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湿地保护

湿地保护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认识湿地 保护湿地 合理利用湿地

一、湿地:特殊的生态系统,宝贵的自然资源湿地,在前些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只是近年来逐步被人们所认识,才开始探索它的功能和价值。

湿地概念的提出只有30多年的时间,但湿地的存在却是与地球同龄了。什么是湿地?对于湿地的定义,一些国家的科学家早有研究,并提出相互有差异的表述。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共同签署了国际《湿地公约》。这是一部全球性的政府间的自然保护公约。截至2000年《湿地公约》已有117个缔约国,我国在1997年7月31日加入《湿地公约》。《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的、常年或季节性的、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咸水或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按照这个定义,湿地包括了所有的河流、湖泊、沼泽、池塘、滩涂、珊瑚礁,还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鱼塘、盐池、稻田等。由此,科学家们估算,全球湿地面积570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据调查,现有100公顷以上的湿地3848万公顷(不含水稻田),占国土面积的3.77%。内蒙古属于湿地资源分布较多的省区之一,湿地总面积424.5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7%,在全国占第3位。1万公顷以上的重点湿地18块,其中划为国际重要湿地的两块,即达赉湖湿地和鄂尔多斯遣鸥湿地。一般湿地2616块。

湿地与陆地、海洋不同,它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湿地面积虽然大大小于森林和海洋,但湿地生态系统支持了陆地全部淡水生物群落和部分盐生生物群落,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特殊的生态功能。国际上通常把森林、海洋和湿地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又把湿地称为天然水库、天然生物库和地球之肾。湿地的功能,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湿地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

水是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除开采地下水外,均来源于湿地。湿地也是地下水的重要来源。储存在沼泽、河流、湖泊和塘坝中的大量淡水都可以直接利用。湿地在蓄水、输水、供水和补充地下水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据有关资料,全区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71亿立方米,境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71.27亿立方米,全区有沼泽湿地310万公顷,相当于100个大型水库。

(二)湿地养育了丰富的生物物种

湿地生境类型众多,为湿生、水生生物物种创造了有利的栖息条件。据有关资料,内蒙古湿地虽然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7%,但湿地高等植物有103科、293属、763种,分别占全区高等植物科、属、种的53.1%、34.7%和29.1%。内蒙古湿地鸟类288种,占全区鸟类总种数的66%。湿地有鱼类90种,隶属于8目13科。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丰富多彩的湿地生物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三)湿地具有固碳和调节气候的功能

全文阅读

湿地保护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湿地,是指适宜喜湿野生生物生存、具有较强生态调控功能的潮湿地域,包括湖泊、河流、水库、河口三角洲、滩涂、沼泽、湿草甸等常年积水和季节性积水的地域。

第三条湿地保护工作遵循保护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和组织实施湿地保护规划,根据湿地保护需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湿地保护工作。

其他规划涉及湿地的,应当有湿地保护的内容。

第五条湿地保护工作实行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为湿地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湿地保护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渔)业、水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全文阅读

“保护麋鹿就是保护湿地”

1955年出生的丁玉华已经跟麋鹿打了近30年的交道。这个被称为“中国麋鹿之父”的人,为了研究和保护这种濒临灭绝的物种,在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下称大丰保护区)白手起家,一干就是半生。

如今的大丰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麋鹿保护区,繁衍出世界上最多的麋鹿种群,培育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麋鹿基因库。而在研究麋鹿的过程中,丁玉华明白,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就必须保护其生存环境——湿地。

结缘麋鹿

盘腿坐在床上的丁玉华,一开口便是麋鹿的“家长里短”。

1977年,从江苏盐城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毕业的丁玉华被分配到一家农场从事兽医工作。

在麋鹿回国之前,这个年轻的畜牧技术员并没有见过传说中的“四不像”。他只是听说这种动物“其角似鹿非鹿、面孔似马非马、尾巴似驴非驴、四蹄似牛非牛”。

实际上,这种不为世人所熟悉的动物曾是中国特有的珍贵物,清朝时期只能被供养于皇家猎苑。只可惜1894年北京永定河河水泛滥成灾,冲毁了拥有120余只麋鹿的皇家园林。这些麋鹿最终流落荒野并被流民果腹。史料记载,不到1900年,中国再无麋鹿。

谁都没有想到,近一个世纪后,1986年8月14日,在江苏大丰的黄海公路上,一群蓝眼黄发的外国人驾驶数辆卡车,将39只麋鹿送到中国。

全文阅读

保护环境重视湿地保护

一、我国湿地现状

山东省沂蒙山区农村为解决农田灌溉难题,市政府专门下拨5万元经费打井。地点选在当年的“涝洼地”上,那里曾经是一片湿地,上世纪60年代末还种植过水稻。然而遗憾的是,专业打井队历时近2个月,向地下钻了200公尺后.依然不见地下水的影子,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曾经的“涝洼地”,而且常年土壤湿润的地方怎么也打不出水来?乡亲们对此大惑不解。这得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说起。土地联产承包后,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土地遂显得紧缺,那些“涝洼地”就成了农民待垦的“荒地”了,他们深挖排水沟,并从远处运来沙土堵住泉眼,再垫上厚厚的土,湿地变干了,村子里多出了几十亩耕地。仅仅几年功夫下来,村子里的大小池塘“蒸发”了,季节沟渠也整平了.河道两边的天然植被也被砍光种上了庄稼和杨树,就连几百年保留下来的坟地。也被平整成了耕地。总之,村里能够存水的地方都被整成了平地,在城镇周围的土地则被沥青水泥封闭了。乡村土地多了,但湿地消失了.干旱的天数多了,连地下水也打不出来了。

在全国范围内,乡村湿地的消失更加怵目惊心。在北方,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陕西关中一带30多个县,几十年来消失上万个池塘。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因湿地消失,干旱几度由北方转移到鱼米之乡的江南。2007年,鄱阳湖大旱,湖畔城市上千万人遭受饮水危机。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状况更不容乐观。内蒙古阿拉善盟,由于上游地区大量使用水资源,进入绿洲的水量由9亿立方公尺减少到现在的不足2亿立方公尺,致使东西居延海干枯.几百处湖泊消失。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因上游大量开荒造田,造成下游350公里的河道断流,罗布泊、台特马湖已干枯沦为沙漠。

关于乡村湿地消失原因。很多人非常轻易地将其归咎为气候变化等自然原因。全球变化。降水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对湿地造成危害.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乡村湿地消失也不应忽视,在大部分地区,湿地消失的诱因中, “人祸”甚于“天灾”。

二、国外湿地现状

湿地消失现象不独中国,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日益普遍。在非洲,肯尼亚国家环境管理局(NEMA)核准了一家位于首都奈洛比的Mumias糖业公司所提出的计划。这份计划将2000平方公里的原始三角洲改造为甘蔗种植区。肯尼亚总统齐贝吉(MwaiKibaki)在2007年的公开场合已表达对这个计划的支持。但是环保人士和当地居民认定这是个不合法的决策,并且决心阻挡这个开发计划。

“环境评估非常粗糙,而政府甚至不愿意接受一些非常温和的建议”成立99年的BirdLifeInternational肯亚分会的马谛辜(PaulMatiku)表示。国家环境管理局{NEMA)在甘蔗园开发计划中加诸了14项条件,但马谛辜表示这些条件非常薄弱,而且完全忽视环境评估计划中,谷物的灌溉设施会造成三角洲严重的排水问题。

全文阅读

湿地·珍禽·保护区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青海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起程,历经5464公里的漫长征途在黄河入海口处注入渤海,来自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于此沉积,形成共和国最年轻的湿地一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里有河海交汇的壮阔,有长河落日的秀美,有芦花飞雪的神奇……大自然的杰作,原生态的奇观,曾令无数游人魂牵梦萦、心旷神怡。湿地一一庇护鸟类的天堂

这里有中国最美的沼泽湿地。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评选“中国最美的地方”,对入围者设定苛刻的入选条件.具有典型性、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核心景区的品位高、湿地原生态受到人为破坏程度小……在中国的大好河山中,专家把黄河三角洲湿地列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评价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类型独特,是中国暖湿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在这美丽的背后,自然保护区历经沧桑。水是湿地的血脉,黄河是形成和维持黄河口湿地生态健康的主导因素,是湿地赖以生存发育的根本。

受历史上黄河断流的影响,淡水资源曾一度严重不足。上世纪90年代,在9年时间内有900天断流,平均每年断流100天,全年近1/3的时间内自然保护区河段处于干涸状态。淡水资源匮乏,打破了新生湿地的生态平衡,导致海岸线不断蚀退,海水倒灌,土壤高度盐渍化,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退化,自然保护区陷入了湿地保护的困境。

湿地不能没有水,湿地保护也是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探索过程。1999年国家实施的黄河水资源统一调配策略及黄河调水调沙试验为自然保护区开展湿地恢复创造了历史机遇。自2002年以来,借助调水调沙水量充足的有利时机,自然保护区开始对退化湿地实施恢复工程,至2010年已完成总计1.3万公顷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湿地恢复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自然保护区实施湿地恢复是以创造生物多样性空间为目标,以恢复生态的结构和功能为手段,以筑堤修坝向湿地引水、蓄水为措施,通过恢复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用淡水冲碱压盐,降低土壤含盐量的方式,为湿地生态演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湿地的自我恢复、自我发展。

湿地恢复工程的实施,为湿地提供了充足的淡水资源,改善了湿地的生态环境,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恢复了湿地的自我恢复、自我发育机制,促进了湿地向生物多样性保护方向的发育演替,取得明显成效

是淡水湿地面积不断增加。仅芦苇湿地的面积由原来的1万公顷增加至现在的2.2万公顷,湿地的明水面积达到60%;二是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植被退化的现象得到遏制,植被的结构组成和覆盖率显著增加,成为中国沿海地区最大的海滩自然植被区;三是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鸟类的种类、数量明显增加,鸟类由200。年的283种、400万只,增加至现在的296种、600W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二级41种分别增加至现在的国家一级10种、二级49种.四是湿地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湿地恢复后,土壤的盐渍化程度大大降低,为生态系统良性发育、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湿地的景观格局进一步优化。以芦苇沼泽、大面积水面为代表的湿地景观成为自然保护区湿地的主体景观,并进一步突显出在湿地发挥综合效益,特别是社会、经济效益方面的优势。

全文阅读

湿地保护 第27期

摘要:近几百年来,湿地遭到了严重破坏。虽说湿地干涸是自然进程的必然结果,但当前不少湿地的迅速消灭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有重大联系。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各类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严重破坏、效益、保护措施

一、湿地的破坏

1、农业开垦 由于对湿地的功能和价值认识不足,人类对湿地大面积围垦,结果造成湿地大量丧失。具统计,我国湖泊面积因围垦比建国初期减少了130万公顷,消失大小湖泊近1000个;沼泽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减少了一半多。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建国初期该区仅有耕地78.6万公顷,目前耕地面积已达367.8万公顷,增加面积都由湿地开垦而来。近40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累积围垦滩涂湿地多达100万公顷,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50%。 2、过度放牧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人们改善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一些地区畜牧业发展过快,导致过度放牧,导致很多湿地植物不能有规律的完成其生活周期,湿地植物多样性丧失,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导致其生态功能降低或丧失。过度放牧造成河边湿地的河边植被减少,影响了径流的过滤作用,增加了水温,从而导致鱼类减少和野生动物食物减少和生境丧失。由于植物的减少,河流堤岸会坍落或被侵蚀破坏。 3、排水 湿地排水活动对天然河道的水文状况如水流量、水文周期和水位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由于排水疏开沼泽湿地,使地表积水明显变浅,目前夏季沼泽地积水多在10~20毫米之间,很多沼泽地表呈过干状态,甚至干枯,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一些生存于此的特有生物类群和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 4、农业活动和灌溉 农业活动产生的大量化肥、杀虫剂及动物垃圾,通过径流进入湿地,造成湿地富营养化。灌溉沟渠使湿地接收灌溉排水,从而使湿地的污染程度加重。没有净化的污水含有高浓度的硒,它可以导致鸟类、两栖类和鱼类胚胎的死亡或畸形,造成湿地中的一些物种消失。农药通过径流进入湿地再加上大气沉降,导致其在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中进行生物富集,如果人食用这些鱼类,也将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5、城市化 城市化是湿地丧失和退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大量工业废水、废渣、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被排入湿地。这些有害物质不仅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对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造成影响,使水质变坏,供水短缺,寄生虫流行。事实上,湿地已成为工农业、生活废水、废渣的承泄区。

二、湿地带来的效益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地球表面最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湿地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的这些生态功能和价值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城市湿地是建立在城市及周边具有一定自然特性,科研美学价值的湿地生态系统,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状况,为人们提供游憩和科普教育场所,而且在涵养城市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集中体现了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湿地的生态效益

全文阅读

湿地生态保护

论文关键词:湿地;生态;景观;生境

论文摘要:群力外滩湿地是哈尔滨松花江沿线重要湿地之一,对调蓄松花江江洪水、涵养水源、候鸟与湿地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哈尔滨经济发展,湿地保护、恢复已刻不容缓。文中在对群力外滩湿地主要生态功能、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湿地生态保护的对策。

1引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具有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维持生物的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最高。

群力外滩是哈尔滨市区唯一的自然状态湿地,经过城市不断的向外扩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并受人为因素干扰,部分已被开垦为农田,湿地机能遭到严重破坏。为了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对该湿地的保护、恢复工作已刻不容缓。

2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2.1德国莫海姆市湿地保护

他们以“让河流做自己的事”为理念,用更自然化的手段来达到防洪、环境改善、生态修复等多重长效作用。通过重建缓冲带、增设与河道垂直的开口、鼓励小规模泛洪、控制洪水淹没范围等手段,不仅可以培育河滨生境,逐步实现河道半自然化;而且可以减低洪水累计风险,减少洪水危害。该项目由堤防后退1.3km获得2.02km2圩田,作为泛洪用地,并在圩田内开辟了3.5hm2林地,提升了滞洪空间的景观和休憩价值。

全文阅读

保护湿地,做护鸟小使者

一、基本情况简介

刘斌堡小学是延庆县西北部的一个半山区小学。学校选择野鸭湖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野鸭湖是北京地区湿地面积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的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效益和保护价值。野鸭湖拥有20平方千米水面,沼泽地面积33平方千米,有“走不尽的野鸭湖”之称。因此,非常适合做为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

1.野鸭湖与本学科教育教学课程内容的必然联系

野鸭湖是北京市地方中小学地方教材《妫川文化》第十课的内容。这一课对野鸭湖做了简单的介绍。刘斌堡小学选择野鸭湖也是因为它是地方教材的重要一课。同时,野鸭湖还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湿地的辽阔,观察不同鸟类的体型、习性,了解湿地做为地球之肾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认识到爱护湿地,保护湿地和鸟类的重要性,护湿地,保护鸟类的小使者。

2.所选内容与教育教学价值分析

野鸭湖2006年被国家园林局批准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2000年12月被北京市政府批准为“市级湿地保护区”。野鸭湖鱼虾种类丰富,湿地辽阔,水草丰盛,为水禽和各种鸟类提供了优越的觅食、繁殖场所。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华北地区少见的内陆平原湿地,具有重要代表性和地区性意义。它位于北京西北沙尘暴风口带,相当于一道生态屏障,对抑制沙尘暴侵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野鸭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湿地景观还能让学生走进湿地,感受延庆的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

3.学校野鸭湖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全文阅读

走近湿地,保护“地球之肾”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南部的海I小城拉姆萨尔,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一个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的公约,后来,2月2日就被定为“世界湿地日”。那么什么是湿地呢?为什么要保护湿地?本期就让大鸭梨带你――

茫茫绿树,悠悠碧海,一直延伸到天边。沿海的滩涂上,白琵鹭、黑脸琵鹭正在寻找美食;盘根错节的红树林中,凤头鹰、红脚隼不时出没;清澈的海水里,鱼虾蟹蚌其乐融融;偶尔,传说中的“美人鱼”――儒艮也会露出它神秘的面容……这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是哪儿呀?它就是位于咱们广西北海市的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全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呢。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此获得了“地球之肾”的美名。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湿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6%,却有20%的生物物种在其中孕育生存。这是因为水陆交界的特殊环境,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茂密的植被又养育了种类繁多的水生动物,吸引了包括很多珍稀水禽在内的鸟儿前来繁衍生息,在南来北往的迁徙途中中转歇脚。

生长在湿地的高等植物中,濒危种有100多种。图中的木榄就是一种珍贵的濒危红树林湿地植物。

一只白鹭宛如身披白纱的仙子,在浅水中优雅地漫步。常年在湿地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白鹭、天鹅、白鹳、鹈鹕、大雁、苍鹰、浮鸥、银鸥、燕鸥、苇莺、椋鸟等。

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绶草分布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它可不是草,而是世界上最小的兰花。

全文阅读

湿地保护及湿地生态恢复技术探讨

摘要 为提高湿地保护意识,自1997年以来,每年的2月2日就被确立为“世界湿地日”。由此可见湿地对我们的重要性。基于此,笔者将本文命名为《关于湿地保护及湿地生态恢复技术的探讨》,首先概述了加强湿地保护及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意义;其次,探讨关于现代湿地保护的相关技术;再次分别探讨了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和湿地种类的湿地生态恢复技术,最后对全文进行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交流,以做好湿地保护及湿地生态恢复工作,不断提高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关键词 湿地;湿地保护技术;生态恢复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 X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132-02

当前,湿地的定义还存在一些分歧,但目前较为公认的一种说法就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统称为湿地。但随着人类对湿地利用的无限制,导致湿地在逐年的锐减和遭到破坏,急需我们人类加大湿地保护意识,不断创新生态恢复技术,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就关于湿地保护及湿地生态恢复技术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关于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技术、湿地生态恢复技术的同时呼吁全人类共同加入到湿地保护行列中来。

1 加强湿地保护及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意义

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加强湿地生态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是湿地具有较多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湿地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

而覆盖地球表面约6%的湿地要为地球上已知1/5的物种提供赖以生存的环境,其生态功能具有不可代替性,拥有“地球之肾”的美称。此外,湿地更是大型遗传基因库,在维持多种生物种的生存与发展、筛选和改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