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兽医科学研究

兽医科学研究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兽医内科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

摘要:为提高《兽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该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通过基于问题和临床病例讨论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增强了学生对兽医内科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兽医内科学;研究性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140-03

《兽医内科学》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内部器官疾病为主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运用系统的理论及相应的诊疗手段,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转归、诊断和防治等的理论与临床实践问题[1]。是一门解决内科疾病的应用学科,是动物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该课程内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在临床实践中诊断和治疗动物内科病有难度。《兽医内科学》的教学长期以来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较少,最终考核成绩主要依据期末书面考试成绩,在学生中出现了“理论巨人,实践矮子”的现象,所以,加强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已成为该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确定研究专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2,3]。研究性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按照本校研究性教学要求,本教研室在《兽医内科学》课程理论教学中开展了基于问题和临床病例讨论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现状

动物医学这一专业是技术型专业,研究性教学的应用是很好的一种途径。研究性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4,5]。随着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和产业化,动物内科病已成为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兽医内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动物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具体介绍的是这些内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该课程介绍的内容是兽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是从事临床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一直以来,《兽医内科学》教学方式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参与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只有拓宽教学思路,引入研究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为后修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内科疾病诊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性教学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内容的设计:研究性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计划精心选择,首先,要选择能体现各系统疾病特征的典型病例;其次,选择的病例要难度适中,如果过于简单,没有争议,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但也不能超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要选择临床发生率高的病例。对于选择的典型病例,找出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问题,精心设计。如动物胃肠炎病例,临床发病率较高,病因错综复杂,可作为典型病例进行研究性教学。首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小问题,如“胃肠炎的病因”、“胃肠炎的发病机理”,“不同病因引起的胃肠炎表现的特征临床症状”、“胃肠炎的鉴别诊断”、“胃肠炎的治疗措施”,再配合相应的临床病例,作为课堂讨论提纲。

全文阅读

兽医产科学的教学模式研究

由精英式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袁高校本科生面临着严酷的就业压力。叶兽医产科学曳是对动物繁殖生理尧繁殖技术和繁殖疾病进行研究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袁因此亟需进行改革。

1教学改革措施

1.1理论教学的改革

目前袁国内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的教材一般为赵兴绪主编的叶兽医产科学曳第4版教材袁该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将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都纳入书中袁因此成为国内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教材。但是袁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太快袁使得教材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因此袁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要善于总结袁将理论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沈阳农业大学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分别在2007年尧2010年尧2011年和2012年对叶兽医产科学曳的教学大纲进行了编写与修订袁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得到及时更新。随着教学大纲的修订袁产科学理论教学内容已经由最初的54学时减少到40学时袁而增加了实验教学的课时袁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新的叶兽医产科学曳教学大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院一是保存了原有的教学大纲中的该门课程的重点。二是在学习动物产科生理学理论指导下袁加大动物产科疾病方面的授课学时数。三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尧动物克隆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等在第4版新教材均已提及袁但是实际的内容更广泛袁因此需要将这些章节设定为学生课后自学内容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人工授精尧手术助产的等常规经典的技术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在平时的授课内容中袁要进一步强调各类新技术如何在兽医产科中应用。四是增加公尧母畜生殖器官的解剖学结构和实验动物尧经济动物尧观赏动物尧伴侣动物和濒危野生动物等产科疾病的内容袁丰富了叶兽医产科学曳课程的授课内容。五是补充一些新疾病尧新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袁如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等新疾病袁早期妊娠诊断技术的新发展袁母畜不孕症的新防治等袁使授课内容与时俱进尧始终与生产实践保持高度的统一。

1.2实践教学的改革

目前袁我国多数高校的叶兽医产科学曳仍由理论和实验教学2个部分组成袁不利于综合性实践项目的实施[3]。2010年沈阳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全面改革袁将以往分散于各专业课中的实验尧实践与实习内容提取出来袁形成独立的课程要要要叶兽医专业基础课实验曳和叶兽医专业课实验曳。经过此次调整使分散的兽医实践内容变得规范化尧合理化。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力度袁增加设计性尧综合性及开放性实验项目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袁使学生分析问题尧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在叶兽医专业课实验曳课程中袁课程前期设置一些相对简单的认知实验袁如动物生殖器官标本的观察及常用产科器械的识别曰中期可进行一些技能实验和整合实验袁如品质的检测曰课程后期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袁如奶牛隐性炎的检测及怀孕动物剖腹产手术等。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是沈阳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本科生教学的一大特色。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复制一些针对性强的产科疾病病例袁有兴趣的学生根据需要可以自行选择袁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的内容尧目的及要求制订试验方案袁教师对方案进行指导袁之后学生开始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袁让学生自己操作尧观察袁并记录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尧临床表现和病理解剖学变化袁根据疾病的特点袁结合课堂的理论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袁观察实施效果袁全部操作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和实施的实验袁对疾病的症状尧病理变化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袁学生学得扎实尧记得牢靠。整个实践环节完成后袁按照正规格式和要求袁就发病机理尧临床症状尧治疗措施和监测尧实验体会等书写实验报告袁由老师批改并讲评。从认知性尧演示性的实验项目到设计性尧综合性及开放性的实验项目袁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袁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袁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3教学方法的改革

全文阅读

我国兽医临床学科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 要] 近些年来,我国的兽医临床学科已经和其他的兽医学科一样,在广大的兽医临床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和前提下,兽医临床学科研究的对象以及兽医临床学科研究的内容也得到了不断地深入以及不断地扩展。临床兽医诊疗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也就为我国的畜牧业发展以及我国社会公共卫生发挥了十分重大的保障作用。本文中,笔者就对我国兽医临床学科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探讨我国兽医临床学科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兽医临床 诊疗 学科 研究现状 发展对策 探析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189-01

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兽医临床工作人员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对于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且面向了整个社会的需求实施研究工作,有些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十分重要和重大的成果。与此同时,我国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很多兽医诊疗技术都得到了研究以及广泛应用,在兽医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用这些技术,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兽医疾病诊疗准确性,提升我国兽医临床诊疗的水平,从本质上有力的保障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对当前我国社会公共卫生需求进行了满足。下面,笔者就探究我国兽医临床学科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我国兽医临床学科研究现状

1.我国兽医临床学科动物营养代谢病研究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高速提升,我国绿色优质的畜产品以及动物源性的食品需求也越来越多,我国畜禽水数量也在本质上得到了扩大。但是,就当前我国具体情况来看,我国所饲养畜禽品种大多数都将生产快速以及高产作为主要的目标。比如说,块大型鸡、瘦肉型猪、高产蛋鸡以及高产奶牛等等,过度的节约化饲养以及超高水平营养的供应,从本质上导致了我国畜禽对不应激和环境因素等等外界的刺激过度产生敏感,群发性的营养代谢病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引起了我国动物免疫力不断下降,这也就大大加强了我国动物传染病自身的发病率,为我国造成了十分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实施高产动物营养代谢病发病的机理研究以及防控研究,通过实施营养的调控来进行免疫功能的调节,有效减少疾病的不断发生,这始终都成为了我国收益临床工作人员必须要进行研究的问题以及课题。

2.我国兽医临床学科动物中毒病研究

全文阅读

浅谈王川兽医职教办学特色

【摘 要】王川在江西省从事家畜疫病防治工作期间创办了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他把半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江西高等兽医教育和生物药品制造的事业上,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融入其独特的兽医职教办学思想。该校在短期内迅速成长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等兽医院校,培养了大批高级兽医人才。本文旨在研究王川教授兽医职教办学的实践基础上,归纳总结其兽医职教办学特色。

【关键词】王川;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办学特色

新旧时代交替、战时局势以及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为王川职教办学创造了条件。江西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解放前期“江西吉安、金溪、宁都等地相继发生牛瘟”,i牛瘟防治工作迫在眉睫;1934年,江西农业院院长董时进先生邀请王川主持全省兽医工作。王教授经过长期调研后,在南昌创建了江西血清制造所。由于当时兽医人才缺乏,王教授组织举办防疫人员训练班确保兽医数量。此举为以后的兽医养成所和兽医专科学校的创办提供了可能。

一、王川兽医职教办学的历程

王川于1914年至1917年在日本东京帝大留学期间主修兽医科,并且进入东京帝大研究部专攻血清制造。ii系统学习了家畜防疫和血清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此外,王教授于1920年至1934年间,先后在江苏淮阴农校、南通学院、东南大学、中正大学、南昌大学任教或兼课,并且在上海华德奶牛场以及工商部青岛商品检验局工作。iii丰富的任教和工作经历为王教授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为创办血清制造所和兽医职教办学提供了经验参考。

1.兽医人员培训班和兽医养成所

王川于1936年创建江西血清制造所。由于兽医人才紧缺,王教授在建所的同时举办了兽医人员培训班。抗战爆发前,培训班共开办三期,为血清制造提供了人员支持。1937年底,防疫人员培训班发展成为兽医养成所,养成所内设一年制和二年制的专修科,兽医职教初具规模。

2.江西兽专

全文阅读

兽医临床学科的现状与发展的探讨

【摘要】本文就我国兽医临床学科研究现状展开探讨并制定了学科持续发展对策。对拓宽兽医临床学科发展渠道,提升学科综合建设水平,实现创新持续发展目标,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兽医临床;现状;发展

1.兽医临床学科具体研究现状

兽医临床学科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探索,在分子生物学、基因技术、聚合酶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其具体研究范畴持续拓宽。在动物营养代谢相关领域中,则由于高产快生诉求、集约饲养、超营养供应而引发了动物营养代谢相关疾病的大量产生,给研究工作增加了难度。对于围产期奶牛相关功能障碍病的探究取得了阶段成果,对其产生机理、发现诊断与疾病关系、预防控制展开了深入探索,并创建了有效的检测方式。兽医临床学科在动物微量元素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硒欠缺预防以及高铜危害的探索。当前我国约有百分之六十区域畜牧饲料、粮食存在缺硒现象,对其繁殖能力、抗病、寿命水平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兽医临床学科就对硒元素分子、基因及分泌层面的影响因素展开探讨,并研发了高效诊断与扩充硒元素的预防控制手段,创设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动物生长阶段中应用高铜饲料可优化其综合发育能力,同时也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弊端影响。为此兽医临床学科展开了对其负面影响的研究,即高铜饲料会令血清成分提升,并形成较多活性氧,引发过氧化作用,进而最终形成线粒体胀大,细胞则濒临凋亡。

兽医临床学科在动物中毒患病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具体包括有毒植物、动物氟中毒、毒菌毒素病害中毒等内容。对于有毒植物,兽医临床人员就放养动物病害死亡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生态学研究、毒理分析,并发现了新型有毒植物,即冰川棘豆。通过特性分析、成分校验、降解手段应用,获取了突破进展。引发动物产生氟中毒的现象多发生在贫困、经济欠发达农村区域,具体病害潜伏期较长,危害严重,并给畜牧行业的产业化发展带来了不良经济影响。为此兽医临床人员进行了该中毒机理、预防管理方式的广泛探究。通过诱发细胞凋亡、基因刺激作用、骨相损害影响分析明确,可通过引入补骨脂素进行骨细胞的优化增值,令其形成良好的成熟分化效应。同时临床人员还针对霉菌毒素研发了高效检测方式,创建了促进其实现生物转化,变为无毒物质的科学方案,并保持了饲料原有的营养成分,令其不会有所损失,体现了良好的研究应用效益。

在兽医临床外科手术与麻醉处置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并实现了推广应用。例如Q类麻醉注射临床药物取得了良好的研究进展,并令阵痛类、镇静疗效药物全面应用在兽医临床手术中,体现了优质肌松疗效。另外K类品也逐步成为兽医临床学科的核心研究内容,并逐步在小动物临床治疗中实现了推广。在兽医临床外科手术治疗阶段中,各类高新技术,例如血管手术、关节镜、无创技术、冷冻、显微处置手段取得了突破进展,有效提升了手术疗效与工作效率。引入生物医学治疗材料,则令排斥现象显著下降,令兽医手术治疗范畴全面扩充,并令手术处置技巧、缝合材料应用实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2.兽医临床学科实践发展

2.1完善兽医临床学科工作人员队伍培养建设,提升重视力度,扩充经济支撑

全文阅读

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摘要: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从事兽医资源管理、技术监督、市场管理与开发、兽医临床工作和现代化兽医业务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一种新学制和新途径。本文从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产生的背景、面临的困境以及相应对策分析等方面,开展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研究。

关键词:兽医;全日制专业学位;困境;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24-02

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已经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作为专业学位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培养高层次兽医技术专门人才的一种新学制和新途径。面对新的培养模式,经过短期的探索实践,发现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解决的办法,是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兽医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

一、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

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农业部教育司联合开展了专业学位设置论证工作。199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兽医专业学位的设置,兽医专业学位分硕士、博士两级。2000年开始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2009年在部分高校开设全日制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2010年我校开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目前已有2届学生入校培养。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较大发展,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初步建立起来。采取在职申请攻读专业学位方式进行,入学考试采用GCT联考,要求两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课程学习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原则。其优势在于具有入学方式简单、不受名额限制、实践基础好、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紧密等特点,但也存在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工学矛盾、社会认可度不高、人事政策缺失等现实问题。对此,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有效解决非全日制兽医专业研究生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入学采取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全日制脱产学习,可同时获得学历和学位,与相应的学术学位处于相同地位。但对于新生事物而言,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困难更具挑战性。

二、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困境

1.定位不清晰,社会认知度低。兽医专业学位指导文件指出:“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从事兽医资源管理、技术监督、市场管理与开发、兽医临床工作和现代化兽医业务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其目标过于笼统,并没有清晰地表明兽医硕士应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专业技能及达到的水平,就是阐明会什么、能做什么的问题。由于对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使大家对兽医专业学位的认识存在疑惑,严重影响招生工作,造成生源的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全文阅读

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预防兽医学是研究动物传染性疾病及侵袭性疾病的病原特性、致病机理、疾病流行规律、诊断以及预防、控制的原理及技术的科学。本学科主要由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等多个相关二级学科组合而成,研究范围涉及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感染对象,深入群体、个体、细胞及分子水平,是兽医学一级学科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体现。该学科不仅事关动物保健,还直接服务于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动物检疫、生物制品、兽医卫生行政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1 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的把握

预防兽医学研究生由于对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及应用认识不充分,他们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重复国内外最新研究,表现为对国内国际最新研究进展的跟踪性研究很多,①因此预防兽医学研究生研究内容过分集中和单一,很难有创新和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管理专家们指出:今后预防兽医学研究选题应把预防兽医领域经典的病毒学、细菌学、免疫学和病理学等基础理论同动物实验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才能进一步扩展该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才能最终把病原落实到易感宿主动物,把病原和构成病的易感宿主动物体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阐明病原的致病机理,在弄清病原致病机理的基础上,才能研究和开发有效的防制产品,制定恰当的防制措施,减少动物传染病所带来的损失。

预防兽医学研究选题还应立足于当前我国畜牧生产的需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重视研究畜(禽)群中宿主动物的易感性、病原对不同易感宿主的感染规律,研究病原生态学,阐明病原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不同病原在畜(禽)群中的共同存在以及不同病原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些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病原的变异及重组等对其毒力和致病性的影响等,②这样不仅能把新技术更好地加以运用,同时也能解决我国畜牧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预防兽医学问题。预防兽医学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应结合国家科技管理政策导向和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在研究大方向确定的前提下,合理定位细致的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2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作为预防兽医学研究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自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领域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进步,分子生物学在预防兽医学的病原学、免疫学和疫病预防与控制学研究等方面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预防兽医学分子生物学形成和发展以及与预防兽医学其它学科如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在整个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预防兽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对其它学科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预防兽医学在分子水平阐明疾病病原的生物特征、发病规律、致病机理以及采取有效手段进行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了理论和方法。③因此,作为预防兽医学的研究生,广泛学习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对提高其研究水平和拓宽其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在预防兽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应开设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应将其与其他课程密切联系起来。

3 教师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教师,不单单是研究生的导师,它还包括了不直接承担指导研究生研究任务只从事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教师。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学和指导,教师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责任,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共同做法是导师作为主导指导研究生在其他教师的课堂或实践教学下,完成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在导师指导下独立选题或完成导师承担的课题,不管是独立自主选题还是完成导师的研究课题,都需要研究生以课题为载体,完成课题的理论或实验研究,发表相应的研究论文。

全文阅读

畜牧兽医档案管理要点探析

摘要:

随着畜牧产业的发展,档案管理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科学的档案管理水平不但关系到科学技术的应用效果,还影响畜牧产业的生产效能、管理效能。为了更好地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加强畜牧兽医档案管理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畜牧兽医档案管理的要点,希望对畜牧兽医档案管理有所帮助,更好地促进畜牧兽医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畜牧;兽医;档案;管理;要点

进入信息化社会,档案作为信息资源备受关注,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时间还不长,生产建设、科研工作开展都较为滞后,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以供交流、科研。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了畜牧兽医档案管理的要点,具体如下。

1加强思想认识

畜牧兽医档案管理对畜牧行业的生产建设、科学研究意义重大,要管理好畜牧兽医档案,需要加强养殖户、基层兽医工作者、畜牧管理部门的思想认识。具体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认识畜牧兽医档案的重要性。畜牧兽医档案对畜牧管理、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参考作用。在档案录入之前,要确保档案内信息的可靠性,以现代档案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提高查询的便利性。畜牧管理部门要建立畜牧兽医档案信息库,将电子档案的作用充分挖掘出来,赢得牧民、兽医的认可。其二,尊重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档案是宝贵的信息资源,是科技劳动者的智慧结晶。科学、谨慎的档案管理不但可以提炼有用信息,还能肯定劳动者的科研成果,提高其共享热情,丰富档案的内容。

2做好科学分类

全文阅读

畜牧局兽医学会发展中兽医事业意见

*年1月5日是国务院“关于加强民间兽医工作的指示”颁布50周年,为进一步巩固和弘扬我县中兽医事业,*县畜牧局提出进一步弘扬中兽医事业的意见。

一、采取扶贫方式支持发展中兽医事业

从*年起,中兽医工作每年纳入县畜牧局对镇乡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工作的目标管理,安排2~4万元经费用于中兽医技术推广培训及中兽医科研工作;在一年一度向上级推荐评审的省市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时增加中兽医推荐比例,在同等条件下推荐中兽医项目。

县畜牧兽医学会每隔1~2年编印《*畜牧·中兽医》1期,评选优秀论文1次;凡评为一等奖或已在中央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给予重奖,并向县科协、市兽医师会推荐表彰。

二、继续务实开展中兽医技术推广与科研

一是继续推广普及中兽医技术,重点抓好经济效益高的实用技术推广。为促进*县生猪发展,县畜牧局、畜牧兽医学会联合在全县开展以防治仔猪白痢为主的“母仔壮”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制与推广,每年筛选(引进或总结)能提高*黄牛、山地黑猪、山地乌骨鸡生产性能的中兽医验方、秘方1~2个。

二是在办好现有农广校、职业高中中兽医(动物针灸)专业基础上扩大现设畜牧兽医专业中兽医课学时数,县畜牧兽医学会协助县畜牧局抓好中兽医技术骨干培训,不定期举办中兽医学术研讨会、中兽医经验交流会。

三是抓好中兽医科研工作。近期重点抓好《古今图书集成·牧部全录》(清·陈梦雷)、《活兽慈舟》(清·李南晖)、《牛经大全》(清·佚名)等古籍新注及“川南苗医与苗兽医研究”等课题,争取启动《*中兽医经验选编(第Ⅱ集)》编印工作。

全文阅读

兽医临床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摘 要:最近几年,我国兽医临床学科与其他的兽医学科一样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在兽医临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兽医临床学科研究对象及内容开始不断深入化及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临床兽医诊疗水平在此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程度提升,以此为我国畜牧业的未来发展及我国的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接下来,文章从目前我国兽医临床学科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兽医临床学科的发展对策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兽医临床 学科 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S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154-02

20世纪以来,全世界很多国家相继建立起兽医机构,同时在不断发展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以研究预防和治疗家畜疾病为主的兽医医学学科体系。伴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兽医学内容及任务产生了根本性变化,目前涉及到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环境健康等多个社会领域。新形势下,我国兽医临床工作在临床实践当中对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性探究,同时开始面向这个社会的发展需求,一些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大范围的具体运用,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性的成效。随着我国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迅速提高,许多兽医诊疗技术得到了深入性的探究及广泛性的运用,在兽医临床实践过程当中,在根本上促使兽医疾病诊疗准确率大大提高,同时促使我国兽医临床诊疗水平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我国畜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

1 我国兽医临床学科研究现状

1.1 我兽医临床学科动物营养代谢病研究

在我国社会各方面不断进步的大趋势下,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绿色优质畜产品、动物源性食品的现实需求在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畜禽数量得到了根本性的拓展。可是,从目前我国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我国饲养的畜禽产品一般以将生产迅速、高产作为最终的目标。譬如:瘦肉型猪、块大型鸡、高产鸡蛋、高产奶牛等,过度性节约化饲养及超高水平营养的不段供应,造成我国畜禽对不应激及环境因素等外界的刺激过度产生敏感,群发性的营养代谢病发生的情况下,还会引起我国动物免疫能力持续性降低,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国动物传染病的发病概率得到显著性的增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实施高产动物营养代谢病发机理及防控探究,通过实施营养调控对免疫性能进行系统性调整,可将疾病的病发概率降到最低程度,这些都将是我国兽医临床工作者接下来需要重点探究的热门课题。

1.2 我国兽医临床学科动物中毒病研究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