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利信息化建设论文

水利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水利信息化建设论文

1.现代水利的信息化建设

现代水利信息化的建设状态逐渐成为衡量国家水利实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推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水利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分析水利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在信息化的作用下改善信息采集到服务的运行方式,使得所有信息处理的过程均具备智能、自动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利运行的效率。我国将现代水利信息化作为目前的重点建设项目,不断改善水利系统的运行现状,在保障水利信息化安全建设的基础上,落实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预警、调度、速报等功能。我国在现代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提出了相关的目标,要求水利部门监督信息化建设,促使信息化实现100%的覆盖率。我国地势辽阔,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因此必须要平衡我国各个区域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状态,以此来实现均衡发展。近几年,现代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水利建设中各个信息化的系统基本投入运行,但是由于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规模大,而且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期间出现各种各样的建设问题,导致水利信息化建设趋向于缓慢,先要处理好水利信息化中的建设问题,才能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进步,体现信息化建设的效益价值。

2.现代水利信息化中的建设问题

根据现代水利信息化的建设状态,分析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础设施不到位

我国现代水利信息化建设并未达到成熟的状态,建设期间面临多项因素的干扰,虽然信息化体系建设不断发展,但是基础设施始终跟不上体系发展的速度,表现出严重的落后缺陷。基础设施不到位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也是制约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某些水利部门已经建成了信息服务网并投入运行,但是后期运营中受到服务器的阻碍,下属单位的服务网连接困难,通信质量差,进而影响了这些水利部门的信息传输,导致信息服务网的建设局限在区域级别,不能实现全地域覆盖。

2.2建设人才不专业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建设人才不专业也是一项较为突出的问题,很多地区由于缺少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使得水利信息化处于停滞状态,不能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集中利用。水利信息化建设包括诸多技术方面的支持,需要专业的人才处理,如果人才缺乏专业性,即会在系统服务和技术操作上出现失误,增加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困难度。目前,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确实缺乏专业性的人才,不利于水利信息化的普及,阻碍水利行业的发展。

全文阅读

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论文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湖南省益阳市计算机网络初具规模。完成了对市水利局机关、局直属单位的综合布线,配备了网络交换机和网络服务器,开通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局域网,不仅能通过专线上联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内网,而且能通过租用中国联通2M光纤出口接入互联网。

信息资源建设初见成效。已建成大东口、明山电排、茅草街船闸等防汛重点区域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全市工情信息数据库录入任务已完成过半。

建成防汛会商大屏幕投影室、电子水情显示屏。按省定标准建设了网络中心机房,添置了较为先进的网络设备,建成了现代化的防汛会商室。

公众服务信息系统初步建成。由市防汛办负责实施的市局信息网站建设工作基本完成,水利信息网站现已开通。

组织开发了“益阳防汛”应用软件,实现全市防汛重要点位雨情、水情自动汇总、累计贮存、分析比较。

各区县(市)信息化建设也取得很大的成绩。如南县组建县局域网、购置了电子水情显示屏、雨量自动测报仪、电子投影仪等现代设备。自主开发了南县防汛指挥系统软件、电子投影仪等现代设备。自主开发了南县防汛指挥系统软件,能通过拨号方式接入南县本地气象台、长委的网络获取信息。

二、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全文阅读

加快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论文

【摘要】本文从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关于加快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设施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而水利行业又是一个信息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是21世纪水利可持续发展思路的基本要求。水利信息化是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必要前提和保障。水利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能及效益。

一、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七五”期间,当时的工作重点是水情信息汇总和处理展开的。80年代开始信息源的处理。1990年左右逐步向以微机和网络为平台转型。自1998年以来,我国水利信息化的步伐大大加快了,现已取得较大的成绩。1998年洪水之后,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的构想加快了进程。2001年水利部党组确立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并将水利信息化建设定名为“金水工程”,2002年“金水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五期间要建设的12个重点业务系统之一。2003年《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正式出台,标志着全国水利信息化的全面展开。经过3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稳步加强、业务应用逐步扩展和保障环境持续改善。水利信息化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水利信息化建设仍村子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2.1信息化的标准化和通用性差:

全文阅读

对水利自动化与水利信息化的分析

[摘要]充分开发并利用水利信息和资源,能有效地实现水利信息化工程的快速实施。就水利信息化看来,水利自动化是水利信息进程中的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也是水利事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从某种意义来说,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水利信息的自动化采集、传输、处理等工序的有效实施,才能有效提升水利信息资源的聚集能力,水利工程系统的功效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关键字]水利规划 信息 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239-1

1水利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简介

水利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是当前在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流域和区域管理的客观需求。如今,大力加快水利信息化的建设,综合提高水利工作科技水平,是切实保障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然要求。水利信息化是行业信息化范畴内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巨大工程,所以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社会发展范畴内的工程。水利自动化则隶属于技术范围内的概念,是采用自动测量、控制等方式来实现重要水利、水文信息的自动搜集并传输、处理的过程。水利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有利于实现水利工程和相关水利设施的自动化监控并进行科学的调度。

如今,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涵盖了控制论、信息论自动控制等多个方面,自动化技术成为了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换言之,水利信息化要充分利用现代水利工程自动化监控和调度技术、水环境实时监测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当前,我国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充分体现了自动化技术是实现水利信息化最为必要的技术途径,水利自动化建设和研究必须与水利信息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加强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数字水利”这一概念是随着“数字地球”的出现而诞生的。“数字水利”以空间信息为基础的专业化系统平台,融合了多种水文模型以及水利业务。“数字水利”是以数字化模式再现了真是的水利和水文过程,采用实验室和计算机等多种媒介,真实的反映出水利、水文的各种活动信息,成为水利、水文实情的真实写照。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将不同时间段的水利水文情况进行检索和分析,并统计得到一定规律,实现数字仿真模拟。“数字水利”的应用范围比较广,通常在防洪抗旱、水量调度、水土流失监测等各个方面为人们提供便利的水利水文信息。“数字水利”的存在不仅保证了水利工程的顺利运作,还为大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支持。

全文阅读

浅论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档案的有效管理

【 摘 要 】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档案是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数据等各种历史资料的记载,也是水利信息化项目开展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维护、科研、抗灾等不同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要管理好、利用好水利信息化档案,使其在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以便更好地为水利事业服务。

【 关键词 】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档案;管理

1 前言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 ”、“提高水资源调控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这些论述强调了“以水利信息化促进和带动水利现代化 ”的重要性,极大地调动了各方推进水利信息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全行业共同推进水利信息化的强大合力。宁夏水利信息化工作呈现出项目逐年增多、投入逐步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加强的新局面,水利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随着水利项目中信息化建设内容的逐年增加,必然会伴随着大量的资料和文件,文件数量多,种类多,文件创建者多,创建时间不定期,加之由于人员的流动,对原有文件的再现,传统管理模式就显得力不从心,查找与重新整理文件要浪费许多的人力、物力。因此,利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管理信息化档案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换言之,就是要对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

2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档案科学有效管理的前提

2.1 领导重视档案工作是管好用好档案的关键

科技档案的管理是单位科技、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应加以重视和关注,使其在制度上、装备上和人员配备上得到支持和保证,使档案工作能真正发挥其职能和作用。2011年9月,水利厅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后,设专人专岗管理各项目建设资料,并将信息化建设项目作为基建项目来管理各类前期资料、招投标文件、合同、工程建设等档案资料。为项目的有序进行奠定了基础。

全文阅读

信息化在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汛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由于传统的水利建设理念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大,各种不合格的水利建设工程严重的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的稳定,洪灾、水资源的恶化及缺乏等都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需要,在全面认真总结旧水利建设理论好坏的同时,发展新的水利建设理论,全面实现我国水利建设的现代化发展。文章就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及我国水利建设新理论的形成展开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N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383-01

随着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设管理开始由传统型的经验管理逐步转换为现代化管理。各级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在抓紧骨干性工程措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非工程性措施的建设,并着手利用通信、计算机、程控交换、图文视讯和遥测遥控等现代技术,配置相应的硬、软件设施,先后建立通信传输、计算机网络、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采集,水工建筑物的自动控制,作业现场的远程监视,工程视讯异地会商及办公自动化等。

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水利现代化的发展

全面实现我国水利事业的现代化发展,首先要制定完善的水利现代化建设计划方案,做好水利的管理工作,流域管理部门要重视管理人员的选拔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注重人才的培养。规范管理体制,健全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采用先进的流域管理技术,重视综合治理流域的管理思路,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策略,最终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这都要求我们转变思想观念,回归自然,人与河流和谐相处,大力宣传人与流域和谐共处的观念,使流域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和平衡;强化技术规范,大力发展先进的水利技术,更新水利修复设备,不断提高水利建设施工技术水平,保障水利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监督机制,实现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由于当前我国正加快经济发展,我国水利现代化建设也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防为主、治为辅、防治相结合的策略。根据地域的不同,制定符合当地发展需要的水利现代化计划方案,分阶段综合治理,提高效率,加大资金的投入,发展我国水利事业,实现人类社会与水域生态系统的和谐共处。

二、现代化管理系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工程建设管理虽具有相应的国家管理规定和基本建设程序,但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具体标准,也缺少现成的经验借鉴。如何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制定临时(建设期)与永久(运行期)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十分关注和急需的课题,也是涉及水利信息化建设战略实施的关键。根据长期的工程实践,我们认识到工程建设管理应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基础,结合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并应用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择优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构成一个技术先进、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系统开放、扩展灵便和实用的综合业务现代化管理操作控制平台,提供信息交互、资源共享的网络服务环境,将是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发展方向。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解决方案拟借助于现代的通信、计算机、遥测遥控、图文视讯等先进技术,建立专用的通信传输链路、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实时的信息采集网络、动态的远程监视监控网络和实用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配置和研制开发相关的应用软件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监测、水工建筑物的远程监视监控、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工程建设管理办公自踊和工程管理视讯异地会商等综合业务的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鉴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系统中通信传输链路的建设拟采用有线、无线兼容,多链路迂回的基本原则,其骨干性传输链路拟选择技术先进成熟、性能稳定可靠的光纤、卫星或数字微波等通信方式,以确保通信畅通、传输可靠和安全运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拟根据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客户终端和网络管理等硬件和应用软件,并研制开发相关的工程建设管理专用软件,完成工程建设管理局域网络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做好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计算机网络的汇联,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建设管理广域网络。

全文阅读

刍议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问题

摘要:从目前看来,相当一部分水利水电企业无法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落后性和复杂性。毫无疑问,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能否取得较好地使用效率。本文结合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问题的实践状况,对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管理的原则进行较为详细地探讨之后,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信息化建设在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管理中的作用,接着,进一步提出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十分有效地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对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问题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调查研究显示,绝大部分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无法得到十分有效地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水利水电企业长久、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整个企业信息化来说,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一种十分关键的推动力量。从水利水电企业的长久发展来看,相当一部分水利水电企业会将信息化当成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和论述。正因为如此,水利水电企业应该勇于挑战现实存在的困难和机遇,顺应时展和前进的潮流,力争达到水利水电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目标。

二、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管理的原则

1经济性原则

不容置疑,坚持经济性原则是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的必然选择之一。从目前看来,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复杂性,它与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的多个方面存在着十分紧密地联系。这些方面包括:操作施工设备的方式、租赁、维修、升级、替换和保养等等。实践表明,只有在大幅度减少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管理成本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优化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相关方面的内容,才能大幅度提升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的使用效率。一般来说,当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管理成本的增长速度,远远小于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使用效率的增长速度是十分理想的状态。

全文阅读

水利信息技术硕士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 要】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呈现多样化的局面。结合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的实际情况,本文研究水利信息技术硕士专业在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中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内容的优化及教改方案的实施等问题。以郑州大学该专业为例,提出水利信息技术硕士专业不同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的方案和具体实施步骤,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课程体系 水利信息技术 专业学位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022-03

一 水利信息技术硕士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

我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于“七五”期间起步,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水文信息的计算机处理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属于水利信息化的起步阶段;水利信息化的大规模开展,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现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之后。党的十六大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中央决定将“金水工程”作为“十五”期间优先实施的重要业务系统启动建设,水利信息化工作开始步入快车道。2003年1月,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水利信息中心在北京联合主持召开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咨询会。水利信息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建设项目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专业性应用软件开发难度大,投入大,风险大,失败率高。水利信息化不论是“项目”还是“过程”,都必然涉及许多具有行业和专业特色的软件系统的开发。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需要对水利行业特色、专业性质、信息化建设的特点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清楚水利需要信息技术做什么,信息技术能为水利做什么。水利信息化建设队伍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2007年,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在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自主设置水利信息技术专业二级博士和硕士点。2008年开始招收水利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11年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暴露出原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的一些问题。如课程门数偏少,学生选择余地小,有些课程和本科课程重复,个别课程内容不能适应学科当前的发展要求等。基于此,本文提出对水利信息技术硕士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二 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

1.建立以培养模式为导向,以创新能力与工程应用能力为主导的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分别制订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研型人才和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两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实践经验和工程技能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差别,探索以培养过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式、项目式以及“一体化教学”等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全文阅读

浅析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所谓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也就是对某个地区的某个项目进行定量或者定性的分析,当然这个分析涉及到项目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应用程度,从而能够对项目的信息化成果以及经验进行总结和吸收,为以后相关工程的信息化项目提供科学有效地依据。通过介绍一些水利项目在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水利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弄内容以,分析和指出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今后的水利建设问题。

[关键词]水利项目;信息化建设;评估;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F42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107-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建设开始在各个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程度的标志。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实现了有无到有,从局部到整体,从线下到线上的过程。通过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真实水平,有利于促进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的水利信息化评估工作开展历程

二零零九年底,为了全面了解水利信息化项目开展情况,本着总结经验,实现行业内部资源共享,提升系统内相关工作的效率,国家水利部门在相关领导的带领下开展了对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评估。通过评估情况来看,由于我国近年来着力于水利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未来信息化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基础。具体来讲,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通过二级要素的形式进行了开展:首先,第一级要素中包含了项目完成和运行情况、发挥效益情况、资源整合情况、问题和设想等五个方面;其次,对于项目总体建设目标达到情况,建设任务是否按时完成,项目是否按时验收,资金使用是否按审批的概算执行,项目建设成果是否已投入使用,项目建设成果目前是否正常运行,项目软硬件详细配置情况,项目信息资源成果共享利用情况,项目安全体系成果共享情况,项目运行维护费用落实情况,项目成果应用推广情况,取得的社会和经济及工作效益,项目建设成果是否实施信息化资源整合,哪些资源得到整合和共享利用,存在的问题,今后的设想等18个第2级要素也参与到了评价体系的构成之中。

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其评估主要通过单位内部的自我评估以及外部专家组的评估。根据实践经验,目前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了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电子政务、资源管理、移民管理、城镇乡村水利设施建设、河道保护及开发等,其信息化建设内容主要涵盖了通讯、监控、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外部专家在进行评估时,其采取的评估形式多为听取评估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实际查看现场、观看信息化建设成果、查看文字材料、专家组内部讨论、专家打分等形式,能够在了解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下,较为客观的对所调研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作出评价。

二、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过程中更发现的问题

全文阅读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国家整体水利信息化进程,因此,要优先发展水利工程信息化,基于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形成水利工程管理的系统,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对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发展起到了极为有效的帮助,本文主要从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理解,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提高水利工程的技术,有效稳定水利与国民的发展。

关键词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优化设计

水利作为基础性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水利信息化建设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水资源的开发,带动了水利现代化,对促进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发展和效果。水利工程信息化不断走向全面发展,水利工程信息化目前已成为防洪抗灾、水资源环境保护和管理、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水利信息化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已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1水利工程的特点

1.1综合性和系统性相结合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是紧密相关的,水利工程本身一般是综合性的,各个服务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优化设计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从全局出发,综合、系统的去分析,才能研究出最合理、最经济的优化设计方案。

1.2影响力广,参与性强水利工程建设是实现水利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的重要要求,水利工程的经营需要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不同程度的参与,承担不同的义务,这样,对水利工程建设才发挥出重大的作用。因此,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在组织管理上要复杂很多,需要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参与和支持。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