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发育论文

市场发育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体育市场开发论文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体育产业化、市场化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必然方向。纵观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体育市场的成熟与发展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作为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是一个投资较大的专业,其设施不仅能为校内学生所用,也可为社会大众共用。因而,学校体育产业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二、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

1.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1)思想不够开放,组织行为封闭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思想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使学校原有场馆和器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学校体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限制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行的学校体育组织行为仍是主要限于校园内,缺乏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使高校体育的功能与优势远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缺乏市场条件下的运作环境和缺少市场化的商业赞助

体育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实践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而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没有将体育产业理论形成规范化的理论体系,缺少一套完整的体育产业法规来规范体育市场,这些都将影响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

全文阅读

休闲市场论文:体育休闲市场发展透析

作者:葛小祥 单位: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产值稳定、无污染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发展,体育产业已经具备规模性产业经济的特征,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休闲体育成为娱乐项目之一也使得众多消费者纷纷参与,对国民经济产值的增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休闲体育具有生产与消费的连续性。休闲体育产业产品的基本效用有“通过身体运动提高人的机能,心理水平,实现‘再生产’能力提升的服务产品”的效用,体现在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健身强体的需要。休闲体育产品在被生产出来的同时就产生价值。大众参加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生产力,除了参与体育锻炼外,难以通过其他方式提升健康。所以,休闲体育产品一旦产出,即可获得稳定的产值。现代人为消除快节奏工作带来的紧张与疲惫,大多数人优先选择在进行野外休闲体育活动,既可欣赏大自然,又可体味休闲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相对于其他休闲活动而言,具备无污染的特点。人们通过休闲体育活动获得明快、乐观的精神享受,其所独具的环保价值魅力诱发了现代人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欲望。

发展休闲体育经济的必要性

休闲体育消费需求随之生活化、商品化。我国的体育产业长期以来主要围绕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实行“金字塔”型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经费来源由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具有典型的计划经济特征。我国的体育发展趋势已经过渡到社会、群众、国家共同办体育,走现代化的产业路线,积极地影响着我国各大城市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带动国家以及区域经济的不断增长。休闲体育的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体育用品需求的增加,对体育产品的质量也将提出高要求。人性化、个性化、时尚化的休闲体育产品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人们普遍接受“购置健康”的观念,休闲体育的消费力度会随之逐渐兴旺。创造就业机会就业是一个社会最关键的事,在我国,就业是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超过一定限度的失业现象将带来恶劣的社会困扰。休闲体育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科学发明技术行业相比能为众多普通公民创造就业机会。休闲体育产业也将为具备精湛专业知识和体育专长的体育界高知人才提供就业岗位。休闲体育产业具有普适性特征,适合在众多城市中发展。而且如同前文所提,其发展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并在相关产业中间接地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发展休闲体育经济的桎梏

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之时,地方政府往往为了出政绩,过分强调大型体育经济的发展,对休闲体育经济活动不够重视。加之专业体育经济人才的匮乏使得政府对休闲体育经济的认识不足,宣传乏力。熟谙体育与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大众化的休闲体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一线城市,政府与各社团组织宣传力度的强大使得休闲体育已形成成熟的产业。休闲体育产品单一化休闲体育是为了大众能够拥有积极向上的、科学文明的闲暇锻炼时间,使得国民的身心健康整体得到提高。我国于1995年实行5天工作制,同年下半年颁布“全民健身计划”,休闲体育产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多年的休闲体育市场的产业式发展未能突破产品单一化的现象,没有体现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服务型体育组织也未能完善。此现象受到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从休闲体育市场的整体角度去分析,休闲体育产业的开发经营者的自身原因是重要因素。

发展休闲体育经济的对策

完善休闲体育相关政府政策由国家至省、市逐步建立起休闲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并且专设分管其活动工作的部门,组建体育俱乐部、体育中心等大众化的休闲体育消费机构,形成休闲体育的社会管理网络机制。制定合理的休闲体育消费税收制度,控制各休闲体育消费机构的价格,保障大众进行休闲体育消费的利益。加快休闲体育群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提倡社会各界力量,尤其是企业家、慈善家参与修建休闲体育场所,合理建立投资布局,将休闲体育场所等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在公共场所设立简易的健身器材,给大众提供舒适的休闲体育娱乐环境。充分挖掘休闲体育经济的潜力,使得小城镇、欠发达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都感受到体育休闲的利益。设立休闲体育专项项目资金,合理利用体育彩票等休闲消费方式筹集资金,展现休闲体育经济发展人性化的一面,使弱势群体享受到休闲体育的基本权利,充分体现出休闲体育产业的人文关怀。加大休闲体育宣传力度开展阳光体育全民健生活动,对于休闲体育的利处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在闲暇时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休闲体育娱乐中。以各大院校为基地,深入开展休闲体育的理论研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在各大院校中加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传授休闲体育中的基本锻炼方式与技能,为积极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全文阅读

高校体育市场开发对策研究论文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体育产业化、市场化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必然方向。纵观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体育市场的成熟与发展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作为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是一个投资较大的专业,其设施不仅能为校内学生所用,也可为社会大众共用。因而,学校体育产业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二、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

1.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1)思想不够开放,组织行为封闭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思想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使学校原有场馆和器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学校体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限制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行的学校体育组织行为仍是主要限于校园内,缺乏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使高校体育的功能与优势远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缺乏市场条件下的运作环境和缺少市场化的商业赞助

体育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实践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而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没有将体育产业理论形成规范化的理论体系,缺少一套完整的体育产业法规来规范体育市场,这些都将影响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

全文阅读

我国体育金融市场发展论文

[摘要]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开展,为我国体育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发行体育债券、体育彩票、体育专项基金等措施,对于提高资本运作能力,推动奥运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极具现实意义。奥运经济的发展与我国体育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有利于推动我国体育金融市场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同时,我国体育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是对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一种价值体现。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体育金融市场;体育产业

举办奥运会体育赛事所需的巨大资金的投入,对我国竞技体育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影响和冲击是极大的。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应借助北京奥运会这一有利契机,利用内、外资筹措资金,拓宽融资渠道,以弥补操作过程中的资金不足,并借助奥运经济现象,拉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从而推动我国体育金融市场协调发展。怎样借助奥运经济推动我国体育金融市场健康、稳步发展,已经成为北京奥运会赛事组织者和中国相关金融机构及我国体育金融产业相关人士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发展国内体育金融市场是解决北京奥运会所需3000亿人民币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一、奥林匹克对体育经济和金融业的影响

1.奥林匹克对体育经济的影响。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来看,我们看到了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和财富需求越来越密不可分地共同作用于我们的时代。“奥林匹克”从来与“金钱”密不可分,早在1896年的雅典首届奥运会时,组委会就因经费困难而接受了希腊慈善家阿维罗夫捐资修建体育场馆,“柯达”也经常在相关体育赛事的纪念品上作广告而提供赞助。1900年的巴黎、1904年的圣路易、1908年的伦敦连续三届奥运会的开支都来自同时召开的世界博览会的收益;1980年萨拉热窝奥运会组委会签署了国内外447项商业性合同;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首创赢利2.22亿美元。仅可口可乐公司作为赞助商,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当季赢利达到9.67亿美元。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有220个国家和地区转播了相关的赛事节目,的点击率达到90亿次,商业广告从中获得丰厚的收益,赞助费亦创历史新高。悉尼奥组委从自己的营销中获得10.95亿美元,又从国际奥委会营销收入中获利11亿多美元。尽管社会各界对奥运的商业化褒贬不一,但奥运的精神力量与经济力量强大的结合,已使申办城市之争日益激烈却是不争的事实。全世界都看懂了奥林匹克给举办国带来的不仅仅是体育,更是经济的发展,金融的创新,奥林匹克对举办国的经济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2.奥林匹克等大型赛事对金融业的影响。奥林匹克等大型赛事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是巨大的,资料显示中国金融业从“2002韩日世界杯”上获得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实现了金融和体育产业的“亲密接触”,获取了丰厚的经济效益。2002年世界杯期间,“国际卡”是各家银行竞争的重头戏,四大国有银行中的中国农业银行对世界杯期间持卡单笔消费100美元以上的,可以参加消费返还抽奖。据统计,2002年世界杯期间,中国在韩球迷有4万之多,消费支出预计5000万美元左右,按此估算,银行的收益达50万美元左右。

二、奥运经济与我国体育金融市场的关系

自第20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成功举办以来,人们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奥运经济的影响力十分看好。在筹备赛事过程中,拓宽融资渠道,发行体育债券、体育彩票、体育专项基金,提高资本运作能力,推动奥运经济现象的协调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已经成为办好奥运会的重要指标,而这种经济现象的出现是有利于体育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所以,奥运经济的影响力有利于体育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体育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奥运经济的影响力,奥运经济与体育金融市场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

全文阅读

健身市场发展的体育经济论文

一、我国健身市场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及各省市的经济持续增长,在宏观经济强有力的支持下,各省市的体育产业也得到了空前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体育商业化的必然结果;其既是人民群众对体育的客观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体育市场从出现到现在还不到20年,其中健身市场的发展时间更短,健身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共经历了90年代中期、后期3个时期,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健身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并已经成为了组成我国体育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健身市场自出现以来,已经建成了276家健身场馆,其中单一性健身场馆(经营内容为健身舞、健身操或健身器械等单一形式)就有219家,综合性健身场馆(经营内容同时包括健身操、健身器械等项目)57家。单一性健身市场的快速发展集中于90年代初、中期,自此以后,单一性健身市场过渡到平稳发展期,就总体而言,健身市场是随着人民增收、经济发展、消费及生活理念转变而发展起来的,已经成为了人们娱乐健身、提高生活质量的理想之所。

(一)健身市场的经营状况我国健身场馆主要为民营场所,且多为租赁场所。以河南省为例,在数百所健身中心中,仅有3家健身中心为国有投资,有94%以上都为民营健身场馆。健身场馆的经营项目普遍以健身操、器械健身为主。在单一性健身场馆中,约有87.6%的场馆经营项目都为健身操,主要服务于女性消费群体;而器械健身中心的服务对象则主要为男性;综合性健身房的经营项目不仅有健身操和器械健身,还包括各种休闲娱乐项目(如美容、桑拿、淋浴、气派、茶饭、羽毛球、台球、乒乓球等),根据场所性质的不同,健身中心的开放时间也会有所差异。

(二)健身市场的投资-效益分析在健身场馆经营中的投资,主要包括实物性与非实物性两方面,其中,非实物性投资具有长期性特点,实物性投资则为一次性。据相关资料显示,陕西单一性健身场馆的投资资金平均值在3.8万元左右,利润额平均值在6.1万元左右;而综合性健身场馆的投资额平均值则为33万元,利润额平均值为7.8万元。由此可以看出,单一性健身场馆的投资更少,同时由于其收费低廉、开放时间短,所以经营性支出更低,所以利润要高一些。综合性健身中心,在环境设施、设备及附属设施方面的投入费用较高,趋于贵族化,所以综合性健身中心在健身市场中,以经济型场馆更受欢迎。目前,支撑陕西健身市场的主要为普及型、大众化的单一性健身场馆。综合性健身场馆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陕西62家综合性健身场馆中,仅有18家赢利,33家持平略余,剩余11家都处于亏损状态,但由于其经营方式为滚动式收益,所以其仍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尽管单一性健身场馆在投资回报率方面比综合性场馆更高,然而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必将被逐渐淘汰,由综合性健身中心取而代之。

(三)消费状况分析体育消费是一种非生产性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到某一阶段后,才会产生的事物,体育消费必须建立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基础之上,人们为追求享受、发展而做出的一种满足高层次需要的选择。目前,关于我国人民的体育消费支出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在文化健身消遣方面的消费,仅占全部消费的0.34%,只有10%的娱乐、社会消费支出用在体育方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居民在体育、健身方面的消费较少,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很多,如社会发展水平、文化背景、传统消费理念及习惯等。在对健身房会员的抽样调查中发现,人们的收入水平与选择的健身场所有直接关系,同时年龄、职业也会对健身场所及方式的选择有一定影响,通常选择单一性健身场馆的主要为普通职员,健身会员的年龄表现出两极分化,主要为年龄偏小或偏大的低收入人群。综合性健身中心会员则多为个体经营者、干部、高级职员,年龄分布参差不齐。总体来看,参与健身的人群都具有可支配收入高的特点,并对健身运动有一定的热情,其在体育方面的消费支出明显比城镇居民平均水平更高。由此可总结出体育消费与收入呈正相关,同时在年龄分布方面,呈现出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是青少年在体育、健身方面的消费有增长趋势,其主要因为现在的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愿意花钱买健康;另一方面,老年人在体育、健身方面的消费支出较多,这与老年人重视自身身体健康,有富余时间、精力及金钱有关。

二、我国健身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知名健身企业较为缺乏在健身市场中,企业本身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良好的知名度、声誉意味着其在服务理念、技术指导、管理等方面具有先进性,其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累积而成,其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较高的信任度,是吸引广大消费者的重要内因。我国目前的健身市场中,主要为中低档单一性健身房,上档次、有规模、经营先进、管理科学的知名企业还较为缺乏,这也是阻碍我国健身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员工素质、内部环境、硬件设施、经营者管理水平、企业知名度等都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现代社会中,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竞争,健身企业要想提高市场份额,在健身市场获得一席之地,人才是关键,企业应当引进、培养一批懂技术、懂法律、懂业务、精明强干的经营管理者,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以先进的管理理念、良好的服务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健身市场环境尚不成熟体育市场环境,不仅包括健身场馆的人文环境和硬件设施,还包括健身消费氛围,人均可支配收入,传媒宣传引导,政府扶持力度等。健身娱乐行业是满足人们娱乐休闲、强身健体需求,而提供技术指导、锻炼场地、体育器材等服务的行业,所以其不但要具备良好的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还应当完善技术指导,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健身环境,从而放松心情达到健身目的。从陕西的健身场馆情况来看,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健身场馆在运动环境、基础设施方面较为优越,其他绝大部分的健身场馆的基础设施都较为简陋,其环境营造、场地选择也就更无从谈起了。健身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在“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为陕西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体系,努力争取税费减免,提供融资、投资渠道等优惠政策。大众传媒在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其在健身市场发展中的力量不可小觑。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思想、行为易受舆论影响,媒体是具有舆论导向作用的重要工具。利用媒体对健身市场进行引导、宣传,能让普通群众更加了解健身的作用、功能,让健身活动更易获得人们的接受与认可,同时对人们的健身理念、健身项目爱好产生影响,引导人们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最终达到促进健身消费的目的。在以前,我国的大众传媒普遍只重视报道、宣传各种体育赛事,而对健身市场的关注度则普遍较低。近年来,媒体对健身市场的关注度有了明显提高,不少电视台都纷纷开辟了与健身相关的栏目(如江西电视台的《胖友减肥训练营》),这些都有益于推动我国健身市场的发展。

全文阅读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教育发展探讨论文

摘要:文章首先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即是"经济关系市场化"。在此背景下探讨了市场经济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同时阐释了教育中马太效应的表现和特点。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市场经济马太效应宏观调控

引言

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不过怎样认识和解决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与市场经济不协调的诸多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教育领域来看,怎样解决农村基础教育与市场经济的衔接问题,是当前教育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1.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它是竞争性价格,市场供求,市场体系等一系列市场要素及相互关系的总和[1]。它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经济关系市场化。竞争性市场是全部经济关系的凝结点,所有经济活动主体通过市场发生联系,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中;全部生产要素都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而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2]。简单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在供求关系上,市场要素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在量的关系上表现为一个自动调节的过程;在资源配置上,则是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

2.市场经济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

2.1市场经济使得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的非均衡性进一步加重

全文阅读

奥运会推动我国体育金融市场发展论文

一、奥林匹克对体育经济和金融业的影响

1.奥林匹克对体育经济的影响。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来看,我们看到了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和财富需求越来越密不可分地共同作用于我们的时代。“奥林匹克”从来与“金钱”密不可分,早在1896年的雅典首届奥运会时,组委会就因经费困难而接受了希腊慈善家阿维罗夫捐资修建体育场馆,“柯达”也经常在相关体育赛事的纪念品上作广告而提供赞助。1900年的巴黎、1904年的圣路易、1908年的伦敦连续三届奥运会的开支都来自同时召开的世界博览会的收益;1980年萨拉热窝奥运会组委会签署了国内外447项商业性合同;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首创赢利2.22亿美元。仅可口可乐公司作为赞助商,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当季赢利达到9.67亿美元。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有220个国家和地区转播了相关的赛事节目,的点击率达到90亿次,商业广告从中获得丰厚的收益,赞助费亦创历史新高。悉尼奥组委从自己的营销中获得10.95亿美元,又从国际奥委会营销收入中获利11亿多美元。尽管社会各界对奥运的商业化褒贬不一,但奥运的精神力量与经济力量强大的结合,已使申办城市之争日益激烈却是不争的事实。全世界都看懂了奥林匹克给举办国带来的不仅仅是体育,更是经济的发展,金融的创新,奥林匹克对举办国的经济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2.奥林匹克等大型赛事对金融业的影响。奥林匹克等大型赛事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是巨大的,资料显示中国金融业从“2002韩日世界杯”上获得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实现了金融和体育产业的“亲密接触”,获取了丰厚的经济效益。2002年世界杯期间,“国际卡”是各家银行竞争的重头戏,四大国有银行中的中国农业银行对世界杯期间持卡单笔消费100美元以上的,可以参加消费返还抽奖。据统计,2002年世界杯期间,中国在韩球迷有4万之多,消费支出预计5000万美元左右,按此估算,银行的收益达50万美元左右。

二、奥运经济与我国体育金融市场的关系

自第20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成功举办以来,人们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奥运经济的影响力十分看好。在筹备赛事过程中,拓宽融资渠道,发行体育债券、体育彩票、体育专项基金,提高资本运作能力,推动奥运经济现象的协调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已经成为办好奥运会的重要指标,而这种经济现象的出现是有利于体育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所以,奥运经济的影响力有利于体育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体育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奥运经济的影响力,奥运经济与体育金融市场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奥运经济与奥运经济现象。奥运经济是指奥运会举办前后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与奥运会举办有联系的,具有经济效果或经济价值指向的各种活动,奥运会的总体效果和影响力是奥运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奥运经济对经济的助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初期的总需求刺激和后期的供给驱动。总需求刺激表现为直接推动,包括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以及净出口等方面。供给驱动影响主要是增强供给要素,包括企业品牌提升、国际形象改善、经济基础完善带来的效率提高以及推进新兴产业成长等方面。奥运经济已经成为最近30年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奥运经济现象是指由奥运会所拉动的某个地区乃至某个国家,在某一段时间里经济繁荣与经济增长的景象;具体地说奥运经济就是以奥运会为中心在社会不同层面、不同行业所表现出来的经济现象。

从以往举办城市的历史实践看,奥运经济是注意力经济,会由于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而给举办城市带来阶段性加速发展;奥运经济是品牌经济,通过良好的运作通常能造就一批知名产品和企业品牌;奥运经济是借势经济,将对举办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产生类似加速器或催化剂的作用。奥运经济因其特有的聚合、裂变和辐射效应,而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全文阅读

企业债券市场发育论文

目前,我国企业的外部融资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1997年到1999年的三年中,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均在1000亿元左右,而通过债券融资仅有几百亿元。1999年我国共s行企业债券420亿元,这仅占当年GDP总值8.2万亿元的0.5l%,而同年美国的企业债券发行额达到250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3%,企业债券的发行量为同期股票发行量的5.8倍。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下,给企业债券市场以准确定位,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其发展,对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实力增强,甚至对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育迟缓的原因

在西方,企业债券市场一直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之按我国目前企业债券发行的规定来说,“门槛”并不高。如:企业规模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如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6000万元);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符合国家规定;发债企业具有偿债能力;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总面额不得大于该企业的自有资产净值;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发行企业债券前连续三年盈利;所筹资金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等。但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仍然很低,1999年底,我国通过债券融资总额也仅为3000亿元左右,对企业融资所起的作用很有限。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

l、对企业债券的认识上存在偏差。我国政府和企业尚未能把企业债券当作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当作项目资金不足的补充。政府在利率、利息税等方面的限制使企业债券收益低,回收周期长,与国债、股票相比在各方面都有劣势。在企业改革及金融体制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银企之间虚拟的债权债务关系使得银行不能摆脱对企业的软约束。而企业债券面对的是社会投资者,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将面临破产清偿的诉讼,企业债券的约束力要远大于银行债权的约束力;按《公司法》的要求,发行股票也只承担有限责任。所以,我国企业更愿意选择贷款和发行股票的融资方式。

2、企业债券管理的市场化程度低。我国现行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是在1993年8月颁布实施的,其核心主要是发行计划规模管理、募集资金投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具体发行采取审批制,即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拟订全国企业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和规模内的各项指标,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执行。未经国务院同意,任何地方、部门不得擅自突破企业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并不得擅自调整年度规模内的各项指标。这种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行债券筹资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确定所需要的资金量,然后选择所偏爱的方式筹资。而我国的计划额度管理发行体制,即企业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申请企业债券的发行额度,经计委核准发行后,再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债券发行的选择申请材料。这种“配额制”使很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没有机会发行债券。同时,企业债券的定价采用行政定价方式,缺乏灵活性。由于企业债券所参照的储蓄存款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这使企业债券有了较大的政策风险。我国企业债券的品种也十分有限,目前发行的多是期限在3年以下、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而且利率单一。

3、企业债券偿付风险大。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一些自身管理存在缺陷、财务管理不善、资金运作效率不高、效益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发行债券,以至干到期不能偿还。有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债券到期不能偿还的约占需兑付余额的11%。一些企业只能用“挖肉补疮”的办法从其它渠道拆借资金偿还到期债券,这不但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也给企业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2000年,新《企业债券上市规则》虽提高了企业债券的上市标准,实行上市推荐人制度,强化了债券发行人的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上市债券的质量,但这也只能把住上市关,未能把住发行关。

4、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制度不记全。信用评级是投资者非常关注的信息,它反映了社会对企业的信任程度,西方国家都有很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尚不完善,全国没有统一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评级机构对投资者也只有道义上的责任。企业债券在发行中采用自愿评级的办法,实践中真正去评级的企业也多是想尽各种办法评出高等级,而且评级机构的跟踪调查也很少,不能反映企业实际经营中的变化。这样既使债券的信誉受到影响,也不利于投资者进行选择以及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

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全文阅读

企业债券市场发育建议论文

目前,我国企业的外部融资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1997年到1999年的三年中,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均在1000亿元左右,而通过债券融资仅有几百亿元。1999年我国共s行企业债券420亿元,这仅占当年GDP总值8.2万亿元的0.5l%,而同年美国的企业债券发行额达到250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3%,企业债券的发行量为同期股票发行量的5.8倍。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下,给企业债券市场以准确定位,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其发展,对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实力增强,甚至对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育迟缓的原因

在西方,企业债券市场一直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之按我国目前企业债券发行的规定来说,“门槛”并不高。如:企业规模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如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6000万元);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符合国家规定;发债企业具有偿债能力;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总面额不得大于该企业的自有资产净值;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发行企业债券前连续三年盈利;所筹资金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等。但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仍然很低,1999年底,我国通过债券融资总额也仅为3000亿元左右,对企业融资所起的作用很有限。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

l、对企业债券的认识上存在偏差。我国政府和企业尚未能把企业债券当作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当作项目资金不足的补充。政府在利率、利息税等方面的限制使企业债券收益低,回收周期长,与国债、股票相比在各方面都有劣势。在企业改革及金融体制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银企之间虚拟的债权债务关系使得银行不能摆脱对企业的软约束。而企业债券面对的是社会投资者,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将面临破产清偿的诉讼,企业债券的约束力要远大于银行债权的约束力;按《公司法》的要求,发行股票也只承担有限责任。所以,我国企业更愿意选择贷款和发行股票的融资方式。

2、企业债券管理的市场化程度低。我国现行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是在1993年8月颁布实施的,其核心主要是发行计划规模管理、募集资金投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具体发行采取审批制,即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拟订全国企业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和规模内的各项指标,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执行。未经国务院同意,任何地方、部门不得擅自突破企业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并不得擅自调整年度规模内的各项指标。这种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行债券筹资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确定所需要的资金量,然后选择所偏爱的方式筹资。而我国的计划额度管理发行体制,即企业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申请企业债券的发行额度,经计委核准发行后,再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债券发行的选择申请材料。这种“配额制”使很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没有机会发行债券。同时,企业债券的定价采用行政定价方式,缺乏灵活性。由于企业债券所参照的储蓄存款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这使企业债券有了较大的政策风险。我国企业债券的品种也十分有限,目前发行的多是期限在3年以下、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而且利率单一。

3、企业债券偿付风险大。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一些自身管理存在缺陷、财务管理不善、资金运作效率不高、效益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发行债券,以至干到期不能偿还。有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债券到期不能偿还的约占需兑付余额的11%。一些企业只能用“挖肉补疮”的办法从其它渠道拆借资金偿还到期债券,这不但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也给企业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2000年,新《企业债券上市规则》虽提高了企业债券的上市标准,实行上市推荐人制度,强化了债券发行人的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上市债券的质量,但这也只能把住上市关,未能把住发行关。

4、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制度不记全。信用评级是投资者非常关注的信息,它反映了社会对企业的信任程度,西方国家都有很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尚不完善,全国没有统一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评级机构对投资者也只有道义上的责任。企业债券在发行中采用自愿评级的办法,实践中真正去评级的企业也多是想尽各种办法评出高等级,而且评级机构的跟踪调查也很少,不能反映企业实际经营中的变化。这样既使债券的信誉受到影响,也不利于投资者进行选择以及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

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全文阅读

企业债券市场发育迟缓原因分析论文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育迟缓的原因

在西方,企业债券市场一直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之按我国目前企业债券发行的规定来说,“门槛”并不高。如:企业规模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如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6000万元);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符合国家规定;发债企业具有偿债能力;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总面额不得大于该企业的自有资产净值;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发行企业债券前连续三年盈利;所筹资金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等。但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仍然很低,1999年底,我国通过债券融资总额也仅为3000亿元左右,对企业融资所起的作用很有限。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

l、对企业债券的认识上存在偏差。我国政府和企业尚未能把企业债券当作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当作项目资金不足的补充。政府在利率、利息税等方面的限制使企业债券收益低,回收周期长,与国债、股票相比在各方面都有劣势。在企业改革及金融体制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银企之间虚拟的债权债务关系使得银行不能摆脱对企业的软约束。而企业债券面对的是社会投资者,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将面临破产清偿的诉讼,企业债券的约束力要远大于银行债权的约束力;按《公司法》的要求,发行股票也只承担有限责任。所以,我国企业更愿意选择贷款和发行股票的融资方式。

2、企业债券管理的市场化程度低。我国现行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是在1993年8月颁布实施的,其核心主要是发行计划规模管理、募集资金投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具体发行采取审批制,即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拟订全国企业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和规模内的各项指标,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执行。未经国务院同意,任何地方、部门不得擅自突破企业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并不得擅自调整年度规模内的各项指标。这种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行债券筹资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确定所需要的资金量,然后选择所偏爱的方式筹资。而我国的计划额度管理发行体制,即企业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申请企业债券的发行额度,经计委核准发行后,再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债券发行的选择申请材料。这种“配额制”使很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没有机会发行债券。同时,企业债券的定价采用行政定价方式,缺乏灵活性。由于企业债券所参照的储蓄存款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这使企业债券有了较大的政策风险。我国企业债券的品种也十分有限,目前发行的多是期限在3年以下、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而且利率单一。

3、企业债券偿付风险大。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一些自身管理存在缺陷、财务管理不善、资金运作效率不高、效益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发行债券,以至干到期不能偿还。有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债券到期不能偿还的约占需兑付余额的11%。一些企业只能用“挖肉补疮”的办法从其它渠道拆借资金偿还到期债券,这不但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也给企业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2000年,新《企业债券上市规则》虽提高了企业债券的上市标准,实行上市推荐人制度,强化了债券发行人的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上市债券的质量,但这也只能把住上市关,未能把住发行关。

4、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制度不记全。信用评级是投资者非常关注的信息,它反映了社会对企业的信任程度,西方国家都有很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尚不完善,全国没有统一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评级机构对投资者也只有道义上的责任。企业债券在发行中采用自愿评级的办法,实践中真正去评级的企业也多是想尽各种办法评出高等级,而且评级机构的跟踪调查也很少,不能反映企业实际经营中的变化。这样既使债券的信誉受到影响,也不利于投资者进行选择以及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

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1、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债券的直要意义。企业债券并非只是项目资金缺口的补充措施,直接融资也并不单纯是指争取上市额度发行股票,企业要把债券真正作为除信贷、股票、外资之外的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虽然利用股票融资在企业效益不佳时也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但这种低风险也意味着在企业盈利时新增资产也永远属于股东,而企业债券在偿还本息之后新增资产即归企业所有。如果有更多的绩优企业发行债券,改变企业债券的形象,帮助广大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从而也就能引导居民的金融资产由间接投资转向直接投资。

全文阅读