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现在我给学生上手工制作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材料变废为宝及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塑造和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作品,来展现自己个性意愿及锻炼手眼脑结合的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变废为宝;审美情趣;创造能力;个性展现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93-01
我从小学就开始接触了手工制作,手工课是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记得小学时,老师教我们如何织毛衣而忽视了手工制作造型的认识和审美感受,所传授的只是某种物品的制作方法,一般也只是纯粹的编织和粘贴,而不是向我们展示不同材料或同一材料在制作上不同表现的可能性。虽然小学时的我们手工制作也有所接触,但我们都感受着这一愉快的编织过程。现在我给学生上手工制作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材料变废为宝及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塑造和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作品,来展现自己的个性意愿及锻炼手眼脑结合的实践,操作能力。手工制作设计范围广,它包括手工折纸、剪贴、刻纸、泥塑、陶艺、编结以及各种民间美术工艺制作等;选材来源于生活,如:纸、绳、布、棉花、线、塑料、陶泥、易拉罐、饮料瓶、铁丝、瓜子壳、坚果壳、蛋壳、包装纸、各种豆子、蜡烛、水果,蔬菜,废旧材料等在选材上没有特别的限定,跟据你的制作题材选材。美术手工制作更加适合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好玩好动的年龄特征来制定学习计划和内容。
一堂好的手工制作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提高审美情趣。手工制作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密切联系的一种造型活动。它既能反应人们的艺术审美,又能给予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活动。
手工制作可以让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的东西变废为宝。许多由报纸,杂志,易拉罐,烟盒,瓜子壳,蛋壳,等东西做出的手工制作不仅美观还具有实用性,有的还让人赏心悦目。近几年我是我们学校手工制作兴趣小组课的辅导老师,我们手工制作课以变废为宝为宗旨,从身边找材料找素材,利用本地的白泥、红泥做有趣的小泥塑,用废旧材料作出很多好看有趣的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手工制作与我们生活是相互联系的,美无处不在,从而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同时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运用材料的能力,并在制作过程中养成细心,认真和计划周密的好习惯。不仅如此,通过学习我们还可以掌握形式美的原则和法则,提高学生的审美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只有渴望创造才有可能创造,创造动机是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积极的情绪是成功的重要前提,而创造热情是随着创造者对创造目标及其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认为: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只有让孩子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而手工制作正是典型的手脑并用、手眼协调,有利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有利于全面开发学生创造力。这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用价值。
【摘 要】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的形式如:折纸、剪纸、染纸等等。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折纸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小工艺,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在折纸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满足,而且能促进幼儿动脑、动手以及各种交往、探索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手工制作;折纸;指导
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的形式如:折纸、剪纸、染纸、编织等等。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点状、线装、面装、块装)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对培养幼儿认真观察、有意注意以及耐心细致的习惯,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形成立体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折纸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小工艺,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在折纸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满足,而且能促进幼儿动脑、动手以及各种交往、探索能力的发展。幼儿早期的折纸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探究欲望,并不是要教会幼儿多少数量的作品。因此,我认为幼儿学习折纸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尤其是4-5岁的幼儿,教师应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和成功的乐趣。在传统的折纸教学中,折纸活动的教育作用并未完全体现,原因在于在进行折纸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开发孩子的主动表现能力。一直以来,在教幼儿折纸时,都是教师折一步,幼儿跟一步,在一步一步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模枋。这种方式仅适合初学幼儿,而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幼儿来说,是没有真正获得动手操作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它限制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创造精神的发挥。在大力提倡创新的今天,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应该给予改进及创新,那么,作为幼儿折纸活动的指导者到底应做些什么呢?也就是说要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折纸活动呢?我个人认为是可以这样的:
一、激发幼儿看图折纸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图例是否感兴趣,取决于要折的物体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因此,根据幼儿的发育特点,在上折纸课程之前,我先折了几个形象、生动、幼儿容易辨认的小动物或物品,请幼儿欣赏,孩子们看了以后都争先恐后地要跟老师学习折叠自已喜欢的纸艺。这时我告诉小朋友:这些物品是老师看图例折出来的,如果小朋友学会了看图例,自已就也能折了,而且还能折出更多的东西呢!以此来激发幼儿学习看图折纸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会分步骤、分类别地教小朋友认识了一些折叠符号。如:峰线、谷线、正折、反折符号以及它们的折叠方法,并且提供各种图例,让小朋友按照折叠符号折纸,比比哪个小朋友最先折出来。当孩子们自已能看图例折出作品时,都会自豪地说:“这时我自已看着图折出来的!”
在幼儿刚开始看图折纸时,我不仅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幼儿喜欢又符合其折叠水平的物体,同时还提供给幼儿造型好看、折叠工整的范例,既激发幼儿看图折纸的兴趣,又为幼儿欣赏折纸作品提供了机会。在实践中,我还注意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看图折叠的方法来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二、如何找到一种适合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
新年快到了,媛媛老师让我们班每一个同学都制作一个小手工,来庆祝新年,可以与爸爸妈妈一块完成。
回到家后,我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告诉了爸爸,他听后笑着说,哎呀,小事一桩,下午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手工制作。首先爸爸先选定了一个主题,因为今年是狗年,所以我们决定制作一个与狗有关的小手工,爸爸用手机在网上搜索了手工制作的方法,各种各样的都有,这时我突然发现有一个是用雪糕棍做成的小狗,特别的可爱,正好我也有好多根雪糕棍,于是我们决定利用这些棍做成一个小狗。
我们找了胶水,把棍都拼在一起,做成狗的身子,然后剪两个耳朵,涂上颜色,最难做的就是狗鼻子了,我先是找到了一点棉花,然后用黑色的彩笔芯把棉花涂黑, 一不小心,黑色就涂到了自己手指头上,怎么洗都洗不干净,最后一步就是把所剪的耳朵还有爪子都贴上,小狗就这样完成了。
望着我与爸爸一块做的小狗,心里开心极了。
今天小侄女放学回来后,带来回了一本手工制作的课本,这也成为了我最近的任务,就是交她如何进行手工制作。
第二天,我上街上买了胶水,还有双面胶,一切准备好后,就等着她放学回来,下午她回家以后,她就迫不及待的让我叫她怎么做,鉴于她是一个小学生,我交给了她最简单的任务,就是帮我涂胶水,一开始她还及不情愿,说根本就没学到什么。
我对她说,你看我做几遍后在把重要的步奏交给你,小制作开始了,首先我把需要做的东西用剪子剪下来,然后在折叠一下,然后就让她把胶水挤在上边,我就用手再使劲的挤一下,东西就做好了。
这时她很开心,然后就抱着我说让我交她,我说明天就交你好不好,她开心的同意了,第二天,我开始交她如何用剪刀把东西剪下来,她小心翼翼的用把东西剪了下来,但是还是有些地方剪破了,她很不开心,我安慰她说没有关系,看我把它修好。
经过了几天的制作,她也掌握了一些要领,当然心里自然很开心,真希望她能赶快学会,这样就可以不用我交了,我也就可以解放了。
我和我的好姐妹相约在淘宝上面买了一个香囊的手工制作,准备在一起制作这个东西。
不久后我们的货都到了,我的好朋友来到了我的家中,和我一起制作。我的香囊上面有两条鱼,一朵荷花和几片荷叶,而他的是海洋和浪花的模样,都很好看。因为我们从前都没有做过针线活,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项有挑战的任务。我们把包裹打开,里面是一些针线和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因为我们对做这个东西没有一点经验,所以打开了视频跟着视频上的人做。我们先把工具都在桌子上摆好,明白每个工具是用来做什么的,然后便开始穿针穿针的过程很艰辛,因为情头太小了,而现在总是容易开叉,我们费了好大功夫才把线穿进去。
穿好了针线,我们便开始把布印在图案上,把图案印在圆环上,开始进行缝制。缝针的步骤并没有像我想象的一样困难,但是他是一个很需要耐心的过程。都是一些很基本的针法,没有一些很有技巧的针法,只要认真仔细有耐心就能完成。我先从小鱼缝起,然后再制作最简单的荷叶,最后再缝制荷花,因为荷花是渐变色的,要经常换线,所以我选择在最后完成它。就这样缝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图案缝好了,下一步就是需要在里面塞棉花,然后把这个香囊彻底封口。下棉花的时候我总是在纠结塞太多了,是不是太过膨胀了,塞太少了又太过干瘪了,所以在纠结的过程中浪费了很多时间。
终于塞好了棉花,我开始将这个花朵形状的香囊一边一边的缝好缝制,这个过程也很艰难,虽然步骤很简单,但是要一直对齐针口和针线,另外整个一圈缝下来是很大的工作量,我缝了两个小时才完全缝好,有时候缝错了还要拆线,重新来。
我和我的朋友几乎同时完成了手工制作,成品的效果很好,虽然过程有些艰难,但是看到成品的最终模样,我们还是感到很欣慰的。
在我家的书架橱窗里,有一幅特殊的”画“,确切的说它更像是一个手工制品画,因为它并不全是用颜料制成的,而是用了我们平时常见的鸡蛋壳制作而成。
这幅”画“来自于我们的一堂美术作业课。
我们的美术老师是一位非常有创意的老师,不仅仅教我们画画,更是经常教我们一些奇奇怪怪地创作,而鸡蛋画,就是其中一种。
当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用鸡蛋壳来作画。想一想鸡蛋是我们平时都会吃的,可是却很少有人会留意把蛋壳给收起来,都是直接扔掉的。
于是,回家之后,我就和爸爸妈妈说,做饭的时候,鸡蛋壳不要扔,我要用来”做作业“。
他们都很好奇,但也坚持我。我原本是想要学别的同学在鸡蛋壳上画画的,那打鸡蛋就需要一个功夫了,就是只能敲尖点的一个小孔,然后把蛋壳倒出来,再把壳洗得干干净净晾干再在上面涂画。
可我每次都会把蛋壳弄破掉,一来二去,不想打太多蛋,一次吃太多可不行。于是我想到老师的另一个办法,就是画一幅画,但不涂颜色,而是用敲碎的蛋壳一块块地粘贴在画中当“涂色”。所以我就划了一年长颈鹿,然后把洗好的鸡蛋壳,有粉红的,有淡绿色的敲得细块一些,再用固体胶一块块去粘。
不知不觉,我就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当看到自己的那张成品的时候,真的太开心了,两种蛋壳颜色相间,居然有了不一样的展示风格,连爸妈都夸好看。所以当把这份作业交给老师看的时候也受到了表扬。
有人戏言,你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花钱。
很久以来,我们都不需要亲手为自己造东西了,只要花钱,就可以买到衣食住行用玩各个方面所有的东西。所有产品都可以快速生产,快速的工业生产带来大量标准化的产品,所有人的生活在这个工业时代越来越趋同。
这种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快乐,但也带来了同样多的烦恼。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又开始喜欢上手工物件。在一些手工博客和网站上,网民聚在一起,热烈讨论、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还有更多的人,拿着自己“私家制造”的各种手工小玩意儿,奔赴创意集市,融入“创意达人”的行列,使得手工这个古老又新潮的玩意儿愈发迷人起来。
于是,我们开始感叹,越是高速运转的时代,人们越是怀念缓慢的生活……手工是一种态度,是对慢生活的礼赞,是对工业社会的调侃。婚纱:我的嫁衣我做主
婚纱,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新娘来说,一袭漂亮绝项的婚纱,更是她们心仪已久的。如今,越来越多的新人不再满足于店里买来的成衣婚纱,而是根据自己的个性定做手工婚纱,这种纯手工技艺的精致以及原始制作带来的美的气息,着实让众多新人们趋之若骛。
“我的嫁衣我做主”是每个女孩子的梦想,看着西方电影里的那些老太太们,年已古稀还把压箱底的早已发黄的婚纱翻出来,拿在手里摩挲回味,不禁让人也想珍藏一件属于自己的婚纱。
千转百转我们找到了与博客里同名的圣典纳纯手工婚纱制作“据点”。一进门,给人的感觉很温馨,虽然面积不大,但是金黄的色调看起来很舒服,走进去感觉好想回到了家,一点不觉得拘束。设计师高娟是个很随和的人,顾客都说她个性很好,服务又周到,“当然,她设计和制作的婚纱也特别漂亮。”
听说这里的婚纱有一个特色,每款只做一件,独具特色,所以很多个性至上的年轻人都想来这里定做专属于自己的婚纱礼服。走进礼服大厅,换上工作人员准备好的拖鞋,白色皮沙发,彩灯,鱼缸……华丽的装修并不让人有距离感,反而觉得很惬意。除了放置婚纱玻璃大橱的客厅外,还有两个房间,一间为设计室,一间为手工室。据介绍,这里婚纱最大的特点是用料好,所用面料一般来自台湾、日本、韩国,所用蕾丝来自法国,所以价位也会比较高一些,而且每位准新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出特色,并可参与缝制。顾客也可以通过公司网页或者预约后看样,看样时可进行修改,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同时,这里也可根据客户提供的样板仿制婚纱。
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的形式如:折纸、剪纸、染纸等等。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点状、线装、面装、块装)的具有可面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对培养幼儿认真观察、有意注意以及耐心细致的习惯,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形成立体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张纸经过折、翻、折成了一件件形象夸张、富有趣味的作品。对这种诱人的制作,幼儿抱有浓厚的兴趣。活动过程中幼儿有步骤不易模仿,致使部分幼儿不能独立操作完成,失去信心。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种适合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呢?就此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实验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意图阶段的指导
意图顾名思义就是动机,既制作一件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在成人手工活动中,其意图是很明确的,或为观赏取乐,或为点状装饰,或为创造价值。而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型,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碎片,原先并没有想到要用纸做个什么东西,只是出于好奇,折纸的行为使自己看到纸本身改变了形状,看到纸的变化,使幼儿对活动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制作意图明朗化。
1、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如: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折纸环境。这对幼儿折纸的兴趣极其重要。为了给幼儿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各种蝴蝶在飞舞,用绿色纸折出许多可爱的“小青蛙”,和幼儿起名为“青蛙合唱团”。用红色的纸折出各种花,用黄色的纸折出美丽的小金鱼,还有“鸟的世界”等等。一一装饰在室内,有的小朋友高兴的说:“老师,我们的活动室真漂亮。”有的说:“老师,快教我们折纸吧!”幼儿在这个时候兴趣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折纸的愿望
2、给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幼儿的手工制作意图大多是在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因而要多为他们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如:让幼儿在使用各种软硬不同的纸等活动中,了解纸的软硬程度及易变化、易造型等特性;还可以让幼儿在玩纸的同时进行各种活动,让幼儿在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折纸活动产生兴趣,愿意去操作。
3、在玩耍与欣赏中明确制作意图。
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半逻辑思维特点,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早期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如:幼儿拿到一些碎纸他们会想象成“雪花”,再比如:在泥工活动中,幼儿将在手中团、搓、捏、压,随着泥巴的变长,他们会联想到“小棒”的形象,随着泥巴的变圆,他们会联想到“皮球”“圆宵”等形象。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教师的指导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折纸环境。这对幼儿折纸的兴趣极其重要。为了给幼儿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各种蝴蝶在飞舞,用绿色纸折出许多可爱的“小青蛙”,和幼儿起名为“青蛙合唱团”。用红色的纸折出各种花,用黄色的纸折出美丽的小金鱼,还有“鸟的世界”等等。一一装饰在室内,有的小朋友高兴的说:“老师,我们的教室真漂亮。”有的说:“老师,快教我们折纸吧!”幼儿在这个时候兴趣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折纸的愿望。
二、给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如:让幼儿在使用各种软硬不同的纸等活动中,了解纸的软硬程度及易变化、易造型等特性;还可以让幼儿在玩纸的同时进行各种活动,让幼儿在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折纸活动产生兴趣,愿意去操作。
三、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并激发幼儿进行联想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还创设了美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如:请幼儿折出一架机关枪可用哪些材料(可用纸、剪刀....)。
四、帮助幼儿不断积累多种表象
人的双手是人类天然的劳动肢体,在劳动工具未被发现、应用之前,人类靠自己的双手维持着自己的生命,人类生活所需的一切器物都由手工制作。当人们发现并学会运用某些简单工具之后,制作器物仍然离不开手,只是手工制作的器物品类更广泛、形态更精美,制作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今天,我们处在机械化、数字化时代,一切器物都可依靠机器、依靠数码技术生产出来,智能机器人已经诞生,无人驾驶的飞机在天空翱翔。人们享受着科技文明带来的一切,手工艺似乎不再重要了,其实事情正好相反,在现代社会手工制作的器物因稀少而变得更加珍贵。
手工编织——传承久远
用手编织器物起于何时,未经查考,但可断定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编织器物的历史至少己有四千九百九十九年。这是因为人类生活离不开编织,编织工艺简单,原材料采集方便。
说编织工艺简单,是因为它可以不借助任何工具,完全靠自己的双手劳作完成。说原材料采集方便,因为一些植物的茎、皮等现成拿来就可充当编织器物的材料。比如草编、秸编,用的是野生植物的茎。利用麦秸可以编成手提包、扇子等。草编器物更多,可以编成遮风防雨的帽子、肩披,还可编成椅垫、地毯等等。用稻草编成的草鞋,在中国广阔的农村里穿用了已有几千年。稻草价值低廉,取材方便,编织草鞋工艺简单,备一张长条凳和一捆稻秸就可操作。手艺好的人编成的草鞋穿在脚上很舒适,不但不会刺痛,脚底心还会有痒痒的感觉。完全用手工编织除了草编外,还有藤编、麻编、棕编等。
竹编,就得运用简单工具了,至少备一把劈刀,把竹枝一层一层劈成软皮。一般一根竹枝可劈三层,头一层最有价值,称作竹青或蔑青,因为它光滑、坚韧,用竹青编成的器物经久耐用。第二层、第三层称作竹黄,质量就差了,容易发脆折断,编成的器物不耐用。竹编的器物长期以来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常见的有篮、箩、筛、笼、筐、簸、篼、席、匾等等,品种繁多。
至于用工业加工物作为原料的编织物也不鲜见,如用绒线编织成衣饰、用棉纱编织成巾毯、用钢丝编织成网萝,用金银丝编织成饰物等等。
如今手工编织物成了稀贵物品,说不定哪一天草鞋会在城市悄然流行起来。从前僧侣们穿的“布条鞋” 也是编织物的一种,只是用破旧布条搓成棉绳再编织成鞋,穿起来比草鞋更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