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习护士锐器伤论文

实习护士锐器伤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现状调查

【摘要】 目的:了解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对锐器伤的认识以及工作过程中发生锐器伤的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教育,并为相应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新入职2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新入职护士对锐器伤的认识及工作时医疗锐器伤的发生情况。结果:28名新入职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占60.7%。锐器伤主要发生在新入职护士前3个月,占50.8%;锐器伤发生地点在手术室的居多,占40.6%;锐器伤以发生在白班为主,占70.2%;锐器伤发生环节主要是使用、清洗器械和“掰安瓿时”,占30.1%,以及“去针帽”占30.6%。结论:新入职护士缺乏防护知识,发生锐器损伤率高,医院应加强岗前安全教育及管理。

【关键词】 新入职护士; 锐器伤; 职业危害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53-02

新入职护士一般工作在2年内,对手术室工作及环境不很熟悉,受到伤害的几率较大。医护人员的锐器伤害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割伤皮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1]。是医护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面临的多种职业危害之一,同时也是医护人员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2]。而新入职护士由于安全意识薄弱,操作不熟练,临床经验匮乏,工作中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性会更大。本文通过对2011年5月-2013年1月在临床工作的护士对锐器伤的认知以及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以便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减少职业危害。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1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工作的新入职护士28名为研究对象。女25名,男3名,年龄20~25岁,平均23岁。学历:本科5名,大专23名。

1.2 方法

全文阅读

护理实习生职业防护知识与锐器伤的关系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的护理实习生被锐器伤害的频率和掌握专业防护知识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64位实习生进行考试和考核,并且观察他们被锐器伤害的程度。结果:理论考试合格的比临床实践操作合格的锐器伤发生的概率高。结论:发生锐器伤的概率和对专业的防护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关,若要减少被锐器伤害的事件发生,就要使实习生的培训进一步加强,还要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手术室职业卫生护理锐器伤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08-02

工作的时候,针头或者是其它的一些利器伤害到了皮肤而使皮肤出血的情况就是锐器伤。虽然有一些关于医院里护理实习护士锐器伤的报道,不过对于他们对职业防护知识的了解情况和锐器伤之间的关系的报告却很少。现在,笔者把对264位护理专业实习生的观察情况总结探讨一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264位在我院的护理专业实习生,22名男性,242名女性,年龄在17-22岁之间。

1.2方法。

1.2.1发生锐器伤的概率。发生率=发生的次数/人数×100%。

全文阅读

探究对实习护士工作的安全管理

摘 要:目的:探究实习护士发生锐器伤及其相关引发因素,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方法:采用问卷方式不记名回顾性调查。结果:OR值有统计学意义的有4个因素:是否进行干预(OR 2.46)、工作环境光线不够充足(OR 1.61)、是否经常为不合作的病人进行操作(OR 1.69)以及掰安瓿时不用纱布(OR 1.57)。结论:管理者没有及时对实习生进行防范干预等是造成锐器伤发生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实习护士 锐器伤 护理管理

护士是职业暴露导致职业感染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锐器伤是一种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是医疗护理工作中的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它是导致护理人员获得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已证实有20余种病原体可经锐器刺伤传播。避免实习护士发生锐器伤,是学校和教学医院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保证学生实习安全的重要课题。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7年7月——2008年5月在乌鲁木齐4所三甲医院的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调查实习学生129名,其中,中专54人(41.86%),大专62人(48.06%),本科及以上13人(10.08%)。调查内容 ①实习护士的年龄、学历等基本信息。②实习护士实习过程中锐器伤的经历及自调查之日起最近1个月内发生锐器伤的情况。③实习护士的行为习惯、技能水平、工作环境及其它。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方法

全文阅读

临床护士锐器伤过程安全隐患及对策

【摘要】 目的 分析护士锐器伤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导致锐器伤发生的安全隐患。方法 系统性回顾本院2012~2013年锐器伤不良事件的上报情况, 分析锐器伤的影响因素及原因。结果 拔针、封管及其后整理阶段是发生锐器伤的主要阶段;护生在第二季度锐器伤的发生率最高, 护理实习生发生锐器伤与进入临床实习时间相关。结论 规范临床行为、加强临床督导有利于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 锐器伤;安全隐患;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209

锐器伤是临床常见的职业伤害, 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后, 需要进行局部伤口处理、血液监测、评估损害风险后可能需要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等, 除了承担药物及治疗的不良反应外, 还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容易产生焦虑甚至绝望的负性情绪, 同时还要面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可能。护士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 但有研究表明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存在不足, 甚至在操作及处理锐器的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1], 从而导致锐器伤的发生。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锐器伤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提出相应的建议及措施, 以达到减少锐器伤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2年1~12月护理锐器伤不良事件上报资料为依据进行分析, 该期间共发生锐器伤116例, 其中2012年发生锐器伤55例, 2013年发生例数为61例。锐器伤的对象为护士53例(45.69%), 其中, 副主任护师2例, 主管护士2例, 护师10例, 护士39例;对象为护理实习生的有58例(50.00%), 清洁工人5例(4.31%)。锐器伤对象年龄17~55岁, 平均年龄(25.14±9.25)岁;工作年资在1个月~37年, 平均年资(7.61±9.81)年;115例为女性, 1例为男性护理实习生。

1. 2 方法 以本院所使用的“针刺伤不良事件上报表”中所填写的内容为基础, 该上报表主要由发生锐器伤的当事人(护士)或带教老师填写受害者的一般资料、污染针头的来源及患者血源性传染病资料、发生锐器伤的过程、发生锐器伤的科室分析结果及改善措施等。邀请本院护理职业安全小组的2名成员及3名护士长对上述时间段发生的锐器伤上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原因归纳, 当“针刺伤不良事件上报表”内描写内容不清晰时, 找当事人进行事件回顾, 然后再进行相应分析及归纳。把操作过程分为穿刺、穿刺后整理锐器、拔针、封管及其后整理锐器、整理锐器盒及其他5个阶段, 分析每一阶段最常见的安全隐患, 最后根据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制订相关护理措施。

2 结果

全文阅读

实习护生发生锐器伤的防护

【摘要】目的:锐器伤是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安瓿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目的:探讨实习护生对锐器伤防护现状及处理方法情况。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庐州卫生科技学校分布于三所医院实习的90名护生进行医疗锐器伤的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90名实习护生有78人被医用锐器刺伤过,发生率为86.67%。结论:为避免护生职业感染的危险,在临床实习前对她们进行针刺伤等职业防护教育非常必要。

【关键词】实习护生、锐器伤、原因、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75-01

临床护士针刺伤锐器伤的自身防护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焦点。在医疗护理工作中被注射针头或其他医疗锐器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可导致医务人员的血液暴露,有发生HBV、HCV、HIV等感染的危险实习护生由于操作技术不熟练、缺乏临床经验及相应的职业防护知识,更容易受到职业感染的危险[1]。本研究欲通过对庐州科技卫生学校的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实习护生对锐器伤的防护和处理方法。

1 方法与对象

1.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分布于三所医院的实习护生,均为女性,年龄21-24岁,平均22±1.4岁,共90人。

1.2 调查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是对阵刺伤发生情况,对针刺伤等护士职业防护知识了解情况。调查时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由每位护生独立填写,回答结束立即回收问卷进行分析。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90份,回收率为100%。所有护生在填写此问卷时均完成8个月的实习。

1.3 统计学处理;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全文阅读

不同层次实习护生锐器损伤情况及防护意识的调查分析

【关键词】 实习护生;锐器损伤;预防意识;调查分析

毕业实习对实践性颇强的护理专业学生尤为重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是由学生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渡阶段,也是所有的工作习惯、服务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医疗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统计,护士发生针刺事件占各类医务人员针刺事件总数的63%[1],实习护士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及防护知识、操作不熟练,实习中发生锐器损伤的危险性会更大。多种经血液传播疾病可能经锐器损伤的途径传播,近年来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艾滋病的感染率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2]。为尽量避免或减少实习护士锐器损伤的发生率,采取综合、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护士职业伤害的发生是一项非常紧迫而重要的工作。本文通过对240名不同学历层次实习护生进行相关知识问卷调查,了解实习护生对全面性防护的认知程度、防护意识的现状以及护理行为中针刺伤情况。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各选取上海市二级甲等、三级乙等、三级甲等医院专科、本科、研究生实习护生为本课题的调查研究对象。所有受调者均实习满8个月且调查访谈期间仍在实习,年龄在19-27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无记名填写调查表的形式。问卷是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经专家审核修订而成,信效度检验均合格。问卷内容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一般资料;锐器损伤情况;伤后处理情况;对锐器损伤知识的知晓情况;锐器伤后的心理情况等。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40份(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各80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其中专科生回收77份,本科生回收80份,研究生回收78份,总回收率为97.9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 果

2.1 实习护生锐器损伤源情况 见表1。

全文阅读

实习护士拔输液针后被刺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在门诊输液室的实习护士拔输液针后被针刺伤的原因、提出防护对策,减少针刺伤对实习护士的职业危害。方法:对2012年5-11月在门诊输液室被针刺伤的8名护士的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8例实习护士均是在输液拔针后,处置输液针不正确造成。结论:加强实习护士职业暴露防护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规范输液拔针后输液针的处置流程,高峰时段合理排班是预防和减少实习护士拔输液针后被针刺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实习护士; 拔输液针; 刺伤原因; 防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1-0143-02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在临床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1]。而输液拔针是实习护士每天都会做的常规工作,在工作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将面临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我国目前乙型肝炎总感染率为60 %左右,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已有1.3 亿,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患者已出现猛增趋势[2]。而我院门诊输液室每天输液病人100多人,对患者是否具有潜在的传染性是不得而知的。据分析统计,在进行何种操作受伤最多的调查中,最多的是处理拔针后的输液器被刺伤的占65%[3].而实习护士刚进入临床实习,对针刺伤的预防和危害性缺乏了解,所以探讨输液拔针后被针刺伤的原因,防护对策,对实习护士的职业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2年6-11月在门诊输液室实习的42名护士中被拔下的输液针刺伤的8名护士。实习护士在6个月期间针刺伤发生率为19.05%。年龄结构在18-22岁之间,其中大专3名,中专5名。

1.2方法:对8名在门诊输液室被针刺伤的护士的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年龄、学历、入科实习时间、刺伤时间、经过、刺伤部位及程度、防护措施、处理经过、是否上报、吸取教训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2结果

全文阅读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防范对策

【摘要】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以制订有效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方法:对2013年本院的37例护士职业暴露登记报告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13年本院在职临床护士共364人(含实习护士),发生职业暴露37例,发生率为10.16%;暴露种类为锐器伤和皮肤黏膜暴露,其中锐器伤占89.19%(锐器伤中针刺伤占94.12%),皮肤黏膜暴露占10.81%,其他锐器伤5.58%。暴露源类型乙肝病毒15例次占39.47%,丙肝病毒3例次占7.89%,艾滋病毒2例次占5.26%,梅毒螺旋体2例次占5.26%,不确定12例次占31.58%,未发现血缘性感染病毒3例次占10.53%;暴露人员中27人经过半年以上、其余10人已经过3个月以上追踪随访和随访,目前尚未发现一名护士因职业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护理人员是锐器伤特别是针刺伤暴露的高危群体,应该制定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

【关键词】 护理人员; 锐器伤;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Status Analysis on Occupational Exposure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mong Nursing Staff/CHEN Li, MENG Chang-xiu, XUE Jun, 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0):086-088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risk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among nursing staff,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effective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them and reduce the risk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Method: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which contrapose to the 37 occupational exposure registration of nurses in our hospital. Result: Among total 364 nurses (including student nurses), 37 nurses suffered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37/364,10.16%). The exposure categories include sharp injuries, skin injuries and the others. 89.19% was sharp injuries (needle stick injuries account for 94.12% in sharp injuries) and skin injuries account for 10.81%, 5.58% for the others. 15 cases (14 person-time) were exposed to hepatitis B cases blood (39.47%) ,3 cases were exposed to hepatitis C patient blood (7.89%), 2 cases were exposed to the HIV-positive cases blood (5.26%), 2 cases were exposed to the treponemapallidum (5.26%), 3 cases were not exposed to the pathogens of hematogenous infection (10.53%) and the rest were not sure(31.58%). 27 in the 37 nurses who suffered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haven’t been infected by occupational exposure during more than six months’follow-up. The others haven’t been infected by occupational exposure during more than three months’ follow-up. Conclusion: Nurses are the high-risk group of sharp injuries, especially needle stick injuries. So we must take a further effective measure to prevent occupational exposure.

【Key words】 Nurse; Sharp injuries; Risk factors; Preventive 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Rongchang, Chongqing 40246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0.029

在临床的医疗护理工作中,针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针刺伤是由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医疗利器造成的意外伤害,导致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1]。近年来国内外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日益受到广泛关注[2],在临床工作中,护士由于缺乏经验、护理技术不熟练、职业防护意识薄弱、欠缺自我防护知识等[3]。许多研究表明,临床护理人员是职业暴露特别是针刺伤暴露发生的高风险人群 ,也是引起血源性疾病职业感染最主要的原因[4],每年全球约10万名护士被针头刺伤[5]。本文通过对本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以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尽力保障其职业安全。

全文阅读

护理人员锐器伤调查及职业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目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对锐器伤的防护。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制定的问卷对117名护士锐器伤情况调查。结果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职业安全意识不强,对锐器伤危害性和重视程度不够。结论预防锐器损伤,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培训,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减少锐器对护理人员造成的损伤。

【关键词】护理人员;锐器伤;职业安全;管理

锐器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及感染经血液传染疾病的重要途径[1]。大量文献报道,护理人员是医院中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为了解护理人员锐器伤及职业安全、分析发生原因、寻求防范措施,以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现对117名护理人员在近1年中锐器伤情况调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外科、内科、妇产科、手术室、儿科、五官科、急诊科及门诊注射室的117名护士,其中护士34名,护师36名,主管护师47名,护龄1~20年。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制定的“护理人员锐器伤调查”专用问卷以不记名方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护龄、职称、锐器伤次数、种类、人次、原因、伤后处理情况,调查时间为2005年4月至2006年2月,发放问卷117份,收回114份,回收率97.43%。

2结果

2.1114名护士近1年中有108名发生锐器伤,共发生锐器伤324次,见表1。

全文阅读

传染病医院护士锐器刺伤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19.98

关键词 传染病医院护士 锐器刺伤 防护

当前医护人员面临严重职业暴露的危险,据国内外相关报道研究显示,护士接触血源性病原体后,职业暴露发生率国外52.0%~89.4%,国内80.6%~93.3%[1]。我院为一所二级传染病专科医院,调查2005年7月~2013年6月登记发生职业暴露16例,其中2例黏膜暴露,14例锐器刺伤暴露,发现职业暴露中锐器刺伤是最多的。据相关报道显示,在护理工作中2.5%的艾滋病感染病例和40%的乙肝、丙肝感染病例都源于意外锐器刺伤[2]。在传染病医院,护士接触的多数是乙肝、丙肝、艾滋病患者,每天不可避免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有研究表明,只需0.04ml带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的比例1.8%,一旦发生锐器刺伤,感染的风险极高。本文通过分析锐器刺伤的原因,加强职业防护,严格执行标准操作流程,将职业暴露的危害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护传染病医院护士的安全。

锐器刺伤的原因

工作中的阻力:在医疗卫生行业中,护士人力资源有限,排班制度不合理,在值班时缺少工作人员,工作量大而繁忙,护士在紧张与慌乱中注意力下降,是发生锐器刺伤的主要原因。我院14例锐器刺伤中8例为护士单独值班时工作忙乱而导致意外针刺伤。

护士的原因:由于个别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淡漠,对职业暴露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日常工作中没有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形成不良的工作习惯,传染病医院护士感觉防护措施较好,导致安全意识降低。我院14例锐器刺伤中4例为不良工作习惯造成的意外针刺伤。

医生的原因: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不良操作习惯会对护士造成意外伤害。如:手术中随手放置器械、手术刀片等锐利器械,护士应及时提醒及制止,防止意外伤害。我院14例锐器刺伤中1例为锐利器械放置不合理造成的锐器刺伤。

患者的原因:患者由于病情、紧张等不配合护理操作,导致护士意外受到伤害。如肝昏迷患者意识不清,躁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寻求帮助,防止意外发生。我院14例锐器刺伤中的1例为患者不配合治疗造成的针刺伤。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