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也谈双语教育

摘 要: 时下,双语教育俨然成为国内教育界的一种时尚。专家学者对此褒贬不一,争议颇大。本文就双语教育的概念,双语教育的意见分歧,双语教育应当考虑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指出双语教育是国际化的产物,是一项具有复杂性、挑战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不可盲目推广,而应在条件具备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进行。

关键词: 双语教育 双语教学 争议 注意问题

一、引言

近年来,许多双语幼儿园、双语小学、双语中学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地,双语教育已成为国内教育界的一种时尚。这一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失望。就高等院校而言,教育部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这一措施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对英语教育重视的增强,也显示了政府解决传统英语教学“费时低效”问题的决心。所以,如何有效地进行双语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由于双语教学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双语教育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质疑,争议颇大。本文就双语教育的利弊之争,双语教育应当考虑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二、双语教育

Fthenakis(1985)认为,双语教育有三种模式:1)语言丰富模式,这种模式针对的学生来自语言多数群体,目的是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拥有双语能力;2)语言过渡模式,这种模式为的是通过在学校部分使用第一语言(少数群体语言)使来自语言少数群体的学生习得第二语言(多数群体语言),一旦学生掌握了第二语言,学校便不再顾及第一语言;3)语言解放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保持来自语言少数群体的学生的第一语言和完全习得第二语言使他们能够参与两个语言团体的文化,也就是说既追求一种社会的融合,又力求保持文化语言的自治(Boeckmann,1997)。本文所讨论的我国目前推广的双语教育属于第一种类型。

三、双语教育的争议

我国教育界对双语教育存在极大的意见分歧。支持者认为,双语教育是实现我国教育制度与国际接轨、加快和高效接受外国科技成果、缩短与国外科技差距的重要举措。用英语授课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增加目的语的输入和使用机会,因而能直接推动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Brinton et al.1989)。双语教育在欧洲的推广,加拿大的浸入式双语教育都是最好的例证。在双语课堂上,英语的使用围绕学科内容而进行,使学生通过学习具体的学科或课程来获取交际能力(韩建侠,俞理明,2007)。与传统“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外语课堂双语教学相比,这种以语言为载体的新的学习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根本出路(俞理明、袁笃平,2005)。

全文阅读

新丝路与双语双文教育

【摘 要】“一带一路”的新丝路建设需要的人才应该具有一定的双语(或多语)能力,具有跨文化适应能力,双语双文教育是必须的,尤其要强调是母语教育、乡土教育;国家应该为双语双文教育的开展提供必备的条件。

【关键词】一带一路;双语双文教育

“新丝路”即中国政府首倡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简称“一带一路”。2013年9月7日,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丝路是相对于古代丝绸之路而言的。古代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新丝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超时空的继承与发扬,既继承了古丝路的优良传统,又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意义。

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是多语言多文化多文明交汇交融之路。今天,新丝路上行走的人,应该具有一定的双语(或多语)能力,具有跨文化适应能力,双语双文教育是必须的,尤其要强调是母语教育、乡土教育不能丢。

双语或多语之间的关系犹如道路网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好比国道,母语(包括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犹如家门口的羊肠小道、村口的乡村大道。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国道、乡村大道、羊肠小道要串联,我们既要走门口小道、村口大道,也要走国道;所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母语教育不可偏废。事实上,很多双语人才讲双语不仅不会互相打架,而且能够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在国家一体化进程中,国道是主干道,是必须要修的,标准有统一要求;国语是全体国民的共同语言,也必须要修的,标准也要有要求,这是中国国内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的必然要求。门前小路与乡村大道则因地制宜,母语及民族语言教育也因地制宜,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充分保证,怎么好就怎么办。外语犹如通向他国的国际交通线,在学好国语与母语的前提下,可以学习学习外语。穿梭于新丝路上的,有本地人,有外乡人,有本民族人,有其他民族的人,有中国人,有外国人,多掌握几门语言就是多掌握几门无形资产,双语教育或多语教育不是负担,更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选择,我们要用积极心态来看此问题。新丝路出口有许多跨境民族,民族语言在跨境贸易中有重要桥梁作用,如傣语、藏语、蒙古语、朝鲜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状语等。汉语方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也有重要作用,如粤语、闽南语在贸易中有桥梁作用。新丝路赋予我国国内方言与民族语言以经济价值,不仅不会消减语言多样性,反而成为多语言保护及其教育的强大驱动力。双语以及多语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挂羊头卖狗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双语教育的幌子暗地里搞单语教育。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怎么搞好双语或多语教育问题。怎么办?多从资金、师资、课程、教材、教法等来研究,这是制度以及技术层面问题,随着国力增强,并非多大事情。

语言及文化多样性保护是新丝路的重要文化生态保护工程。新丝路是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在给沿线各地带来现代化、标准化以及流行文化的同时,也将给沿线各地传统文化与语言带来不小的冲击。不少人以发展需要代价甚至引用古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来为他们毁坏传统文化找借口。其实,这比较近视。地方性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自有其的经济价值。鲁迅在论木刻等艺术时曾经讲:“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扩及地方性传统文化与语言也是如此,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与语言,往往能够引起全国乃至世界注意,举世瞩目何愁没有经济价值?更何况,地方性文化是当地人民的认同之根,摧毁此根会引起难以言说的文化之痛,可以用《长恨歌》中的“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来形容。1976年秋,美国出版了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所写的一部家史小说《根》,就蕴含这种文化之痛。目前美国社会族裔矛盾之深层原因与此有关。小草恋山,野人怀土。我们务必吸取美国的教训,不蹈其覆辙。在如此巨大经济浪潮中如何将保护传统文化的确与引接现代化、全球化的关系妥善处理好,是沿线各地政府与民间社会要做的重要工作,其中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可以更自觉、更主动地来做这件事,其中乡土教育是很好的形式。汉族地区各地有各地的区域文化与方言,各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与语言丰富多彩,这都属于乡土文化。乡土教育一定要紧紧结合本乡本土的草根社会文化资源来优选教育内容,以寓教于乐为原则,以学生与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展开,还要注意与国家课程相衔接,使国家课程落地生根。新丝路沿线各地的乡土文化无论是从文化角度,还是从旅游与经贸角度,还是从教书育人角度,乃至从国家长治久安角度,都是值得尊重与保护的。在此,我再次呼吁:新丝路建设一定不要再干破坏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这种“杀鸡取卵”的蠢事了;务必要依循顺其自然的原则,小心翼翼地“穿针引线”。务必把好事办好,不留后遗症,这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和平安宁。

参考文献

[1] 鲁迅.致陈烟桥[A].鲁迅全集(第13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全文阅读

双语教育研究

南疆三地州双语教师现状调查分析

语言接触对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中的词义理解

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改革探索

维吾尔族儿童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检出率探析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维-汉词典编纂

维吾尔语简化复合句的类型及其翻译

新疆维吾尔族网络语言生活调查分析

全文阅读

儿童双语教育

一、双语教育的概念。

“双语”的英文表达为“bilingual”,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解释是:一个懂得听、说、读、写,但通常也有他的一种语言知识和能力比另一种语言好的情况。[2]早在公元一世纪,罗马著名的教育家昆体良,就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BilingualEducation)问题。他所提出的“双语”是指希腊语和拉丁语。昆体良主张,在语言的学习上应先难后易。时至今日,为了适应时代、社会的需求、变化,我们提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所谓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在幼儿首先习得母语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的兴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双语口语交际能力,旨在培养幼儿听说双语的兴趣,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和国际间交往的日趋频繁,一个以汉、英两种语言为媒介的双语教育正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蓬勃兴起。双语教育成为了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与趋势,更是21世纪培养适应全球一体化,是世界激烈竞争中取胜人才的需要。而许多生理学家和教育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幼儿期是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双语教育将是总的趋势,势不可挡。而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在我国,有80%的以上的幼儿园和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杀、双语教育表示赞同。

(二)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

学前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因此,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应该是在发展母语的同时所进行的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它是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发展母语的同时,为幼儿提供良好第二语言学习环境,通过幼儿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方式,将第二语言的意识灌输给幼儿,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以及其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有研究表明,0—9岁是儿童语言发展发重要时期,特别是5岁半左右是儿童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每个孩子都有形成两种以上语言中枢的可能性。但是,孩子在这一敏感期内若未获得第二语言的刺激,则第二语言的中枢机能就不可能转入活跃状态。[3]可见学前期儿童不仅有能力并学习第二语言,而且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另外,根据彭菲尔德(Penfield)和米勒(B.Milner)等人的调查,学前儿童似乎有一种“转换机制”[4],如果他们的左半球语言中枢受到损伤,言语中枢就会转换到右半球,其语言能力仍然可以发展,只是不那么完善。而若成人的左脑受损伤,则会出现失语症,而且语言机能不能恢复。

全文阅读

双语教育与教师发展

摘要:十书记在报告中表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现阶段新疆已进入了文化转型、教育转型、经济转型等多维转型时期,本文通过分析新疆双语教育转型中新疆双语教育转型的基本特征、类型、教师角色转型等诸问题,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力求使新疆双语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十;新疆;双语教师;角色转型;新视角

党的十报告中总书记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第7部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书记表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部分报告对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在报告中表示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办教育就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加大对偏远地区教育的投资力度,注重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以及特殊教育,并且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疆社会环境是多种文化并存,双语教育是新疆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关键,双语教育的质量将对新疆社会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全面、科学的把握新疆双语教育的现状是推动新疆双语教育质量的根基。

新疆双语教育实施30年以来教师稀缺、资源紧张、条件不足等的因素都在不断地得到改善,双语教师逐渐成为了新疆双语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同时十的召开也对双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加快自身的内涵式的提高和深化,从而达到能够使教书的知识性、工具性和技能性、人文性等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要记住:好的老师关键是教书就是在教人,教知识就是在教做人。

(一)新时期双语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新时期新疆双语教师思想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双语教师作为新疆双语教育的主力军,是双语双文化的传授者,新时期双语教师的民族团结意识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民族教师之间有了很好的交流,教师通过“接对子”“一帮一”等互帮互助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促进了课堂教育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但是在新疆很多不同的偏远地区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个是双语教育新时期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双语教师要不断的学会结合现实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力求做到指导学生和引导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营造和谐环境、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智能基础

新时期双语教师的问题在于如何教好,如何实现有效教育,科学解决诸多教学中为什么的问题。同时结合教学情况、学生情况开展教学活动解决实践中的诸多问题:文化问题、心理问题、方法问题、学法问题、知识问题、实践问题、理论问题等。因此,新时期双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层次,多元发展。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智能基础应该向多元化转型。双语教师的责任要比普通教师的责任要繁重,双语教师是双语双文化的传授者,双语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所具备的能力而且还要不断挖掘其潜在的潜能,只有二者更好的结合,才能保障文化与知识的传授。

全文阅读

“双语”教育之刍议

【摘要】双语,即汉语和英语的统称。汉语学习无绩而终,语文教学令人堪忧。写作能力普遍下降。英语教育低龄化。

【关键词】国语教育;令人堪忧;观念绝对化;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双语,即汉语和英语的统称。

先说我们的汉语吧,也就是我们的母语,时下已经冷到了冰点。让我们睁开眼睛看看:

一、汉语学习无绩而终

从小学到中学阶段,是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每天都有语文课。然而到了大学,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其他科系都不开设汉语课了。老实说,这种中止性的学习体制,等于把我们已经取得的汉语成绩,付之东流了。我们悠悠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就像流入沙漠中的清泉,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特别是大学时代,对学生进行母语的灌输和训导,不仅能对华夏的文明有更深的解读,而且还能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之情的熏陶,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正因为如此,难怪我们的大学生写不好一封合格的家书,甚至于连一篇通顺的论文都写不了;正因为如此,我国有很多留学生,一旦学有所成,就忘祖背恩,改籍换册,永不归来。这些与我们国语教育有没有关系?这是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而我们看看外国人呢,他们对自己国家母语的学习一直坚持到大学二年级,之后才开始选择其他的专业进修,这不能不说明——他们的指导思想、教育体制、学科设置的科学性了。

二、语文教学令人堪忧

全文阅读

牧区双语教育教学论文

1牧区现行双语教育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教育存在一定的规律,在学校双语教育中,当教师授课语言和学生母语不同时,师生之间会有交流的障碍,在牧区教育中,一些学生的母语是藏语或者蒙语,这对于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课本却还是汉语,在牧区教育活动中形象地称之为“‘哑巴’与‘聋子’的互动”。语言不通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现行的一类模式它依从母语教育的现代教育基本原则,以学生的母语优势为基础,用母语来教学各门学科知识,不仅没有语言障碍的存在,同时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极为有力,这是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的最可靠的语言信息。所以,所谓的教学语言障碍并不是因为学生本身母语造成的,而是教育机构对于学生教育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对于教育可以循序渐进,当学生掌握一定汉语后,逐渐加大汉语教学力度,对其他课程也进行汉语教学。这可以使得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类模式藏语文或者蒙语文仅仅作为一门语文学科,教育者追求的是它的继承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它的工具性。二类模式藏语文或蒙语文的课程价值具有单一性。

所以把现行的两种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将对双语教育教学有积极的作用,从而提高牧区教育的普及力度。通过教学实际分析,一类模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更有积极作用。

2双语教育教学中的困难

“双语教育教学”教学模式,是目前牧区发展教育,培养民族人才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它通过在牧区用民族语和汉语两种文字语言进行教学,从而提高牧区教育的普及率和牧区本来文化的传承。但是也面临很多困难。

由于自然条件艰苦,教师待遇差,教师几本保障得不到满足等,造成牧区双语教育教学的老师的流动性大,能够用双语教育教学的老师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些高素质的年轻教师不愿留在艰苦的牧区,而老教师的教学的思路和水平又有一定的固化,所以对于教师的任用需要国家和政府给予更大的扶持力度。牧区学校的硬件设施还很缺乏。多媒体设施,实验药品,实验设施不健全等都对牧区的教育有一定的影响。这需要各界对于牧区的双语教育和牧区教育发展给以更多的扶持和关注。

全文阅读

双语教学高等教育

双语教学,在《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的含义是“应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也就是将两种语言同时作为学科教学媒介,进行非语言类学科的教学[1]。双语就是个体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能熟练运用的两种语言。我国目前的双语通常指汉语和英语。

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校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实施双语教学,是目前高等教育的热点,也是世界文化多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中国教育顺应国际化趋势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专业化的需要。然而,双语教学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因此,只有积极创造条件,适应和满足双语教学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才能真正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

1.双语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对“双语教学”的要求,双语教学的重点,首先是学科内容,其次是外语。因此,作为双语教师最重要的是精通学科内容,其次才是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的讲授[2]。双语教学要求教师能够专业精深,能用英语准确表述专业知识和词汇,解析专业术语。并且能有效地整合、设计和组织双语课堂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和特性,确保双语课程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除此之外,教师本人还应当具有前瞻意识,对专业具有开发意识和研究能力,不断更新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跟踪国际前沿。

学校应努力建立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龙头、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双语教学队伍。加强双语师资的培养,加大资金投入,选派教师到培训中心进行短期培训;有条件的可逐批选送参加国际性会议或到国外进修。

2.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以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这在双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英语水平直接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课程的相关词汇,并且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双语教学是建立在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的,运用其语法、词法、句法等基本英语知识,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学生良好的语言程度可极大提高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相关词汇,消除学生的畏难和厌烦情绪,促使双语教学收到预期效果。

全文阅读

高校双语教学中的“双文化”教育输入

[摘要]在双语教学中推行“双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东、西方文化的熏陶,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并在两种文化之间做出判断和取舍,提高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双语教学“双文化”教育输入

[作者简介]李厚纲(1968-),男,吉林长春人,长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文化及英美文学。(吉林长春130117)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2011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文化交流视域下东北地域文化应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对策”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B23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17-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涉外交际活动越来越多,与世界各国的接触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我国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外语进行交际,不能只靠语言本身,还要靠情景以及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文化因素。林汝昌说:“成功的交际除了依靠良好的语言结构知识外,隐含在该语言结构中的文化因素及其有关文化背景知识不可忽视。”双语教学以获取专业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因而双语教学既属于外语教学范畴,也属于专业教学范畴;既涉及本民族文化教育,也涉及外国文化教育。双语教学一方面应强调专业知识的获取以及语言运用与传达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应强调文化能力的培养。双语教学主要针对非外语专业的学生,他们人数众多,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会习俗、历史文化、民族特征、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能帮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有效交际。束定芳指出:“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难想象一个如果不具备某语言社团的文化背景而能与该社团的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的。”

一、“双文化”教育的内涵

“双文化”教育是指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在了解、掌握本族语文化知识的同时,通晓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研究并透彻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使双语教学成为“双语言”教学和“双文化”教学的一个综合教育过程。双语教学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有着血肉关系。因此,双语教学不仅是两种不同语言交流的媒介,更蕴涵着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双语教学的实施,不仅使学生掌握不同于本族语的第二语言,更以这一语言为媒介,了解和掌握这一语言负载的文化,习得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而适应社会发展。

全文阅读

双语教学中医教育论文

1中医药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因此,中医药双语教学不仅仅促进中国学生强化外语沟通能力,也大大利于外国留学生深化对中医学的理解。利于提高中医学在世界领域的学术地位正如上文所说,双语教学需要兼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外语沟通能力的人才来推动,中医药双语教学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前沿医学期刊主要以英语为主流,上述教学人才本身具备的专业素养、良好的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有助于及时掌握自身领域学术动态和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对此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也能够在国际期刊,或参加国际会议交流,因此有利于提高中医学在世界领域的学术地位。

2目前中医药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专业教学人才的短缺

中医药学讲授的是中国国粹。由于本身学科的特点,在过去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对外语的要求较西医院校薄弱。我国中医院校的师资力量普遍存在中医专业教师缺乏中医英语的系统专业培训和留学经历,英语交流和授课水平较低,而已经开展医学英语、中医英语等专业课程的教师又欠缺中医药专业教育背景的局面。因此,我国中医院校短缺那种同时具备中医专业素养和外语交流能力的教师。

2.2缺乏实用性强的教材

一般西医双语教材可以使用原版教材,不同于此,由于中医药学讲述的纯粹是源自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医学知识,因此没有可以借鉴的以西方母语编写的外语教材。与上述人才问题一样,我们的教材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中医术语的翻译方法不统一、中医古籍的翻译没有统一的版本、一些编写者对中医药学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而使内容过于简单,等等。这些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很多理解上的困扰,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授课的困难程度。因此,双语教学亟需契合学科特点的、翻译恰当的、实用性强的教材。

2.3课程安排合理性有待提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