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守护者计划

守护者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时期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制的问题探讨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针对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大、分布广、困难多等明显特征,文章以广西为例,提出应以“儿童为本、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主线、社会参与”为基本路径,以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网格化网络、组织队伍、机制平台、行动计划和乡土资源基地为着力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留守儿童的关爱机制。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1-0115-05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加快向城镇集聚,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在不断增加。根据“六普”样本数据推算,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人,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还呈现出分布广、困难多等明显特征。从总量上看,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5省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国总量的43.64%;从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比例来看,重庆、四川、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南的比例已超过50%,湖北、广西、广东、贵州的比例超过40%。由于机制保障不健全、社会化支持不足、教育资源单一等问题,这一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仍面临着亲情缺失、安全缺保、生活缺助、学业缺察、心理缺慰等一系列困难,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仍未得到全方位的保障。

近十年来,对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方面,在实践行动领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维护留守儿童权益构成了我国各级政府公共政策及其行动领域的重要内容,各地留守儿童关爱体制机制已初步建立并不断得到完善。另一方面,在理论研究领域,留守儿童所引起的教育、社会化、人力资源等系列问题在进入2004年以后,真正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并成为我国公共政策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些研究从多学科的角度,对留守儿童的身份根源、生存状况、教育监护、心理情感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但从整体上看,已有政策实践和理论研究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尤其用减量化的思路,以网络化、立体式的研究范式,对新形势下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展开系统研究的成果仍较缺乏,目前类似的相关研究是散落于有关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和社会化等研究中,或仅在政府公共政策的行动领域中得到某些实证。因此,本文将以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网格化网络、组织队伍、机制平台、行动计划和乡土资源基地为着力点,进一步研究健全和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的新路径。

一、进一步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制的重要意义

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制,不仅是补齐教育民生短板,顺应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新期待,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社会进步和谐的重大议题,也是大力破解教育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实现我国教育的均衡化、优质化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战略手段。

二是改进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现实需要。根据留守儿童在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独特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管理,改善留守儿童生存处境,提升留守儿童福利水平,提高留守儿童整体素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发展,是当前我国改进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切实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一项重要任务。

全文阅读

免疫接种率干预留守儿童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干预方法根据赞皇县留守儿童基线调查结果和影响因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全县采取了实施预防接种新模式、定期查漏补种、加强督导、改善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健康教育等综合性干预措施。

1.2质量控制本次调查的所有人员通过培训,统一标准和方法后方可开展调查。市级专业人员全程参与并进行质量控制,负责调查表的审核,凡出现下列问题之一者,均为不合格。(1)调查内容不完整;(2)调查数据或问卷出现逻辑错误。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接种率调查

2.1.1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干预前、后留守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分别为70.57%,9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单苗上看,8种疫苗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接种率上看,以新增“两脑”和甲肝疫苗接种率提高明显(P<0.01)。

2.1.2加强免疫接种率:干预后,留守儿童5种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在90%以上,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两脑”疫苗提高明显(P<0.01)。

全文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影响因素分析

接种疫苗被证明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是需要保持高接种率,才能建立人群的免疫屏障,从而达到群体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效果。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特殊性,已成为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济宁市的一项留守儿童接种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五苗”接种率仅为60%左右,“五苗”全程接种率仅为56%,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1];2013年重庆市某县针对留守儿童接种率的专项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加强免疫接种率较差。为进一步探讨影响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因素,本研究通过比较重庆市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免疫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为农村留守儿童创建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重庆市留守儿童较多的3个县作为本次调查项目县,每个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选取1岁组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监护人各90名进行调查。留守儿童定义: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方务工或经商,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且分开时间超过6个月的,由其他看护人长期看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儿童[2]。

1.2调查方法

通过查验儿童预防接种卡、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接种率现状,并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入户问卷“留守/非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及儿童接种率调查问卷”了解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对预防接种知识需求情况,并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对照研究。

1.3质量控制

调查开始前对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培训;每份问卷完成后,调查人员及时对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进行现场核对。问卷由双人录入,并经过一致性检验。

全文阅读

留守儿童免疫接种率干预后探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根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均在6岁内完成。为此,我们此次调查的留守儿童,其父亲或母亲单方外出打工,或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打工3个月以上6周岁以下的儿童。同时在周围选择居住地相同(同行政村),年龄、性别相近,父母均在家的儿童进行对照。

1.2方法

调查前由村医对所辖村留守儿童进行摸底登记,然后由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专业人员和乡、村防疫医生对留守和对照儿童接种率和监护人免疫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掌握干预后接种率状况及影响因素。

1.3判断标准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的判定标准为:儿童有明确的出生时间,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起始月龄正确,全程接种为合格。提前接种以及2剂次疫苗间隔时间不正确(小于28d)为无效接种。除甲肝疫苗在2周岁内完成基础免疫外,其他免疫规划疫苗在1周岁内完成全程接种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加强免疫合格接种标准:起始月龄符合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且在规定的月龄内完成接种,视为加强免疫合格接种。

1.4干预方法

全文阅读

留守儿童疫苗接种的探讨

基本情况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600份,对照疫苗合格接种标准和留守儿童的定义判定,其中有32名留守儿童不符合定义,故除去,问卷利用率94%,在余下的564份调查问卷中,男性326名,女性238名,性别比1.37: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免疫规划接种情况(表1)。甲肝(χ2=9.116,P=0.003)、乙脑2(χ2=6.433,P=0.011)、流脑AC(χ2=7.369,P=0.007)等疫苗,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接种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父母外出时间规律父亲外出时间早于母亲外出时间,父亲最早外出时间为儿童1月龄大小,母亲最早外出时间为儿童2月龄大小,随着儿童月龄增加,外出父母人数不断增多,至儿童7月龄时,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外出父母人数占77.36%。按照儿童月龄大小结合其接种疫苗的时间顺序与接种率制作图2,图示在儿童满6月龄后除含麻类疫苗和8月龄乙脑疫苗外,其余疫苗都出现较基础疫苗接种率下降的趋势。

父母外出类型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疫苗接种比较分析三种留守类型中父亲外出占23.86%,母亲外出占15.53%,双亲外出占60.61%,父亲单独外出对留守儿童的疫苗影响主要是流脑疫苗2,接种率低于非留守儿童(P<0.05);母亲单独外出影响的疫苗是流脑1、流脑2、百白破4、含麻疫苗2、甲肝、乙脑,接种率均低于非留守儿童(P<0.05);父母均外出影响的是流脑AC疫苗,接种率低于非留守儿童(P<0.05)。母亲单独外出对留守儿童的疫苗接种影响最大。(表2)

父母外出类型(母亲外出、父亲外出和父母均外出)对留守儿童疫苗接种的影响分析母亲外出和父亲外出比较:百白破4、含麻2、乙脑2、流脑2等疫苗母亲外出类型儿童接种率低于父亲单独外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母亲外出和父母均外出比较:含麻1、含麻2、甲肝、乙脑2等疫苗母亲外出类型儿童接种率较父母均外出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父亲外出和父母外出比较:百白破4、流脑2前者接种率较后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

父母外出时间的规律性对儿童免疫接种有规律性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儿童家长外出高峰时期集中在儿童3-5月龄,也就是说大部分留守儿童在6月龄以后处于留守状态,监护权已经发生部分或全部转移,通过数据分析,主要影响6月龄以后的疫苗接种情况,但是不包括麻疹1、乙脑1,原因是在2009年和2010年安徽省连续两年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2008年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太和县开展了一次查漏补种活动。数据表明,流脑1、甲肝、百白破4、乙脑2、流脑AC等疫苗的接种受到影响,统计学检验有差异,提示在儿童满6月龄时就应该认真搜集留守儿童相关信息,以便进行预防接种干预。

监护权转移形式也影响儿童免疫接种父亲单独外出,母亲为监护人;母亲单独外出,父亲为监护人;父母同时外出,祖父辈或亲戚为监护人。调查结果显示,母亲单独外出对留守儿童疫苗接种影响最大,双亲外出次之,父亲单独外出影响最小。母子关系是各种人际关系中最亲近的关系,母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母亲外出使得母子关系疏远导致儿童被忽视。另外,监护权转移的不完全性和滞后性对儿童各方面的成长也有影响。这一结果有力地提示母亲在家有利于儿童免疫接种,父母均外出,即监护权全部转移较母亲单独外出更有利于儿童免疫接种。针对所有外出务工的父母,可利用他们规律性的返乡时间开展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免疫接种知识水平,形成免疫接种保护屏障。

处于留守状态的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应引起重视通过笔者调查,在儿童满6月龄后免疫规划的疫苗的接种如流脑1、百白破4、乙脑2、甲肝、流脑AC等与非留守儿童经统计学检验均有差异,说明留守儿童在留守期内相对于非留守儿童在疫苗接种方面更需要关注。

由于调查对象标化,使得各疫苗接种样本量不统一,从使分析存在一些不足但是,该调查的样本量足以对所需探讨的问题进行说明,所以结论具有可推性。该局限也为以后的调查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全文阅读

山峰守护者的承诺

7月28日,中国户外领军品牌奥索卡在北京举行了公司成立15周年盛大庆典活动,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李致新,奥运火炬手、中国登山队队长、奥索卡形象代言人王勇峰,登山队队长尼玛次仁;著名西部探险摄影家吕玲珑,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计划的英雄,CCTV著名主持人张斌等各界朋友、合作伙伴及五十余家权威媒体出席了此次盛典。活动当天,奥索卡呈现了一台以户外精神为主线,以现代艺术为表现手法的精彩演出。随着奥索卡15周年庆典的举办,奥索卡与高山救援队一起成立的“雪山守护计划”也于当晚正式开启,这项计划旨在提倡环保登山,宣扬最朴实的登山精神,保护登山者,普及户外探险知识,传播正确的户外探险观念,并聘请著名西部探险摄影家吕玲珑先生担任形象大使。

在户外运动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城市,走进大自然,而山峰作为自我极限挑战的最佳选择,一直受到许多户外爱好者的青睐。然而随着攀登人数的增多,不仅使山峰环境受到了一定影响,各种山难也屡有发生,登山作为一项具有一定危险的户外运动,户外爱好者的挑战的同时,也应当具有全面的户外探险知识。所以,无论是攀登城市近效的上峦,还是作为登山代名词的世界第三极珠峰,拥有专业的登山知识及良好的安全意识都是极为重要的。

作为国内专业户外品牌的奥索卡,也一直将户外爱好者的安全视为己任,尤其是在登山方面,人们提到奥索卡,都会与这15年来发生的伟大登山事件联系在一起,举办的首届中国登山节、首届登山节;赞助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计划的圆满完成;乃至奥运圣火珠峰传递都伴随着奥索卡的身影。而“雪山守护计划”的启动,正是奥索卡对于安全登山的一份关注和努力,其意义不仅仅是一项行动所能涵盖,而是一种积极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的几年中,为户外爱好者树立正确的户外观念,提供正确的户外救援方法,让安全户外深入人心。

登山的核心是人,而安全户外的核心则是拥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户外运动方法,这亦是雪山守护计划的核心所在。提倡环保登山理念以及对拯救生命的坚定信心和行动,雪山守护计划的启动,是奥索卡作为山峰守护者的郑重承诺。

全文阅读

改善初中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现状

1.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将初中生学习习惯分成三个等级,分别为:较差、一般和良好。据调查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总体状况如下:

表1数据表明,学习习惯较差的初中“留守儿童”有146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22.12%;学习习惯一般及以下的454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的68.79%;仅有31.21%的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良好。说明,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总体状况堪忧。

2.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异比较与分析

对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进行t检验,看两者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对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进行t检验,发现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6),非“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得分要显著高于“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进一步分析学习习惯中八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在学习计划上的得分差异高度显著(p=0.01),说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计划性要显著好于“留守儿童”;在复习上得分差异显著,说明非“留守儿童”的复习习惯明显好于“留守儿童”。其他六个维度,除作业外,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考试、课外学习、应用等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虽没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但也可以看出非“留守儿童”的情况均好于“留守儿童”。说明,缺乏父母双方有力的监管,会极大地影响初中“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

3.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成因分析

初中阶段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人的很多活动还属于他律水平上。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对孩子学习习惯的监督与指导功能弱化,一旦缺少了强有力的监管,初中生的自律性又不强,导致他们的学习习惯变差,学习成绩不良。这是造成了多数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双方外出,由祖辈监护孩子,祖辈责任心虽强,但体力和知识水平不足;由其他亲戚监护孩子,由于这类监护人在对“留守儿童”施教时大多瞻前顾后,“有所为,有所不为”,遇到阻碍时,往往采取放任的态度;即便是父母单方外出,也会因为余下的一方在承担过重的家务劳动后,再无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去督促孩子的学习了,这都会导致家庭功能在指导“留守儿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中的弱化。 1.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将初中生学习习惯分成三个等级,分别为:较差、一般和良好。据调查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总体状况如下:

全文阅读

《述说天空》第三章作文1200字

第三章乐章的前奏

偌大的首领室里

两个少年站在一个坐在沙发上的橘啡色头发的少年面前。阳光照在他的身上,很耀眼。但那双眼眸有一丝摸不去的悲伤,看透一切的双眼。

“只能用那个计划了。”阿纲冷静的道说着。

“嗯?泽田先生您已经有了计划吗?

“这个计划这能让你们两人知道,绝对不能让其他的人知道。” 是什么计划不能让其他的守护者知道呢?

“我知道了,泽田先生,那么到底是什么计划。”

“我要把十年前的我和他的守护者,送到这个未来来。让他们去打败白兰!”

全文阅读

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论文

1.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将初中生学习习惯分成三个等级,分别为:较差、一般和良好。据调查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总体状况如下:

表1数据表明,学习习惯较差的初中“留守儿童”有146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22.12%;学习习惯一般及以下的454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的68.79%;仅有31.21%的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良好。说明,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总体状况堪忧。

2.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异比较与分析

对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进行T检验,看两者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对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进行T检验,发现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6),非“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得分要显著高于“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进一步分析学习习惯中八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在学习计划上的得分差异高度显著(P=0.01),说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计划性要显著好于“留守儿童”;在复习上得分差异显著,说明非“留守儿童”的复习习惯明显好于“留守儿童”。其他六个维度,除作业外,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考试、课外学习、应用等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虽没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但也可以看出非“留守儿童”的情况均好于“留守儿童”。说明,缺乏父母双方有力的监管,会极大地影响初中“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

3.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成因分析

初中阶段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人的很多活动还属于他律水平上。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对孩子学习习惯的监督与指导功能弱化,一旦缺少了强有力的监管,初中生的自律性又不强,导致他们的学习习惯变差,学习成绩不良。这是造成了多数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双方外出,由祖辈监护孩子,祖辈责任心虽强,但体力和知识水平不足;由其他亲戚监护孩子,由于这类监护人在对“留守儿童”施教时大多瞻前顾后,“有所为,有所不为”,遇到阻碍时,往往采取放任的态度;即便是父母单方外出,也会因为余下的一方在承担过重的家务劳动后,再无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去督促孩子的学习了,这都会导致家庭功能在指导“留守儿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中的弱化。1.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将初中生学习习惯分成三个等级,分别为:较差、一般和良好。据调查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总体状况如下:

全文阅读

太和县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现况及未种原因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太和县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状况,分析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未种原因,为探索今后适龄儿童的疫苗接种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方法,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做对照,入户问卷调查,采用eridate3.1录入数据,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太和县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12月龄内(卡介苗、百白破、脊灰、乙肝、麻疹)接种率较高,18月龄后免疫规划疫苗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甲肝(χ2=9.116,P=0.003)、乙脑2(χ2=6.433,P=0.011)、流脑AC(χ2=7.369,P=0.007)等疫苗有差异。同一目标儿童的基础及加强接种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未种原因:12月龄内主要是儿童身体不好、监护人没时间、没接到接种预约及怕收费;18月龄后未种原因主要是儿童身体不好、监护人没时间、没接到预约通知,经统计学检验,12月龄内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没接到通知(χ2=12.73,P

【关键词】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未种原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34-02

2008年安徽省落实了扩大免疫规划,适龄儿童的一类疫苗数量由5种迅速扩大到12种,免疫规划工作得到重视的同时,但不少地方的免疫规划工作却出现了滑坡,突出表现为接种率下降,预防接种服务质量下降,为了解太和县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况以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未种原因,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更好的开展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特对我县适龄儿童的免疫接种现况和未种原因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

1.2 方法 在全县范围内随机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共抽取15个行政村。每个年龄组分别调查5名常驻儿童,5名父(母)外出留守儿童。全县共调查600名儿童。

1.3 判断合格接种的标准 ①免疫起始月龄正确;②针次间隔时间正确;③基础免疫在12月龄内完成;④有准确的出生和接种年、月、日以及接种单位、接种记录;⑤内容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