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习软件自我总结

实习软件自我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高职《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教学观 软件学习共同体 多元评价

【论文摘要】:计算机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信息处理工具,本文以此事实来切入,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培养熟练而高效的计算机高职人才:改变传统的课堂教法,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采用多元教学策略,培养高技能软件操作人才。

在社会迅速信息化的过程中.计算机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说计算机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处理工具。即利用计算机工具软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信息收集、汇总、分析等同题。<常用工具软件)课是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职业技能必选课.旨在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熟练运用工具软件创造性地处理日常信息任务的技能。同时。这门课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灵活性、情境化等诸多特点,若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会产生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相脱节的问题一学生虽然记住了工具软件的类型和功能但是不能利用工具软件解决实际的问题。为改变这种教学情况。笔者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探讨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如何实施这门课程的教学。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表征着一种新的知识观念.符合当代教学论强调主体培育、凸现创造性培养的时代精神。为批判课堂中占统治地位的传播主义提供了新的表达形式.对于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也有积极的意义”睫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它对知识、学习、教学等基本教与学概念都有自己全新的诠释。对教师、学生的基本责任与角色也有自己全新的论述。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反映。仅是对现实做出的一种较为合理的阶段性的总结与概括.它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断更新,知识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需要人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再创造。即建构主义知识观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知识观。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全文阅读

计算机软件应用软件的学习方法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计算机软件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计算机软件的学习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只有兴趣才能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勤练习、多思考,善于总结,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练运用所学的软件,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适应现代信息时代的生活方式与节奏。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方法

1、引言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各类计算机软件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计算机软件使用的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作为最重要的学习场所,为了顺应现在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了计算机使用能力的针对性培养,通过开设计算机理论和实践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1]。但由于学习时间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在学校掌握的软件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软件操作方法要通过我们自己去学习。因此,只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计算机软件的自学能力,才能适应计算机软件的跟新速度。

2、计算机软件的学习方法

2.1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计算机软件有了兴趣基础,才能高效的投入到计算机软件的学习中。首先要了解学习的内容,就计算机软件而言,要了解所学软件的功能,最终实现的效果,在了解的过程中,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 2013时,首先要了解Powerpoint是一款办公软件,要了解Powerpoint实现的效果,实现这些功能的途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Powerpoint,一定能事半功倍[2]。

2.2逆向顺序学习

全文阅读

软件体系结构课程实施自主式学习交叉案例教学法初探

摘 要: 为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要,作者在分析当前学生基础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案例教学交叉进行的教学新方法,并结合江苏大学计算机学院原有教学大纲的实际,应用该方法连续实施两学年教学实践,通过对两批次学生的反馈及实际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均显著提高。

关键词: 软件体系结构 自主式学习 案例教学法

随着软件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需要专门的软件设计高级人才。培养软件设计专业人才是当前高校的职责。软件体系结构也称软件架构设计(Software Architecture),是IEEE/ACM计算课程体系软件工程专业软件设计的核心课程。目前,软件体系结构是我国大多数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一般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该课程主要介绍架构模式和架构设计方法,侧重架构设计思想的实践应用。为了提高软件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不少高校总结了一些比较好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1-3]。但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点分散和强调实践应用的特点,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从我校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实际出发,笔者分析了近年来学生在学习意愿、学习能力、学习目的上的诸多变化,提出了一种“自主式学习交叉案例教学”的教学新方法。该方法连续在2009、2010级本科生的教学中应用,从课堂响应、课程考核及调查反馈等指标来看,该方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提高理论知识及案例分析能力。

1.实施本教学法的必要性

近年来,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软件体系结构涉及知识多而广,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比较强。学生缺乏项目开发实践经验,对架构设计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缺乏了解,进而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学生普遍觉得该课程没有实际的技术价值,体会不到架构设计在软件行业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架构设计在提高软件生产率和后期软件维护上的巨大价值,无法真正理解架构设计在整个软件工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对该课程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2教学方法单调

全文阅读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与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摘要]国内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当前软件行业的实际需求。本文阐述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以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探讨了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软件工程 人才培养 校内实习基地

国内软件产业在过去几年依托传统大学教育和专业化IT培训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软件人才培养规模。但所培养的人才无论在结构、质量和数量等方面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软件工程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中国软件业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教学实习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依托[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普通高校有必要在实习基地建设上狠下功夫,探索实习基地建设的多元化。

本文对目前的软件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软件工程校内实习基地的新途径来解决相应问题。

一、国内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需要各类软件开发人员总数超过350万人,而目前学习IT的本专科在校生总人数也不过100万人,供需的巨大差距造成软件人才的极度匮乏。软件人才的缺乏将成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瓶颈。我国现阶段软件工程人才的缺乏,一方面源于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有限,在数量上很难满足社会需要;另一方面,则更多源于培养体系的局限,高校软件工程教学很难适应软件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不注重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许多院校仍属于封闭或半封闭的办学模式,不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产业需求的对接,缺少企业的直接参与。虽然少数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注意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但因种种因素的限制使学校很难根据这些变化进行调整。这样致使学校很少有根据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机会,不能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和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具有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但因为高校很难为学生提供软件工程实践的机会,所培养的学生缺乏实际训练,实践动手能力较弱,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面向“技术”与“工程”层面的结合,重在对先进技术的实际应用[2]。因此,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尽快培养出适合快速发展软件产业所需的软件工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在软件企业设立实习基地和在软件实验室进行软件开发实践,是国内高校软件工程相关专业普遍采用的两种实习方式,但近年来从学生、教师等各方面反馈的信息来看,这两种方式都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首先,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受企业业务范围所限,学生们一般不能接触所学的软件技术与业务的全部内容,企业软件技术或业务信息有相当一部分对内、对外保密,学生们只能接触到企业可以公开的技术业务内容,而且,受现场条件所限,每个实习单位不能安排过多的学生,若安排学生过多,每个学生得到训练的机会就会减少,因此,学生统一在企业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很难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其次,在软件实验室进行软件开发模拟实验,由于条件的限制,实验的软硬件条件难以仿真,效果难以达到企业实际要求,而仅仅是满足于类似实验课的要求。

因此,在校外实习基地很难联系且实习效果并不理想、校内模拟实验也有一定局限性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创建软件工程校内实习基地是必要而紧迫的。构建校内实习基地必须从学校的客观实际和学生实习需求出发,以校内资源为基础构建实习基地软硬件条件,以校内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教师及校企合作企业方工程师为依托建立实习导师制度,以弹性的实习组织方式实现校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唯有坚持这样的总体思路,才能使软件工程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切实可行。

全文阅读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摘要:软件工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指出了在软件工程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即改变理论教学方式,适当融入案例教学、重视软件工程实训教学,注重联系实际。通过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这些方法的应用,学生反馈的情况,以及最终学习的效果来看,确实改善了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状况。

关键词: 软件工程;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主动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2-7767-03

《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和软件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软 件工程是将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工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软件开发的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活动中,同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1-2]。而软件工程的理论书籍是几代工程师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精髓,但是学生往往不具备这样的经验。因此使学生对软件工程的理论从感性上的认识变成理性的应用,是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 现状分析

1.1 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的限制

软件工程涉及到计算机、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市场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由于涉及内容太多、太宽,使学生感到这门课中包含的知识非常丰富,而且其本身还处于不断发展中,这是本课程的突出特点[3]。而目前大部分的教学计划限制了课时安排,由于对这种综合性强的课程因学时所限,授课内容大量缩减,学生不能有效地深入学习软件工程技术的知识体系。课堂讲授上教师往往只有简单的例子,没有时间用项目背景去引导,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因为知识的零散和抽象感到疑惑和迷茫。

1.2 学生自身素质的限制

全文阅读

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从软件外包人才现状着手分析了我国软件外包市场的人才需求特点及目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式进行探讨,深入介绍了国内外几种不同的软件人才培养方式的具体特点,分析和总结不同方式的优势与弊端。总结出“以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方式。

关键词: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实训教学

1 引言

面对全球软件外包方兴未艾的趋势,中国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选择和机遇。一方面是中国软件外包产业方兴未艾,依然充满机遇,一方面却是巨大的威胁已然来临,前途荆棘密布。尽管从政策支持、硬件环境建设到软环境培养几方面,已涌现出一批的软件园、软件出口基地,政府、企业、高校业已尽了最大努力,但是中国方兴未艾的软件行业,面临的是“绿色工业”的“能源危机”。

妨碍刚刚起步的中国软件产业加速发展的症结,是国内软件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表面看来,我国软件人才增长速度还要高于产业发展速度。2006年,我国软件全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另有约40万软件人员从事软件与软件应用、研究与教学等相关工作,同时每年还在以5~7万人的速度培养新的人才。从数量上说与软件产业的需求基本吻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这一庞大的软件队伍却无法满足蓬勃发展的软件产业需求。

软件外包产业要想做大做强,规模和人才是两个关键问题,但是这两个问题相辅相成,相互左右,归根到底还要归结到人才问题上。软件外包企业需要大批的掌握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工程师;需要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需要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1]。

缺乏软件外包人才表明了软件外包市场需求旺盛,也反映了高校和社会的计算机教育与培训不能适合软件外包企业的实际需要。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并不是门槛较低的工作,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在软件外包人才培养问题上,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呢?这仍然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本文从软件外包人才现状着手分析了我国软件外包市场的人才需求特点及目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式进行探讨,深入介绍了国内外几种不同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方式的具体特点,分析和总结不同方式的优势与弊端。

全文阅读

大三学习计划书

不知不觉中在大学生活中已经过了两年了,现在已经大三了,之前两年的时间很多,在学业上也一再荒废了,为了能更好的学到一技之长,决定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刻苦学习并做了学习计划。

此次学习规划的重点放在软件学习和景观专业课学习以及读书计划的制定上。软件学习的目标是提高软件制图水平,大三结束时能讲流利简单的操作软件制图,能用软件进行制图和设计,同时为技能考试和以后的工作做准备,争取拿到技能考试资格证。专业课学习紧跟老师进度,适当超前,做到不留问题,真正学懂专业课,为以后工作做准备。读书方面,有计划的读书,锻炼自己的思维深度。

具体措施如下:

一、软件学习。软件学习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将来工作中也很重要。软件学习贵在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总会提高软件制图水平。

⑴、学会积累复习,每天学习一些内容,隔天复习一次,一周复习一次,月末复习一次,没记住的内容反复复习。

⑵、每天背诵两句话,内容随意。一周复习一次,一个月的最后一周复习。同时努力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一周与同学练习口语一次。

⑶、每周用软件完成一幅作品,然后对照原图,查漏补缺,发现不足。周六周日晚上为作图时间。

以上计划,如遇突发事件,如紧急作业等,可延期完成。期末考试时计划停止。总体计划每天需花一小时时间学习软件,我相信,我有这个毅力坚持下去。

全文阅读

技校计算机软件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摘要:本文针对技校计算机软件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应对措施,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软件知识的获取、处理、运用能力,而不是要死记硬背。

关键词:技校学生;计算机软件;教学

随着计算机软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软件应用课程逐渐成为技工学校的必修课。与其他学科不同,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的教学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同时因为使用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教学,教学模式产生了一个大的变革,教与学的关系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1技校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技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差:技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镇,学生普遍存在基本操作较差的问题,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开机、关机、保存文件都不会,很多学生更从未学过应用软件,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用技能,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1.2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在社会环境和媒介的影响下,技校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自己的未来没有目标和计划,把许多精力放在崇拜明星、追求享受上。另外,技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跟不上课程进度,学习中问题也越积越多,成功体验少,学习的积极性低。

1.3教学内容和教材更新速度快:随着Windows和Office的频繁升级,计算机软件教材也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内容不断更新。有的软件学校在教学上刚上轨道,便被另一软件取代了,如排版软件PageMaker被InDesign取代。

1.4教学模式的改变:计算机软件课程的内容浩瀚广博,瞬息万变,使软件教学的模式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课堂,计算机软件教学在不断发展的传统教学观和教学理论指导下,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

全文阅读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初探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初探

一、引言

软件工程是一门交叉性的工程学科,它将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基本原理应用于软件的开发与维护中,研究重点是大型软件系统的分析与评价、规格说明、设计和演化,同时也涉及管理、质量、创新、标准、个人技能、团队协作和专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然而,软件工程开展近30年后,人们才对软件工程核心的知识体系达成共识。在国际上,ieee-cs和acm联合组建的软件工程协调委员会(swecc)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和推荐实践swebok2004[1],为软件工程职业实践建立了合适的准则和规范集,以作为产业决策、职业认证、课程教育的依据。基于swebok,swecc进一步定义了其中可以纳入教育程序的知识体系,包括本科生软件工程教育计划se2004中的seek、研究生软件工程教育计划gswe2009[2]中的cbok、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实践。

我国2002年启动了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程序。借助于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诸多学科,软件工程已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下的一个学科方向,发展为一个独立的新兴交叉一级学科。但由于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注重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工程化人才教育开展时间较短,培养体系尚在不断改革完善,因此在很多院校中软件工程学科还没有脱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范围,所培养的软件工程人才与工业界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整个硕士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影响研究生业务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核心,以训练实践能力的为目标的层次化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改革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特别是在硕士生的培养上,对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的要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求一般是同等并重,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高等院校保证培养目标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软件工程硕士的定位和其他学生不同,这为我们的课程设置、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通过对国内众多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以下四种主要类型[3]:

(1)完全独立型:将软件工程彻底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课程设置上综合计算机、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偏重于数学基础,但实践能力较缺乏。

(2)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体课程为基础,以软件工程理论课程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型。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课程体系为主体,教学中突出软件工程的知识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根据企业需求或者人才市场需要,按照工程思想进行实践教学,同时校企结合,试图在实践中摸索和学习软件工程的工程理念,但在进行实践之前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不牢固。

(3)实践加强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在这个模式下,课程体系基本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同,只是加强了实践环节,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没有脱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作中所学的工程理念需要自己去学习。

全文阅读

软件工程案例教学不足与对策

摘要:根据多年软件工程教学实践,对软件工程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提出了软件工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项目开发为驱动”的思想,总结出了一套以“学生自主开发找出不足-交流汇报找解决办法-教师总结理论经验”为主线的项目开发驱动教学方法,并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探讨。

关键词:软件工程;案例教学;不足反思;项目开发驱动教学

引言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综合性、实验性极强的特点,其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软件开发的技术方法、工具和管理等许多方面,而且新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源源不断涌现[1]。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旨在提升学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编码能力、工程素养及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打下良好的理论、技术及工程基础。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院校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改革应属于引入案例教学[2]。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以一个实际项目的运作为主线,讲授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讲解时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工具、方法、技巧各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实用性培养,同时重点培养管理和设计能力,在理论上有的放矢,强调理论的适用和适度[3]。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知识内容枯燥、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运用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但是,在软件工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教学常常达不到预期效果。

1、软件工程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虽然引入了案例教学,但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从案例的选择到案例的开发过程讲解仍然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学生仅仅是项目开发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因此,学生很难真正体会相关理论的重要性,更不用说转化为自身的能力素质。学生学完课程后,往往“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不会”。

1.2案例选择不合理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