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方案

为加快超级稻示范推广步伐,助力粮食增产、粮农增收,进一步提高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省2013年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方案》(赣农办字[2013]72号)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全县粮食总产8亿斤以上的总体目标,以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为载体,以超级稻高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推广超级稻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核心,大力开展超级稻主体培训,着力构建“农科教、个社户”紧密联合的超级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运行机制,促进超级稻生产技术进村入户,实现“双增一百”的目标,为全县粮食生产持续丰产提供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加大超级稻良种及配套集成技术推广力度,计划全县示范推广超级稻30万亩以上,其中早稻15万亩,晚稻15万亩。实现亩增产稻谷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的目标。全县培训专业技术骨干、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1000户以上,重点抓好一个万亩示范片和二个百亩核心方,辐射带动超级稻的大面积推广(具体任务见附表)。

三、工作重点

2013年工作重点是扩大超级稻品种应用面积,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提升示范户科技水平、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们率,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一)示范推广超级稻主导品种。

全文阅读

超级稻示范推广实施方案

超级稻具有大幅提高单产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其在水稻生产增产、农民增收中的效应,进一步提高我县粮食生产能力。根据省农业厅《2014年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县水稻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全县粮食总产6亿斤的总体目标,以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为载体,以超级稻高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推广超级稻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核心,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合资源、共同推进的工作措施,加大超级稻良种及配套集成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开展超级稻生产经营主体培训,着力构建“农科教、企社户”紧密联合的超级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运行机制,促进超级稻生产技术进村入户,实现“双增一百”目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在全县25个乡(镇)全面组织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早、晚稻示范推广面积各10万亩(具体见附表),重点在、等重点示范乡(镇)推广应用面积9万亩。辐射带动全县其他乡(镇)完成推广应用超级稻面积20万亩,实现百亩示范方双季亩产1100公斤,万亩示范片双季亩产1000公斤。全县培训超级稻技术骨干200人次,科技示范户1500户以上。

三、实施内容

今年,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的重点是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开展技术集成创新,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组织好高产创建。同时,要发挥科技示范村的带头作用,搞好现场观摩,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促进超级稻面积推广应用。

1、示范推广超级稻主导品种:根据我县生产现状,确定推介一批超级稻主导品种。早稻:淦鑫203、03优66、新丰优22、金优458;中稻深优9516、天优华占、甬优12号、Y优1号;晚稻:五优308、五丰优T025、丰源优299、天优998、天优华占、甬优12号。

全文阅读

粮食局加强粮食高产创建方案县

为进一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我县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广泛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粮食高产创建的重要意义

我县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四年的稳定增长,但种粮效益不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为了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路子。粮食高产创建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有效途径,它是集高产优质良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优质高效投入品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活动。通过高产创建,能够实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最大限度发挥品种和技术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的生产潜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粮食高产创建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平台,能充分发挥样板方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在新形势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乡镇(街道)和涉农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省农业厅有关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的精神,把高产创建作为确保粮食稳定发展的中心工作,作为科技兴粮的关键举措,作为行政推动的重要抓手,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县粮食生产实际,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科技普及推广着力提高水稻单产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86号)精神,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集约项目,集成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通过高产创建,树立典型,示范展示,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目标任务

在全县水稻主产区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县计划建设5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乡镇(街道),30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村,400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户。通过三年(20*—2010年)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力争全县水稻单产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5%左右,示范乡镇(街道)水稻单产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8%左右,力争实现全县单季晚稻亩产超过500公斤、双季稻900公斤。

全文阅读

粮食高产创建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我市作为粮食优势区域的现代生产水平,促进我市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根据赣府厅发[2008]27号《关于在全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主要目标,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稳定种植面积;依靠科技进步,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通过高产创建,树立典型,示范展示,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力争志光镇西江畈万亩连片示范区单季稻达700公斤以上、双季稻达900公斤以上。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全市粮食生产面积92.5万亩,其中水稻生产面积81.5万亩,比2007年水稻生产面积79.2万亩扩种2.3万亩,全年粮食总产32万吨,其中水稻总产30.5万吨。粮食单产346公斤,比2007年提高10公斤以上,并高于今年全省平均水平;总产较前三年平均增长10%以上,订单种植率达30%以上。

三、建设内容

(一)示范优良品种

针对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稳产的品种,实行相对集中、规模种植。早稻主推品种有:株两优02、陆两优28、中选181等;中稻主推品种有:两优培九、赣晚籼30号(923)、扬两优6号;晚稻主推品种有岳优9113、先农40号、雅农1600等。志光镇西江畈万亩示范区统一栽种早稻主推株两优02、中选181,晚稻主推岳优9113、赣晚籼30号(923),良种覆盖率100%。

全文阅读

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问题与对策

[摘 要] 七星农场水稻播种面积和产值在农场作物播种面积和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均在的90%以上,水稻产业是农场支柱产业,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水平关系着农场水稻生产的全局。本文对七星农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七星农场水稻全程机械化过程中存在水稻机械技术培训服务水平低、管理人员缺乏、机械配备结构不合理及投入仍然不足等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七星农场 水稻 全程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199-01

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2014年水稻播种面积1010475亩,占农场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实现水稻产量648154吨,占建三江管理局水稻总产量的11.14%,水稻产值占农场农业总产值的91.9%是七星农场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作为国家水稻全程机械化重点示范地区的七星农场,在加快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推进农场和建三江管理局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动力。

1 七星农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

1.1 七星农场水稻机械拥有量现状

截止到2014年底,七星农场水稻生产机械16900台。包括农机作业拖拉机2980台,其中70马力以上拖拉机1600台;插秧机3716台,其中高性能插秧机956台;收获机970台,其中大中型500台,履带式收割机380台;水稻电动精量播种机784台。201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4万千瓦,水稻生产机械化率达97%;农机持证、挂牌率99%以上;农机田间作业合格率98%;农机更新投资总额5000万元;农机基础建设基金投入200万元。农场实现100%工厂化育秧,能够在10天内分别完成百万亩水稻芽种生产、秧田播种、搅浆平地、机械插秧、机械收获和秋整地“六个”关键环节。

1.2 七星农场水稻机械基础设施现状

全文阅读

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方案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年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号)和省农业厅、财政厅《关于印发<省年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号)文件精神,为切实抓好我县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水稻核心示范区为平台,以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为支撑,按照项目引导、行政督导和技术指导三结

的工作要求,通过开展大范围、多层次的技术培训,集约项目,集约资源,集中力量,集成技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全面提升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实施范围

在金龙镇的东风村、陂头村、天龙村、烧斗村、黄金村、立新村、松山村、水口村、木金村、增坊村、合头村建设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示范片涵盖11个村,129个村小组,3203户农户,面积10000亩。

三、主要目标

1.在金龙镇的东风村等11个村建设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的主要目标是:双季稻亩产1100公斤(其中早稻500公斤,晚稻600公斤),示范片较上一年增产5%以上,辐射带动全县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

全文阅读

开县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成效及启示

摘要 阐述了开县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成效、主要做法,并从中得到几点启示,即开展粮食高产创建,促进粮食增产四级联创是保障、政策扶持是动力、技术服务是关键、创新机制是活力,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成效;启示;重庆开县

中图分类号 S511.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081-02

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耕地面积9.9万hm2,农业人口113.7万人,水稻常年播种面积3万hm2,其中中稻—再生稻双季种植面积0.7万hm2。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总体目标,以科技服务为抓手,集约项目,集中力量,精心组织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活动,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全县粮食生产实现“五连增、六连丰”。

1 创建成效

1.1 创建一片高产示范样板

2008—2012年开县先后在竹溪镇、岳溪镇、南门镇、临江镇、中和镇、南雅镇和铁桥镇等11个乡镇街道建设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666.67 hm2示范片10个,建设面积0.7万hm2,一季中稻产量9 822 kg/hm2,再生稻产量2 865 kg/hm2。全县中稻比非高产创建示范区增产1 897.5 kg/hm2,增幅达23.9%,再生稻比非高产创建示范区增产1 365 kg/hm2,增幅达91%,中稻—再生稻双季比非高产创建示范区增产3 262.5 kg/hm2,增幅达34.6%。5年共增产水稻11 187.5 t,累计助农增收2 880万元以上。2009年经重庆市农委邀请西南大学、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的水稻专家对开县南门镇高产创建示范区随机抽取3个块田块进行现场实收,再生稻产量达到4 579.5 kg/hm2,中稻(产量10 657.5 kg/hm2)—再生稻2季合计产量达到15 237 kg/hm2,超过吨粮大关。竹溪镇竹溪村韦先恩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种植Q优12号466.9 m2,中稻实收550.68 kg,再生稻实收353.29 kg,中稻—再生稻双季产量达到19 367.85 kg/hm2,双季产量创造世界同纬度纪录。

1.2 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全文阅读

兴宁市粮食高产创建取得的成就

摘要 阐述了2014年兴宁市粮食高产创建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项目,为兴宁市水稻创高产示范推广提供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 粮食高产;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广东兴宁;2014年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061-02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grain estalishment create achievements of Xingning City in 2014,especially for grain production mode to carry out research projects,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topic for creating high-yielding rice demonstration of Xingning.

Key words grain yield;grain production;research mode;Xingning Guangdong;2014

2014年兴宁市粮食生产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做好粮食高产创建整县整乡整建制推进项目、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项目、各项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为兴宁市粮食生产服务,为“三农”服务,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据统计,2014年全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215万hm2,平均产量6 502.35 kg/hm2,总产33.91万t,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39万hm2,平均产量6 561 kg/hm2,总产28.82万t,春收粮食作物面积2 806.7 hm2,平均产量7 366.5 kg/hm2,总产2.07万t,玉米、番薯种植面积4 126.7 hm2,总产2.4万t。

1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2014年粮食生产工作主要是根据兴宁市粮食生产的特点,制订出一系列抗灾、抗寒、病虫害综合治理等措施,并宣传落实到户,把灾害、寒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早造根据早春的气候特点,做好春播育秧的指导工作,并制订出一系列抗灾措施,同时认真抓好田间管理,重点监测及预防稻瘟病,减轻防治穗颈瘟的压力(表1);晚稻秧针期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培育足壮秧,确保晚稻播种面积,认真做好晚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预测预报工作[1-5],加大宣传力度,把各项技术落实到户,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危害(表2)。据统计,2014年全市水稻播种面积4.39万hm2,平均产量6 561 kg/hm2,总产28.82万t,获得了增产丰收。

全文阅读

农业局发展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方案

农作物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食物源,主要农作物的品种则是农业种植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当前人增地减、生态恶化的情况下,依靠现代农业科技,选育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的良种是最有效地解决人类生存所需能量、营养及生态安全的最理想的途径,从当前农业发展现状看,良种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作用占30~35%。

20*年*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98.8万亩。其中,水稻是我市播种面积最大的种植业,也是我市第一大粮食作物,负有确保全市粮食供应安全的重任。蔬菜是我市农业产值最高的种植业,是发展最快,农民受益最多的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亮点。近年来,我市农作物育种技术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如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单产已突破834千克。目前,我市已选育出10个杂交粳稻品种,早籼稻及晚粳稻新品种2个;选育出瓜菜新品种15个;选育出杂交抗虫棉新品种1个。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重大战略任务。在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竞争等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我市主要农作物种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育成品种市场竞争力不高。生态适应区域范围太小,大量出口创汇蔬菜良种依赖进口,育种缺乏优质专用型种质资源;二是育种手段仍以常规为主,高技术育种技术急需建立,一些关键育种技术有待突破;三是种子产业化水平低,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种业企业。因此,充分发挥我市主要农作物育种的优势,提升农作物育种创新能力和育种水平,通过实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重大科技专项,有效地保持和发挥我市在水稻、瓜菜、棉花育种领域国内先进地位,对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民增产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总体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推进我市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自主创新为核心,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品种和品质,提高效益、安全为中心,以实施本专项的重大攻关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抓手,通过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的有机融合,选育优质高效品种,结合新品种繁育、中试(示范)、推广,进一步增强水稻、瓜菜等主要农作物产业的创新能力。为*乃至全国的粮食、瓜菜等农产品的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全面提升我国水稻、瓜菜等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我市种植业向优质、安全、高效方向跨跃发展。

2、发展目标

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市水稻、瓜菜、棉花等品种培育持续创新能力。通过攻关,使我市的籼粳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常规水稻品种和瓜菜品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获得1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和发明专利;培育优质、安全、广适应性新品种8-10个,其中具有重大推广前景的品种5个,获得新品种保护3个;组织实施重大成果转化项目3-5个;建立一批规模化的种子生产基地,新品种累计推广500万亩以上。

二、发展重点与主要研究领域

全文阅读

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推广体系集成及应用措施

摘要 从建立服务农民档案库、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开展技术试验示范3个方面总结了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推广体系集成及应用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高产配套技术;集成与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084-01

至2013年,粮食生产“十连增”为我国的经济社会稳定及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产品工业用途拓展等因素的不断涌现,我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今后一段时间每年约增加粮食需求1 000万t,保障粮食安全面临较大压力。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超过65%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生产的85%以上稻米作为口粮消费[1-2]。水稻丰歉直接关系到粮食丰歉,水稻安全直接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在耕地资源紧缺的今天,如何集成应用水稻高产配套技术,实现水稻丰产丰收,有效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不懈探索的永恒课题[3]。

绍兴市柯桥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宁绍平原西部。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适合水稻生长,水稻是该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截至2013年底,现有人口逾64.29万人,耕地面积逾1.85万hm2,人均耕地面积为286.67 m2(远低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于人多地少,粮食产需缺口较大,粮地矛盾比较突出。

通过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推广体系集成及应用,一是能够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是有助促进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技术到位率;三是利于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四是积极促进水稻产量提高,利于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五是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科学集成及应用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推广体系,确保了粮食安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4]。

1 建立服务农民档案库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