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关键词:生源质量教学目的师范性
论文内容摘要:近几年,由于生源质量下降,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没有突出“师范性”,所以,造成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以后,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指导课外活动。高师音乐教育应把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师资人才作为首要任务。为此,应该采取一些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改进措施。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但目前相当一部分高师音乐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到中小学以后,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指导课外活动,他们很难适应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这与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专业知识面狭窄、全面素质和全面能力不高有很大的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下两点:
一、生源质量下降
近年来,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有的在增办新专业,有的开始申报硕(博)士点,还有一些中等师范也升格为高校,成立了音乐系科,不少师范大学的音乐系还升格为音乐学院。随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一系列扩招,考生的录取比例有了很大提高,学生人数大幅增加。以往高师音乐专业的考生,大多是本着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才报考高师音乐专业的,专业素质相对好些。如今,由于扩大了招生规模,考生的进校几率大大增加,一部分文化课较差的考生,经过几个月的专业突击,就能考上高师音乐专业;而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接受能力和悟性都比较差,很难完成学业,导致了教学质量滑坡。扩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青年进入高等学府学习音乐的迫切要求,也使办学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它的负面效应势必会影响到生源的质量和未来音乐师资的水平。
二、教学目的存在盲目性
长期以来,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一直受着专业音乐院校教学模式的影响,按专业院校的模式来塑造自己的学生,课程分类太细、太专业化,并且学科间缺乏相互渗透;在教师和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主修”,轻“副修”的不良倾向;课程设置没有突出“师范性”;教学内容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严重脱节,这些都是造成学生不能很好胜任音乐教学工作的原因。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从生源质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目的,把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师资人才作为高师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为此,应该采取一些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改进措施。
一、高师音乐教师教育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一)高师的音乐教师德育教育不重视
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处事之道,能够形成自我约束力,从思想认识层面更为合理的处理问题。高师对音乐教师的德育教育培养不够。职前培养时,教师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高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方向。学生也存在着重视音乐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提升自身专业基本功的能力,而对今后的职业规划意识不强。职后的培训在德育方面的继续教育更是不多见。德育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师立足校本、扎根职场的坚定信念。
(二)高师音乐教师教育课程配置不灵活
目前,高师课程设置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接受音乐专业的课程教育,还要接受通识课程的考核。除此之外,所有与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的课程也要学习。在校期间理论课程太多,而提高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课程比较少。高师院校把音乐教学实践培养寄托在实习上,80%的时间在学习教育理论,而15%的时间里,在教育单位锻炼,其教学效果甚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局限性不利于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出来的准教师,理论水平很高,音乐基本功及专业知识也很扎实,但是教学实践技能偏低,在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高师学校在课程配置上,一味遵循国家的通用标准,并不因为学情的不同而变动课程安排,对文化课、专业课的考核分数看得比实践分数重,不利于学生全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音乐教师教育研训一体模式落实不力
在我国,教师的职前培养一般由高等师范院校来完成,职后培训工作由教育单位来承担。在体制上,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基层用人单位并没有行政上的往来,尽管研训一体的提出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但地方基层还没有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尽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主办了为数不多的音乐教师培训,但还是没有真正的将二者有效衔接起来。在音乐教师专业化培养方面,在高师准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职前教育片面追求专业知识技能而忽视了教育实践方面的培养。学生文化知识考试分数不低,但授课水平有限。高师没有统一安排见习、实习,而是学生自己找熟人、拉关系到相关学校见习、实习。效果和能力的增长无人问津,即使有一本实习记录及考核表单,也都是记载着带有人情味的虚报好评,没有真正的意义。职后的教研一样存在流于形式的弊端。学校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分派的指标,安排部分老师参加阶段性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网络学习培训等,由于多在寒暑假进行,部分老师不愿意把自己的休假时间用于这些职后培训中。而参加了培训的老师,也是走走过场,通过培训之后,也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提高,反而产生学不学一个样的体会。
二、教师专业化视阈下的音乐教师教育培养范式策略
一、音乐教育专业现有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对于师范性人才的大量需求,师范院校的教学模式也在进行着改变。现阶段,“教学”不再单单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不再通过简单的知识、技能测定来评价学生的专业水平,而是要培养出师范院校特有的专业性质,保证其培养的并不是“独唱演员”,而是能够从多种方面了解、熟悉教学工作,能够与学生配合互动,将整体的课堂氛围活跃起来的的教育工作者。从现有的师范院校音乐教学上面来看,在人才培养中,对于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没有通过专业对于师范人才进行很好的划分,在教育理论以及教学技能上面,没有将人才进行定向培养,将各个音乐专业的培养混在一起进行,这样不仅不利于音乐专业的学习,还不能保证学生将教育教学的基本工作性质更好的进行了解,学校对于“师范性”的时间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而师范院校中,教师的专业水平相距音乐专业院校还有着一定差距,其教学设施也不甚完善,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难以给予学生良好的设备支持,令其对于音乐的体验效果降低。
二、教学模式改革方式
通过上文对于现有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现状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现有的师范院校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人才的教学模式定位不准确,对于音乐相关专业知识教学不到位,令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适应教学讲堂,不能与学生进行基本互动,如此,我们探讨一下其未来的改革方向。
(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师范院校来说,其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水平和传授相关的教学知识,将学生培养成专业性的音乐教育者。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之外,还需要在教学中适当插入实践,对于教育工作进行探讨,对于音乐相关教学知识进行理论展示,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体验,这样对于其之后走向教育教学岗位有着极大的帮助。在实践方面,需要教师定期的进行音乐专业的教学演练,令学生对于课堂的体验能力增强,保证适应教育工作的岗位,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教学模式,还能够加入自身的理论知识,丰富一场教育教学课堂。
(二)优化课程设置
对于学校来说,其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其基本的教学模式。其开设的基本课程,需要能够保证学生对于基本专业知识的需求,在这样的基础上面,进行课程的扩展优化,令课程方向能够向多个方面延伸,保证知识教育结构的合理性。对于师范院校来说,其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将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学生进行传授,所以在课程设置上面,需要保证学生能够在基本课堂上面学习到从事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素质,不仅要完善自身,还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加强对学生的感染带动能力,完成一堂生动有趣的音乐教学。学校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对于学生进行认识,突出教学中的特色专业,令学生的学习中将技能的学习和利用结合。在考试方面,将一定的考试科目设置为考察科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进行打分,不要一味的追求理论上的高分,要保证其接受实践的检验。
流行音乐对现代人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人们的紧张生活,愉悦人们身心,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喜爱。流行音乐不仅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同时,其通俗易懂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表达,也能给人的情感带去不少慰藉,能够实现音乐艺术平民化。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始重视将流行音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通过流行音乐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中,也需要积极引进流行音乐文化,积极创新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充分挖掘流行音乐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音乐知识,为学生未来更好从事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师范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师范音乐教育是在借鉴西方音乐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体系,这种教育体系是围绕更好地传播西方古典音乐开展的,虽然我国音乐教育在借鉴中有创新,但在师范院校开展的音乐教育中,从乐理知识到演奏练习基本还是以西方音乐为蓝本进行教学设计。以和声理论这门课程教学为例,教学还是在借鉴西方古典和声教学的基础上展开的,在某一个历史时期,这种教育内容和教学体系能够适应师范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了很多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专业教育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品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音乐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传统的教育体系,就显得与时尚脱节,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最重要的是,这种借鉴而来的音乐教学内容和方式无法更好地传播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同样,也无法有效适应师范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改革,而在师范音乐教育中引入音乐流行音乐,通过流行音乐与时尚结合起来,更新教育内容,改革教育途径,将对于未来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在师范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必要性
(一)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音乐文化本身就是随着社会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人们的审美品位的变化而变化。现在音乐从形式上和内容上,虽然与传统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更有很大的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审美文化的变化。因此,音乐教学要获得发展,必须紧跟时展,紧跟音乐文化的发展步伐,进行音乐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的创新,作为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也需要将现代音乐形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充实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能够对现代音乐文化进行深度解读和研究,不断创新音乐教育,这样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才能有效培养音乐教育人才。
(二)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需要
在师范音乐教育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血气方刚的青年学生,他们极力推崇流行文化,喜欢跟时尚,喜欢流行音乐。而在传统的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中,恰恰缺乏这种流行元素,音乐教育重点是传播一些声乐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美声、民族唱法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他们感觉这种教育内容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感觉这种教育内容不够时尚,学习的积极性不强。但如果师范音乐教育能够引入流行文化,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在师范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音乐,对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机构和家长的重视,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声乐教学决定着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国家对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在音乐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指出了目前我国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声乐教学面临的基本形势进行了必要而阐述,最后针对探索声乐教学改革的路径提出了几点合理的建议和措施,供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音乐教育;声乐教学;创新思维;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提高全民族素质,弘扬中国文化,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在全国的高等师范院校中,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出现得比较早,目前已经有很完善的教学大纲和相对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了,但伴随着基础教育积极改革步伐的推进,传统的不求创新、因果循环造成音乐教育理念陈旧、模式僵化局面亟待改善。因此,创新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新形势下声乐教学的现状
1.目前,我国各大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很多师范院校各类专业的招生数量迅速增加,师范音乐教育专业也不例外。使得音乐教育专业所招的学生在文化素质上良莠不齐,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专业课不强被选择了音乐教育专业,这种情况给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也给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带来了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2.教学管理上,部分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有一些甚至不是高等院校毕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普遍存在学历不高,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教学水平较低等问题,因此,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水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声乐课程教学的需求,必然给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带来难度。
【内容摘要】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所以,加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是其专业特性使然。加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的策略有把握基础音乐教育理念、熟悉基础音乐教育内容、改革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创新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方法及加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等。
【关键词】音乐教师教育 师范性 基础音乐教育 教学方法 教育实习
2004年以来,教育部对音乐师范教育做了一次正名,把传统的“音乐师范教育”更名为“音乐教师教育”。这次正名的背景,是对长期以来师范音乐教育照搬专业音乐教育的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评价方式的一种反思;正名的动因是对本世纪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呼应;正名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明确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特性,即音乐教师教育不是专业音乐教育,培养的人才不是专业音乐人才,而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迄今为止,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之名已为广大教育界所接受。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原因,时下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主要体现于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不够明显。据了解,既然音乐教师教育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那这一教育就一定与基础音乐教育紧密联系,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为核心。因此,要加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必须从上述两方面着手。
一、联系基础音乐教育
把音乐教师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结合起来考虑,是加强其师范性的第一个根本策略,因为音乐教师教育是培养基础音乐教育教师的教育,这些培养对象必须在受教过程中熟悉他们未来的工作,形成相关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这好比产品与市场的关系,生产何种产品,必须迎合市场的需求。那么,到底如何联系基础音乐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把握基础音乐教育理念
把握基础音乐的教育理念,就是指应该明白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明白这些目标,在音乐教师教育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传递这些理念,以及传授达成这些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教学方法。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就课程目标而言,新课标共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强调实践,注重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及“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理解多元文化”等5项指标。其中一、二、四项强调的是素质教育,三项和五两项强调的是音乐课程的知识技能、原理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概括起来,其核心理念就是素质教育。
[摘要]
国家一直以来大力倡导并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师范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音乐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师范音乐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基础教育,将对农村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师范音乐;农村;基础教育
师范音乐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基础教育,为农村中小学服务的开展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预示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将极大促进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对我国农村地区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
一、师范音乐教育极大地推动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生活虽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广大农村地区简单的教育观念仍旧存在。“教育”这一概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农民为孩子选择辍学务农,而不是接受教育。基础教育尚且如此,音乐教育可想而知。农村居民对音乐教育的普遍看法是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在他们看来,音乐饥不能食,寒不能衣,渴不能喝,是一种与农村现实生活毫不相关的抽象概念。而师范音乐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基础教育政策的实施,会将大批专业的音乐教育者送到农村。通过教育的手段,渐渐影响改变和修正农村居民普遍对音乐教育的错误认识,从而在根本上消除素质教育在农村开展的阻力,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为农村音乐教育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数量及知识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育水平,乡村音乐教育有严重的贫血状况,多数农村学校无专职音乐教育教师,即使有音乐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是十分薄弱。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及晋升评优的需要,又有很多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科,音乐变成兼教的“旁门”课程。艺术素质教育,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家一直以来大力倡导并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师范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音乐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师范音乐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基础教育,将对农村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师范音乐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素质有一定基础,这样的一批高素质人才大量地涌向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验田”,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必将会改变以往农村地区的音乐教师专业水平低的局面,填补音乐教育短缺的空白。促进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专业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摘要:师范性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本质和核心,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需要切合实际,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一专多能、从教能力五方面对办学方向进行全面把握,确立教学目标,突出师范性特点。
关键词:高师 音乐教育 师范性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10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输出的人才主要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当前,我国中小学面临着教师紧缺,教学任务繁重的问题,加之中小学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组织了大量的课外文艺活动,这些活动往往由音乐教师来全权负责组织安排,致使音乐教师课内与课外教学都担负重任。为了适应这一现状,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是吹、拉、弹唱的多面手,在讲台上堪称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文艺活动中堪称一名合格的组织者,在舞台上堪称一名弹唱俱佳的演员。而如今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已与中小学的实际人才需求脱节,无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形式,矛盾至此产生,主要表现在所学不能为所用的现象上。所以,当前音乐教育的改革应该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探索。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如何能跟上教育形式的步伐,体现自身特点,在艺术和规律的指导下,使教学更加满足实际需求,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一专多能、从教能力五方面探讨,确立教学目标突出师范性的特点,笔者认为这才是今后高等师范教育的关键所在。
1 培养目标
当前,多数高等师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到中小学从教后,难以适应中小学的工作环境,无法满足学校的实际需求,不论是教学任务,抑或是课外活动组织工作都难以出色完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目标有些偏颇。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要输出什么类型的人才?输出人才面向的主体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通过对以往的教学进行总结,我们必须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办学的目标。高师音乐专业的办学目标就是充分发挥教学功能,突出师范性,培养学生吹、拉、弹、唱等各方面音乐能力,为中小学输出合格的音乐教师。所谓的“师范性”就是不求术业有专攻,而力求能力均衡,全面发展;不求学得有多高深,而求得到正确的指导与学习;不求积累了多少的知识,而求掌握了多少技能,使学生具备适合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且不可受音乐院校办学模式的影响,对学生音乐技艺片面的过分追求,而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却有所忽略,知识结构欠缺合理性,学生所用难以在实践中应用,在中小学中无法负担教学的重任。
2 课程设置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由于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完全效仿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开设与之类似的课程,造成了如今偏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的表演能力得到发展,但师范能力却未见提升。因此,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有所改革,构建一套合理的、突出师范性特点的课程体系。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时应突出实践性这一特点,强化培养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将师范性这一特点突显出来。
一、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现状
1.教学课程单一,实践环节薄弱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往往采用单一封闭的教育模式,教师只是单纯的做出示范,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发挥,限制了学生的活跃思维。另外,由于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只能抽象地理解音乐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常常比较低。现在师范院校只有在大四时期向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不能很好的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即使有相当高的理论水平,但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很难顺利地胜任教师的指导工作,无形间地限制了音乐课程改革的推行和进步。
2.学院教育改革与中小学音乐教育需求不相吻合规模的扩大,师生的比例调整,其目的在于能很好地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然而教育改革层出不穷,对音乐老师的要求自然而然会有所提高。改革本身是件好事,但是改革不能漫无目的,应倾听中小学的呼声,根据其要求来改革。现在师范院校培育的学生通常只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所需的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高的教师相差甚多。这种情况在音乐高校中普遍存在,为了改善现状,加强人文教育,培育高层次、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的教师,我们应该采取合理科学的改革措施。
二、解决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中问题的相应对策
1.推行多媒体远程教育,增强继续教育力度增大教学投资,推行多媒体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方式,扩大教育规模,构建永久性教育体系,这是办大办好教育的有效措施。远程教育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扩充了信息量,而且教育形式多样化、范围广,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和应用能力,这样教学质量也会得到相应地提高,在某种程度上也克服了师资匮乏的问题,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使老师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确保了教学的质量。
2.改变教学模式的单一性,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平台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引进当地音乐,组织讲座和演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接触民间艺术。当然,教师和学生也必须走出去,以采风的方式来亲身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当地民间音乐和歌曲的独特之处,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另外,实习基地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老师。
3.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平衡课程内容第一,优化核心课程,打造少而精,内容量大而丰富,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主干课;第二,拓宽选修课的范围,增强课程设计和编制的可塑性,确立扩展课程;第三,有秩序、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无形的课程。以上三种课程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配合,最终形成新的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方面:强化教育类的课程,拓展基础课程,调整专业课程。总而言之,其目的在于满足中小学生的需求。
4.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发挥音乐的教育感化功能,通过多种多样的题材、风格、形式的优秀作品,丰富学生的听觉感知,拓宽眼界、积累知识、活跃音乐思维。结合各种音乐实践,使得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得到感染。
【摘 要】分析了现行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并对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谈了一些做法和体会。明确师范音乐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立足实践,更新观念,推动幼师音乐教学改革,以教学研究带动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和发展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幼儿师范;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改革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对顺利实现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现行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幼师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多年来一直参考中师教学模式制订的。课程设置只注重每一门课程的深度和难度,而忽略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作用,忽略了音乐与其他艺术专业之间的关系。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能力不全面,动手能力和配弹(唱)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幼儿教育的需要。笔者认为,要提高幼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培养出具有知识广博、能力全面、敢于创新的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打破现有的课程结构,建立起新的、具有师范特点的课程体系,以保证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2.教学方法与形式单一,培养学生创造力及专业技能不够
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线,不注重音乐情境的创设和艺术氛围的渲染。教学方法一,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