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7-113-01
对于如何上好初中政治这门课,这是我们常常思考的问题,一是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即有点枯燥性,说大道理的多,学生不爱听;二是尽管目前实行了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而实际上措施还是没有很好的落实,有比较重的考试压力,学生对学习兴趣不足。那么,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学好政治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那就是在课堂上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把故事的魅力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我这样做的依据:一是故事通俗易懂,告诉我们为人做事的道理,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二是故事人人爱听,由于中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层次,其直观思维很强,同样爱听故事。如果在政治课上,教师紧扣课文内容,把握适度时机,有针对性地讲述一些哲理故事,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政治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哲理故事,学生会紧随故事的节奏,时而凝神聚听,时而捧腹大笑,不知不觉中将政治知识记住了,教师也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在政治课教学中能插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所选的故事要有代表性,什么时候讲,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掌握。
1、由故事导入新课。由故事导入新课,这是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在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吸引他们对新课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不过在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最好能提一些问题给学生思考,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他们就能有持续的兴趣,故事听完后,道理也悟出来了。
2、中间穿插,加深印象。有些时候讲故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中间穿插。比如在讲初一知识点“虚荣心的危害”时,我给学生讲法国莫泊桑小说《项链》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局,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虚荣心的危害。
3、下课之前,由故事加强记忆。虽然新的教材已经阅读性很强,但对初中生来说,有些内容还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要学生记住这些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时,不妨把课文内容串编成故事,加强学生的记忆。
观察记录后怎么写分析?
各位同行,我们幼儿园从这个学期开始要求每个老师每月都要写观察记录,观察记录很容易做到,但是分析起就不那么简单了,怎样分析才会显得很专业呢?
新疆省石河子市××幼儿园 曹卉
答 是这样的,很多老师写观察记录,最不会写的就是分析,常常把主观的感觉、认识写在里面,我认为要写好分析需要做以下的准备:
首先是掌握本年龄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很多孩子在表现都是年龄段的表现,你只有熟悉他们的特点,才会知道他们行为背后的所有原因;第二是要掌握《纲要》的思想,知道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只有观念不偏离,才能够正确的分析。总之,分析是用幼儿教师专业术语,站在专业的角度去写,在了解孩子、爱孩子的前提下去写,你会发现,孩子不是和你“作对”,而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致,因此,你会更有爱心的去写好分析的。
国家对幼儿园的食品卫生有什么要求?
我今年刚调到幼儿园的食堂工作,负责园里的采购工作,不知国家对幼儿园的食品采购、食品贮存和加工有何卫生要求?
山东省济宁市××幼儿园 周采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02-0028-01
教育叙事即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种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研究方法。
“教育”是这种写作形式的内容,“叙事”是这种写作形式的行文方式,理论思辨性的文章不属于“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很适合中小学教师写,因为它不需要太高的理论水平,只需要实事求是的客观描述和发自内心的感悟。
由“叙事”二字可以看出,这种写作方式写出的结果是故事。就故事的主体来说,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要求我们直面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真实情况,真实描写自己所经历的教育故事,最后要对整个事件进行回味和反思,或者把自己的反思渗透在故事的叙述之中。这样,读者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则故事,还有对故事内涵的重新思考。
不是所有的教育故事都是教育叙事。要使叙事成为可能,还主要看所叙之事是否有意义。也就是说,是否体现教育教学机智,或是揭示深刻的教育问题。无论是讲述自己的故事,还是讲述其他教师的故事,都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所叙之事一定要真实。只有真实,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并回味、反思。真实是教育叙事的生命。为了保证真实性,我们可以运用录像、录音等手段保存教学记录,也可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教学实录。当然,记录下来之后还要进行挑选,去掉一些无关紧要的材料。我们说的真实是实有其事,但不排除一些文字上的加工,因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其次,应该有细节的刻画。教育内涵往往体现在细节中。北京博士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管理顾问汪中求先生认为细节只有用心才能看得见,他指出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功力、细节表现修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隐藏机会、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教学内容的处理、一个教学环节的改动等等都是细节。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责任心、事业心都表现在细节里,教育正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把一个个细节做好了,也就是把教育做好了。
第三,主题要鲜明、深刻,具有启发性。教育叙事要蕴含一定的教育理念,这样的教育叙事才有价值。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可以加一些心理描写,通过心理描写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读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来领悟文章所要阐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
[摘要]职业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应用性的课程。案例故事法是来源于案例教学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系统分析了案例故事法在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五个步骤:自由写作、编写案例故事、讲或听案例故事、讨论和总结,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案例故事法;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
职业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心理学分支课程,目的是为职业院校培养合格的队伍[1]。然而,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心理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学效果不佳。案例故事法是案例和故事的结合,是基于案例教学法提出的一种提高教学技能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编写案例故事、讲故事和讨论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案例故事教学法根源于杜威的反思学习理论。杜威提出个体与环境之间互动的经验对于学习者比较重要。通过运用故事教学案例,给学生提供对所学知识反思的机会。虽然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较多,但是以“案例故事法”为关键词搜索知网发现,案例故事法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因此,根据案例故事法的五个步骤将案例故事教学法融入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中,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职教师资队伍做好准备。
一、自由写作
自由写作阶段主要是学生案例故事写作过程的热身,可以跟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个阶段,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在自由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呈现一些案例故事,并让他们自己写下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自由写作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由学生报告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别的学生可以提出建议。
二、编写案例故事
自由写作后,开始编写案例故事。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编写出一个真实情境下的案例故事。以“学习动机”这一节内容为例,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缺乏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编写一个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案例故事。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只有职校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才能激发其内部动机。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认可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不同的学生缺乏动机类型不一样,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动机结合自身的体验编写案例故事。案例故事需要有事实,还要呈现问题,此外在细节上还可以建议学生从人物的性格和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对话等这些方面入手。
三、讲或听案例故事
摘 要:“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的第一哲学原理,这一哲学原理的核心在于确立了“我思”这个独立的主体反思意识,这一主体反思意识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前提。这一第一哲学原理的深刻内涵体现在灵魂与肉体的区别和真理的标准明晰性,同时我思故我在具有和“上帝存在”一样的真理性,并通过上帝的存在得到保证。而笛卡尔对我思故我在这一真理的论证和阐释正反应了理性的思维方式,是理性运用的结果。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不仅确立了重要的自我反思意识,还体现了理性思维方式的作用。
关键词:笛卡尔;我思;自我反思意识;上帝;理性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071-01
一、由普遍怀疑到第一哲学原理:“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认为他当时的一切知识都是不可靠的,他想要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来打击以往的知识体系,从而新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笛卡尔的怀疑是普遍的,首先,笛卡尔认为通过感观获得的一切知识是可怀疑的,因为人的感观会出错,现实中感观知觉到的事物在梦里也会出现,而梦里出现的实际中可能并没有出现过。其次,由演绎和推理的方法而获得的各种知识也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人在推理上同样是会出错的,即使之前被大家接受的几何公理同样是值得怀疑的。第三,在宗教领域,笛卡尔认为设想上帝并不存在也是允许的,宗教的观念、教义的真实性同样可以予以怀疑。只要是可以怀疑的一切事物,他们都是不确定性的,它们是虚假的,其真实性都是不可靠的。虽然笛卡尔的怀疑是普遍的,但他并没有走向相对主义。他认为,当“我”在怀疑一切时,即我在进行具体怀疑时,这一意识活动必有一个主体,这个主体就是我在怀疑的“我”。在笛卡尔的文本中是这样表达的:“正当我做如此思想,一切皆伪之时,我立刻理会到那思想这一切的我,必须为一事实。”这个不能怀疑的主体意识活动被笛卡尔称为“我思”。而正是这个不能怀疑的主体意识活动意识到自己在进行怀疑这一自我反思的意识活动证明了“我”的存在,即“我在”。所有的具有对象和内容的怀疑活动都是以被笛卡尔称成为“我思”这一主体意识为前提的。
二、“我思故我在”的核心是“我思”
“我思故我在”包括“我思”和“我在”两个部分。其中“我思”是没有具体内容和对象的纯粹意识活动本身,如果它是有对象的,那么他就是可以怀疑的了,因此,“我思”是一种主体的自我反思意识,即当我在怀疑事物时,同时我也在反思我的怀疑,我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进行具体的怀疑这一思想活动,这是一种主体的关照和沉思。这里,可以说“我思”是意识的意识,是对意识活动进行再意识的反思意识。我思体现的是内在的思维原则,它是第一性的。“我思”和“我在”的我是同一个主体,“我在”是指对“我”这一主体的存在的表达,笛卡尔认为“我思”这一主体的自我反思活动是一个实体,“我在”是对我这一实体的存在的表述,“我思”这一具有自由意志的实体证明了我的存在。“我在”是“我思”这一实体存在的表达形式,“我在”是依赖于“我思”的,同时我思需要我在来表现自己的存在。而“我思故我在”中的“故”不是一种因果关系,而是一种必然关系,我思和我在之间具有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我思”必然包含“我在”,“我思”和“我在”是一种实体和属性的关系。在笛卡尔看来的实体与属性的关系是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属性是关于实体的本质属性,我们只有通过这些本质属性来认识这个实体,属性依赖于实体,实体也离不开属性。“我思故我在”这一第一哲学原理中的关键在于“我思”,我思主要表达的是一主体的自我反思的意识,是一个具有自由意志的实体性的存在,是一种先于经验的自我意识。而这一先验的自我反思的意识是每个有理性的人与身具有的。由此可以退出“我思故我在”突出表达的是对主体内在的关照下的自我反思,是主体的具有灵魂性质内在原则。这一内在的原则不依赖于身体和外界事物的存在而存在。
摘要:教师对他人或自身教育故事的叙事研究与反思,从中获得经验意义的实践活动就是故事教育。故事教育能尽快让青年教师成为一名自主反思式实践的教育者,从新手转变为专家型能手。从日常教育经验和现象中进行持续性地、自主地故事教育是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关键词:教育故事;故事教育;青年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2―0033―02
每个人都是在聆听故事中懂事和成长,在创造故事中成熟和发展的。故事教育伴随我们一生。教师的教育人生都是由一个又一个教育故事构成的。学校是教育故事的巨大聚集区,拥有无穷的教育故事资源。教师通过整理反思,每个故事都是一个精神样本,都将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教育故事(德育、师德、教学故事)。这些真实、鲜活和有意义的日常教育经验故事就是教师研究的对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叙事学理论对中国社会学科的研究产生了重要作用。随之也影响到了教育领域的研究。目前,叙事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中一种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法。叙事教育,一方面包含了叙事者对教育故事的反思和探究;另一方面也包含了教师对他人教育故事的学习和思考。教师对他人或自身教育故事的叙事研究与反思,从中获得经验意义的实践活动就是故事教育。
故事教育可以存在于普通教师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通过叙事促使教师对教育意义的理解,从而使教育人生更加灿烂。因此,故事教育可以成为普通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故事教育对青年教师尤为重要。它能尽快让青年教师成为一名自主反思式实践的教育者,从入职新手逐渐转变为教育骨干、专家型能手。进行持续性地、自主地故事教育是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教育故事为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提供滋养的土壤。故事教育是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是青年教师成长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故事教育的教育意义
纵观传统德育模式,教师总是习惯将大量的道德知识、行为规范强行灌输给学生,给学生穿上道德规范的“盔甲”,这对于学生那丰富多彩而又异常敏感的心犹如隔靴搔痒。透视现在的班级德育评价,大多采用简单的“加减分”对学生进行督导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成为被管束的对象,德育效果可想而知。《意林》凸显的“一则故事改变一生”的办刊理念,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因此我根据学生特点,在班级积极探索“小故事 大智慧”的德育疏导方法,把教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故事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品味精彩小故事的同时,感悟人生哲理和智慧,从而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进行自觉规范、约束和矫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讲故事,提升道德认识
每次班会或夕会时间,都是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刻,因为这时候他们总能陶醉在一些喜欢的小故事里。每天晚上,我都会精心挑选几个故事,先讲给我儿子听,根据儿子的反应,我再选择蕴意深刻、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与他们分享故事里的喜与乐。在深入浅出的故事里,学生感受了故事的真谛,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的良苦用心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前段时间,学生反映班里有几个孩子经常欺负同学,我曾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地分析利弊;也曾怒气冲冲、危言耸听地进行严厉说教,各种方番上阵,但收效甚微。受欺负的学生仍是忍气吞声,欺负别人的孩子们依然“耀武扬威”。
班会中,我适时为学生讲了《晏子使楚》的故事:机智聪明的晏子在楚王的屡次羞辱下,不但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维护了自尊,而且使楚王十分难堪。我讲得声情并茂,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讲完后,学生都陷入了沉思,先是几个被欺负的孩子站了起来:“晏子很聪明,很了不起。”“是啊,在楚王这样的大人物面前,晏子都能不慌不忙想出办法。”“我从今天开始也不怕被欺负了,我要向晏子那样聪明地反击……”说着还不由地转头看了看欺负他的学生。欺负别人的学生脸红坐不住了,他们也纷纷站了起来:“我不该欺负同学,我要向他们道歉。”“我也是,那样我不就跟楚王一样坏了吗?”“我也是――”一时间,课堂里涌动着一股股真挚的友情。整个过程中,我只是微笑不语。此时此刻,任何语言都会显得多余,故事的引领正在孩子们心灵的土壤播撒真善美的种子。
二、读故事,引领自主思考
“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高尚的人谈话。”在为学生讲故事的同时,我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各种经典故事书,引导自主思考并领会其中的道理。我常常会在故事讲到一半时戛然而止,让学生自己回去接着把这个故事读完,然后讲给其他同学听。每次我都会得到别样的收获。谈起自己读故事的体验,他们个个激情飞扬。有时,我也会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故事会,提前告知学生故事会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故事,阅读故事,筛选故事,增强故事体验,学会思考,感悟道理,提高收获。在孩子们的德育周记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如我班曲译林同学在读了《时代广场的蟋蟀》一书后,在周记中写道:“小动物的友情尚且如此,我们人类之间的友情更为珍贵。想想自己,有时会为了芝麻大的一点事就与朋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理睬,真是惭愧啊!”读故事,真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健全学生人格不可或缺的捷径!
三、演故事,增强道德体验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不光喜欢听故事、读故事,还钟情于演故事。我在班级设立“故事剧场”,将学生分成四个故事演出队,每月利用一节班会课进行一次演出,并评选“优秀演员”和“优秀演出队”,此举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如学生常常小有进步,就沾沾自喜,这时给学生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空洞乏味,学生未必听得进去。于是我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表演《龟兔赛跑》的故事,将谦虚和骄傲的后果通过故事表演惟妙惟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懂得道理。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过强,他们根本就不懂得怎么合作,这时候指导孩子们表演《天鹅、梭子、鱼和虾》的故事,通过生动的表演,学生理解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角色的心情,增强了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良好的道德体验使教育变得轻松自然,游刃有余。
【摘要】学校教育故事拉近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让教师充分享受到研究的乐趣;学校教育故事拉近了教育实践与教师反思的距离,让教师获得自我成长空间;学校教育故事拉近了每位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让教师更真切地感知学生。
【关键词】享受乐趣获得空间感知学生
学校教育故事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运用一定的描写方法对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有一定意义的教育事件进行描述、分析,并挖掘、揭示其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借此表达教师对教育的理解。
学校教育故事的研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
1.学校教育故事拉近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让教师充分享受到研究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教育故事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把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经过书本学习,我们对许多理论观点耳熟能详,但这并不说明已经真正掌握。通过教育故事这种形式学习运用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
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研究似乎永远都是教育科研人员的专利,教师只是教育研究专家提出的各种教育理论的实践者。而现在,教育叙事研究让教师们突然发现:原来教育研究离自己并不是那么遥远,它就在自己的身边,只是平常并不把它们当作研究而已。这一发现,给广大中小学教师以极大的信心。从最初的“教学日志”,到如今的个人教育博客,随处可见教育叙事研究所激发起的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在这股热情的推动下,许多中小学教师也已经不再满足于纯粹的经验式的描述,开始主动地学习以前令他们望而却步的各种教育学理论知识,然后又通过这些理论来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个人教学经验的分析力度。这种良性循环有效地拉近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也拉近了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两者之间的对话和沟通。
【摘 要】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讲是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的一个比赛项目,主要考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与教育、与学生沟通和共同成长过程中的职业精神、教育理念、师德修养、班级管理、教育智慧、教育叙述与反思能力,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意识、能力、水平和素养。在演讲中,班主任要有真挚的情感、反思的心路和创新的行为。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6-0052-02
【作者简介】黄正平,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3)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主任,研究员,江苏省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一、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讲的内容要求
教育故事演讲是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重要环节。教育故事是班主任以故事形式叙述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教育案例,从而揭示内隐于这些故事背后的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理念、原则、方法和技巧。教育故事演讲主要考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与教育、与学生沟通和共同成长过程中的职业精神、教育理念、师德修养、班级管理、教育智慧、教育叙述与反思能力,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意识、能力、水平和素养。教育故事的内容一般包括班级管理、心理疏导、养成教育、特殊学生教育、师生关系、家庭教育、家校沟通等方面。教育故事的结构主要包括故事情节、反思、感悟、教育意义等要素。
优秀的班主任教育故事应该具有真实性,而不是虚构的;应该具有典型性,而不是流水账;应该具有情节性,可以是片断,但情节要相对完整;应该具有生动性,体现教育冲突,能打动人;应该具有启发性,对自己、他人都有教育意义。因此,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讲是班主任通过说故事的形式,讲述“我与学生”“我与班级”的教育事件以及由此产生的所感所悟的过程。
二、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讲的情况简析
自《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颁布和实施以来,英语教学改革取得许多可喜成绩的同时,英语教师的专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困扰我们多年。面对中西方二语教育理念的差异,如何使教育本土化,语言教学的国际化对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在探索外语教师发展的过程中,校本培训被认为是较为有效和实用的途径。然而,“校本”或“本土化”师资培训有时并不能真正地满足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和心理愿景,它针对性不是很强,参与人数虽多,但收效不够明显。基于这种现象,本文将从教育叙事研究的角度,论述地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叙事研究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 何为教育叙事研究
在解释“教育叙事研究”前,我们先来了解“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就是教师叙述个人在教育活动中的经历或经验,它通过教师个人传记、经验总结等文本的方式,直白地描述教师反思后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真实写照和感情流露。
“教育叙事研究”由北美和加拿大学者的研究开始兴起,它以叙事(教师讲述自身的教学经历和故事)的方式开展教育研究。它是一种能深入挖掘和剖析教师教学理念和信仰的质的研究方式。
教育叙事研究不说明教育的定义,也不规定教育的行为规范,故事就是研究文本,故事就是读者了解和体会教育真谛的途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归纳和理清自己的教学行为,体验实现教学理念的乐趣,叙事促进教师反思,并在反思中促进成长。[1]
二、 当前英语教师叙事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师不是叙事的主体
尽管叙事研究这一质的方法是通过讲述真实、系统的教学经历和故事,透射出隐含的教学行为理念,但在叙事研究过程中,有些研究者不是把教师作为故事的主角。研究者所采样的叙事文本中,更多的是关于学生的成长经历故事,主体被偷换了,教师成为旁观者和配角。故事的主体如果不是教师,那么后期的深入分析就有可能受到影响,也无法真实地反映教学行为背后的哲理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