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量关系论文

数量关系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与导师指导学生数的关系研究

摘 要:学术论文是衡量硕士研究生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导师对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指导有着重要的作。数据通过科学的分析得出了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与导师指导学生数量的线性关系、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为6时,有利于提高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从而全面提高研究生质量。

关键词:导师指导人数;学术论文质量;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Master of Arts Graduate Academic Paper and The Number of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Abstract: Academic papers is the important symbol to measure the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ability and academic level. Tutor of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i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uidance of the academic papers. Data through scientif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lin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ademic paper quality of liberal arts academic graduate student an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teacher guidance. The number when it is 6 is good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papers quality of arts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the number of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the quality of academic paper; relationship

一、引言

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对其掌握的基础知识、写作和科研能力的反映,它是衡量一名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的重要的指标。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快速增大,而其学术论文的质量增幅速度却相对缓慢,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同时,伴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剧增,学校准备不足,学校导师数量却没有相应幅度的增加,导致师生比例的失衡。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普遍存在抄袭、写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今,各大高校也要求本校硕士生,在校期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与本人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加强对学术论文的重视。

我国对不同类型、科目的硕士研究生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导师在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时更注重其科研水平的培养,而专业型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文理科学术型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也不同,理工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是通过实验,更直观、深刻掌握专业知识。而文科学生由于学科自身特点,导师更多地是通过课上指导和少数课下指导,极少数学生可以参加导师课题研究中。所以,对于文科类学术型学生而言,导师对硕士生专业理论性的指导、前沿性知识的指导,以及学术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指导有着重要的影响。

全文阅读

基于h指数和g指数的高等学校学术表现评价应用研究

摘 要:学术表现评价是高等学校做好人才引进培养、个人/团体绩效评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运用何种科学的方法进行学术评价是高等学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运用h指数和g指数相结合的信息计量学评价方法,运用SPSS软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h指数在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时较好地综合了学者科学产出的质量和数量,而g指数则在h指数的固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评价指标,以更客观方法进行评价。

关键词:h指数;g指数;学术评价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7-0245-03

引言

学术表现评价在高等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高等学校科研及学术水平的高低对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国民经济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构建和谐、高效、积极的学术表现评价机制是正确引导高校学术方向,促进高等学校学术健康发展的保障。

近年来,我国各高等学校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学校发展定位制定了不同的学术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在高校学术评价体系中,评价研究人员所质量时,往往以该文是否发表在本领域权威或者核心期刊上来判定;而管理者为简化对研究人员学术水平、声望及其论文学术价值的判断,通常使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论文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次数等。但这种传统引文评论方法对专家学者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效果不能让人满意。论文数是指个人或单位在一定时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但是论文数量无法说明论文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而且数千种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水平良莠不齐,片面强调论文数量存在一定的弊端。平均引用次数,即总被引频次除以总论文数的结果。该指标对少且每篇论文引证数高的人很有利,但不利于论文多产者。针对这些评价指标存在的不足,物理学家Hirsch(2005)提出h指数作为评价研究人员科学产出的标准,比利时著名科学计量学家Egghe(2006)提出了g指数。h指数和g指数提出后,受国内外学者的广受关注,已经成为信息计量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一、h指数和g指数概述

(一)h指数

全文阅读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与未来就业的关联度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和高校毕业论文环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质量评分体系,并对二者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发现二者具有很高的关联性,说明目前的毕业论文评分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最后,比较了二者的偏差,以寻求通过提高论文指导质量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毕业论文;就业;关联度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大学期间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培养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关键环节,对大学生就业有一定影响已成共识。但毕业论文对就业的具体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程度等,缺乏相关统计分析。

本文首先分析用人单位的能力要求,然后分析高校毕业论文的评分标准,在此基础上,采用关联度分析法,建立了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关联度方程;然后逐条比较高校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以发现二者之间的偏差,以此为据,寻求毕业论文指导中可增加的质量评分指标或能力培养目标,为毕业论文环节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更科学地指导和管理毕业论文提供依据,以真正实现毕业论文的初衷。

一、用人单位的能力要求分析

文献4统计了具有较高知名度、就业热门的30家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涉及22个能力及特征指标的普遍程度,其普遍程度=(看重该项能力的企业数/30)x100%,其研究结果如表1中的第1列-3列。原表中诸如年龄、性别、宗教及政治信仰等与毕业论文关系不密切的特征在本文中没列入表中。对照参考文献5、6,用人单位看重的大学生素质及其排序列在表1的第4列-5列。

文献7对120家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再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更看重大学毕业生良好的个人品质,能力与素质相比退居到次要位置,其中对个人品质的要求包括:诚信、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团队精神、忠诚度、谦虚等。浙江统计局2009年6月组织面向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在杭州、宁波两地随机抽取的5939家样本,发现用人单位在招收大学生时,居前3位的需求分别为能吃苦耐劳、实践能力强和专业对口。

综合以上研究,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基本集中在知识、素质、能力3个方面(见表2)。

全文阅读

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硕士学位论文研究

摘要:

高考与教学的关系,是我国亟需研究的一个课题。硕士学位论文能够反映出我国各领域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一定程度的创新。对有关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76篇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概括和分析,从论文的研究主题、学位授予单位以及所属学科这三个方面来总结出研究现状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研究高考“主科”与教学关系的硕士学位论文数量明显多于研究高考“副科”的论文数量;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硕士学位论文主要来自非“985工程”院校;属于教育学门类的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的硕士学位论文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它学科研究该方面的硕士学位论文只有文学学科。

关键词:

高考科目;教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17302

全文阅读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期刊论文被引用率分析

摘 要: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选取《灾害学》期刊2004―2013年间引用率最高的前50篇论文,参考2014年和2015年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探讨论文被引用的规律性。选用作者的职称、该论文的下载量、发表的时间、研究范围四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四个因素对期刊论文的被引用率都有较大的影响,但影响力不同。按影响力排序分别为:研究范围、时间、作者职称和下载数量。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克服了传统数理统计方法中对样本需要量大、计算量大等缺点,研究结果对把握期刊的服务对象和办刊理念有极大帮助。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高被引文章;高被引作者;被引频次;影响因子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173-04

论文的被引次数是反映论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有学者研究认为,高被引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率普遍较高[1,2]。论文的引用情况也经常被用来评价科研人员的绩效[3-6]。利用论文的被引情况来反映论文的影响力时,一般又认为与作者的名气有关[7],作者的名气越大,发表期刊的级别越高,被引次数应该就越高。有限的期刊资源更倾向于刊用名气大的作者的论文,长此以往,则形成期刊界的马太效应:对一些名家一稿难求,而大量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论文就会难以得到及时公开发表。这种主观的判断是否正确?什么条件的作者发表的论文被引频次高?作者如何提高自己论文的被引次数?本文以《灾害学》作为研究期刊,以该期刊的作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004―2013年10年间刊出的1 286篇论文的所有作者与所被引频次M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参考2014年和2015年的数据,以期通过大量的数据,探讨作者论文被引的规律性。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也可以为期刊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

一般的抽象系统中都包含着许多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了该系统的发展态势。人们常常希望知道在众多的因素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对系统发展影响大等等,而使用灰色相关性分析可以弥补其他系统分析方法的缺陷,适用于本论文的研究。

灰色系统理论是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该理论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来分析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8]。灰色关联分析是根据比较参考序列曲线和比较序列曲线之间的几何相似度来判断二者之间相似程度的,利用灰色关联系数来比较参考序列曲线和比较序列曲线在各点的差异[9,10]。

二、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

全文阅读

作者h指数与作者被引次数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 要] 为了理解在不同学科中作者的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关系的变化情况,对图书情报、数学、材料科学、基础医学、金融、心理学以及政治学领域的作者的h指数与被引次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两者之间幂律关系中所存在的差异应当与学科的发展阶段、理论性或者是应用性的倾向有关,另外作者的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最大值之间的正相关性与学科的学术规模也有关联。

[关键词] h指数;被引次数;幂律;不同学科

[中图分类号] G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4-75-4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hor’s H index and citation counts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thor’s H index and citation counts in library information, mathematics, material science, basic medicine, finance, psychology, polit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was analyzed, the diversity existed in their Power Law relationship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discipline, its theoretical or applicable tendency. In addition,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uthor's H index 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citation counts was also linked to the academic scale.

Keywords:H index;citation count;power law;different disciplines

1 引言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对作者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方面一直为科学界,尤其是科技管理界所关注,例如科技人员的学术成就和对学科的贡献可以采用传统的发表文献的数量、文献的被引次数等指标,以及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来进行衡量。

作者的h指数作为评价作者科研成果的一项新颖的指标,是对科学家个人科研成就的评估,是反映作者科研工作的累积指标,它建立了发文和引文的关系,衡量了学者的数量和影响[1-3],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邱均平教授等人利用h指数来评价我国的图书情报学学者的个人绩效,同时考察了h指数与传统计量指标之间的关系,经过比较分析发现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具有强烈的相关性[4];指出了作者的h指数与论文被引次数c之间具有形如h=cb的幂律关系[5];另外还有将h指数引入到大学评价中,比如计算了我国部分重点大学的h指数,结果表明大学的h指数与被引次数c之间确实具有一定的拟合关系[6];相关的研究还包括,例如以国内39位经济学领域中的高被引学者在1994-2008年间的被引用情况作为依据,分别对每位学者的h指数进行计算,并且探究了作者的h指数与其总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等[7],本文是希望对不同学科或者是不同研究领域中的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关系进行考察,目的是探讨两者之间关系的学科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一是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被引总次数之间的关系随学科变化情况的经验认识,希望得到关于两者拟合关系的初步的规律性结论;二是作为作者h指数与作者被引次数之间关系的组成部分,这里还希望对作者的h指数最大值与作者被引次数最大值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影响进行经验考察。

全文阅读

基于SCI论文合著分析的国际页岩气科学合作研究

〔摘要〕以SCI数据库收录的页岩气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论文合著进行研究,探讨页岩气研究的国际合作特征。将页岩气领域的35个国家划分成5种类型,每种类型有着不同的科研合作特征,认为Ⅰ型和Ⅱ型位于国际合作网络的核心位置,是页岩气研究的主要力量;Ⅲ型、Ⅳ型和Ⅴ型位于合作网络的边缘,是页岩气研究的力量;并从论文数量、国家合作两个角度对我国和美国的页岩气研究进行比较,为我国页岩气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合作;页岩气;社会网络分析;共现;科学引文索引

页岩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在美国的成功开发,不仅使得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天然气生产国,改变了其天然气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全面实现了自给自足,还有望成为液化天然气的出口国。美国的这种“页岩气革命”[1]示范作用在全球范围引起轰动,各国竞相开展对页岩气的科学研究。

当代科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使得科研活动日益走向合作,页岩气研究亦概莫能外。对科学合作现象进行研究,可以促进科学的发展。科学合作有多种表现形式,国家合作是其最高形式,国家科学合作的增长是对科学发展日益专业化的客观反映[2]。

本文以页岩气领域近10年的国家间合作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页岩气领域的国际科学合作状况进行计量分析,以期揭示出页岩气研究的国际概况,为我国页岩气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1科学合作概述

信息化环境下,科学合作日益增长,由于其对科技的巨大推动力,因而引起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最早对科学合作现象进行研究的是美国著名科学计量学家普赖斯,他认为合作趋势是近代科学发展史上最剧烈的变迁之一,并提出论文合著是衡量科学合作的重要指标之一[3]。赵君等认为通过论文合著指标来衡量科研合作具有明显的一些优势,如:数据易于获取、结果易于验证、操作成本低等,并将科学合作按照合作主体的不同,分为个体合作、组织合作、国家合作3个层次[2]。通过国家之间双边或多边合作的变化,可以考察某一学科或某一方向的发展趋势。如,Kim等对韩国近30年的物理学领域的国际合作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韩国在1990年前最主要的国际合作模式是与美国的双边合作,合作率几近90%,而近十年来,其双边合作规模不断缩小,而多边合作则持续稳定增长[4]。王娜等根据SCI和SSCI数据库中的文献记录,从数量、机构和学科分布等方面比较了中日、中韩及中日韩近十年来的合著论文,并预测了三国之间未来的合作趋势[5]。

科学合作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网络关系,因而可以利用社会网络的有关理论和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已有学者做了大量相关工作,如:刘秋等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借助网络分析软件,分析了2001-2010年期间镁合金国际科研合作网络的特征和结构[6];赵丽梅等以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等方法为基本理论依据,对我国知识管理领域的前沿研究主题进行了分析[7]。

全文阅读

中国运筹学研究的现状与应用趋势

【摘要】运筹学作为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一门科学,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运筹学方法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主要通过对1957年~2013年中文运筹学文献的统计分析,揭示中国运筹学的研究现状、学科分布和发展趋势。进而从系统化、信息化和多学科融合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运筹学研究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运筹学 研究现状 文献计量 趋势分析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61017,70961005);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01235)。

【中图分类号】O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50-03

一、引言

运筹学作为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一门科学,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运筹学从西方被引入中国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钱学森、许国志先生的推动下,中国第一个运筹学小组于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运筹学的中文名来源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意思是运算筹划,策略取胜的含义。从1956年至今,运筹学在中国无论是理论拓展方面,还是应用探索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通过全文检索发现仅在CNKI数据库中,与运筹学相关的研究文献就超过了9000篇,特别是在近十年里,与运筹学相关的研究文献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文字性阐述运筹学发展历程的研究文章较多,例如:文献[1]简述了运筹学的发展历程,剖析了运筹学研究中的成功经验,综述了运筹学几个主要分支的发展状况,介绍了运筹学中十几个有代表性的难题,展望了运筹学未来发展的方向。文献[2~5]也是介绍性地说明了运筹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文献[6]也是通过文字介绍了运筹学的数学原理,发展历史及对现实生活的意义;然而利用数据分析运筹学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的文章较少,文献[7]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我国在2001年~2010年间管理与运筹学研究态势进行了分析,但是仅仅局限在十年时间里,未对中国运筹学发展的整个历程作进一步分析。鉴于此,本文主要通过对1957年~2013年中文运筹学文献的统计分析,揭示中国运筹学的研究现状、学科分布和发展趋势。进而从系统化、信息化和多学科融合发展的角度分析运筹学研究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二、运筹学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运筹学已成为了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运筹学知识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几乎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例如:工农业生产,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交通、应急系统等等;另一方面运筹学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有效,运筹学的广泛应用给社会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同时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带来了较大的利益。

全文阅读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校际与省际分布特征分析

[摘 要] 通过对1999~2012年的1369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校际、省际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1)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布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2)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布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3)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省际分布与高校层级分布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强正相关。最后,提出加大对博士生培养弱势地区、弱势高校的投入与支持力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校际分布;省际分布;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G643.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2-0040-03

0 引言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简称NEDD)是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组织开展的一项工作,评选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鼓励创新精神,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自1999年至2012年,该评选工作已连续进行了14届,共有1369 篇博士学位论文脱颖而出。统计并分析这些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省际分布与校际分布特征,研究其分布规律,对于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1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校际分布特征

1.1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来源高校类别

目前,我国博士生培养单位有两大类型: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其中,高等院校按照学校层次可以分为985高校、211高校和一般高校,按照学校性质可分为普通高校和军事院校;科研机构包括中科院研究生院、社科院研究生院、部分国家部委与省级地方政府的科研机构[1]。其中,高等学校是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来源。如表1,14年来,源自普通高等学校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共1123篇,占论文总数的82%;源自军事院校系统(不含3所“211工程”军校)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共40篇,占总数的2.9%;源自中科院系统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84篇,占总数的13.4%;源自其他科研机构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2篇,占总数的1.6%。

全文阅读

基于云视角下的档案信息化初探

[摘 要]随着云计算的广泛运用,云技术将成为最重要的信息技术,云平台将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无庸置疑,档案信息化过程中云技术必将成为最重要的选择。基于可操作性原则,笔者通过具有较高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中国知网对2009年至2013年有关“档案信息化”与“云技术”的文章中的64篇研究性、学术性较强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从论文定量统计分析、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角度进行阐述力求对档案信息化中云技术的实践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云技术;档案信息化;实践

云计算是能够向各种互联网应用提供硬软件服务、基础架构服务、平台服务及存储服务的系统,是分布式计算、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进一步发展,通常而言把具有鲜明云计算特点的统称为云技术[1]。基于可操作性原则,笔者通过具有较高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中国知网(CNKI)检索了2009年至2013年有关“档案信息化”与“云技术”的文章,再根据主题、关键词、摘要等对其进行内容分析确定了64篇研究性、学术性较强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从论文定量统计分析、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角度进行阐述以期对档案信息化中云技术的实践进行初步探究。

一、论文定量统计分析

笔者通过选取论文作者人数、作者职称(以第一作者为准)、文章信息密度(以文章页数为简化标准)、发表年份、论文产地、作者工作机构以及文章引文量(包括总数、中外引文数量)等客观标准对这64篇论文作一个初步统计分析。

1.1作者人数。通过频率统计,64篇论文中有41篇独立完成,占总数的64%;分别有10篇由两位或三位作者合作完成,各占15.6%;而余下的三篇论文则分别由四位作者(2篇)和七位作者合作完成。由此可见,超过半数的论文是由个人完成的,合作完成深度研究的非常少。

1.2作者职称。通过统计,有24篇论文的作者可以确定为高级职称,比例为37.5%,另外40篇因各种原因未注明职称。这说明,这些文章只有少数拥有高级职称所撰写,故其研究水平就有待提高。

1.3信息密度。信息密度最为直观地反映论文的科研水平,一般高水平的论文其论证相对充分,所覆盖的信息也较为全面。图1可以看出文章页数从1到8及以上的取值分布,大量的文章分布在2~4页,以2页居多。值得注意的是5页以上的长文共计9篇,占总数的14.1%,这说明对云技术在档案信息化中的应用深入研究的趋势开始显现。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