接地气。更为突出的是,教材自始至终没有一篇完整的教学案例,教材的可读性、生动性,以及内容的感染力不强,很难引起高职院校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1.2应试教育大行其道,教学模式落后
中国传统课堂,千百年来始终难以摆脱灌溉式教学和填鸭式授课方式的束缚,学生们也深受应试教育的危害,很多课程都是掌握了知识点,具备了一定的理论能力,但是真正到应用的时候却手足无措,无法调动已经学到的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老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生只是为了上课而被动地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现在已经出现了什么情况呢,就是说,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下糊里糊涂,缺乏交流使得学生无法及时得到老师的“解惑”。如果任由这种教学方法大行其道,势必会出现课堂上老师你讲你的、学生各忙各的教学困境,最终结果将导致老师厌教,学生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