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湿地科普年度工作计划

湿地科普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类型以及生态学意义。并以牙克石市眼镜湖湿地公园为例,对项目背景和现状进行简要介绍,重点阐述规划设计原则,总体布局以及各功能分区的具体设计。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牙克石眼镜湖湿地公园;生态设计

1城市湿地公园

1.1定义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湿地公园并非普通的自然保留地的概念,其发展形势更多是立足于整个城市的发展,形成城市的生态服务片区。[1]

1.2类型

我国的湿地公园主要有国家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类型。(表1)

2湿地公园的生态学意义

全文阅读

小型城区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分析

[摘要]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所处城市环境中湿地公园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希望通过对萝岗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分析,探索河涌类小型城区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河涌类;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探析;广东萝岗

萝岗区位于广州市东部,与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增城市和从化市五个行政区交界,与东莞市和广州市的番禺区隔江相望,是广州城市发展“东进”战略,发挥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项目区域。项目区地处广州市萝岗区境内,北面是开萝大道,南面是开创大道,西面是萝平路,临近狮子山、科学城中学、香雪小学、科技馆等,东面是香雪八路,临近麒麟山、玉岩中学、科技人员公寓等。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14.4hm2,其中湿地面积3.6hm2。

1湿地资源概况

1.1湿地面积通过实地调查,萝岗湿地公园总面积14.4hm2,湿地面积3.6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25%,全部为河流湿地,其中永久性河流即南岗河3.3hm2,洪泛平原湿地0.3hm2,包括河漫滩、河心洲等。1.2湿地景观资源湿地公园所在区段位于萝岗文化教育园区(简称文教园),文教园位于萝岗中心区东部,西以北二环高速公路为界,东至香雪公园,西北至狮子山、麒麟山山脚,东北至香雪路;西南至开塑大道,东南至荔红路(启学路)。规划范围呈一东西走向的狭长带状区域,东西向长约4.1km,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2.25km2。

2湿地公园场地基础设施现状

湿地公园位于南岗河文教园区段河道景观带,大部分区域地势较为平缓,临南岗河两侧高差较大,原设计已采用台阶、平台等进行过渡,形成了或登高远眺,或凭栏近观,或临水而依的各个景观空间。根据人流分布和使用功能,园区设置了四个主要人行入口广场,同时,还分布了香雪台、朗朗林、知鱼台等景点,以及亲水木栈道、临水平台等游览设施,通过3m的主园路和2m的次园路将各个景观空间串联起来。园区内有公厕两座,管理房一座,总体设施基本满足场地需求。场地现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地处南岗河附近,较为潮湿,绝大部分木平台和临水栏杆已破损严重,亟需维护或更换;园区内部分灯具、排水沟盖板、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破损严重,也需增补该部分设施;建筑、构架等外墙和木桁架等部分破损,也需重新修补上漆。园区内大部分植物生长良好,绿化率高,然而部分临水区域地被和水生植物由于日常疏于维护,生长过于旺盛,遮蔽了临水岸边的观赏视线。同时,由于河道淤塞严重,部分位置已与岸边绿道标高齐平,亟需进行河道清淤处理。

3总体规划与布局

全文阅读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摘要】:根据国家湿地公园的定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以及国家湿地公园应具备的总体布局、基本条件、规划设计以及建设内容等方面,本文对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同时也对城市湿地公园整体区域的规划、湿地公园驳岸的建设、水规划、湿地生物保护等有关湿地的布局和建设进行讨论,以期能够为使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更加有序、健康地、迅速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湿地公园是指拥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普宣教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蕴涵一定文化或美学价值,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可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并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湿地区域。根据湿地公园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将湿地公园分为自然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两大类。城市湿地公园是在城市或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人工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同时使城市本身也成为一个“生态城市”。截止到2009年1月,我国已经建设和获得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达到68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为38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30个。

城市湿地公园在特定的区域规划,就应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当地的人文特色相呼应。对湿地公园的规划研究,首先是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保护,各个设计要素的设计要符合生态系统这个整体,从当地原有的环境中找到有地方特色的组成部分,再加以组合成型。其次就是与当地的文化联系在一起,才能体现城市特色。湿地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在对湿地景观的整体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整体的和谐为宗旨,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生态设计的目的。设计过程中应在保护原有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因此,湿地景观设计必须以生态优先为基础,既保证设计符合普遍的景观美学原则,又将生态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在景观设计的尺度和实施中。利用原有的景观因素进行设计,是保持湿地系统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原有的景观因素,即利用原有的水体、植物、地形地势等构成景观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2湿地公园建设的总体布局

2.1湿地公园整体区域的规划

全文阅读

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设计与旅游开发探索

摘 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湿地旅游与开发逐渐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与规划领域的热点课题。国外学者持续关注湿地旅游的价值及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逐渐对湿地旅游的开发和管理展开了探讨;国内学者则更关注湿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价值评价等方面。国内外湿地旅游方面的研究实践中,在对生态可持续的关注的同时,如何将现有的自然生态价值予以延续和发展,仍处于较为初期的状态。本文将从规划设计以及开发的视角,以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探讨在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及湿地旅游开发中如何延续生态自然价值。

关键词:湿地公园、湿地旅游、生态自然、延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改善环境等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在国际《湿地公约》中,对湿地定义如下:“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火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湿地旅游与开发逐渐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与规划领域的热点课题。

整体来看,国内外湿地公园设计与旅游方面的研究缺乏对湿地规划设计及开发模式的系统解读;而在对生态可持续的关注的同时,如何将现有的自然生态价值予以延续和发展,仍处于较为初期的状态。本文将从规划设计以及开发的视角,以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探讨在湿地旅游开发中如何将自然生态价值予以延续。

1项目概述

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天山西麓的新源县境内,地处伊犁河上游的巩乃斯河两岸,具有河流、沼泽、湖泊、草甸等景观类型,是西部干旱区乃至我国罕见的河滩芦苇沼泽湿地类型,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

2013年2月17日,新疆那拉提沼泽湿地公园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单位之一。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1.4万余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1.39万公顷,占到整个公园湿地率的99.2%。

全文阅读

以可持续性为导向的湿地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探讨

摘 要: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载体,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景观可持续性的视角进行审视,并提出设计策略,从而提升湿地公园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湿地公园;可持续性;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132

作为地球3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在调节径流、改善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湿地公园建设如雨后春笋,但由于认识不足,发展过程中良莠不齐,可持续发展理念迅速从政经等方面扩展到湿地公园中,湿地公园可持续性是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贯彻“十”提出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措施。

1 湿地公园的特征及概念

从众多专家学者对湿地公园的描述及设计实例中可总结出其基本特征:强调湿地系统的生态性,突出湿地所特有的科研、科教功能,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及较大规模的湿生或沼生生态系统;强调它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培育的重要绿地空间,是各种湿地植物展示、涉禽和游禽栖息活动的场所。湿地公园是具有一定规模,以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以发挥湿地多功能效益为宗旨,可供人们进行科研、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2 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湿地公园是一项系统工程,经过调研、分析和总结,发现在其营建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片面理解湿地公园概念:设计上机械借鉴水景公园等模式,没有对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保护策略进行深刻分析,如水体营养化后植物大量死亡,湿地向陆地转化;缺乏科学的认知:缺少对场地原有土壤、水文条件和地域特征等限制因素的充分考虑,如对水位高度的分析,景观同质化现象普遍;人工痕迹过重:规划中大尺度改变原有场地,湿地公园的典型特征难觅踪迹,如生态群落面积缩小,石嘴山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在建设中本应留些沙丘岛屿供鸟类筑巢产卵,但整治后只有一望无际的水面,原有芦苇不见了踪影,鸟类数量和种群开始逐年减少;忽略湿地生境的可持续性:缺少对场地中自然要素的代谢力、生物链和场地生态承载力的考虑,如盲目引进未经风险评估的动植物物种,位于江苏姜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西侧的“华侨城”项目已取得预售许可证,违背了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中关于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禁止在园内从事房地产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的明文规定。

全文阅读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重点,兼顾满足科普教育和游览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城市公园模式,是一个公民参与性强、自然资源丰富的生态系统。本文以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论述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方法,为今后其他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湿地、城市湿地公园、天鹅湖、规划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是整个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在抵御与调节洪水、调节气候、降解环境污染、控制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它还具有巨大的生产功能,为动物尤其是鸟类提供主要食物和栖息地。城市湿地是城市中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和为一些珍稀动植物提供野生生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拥有丰富的景观和文化价值。

1城市湿地公园基本概念

湿地公园是不同于自然保护区与传统意义上公园,它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然湿地区域,类似于小型的保护区,但是又以公园为基本模式,是基于生态保护的一种可持续的湿地管理和资源利用方式。2005年2月建设部城建司颁布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对城市湿地公园下了定义: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集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2 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2.1项目区位概述

全文阅读

东莞市虎门港立沙岛东部湿地规划设计

摘 要:对虎门港立沙岛东部湿进行了规划设计,其属于人文景观湿地,占地面积22.2万平方米,规划好的湿地具有蓄水防洪、优化土方投资、防治污染、美化景观、生态环境修复的功能,本规划对适度的合理利用开发滨海湿地,发挥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进行提升。突出湿地的净化水体,改善空气质量状况的优点,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关键词:湿地;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湿地的概念

湿地(wetlands):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2 湿地公园的概念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拥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普宣教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蕴涵一定文化或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湿地区域。

3人工湿地的概念

全文阅读

溱湖湿地保护小区建设的经验探讨

【摘要】:对湿地盲目围垦与改造、湿地环境污染、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等都会导致自然湿地数量的减少,甚至是让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乃至消失,为此需要加强对湿地保护小区的建设,保护好湿地资源。在文中就湿地保护小区建设的经验进行探讨,以期更好的推动湿地保护小区建设,为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支持。

【关键词】:湿地资源;湿地保护小区;建设

溱湖湿地保护小区地处泰州市东北部,规划建设总面积26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面积7平方公里,保护小区内自然资源优越,湿地类型多样,包括沼泽、湖泊、河流、人工湿地等生境。2010年以来,保护小区按照“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统筹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先后投入2亿多元,连续实施了三期湿地恢复工程,累计恢复森林湿地超万亩,栽植各类耐湿树木650多万株、水生植物250多万株,恢复本土绿地近40公顷,先后建成溱湖景观生态林、溱湖湿地森林公园和溱湖湿地种苗基地。位于保护小区内的溱湖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湿地公园。

溱湖湿地保护小区建设的成功,为泰州市湿地保护工作探索了经验,对其他地区建设湿地保护小区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笔者多次参与湿地保护小区建设的规划论证,认为溱湖湿地保护小区建设的经验值得推广,现总结以下方面与大家探讨。

1、科学规划是建设湿地保护小区的前提和根本。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湿地生态资源,溱湖湿地保护工作小组先后邀请了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院、杭州园林设计院等多家设计单位,对湿地保护进行了长期总体规划,并适时对规划进行修编和完善。规划总体包含以下方面:

1.1将湿地保护与保护动植物多样性有机结合。通过大面积植树造林,合理栽植湿地植物,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着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1.2将湿地保护与促进水体质量提升相结合。通过环境整治、源头治污、疏浚河道、畅通河网等措施,使水体环境和水体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1.3将湿地保护制度化。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合理修复、保护、利用湿地,避免湿地资源无序化开发和遭受人为破坏。

全文阅读

集雨型植物园规划设计探讨

我国从2011年开始城镇化率就已经超过了50%,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了我国城市从数量和规模都呈现出迅速扩张的势头。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水生态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城市长期遭受水资源短缺的困扰,另一方面许多城市又饱受洪水灾害的破坏,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建设已经给自然的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引发的大量大雨和洪涝灾害更是频发。例如,今年我国许多地方出现的“城中看海”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这表明我国城市正面临着严峻的水环境问题,这也警示我们仅仅依靠基础设施来管理雨洪水的传统方式急需改变,寻求一种新的,具备更多生态和社会功能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更加有利于雨洪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海绵型城市理念的提出,为从风景园林领域拓展我国城市雨洪水的管理途径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以雨洪管理为目标,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区域内,合理规划设计集雨型植物园,利用城市山地公园,其它绿地等植物园的设计对雨水径流进行留置、储蓄、传输、渗透和合理利用,从而调节城市水循环,减少城市旱涝灾害的发生。

一、相关概念阐述

1.植物园的涵义

植物园这一称谓是伴随近代欧洲植物学的兴起而产生的一个专业术语,就我国来说,植物园这一称谓实际上是一个外来的术语。这一术语产生以后,在世界各地产生了不同的解释和含义。虽然人们对其含义和解释不尽相同,当前对其定义的认同中,由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提出的:“拥有活植物收集区、并对收集区内的植物进行记录管理、使之可用于科学研巧、保护、展示和教育的机构。”这一定义最为受到人们的认同。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植物园实际上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是集公益性、科普性、艺术性、以及科学性等多重属性于一身的一种准研究机构。

2.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方面具有良好的“水资源弹性”,换言之就是在下雨时能够蓄水、集水、净水、渗水,并在需要的时候将蓄、集、净化的水资源释放并进行利用的雨洪管理理念。前国家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一文中指出:“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实现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发展”。按照海绵城市的内涵和理念,其建设主要突出三个特征,一是保护原有的水生态系统;二是对已被破坏的水生态加以修复;三是采取低影响开发措施建设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从本质上来说在于实现人与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循环的和谐共处。

3.集雨型绿地涵义

所谓的集雨型绿地指的是通过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对雨水利用的相关技术和设施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在一定降水量下消纳绿地自身产生的雨水径流,或者聚集一定量的绿地本身范围之外的雨水的绿地类型。简言之,就是通过利用海绵城市的技术使得此类绿地在满足原有绿地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强化绿地管控自身范围内以及一定范围外的雨水的能力。从功能上来说,集雨型绿地的功能主要分为三个。一是使得绿地范围内的季节性降水下渗以补偿地下水;二是通过采用低影响开发措施对屋顶以及绿地范围外的道路、广场雨水径流进行收集;三是对蓄存的雨水进行利用。

全文阅读

汾河湿地公园的建设与保护

摘要:湿地公园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湿地公园

1 湿地公园建设概况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 地球之肾”。它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维系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的概念很多,得到国际上公认的为《湿地公约》中的定义:低水位时水深不超过6m的静止或流动的水域、沼泽地、湿原和泥炭地,不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也不论是长久的还是季节性的。由此可见,湿地包括江、河、涌、潮汐水道、湖泊、沼泽、鱼塘、水库、水稻田、滩涂等。

湿地公园是近些年来的一个新兴事物。城市湿地是城市周边地区的一个生态交错地带,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城市湿地一旦受到破坏,就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是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和系统的不易恢复性,城市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受到社会极高的关注。发展城市湿地公园,不但可以保护现有的湿地生态系统,还能更好地发挥其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功能。

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自然景观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生态公园,是选择具有美学功能的湿地,如水乡泽国,野趣盎然,是人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同时,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和景观变化强烈。湿地公园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是未经人为干预的或干扰较小的,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是有人为干预的湿地。人工湿地公园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城市居民的娱乐休闲和污水净化的需要,距离城市较近,与城市关系密切,并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丰富居民休闲游憩生活,这些功能是自然湿地不可取代的。

2 汾河湿地公园定位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太原处于内陆的黄土高原,北方气候特征尤为突出,山多地少,气候干燥少雨,四季分明,和江南水乡风格迥异。作为能源重工业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太原突出的地域特征就是有一条贯穿南北的河流――汾河,它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全长710km,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汾河在太原境内纵贯南北,全长100km,占到整个汾河的1/7。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